A. 伺服器分幾種
總體分為這幾大類:
VPS伺服器:VPS是一台實體主機虛擬成多個小主機,其中的CPU、內存都是共享的,有的時候一台機器上面可能會幾十、上百個VPS。一旦這台實體主機掛了,它上面所有VPS也都會跟著遭殃,性能往往得不到保障。
雲伺服器:雲伺服器是數量龐大的伺服器陣列,在均衡負載之後誕生很多虛擬主機,集群中每個伺服器上都有雲主機的一個鏡像,除非所有的集群內伺服器全部出現問題,雲主機才會無法訪問。所以無論是數據安全還是性能都有基本的保證。而且在雲主機上,IP、CPU、內存這些都是獨享隔離開的,不會出現大家搶內存,誰都跑不動的情況。
專用/獨立伺服器:是一台真實的伺服器/主機,這台主機是單獨的 只讓你自己使用,你可以讓伺服器更換硬碟 更換內存等操作,不會出現有第二個人佔用你的資源
B. 伺服器有哪幾種
撇開拗口的專業術語,根據我的學習和理解,試著回答一下。根據伺服器的分類,大致有獨立伺服器(即所謂的物理伺服器)、虛擬主機、虛擬專用伺服器VPS、雲伺服器這幾種。
1、物理伺服器。這個就是真實看得見的,是一台獨立而完整的電腦,有CPU、內存、硬碟等,就好比你自己的家,有客廳、卧室、衛生間等,你擁有獨立的自主權,別人是無法使用的。
2、虛擬主機。這本身也是一台獨立的伺服器,不同的是用虛擬軟體虛擬出多個看似獨立的空間供你使用,但CPU、內存這些核心還是共用的,每一個虛擬用戶的行為會影響整個伺服器的性能,你也無法控制伺服器。這就好比集體寢室,雖然你有自己的床位,但是衛生間是公用的,門鎖由寢室管理員控制,他一鎖門你就無法進寢室。這樣的集體宿舍一來你沒有隱私權,二來容易造成擁擠和互相干擾,三來你的控制許可權很低。
3、虛擬專用伺服器(VPS)。這個也是一台獨立 的伺服器,它是對虛擬主機的一種改進,雖然CPU、內存這些核心的東西表面上來看還是獨立的,但應用更先進的虛擬技術把這些東西分成獨立的小部分供你使用。這就好比集體宿舍的床位,現在給每個床位都用牆圍起來分成一個個小的單位,大衛生間也進行造成,把原來數量眾多的蹲位分成一個個獨立的蹲位分派給每個人,供獨立使用,別人無法使用。這樣改造後你自己獨立的空間可以隨你的想法布置,你的門鎖也由你自己控制,衛生間也不允許別人使用,人與人之間也不互相干擾。——雖然集體宿舍的整體空間並未發生變化,但你的自主權增強了,干你自己想乾的事,比如安裝操作系統(個性布置)等。
4、雲伺服器。這個是一個個獨立伺服器的集群,不是單個的物理伺服器,它們之間通過網路技術連起來形成一台超級計算機,但這時候這些獨立的伺服器就有了具體的分工,比如有的是存儲伺服器,有的是計算伺服器,有的是網路管理伺服器,有的是內容分發伺服器等等,也就是把一台物理伺服器要完成的計算、處理、分發按照功能分成不同的物理器,你搞計算的只負責計算,我搞存儲的只負責存儲,我們之間是連通的,你處理需要數據從我這里來拿。還有,雲伺服器的備份功能相當強大,因為是集群。再打個比喻:把連片的所有大樓連通起來,但每棟大樓的功能不同,比如可以建一個只有宿舍的宿舍樓,再建一個只有衛生間的衛生樓,你從享有獨立自主權的宿舍通過大樓之間的通道去上你自己的衛生間。但假如你的衛生間出現問題怎麼辦,很簡單,把所有樓層都搞成活動的,通道還是那些通道,但是這個通道的盡頭已經移動到另一個衛生間了,裡面還保持著你原來的物品,你自己感覺不到變化。(這個比喻不太恰當,如果比成上飛機時的登機口和廊橋以及相同型號的飛機可能更容易理)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它們是遞進關系,技術先進程度也是遞進的。
C. 伺服器可分為
伺服器發展到了今天,伺服器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適應於各種不同功能、不同應用環境下的特定伺服器不斷涌現。以下是幾個主要的伺服器分類標准。
一、按應用層次劃分
按應用層次劃分通常也稱為「按伺服器檔次劃分」或「按網路規模」分,是伺服器最為普遍的一種劃分方法,它主要根據伺服器在網路中應用的層次(或伺服器的檔次來)來劃分的。要注意的是這里所指的伺服器檔次並不是按伺服器CPU主頻高低來劃分,而是依據整個伺服器的綜合性能,特別是所採用的一些伺服器專用技術來衡量的。按這種劃分方法,伺服器可分為: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
1、入門級伺服器
這類伺服器是最基礎的一類伺服器,也是最低檔的伺服器。隨著PC技術的日益提高,現在許多入門級伺服器與PC機的配置差不多,所以目前也有部分人認為入門級伺服器與「PC伺服器」等同。。
這類伺服器所包含的伺服器特性並不是很多,通常只具備以下幾方面特性:
·有一些基本硬體的冗餘,如硬碟、電源、風扇等,但不是必須的;
·通常採用SCSI介面硬碟,現在也有採用SATA串列介面的;
·部分部件支持熱插撥,如硬碟和內存等,這些也不是必須的;
·通常只有一個CPU,但不是絕對,如SUN的入門級服務順有的就可支持到2個處理器的;
·內存容量也不會很大,一般在1GB以內,但通常會採用帶ECC糾錯技術的伺服器專用內存。
這類伺服器主要採用Windows或者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可以充分滿足辦公室型的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文件共享、數據處理、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這種伺服器與一般的PC機很相似,有很多小型公司乾脆就用一台高性能的品牌PC機作為伺服器,所以這種伺服器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價格上都與一台高性能PC品牌機相差無幾,如DELL最新的PowerEdge4000 SC的價格僅5808元,HP也有類似配置和價格的入門級伺服器。
入門級伺服器所連的終端比較有限(通常為20台左右),況且在穩定性、可擴展性以及容錯冗餘性能較差,僅適用於沒有大型資料庫數據交換、日常工作網路流量不大,無需長期不間斷開機的小型企業。不過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目前有的比較大型的伺服器開發、生產廠商在後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伺服器中也劃分出幾個檔次,其中最低檔的一個企業級伺服器檔次就是稱之為「入門級企業級伺服器」,這里所講的入門級並不是與我們上面所講的「入門級」具有相同的含義,不過這種劃分的還是比較少。還有一點就是,這種伺服器一般採用Intel的專用伺服器CPU晶元,是基於Intel架構(俗稱「IA結構」)的,當然這並不一種硬性標准規定,而是由於伺服器的應用層次需要和價位的限制。圖1左圖所示的是一款老式的Sun Enterprise 2入門級伺服器產品示意圖。從外觀上看它與一台普通對路式PC機沒有什麼區別;而圖1右圖所示的是HP Server TC2110,它的機箱是目前普遍採用的立式機箱。
2、工作組伺服器
工作組伺服器是一個比入門級高一個層次的伺服器,但仍屬於低檔伺服器之類。從這個名字也可以看出,它只能連接一個工作組(50台左右)那麼多用戶,網路規模較小,伺服器的穩定性也不像下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伺服器那樣高的應用環境,當然在其它性能方面的要求也相應要低一些。工作組伺服器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主要特點:
·通常僅支持單或雙CPU結構的應用伺服器(但也不是絕對的,特別是SUN的工作組伺服器就有能支持多達4個處理器的工作組伺服器,當然這類型的伺服器價格方面也就有些不同了);
·可支持大容量的ECC內存和增強伺服器管理功能的SM匯流排;
·功能較全面、可管理性強,且易於維護;
·採用Intel伺服器CPU和Windows/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但也有一部分是採用UNIX系列操作系統的;
·可以滿足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數據處理、文件共享、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
工作組伺服器較入門級伺服器來說性能有所提高,功能有所增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但容錯和冗餘性能仍不完善、也不能滿足大型資料庫系統的應用,但價格也經前者貴許多,一般相當於2 ̄3台高性能的PC品牌機總價。如圖2左圖所示的為HP LC2000工作組伺服器,該系列伺服器針對小型企業的計算需求和預算而設計,性能和可擴展性使其可以隨著應用的需要,如文件和列印,電子郵件,訂單處理和電子貿易等的需要而擴展。圖2左圖所示的是聯想最新的萬全T200 2100工作組伺服器,它採用雙路Intel Xeon 533MHz處理器,並採用了PC機中最新的SATA 技術;右圖為HP的ProLiant ML350G3工作組伺服器,它可採用1 ̄2個Intel 2.0GHz-512KB的Xeon伺服器專用CPU,並支持超線程技術。
3、部門級伺服器
這類伺服器是屬於中檔伺服器之列,一般都是支持雙CPU以上的對稱處理器結構,具備比較完全的硬體配置,如磁碟陣列、存儲托架等。部門級伺服器的最大特點就是,除了具有工作組伺服器全部伺服器特點外,還集成了大量的監測及管理電路,具有全面的伺服器管理能力,可監測如溫度、電壓、風扇、機箱等狀態參數,結合標准伺服器管理軟體,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伺服器的工作狀況。同時,大多數部門級伺服器具有優良的系統擴展性,能夠滿足用戶在業務量迅速增大時能夠及時在線升級系統,充分保護了用戶的投資。它是企業網路中分散的各基層數據採集單位與最高層的數據中心保持順利連通的必要環節,一般為中型企業的首選,也可用於金融、郵電等行業。
部門級伺服器一般採用IBM、SUN和HP各自開發的CPU晶元,這類晶元一般是RISC結構,所採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UNIX系列操作系統,現在的LINUX也在部門級伺服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以前能生產部門級伺服器的廠商通常只有IBM、HP、SUN、COMPAQ(現在也已並入HP)這么幾家,不過現在隨著其它一些伺服器廠商開發技術的提高,現在能開發、生產部門級伺服器的廠商比以前多了許多。國內也有好幾傢具備這個實力,如聯想、曙光、浪潮等。當然因為並沒有一個行業標准來規定什麼樣的伺服器配置才能算得上部門級伺服器,所以現在也有許多實力並不雄厚的企業也聲稱其擁有部門級伺服器,但其產品配置卻基本上與入門級伺服器沒什麼差別,用戶要注意了。
部門級伺服器可連接100個左右的計算機用戶、適用於對處理速度和系統可靠性高一些的中小型企業網路,其硬體配置相對較高,其可靠性比工作組級伺服器要高一些,當然其價格也較高(通常為5台左右高性能PC機價格總和)。由於這類伺服器需要安裝比較多的部件,所以機箱通常較大,採用機櫃式的,如圖3左圖所示的為IBM @server xSeries 230部門級伺服器產品示意圖。從這款伺服器的外觀來看就與普通PC機就有很大的區別了。圖3右圖所示的是DELL PowerEdge 4600部門級伺服器,它最多可以安裝 2 個 1.8GHz 至 3.0GHz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它的機箱雖然不是櫃式的,但也比一般入門或工作組伺服器的機箱要大
4、企業級伺服器
企業級伺服器是屬於高檔伺服器行列,正因如此,能生產這種伺服器的企業也不是很多,但同樣因沒有行業標准硬體規定企業級伺服器需達到什麼水平,所以現在也看到了許多本不具備開發、生產企業級伺服器水平的企業聲稱自己有了企業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最起碼是採用4個以上CPU的對稱處理器結構,有的高達幾十個。另外一般還具有獨立的雙PCI通道和內存擴展板設計,具有高內存帶寬、大容量熱插拔硬碟和熱插拔電源、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群集性能等。這種企業級伺服器的機箱就更大了,一般為機櫃式的,有的還由幾個機櫃來組成,像大型機一樣。
企業級伺服器產品除了具有部門級伺服器全部伺服器特性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還具有高度的容錯能力、優良的擴展性能、故障預報警功能、在線診斷和RAM、PCI、CPU等具有熱插撥性能。有的企業級伺服器還引入了大型計算機的許多優良特性,如IBM和SUN公司的企業級伺服器。這類伺服器所採用的晶元也都是幾大伺服器開發、生產廠商自己開發的獨有CPU晶元,所採用的操作系統一般也是UNIX(Solaris)或LINUX。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能生產高檔企業級伺服器的廠商也只有IBM、HP、SUN這么幾家,絕大多數國內外廠家的企業級伺服器都只能算是中、低檔企業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適合運行在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高處理速度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金融、證券、交通、郵電、通信或大型企業。
企業級伺服器用於聯網計算機在數百台以上、對處理速度和數據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大型網路。企業級伺服器的硬體配置最高,系統可靠性也最強。如圖4左圖所示的為IBM RS/6000 S80企業級伺服器,它是第一個採用RS64 Ⅲ微處理器的RS 6000平台機型,它的多處理器系統可以支持到24個對稱處理器,而且該晶元是基於IBM出色的銅技術,使處理器的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而如圖4右圖所示的是SUN的一款Fire TM 15K的高檔企業級伺服器產品可支持到106個UltraSPARC III Cu 900-MHz 對稱處理器,內存可達到1/2TB。
上面我們對伺服器從宏觀分類上進行了簡單的分類介紹,需要注意的是,這四種類型伺服器之間的界限並不是絕對的,並且會隨著伺服器技術的發展,各種層次的伺服器技術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也許目前在部門級才有的技術將來某一天在入門級伺服器中也必須具有。而且這幾類伺服器在業界也沒有一個硬性標准來嚴格劃分它們,多數來說它們是針對各自不同生產廠家的整個伺服器產品線來說的。由於伺服器的型號非常多,硬體配置也有較大差別,因此,用戶不必拘泥於某某級伺服器,而是應當根據自己網路的規模和服務的需要,並適當考慮相對的冗餘和系統的擴展能力,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一個企業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對伺服器的要求也會隨著不斷增長,如果伺服器具有較強的擴展能力的話,那就不會出現較短時間內要重新購買伺服器,我們只需購買一些擴展部件怒可完成對伺服器性能的升級。如IBM的企業級x架構伺服器中就具有一種「按需擴展」或者稱之為「Pay as you grow(隨著您的成長支付)」的理念,就能實現您這樣的願望。其實有類似理念的還有HP的「按使用支付」理念,當然這兩種理念之間還是有較大區別的,IBM的「按需支付」就是您現在可以不購買將來才用得上的伺服器組件,在將來您需要了再另外購買,這樣就就減少了企業用於設備上的投資風險。而HP的「按使用支付」則是HP先把整套伺服器設備賣給您,如果您認為有些組件目前用不上,而又有可能是您單位將來用得上的,則您單位在目前只需要支付您目前用得上的部分費用,至於暫時用不上的可以先不支付,等您認為用得上了,再為您安裝上,您再付費,其實用途與上面IBM的「按需支付」一樣,都是想減少客戶的設備投資風險。
數據備份分為全備份,增量備和臨時備份3類.
D. 從功能上說網際網路所提供的服務基本上可分為三類是那三類
一、電子郵件服務1.郵件伺服器與電子郵箱電子郵件服務採用客戶機/伺服器工作模式。 電子郵件伺服器是網際網路郵件服務系統的核心,它的作用與人工郵遞系統中郵局的作用非常相似。郵件伺服器一方面負責接收用戶送來的郵件,並根據郵件所要發送的目的地址將其傳送到對方的郵件伺服器;另一方面負責接收從其他郵件伺服器發來的郵件,並根據收件人的不同將郵件奮發到各自的電子郵箱中。 郵箱是在郵件伺服器中為每一個合法用戶開辟的一個存儲用戶郵件的空間。在網際網路中每個用戶的郵箱都有一個全球唯一的郵箱地址。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address),格式為:account@computer,前一部分為用戶在該郵件伺服器中的帳號,後一部分為郵件伺服器的主機名或郵件伺服器所在域的域名,中間用「@」隔開。 2.電子郵件應用程序用戶發送和接收郵件需要藉助於裝載在客戶機中的電子郵件應用程序來完成。電子郵件應用程序應具有以下兩項基本功能:(1)創建和發送郵件功能(2)接收、閱讀和管理郵件功能3.電子郵件格式電子郵件分成兩部分,頭部和主體。
頭部包含有關接收方、發送方、信息內容等方面的信息。頭部由若干行組成,每一行首先是一個關鍵字,一個冒號,然後是附加的信息。關鍵字有:
From, To, Cc, Bcc, Date, Subject,
Reply-To, X-Charset, X-Mailer等。4.郵件的發送和接收過程郵件伺服器之間通過SMTP協議傳送郵件,而收件箱軟體通過POP(Post Office Protocol)來接收自己郵箱的信件。二、遠程登錄服務Telnet1.什麼是TelnetTelnet是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protocol的英文縮寫,也稱遠程登錄,有的叫遠程注冊(Remote Login)。為資源共享,一台機器可以使用本機命令,通過Internet,到達另一台機器 ,該過程稱為登錄;
一旦一台機器登錄到某台機器上,他就成為了那台機器的的「終端」,與那台機器本身的終端享有同樣的待遇,在他的許可權范圍內,共享那台機器的資源。這里所說的是Internet網上的遠程登錄,它是TCP/IP協議中應用層的一個協議。2.遠程登錄協議Telnet由TCP/IP支持,並由TCP/IP完成其網路功能。3.遠程登錄的工作原理Telenet採用了Client/Server結構
使用了 TCP/IP協議族。 客戶端運行Telnet
建立與伺服器端的TCP連接 ;
接收用戶的輸入命令及其他信息;
將命令及信息處理;
將相關信息通過TCP 發送給伺服器端;
接收伺服器端返回的信息並做相應處理如顯示。 伺服器端不間斷地運行服務程序Telnetd
通知正在准備接受連接的網路軟體,服務作業已進入就續狀態;
網路軟體建立與客戶機的TCP連接;
等候以標准格式出現的服務請求;
對到來的服務請求命令給予執行;
把服務結果按標准格式回送給客戶機;
繼續等待服務。 4.使用遠程登錄啟動客戶程序命令格式
telnet [remote-system] [port-number]三、文件傳輸服務(FTP) 1.FTP伺服器與客戶機FTP客戶程序
接收用戶從鍵盤輸入的命令;
分析命令並傳送給服務程序請求;
接收並在本地屏幕上顯示來自服務程序的信息;
根據命令送或接數據。 FTP服務程序
接收並執行客戶程序發過來的命令;
與客戶程序建立TCP連接;
完成與客戶機交換文件的功能;
將執行狀態信息返回給客戶機。 2.FTP的主要功能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交換一個或多個文件
文件是復制不是移動。 能夠傳輸多種類型、多種結構、多種格式的文件 提供對本地和遠程系統的目錄操作功能,如改變目錄 具有對文件改名、顯示內容、改變屬性、刪除之功能以及其他一些操作 具有匿名FTP功能 3.匿名FTP(anonymous FTP)匿名FTP Server提供大量有用的軟體、程序、各種文檔(RFC、README、FAQ)
匿名Server(1993年統計) 1500多台; 共享文件210多萬個
匿名FTP Server的主機名一般為ftp.域名
ftp.pku.e.cn ………………………...北大
ftp.lib.pku.e.cn ……………………..北大圖書館
ftp.tsinghua.e.cn …………………….清華
ftp.cernet.e.cn ……………………….CERNET
用戶名:anonymous 匿名
口令:[email protected] 電子郵件地址
E. 計算機網路分為哪三種類型
按覆蓋范圍分: 區域網LAN(作用范圍一般為幾米到幾十公里) 城域網MAN(界於WAN與LAN之間) 廣域網WAN(作用范圍一般為幾十到幾千公里) 按拓撲結構分類: 匯流排型 環型 星型 網狀 按信息的交換方式來分: 電路交換 報文交換 報文分組交換 按傳輸介質分類: 有線網 光纖網 無線網 區域網通常採用單一的傳輸介質,而城域網和廣域網採用多種傳輸介質。 按通信方式分類: 點對點傳輸網路 廣播式傳輸網路 按網路使用的目的分類: 共享資源網 數據處理網 數據傳輸網 目前網路使用目的都否是唯一的。 按服務方式分類: 客戶機/伺服器網路 對等網。
F. 計算機網路硬體系統包括哪些主要硬體
計算機網路的硬體系統通常由五部分組成:文件伺服器、工作站(包括終端)、傳輸介質、網路連接硬體和外部設備。
1、文件伺服器的介紹
文件伺服器一般要求是配備了高性能CPU系統的微機,它充當網路的核心。除了管理整個網路上的事務外,它還必須提供各種資源和服務。
2、傳輸介質的介紹
傳輸介質是通信網路中發送方和接受方之間的物理通路,在區域網中就是用來連接伺服器和工作站的電纜線。目前常用的網路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多用於區域網)、同軸電纜和光纜等。
3、工作站的介紹
工作站可以說是一種智能型終端,它從文件伺服器取出程序和數據後,能在本站進行處理,一般有有盤和無盤之分。
4、網路連接硬體和外部設備的介紹
常用的網路連接硬體有網路介面卡(NIC)、集線器(HUB)、中繼器(Repeater)以及數據機等。而列印機、掃描儀、繪圖儀以及其它任何可為工作站共享的設備都能被稱為外部設備。
隨著分布式網路操作系統和分布式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出現,要求網路伺服器不僅要具有文件伺服器功能,而且要能夠處理用戶提交的任務。
簡單地說就是當某一網路工作站要對共享數據進行操作時,具體控制操作的不僅是工作上的處理器,還應有網路伺服器上的處理器,即網路中有多個處理器為一個事務進行處理,具有這種能執行用戶應用程序功能的伺服器叫應用程序伺服器。
人們所說的一般微機區域網中的工作站並不共享網路伺服器的cpu資源,如果有了應用程序伺服器就可以實現了。若應用程序是一個資料庫管理系統,則有時也稱之為資料庫伺服器。
按照網路伺服器的設計思想分類,一般把伺服器分成三種類型,一種是入門級伺服器,有時我們也稱為pc伺服器;一種是工作伺服器,在中小企業的業務部門里使用,有時我們也稱為部門級或工作組級伺服器。還有一種就是企業級伺服器,一般擔當企業的整體網路部署。
G. 伺服器類型分幾類
【解答】:伺服器的品牌有:
IBM Sun 惠普 戴爾 華碩 聯想
英特爾 浪潮 方正 清華同方 NEC
微星 長城 宏碁 金品 致榮 賽天
五舟 超毅定製者 曙光 ……
伺服器類型解釋及選購要考慮的因素
在信息化日益普遍的今天,若能擁有一台功能齊備,價格合理的伺服器,將是愈來愈多人關心的課題。昔日,許多人將選購一台好的PC,當作人生大事,但隨著時間流轉,科技日新月異,高性能的計算機設備不斷更新,價格也相對不斷合理化,現今無論企業或個人,都開始有機會接觸PC伺服器,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增加效率,必需使用伺服器,而個人因為資料儲存量變大,數字介面設備不斷增加,例如數字相片,圖形處理,高畫質游戲,數據備份…等的需求,也可能開始接觸入門級伺服器,因此,如何選購一台好的PC伺服器,將與許多人息息相關。
首先,我們必需了解何謂PC伺服器?所謂PC伺服器,即是Intel架構伺服器,與一些大型伺服器如Mainframe, Unix架構伺服器等不同,前者大多運行Windows或Linux等操作系統,使用較為普遍,後者多為專業用途,如銀行,大型製造業,物流業,證券…等行業使用,一般人較少有機會接觸到。一般而言,PC伺服器若以外型來分,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 直立式伺服器(塔式伺服器):
為可獨立放置於桌面或地面的伺服器,大都具有較多的擴充槽及硬碟空間。無需額外設備,插上電即可使用,因此使用最為廣泛。
(二) 機架式伺服器:
為可裝上機櫃之伺服器,主要作用為節省空間,機台高度以1U為單位,1U約44mm,因空間較局限,擴充性較受限制,例如1U的伺服器大都只有1到2個PCI擴充槽。此外,散熱性能成為十分重要的因素,此時,各家廠商的功力就在此展現了。缺點是需要有機櫃等設備,多為伺服器用量較大的企業使用。
(三) 刀片伺服器:
可算是比機架式伺服器更節省空間的產品。主要結構為一大型主體機箱,內部可插上許多卡片,一張卡片即相當於一台伺服器。當然,散熱性在此非常重要,往往各家廠商都裝上大型強力風扇來散熱。此型伺服器雖然空間較節省,但光是主體機箱部份可能就所費不貲,除大型企業外較少使用。
了解了伺服器的種類之後,如何能選購一台適用的PC伺服器呢?我們可以從下列幾方面來考慮:
1. 穩定性能:
這是伺服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對許多人來說,「穩定」似乎是個十分抽象的名詞,似乎每一家伺服器廠商都在強調自己的產品十分穩定。其實,「穩定」並非完全沒有脈絡可尋,也並非貴的產品即是穩定者,筆者提供一些小技巧以供參考:
(1) 整體組裝品質: 通常較有規模的廠家所組裝的產品,有一定的品管及製造流程,因此,若可打開機箱觀察,便不難發現若是布線凌亂,機箱用料單薄,組件吻合度不佳或CPU, 內存及硬碟無原廠保固貼紙等,就絕對不該將之列入考慮范圍。
(2)良好的散熱設計: 伺服器大多需要長時間運作,因此良好的散熱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散熱性能可以由廠商數據,散熱風力強度或實際測試得知,散熱良好的伺服器往往有著較佳的穩定性能。
(3) 承諾售後服務內容: 對自己所出品的產品有信心的廠家,通常會提供較好的服務內容,
(4)整體口碑: 通常伺服器產品口碑十分重要,選擇有人推薦的品牌或市場上較老的品牌也是一種辦法。但是,有時也會有新的品牌或產品也十分優良的,這些就要靠一些專家的推薦或試用測試。
(5)權威性評比推薦: 一些權威性的雜志常常會有一些評比,也不失為一種參考依據,但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一些實際運行性能測試,並多比較相關報導,才容易獲得客觀的意見。
(6) 實際測試: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能先購買少量產品進行測試,安裝欲使用的軟體,並且可以長時間運行看看。伺服器應該要能夠長時間運行,最好去網站上下載一些測試軟體,實際運作以觀察其穩定度如何?
2. 升級維護成本:
許多品牌伺服器可能在購買時總價並不高,但卻有著十分可觀的升級維護成本。比方說,在一些國外品牌的伺服器部份,往往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將開始擁有成本壓的很低,但卻在一些日後升級的配件部份,如CPU,內存,硬碟,磁碟陣列卡…等十分昂貴,另外,在其原廠保固期到期後,其續約的維護成本亦十分昂貴,造成類似「買車容易養車難」的窘境。因此,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部份。
3. 廠家研發製造實力:
許多廠家都推出PC伺服器產品,有些價格也十分便宜,但使用者真正該考慮的應該是廠家本身的實力如何。一般來說,國際廠牌往往較具有實力,研發經驗也較豐富。重要的是,廠商自己本身要有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然而,近年來由於競爭激烈,PC伺服器價格下降不少,因此幾乎大多數的外商品牌之PC伺服器都是由其它廠商代工,因此,考量這些品牌的伺服器時,就應該排除對品牌的迷信了解其代工廠的實力及研發能力,來考量選購標准,畢竟,我們真正買到的是代工廠的產品,只是掛上品牌罷了。
4. 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許多外商在研發技術方面不差,但往往因為研發部門大都在海外,當客戶發生問題時,需由當地銷售據點反應至國外總部, 這樣一來其反饋速度必然受到影響,而國內廠商的研發機構層次相對而言沒有如此復雜,是可以優先考慮的對象。
綜觀以上各點,選購一台好的PC伺服器,最重要的還是符合自己的需要,以及穩定度和售後服務的保障,當然,最有效的方式,無疑是架構一個模擬的環境,實地加以測試運作,才是最保險的方式。消費者也應該站在較為理智的立場,根據各項要點加以評估,千萬不要只是對品牌盲目的迷信,而采購了一台十分昂貴,品質卻沒有比一般品牌高出多少的伺服器。
H. 按照網路服務方式的不同可以將網路分為三類,c/s,b/s和p2p,請解釋它們的含義
c/s為客戶端伺服器模式,b/s為瀏覽器伺服器模式,p2p為點對點模式,非伺服器中轉。
文件傳輸協議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Internet傳統的服務之一。FTP使用戶能在兩個聯網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文件,它是Internet傳遞文件最主要的方法。
使用匿名(Anonymous)FTP, 用戶可以免費獲取Internet豐富的資源。除此之外,FTP還提供登錄、目錄查詢、文件操作及其他會話控制功能。
(8)計算機網路中的伺服器分成三類擴展閱讀:
有的時候需要運行一些很大的程序,而自己的PC又達不到運行這個程序所必須的配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網路連接上一台功能強大的計算機。
並且把自己的PC模擬成那台計算機的終端,進而達到在該計算機上運行程序的目的。這種利用網路遠程登錄到其他計算機上,並且以虛擬終端方式遙控程序運行的做法就是TELNET。
I. 計算機網路的服務有哪幾種
典型的網路服務有DHCP、DNS、FTP、Telnet、WINS、SMTP等。
DHCP
DHCP的全名是「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即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在使用DHCP的網路里,用戶的計算機可以從DHCP伺服器那裡獲得上網的參數,幾乎不需要做任何手工的配置就可以上網。 一般情況下,DHCP伺服器會盡量保持每台計算機使用同一個IP地址上網。如果計算機長時間沒有上網或配置為使用靜態地址上網,DHCP伺服器就會把這個地址分配給其他計算機。
WINS
WINS是「Windows Internet Name Service」的簡稱,中文為Windows網際命名服務,WINS伺服器主要用於NetBIOS名字(計算機名稱)服務,它處理的是NetBIOS計算機名(Computer Name),所以也被稱為NetBIOS名字伺服器(NBNS,NetBIOS Name Server)。WINS伺服器可以登記WINS-enabled工作站(下面簡稱為「WINS工作站」)的計算機名、IP地址、DNS域名等數據,當工作站查詢名字時,它又可以將這些數據提供給工作站。
DNS
DNS,Domain Name System或者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系統或者域名服務)。域名系統為Internet上的主機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用戶使用域名地址,該系統就會自動把域名地址轉為IP地址。域名服務是運行域名系統的Internet工具。執行域名服務的伺服器稱之為DNS伺服器,通過DNS伺服器來應答域名服務的查詢。
FTP
文件傳輸協議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Internet傳統的服務之一。FTP使用戶能在兩個聯網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文件,它是Internet傳遞文件最主要的方法。使用匿名(Anonymous)FTP, 用戶可以免費獲取Internet豐富的資源。除此之外,FTP還提供登錄、目錄查詢、文件操作及其他會話控制功能。
SMTP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簡單郵件傳輸協議,它是一組用於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傳送郵件的規則,由它來控制信件的中轉方式。SMTP協議屬於TCP/IP協議族,它幫助每台計算機在發送或中轉信件時找到下一個目的地。通過SMTP協議所指定的伺服器,我們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伺服器上了,整個過程只要幾分鍾。SMTP伺服器則是遵循SMTP協議的發送郵件伺服器,用來發送或中轉你發出的電子郵件。
Telnet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運行一些很大的程序,而自己的PC又達不到運行這個程序所必須的配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網路連接上一台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並且把自己的PC模擬成那台計算機的終端,進而達到在該計算機上運行程序的目的。這種利用網路遠程登錄到其他計算機上,並且以虛擬終端方式遙控程序運行的做法就是TELNET。隨著計算機硬體的發展,目前TELNET在一般網路用戶中已經不是很普遍了,但是對於網路管理員來說,它仍然是個得力助手。
互聯網上的網路服務:顧名思義,即網路上的服務,不僅僅是指電腦處理各種動作或者協議的程序!在互聯網上,有為網民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那也叫做網路服務!如:在網路上提供網路打字,網路排版,遠程網站更新,網站美工,網站客服以及一些網上代理等等!這些都叫網路服務,屬於廣義的網路服務!
J. 計算機網路按覆蓋范圍分類可分為哪三類,各有什麼特點
1、計算機網路按覆蓋范圍分類可分為廣域網,城域網,區域網。
2、廣域網特點
區域網是將小區域內的各種通信設備互連在一起的通信網路。
1)覆蓋的地理區域大,通常在幾公里至幾千、幾萬公里,網路可跨越市、地區、省、國家、洲洋乃至全球。
2)廣域網連接常借用公用網路。
3)傳輸速率比較低,一般在64kbps-2Mbps,最高可達到45Mbps,但隨著廣域網技術的發展,廣域網的傳輸速率正在不斷地提高,目前通過光纖介質,採用POS(光纖通過SDH)技術,使傳輸速率達到155Mbps,甚至更高。
4)網路拓撲結構復雜。
3、城域網特點
是在一個城市范圍內所建立的計算機通信網,簡稱MAN。這是80年代末,在LAN的發展基礎上提出的,在技術上與LAN有許多相似之處,而與廣域網(WAN)區別較大。
1)傳輸速率高。
2)用戶投入少,接入簡單。
3)技術先進、安全。
4、區域網特點
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由多台計算機互聯成的計算機組。一般是方圓幾千米以內。
1)覆蓋的地理范圍較小,一般為 10 m~10 km(如一幢辦公樓,一個企業內等),通常為一個單位所擁有。
2)具有較高的數據傳輸率(通常為1~20Mbps,高速區域網可達100Mbps)。
3)具有較低的誤碼率,一般在10-8到10-11之間。
4)具有較低的時延。
5)通常多個站共享一個傳輸媒體(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
6)通常使用分組交換技術。
7)通常使用的拓撲結構為匯流排型、環型或樹型。
8)可支持的工作站數可達幾千個,各工作站間地位平等而非主從關系。
9)支持多種媒體訪問協議(令牌環、令牌匯流排和 CSMA/CD)。
10)能進行廣播(一站發所有站收)或組播(一站發一組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