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助 計算機網路編程
一度教育告訴你IT生存法則
這是一個用光速更新換代的行業,新的軟體、技術每天層出不窮,如果你只是每天坐在辦公室中進行復制粘貼的運動,而不思進取的話,那也怪不了別人永遠把你當「民工」來用。
湖南一度軟體教育長沙培訓學校是中國信息和工業化部聯合認證的湖南首家Java軟體工程師實訓基地。她依託多年職業教育經驗和深厚的技術底蘊,由來自海內外著名IT企業的技術專家,結合中國國情,創造性地提出了「項目實訓」的全新教育體系,同時將職業素質和就業培訓貫穿其中,迅速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成為企業青睞、市場搶手的「實戰型」軟體人才。
長沙市一度教育電腦培訓中心主要是由從事多年java軟體開發的技術人員組成。他們曾任跨國公司和國內大中型企業架構師,系統分析師等,多年豐富的工作經驗使他們充分掌握國外軟體技術發展趨勢及應用,具有較強的軟體開發管理和技術指導能力,是國內較早一批掌握Java技術的高端人才。
一度教育電腦培訓中心鄭重承諾,入訓即簽訂就業保障協議;通過科學合理的實訓圓學員高薪就業夢想,就業跟蹤服務期兩年(湖南唯一)。
2. 《計算機網路》課程講什麼內容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密切結合而形成的新的技術領域,是計算機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計算機網路通信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地位越來越重要。本課程作為計算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涉及知識面較廣,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是從事計算機研究和應用人員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典型網路協議,了解常用網路設備的組成、特點和工作原理,熟練掌握網路互連和網際網路的有關概念、協議及其應用,了解網路安全方面的知識,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以及在工作中應用和維護網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3. 計算機網路技術畢業論文提綱怎麼寫
詳細的提出VLAN 技術簡介、VLAN 的劃分方式、VLAN的實現與配置、VLAN 之間的通信等內容,在校園網中進行合理VLAN劃分,有效地提高網路管理的靈活性,提高網路效率和網路安全性。
隨著現在設備廠商都設備功能的完善和增加,VLAN功能的支持上,有很大的提高更靈活,與其他技術的融合也越來也成熟方便,比如在TRUCK 、網路聚合、ACL、 NAT的兼容性。
再寫出ROUTER的設置!!!
4. 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1版計算機3級網路技術教程的具體內容
可參看書的目錄, 如果要電子書,郵箱掛出來。
第1章 計算機基礎
1.1 計算機概述
1.1.1 計算機的特點
1.1.2 計算機的發展階段
1.1.3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1.2 計算機硬體系統
1.2.1 計算機硬體的種類
1.2.2 計算機的配置
1.2.3 計算機的技術指標
1.2.4 微處理器的技術特點
1.2.5 主板與插卡
1.3 計算機軟體系統
1.3.1 軟體的基本概念
1.3.2 軟體的分類
1.3.3 程序、文檔與軟體開發
1.4 多媒體技術基礎
1.4.1 多媒體的基本概念
1.4.2 數據壓縮與解壓縮技術
1.4.3 超媒體與流媒體的概念
1.4.4.多媒體應用軟體
習題1
第2章 網路技術基礎
2.1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2.1.1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階段
2.1.2 計算機網路的形成
2.1.3 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標准化
2.1.4 互聯網的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發展
2.1.5 寬頻城域網的發展
2.1.6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
2.2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2.2.1 計算機網路定義的基本內容
2.2.2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2.2.3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2.2.4 描述計算機網路傳輸特性的參數
2.3 分組交換技術的基本概念
2.3.1 電路交換的基本概念
2.3.2 存儲轉發交換的特點
2.3.3 數據報方式與虛電路方式
2.4 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的基本概念
2.4.1 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2.4.2 ISO/OSI參考模型
2.4.3 FCP/IP參考模型與協議
2.4.4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2.5 互聯網應用的發展
2.5.1 基於Web應用的發展
2.5.2 搜索引擎技術的發展
2.5.3 播客技術的應用
2..5.4 博客技術的應用
2.5.5 網路電視的應用
2.5.6 P2P技術的應用
2.6 無線網路的研究與應用
2.6.1 寬頻無線接入技術與IEEE802.16標准
2.6.2 無線區域網與IEEE802.11標准
2.6.3 藍牙技術與IEEE802.15標准
2.6.4 無線自組網、無線感測器網路與無線網格網
習題2
第3章 區域網基礎
3.1 區域網與城域網的基本概念
3.1.1 決定區域網與城域網性能的三要素
3.1.2 區域網拓撲結構的類型與特點
3.1.3 傳輸介質類型與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3.1.4 IEEE802參考模型
3.2 乙太網
3.2.1 乙太網的發展
3.2.2 乙太網幀結構與工作流程分析
3.2.3 乙太網的實現方法
3.2.4 乙太網的物理地址
3.3 高速區域網的工作原理
3.3.1 高速區域網的研究方法
3.3.2 快速乙太網
3.3.3 千兆乙太網
3.3.4 萬兆乙太網
3.4 交換式區域網與虛擬區域網
3.4.1 交換式區域網的基本結構
3.4.2 區域網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3.4.3 虛擬區域網的工作原理
3.5 無線區域網
3.5.1 無線區域網的應用
3.5.2 紅外無線區域網
3.5.3 擴頻無線區域網
3.5.4 無線區域網標准IEEE802.11
3.6 區域網互聯與網橋的工作原理
3.6.1 區域網互聯的概念
3.6.2 網橋的工作原理
3.6.3 網橋的層次結構
3.6.4 網橋的路由選擇策略
3.6.5 網橋與廣播風暴
3.6.6 多埠網橋與第二層交換
習題3
第4章 伺服器操作系統
4.1 網路操作系統的特點
4.1.1 單機操作系統
4.1.2 網路操作系統
4.2 網路操作系統的演變
4.2.1 早期的網路操作環境
4.2.2 網路操作系統的形成
4.2.3 當前的網路操作環境
4.3 網路操作系統的類型與功能
4.3.1 網路操作系統的分類
4.3.2 網路操作系統的結構
4.3.3 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4.4 Windows網路操作系統
4.4.1 Windows的發展
4.4.2 WindowsNT的特點
4.4.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統
4.4.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
4.4.5 Windows Servei 2008操作系統
4.5 NetWale網路操作系統
4.5.1 NetWare操作系統的發展
4.5.2 NetWare操作系統的組成
4.5.3 NetWare操作系統的特點
4.5.4 IntranetWare操作系統
4.6 UNIX網路操作系統
4.6.1 UNIX概述
4.6.2 UNIX的特性
4.6.3 Sun公司的Solaris操作系統
4.6.4 IBM公司的AIX操作系統
4.6.5 HP公司的HP-UX操作系統
4.7 Linux網路操作系統
4.7.1 Linux的發展概況
4.7.2 Linux的特點與組成
4.7.3 Novell公司的SUSELinux
4.7.4 RedHat公司的Linux
習題4
第5章 Internet基礎
5.1 Intemet的構成
5.1.1 Internet的邏輯結構
5.1.2 Intemet的主要組成部分
5.2 Intemet的接入
5.2.1 通過電話網接入
5.2.2 利用ADSL接人
5.2.3 使用HFC接入
5.2.4 通過數據通信線路接入
5.3 IP協議與互聯層服務
5.3.1 IP互聯網的工作原理
5.3.2 互聯層服務
5.3.3 IP互聯網的特點
5.4 IP地址
5.4.1 IP地址的作用
5.4.2 IP地址的層次結構
5.4.3 IP地址的分類
5.4.4 IP地址的直觀表示法
5.4.5 特殊的IP地址形式
5.4.6 子網編址
5.4.7 地址解析協議(ARP)
5.5 IP數據報
5.5.1 IP數據報的格式
5.5.2 IP封裝、分片與重組
5.5.3 IP數據報選項
5.6 差錯與控制報文
5.6.1 ICMP差錯控制
5.6.2 ICMP控制報文
5.6.3 ICMP請求/應答報文對
5.7 路由器與路由選擇
5.7.1 表驅動IP進行路由選擇
5.7.2 路由表的建立與刷新
5.7.3 RIP協議與向量一距離演算法
5.7.4 OSPF協議與鏈路一狀態演算法
5.7.5 部署和選擇路由協議
5.8 IPv6協議
5.8.1 IPv4協議的局限性
5.8.2 IPv6地址
5.8.3 IPv6數據報
5.8.4 IPv6擴展頭
5.8.5 IPv6地址自動配置
5.9 TCP與UDP
5.9.1 端對端通信
5.9.2 傳輸控制協議(TCP)
5.9.3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習題5
第6章 Internet基本服務
6.1 客戶機/伺服器模型
6.1.1 什麼是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6.1.2 客戶機與伺服器的特性
6.1.3 實現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6.2 域名系統
6.2.1 互聯網的命名機制
6.2.2 域名解析
6.2.3 對象類型與資源記錄
6.3 遠程登錄服務
6.3.1 遠程登錄協議
6.3.2 遠程登錄的工作原理
6.3.3 使用遠程登錄
6.4 FTP月毆務
6.4.1 FTP客戶機/伺服器模型
6.4.2 FTP命令與響應
6.4.3 文件格式
6.4.4 用戶介面
6.4.5 FTP訪問控制
6.5 電子郵件系統
6.5.1 電子郵件系統的基本知識
6.5.2 電子郵件傳輸協議
6.5.3 電子郵件的報文格式
6.6 WWW服務
6.6.1 WWW的基本概念
6.6.2 WWW系統的傳輸協議
6.6.3 WWW系統的頁面表示方式
6.6.4 WWW的安全性
習題6
第7章 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
7.1 網路管理
7.1.1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7.1.2 網路管理的功能
7.1.3 網路管理模型
7.1.4 網路管理協議
7.2 信息安全技術概述
7.2.1 信息安全的概念
7.2.2 信息安全策略
7.2.3 信息安全性等級
7.3 網路安全問題與安全策略
7.3.1 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
7.3.2 OSI安全框架
7.3.3 網路安全模型
7.4 加密技術
7.4.1 密碼學基本術語
7.4.2 對稱密碼
7.4.3 公鑰密碼
7.4.4 密鑰管理
7.5 認證技術
7.5.1 消息認證
7.5.2 數字簽名
7.5.3 身份認證
7.5.4 常用的身份認證協議
7.6 安全技米應用
7.6.1 安全電子郵件
7.6.2 網路層安全——IPSec
7.6.3 web安全
7.7 入侵檢測技術與防火牆
7.7.1 入侵者
7.7.2 入侵檢測技術
7.7.3 防火牆的特性
7.7.4 防火牆的分類
7.8 計算機病毒問題與防護
7.8.1 計算機病毒
7.8.2 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策略
習題7
第8章 網路應用技術
8.1 組播技術
8.1.1 IP組播的概念和特點
8.1.2 組播技術基礎
8.2 P2P網路
8.2.1 什麼是P2P網路
8.2.2 P2P網路的基本結構
8.2.3 P2P網路的應用
8.3 即時通信系統
8.3.1 即時通信系統概述
8.3.2 即時通信系統的基礎通信模式
8.3.3 即時通信實例
8.3.4 即時通信系統的通信協議
8.4 IPTV
8.4.1 IPTV系統
8.4.2 IPTV系統的關鍵技術
8.5 VOIP
8.5.1 VOIP實現方法
8.5.2 VOIP系統組成
8.5.3 Skype
8.6 網路搜索技術
8.6.1 網路搜索引擎
8.6.2 搜索引擎的原理和組成
8.6.3 Google和網路搜索引擎
習題8
附錄1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考試大綱(2007年版修訂版)
附錄2 2010年3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筆試試題及參考答案——網路技術
附錄3 習題參考答案
5. 專業:計算機網路技術 作業提綱:關於現代化網路管理的網路架構(題目自擬)
條件還多的很
6. 求VC++;計算機網路基礎;匯編語言的復習提綱!謝謝~~郵箱:[email protected]
C++復習提綱:
1. C++語言與C語言的關系與區別(書P6-7) C語言是C++的一個子集,C++包含了C語言的全部內容;C++對C語言作了很多改進,如增加了一些新的運算符、改進了類型系統增加了安全性、引進了引用概念、允許函數重載、對變數說明更加靈活了;C++與C語言的本質區別就在於C++是面向對象的,而C語言是面向過程的。 2. 函數重載的方法以及遞歸函數的特點(書P109、P112) 所謂函數重載是指同一個函數名可以對應著多個函數的實現,進行函數重載時,要求同名函數在參數個數上不同,或者參數類型上不同。所謂函數的遞歸調用是指在調用一個函數的過程中出現直接地或間接地調用該函數自身。遞歸調用的特點是將原有的問題能夠分解為一個新的問題,而新的問題又用到了原有問題的解法。 3. 內聯函數的定義及定義方法(書P108) 在程序編譯時,編譯器將程序中出現的內聯函數的調用表達式用內聯函數的函數體來進行替換,它是以目標代碼的增加為代價來換取時間的節省。定義方法為在函數定義的頭前加上關鍵字inline即可。 4. 構造函數及析構函數的特點及作用(書P143-144) 構造函數的功能是在創建對象時,使用給定的值來將對象初始化。構造函數的特點如下:1.構造函數是成員函數,函數體可寫在類體內,也可寫在類體外。2.構造函數是一個特殊的成員函數,該函數的名字與類名相同,該函數不指定類型說明,有隱含的返回值,該值由系統內部使用。3.構造函數可以重載。4.程序中不能直接調用構造函數,在創建對象時系統自動調用構造函數。 析構函數的功能是用來釋放一個對象的。析構函數的特點如下:1.系統函數是一個特殊的成員函數,函數體可寫在類體內,也可以寫在類體外。2.析構函數的名字同類名,並在前面加「~」字元,析構函數不指定數據類型,並且也沒有參數。3.一個類中只可能定義一個析構函數。4.析構函數可以被調用,也可以系統調用。 5.友元函數的定義(書P156) 友元是一種定義在類外部的普通函數,但它需要在類體內進行說明,為了與該類的成員函數加以區別,在說明時前面加上關鍵字friend。友元不是成員函數,但是它可以訪問類中的私有成員。友元的作用在於提高程序的運行效率,但是,它破壞了類的封裝性和隱藏性。 6. C++提供的繼承方式(書P215-217) 公有繼承的特點是基類的公有成員和保護成員作為派生類的成員時,它們都保持原有的狀態,而基類的私有成員仍然是私有的。 私有繼承的特點是基類的所有公有成員和保護成員都作為派生類的私有成員,並且不能被這個派生類的子類所訪問。 保護繼承的特點是基類的所有公有成員和保護成員都成為派生類的保護成員,並且只能被它的派生類成員函數或友元訪問,基類的私有成員仍然是私有的。 7. 什麼是純虛函數和抽象類(書P273、P275) 純虛函數是一種特殊的虛函數,它的一般格式如下: class<類名> { virtual <類型> <函數名>(<參數表>)=0; ┇ }; 抽象類是一種特殊的類,它是為了抽象和設計的目的而建立的,它處於繼承層次結構的較上層。抽象類是不能定義對象的,它只描述這組子類共同的操作介面,而完整的實現留給子類。 8. 什麼是靜態聯編(靜態束定)(書P266) 靜態聯編是指聯編工作出現在編譯連接階段,這種聯編又稱早期聯編,它解決了程序中的操作調用與執行該操作代碼間的關系。 9. 什麼是動態聯編(動態束定或晚期聯編)(書P266) 編譯程序在編譯階段並不能確切知道將要調用的函數,只有在程序執行時才能確定將要調用的函數,為此要確切知道該調用的函數,要求聯編工作要在程序運行時進行,這種在程序運行時進行聯編工作被稱為動態聯編。
計算機網路基礎 復習提綱:
第1章 概述 1、 了解計算機網路向用戶提供的兩個主要功能:連通性、共享。 2、 結合「4.2.1 虛擬互連網路」(P110)理解「網際網路是網路的網路」。 3、 了解網際網路發展的三個階段。ARPANET、三級結構Internet、多層次ISP結構Internet。 4、 了解網際網路的標准化工作、RFC的概念。 5、 了解網際網路的組成:邊緣部分(資源子網)、核心部分(通信子網)。 6、 了解資源子網的兩種通信方式:客戶伺服器方式(C/S)、對等連接方式(P2P)。 7、 理解三種交換方式,重點掌握分組交換(所用技術、原理、優缺點),並結合圖1-12(P15)掌握三種交換的主要區別。 8、 理解計算機網路的定義,了解網路的不同分類。 9、 掌握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性能指標,重點掌握三種時延的概念及計算、理解數據傳送總時延的關系、理解RTT。 10、 了解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形成、體會採用分層思想的必要性。 11、 了解網路協議的概念和組成要素。 12、 理解網路體系結構各層需實現的「差錯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裝」、「復用和分用」、「連接建立和釋放」等功能(概念、在TCP/IP的哪些層次實現、如何實現)。 13、 掌握五層協議的網路體系結構的要點和各層的功能。 14、 結合圖1-17(P29)掌握數據在各層之間的傳遞過程。 15、 了解PDU、協議棧、對等層等概念。 16、 理解協議與服務的區別和聯系。 17、 結合圖1-21(P32)了解和體會TCP/IP體系結構中Everything over IP和IP over Everything的思想。 第2章 物理層 1、 了解物理層的主要任務。 2、 理解數據通信系統的模型。 3、 了解數字、模擬、數據、信號等概念。 4、 了解信道、基帶、寬度的概念,了解通信雙方信息交互的方式。 5、 理解調制器和解調器的作用、三種基本的調制方法。 6、 了解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奈氏准則)和信道的極限信息傳輸速率(香農公式),理解碼元和比特的區別與聯系。 7、 了解常用的傳輸媒體。 8、 掌握頻分復用和時分復用(同步時分、非同步時分),了解波分復用和碼分復用。 9、 了解數字傳輸系統和常用的寬頻接入技術。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1、 了解數據鏈路層使用的兩種類型的信道。 2、 了解鏈路和數據鏈路的概念。 3、 掌握封裝成幀(圖3-4(P66)、圖3-5(P66)、圖3-10(P73))、透明傳輸(位元組填充——圖3-7(P61)、零比特填充——圖3-11(P74))、差錯檢測(CRC的原理——圖3-8(P68))的策略。 4、 了解點對點信道上的常用協議(PPP)。 5、 了解區域網的特點和常見的網路拓撲。 6、 理解各種媒體共享技術(重點是隨機接入時解決碰撞的技術)。 7、 了解乙太網的兩個標准,了解IEEE 802委員會對數據鏈路層的進一步分層。 8、 了解曼徹斯特編碼。 9、 結合圖3-17(P81)掌握CSMA/CD協議(關鍵詞:多點接入、載波監聽、碰撞檢測)、爭用期的概念和截斷二進制指數退避演算法。 10、 了解乙太網所規定的最短有效幀長和設定依據。 11、 結合圖3-20(P85)了解集線器的工作原理(特點)。 12、 理解MAC地址(作用、存儲位置、管理分配方法、長度,廣播地址),理解單播、廣播和多播的概念。 13、 掌握乙太網V2的幀格式,了解其與802.3幀格式的區別。 14、 了解在物理層擴展區域網的局限。 15、 了解沖突域(P92)和廣播域(廣播幀所能覆蓋的區域)的概念(藉助互聯網搜索)。 16、 結合圖3-28(P95)掌握透明網橋(交換機)收到一個幀後的處理過程(關鍵詞:根據源地址學習——學習即將轉發記錄加入轉發表的機制、根據目的地址轉發),了解生成數演算法。 17、 了解虛擬區域網、高速乙太網。 第4章 網路層 1、 結合圖4-1(P109)和表4-1(P109)理解虛電路服務和數據報服務。 2、 結合圖4-2(P110)了解TCP/IP體系結構中常見的網路層協議及其作用。 3、 結合「1.2.1 網路的網路」(P2)理解「虛擬互連網路」。 4、 結合圖4-4(P112)了解直接交付和間接交付。 5、 理解IP地址(作用、長度、分類地址、點分十進制記法、分類地址的指派范圍、特殊IP地址、特點、注意點),理解IP地址與硬體地址的區別(結合圖4-10(P118)和表4-4(P118)掌握IP包的傳輸過程——每一段鏈路上數據幀在封裝和解封裝過程中硬體地址變換過程)。 6、 結合圖4-12(P120)掌握ARP協議的作用和原理。 7、 掌握IP數據報的格式(首部長度的單位、分片的相關欄位與方法——圖4-14(P124)和表4-5(P124)、生存時間的作用和處理方式、協議欄位的作用、校驗和的計算——圖4-15(P125)等,並思考路由器轉發IPv4包時將修改IP包首部哪些欄位)。 8、 結合圖4-16(P126)、圖4-17(P127)掌握IP層轉發分組的流程(即分組轉發演算法),了解默認路由的概念和作用。 9、 掌握子網劃分的思路、子網掩碼的作用——圖4-20(P131)、圖4-21(P132)、表4-6(P132)、例4-2(P133)、例4-3(P133);結合例4-4(P134)掌握使用子網時分組的轉發;了解CIDR的特點、記法及最長前綴匹配原則。 10、 了解ICMP協議的種類、常見類型、常見應用的原理(Ping、TraceRoute)。 11、 了解路由演算法的分類(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動態路由選擇協議的分類及各類中常見的路由協議(中文名、英文縮寫)。 12、 對比掌握RIP和OSPF的3個要點;結合例4-5(P149)掌握距離向量演算法;結合圖4-33(P151)理解RIP壞消息傳播的慢的特點。 13、 結合圖4-42(P160)、結合圖4-43(P162)、結合圖4-44(P162)了解路由器的結構。 14、 了解多播的概念,VPN的作用,NAT的作用。 復習參考題:P175——1、3、4、5、6、7、9、10、15、20、21、22、23、26、31、34、39、41、42 第5章 運輸層 1、 理解運輸層的復用和分用功能,理解埠的概念。 2、 掌握UDP首部格式。 3、 了解TCP最主要的特點和TCP的連接。 4、 結合圖5-9(P190)、圖5-10(P191)理解停止等待協議,結合圖5-13(P193)了解連續ARQ協議。 5、 掌握TCP首部格式。 6、 結合圖5-15(P197)、圖5-16(P198)、圖5-18(P199)、圖5-19(P200)理解以位元組為單位的滑動窗口,結合公式5-5(P201)、公式5-6(P201)理解超時重傳時間的選擇機制。 7、 結合圖5-22(P203)掌握TCP的流量控制機制。 8、 結合圖5-24(P209)、圖5-25(P210)、圖5-26(P211)、圖5-27(P212)掌握TCP的擁塞控制機制(擁塞窗口的概念、慢開始門限、慢開始演算法、擁塞避免演算法、快重傳演算法、快恢復演算法)。 9、 結合圖5-31(P216)、圖5-32(P217)理解TCP的運輸連接管理。 第6章 應用層 1、 了解DNS的基本概念和域名結構。 2、 了解域名轉換的工作原理(遞歸和迭代查詢過程)。 3、 了解FTP的工作原理(兩個TCP連接:控制連接、數據連接)。 4、 了解遠程終端協議TELNET。 5、 了解萬維網的的工作原理和HTTP的操作過程。 6、 了解電子郵件的原理與操作。 7、 了解DHCP的概念。 8、 了解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
匯編語言 復習提綱:
主要內容: 1、基礎知識 1.1 二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數之間的轉換 1.2 二進制數和十六進制數的運算 1.3 計算機中數和字元的表示 1.4 "與"、"或"、"非"、"異或"等幾種最常見邏輯運算 2、 8086計算機組織 2.1 8086微處理器簡單介紹 2.2 基於微處理器的計算機系統構成 2.3 中央處理器 2.4 存儲器(存儲單元) 3、 8086的指令系統和定址方式(重點) 3.1 8086的定址方式 3.2 程序佔有的空間和執行時間(了解) 3.3 8086的指令系統(重點) 注:只要求掌握8086微處理器相關內容 ;本資料來源於網路,大學教案網為你提供免費教案下載。
7. 學習計算機網路工程師需要基本教程
我也是學計算機網路的大專生..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教程--網路技術(2008年)電子版) 三級,是非網路專業的學生學的.不過,你看點也好,三級考的很容易的.
你如果什麼都沒有學的話,隨便買點什麼網路書,先把基礎學好了..~~計算機應用基礎你學了沒有??
要想考網路工程師要學習好多東西呢.JAVA啊,ASP啊.HTML啊..linux啊..~要下苦功的.
你可以去365軟考網看看 http://www.365rk.cn/裡面都是歷年考的題目.和考試提綱..~
自已學真的很關鍵.....~學習教程網上都有的..~
考試的時候,多多看看歷年的題目..我今年5月份考網路管理員都沒過,,無語..~就是ASP.linux還有基礎知識模糊
,...
不過,是看你考那一類了..像華為啊.思科的啊.我都不敢想...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軟考..初級是,網路管理員,中級是.網路工程師.高級是.系統分折師了,,,,..
8. 計算機網路安全論文提綱
基於WEB的SQL資料庫安全策略淺析
第1章 概述
1.1 網路時代的資料庫安全
1.2 進行資料庫安全策略的研究的必要性
1.3 如何探討基於Web的資料庫安全策略
1.4 研究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第2章 MS SQL Server 2000資料庫介紹
2.1 資料庫對象
2.1.1 資料庫表
2.1.2 資料庫關系
2.1.3 資料庫視圖
2.1.4 資料庫存儲過程
2.1.5 資料庫拓展存儲過程
2.1.6 資料庫用戶與角色
2.2 MS SQL Server2000資料庫的安全性
2.2.1 驗證方法選擇
2.2.2 Web環境中的驗證
2.2.3 設置全局組
2.2.4 允許資料庫訪問
2.2.5 分配許可權
2.2.6 簡化安全管理
第3章 SQL資料庫存儲過程
3.1 ASP中存儲過程調用的兩種方式及比較
3.1.1使用存儲過程的分頁實例
3.1.2 不使用存儲過程的分頁實例
3.2 使用SQL存儲過程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第4章 示例Web程序介紹
4.1 某大學網站簡介
4.1.1 網站功能
4.1.2網站資料庫設計
4.1.3 網站代碼設計
4.1.4 網站組成架構
4.2 ASP連接MS SQL Server 2000資料庫
4.2.1通過ODBC DSN建立連接
4.2.2通過oledb建立連接
4.2.3通過driver建立連接
4.2.4 ASP連接SQL資料庫示例
第5章 入侵檢測
5.1 入侵演示
5.2 存在的漏洞
5.3 漏洞分析
第6章 安全策略
6.1 伺服器操作系統安全策略
6.1.1 帳號安全
6.1.2 許可權配置(NTFS)
6.1.3 密碼安全
6.1.4 日誌管理
6.1.5 病毒防範
6.2 MS SQL Server2000資料庫安全策略
6.2.1安全的密碼策略
6.2.2 安全的帳號策略
6.2.3 資料庫日誌的記錄
6.2.4 擴展存儲過程
6.2.5 協議加密
6.2.6 TCP/IP埠配置
6.2.7 對網路連接進行IP限制
6.3 Web程序安全策略
6.3.1 代碼防SQL注入設計
6.3.2 IIS安全配置
6.3.3 帳號管理
6.3.4 許可權管理
6.3.5 密碼安全(MD5)
第7章 其他資料庫的安全性
7.1 MS ACCESS資料庫的安全性
7.2 MS SQL Server 2005的安全性
7.3 ORACLE資料庫10g安全性
第8章 總結
致謝
參考文獻
-------------------------------------------------------
以上為本人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提綱。純手工打造。如有雷同,不勝榮幸(當然雷同是不可能)。
論文寫了3萬5千字(刪減後)。是當年我省高校優秀畢業論文。
9. 計算機網路三級考試提綱是什麼
基本要求:
1. 具有計算機系統及應用的基礎知識。
2. 掌握計算機區域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3. 了解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
4. 掌握Internet的基礎知識,了解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應用。
5. 掌握組網、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等計算機網路應用的基本知識。
6. 了解網路技術的發展。
7. 掌握計算機操作並具有C語言編程(含上機調試)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 基本知識
1.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2. 計算機軟體的基礎知識。
3. 多媒體的基本概念。
4. 計算機應用領域。
二、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1.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與分類。
2. 數據通信技術基礎。
3. 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基本概念。
4. 廣域網、區域網與城域網的分類、特點與典型系統。
5. 網路互聯技術與互聯設備。
三、 區域網應用技術
1. 區域網分類與基本工作原理。
2. 高速區域網。
3. 區域網的組網方法。
4. 結構化布線技術。
四、 網路操作系統
1. 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2. 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3. 了解當前流行的網路操作系統的概況。
五、 Internet基礎
1. Internet的基本結構與主要服務。
2. Internet通信協議―――TCP/IP。
3. Internet接入方法。
4. 超文本、超媒體與Web瀏覽器。
六、 網路安全技術
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3. 網路安全策略。
4. 加密與認證技術。
5. 防火牆技術的基本概念。
七、 網路應用: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
1.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與系統結構。
2. 電子政務基本概念與系統結構。
3. 瀏覽器、電子郵件及Web伺服器的安全特性。
4. Web站點的內容策劃與應用。
5. 使用Internet進行網上購物與訪問政府網站。
八、 網路技術發展
1. 網路應用技術的發展。
2. 寬頻網路技術。
3. 網路新技術。
九、 上機操作
1. 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
2. 熟練掌握C語言程序設計基本技術、編程和調試。
3. 掌握與考試內容相關的上機應用。
考試方式
1. 筆試:120分鍾,滿分100分。
2. 上機考試:60分鍾,滿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