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換機初始狀態時的時轉發表是什麼樣的
是空的。
對於每一個從介面來的幀,交換機都會把它存儲在交換表中:
(1)幀的源地址段的的MAC地址
(2)幀到達的那個埠
(3)現在的時間
一段時間內,如果沒有幀從這條記錄中的MAC地址發出,這條記錄就會被刪除。當某個幀的目的MAC地址不再轉發表中時,交換機就會廣播,如果把電腦的網卡設成混雜模式,就可以接收到所有的廣播幀。
(1)交換機轉發表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交換按照通信兩端傳輸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設備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的統稱。交換機根據工作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廣域網交換機和區域網交換機。
廣域的交換機應用在數據鏈路層。交換機有多個埠,每個埠都具有橋接功能,可以連接一個區域網或一台高性能伺服器或工作站。實際上,交換機有時被稱為多埠網橋。
2. 交換機的主要轉發模式有哪4種是計算機網路領域是使用的最廣泛的技術之一
交換機交換模式的分類
交換機有靜態交換和動態交換兩種方式。
在採用靜態交換方式的交換機中,埠之間傳輸通道的建立是人工預先設定的,這些通道是固定不變的。
在採用動態交換方式的交換機中,傳輸通道的建立是依據目的MAC地址查詢交換表,根據表中給出的輸出埠臨時建立的,在一個數據幀傳送完成後,連接就會自動斷開。
動態交換模式有存儲轉發和直通兩種模式。
直通交換模式又有快速轉發交換和碎片丟棄交換兩種方式。
總結起來,交換機有存儲轉發、快速轉發和碎片丟棄三種交換模式。
3. 計算機網路方面有沒有關於交換機和路由器的詳細解釋
第二層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傳統交換機從網橋發展而來,屬於OSI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設備。它根據MAC地址定址,通過站表選擇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維護由交換機自動進行。路由器屬於OSI第三層即網路層設備,它根據IP地址進行定址,通過路由表路由協議產生。交換機最大的好處是快速,由於交換機只須識別幀中MAC地址,直接根據MAC地址產生選擇轉發埠演算法簡單,便於ASIC實現,因此轉發速度極高。但交換機的工作機制也帶來一些問題。
1.迴路:根據交換機地址學習和站表建立演算法,交換機之間不允許存在迴路。一旦存在迴路,必須啟動生成樹演算法,阻塞掉產生迴路的埠。而路由器的路由協議沒有這個問題,路由器之間可以有多條通路來平衡負載,提高可靠性。
2.負載集中:交換機之間只能有一條通路,使得信息集中在一條通信鏈路上,不能進行動態分配,以平衡負載。而路由器的路由協議演算法可以避免這一點,OSPF路由協議演算法不但能產生多條路由,而且能為不同的網路應用選擇各自不同的最佳路由。
3.廣播控制:交換機只能縮小沖突域,而不能縮小廣播域。整個交換式網路就是一個大的廣播域,廣播報文散到整個交換式網路。而路由器可以隔離廣播域,廣播報文不能通過路由器繼續進行廣播。
4.子網劃分:交換機只能識別MAC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而且採用平坦的地址結構,因此不能根據MAC地址來劃分子網。而路由器識別IP地址,IP地址由網路管理員分配,是邏輯地址且IP地址具有層次結構,被劃分成網路號和主機號,可以非常方便地用於劃分子網,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於連接不同的網路。
5.保密問題:雖說交換機也可以根據幀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其他幀中內容對幀實施過濾,但路由器根據報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埠地址等內容對報文實施過濾,更加直觀方便。
6.介質相關:交換機作為橋接設備也能完成不同鏈路層和物理層之間的轉換,但這種轉換過程比較復雜,不適合ASIC實現,勢必降低交換機的轉發速度。因此目前交換機主要完成相同或相似物理介質和鏈路協議的網路互連,而不會用來在物理介質和鏈路層協議相差甚元的網路之間進行互連。而路由器則不同,它主要用於不同網路之間互連,因此能連接不同物理介質、鏈路層協議和網路層協議的網路。路由器在功能上雖然占據了優勢,但價格昂貴,報文轉發速度低。 近幾年,交換機為提高性能做了許多改進,其中最突出的改進是虛擬網路和三層交換。
劃分子網可以縮小廣播域,減少廣播風暴對網路的影響。路由器每一介面連接一個子網,廣播報文不能經過路由器廣播出去,連接在路由器不同介面的子網屬於不同子網,子網范圍由路由器物理劃分。對交換機而言,每一個埠對應一個網段,由於子網由若干網段構成,通過對交換機埠的組合,可以邏輯劃分子網。廣播報文只能在子網內廣播,不能擴散到別的子網內,通過合理劃分邏輯子網,達到控制廣播的目的。由於邏輯子網由交換機埠任意組合,沒有物理上的相關性,因此稱為虛擬子網,或叫虛擬網。虛擬網技術不用路由器就解決了廣播報文的隔離問題,且虛擬網內網段與其物理位置無關,即相鄰網段可以屬於不同虛擬網,而相隔甚遠的兩個網段可能屬於不同虛擬網,而相隔甚遠的兩個網段可能屬於同一個虛擬網。不同虛擬網內的終端之間不能相互通信,增強了對網路內數據的訪問控制。交換機和路由器是性能和功能的矛盾體,交換機交換速度快,但控制功能弱,路由器控制性能強,但報文轉發速度慢。解決這個矛盾的最新技術是三層交換,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
4. 交換機的轉發表怎麼建立詳細過程
交換的MAC轉發表是通過學習接收到的數據幀的源MAC地址而建立的一個
VLAN+埠+MAC地址的一個表項
PC1(192.168.1.1/24)--------(介面1)交換機(介面2)--------PC2(192.168.1.2/24),如果PC1要PING PC2(第一次通信)
PC1先判斷出PC2和自己處在同一個網段,由於兩台PC是第一次通信,PC1的ARP表項中沒有PC2的MAC地址,於是PC1就發一個ARP請求(請求的內容是PC2的MAC地址),這個ARP請求的源MAC地址是PC1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全F(廣播包),交換機的介面1接收到ARP請求,把PC1的MAC地址加入介面1的MAC地址表,來表示PC1在我介面1下面;同時交換機向除了介面1之外的其他同一VLAN的埠轉發這個ARP請求(含介面2),接著PC2接收到到這個ARP請求,發現這個請求就是發給我的,於是生成了一個ARP響應包,來響應這個請求,這個響應數據幀的源MAC地址為PC2的源MAC地址,交換機的介面2接收到這個響應數據幀之後把源MAC地址加入介面2的MAC地址表中。
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5. 計算機網路簡答題:交換機轉發表的動態學習過程
你是想問交換機轉發表是怎樣建立的過程嗎?
交換的MAC轉發表是通過學習接收到的數據幀的源MAC地址而建立的一個
VLAN+埠+MAC地址的一個表項
PC1(192.168.1.1/24)--------(介面1)交換機(介面2)--------PC2(192.168.1.2/24),如果PC1要PING PC2(第一次通信)
PC1先判斷出PC2和自己處在同一個網段,由於兩台PC是第一次通信,PC1的ARP表項中沒有PC2的MAC地址,於是PC1就發一個ARP請求(請求的內容是PC2的MAC地址),這個ARP請求的源MAC地址是PC1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全F(廣播包),交換機的介面1接收到ARP請求,把PC1的MAC地址加入介面1的MAC地址表,來表示PC1在我介面1下面;同時交換機向除了介面1之外的其他同一VLAN的埠轉發這個ARP請求(含介面2),接著PC2接收到到這個ARP請求,發現這個請求就是發給我的,於是生成了一個ARP響應包,來響應這個請求,這個響應數據幀的源MAC地址為PC2的源MAC地址,交換機的介面2接收到這個響應數據幀之後把源MAC地址加入介面2的MAC地址表中。
6. 如何查看交換機地址轉發表
show mac address-table
dis mac-address
7. 9,交換機埠轉發表分別是如何建立和維護的
交換的MAC轉發表是通過學習接收到的數據幀的源MAC地址而建立的一個
VLAN+埠+MAC地址的一個表項
PC1(192.168.1.1/24)--------(介面1)交換機(介面2)--------PC2(192.168.1.2/24),如果PC1要PING PC2(第一次通信)
PC1先判斷出PC2和自己處在同一個網段,由於兩台PC是第一次通信,PC1的ARP表項中沒有PC2的MAC地址,於是PC1就發一個ARP請求(請求的內容是PC2的MAC地址),這個ARP請求的源MAC地址是PC1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全F(廣播包),交換機的介面1接收到ARP請求,把PC1的MAC地址加入介面1的MAC地址表,來表示PC1在我介面1下面;同時交換機向除了介面1之外的其他同一VLAN的埠轉發這個ARP請求(含介面2),接著PC2接收到到這個ARP請求,發現這個請求就是發給我的,於是生成了一個ARP響應包,來響應這個請求,這個響應數據幀的源MAC地址為PC2的源MAC地址,交換機的介面2接收到這個響應數據幀之後把源MAC地址加入介面2的MAC地址表中。
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