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rfc名詞解釋

計算機網路rfc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2022-08-09 05:27:25

計算機網路原理rfc是什麼意思

Request For Comments(RFC),是一系列以編號排定的文件。文件收集了有關互聯網相關信息,以及UNIX和互聯網社區的軟體文件。目前RFC文件是由Internet Society(ISOC)贊助發行。基本的互聯網通信協議都有在RFC文件內詳細說明。RFC文件還額外加入許多的論題在標准內,例如對於互聯網新開發的協議及發展中所有的記錄。因此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標准都有收錄在RFC文件之中。

② 名詞解釋dns,tcp,udp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統),網際網路上作為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個分布式資料庫,能夠使用戶更方便的訪問互聯網,而不用去記住能夠被機器直接讀取的IP數串。通過主機名,最終得到該主機名對應的IP地址的過程叫做域名解析(或主機名解析)。DNS協議運行在UDP協議之上,使用埠號53。在RFC文檔中RFC 2181對DNS有規范說明,RFC 2136對DNS的動態更新進行說明,RFC 2308對DNS查詢的反向緩存進行說明。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基於位元組流的傳輸層通信協議,由IETF的RFC 793定義。在簡化的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層傳輸層所指定的功能,用戶數據報協議(UDP)是同一層內另一個重要的傳輸協議。在網際網路協議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層是位於IP層之上,應用層之下的中間層。不同主機的應用層之間經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樣的連接,但是IP層不提供這樣的流機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換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簡稱, 中文名是用戶數據報協議,是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式系統互聯) 參考模型中一種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信息傳送服務,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規范。UDP在IP報文的協議號是17

③ 計算機網路技術簡單術語解釋

TCP:傳輸控制協議
UDP:用戶數據報協議
ARP:地址解析協議
FDM:頻分多路復用
ATM:非同步傳輸模式
WLAN:無線區域網
ISDN:綜合數字業務網
CSMA/CD:即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
CRC:循環冗餘檢查
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
WDM:波分復用
Ethernet:乙太網
FTP:文件傳輸協議
LLC:邏輯鏈路控制

④ 誰能通俗的說一下網路中的RFC是什麼意思

RFC(Request
For
Comments)-意即「請求評議」

RFC是網際網路上一類文件的統稱:

通俗的說,某家機構或團體,開發出一套網路標准或對標準的構想,想征詢網際網路上的意見,就會在網上發一份RFC,對這一問題感興趣的人可以閱讀該RFC並提出自己的意見;絕大部分網路標準的指定都是以RFC的形式開始,經過大量的論證和修改過程,由主要的標准化組織所指定的。

⑤ 求這些名詞解釋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簡單地說,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將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集合。

自動重傳請求(auto repeat request),通過接收方請求發送方重傳出錯的數據報文來恢復出錯的報文,是通信中用於處理信道所帶來差錯的方法之一;另外一個方法是信道糾錯編碼。

自同步就是自己跟自己同步,即從接收到的信號自身提取時鍾分量,與之對應的是外同步。「內」「外」指的是獲得的時鍾分量是源自信號內(信號本身)還是信號外,外同步就是本地按照協議給出一個差不多的(沒有自同步那麼准確)准確的時鍾信號用於抽樣。

子網掩碼(subnet mask)是每個網管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只有掌握它,才能夠真正理解TCP/IP協議的設置。以下我們就來深入淺出地講解什麼是子網掩碼。

檢測從以太埠來的數據包的源和目的地的MAC(介質訪問層)地址,然後與系統內部的動態查找表進行比較,若數據包的MAC層地址不在查找表中,則將該地址加入查找表中,並將數據包發送給相應的目的埠。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英語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的縮寫)也被稱為網頁地址,是網際網路上標準的資源的地址。

⑥ 計算機網路基礎的名詞解釋。(共3個) 子網掩碼: 交換式乙太網: UDP協議:

子網掩碼只有一個作用,就是將某個IP地址劃分成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

交換式乙太網是以交換式集線器(switching Hub)或交換機(switch)為中心構成,是一種星型拓撲結構的網路。簡稱為交換機為核心設備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高速網路,這種網路在近幾年運用的非常廣泛。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簡稱, 中文名是用戶數據包協議,是OSI(開放式系統互聯) 參考模型中一種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信息傳送服務,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規范。UDP在IP報文的協議號是17。

⑦ 什麼是RFC

什麼是RFC(Request for Comments)

RFC及RFC編輯者:
RFC(Request For Comments)-意即「請求註解」,包含了關於Internet的幾乎所有重要的文字資料。如果你想成為網路方面的專家,那麼RFC無疑是最重要也是最經常需要用到的資料之一,所以RFC享有網路知識聖經之美譽。通常,當某家機構或團體開發出了一套標准或提出對某種標準的設想,想要征詢外界的意見時,就會在Internet上發放一份RFC,對這一問題感興趣的人可以閱讀該RFC並提出自己的意見;絕大部分網路標準的指定都是以RFC的形式開始,經過大量的論證和修改過程,由主要的標准化組織所指定的,但在RFC中所收錄的文件並不都是正在使用或為大家所公認的,也有很大一部分只在某個局部領域被使用或並沒有被採用,一份RFC具體處於什麼狀態都在文件中作了明確的標識
RFC由一系列草案組成,起始於1969年(第一個RFC文檔發布於1969年4月7日,參見「RFC30年」,RFC2555」),RFC文檔是一系列關於Internet(早期為ARPANET)的技術資料匯編。這些文檔詳細討論了計算機網路的方方面面,重點在網路協議,進程,程序,概念以及一些會議紀要,意見,各種觀點等。
「RFC編輯者」是RFC文檔的出版者,它負責RFC最終文檔的編輯審訂。「RFC編輯者」也保留有RFC的主文件,稱為RFC索引,用戶可以在線檢索。在RFC近30年的歷史中,「RFC編輯者」一直由約翰•普斯特爾(Jon Postel)來擔任,而現在「RFC編輯者」則由一個工作小組來擔任,這個小組受到「網際網路社團」(Internet Society)的支助。
RFC編輯者負責RFC以及RFC的整體結構文檔,並維護RFC的索引。Internet協議族的文檔部分(由Internet工程委員會「網際網路工程師任務組」IETF以及IETF 下屬的「網際網路工程師指導組」IESG 定義),也做為RFC文檔出版。因此,RFC在Internet相關標准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RFC編輯者的職責是由Internet 中的大家提議形成的,所出版的語言也就和Internet一樣。IETF和ISOC是代表了世界各地的國際性組織,英語是IETF的第一工作語言,也是IETF的正式出版語言。RFC 2026 "The Internet Standards Process -- Revision 3" 允許RFC翻譯成其他不同的語言。但是不能保證其翻譯版本是否正確。因此,RFC編輯不對非英語的版本負責,而只是指明了哪裡有非英語的版本,將這些信息列在WEB頁上。
RFC處理過程:
一個RFC文件在成為官方標准前一般至少要經歷三個階段:建議標准、草案標准、網際網路標准。
第一步RFC的出版是作為一個Internet 草案發布,可以閱讀並對其進行注釋。准備一個RFC草案,我們要求作者先閱讀IETF的一個文檔"Considerations for Internet Drafts". 它包括了許多關於RFC以及Internet草案格式的有用信息。作者還應閱讀另外一個相關的文檔RFC 2223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一旦文檔有了一個ID號後,你就可以向[email protected]發送e-mail ,說你覺得這個文檔還可以,能夠作為一個有價值或有經驗的RFC文檔 。RFC編輯將會向IESG請求查閱該文檔並給其加上評論和注釋。你可以通過RFC隊列來了解你的文檔的進度。一旦你的文檔獲得通過,RFC編輯就會將其編輯並出版。如果該文檔不能出版,則會有email通知作者是什麼原因。作者有48個小時來校對RFC編輯的意見。我們強烈建議作者要檢測拼寫錯誤和丟字的錯誤,應該確保有引用,聯系和更新相關的信息。如你的文檔是一個MIB,我們則要你對你的代碼作最後一次檢測。一旦RFC文檔出版,我們就不會對其進行更改,因此你應該對你的文檔仔細的檢查。
有時個別的文檔會被正從事同一個項目的IETF工作組收回,如是這種情況,則該作者會被要求和IETF進行該文檔的開發。在IETF中, Area Directors (ADs) 負責相關的幾個工作組。這些工作者所開發的文檔將由ADs 進行校閱,然後才作為RFC的出版物。
如要獲得關於如何寫RFC文檔和關於RFC的Internet標准制定過程的更多詳細信息,請各位參見:
RFC 2223 "Instructions to RFC Authors"。
RFC 2026 "The Internet Standards Process -- Revision 3"。
實際上,在Internet上,任何一個用戶都可以對Internet某一領域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或規范,作為Internet草案(Internet Draffs,ID)提交給Internet工程任務組(IETF)。草案存放在美國、歐洲和亞太地區的工作文件站點上,供世界多國自願參加的IETF成員進行討論、測試和審查。最後,由Internet工程指導組(IESG)確定該草案是否能成為Internet的標准。
如果一個Internet草案在IETF的相關站點上存在6個月後仍未被IESG建議作為標准發布,則它將被從上述站點中刪除。事實上,在任何時候,一個Internet 草案都有可能被新的草案版本所替換掉,並重新開始6個月的存放期。
如果一個Internet草案被IESG確定為Internet的正式工作文件,則被提交給Internet體系結構委員會(IAB),並形成具有順序編號的RFC文檔,由Internet協會(ISOC)通過Internet向全世界頒布。每個Internet標准文件在被批准後都會分配一個獨立於RFC的永久編號,這就是STD編號。有一個不斷被更新的文件RFC-INDEX.TXT按照RFC的編號來索引所有的文件,對於網際網路標准文件還列出了其相應的STD編號。
RFC文檔必須被分配RFC編號後才能在網路上發布。例如,RFC2026的內容是「Internet標准進程-修訂版3」、RFC1543的內容為「RFC作者指導」等等。需要時,可以復制或列印這些聯機文檔。用戶也可以通過遍布全世界的數個聯機資料資料庫中獲得RFC文檔。例如,可以使用路徑名RFC/RFCnnnn.TXT通過FTP的方式從ds.internic.net站點獲得RFC,其中「nnnn」指的是RFC的編號。在這里,使用FTP登錄時,所用的用戶名和口令分別為「anonymous」和你的電子郵件地址。此外,用戶還可以通過Internet網路信息中心(InterNIC)的目錄服務功能、電子郵件、WWW等方式獲得RFC文檔.
作為標準的RFC又分為幾種,第一種是提議性的,就是說建議採用這個作為一個方案擺出來,Draft是已經有一部分在用了,希望被採用為正式的標准,還有一種就是完全被認可的標准,這種是大家都在用,而且是不應該改變的。還有一種就是現在的最佳實踐法,它相當於一種介紹。這些文件產生的過程是一種從下往上的過程,而不是從上往下,也就是說不是一個由主席,或者由工作組負責人的給一個指令,說是要做什麼,要做什麼,而是有下邊自發的提出,然後在工作組里邊討論,討論了以後再交給剛才說的工程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查。但是工程指導委員會只做審查不做修改,修改還是要打回到工作組來做。IETF工作組文件的產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來參加會議,任何人都可以提議,然後他和別人進行討論,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就可以產出這樣的文件。

⑧ 計算機網路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1、 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總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2、 聯機系統:是由一台中央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終端而構成的計算機系統。

3、 PDN:是公用數據網。網中傳輸的是數字化的數據,屬於通信子網的一種。

4、 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制訂的七層網路模型。
5、 數據通信: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或其他數據裝置與通信線路,完成數據編碼信號的傳輸、轉接、存儲和處理的通信技術。

6、 數據傳輸率: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為B/S.
7、 信道容量:是信息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是信息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8、 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從數據信號波形中提取同步信號的方法。

9、 PCM:稱脈碼調制,是將模擬數據換成數字信號編碼的最常用方法。
10、 FDM:又稱時分多路復用技術,是在信道帶寬超過原始信號所需帶寬情況下,將物理停產的總帶寬分成若干個與傳輸單個信號帶寬相同的子停產,每個子信息傳輸一路信號。

11、 同步傳輸:是以一批字元為傳輸單位,僅在開始和結尾加同步標志,字元間和比特間均要求同步。

12、 差錯控制:是指在數據通信過程中能發現或糾正差錯,把差錯限制在盡可能小的允許范圍內的技術和方法。
13、 信號:是數據的電子或電磁編碼。

14、 MODEM:又稱數據機。其作用是完成數字數據和模擬信號之間的轉換,使傳輸模擬信號的媒體能傳輸數字數據。發送端MODEM將數字數據調制轉換為模擬信號,接收端MODEM再把模擬信號解調還原為原來的數字數據。
15、 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單位記做BAND。
16、 基帶傳輸:是在線路中直接傳送數字信號的電脈沖,是一種最簡單的傳輸方式,適用於近距離通信的區域網。
17、 串列通信:數據是逐位地在一條通信線上傳輸的,較之並行通信速度慢,傳輸距離遠。

18、 信宿:通信過程中接收和處理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19、 信源:通信過程中產生和發送信息的設備或計算機。

20、 全雙工:允許數據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傳輸,要有兩條數據通道,發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獨立的接收和發送能力。

⑨ 計算機網路(名詞解釋)

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可以功能完善的網總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⑩ 計算機網路名詞解釋

計算機網路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可以功能完善的網總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rfc名詞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美版下載軟體網路選擇 瀏覽:946
網路連電腦應該查哪個網口 瀏覽:761
網路線預埋屬於哪裡 瀏覽:687
座機電腦不顯示無線網路連接 瀏覽:872
計算機網路技術和會計哪個專業好 瀏覽:581
電腦網路命令用法 瀏覽:287
網路供應商能否切斷路由器 瀏覽:758
設置中打開網路授權 瀏覽:143
電信網路預留介面在哪裡 瀏覽:716
慕課計算機網路技術期末考試 瀏覽:652
哈弗h6網路可以共享嗎 瀏覽:735
寬頻降速後經常無網路連接 瀏覽:631
央視影音網路連接超時怎麼辦 瀏覽:784
婁底網路營銷有哪些 瀏覽:999
聯通無線網路速度慢 瀏覽:42
分析葯品網路營銷方案 瀏覽:879
如何有效監管網路直播 瀏覽:234
歌名里有網路二字的有哪些 瀏覽:290
文軍北大計算機網路 瀏覽:528
品茗施工網路計劃軟體 瀏覽:59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