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一道計算機網路的題
已知要發送的序列為101011,生成多項式為G(x)=x4+x+1,所對應的二進制比特序列為10011,進行如下的二進制除法,被除數為101011乘以2的5次方,即1010110000,除數,10011,把得到的余數加在101011後面就是要發送的比特序列,我算的結果是100,即要發送的比特序列為101011100。
而讓你檢驗收到的碼字100100011的正確性就是用收到的結果去除以G(x),即用100100011去除以10011,看余數是否為0,如為0則是正確的,不為0則是不正確的,我的答案是不正確。
呵呵,這個正好剛剛學過,就替你解決了!!
B. 已知要發送的數據比特序列為1001101,CRC校驗生成多項式為G(x)=X5+X4+X2+1
、如果有一個數據比特序列為11100011,CRC校驗中的生成多項式為:G(x)= x5+x4+x+1 採用CRC
C.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報文交換特點:1,在源與目的結點之間無須建立專用通道,對網路的故障適應能力較強;2,沒有建立和拆除電路的時間延遲;3,線路利用率較高,可以進行速率上的調整;4,可靠性較高;5,每個節點對報文進行全面的處理,如果傳輸出錯,要重發整個報文。
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傳輸的信息是報文分組,將一個長的報文分割成若干個分組來傳輸。
高速交換:ATM(非同步傳輸模式):把線路交換跟分組交換相結合。以固定長度(53位元組:信元頭5位元組,正文48位元組)。FR(幀中繼):採用永久虛電路,只要接收完幀的目的地址(不是指向本結點就立即轉發幀)若傳輸出錯,則給下游結點發送錯誤指示,要它終止接收,並要求上游重發該幀。
9.以數據報為例敘述交換技術的工作過程
10.CSMA/CD匯流排型網路的拓樸結構,幀結構及其基本工作過程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
拓樸結構:?
11.令牌環網的拓樸結構,幀結構及其基本工作過程
12.計算機網路流量控制的目的和流量控制的級別
目的:1,防止網路因過載而引起吞吐量下降和延時的增加;2,減少擁塞,避免死鎖;3,在互相競爭的用戶之間公平合理地分配資源。
四種級別:1,相鄰結點間的流量控制,2,源結點和目的結點間的流量控制;3,主機與源結點間的流量控制;4,源主機與目的主機間的流量控制。
13.關於源路由網橋的概念和工作原理(P102)
源路由網橋(IEEE802。5工作組選用的網橋,面向令牌環網):是指源站點要提供偵傳送的路由信息,該路由信息(Routing Information)設置在該幀的頭部,用於標識幀的傳輸路徑(面向連接的網橋)。
工作原理:源站要向目的站通信前,必須尋找通向目的站的路徑(實際上是建立連接的過程:源站首先向全網廣播一個「探測幀」,該幀每經過一個網橋,網橋把自己相關路由信息寫入該探測幀,為該到達目的站時,該數據包就記錄下一張它所經過的路徑圖(路由表)。目的站會使這個探測幀返回(實際由目的站發出一個應答幀)當源站接收到應答幀時,則可以說連接已建立)。
14.關於透明網橋的概念和工作原理(P99)
所謂透明網橋是指網橋的操作過程對其埠上連接的網段上的工作站是「透明的」,換句話說,工作站用戶並不知道網橋的存在。
15.路由器的基本工作過程及其作用
基本工作過程:
A, 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它的傳輸單位是分組(packet),又稱數據包
B, 當路由器接收到一個包時,首先進行拆包,把數據鏈路層的信息去掉,讀取網路層的信息
C, 根據包的目的地址(指向)進行:本地提交(本網是目的結點所在網路);分組轉發(選擇轉發路由)
D,數據安全性檢查(轉發檢驗)
E, 通過安全檢查後,則進行打包,(封裝)加入數據鏈路層的信息,轉發該包。
基本功能:
1, 協議轉換
2, 路由選擇
3, 支持多協議的路由選擇
4, 流量控制
5, 分組的分段與組裝
6, 網路管理功能
(未完成)16.路由選擇演算法的分類和理想路由選擇演算法應具有的特點
路由演算法有:距離矢量演算法和鏈路狀態演算法。
距離矢量演算法:以某一參考點到達目的結點的距離作為度量的演算法。這里的距離指該路徑上所經歷的最少網關(也指路由器)數。
鏈路狀態演算法:實際上是一種「最短路徑優先」的演算法。
特點:?
17.距離向量演算法和RIP的工作過程(p110)
距離向量演算法的基本思想:以某一參考點到目的結點的距離作為演算法的度量。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協議工作過程:1,初始化(啟動RIP協議);2,路由表交換路由信息;3,路由表更新(最知線路優先)。(P113)
18.路由器的主機名和埠配置使用方法
配置主機名(路由器):每台路由器主機的預設名Router。假設把它配置為路由器R2則輸入命令:
router (config) #host name Router (R2)
顯示:Router R2 (config) #
埠配置(埠地址配置):
① Router R2 (config) # interface eithernet 0
② Router R2 (config-if) # ip address 200.111.50.1 255.255.255.0
配置埠的IP地址:200.111.50.1
相應的子網掩碼:255.255.255.0
③ Router R2 (config ) # interface serial 0 (0是串列口)
④ Router R2 (config-if)# ip address 128.120.1.1 255.255.255.0
19.奈奎斯特和香農定律原理
(離散信號的信道容量)奈奎斯特定律:C = 2 F log2 L (bps) 每秒的信道容量,信道的最大傳輸速率
C:信道容量。 F:帶寬。 L:符號的離散取值。
(連續信號的信道容量)香農定律:C = F log2 (1+S/N)
S:通過的信號平均功率。 N:雜訊(干擾信號)的功率。所謂雜訊是指干擾信號(雜訊)在所有頻率上的強度都一樣。 S/N:採用信噪比來代替。 SNR 其單位是分貝。DB
分貝值 = 10 log10 (S/N) 分貝值是可測量的。則可利用分貝值得到S/N。
20.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編碼技術
(1) 單極性不歸零編碼(NRZ)
(2) 曼徹斯特編碼(Manchester Encoding)
(3)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21.畫圖說明頻移鍵控法的工作原理
22.PCM技術的基本工作步驟
1, 取樣: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采樣測量模擬信號幅值
2, 量化:將取樣點測量的信號幅值分級取整
3, 編碼:將量化的結果(整數據)用二進制數表示出來
23.非同步傳輸的編碼結構
也叫「起/停方式」:每傳送1個字元(5bit/8bit)都在字元前面加入一位開始位(「0」表示使用停電平表示傳送開始),而在代碼校驗(奇/偶)後面跟隨停止位(1位,3/2位或2位,用「1」高電平表示,代表字元傳輸結束)
以ASCII碼的A字元為例(11位非同步碼結構)
A字元:41H = 1000001 編碼後:01000001111
24.HDLC的幀結構和基於比特流的傳輸控制流程規程的主要特性
HDLC(High Data Link Control)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基於比特傳輸的控制規程。主要特徵如下:
① 通信方式:全雙工
② 差錯控制:循環冗餘碼(CRC)
③ 同步方式:同步
④ 電碼:隨機碼(任意二進制編碼)
⑤ 信息長度:可變區
⑥ 速率:2400bps以上
⑦ 發關方式:連續發送,即發送方送出一個信息幀後,不等接收方的應答,則繼續發關隨後的幀,接收方的應答信號是利用全雙工的另一信道在它發送給發送方的信息幀的控制欄位中夾帶回「已收到某編號的信息幀」(期待接收某個編號的幀)這表明此號幀以前的信息幀已正確接收。如果發現傳輸出錯,則請求重傳該號幀及其隨後的幀。
HDLC的幀結構:
F
A
C
I
FCS
F
同步標志(01111110) 地址 控制欄位 正文 循環冗餘碼 標志
25.計算機網路中使用的循環冗餘碼校驗的工作原理
26.多路復用的基本思想和種類
多路復用原理:就是讓一條線路復用成多個子信道來使用
種類有:
1, 頻分多路復用(FDM):分割線路的帶寬,形成多個子信道(頻度)
2, 同步時分多路復用(TDM):分割線路的傳輸時間形成多個子信道(一個時間片)時隙
3, 統計時分多路復用(STDM):分割線路的傳輸時間。但動不是固定給用戶分配時間片,而是需要傳送時,才給它分配時間片。
4, 波分多路復用(WOM):光纖上使用分割的是信號光的波長
27.頻分多路復用的工作原理
28.時分多路復用的種類和各自的工作特性
29.會話層的同步方法
為了控制信息流同時能夠從軟體或操作失誤中恢復過來,會話層允許在數據中插入同步點,當出現故障時,找到故障處的前一個同步點並從該同步點進行恢復,這個過程稱為再同步。對話過程中可以插入次同步點,如果傳輸中出了故障,控制流可以退回到對話中的一個或多個次同步上進行恢復。主同步點必須被確認,次同步點不需要確認。
30.表示層的局部語法和傳送語法
局部語法:某一具體計算機所使用的語法稱為局部語法。局部語法的差異使得同一數據對象在不同的計算機中被表示成不同的比特序列。
傳送語法:符全傳送過程要求的語法。數據以傳送語法的形式在網路中傳送,發送方將符合自己局部語法的比特序列轉換成符合傳送語法的比特序列。
31.交換機的交換結構和各自的特點
交換結構有:軟體執行交換結構、矩陣交換結構、匯流排交換結構、共享存儲器交換結構。
軟體執行交換結構:藉助CPU和RAM的硬體環境,用特定的軟體來實現埠之間的幀交換。所有功能均由軟體來實現,操作靈活,但隨著端品數和增加,CPU的負擔加重。
矩陣交換:採用硬體方法進行交換。優點是利用硬體交換,結構緊湊,交換速度快,延遲時間短,缺點是隨著埠的增加,監控和管理變得困難。
匯流排交換:對匯流排的帶寬要求較高,造價高,但性能也好。
存儲交換:結構簡單、容易實現,但通過RAM操作會產生延時。
32.交換機的組成和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大多數交換器都有一塊背板,把各種板卡插在其上面,實現相應連接,交換器的主要部件包括控制、邏輯、陣列、及埠四個。
1, 控制部件:其作用是控制、管理交換器,識別連接到各埠的區域網的類型,並自動地進行交換器的測試
2, 邏輯部件:其作用是讀取輸入數據幀的目的地址,並以此目的地址與埠地址表中的內容進行比較,找出該目的地址對應的埠號,批示陣列部件按通對應的(輸出埠)矩陣開頭(來接到輸出埠)
3, 陣列部件:一旦接收到邏輯部件的指令時,啟動源埠(輸入)與目的埠(輸出)之間的交叉連接,並保持該連接直到該幀全部傳送完
4, 埠部件:可以看成一組物理介面
33.交換機的轉發率和過濾率
交換器的過濾率是在某段時間內(通常為1秒)所解釋多少幀的目的地址,這種能力稱為過濾率。
轉發率是指在某段時間內(1秒)所轉發幀的數目,稱為轉發率。
34.如何使用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防火牆和常用傳輸介質組建企業網路
35.關於VLAN的定義和其主要功能(P87)
VLAN(virtual LAN)虛擬區域網:建立在物理交換機之上的,它利用軟體進行邏輯工作組的劃分和管理。
36.X.25的協議體系結構
X.25協議是CCITT關於公用數據網上以分組方式工作的DTE與DCE之間的介面標准,其功能是為公用數據網在分組交換方式下提供終端操作,它不涉及通信子網的內部結構。
層次結構:自下至上分別稱為物理級、幀級、分組級。
37.幀中繼的基本工作原理
38.ATM的協議參考模型(P141)
39.ATM交換技術的特點
特點:
(1) 採用面向連接的工作方式。
(2) 採用非同步時分多路方式
(3) 網路沒有逐段鏈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
(4) 信頭功能簡單
(5) 小的信元長度
40.ATM交換虛連接的工作過程(P132)
41.什麼是ISDN,定義了哪些設備和介面
ISDN是用來解決一些小的辦公室或撥號用戶需要比傳統電話撥號服務能提供更寬傳輸帶寬的應用,同時ISDN也可用來提供線路備份。
42.IP地址結構和子網劃分的作用
結構:每個IP地址共有32位,分為4段,以X。X。X。X表示,每個X為8位,取值為0~255。分為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其中網路地址表示一個網路,主機地址用來表示這個網路中的一台主機。
子網劃分作用:
D. 計算機網路作業,在線等。
第一題不明白在說什麼
第二題A、D不能連接,子網掩碼限制只有30台機器可以連接,而B是65,往後30位AD排除
E要與D通信,在67到127之間,前提是網路中只有D一台主機
E. 發送數據的比特序列怎麼算
要發送的數據比特序列為1010001101,CRC校驗生成多項式為G(x)=x5+x4+x2+1,
F. 計算機網路
數據鏈路層差錯控制問題。但提問問題的背景信息太少,不太清楚你的問題前提條件都還有什麼。只能試著按照一般情況解答:
1、幀序號用3比特編號。當發送序號佔用3個比特時,就可組成共有8個不同的發送序號,從000到111。當數據幀的發送序號為111時,下一個發送序號就又是000。
2、默認該網路採用的是連續ARQ協議的工作原理。要點就是:在發送完一個數據幀後,不是停下來等待應答幀,而是可以連續再發送若干個數據幀。如果這時收到了接收端發來的確認幀,那麼還可以接著發送數據幀。由於減少了等待時間,整個通信的吞吐量就提高了。
3、根據題意,我們現在設發送序號用3比特來編碼,即發送的幀序號可以有從0到7等8個不同的序號;又設發送窗口WT=5。那麼,發送端在開始發送時,發送窗口將指明:即使在未收到對方確認信息的情況下,發送端可連續發送#0幀~#4幀等5個幀。若發送端發完了這5個幀(#0幀~#4幀)但仍末收到確認信息,則由於發送窗口已填滿,就必須停止發送而進入等待狀態。當收到0號幀的確認信息後,發送窗口就可以向前移動1個號,這時,#5幀已落人到發送窗口之內,因此發送端現在就可發送這個#5幀。其後假設又有3幀(#1至#3幀)的確認幀陸續到達發送端。於是發送窗口又可再向前移動3個號。此時,發送端又可繼續發送#6幀、#7幀和新的#0幀。
4、當用 n個比特進行編號時,若發送窗口的大小為WT,接收窗口的大小為WR,則只有WT≤2的n次方-1和WT+WR≤2的n次方成立時,滑動窗口協議才能正常工作。
但根據題目描述舉例,設n=3,WT=WR=5,當對某一序號的數據幀的 ACK 丟失時,接收端很可能將把這個#數據幀當做一個新的數據幀收下來,因此滑動窗口很可能不能正常工作。
5、選擇重傳ARQ協議
可設法只重傳出現差錯的數據幀或者是定時器超時的數據幀。但這時必須加大接收窗口,以便先收下發送序號不連續但仍處在接收窗口中的那些數據幀。等到所缺序號的數據幀收到後再一並送交主機。這就是選擇重傳ARQ協議。
使用選擇重傳ARQ協議可以避免重復傳送那些本來已經正確到達接收端的數據幀。但我們付出的代價是在接收端要設置具有相當容量的緩存空間,這在許多情況下是不夠經濟的。
正因如此,選擇重傳ARQ協議在目前就遠沒有連續則協議使用得那麼廣泛。今後存儲器晶元的價格會更加便宜,選擇重傳ARQ協議還是有可能受到更多的重視。 .
對於選擇重傳ARQ協議,接收窗口顯然不應該大於發送窗口。若用n比特進行編號,則接收窗口的最大值必須滿足:WR≤2n-1 。當接收窗口隊為最大值時,即WR=2n-1。例如:在n=3時,可以算出WT=WR=4。
G. 要發送的數據比特序列為1010111101,CRC校驗生成多項式為已知,試計算其校驗碼。
10101111010000000000 % 多項式=效驗碼
H. 計算機網路基礎計算題高分在線等高手幫
1. 用1101001除以11101,余數為0,因此未發生錯誤。
2. 202轉二進制 11001010前三位 110屬於C類網。 192轉二進制 11000000,因此前26位是網路號:202.118.68.0 後6位主機號:4
3.發送時5個1填0, 010011111(0)10001010
接收端讀到5個1時,把隨後的一個0去掉: 01001111110001010
I. 如果數據欄位為11100011,生產多項式
1110001111010
比特序列:發送數據比特序列+R(x)
J. 計算機網路技術及應用(第二版)的兩個習題,網高手幫忙看看哈!在下將不甚感激呢!!!!
不知道,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