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算機網路
位元組 也叫Byte,是 計算機 數據的基本 存儲單位 。
8bit(位)=1Byte(位元組)
1024Byte(位元組)=1KB
1024KB=1MB
1024MB=1GB
1024GB=1TB
其中:K是千 M是兆 G是吉咖 T是太拉。
在電腦里一個中文字是占兩個位元組的。
網際網路發展三個階段
1、是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的過程
2、建成了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
3、逐漸形成多層次ISP結構的網際網路
計算機網路類別:廣域網、城域網、區域網lan、個人區域網
不同使用者網路
公用網、專用網。
接入網用來把用戶接入網際網路的網路 又稱本地接入網、居民接入網。
計算機網路性能指標
速率 比特bit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連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也成為數據率或比特率、
帶寬 指某個信號具有的 頻帶寬度 單位khz 、表示網路的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因此網路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 這種意義的帶寬單位是比特每秒 b/s
、 吞吐量 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 吞吐量受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限制
例如,對於一個 100 Mbls 的乙太網,其額定速率是 100 Mbls ,那麼這個數值也是該乙太網的吞吐量的絕對上限值。因此,對 100 Mb/s 的乙太網,其典型的吞吐量可能也只有 70 Mb/s 。請注意,有時吞吐量還可用每秒傳送的位元組數或幀數來表示。、
時延 是指數據從網路的一端傳遞到另外一端所需的時間也成為延遲 或遲延。
網路時延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 發送時延 是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傳送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2、 傳播時延 是電磁波在信號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
3、處理時延
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處理
4、排隊時延
對於高速網路鏈路,我們提高的僅僅是數據的發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鏈路上的傳播速率。
提高發送速率只是減小了數據的發送時延。
5、時延帶寬積
又稱為以比特為單位的的鏈路長度
6、往返時間RTT
往返時間 RTT 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 到發送方收到來自接收方的確認,總共經歷的時間。
7、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網路利用率兩種
信道或網路利用率過高會產生非常大的時延
網路當前時延 = 空閑時的時延 /(1 - 利用率)
一般說來,小時延的網路要優於大時延的網路 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低速率、小時延
的網路很可能要優於一個高速率但大時延的網路。
必須指出,在總時延中,究竟是哪一種時延佔主導地位,必須具體分析
計算機網路的非性能特徵
1、費用
2、質量
3、標准化
4、可靠性
5、可擴展性可升級性
6、易於管理和維護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把計算機網路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 稱為網路的體系結構。
協議與劃分層次
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 稱為網路協議。 結構應該是層次式的
1、語法 2、語義 3、同步
分層好處
1、各層之間是獨立的
2、靈活性好
3、 結構上可分割開
4、易於實現和維護
5、促進標准化工作
各層要完成的功能
實體、 協議、服務、服務訪問點
實體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 硬體或軟體進程。許多情況下,實體是 一個特定的軟體模塊。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 (或多個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在同一系統中相鄰兩層的實體 進行交互的地方 稱為服務訪問點 SAP 實際是一個邏輯介面
首先要強調指出,物理層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體上傳輸數據
比特流,而不是指具體的傳輸媒體。
特性
1、機械特性
2、電氣特性
3、功能特性
4、過程特性
數據通信系統可劃分為三大部分 源系統 : 源點、發送器
目的系統 接收器、終點
通信的目的是傳送消息
數據是運送消息的實體
信號是數據的電氣或電磁的表現
根據信號中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方式不同,信號可分為兩大類
1、模擬信號或連續信號 代表取值連續的
2、數字信號或離散信號 代表取值離散的
信道基本概念
1、單向通信
2、雙向交替通信
3、雙向同時通信
來自信源的信號常稱為基帶信號
系帶信號包含有較多的低頻成分,而許多信道並不能傳輸這種低頻分量或直流分量。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對基帶信號進行調制。
信道的極限容量
數字通信優點 在接收端只要我們能從失真的波形識別出原來的信號
限制碼元在信道上的傳輸速率的因素
1、信道能夠通過的頻率范圍
2、信噪比
物理層下的傳輸媒體 也稱為傳輸介質或傳輸媒介 它就是數據傳輸系統中在發送器和接收器之間的物理通路.
傳輸媒體分為 1、導向傳輸媒體
1、雙絞線
2、同軸電纜
3、光纜
2、非導向傳輸媒體。
1、點對點信道
2、廣播信道
鏈路是 從一個結點到相鄰結點的一段物理線路,而中間沒有任何其他的交換結點。
數據鏈路 網路適配器
數據鏈路層協議數據單元-幀
數據鏈路層 把網路層交下來的數據構成幀發送到鏈路上,以及把接收到的幀中數據取出並上交給網路層。在網際網路中,網路層協議數據單元就是 IP 數據報
三個基本問題
每一種鏈路層協議都規定了幀的數據部分的長度上限--最大傳送單元MTU
2、透明傳輸
3、錯檢測
比特差錯 :比特傳輸過程中可能產生差錯 誤碼率:錯誤比特在所有中的比率。
網路傳輸數據時採用差錯檢測措施 目前數據鏈路層廣泛使用循環冗餘檢驗CRC檢錯技術。
PPP協議特點
1、簡單
2、封裝成幀
3、透明性
4、多種網路層協議
5、多種類型鏈路
6、差錯檢測
7、檢測連接狀態
8、最大傳送單元
9、網路層地址協商
10、數據壓縮協商
PPP協議不需要的功能
1、糾錯 只進行檢錯 PPP協議是不可靠的傳輸協議。
2、流量控制
3、序號
4、多點線路
5、半雙工或單工鏈路 PPP只支持全雙工鏈路
PPP協議組成
1、一個將IP數據封裝到串列鏈路的方法
2、一個用來建立、配置和測試數據鏈路連接的鏈路控制協議LCP
3、一套網路控制協議NCP
PPP協議的幀格式
1、欄位的意義
首4個尾2個 信息欄位長度可變不超過1500位元組
尾部中的第一個欄位是使用CRC的幀檢驗序列FCS
2、位元組填充
3、零比特填充
PPP協議工作狀態
PPP鏈路的起始和終止狀態永遠是「鏈路靜止「狀態 這時在PC機和ISP的路由器之間並不存在物理層連接。
鏈路的另一端可以發送以下幾種響應的一種
1、配置確認幀
2、配置否認幀 所有選項都理解不能接受
3、配置拒絕幀 選項有的無法理解或者識別 需要協商
使用廣播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區域網的數據鏈路層
區域網主要特點 :網路為一個單位所擁有,且地理范圍和站點數目均有限。
優點:
1、具有廣播功能,從一個站點可很方便地訪問全網。
2、便於系統的擴展和逐漸地演變、各設備的位置可靈活調整改變
3、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生存性
㈡ IP 地址中個數欄位是什麼意思,各代表什麼 如 110.244.14.*
Internet 上的每台主機(Host)都有一個唯一的IP地址。IP協議就是使用這個地址在主機之間傳遞信息,這是Internet 能夠運行的基礎。IP地址的長度為32位,分為4段,每段8位,用十進制數字表示,每段數字范圍為0~255,段與段之間用句點隔開。例如159.226.1.1。IP地址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網路地址,另一部分為主機地址。IP地址分為A、B、C、D、E5類。常用的是B和C兩類。ip地址就像是我們的家庭
住址一樣,如果你要寫信給一個人,你就要知道他(她)的地址,這樣郵遞員才能把信送到,計算機發送信息是就好比是郵遞員,它必須知道唯一的「家庭地址」才能不至於把信送錯人家。只不過我們的地址使用文字來表示的,計算機的地址用十進制數字表示。 眾所周知,在電話通訊中,電話用戶是靠電話號碼來識別的。同樣,在網路中為了區別不同的計算機,也需要給計算機指定一個號碼,這個號碼就是「IP地址」。 有人會以為,一台計算機只能有一個IP地址,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可以指定一台計算機具有多個IP地址,因此在訪問互聯網時,不要以為一個IP地址就是一台計算機;另外,通過特定的技術,也可以使多台伺服器共用一個IP地址,這些伺服器在用戶看起來就像一台主機似的。 將IP地址分成了網路號和主機號兩部分,設計者就必須決定每部分包含多少位。網路號的位數直接決定了可以分配的網路數(計算方法2^網路號位數);主機號的位數則決定了網路中最大的主機數(計算方法2^主機號位數-2)。然而,由於整個互聯網所包含的網路規模可能比較大,也可能比較小,設計者最後聰明的選擇了一種靈活的方案:將IP地址空間劃分成不同的類別,每一類具有不同的網路號位數和主機號位數。
㈢ ip地址的四段數字分別代表什麼含義
ip地址的四段數字分別代表了網路類型、網路范圍、網路位以及主機位。IP地址是由32位的二進制數字組成,每8位表示一個10進制數范圍在0-255之間。
比如 10.0.0.1二進製表示為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IP地址是由網路地址與主機地址兩部分所組成。網路地址可用來識別設備所在的網路,主機地址位於IP地址的後段,可用來識別網路上設備。
(3)計算機網路的欄位含義擴展閱讀
版本(4位):該欄位定義IP協議版本,負責向處理機所運行的IP軟體指明此IP數據報是哪個版本,所有欄位都要按照此版本的協議來解釋。如果計算機使用其他版本,則丟棄數據報。
頭部長度(4位):該欄位定義數據報協議頭長度,表示協議頭部具有32位字長的數量。協議頭最小值為5,最大值為15。
服務(8位):該欄位定義上層協議對處理當前數據報所期望的服務質量,並對數據報按照重要性級別進行分配。前3位成為優先位,後面4位成為服務類型,最後1位沒有定義。這些8位欄位用於分配優先順序、延遲、吞吐量以及可靠性。
㈣ ttl 計算機網路是什麼
TTL是計算機網路中IP數據包的一個欄位,用於控制數據包在網路中的流轉時間,防止數據包陷入無休止的循環,確保信息的高效傳輸。以下是關於TTL的詳細解釋:
功能作用:TTL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數據包在網路中的生存時間。每當數據包經過一個路由器時,TTL值就會減1,直到減到0時,數據包就會被丟棄。這樣的機制防止了數據包在網路中無限循環,避免了網路擁塞。
初始設置:數據包在生成時,TTL的計數器通常會初始設置為一個特定的值,如64或128。這個值可以根據網路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故障排查:當在調試網路連接時遇到「TTL expired in transit」的警報時,意味著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超過了其設定的生存時間,這可能是由於路由設置不當或網路路徑出現故障。這時需要排查網路的健康狀況。
問題定位:通過監控TTL的變化,還可以幫助定位網路中的問題。例如,如果數據包在傳輸途中消失,可能是由於某個路由器故障或線路不穩定,通過觀察TTL的變化可以提供線索。
安全防禦:TTL還是對抗網路攻擊的有力工具。例如,在面對「ping of death」等通過發送超大數據包來試圖使系統崩潰的攻擊時,TTL的存在可以限制這些惡意數據包的傳播,保護系統免受侵害。
綜上所述,TTL是計算機網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欄位,它確保了數據包在網路中的高效、有序傳輸,並有助於維護網路的安全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