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學網路技術基礎課程的實訓報告怎麼寫
網路技術課題報告與研究方案
(一)課題名稱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課程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是關於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的一門實訓課程,為計算機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了解數據通信的原理,熟悉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與體系結構、TCP/IP模型,掌握區域網工作原理和一種流行區域網的應用,了解計算機網路管理和結構化布線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下的用戶管理及各種網路服務的架設,並培養學生具備簡單的組網與網管能力,在體系結構上突出學生的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當前先進和實用的網路技術,並能熟練利用Cisco、華為等網路設備(路由器和交換機)設計、構建和維護中小型的企業網路。學完本課程,學生可以通過教考分離參加一些認證考試。同時也為今後從事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設計與開發打下基礎。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用一定的理論知識點和實際操作步驟進行講解,再用實訓任務進行復習、理解和鞏固,由淺入深,使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逐步掌握網路的組建、管理和應用。最後寫出實訓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及創新之處
編寫切合實際,注重教學內容適合本校及中等職業學校的校本教材,改進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強化教學理念—注重實踐技能的實訓教學;強化學生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實訓效果,以適應社會需求。
1、 創新了課程組織形式和指導方法
2、 創新了課程考核方法:
具體從參與課程實訓工作的態度10%、實訓紀律10%、實訓能力60%(動手、創新、解決問題、組織協調、溝通、表達等能力)、實訓效果20%(高質量完成實訓任務或項目開發)等方面進行考核。
3、創新了課程開發和保障模式。創新了一種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計算機網路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訓課程的開發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以專業性和實用性為目的,編寫適合職教學生使用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實訓教材
(六)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重點難點)
重點:交換機、路由器的使用與配置、數據中心伺服器的配置,網路工程項目規劃與設計
難點:交換機的VLAN的劃分、路由器靜態路由的配置、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
解決辦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案例講授、演示與角色演練相結合,加強教師指導,採用先進的網路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教、學、做」相結合,實行啟發式、互動式、案例式、開放式、項目式、自學式、研討式以及邊講邊做邊指導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實訓現象的討論和分析,加強階段性實訓效果的評審與考核,圍繞職業技能,突出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1、9月中旬到10月底,整體規劃及收集素材
2、11月初到12月初,整理素材並開始編寫
3、12月底完成教材的編寫
(八)課題研究主要實驗內容
1、網路線纜製作
2、對等網的配置
3、繪制區域網拓撲結構圖(visio)
4、Internet的接入
5、星型網路的組建
6、主從網路的配置
7、用戶管理
8、文件共享和安全性
9、網路列印機安裝與管理
10、IE瀏覽
11、電子郵件收發(foxmail)
12、FTP下載和管理
13、搜索引擎的使用
14、網路安全(防火牆)
15、網路安全(殺毒軟體)
16、DHCP的配置
17、DNS的配置
18、FTP服務的配置與使用
19、WWW服務的配置與使用
20、搭建小型區域網
(九)課題研究的方法
文獻法、教學實驗法
(十)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校本教材
(十一)參考文獻
1、《計算機網路技術》 施曉秋主編 中國科學出版社 2003年版
2、《計算機網路實驗與實踐指導》 施曉秋主編 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3年版
3、《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上冊)CiscoSystem主編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2年版
4、《計算機網路》Andrew S. Tanenbaum .清華大學出版社
5、《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 高傳善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㈡ 老師讓交一份乙太網的組網實驗報告。可是沒做過實驗。能幫忙下嗎謝了!
乙太網組網實驗
一、實驗目的:
1、熟悉拓撲結構、設備類型、網卡類型、設備連接線纜、系統類型
2、掌握組建乙太網的技術與方法。
二、實驗環境:
網卡、交換機、WIN2000計算機
三、實驗內容及步驟:
1、組建乙太網的主要步驟
(1)安裝乙太網網卡
(2)安裝配置網卡驅動程序
(3)鋪設線纜、連接網路設備、把計算機接入網路
(4)安裝和配置TCP/IP協議
(5)測試連通性
2、網卡驅動程序的安裝
①驅動程序的主要功能:實現網路操作系統上層程序與網卡的介面;
②網卡驅動程序因網卡和操作系統的不同而異;
③驅動程序一般隨同網卡一起發售,但有些常用的驅動程序也可以在操作系統安裝盤中找到;操作系統會自動安裝好驅動程序。安裝見演示!
3、TCP/IP協議的安裝和配置
(1)安裝網路組件(協議、客戶、服務);
n 開始à設置à網路和拔號連接;
n 本地連接à屬性;
n 檢查是否安裝了「Microsoft網路客戶端」、「文件和列印機共享」、「TCP/IP協議」;
ü 在「選擇網路協議」對話框的「網路協議」列表框中列出了Windows 2000 Server提供的網路協議但在當前系統中還沒有安裝的部分,雙擊欲安裝的協議,或選中協議後單擊「確定」,如果用戶要安裝列表中沒有提供的特殊網路通信協議可通過單擊「從磁碟安裝」按鈕從磁碟安裝其他的網路協議組件。
ü 安裝Windows 2000 Server時已經默認安裝了「Microsoft 網路的文件和列印機服務」,系統還提供了其他類型的網路服務,用戶可根據需要自行安裝。以便向網路中其他的用戶提供優先順序不同的網路服務。
ü 「Microsoft Networks客戶端」組件允許用戶的計算機訪問Microsoft網路上的資源(典型安裝下默認安裝);「NetWare網關和客戶端服務」組件允許用戶的計算機不用運行NetWare客戶端軟體就可以訪問NetWare伺服器。
n 根據需要添加沒有安裝的網路組件。
(2)配置TCP/IP協議(IP地址與子網掩碼);
n 選中「TCP/IP協議」à屬性;
n 指定IP地址:203.119.83.X(X為學號) ,子網掩碼:255.255.255.0,按確定;
(3)網路常規信息配置(工作組名、計算機名);
n 開始à設置à控制面板;
n 雙擊「系統」圖標;
n 選擇「網路標識」à屬性;
n 輸入工作組名和計算機名,按確定;(同一組用相同的工作組名,計算機名不同)
按要求重新啟動,打開網上鄰居查看工作組中的計算機。 4、網路連通性測試方法:
(1) 觀察交換機和網卡狀態指示燈的變化
將網線一端插入交換機的RJ45埠,一端插入網卡的RJ45埠,這時觀察埠邊的指示燈變化情況。如果指示燈亮,表明網路連接正常;如果指示燈亮,並且閃,表明這時有數據傳輸。
(2)利用高層命令和軟體(如ping命令等)
四、實驗思考題
(1)連接在同一網段上的計算機,如果有兩台或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使用相同的IP地址,會出現什麼情況?
(2)如果在一個網路中,某台計算機ping另外一台主機不通,而ping其他IP主機均能通,則故障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㈢ 用雙絞線製作網線的實訓總結怎樣寫
下面介紹幾種應用環境下雙絞線的製作方法。
MDI表示此口是級連口,而MDI-X時表示此口是普通口。
1.乙太網網卡和 HUB之間連接:
PC等網路設備連接到HUB時,用的網線為直通線,雙絞線的兩頭連線要—一對應,此時,HUB為MDIX口,PC為MDI口。 10Mbps網線只要雙絞線兩端—一對應即可,不必考慮不同顏色的線的排序,而如果使用 100M速率相連的話,則必須嚴格按照EIA/TIA568A或568B布線標准製作。
2.HUB之間連接,或兩台計算機直連:
應該知道,級連HUB間的網線長度不能超過100m,HUB的級連不能超過4級。在進行HUB間級連時,應把級連口控制開關放在MDI(UPlink)上,同時用直通線相連。如果HUB沒有專用級連口,或者無法使用級連口,必須使用MDI—X口級連,這時,我們可用交叉線來達到目的。因交叉線較少用到,故應做特別標記,以免日後誤作直通線用,造成線路故障。另外交叉網線也可用於兩台微機直連。
最後須對線路進行通斷測試,用電纜測試儀測試時,個個綠燈都應依次閃爍。軟體調試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採用Windows自帶的Ping命令。如果工作站得到伺服器的響應則表明線路正常和網路協議安裝正常,而這正是網路應用軟體能正常工作的基礎。
實驗步驟:
1.先用雙絞線剝線器將雙絞線的外皮除去3厘米左右。
2.根據568B的標准來排列各色線順序(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綠色條線必須跨越藍色對線。這里最容易犯錯的地方就是將白綠線與綠線相鄰放在一起,這樣會造成串擾,使傳輸效率降低。
3.把線整齊,將裸露出的雙絞線用專用鉗剪下,只剩約15mm的長度,並鉸齊線頭,
4.將雙絞線的每一根線依序放入RJ45接頭的引腳內,第一隻引腳內應該放白橙色的線,其餘類推。
5.確定雙絞線的每根線已經放置正確之後,就可以用RJ45壓線鉗壓接RJ45接頭。這樣RJ-45頭就製作完成了。
6.最後用測試儀測試一下通斷性。
實驗報告
1.描述交叉線兩端線對排列順序。
2.描述平行線和交叉線在測試儀上兩端指示燈怎樣閃亮網線才算製作合格。
3.描述兩個交換機之間級連網線的製作方法。
㈣ 計算機網路原理的實訓報告
交換機/路由器及其配置
實訓報告
班級: 姓名: 學號:
指導教師:
1、控制訪問列表:
實驗用三台路由器、兩台交換機和幾台主機組成一個基本的控制訪問列表,通過中間路由器C的一個埠的設置,控制每台主機通過它的許可權。實驗連接圖如下:
下圖中,交換機A的F0/1口是一個干線,所有的vlan都可以通過,先進入埠配置模式,進入F0/1埠。命令行為:
switch(config-if)#int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 dot1q
switch(config-if)#end
當配置信息欄出現:SWAf1=trunk時,f1口乾線設置完成。
下圖為控制訪問列表的配置信息:
實驗中干線的設置是一個重要的部分,配置完交換機後,三個路由器的每個連接的埠都進行IP地址的配置,並且每兩個相連的埠的IP地址必須的在同一個網段,為了實現台主機,每台路由器都能夠Ping通,因此的給每個路由器的加一個動態路由,使每個路由器和主機都能相通,動態路由的命令行為:
RouterA(config)#ip routing
RouterA(config)#router rip
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0.0
RouterA(config-router)#end
當配置信息欄出現:
ROA RIP: yes
ROA ip routing: yes
network=192.168.0.0 255.255.255.0時,說明動態路由打開,配置完成。
然後進行Ping測試,當配置的每台主機和每個埠都同後,就可以進行控制防問列表的加入了,我們通過RouterC的一個埠設置控制可以訪問的ip地址,設置s0/0口當主機A的ip地址通過時,數據可以通過,當其他的的主機要通過這個埠訪問其他主機時就過濾掉。配置命令為:
在ROC的s0/0寫一個輸入的訪問控制列表:
RouterC(config)#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2 0.0.0.0 設置訪問列表1主機192.168.1.2可以通過。
RouterC(config)#access-list 1 deny any 訪問列表1可以訪問任一個
RouterC(config)#int s0/0
RouterC(config-if)#ip access-group 1 in s0/0口的ip控制列表1進入
RouterC(config-if)#end
RouterC#sh access-list 1
當進行ping命令時,由主機A可以通任一台主機,實驗中主機C和D不能ping通主機A,因為他們的數據被access-list 1禁止。主機B能夠ping通主機A,因為主機B 不經過access-list 1。而主機E和F 雖然是和主機A在一個往段,但是access-list 1隻允許主機A的ip地址通過,所以也ping不通主機C和D, access-list 1不允許。主機A可以控制所有的主機。
2、靜態路由:
實驗是由兩台路由器和三台主機組成,兩台路由器分別配置靜態路由,信息配置如右圖。主機A要ping通主機B和C,要在兩個路由器上都配置靜態路由,設置完成後通過命令查詢靜態路由的情況。
在路由器B上設置靜態路由,主機B通過通過S0/0口將數據進行轉發,配置命令為:
ROB(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
ROB(config)#ip routing
同樣,在路由器A上設置靜態路由,主機A通過通過S0/0口將數據進行轉發,配置命令為:
ROA(config)#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
ROA(config)#ip routing
ROA(config)#show ip routing
結果如下:
結果中的s 192.168.3.0 [1/1] via 192.168.2.2 serial0/0 顯示的是他靜態路由的網段和轉發數據的埠。另一個的也同理。
這樣,主機A就可以ping和主機B在同一個網段的主機,主機B就可以ping和主機A在同一個網段的主機。
3、動態路由:
動態路由實驗是由三個路由器和兩台主機組成,實驗目的是要主機A和主機B能夠通過路由器進行不同網段的ping通。Ip地址如左圖所示。
在實驗中,三台路由器內部要進行動態路由的分配,配置信息如:
RouterA(config)#ip routing
RouterA(config)#router rip
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0.0
RouterA(config-router)#end
上部命令中,ip routing為啟動路由轉發,router rip為啟動RIP路由協議,network 192.168.0.0是設置發布的路由,同樣要在每一個路由器中都要設置這樣的動態路由,上圖右圖中為動態路由的配置信息。
動態路由的注意事項:三個路由器都要設置動態路由。
4、單臂路由:
單臂路由實驗是由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換機和兩台主機組成,左邊為實驗的原理連接圖,右邊為實驗的配置信息。
實驗要求是兩台主機分別在兩個不同的vlan中和不同的網段中,f0/0口設置為干線,路由器的需配置兩個ip及網關,通過路由器埠的轉發,兩個不同vlan的主機可以互相的ping通。實驗過程如下:
交換機劃分van的配置命令為: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lan 2
switch(vlan)#vlan 3
switch(vlan)#exit
switch#show vlan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int f0/6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itch(config-if)#int f0/7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其中vlan database為vlan的劃分,switchport access vlan 2為將交換機的埠加入到vlan2中,其於的默認在vlan1中。下面為將f0/1口設置干線,命令為:
switch(config-if)#int f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 dot1q
switch(config-if)#end
其中switchport mode trunk為設置為干線,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1,2 為設置允許的vlan,switchport trunk encap dot1q為設置vlan 中繼。當show vlan顯示如下命令時:vlan劃分成功,這時配置信息中顯示:SWAf1=trunk
SWA vlan2: F0/6,F0/7,F0/8,及配置成功。
5、vlan的劃分
vlan劃分的實驗是由兩台交換機和幾台主機組成。
實驗要求:每一個交換機都在不同的vlan中,每一個交換機上的兩台主機分別在不同的vlan中,四台主機分別在兩個網段下,且兩台主機不在同一個vlan下。下左圖為實驗的連接圖,右圖為實驗的配置信息。
每一個交換機都劃分為兩個vlan,配置命令為:
SWA#vlan database
SWA(vlan)#vlan 2
SWA#conf t
SWA(config)#int f0/5
SW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A(config-if)#int f0/6
SW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A(config-if)#int f0/7
其中vlan database為vlan的劃分,switchport access vlan 2為將交換機的埠加入到vlan2中,其於的默認在vlan1中。然後把交換機的f0/8口和交換機的f0/1口設置為干線。這樣兩個交換機上不在同一個vlan的計算機就可以互相訪問了
㈤ 試畫出用交換機組建一個對等網路和用路由器實現兩個網路連接的拓撲圖,比較路由器組網與交換機組網的區別
交換機組建的對等網路其實是在同一個網段中機子可以互訪,用路由器連接兩個網路起到的作用是可以認兩個不同網段的網路可以互訪,概念用圖都不一樣的
㈥ 區域網組建與管理實驗報告(包含水晶頭,雙絞線,壓線鉗,測線器,交換機等,主要是前面製作網線步驟,和
網線線序、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做好兩條線一頭分別接到兩台計算機上,另外一頭接到交換機,兩台設置同一個網段的ip地址,默認網關,子網掩碼,可以用192.168.1.2/192.168.1.3 255.255.255.0 192.168.1.1 然後再192.168.1.2上ping.3的那台機,
㈦ 如何組建宿舍區域網實驗報告
1、安裝網卡。關閉計算機,打開機箱,找到一空閑PCI插槽(一般為較短的白色插槽),插入網卡,上好螺絲。
2、連接網線。將網線一頭插在網卡接頭處,一頭插到交換機或HUB上。
3、安裝網卡驅動程序。打開計算機,操作系統會檢測到網卡並提示您插入驅動程序盤。插入隨網卡銷售的驅動程序盤,然後單擊「下一步」,Windows找到驅動程序後,會顯示確定屏幕,單擊「下一步」。如果Windows沒有找到驅動程序,單擊「設備驅動程序向導」中的「瀏覽」按鈕來指定驅動器的位置。如果您的驅動程序不是最新的版本,可以打開「設備管理」,運行「更新設備驅動程序器向導」,雙擊「網路適配器」,然後選中您的網卡,選擇「驅動程序」鍵,單擊「升級驅動程序」按鈕。Windows會提示您插入Windows安裝盤,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您還必須為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指定一個唯一的名字和相同的工作組名(例如默認的Workgroup),然後再重新啟動計算機。具體操作為在桌面「我的電腦」圖標上點右鍵,單擊「屬性」。在彈出的對話框里點擊「網路標識」,再點擊「屬性」,在「計算機」名中填入你想要指定的機器名,在工作組中填入統一的工作組名,點擊確定完成。
4、安裝必要的網路協議。在桌面「網上鄰居」圖標上單擊右鍵,點擊「屬性」,在「本地連接」圖標上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屬性對話框里點擊「安裝」,雙擊「協議」安裝「Internet協議(TCP/IP)」,雙擊「客戶」安裝「Microsoft網路客戶端」,重新啟動計算機。
5、實現網路共享。在桌面「網上鄰居」圖標上單擊右鍵,點擊「屬性」,在「本地連接」圖標上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屬性對話框里點擊「安裝」,雙擊「服務」安裝「Microsoft網路的文件和列印機共享」,單擊「確定」,需重新啟動計算機後這些設置才有效。如果您要共享驅動器或目錄,在資源管理器中或桌面上,打開「我的電腦」,右擊欲共享的驅動器或目錄,選擇「共享」,填寫相應的內容。如果選擇共享整個驅動器,則該驅動器下的所有目錄均為網路共享。打開「網路鄰居」圖標可以得到網路上計算機的列表。雙擊您欲訪問的計算機,進入驅動器。要想映射網路驅動器,請查閱Windows幫助文件。如果在使用網路訪問列印機或別的計算機時出現問題,請檢查您的網線連接,保證連線和共享設置正確。
6、設置可任選的啟動口令安裝網路驅動程序後第一次啟動計算機時,會彈出一對話框提示您鍵入Microsoft網路的用戶和口令。鍵入用戶名,以後每次啟動計算機時它會自動顯示(可以使用第三步中指定的計算機名)。如果不想設置口令,將口令行置空,然後「確定」,否則鍵入口令,並確定口令。如果輸入的口令與設置的口令不符,則計算機雖可在本地運行操作系統,但不能上網共享資源。
不滿意的話,可以上網路文庫上看看,那上面好像應該有吧
㈧ 網路課程設計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網路構建方案設計與實現,充分利用實驗室設備進行組網實驗,使構建出來的網路能實現多種功能。
二.實驗設備 RSR20-04型路由器4台 S2628G-I型二層交換機2台 S5750-28GT-L型三層交換機2台 主機(WindowsXP系統)7台 三.實驗設計: 現有四個地理位置分離的網路區域,由四個路由器聯通(採用RIPV2路由協議)。
區域一由三台主機(PC0 PC1 PC4)、一台二層交換機、一台三層交換機組成,三台主機屬於不同VLAN,且PC0能與PC4通信,PC1不能與PC4通信(採用ACL訪問控制列表)。 區域二隻有一台主機PC6,它不能與區域四中的PC5進行通信(採用ACL訪問控制列表)。 區域三由一台主機PC3與一台三層交換機組成。 區域四由兩台主機(PC2 PC5)與一台二層交換機組成,兩台主機屬於不同VLAN,由最近的路由器實現VLAN間互聯(採用單臂路由)。 除限制條件外,實現所有設備之間的互聯。
㈨ 雙絞線製作實訓報告
實驗內容: 製作用於連接對等設備的交叉線1條
製作用於連接計算機和交換機的平行線1條
實驗內容記錄: 製作用於連接計算機和交換機的平行線步驟如下:
1)首先用一隻手緊握雙絞線外皮,再捏住尼龍線往外皮的下方剝開。
2)將剝出的4對導線分開。
3)將綠色線對與藍色線對放在中間位置,而橙色線對與棕色線對保持不動,即放在靠外的位置。
4)小心地撥開每一對線。遵循實驗報告書上的國際標准EIA/TIA568A(或EIA/TIA568B)標准規定的線序排列好8條信號線。
5)將裸露出的線用剪刀或斜口鉗剪下只剩約14mm的長度(注意要讓8條線齊平,),再將雙絞線的每一根線依序放入水晶頭的引腳內,第1隻腳內應該放白橙色的線,依次類推。
6)確定雙絞線的每根線已經正確放置後,把雙絞線插入水晶頭接頭後,用力握緊線鉗,這樣一壓的過程使得水晶頭凸出在外面的彈簧片針腳全部壓入水晶並頭內,受力之後聽到輕微的「啪」一聲即可。壓線之後水晶頭凸出在外面的針腳全部壓入水晶並頭內,而且水晶頭下部的塑料扣位也壓緊在網線的灰色保護層之上。
7)按照同樣的方法製作另一端水晶頭接頭(必須保證網線兩端按照相同的線序標准)。
8)用測線儀測試做好的網線,看看自己做的網線是否合格。
同理可按照實驗報告書上的表1-2或表1-3上的標准製作連接對等設備的交叉線
實驗過程分析: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要十分謹慎,盡量避免不要出錯,特別要小心不要將八條信號線的順序弄錯了;在製作直通線時注意兩端水晶頭中的信號線的排列順序要一致。並且在製作兩條線時兩端的水晶頭中的信號線順序要按照實驗報告書上的標准。不然在壓緊水晶頭後就不能夠更改了,就會浪費一個甚至更多的水晶頭,所以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節約時間,我們應該在做實驗是十分小心,盡量不要出現問題。
實驗心得:因為是第一次操作,感覺不是很熟練,在實驗過程中犯了一些小錯誤,但是在自己改正下很快就完成了實驗內容,收獲頗高,不僅提醒了我做事應該認真謹慎,還讓我知道了該怎樣製作雙絞線和直通線。總之,此次實驗讓我獲益匪淺。
老師評語:
滿意的話要加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