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計算機網路技術及應用》中OSI模型中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和傳輸層分別是怎樣進行差錯控制的
數據鏈路層的幀尾有fcs,當發送方發送幀之前會對幀中的數據進行校驗,採用CRC演算法,將得到的數值封裝到幀尾,也就是fcs。接收方收到該幀後,用同樣的演算法對幀中的數據進行計算,將得到的數值與幀尾的fcs進行比較,如果一致則該幀正確,如不一致,則該幀錯誤。
網路層的IP數據包的包頭部分有首部校驗和一項,但該項只對包頭校驗,也是發送方將校驗值加入,接收方使用相同演算法計算後比較。
傳輸層的校驗和,它可以判斷整個報文段的真偽。還可以通過序列號確認號避免報文重傳。
1、數據鏈路層功能
在兩個網路實體之間提供數據鏈路連接的創建、維持和釋放管理。構成數據鏈路數據單元(frame:數據幀或訊框),並對幀定界、同步、收發順序的控制。傳輸過程中的網路流量控制、差錯檢測和差錯控制等方面。
只提供導線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數據傳輸。數據鏈路層會在 frame 尾端置放檢查碼(parity,sum,CRC)以檢查實質內容,將物理層提供的可能出錯的物理連接改造成邏輯上無差錯的數據鏈路,並對物理層的原始數據進行數據封裝。
2、網路層的主要功能
對網路層而言使用IP地址來唯一標識互聯網上的設備,網路層依靠IP地址進行相互通信(類似於數據鏈路層的MAC地址),詳細的編址方案參見IPv4和IPv6。
設計數據鏈路層的原因
1、在原始的物理線路上傳輸數據信號是有差錯的。
2、設計數據鏈路層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原始的、有差錯的物理傳輸線路的基礎上,採取差錯檢測、差錯控制與流量控制等方法,將有差錯的物理線路改進成邏輯上無差錯的數據鏈路,向網路層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3、從網路參考模型的角度看,物理層之上的各層都有改善數據傳輸質量的責任,數據鏈路層是最重要的一層。
⑶ 計算機網路的數據鏈路層,物理層各自作用是
物理層
物理層的主要任務是實現通信雙方的物理連接,以比特流(bits)的形式傳送數據信息,並向數據鏈路層提供透明的傳輸服務。
物理層是構成計算機網路的基礎,所有的通信設備、主機都需要通過物理線路互聯。物理層建立在傳輸介質的基礎上,是系統和傳輸介質的物理介面,它是OSI模型的最低層。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就是利用物理層提供的比特流傳輸功能,實現在相鄰節點(node)間的透明、可靠的數據傳輸,具體要實現下列功能:鏈路管理、幀同步、差錯控制、流量控制。
根據網路規模的不同,數據鏈路層的協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廣域網(WAN)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如HDLC、PPP、SLIP等;一類是區域網(LAN)中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如MAC子層協議和LLC子層協議。
⑷ 計算機網路技術:TCP/IP體系結構將網路分為哪幾層TCP/IP體系結構與OSI模型的對應關系是
計算機網路技術:TCP/IP體系結構將網路分為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TCP/IP體系結構與OSI模型的對應關系是:osi的上三層對應tcp的應用層,傳輸層與網路層是一一對應的。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三個層次提供的服務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在TCP/IP協議中,它們被合並為應用層一個層次。由於運輸層和網路層在網路協議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TCP/IP協議中它們被作為獨立的兩個層次。
(4)計算機網路課程數據鏈路層擴展閱讀:
對不同種類的應用程序它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使用應用層的不同協議,郵件傳輸應用使用了SMTP協議、萬維網應用使用了HTTP協議、遠程登錄服務應用使用了有TELNET協議。
在TCP/IP協議中,網路介面層位於第四層。由於網路介面層兼並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所以,網路介面層既是傳輸數據的物理媒介,也可以為網路層提供一條准確無誤的線路。
⑸ 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的協議數據單元(PDU)分別是什麼它們之間的封裝關系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中,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傳輸的協議數據單元(PDU)分別是:分組、幀
協議數據單元,物理層的 PDU是數據位,數據鏈路層的 PDU是數據幀,網路層的PDU是數據包,傳輸層的 PDU是數據段,其他更高層次的PDU是報文。
協議數據單元PDU(Protocol Data Unit)是指對等層次之間傳遞的數據單位。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Data Unit )物理層的 PDU是數據位(bit),數據鏈路層的 PDU是數據幀(frame)。
網路層的PDU是數據包(packet),傳輸層的PDU是數據段(segment),其他更高層次的PDU是數據(data)。
(5)計算機網路課程數據鏈路層擴展閱讀
數據鏈路層屬於計算機網路的低層。數據鏈路層使用的通道主要由兩種類型:
點對點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一的點對點通信方式。
廣播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多的廣播通信方式,因此過程比較復雜。廣播信道上連接的主機很多,因此必須使用專用的共享信道協議來協調這些主機的數據發送。
從整個互聯網范圍來看的話,互聯網仍然屬於數據鏈路層的范圍。
1.數據鏈路層的點對點信道和廣播信道的特點,以及這兩種信道所使用的協議(PPP,以及CSMA、CD協議)特點。
2.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作用: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
3.乙太網MAC層的硬體地址。
4.適配器、轉發器、集線器、網橋、乙太網交換機的作用場合。
⑹ 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第三章數據鏈路層的知識點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第三章數據鏈路層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定義和功能,第二節錯誤檢測和糾正,第三節基本的數據鏈路層協議,第四節滑動窗口協議,第五節常用的數據鏈路層協議,。
⑺ 計算機網路裡面的鏈路是什麼,
什麼是鏈路層劫持
數據鏈路層處在OSI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數據鏈路層定義了如何讓格式化數據以進行傳輸,以及如何讓控制對物理介質的訪問。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還提供錯誤檢測和糾正,以確保數據的可靠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
鏈路層劫持是指第三方(可能是運營商、黑客)通過在用戶至伺服器之間,植入惡意設備或者控制網路設備的手段,偵聽或篡改用戶和伺服器之間的數據,達到竊取用戶重要數據(包括用戶密碼,用戶身份數據等等)的目的。鏈路層劫持最明顯的危害就是帳號、密碼被竊取。
二、鏈路劫持案例分析
以下引用紅黑聯盟站內一項案例分析,說明鏈路劫持的現象。
案例現象描述:
有用戶反饋訪問公司部分業務的URL時被重定向至公司其他業務的URL,導致用戶無法請求所需的服務,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以及用戶利益。我們第一時間通過遠控的方式復現了上述現象,並及時抓取了相關數據包以供分析,當然前期也採取了用戶電腦殺毒、開發者工具分析等方式排除了用戶端個人原因的可能性。從圖1來看,初步判斷是運營商某員工所為,意欲通過流量重定向來獲取非法的流量分成,啥意思呢,被劫持的該業務的流量要經過聯盟的該賬戶spm,使得公司再付費給聯盟,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盈利。
案例問題追蹤:
通過分析抓取的樣本數據發現,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出現異常TTL,目標機的正常TTL為51如圖2。
⑻ 計算機網路中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問題是什麼
數據鏈路層
—主要根據MAC通信,傳輸的是數據幀,switching(二層交換機:獨享帶寬,分割沖突域,不分割廣播域)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A·把物理層的比特流封裝成數據幀,並添加(十六進制)MAC地址,並且在尾部添加差錯檢錯(FCS)
B·對傳輸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校驗檢測但不糾錯。
C·工作在該層的設備為:交換機和網橋
,網卡(多埠網橋相當於交換機)
D·該層的工作單位:數據層
注還有一個二層半叫LLC
⑼ 數據鏈路層屬於計算機網路的低層。數據鏈路層使用的信道主要有幾種類型
數據鏈路層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1)點對點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一的點對點通信方式。
(2)廣播信道。這種信道使用一對多的廣播通信方式,因此過程比較復雜。廣播信道上連接的主機很多,因此必須使用專用的共享信道協議來協調這些主機的數據發送。
區域網雖然是個網路,但我們並不把區域網放在網路層中討論。這是因為在網路層要討論的問題是多個網路互連的問題,是討論分組怎樣從一個網路,通過路由器,轉發到另一個網路。我們研究的是在同一個區域網中,分組怎樣從一台主機傳送到另一台主機,但並不經過路由器轉發。從整個互聯網來看,區域網仍屬於數據鏈路層的范圍。
本章首先介紹點對點信道和在這種信道上最常用的點對點協議PPP。然後再用較大的篇幅討論共享信道的區域網和有關的協議。關於無線區域網的討論將在第9章中進行。
本章最重要的內容是:
(1)數據鏈路層的點對點信道和廣播信道的特點,以及這兩種信道所使用的協議(PPP協議以及CSMA/CD協議)的特點。
(2)數據鏈路層的三個基本問題:封裝成幀、透明傳輸和差錯檢測。
(3)乙太網MAC層的硬體地址。
(4)適配器、轉發器、集線器、網橋、乙太網交換機的作用以及使用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