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腦網路在CPU使用高時斷掉
先殺毒,不可能因為cpu資源佔用高而中斷網路服務的支持;
再查看系統相關的網路服務是否被關閉;
最後如果同樣問題就重裝系統;
我碰到過XP機器在網路高負荷時網卡損壞的情況,驅動好的,系統服務開啟的,就是沒有網路連接,最後使用了獨立網卡後正常了。
『貳』 網路熱詞cpu是什麼意思
女孩說的cpu來源於網路的一個梗,意思是說對方是個很厲害的人。
女孩說的cpu是來源於網路用語,是英文字母的縮寫,就是在誇獎你,表示你有能力,有本事,頭腦聰明的意思,就像是電腦中的處理器CPU,如果把人說成CPU,就是證明在誇獎你這個人能力很強,頭腦好用,所以說,別人說你是CPU就是誇獎你有本事的意思,這就是這個梗的來源。
『叄』 CPU帶寬怎麼計算
CPU帶寬是指CPU與北橋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從CPU前端匯流排帶寬的計算方法「前端匯流排帶寬=系統外頻×N倍速×64位匯流排位寬/8」中,可以知道,P4系列133MHz外頻即前端匯流排為533MHz(133MHz外頻×4倍速)的CPU的傳輸帶寬可達4.2GB/s(533MHz×8)速率。
由此可以換算出其他不同前端匯流排CPU的帶寬:266MHz FSB的傳輸帶寬為2.1GB/s;333MHz FSB的傳輸帶寬為2.7GB/s;400MHz FSB的傳輸帶寬為3.2GB/s;533MHz FSB的傳輸帶寬為4.2GB/s,800MHz FSB的傳輸帶寬為6.4GB/s。
CPU出現於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處理器架構設計的迭代更新以及集成電路工藝的不斷提升促使其不斷發展完善。從最初專用於數學計算到廣泛應用於通用計算,從4位到8位、16位、32位處理器,最後到64位處理器,從各廠商互不兼容到不同指令集架構規范的出現,CPU 自誕生以來一直在飛速發展。
『肆』 電腦中的CPU是什麼在電腦中扮演什麼角色
計算機CPU是整個計算機硬體中最核心的硬體之一。 CPU的質量也是計算機性能的規格之一。那麼電腦的CPU是什麼?如果你去網路,你可以找到一堆答案,然後寫一堆CPU工作原理,架構,過程,開發歷史,指令集,績效指標等.一堆專業術語,無味無味在觀看後,頭部也暈了,仍然沒有參與CPU,它使用了什麼。
但是,在計算機內部,CPU未處理的CPU處理哪些數據?這包括:音頻,網路編碼解碼和一些圖像處理。這些任務由音效卡,NIC和顯卡完成。 CPU通常不直接處理,只是在適當的時間安排音效卡,網卡和顯卡處理。
『伍』 我的電腦為什麼一上網CPU就達到100%
有幾種可能性,lz看看自己的情況和哪種比較象,處理一下:
1、防殺毒軟體造成故障
由於新版的KV、金山、瑞星都加入了對網頁、插件、郵件的隨機監控,無疑增大了系統負擔。處理方式:基本上沒有合理的處理方式,盡量使用最少的監控服務吧,或者,升級你的硬體配備。
2、驅動沒有經過認證,造成CPU資源佔用100%
大量的測試版的驅動在網上泛濫,造成了難以發現的故障原因。 處理方式:尤其是顯卡驅動特別要注意,建議使用微軟認證的或由官方發布的驅動,並且嚴格核對型號、版本。
3、病毒、木馬造成
大量的蠕蟲病毒在系統內部迅速復制,造成CPU佔用資源率據高不下。解決辦法:用可*的殺毒軟體徹底清理系統內存和本地硬碟,並且打開系統設置軟體,察看有無異常啟動的程序。經常性更新升級殺毒軟體和防火牆,加強防毒意識,掌握正確的防殺毒知識。
4、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務—RISING REALTIME MONITOR SERVICE點滑鼠右鍵,改為手動。
5、開始->;運行->;msconfig->;啟動,關閉不必要的啟動項,重啟。
6、查看「svchost」進程。
svchost.exe是Windows XP系統的一個核心進程。svchost.exe不單單只出現在Windows XP中,在使用NT內核的Windows系統中都會有svchost.exe的存在。一般在Windows 2000中svchost.exe進程的數目為2個,而在Windows XP中svchost.exe進程的數目就上升到了4個及4個以上。
7、查看網路連接。主要是網卡。
8、查看網路連接
當安裝了Windows XP的計算機做伺服器的時候,收到埠 445 上的連接請求時,它將分配內存和少量地調配 CPU資源來為這些連接提供服務。當負荷過重的時候,CPU佔用率可能過高,這是因為在工作項的數目和響應能力之間存在固有的權衡關系。你要確定合適的 MaxWorkItems 設置以提高系統響應能力。如果設置的值不正確,伺服器的響應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或者某個用戶獨占太多系統資源。
要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來解決:在注冊表編輯器中依次展開[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lanmanserver ]分支,在右側窗口中新建一個名為「maxworkitems」的DWORD值。然後雙擊該值,在打開的窗口中鍵入下列數值並保存退出:
如果計算機有512MB以上的內存,鍵入「1024」;如果計算機內存小於512 MB,鍵入「256」。
9、看看是不是Windows XP使用滑鼠右鍵引起CPU佔用100%
前不久的報到說在資源管理器裡面使用滑鼠右鍵會導致CPU資源100%佔用,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徵兆:
在資源管理器裡面,當你右鍵點擊一個目錄或一個文件,你將有可能出現下面所列問題:
任何文件的拷貝操作在那個時間將有可能停止相應
網路連接速度將顯著性的降低
所有的流輸入/輸出操作例如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聽音樂將有可能是音樂失真成因:
當你在資源管理器裡面右鍵點擊一個文件或目錄的時候,當快捷菜單顯示的時候,CPU佔用率將增加到100%,當你關閉快捷菜單的時候才返回正常水平。
解決方法:
方法一:關閉「為菜單和工具提示使用過渡效果」
1、點擊「開始」--「控制面板」
2、在「控制面板」裡面雙擊「顯示」
3、在「顯示」屬性裡面點擊「外觀」標簽頁
4、在「外觀」標簽頁裡面點擊「效果」
5、在「效果」對話框裡面,清除「為菜單和工具提示使用過渡效果」前面的復選框接著點擊兩次「確定」按鈕。
方法二:在使用滑鼠右鍵點擊文件或目錄的時候先使用滑鼠左鍵選擇你的目標文件或目錄。然後再使用滑鼠右鍵彈出快捷菜單。
一般情況下CPU佔了100%的話我們的電腦總會慢下來,而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通過做一點點的改動就可以解決,而不必問那些大蝦了。
當機器慢下來的時候,首先我們想到的當然是任務管理器了,看看到底是哪個程序佔了較搞的比例,如果是某個大程序那還可以原諒,在關閉該程序後只要CPU正常了那就沒問題;如果不是,那你就要看看是什幺程序了,當你查不出這個進程是什幺的時候就去google或者搜。有時只結束是沒用的,在xp下我們可以結合msconfig里的啟動項,把一些不用的項給關掉。在2000下可以去下個winpatrol來用。
一些常用的軟體,比如瀏覽器佔用了很搞的CPU,那幺就要升級該軟體或者乾脆用別的同類軟體代替,有時軟體和系統會有點不兼容,當然我們可以試下xp系統下給我們的那個兼容項,右鍵點該.exe文件選兼容性。
svchost.exe有時是比較頭痛的,當你看到你的某個svchost.exe佔用很大CPU時你可以去下個aports或者fport來檢查其對應的程序路徑,也就是什幺東西在掉用這個svchost.exe,如果不是c:\Windows\system32(xp)或c:\winnt\system32(2000)下的,那就可疑。升級殺毒軟體殺毒吧。
右擊文件導致100%的CPU佔用我們也會遇到,有時點右鍵停頓可能就是這個問題了。官方的解釋:先點左鍵選中,再右鍵(不是很理解)。非官方:通過在桌面點右鍵-屬性-外觀-效果,取消」為菜單和工具提示使用下列過度效果(U)「來解決。還有某些殺毒軟體對文件的監控也會有所影響,可以關閉殺毒軟體的文件監控;還有就是對網頁,插件,郵件的監控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些驅動程序有時也可能出現這樣的現象,最好是選擇微軟認證的或者是官方發布的驅動來裝,有時可以適當的升級驅動,不過記得最新的不是最好的。
CPU降溫軟體,由於軟體在運行時會利用所以的CPU空閑時間來進行降溫,但Windows不能分辨普通的CPU佔用和降溫軟體的降溫指令之間的區別,因此CPU始終顯示100%,這個就不必擔心了,不影響正常的系統運行。
在處理較大的word文件時由於word的拼寫和語法檢查會使得CPU累,只要打開word的工具-選項-拼寫和語法把」檢查拼寫和檢查語法「勾去掉。
單擊avi視頻文件後CPU佔用率高是因為系統要先掃描該文件,並檢查文件所有部分,並建立索引;解決辦法:右擊保存視頻文件的文件夾-屬性-常規-高級,去掉為了快速搜索,允許索引服務編制該文件夾的索引的勾。
『陸』 CPU的基礎知識大全
中央處理器(CPU)其實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用顯微鏡觀察一平方毫米的地方都有超密集的電路集成。是一台電腦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各種軟體數據。下面就讓我帶你去看看關於CPU 的基礎 知識大全 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CPU 的基礎知識
CPU是計算機的大腦。
1、程序的運行過程,實際上是程序涉及到的、未涉及到的一大堆的指令的執行過程。
當程序要執行的部分被裝載到內存後,CPU要從內存中取出指令,然後指令解碼(以便知道類型和操作數,簡單的理解為CPU要知道這是什麼指令),然後執行該指令。再然後取下一個指令、解碼、執行,以此類推直到程序退出。
2、這個取指、解碼、執行三個過程構成一個CPU的基本周期。
3、每個CPU都有一套自己可以執行的專門的指令集(注意,這部分指令是CPU提供的,CPU-Z軟體可查看)。
正是因為不同CPU架構的指令集不同,使得x86處理器不能執行ARM程序,ARM程序也不能執行x86程序。(Intel和AMD都使用x86指令集,手機絕大多數使用ARM指令集)。
註:指令集的軟硬體層次之分:硬體指令集是硬體層次上由CPU自身提供的可執行的指令集合。軟體指令集是指語言程序庫所提供的指令,只要安裝了該語言的程序庫,指令就可以執行。
4、由於CPU訪問內存以得到指令或數據的時間要比執行指令花費的時間長很多,因此在CPU內部提供了一些用來保存關鍵變數、臨時數據等信息的通用寄存器。
所以,CPU需要提供 一些特定的指令,使得可以從內存中讀取數據存入寄存器以及可以將寄存器數據存入內存。
此外還需要提供加法、減、not/and/or等基本運算指令,而乘除法運算都是推算出來的(支持的基本運算指令參見ALU Functions),所以乘除法的速度要慢的多。這也是演算法里在考慮時間復雜度時常常忽略加減法次數帶來的影響,而考慮乘除法的次數的原因。
5、除了通用寄存器,還有一些特殊的寄存器。典型的如:
PC:program counter,表示程序計數器,它保存了將要取出的下一條指令的內存地址,指令取出後,就會更新該寄存器指向下一條指令。
堆棧指針:指向內存當前棧的頂端,包含了每個函數執行過程的棧幀,該棧幀中保存了該函數相關的輸入參數、局部變數、以及一些沒有保存在寄存器中的臨時變數。
PSW:program status word,表示程序狀態字,這個寄存器內保存了一些控制位,比如CPU的優先順序、CPU的工作模式(用戶態還是內核態模式)等。
6、在CPU進行進程切換的時候,需要將寄存器中和當前進程有關的狀態數據寫入內存對應的位置(內核中該進程的棧空間)保存起來,當切換回該進程時,需要從內存中拷貝回寄存器中。即上下文切換時,需要保護現場和恢復現場。
7、為了改善性能,CPU已經不是單條取指-->解碼-->執行的路線,而是分別為這3個過程分別提供獨立的取值單元,解碼單元以及執行單元。這樣就形成了流水線模式。
例如,流水線的最後一個單元——執行單元正在執行第n條指令,而前一個單元可以對第n+1條指令進行解碼,再前一個單元即取指單元可以去讀取第n+2條指令。這是三階段的流水線,還可能會有更長的流水線模式。
8、更優化的CPU架構是superscalar架構(超標量架構)。這種架構將取指、解碼、執行單元分開,有大量的執行單元,然後每個取指+解碼的部分都以並行的方式運行。比如有2個取指+解碼的並行工作線路,每個工作線路都將解碼後的指令放入一個緩存緩沖區等待執行單元去取出執行。
9、除了嵌入式系統,多數CPU都有兩種工作模式:內核態和用戶態。這兩種工作模式是由PSW寄存器上的一個二進制位來控制的。
10、內核態的CPU,可以執行指令集中的所有指令,並使用硬體的所有功能。
11、用戶態的CPU,只允許執行指令集中的部分指令。一般而言,IO相關和把內存保護相關的所有執行在用戶態下都是被禁止的,此外 其它 一些特權指令也是被禁止的,比如用戶態下不能將PSW的模式設置控制位設置成內核態。
12、用戶態CPU想要執行特權操作,需要發起系統調用來請求內核幫忙完成對應的操作。其實是在發起系統調用後,CPU會執行trap指令陷入(trap)到內核。當特權操作完成後,需要執行一個指令讓CPU返回到用戶態。
13、除了系統調用會陷入內核,更多的是硬體會引起trap行為陷入內核,使得CPU控制權可以回到 操作系統 ,以便操作系統去決定如何處理硬體異常。
關於CPU的基本組成
1、CPU是用來運算的(加法運算+、乘法運算__、邏輯運算and not or等),例如c=a+b。
2、運算操作涉及到數據輸入(input)、處理、數據輸出(output),a和b是輸入數據,加法運算是處理,c是輸出數據。
3、CPU需要使用一個叫做存儲器(也就是各種寄存器)的東西保存輸入和輸出數據。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寄存器(前文也介紹了一些)
MAR: memory address register,保存將要被訪問數據在內存中哪個地址處,保存的是地址值
MDR: memory data register,保存從內存讀取進來的數據或將要寫入內存的數據,保存的是數據值
AC: Accumulator,保存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中間結果,保存的是數據值
PC: Program Counter,保存下一個將要被執行指令的地址,保存的是地址值
CIR: current instruction register,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
4、CPU還要將一些常用的基本運算工具(如加法器)放進CPU,這部分負責運算,稱為算術邏輯單元(ALU, Arithmetic Logic Unit)。
5、CPU中還有一個控制器(CU, Control Unit),負責將存儲器中的數據送到ALU中去做運算,並將運算後的結果存回到存儲器中。
控制器還包含了一些控制信號。
5、控制器之所以知道數據放哪裡、做什麼運算(比如是做加法還是邏輯運算?)都是由指令告訴控制器的,每個指令對應一個基本操作,比如加法運算對應一個指令。
6、例如,將兩個MDR寄存器(保存了來自內存的兩個數據)中的值拷貝到ALU中,然後根據指定的操作指令執行加法運算,將運算結果拷貝會一個MDR寄存器中,最後寫入到內存。
7、這就是馮諾依曼結構圖,也就是現在計算機的結構圖。
關於CPU的多核和多線程
1、CPU的物理個數由主板上的插槽數量決定,每個CPU可以有多核心,每核心可能會有多線程。
2、多核CPU的每核(每核都是一個小晶元),在OS看來都是一個獨立的CPU。
3、對於超線程CPU來說,每核CPU可以有多個線程(數量是兩個,比如1核雙線程,2核4線程,4核8線程),每個線程都是一個虛擬的邏輯CPU(比如windows下是以邏輯處理器的名稱稱呼的),而每個線程在OS看來也是獨立的CPU。
這是欺騙操作系統的行為,在物理上仍然只有1核,只不過在超線程CPU的角度上看,它認為它的超線程會加速程序的運行。
4、要發揮超線程優勢,需要操作系統對超線程有專門的優化。
5、多線程的CPU在能力上,比非多線程的CPU核心要更強,但每個線程不足以與獨立的CPU核心能力相比較。
6、每核上的多線程CPU都共享該核的CPU資源。
例如,假設每核CPU都只有一個"發動機"資源,那麼線程1這個虛擬CPU使用了這個"發動機"後,線程2就沒法使用,只能等待。
所以,超線程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流水線(參見前文對流水線的解釋)上更多個獨立的指令,這樣線程1和線程2在流水線上就盡量不會爭搶該核CPU資源。所以,超線程技術利用了superscalar(超標量)架構的優點。
7、多線程意味著每核可以有多個線程的狀態。比如某核的線程1空閑,線程2運行。
8、多線程沒有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並行處理,每核CPU在某一時刻仍然只能運行一個進程,因為線程1和線程2是共享某核CPU資源的。可以簡單的認為每核CPU在獨立執行進程的能力上,有一個資源是唯一的,線程1獲取了該資源,線程2就沒法獲取。
但是,線程1和線程2在很多方面上是可以並行執行的。比如可以並行取指、並行解碼、並行執行指令等。所以雖然單核在同一時間只能執行一個進程,但線程1和線程2可以互相幫助,加速進程的執行。
並且,如果線程1在某一時刻獲取了該核執行進程的能力,假設此刻該進程發出了IO請求,於是線程1掌握的執行進程的能力,就可以被線程2獲取,即切換到線程2。這是在執行線程間的切換,是非常輕量級的。(WIKI: if resources for one process are not available, then another process can continue if its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9、多線程可能會出現一種現象:假如2核4線程CPU,有兩個進程要被調度,那麼只有兩個線程會處於運行狀態,如果這兩個線程是在同一核上,則另一核完全空轉,處於浪費狀態。更期望的結果是每核上都有一個CPU分別調度這兩個進程。
關於CPU上的高速緩存
1、最高速的緩存是CPU的寄存器,它們和CPU的材料相同,最靠近CPU或最接近CPU,訪問它們沒有時延(<1ns)。但容量很小,小於1kb。
32bit:32__32比特=128位元組
64bit:64__64比特=512位元組
2、寄存器之下,是CPU的高速緩存。分為L1緩存、L2緩存、L3緩存,每層速度按數量級遞減、容量也越來越大。
3、每核心都有一個自己的L1緩存。L1緩存分兩種:L1指令緩存(L1-icache)和L1數據緩存(L1-dcache)。L1指令緩存用來存放已解碼指令,L1數據緩存用來放訪問非常頻繁的數據。
4、L2緩存用來存放近期使用過的內存數據。更嚴格地說,存放的是很可能將來會被CPU使用的數據。
5、多數多核CPU的各核都各自擁有一個L2緩存,但也有多核共享L2緩存的設計。無論如何,L1是各核私有的(但對某核內的多線程是共享的)。
史上最通俗易懂的CPU知識!
cpu
CPU知識科普
CPU有幾個重要的參數:主頻、核心、線程、緩存、架構。那麼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啥聯系呢?以下知識通俗易懂,看完秒懂。
一、主頻
我們常在CPU的參數里看到3.0GHz、3.7GHz等就是CPU的主頻,嚴謹的說他是CPU內核的時鍾頻率,但是我們也可以直接理解為運算速度。
舉個有趣的例子:CPU的主頻相當於我們胳膊的肌肉(力量),主頻越高,力量越大。
主頻
二、核心
我們更多聽到的是,這個CPU是幾核幾核的,如2核、4核、6核、8核、16核等等。
這個核心可以理解為我們人類的胳膊,2核就是兩條胳膊,4核就是4條胳膊,6核就是6條胳膊。
核心
三、線程
光有胳膊(核心)和肌肉(頻率)是幹不了活的,還必須要有手(線程)才行。
一般來說,單核配單線程、雙核配雙線程或者雙核四線程、四核八線程等等,就相當於一條胳膊長一隻手。後來由於技術越來越厲害,造出了一條胳膊長兩只手的情況,這樣幹活的效率就大大的提高了。
四、架構
現在胳膊有了,肌肉有了,手也有了,就差一個工具就可以幹活了,這個工具就是CPU的架構,架構對性能的影響巨大。
新老架構區別很大
所以說有句話叫「拋開架構看核心、頻率都是耍流氓!」這就是為啥以前AMD的CPU雖然核心數量和頻率都比同時期的英特爾高,但是依然流傳著「i3戰A8,i5秒全家、i7轟成渣」這樣的說法了。
這個時候可能有的人不理解了,怎麼看架構呢?這個其實不用擔心,因為一般來說,每一代CPU的架構都是一樣的,比如i3-8100、i5-8500、i7-8700都是8代的CPU,使用的架構也是一樣的,現在官方店在售的也都是最新款,因此架構主要看最一代處理器就夠了。
五、緩存
緩存也是CPU里一項很重要的參數。由於CPU的運算速度特別快,在內存條的讀寫忙不過來的時候,CPU就可以把這部分數據存入緩存中,以此來緩解CPU的運算速度與內存條讀寫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所以緩存是越大越好。
參數就算是說完了。既然開頭就說了「CPU也跟人腦一樣,術業有專攻。」那接下來就分析一波,什麼樣的U適合干什麼樣的工作。
需求:游戲
由於游戲運行需要的是粗暴直接的計算工作,所以主頻高的CPU會更有優勢。
這就好比我的工作是要搬個磚,肌肉強點,力氣大才是硬性需求。就算我有8條胳膊16隻手,看起來張牙舞爪的很厲害,但是我搬磚的時候根本用不到,而且這些胳膊大多力氣又小,所以效果並不會很好。
所以,有游戲需求的玩家可以選擇主頻高點的CPU,核心和線程數少一點無所謂。(當然不能太少,至少雙核四線程起步吧,如今主流都是4核4線程就差不多了)
適合游戲的高主頻CPU
整體來說,英特爾i3、i5、i7和銳龍2代的CPU主頻都挺高的,很適合玩游戲。英特爾後面帶「K」的CPU不僅主頻更高,而且是支持超頻的(需要用Z系或X系主板)。新出的AMD銳龍2代CPU主頻也很高,而且性價比也還不錯。
需求:圖形渲染等專業工作需求
對於需要進行大量並行運算的圖形渲染來說,多核心多線程同時工作能比單核心高主頻的傻大粗節省大量的時間。
綠巨人雖然搬磚能力出眾,但是如果讓他去完成一幅復雜的拼圖,速度自然是比那種有多條胳膊和多隻手同時工作的小機靈慢了不少。
綠巨人有力使不出啊
適合圖形渲染和視頻製作的CPU(多核、大緩存、性能強):
圖形渲染 多核多線程CPU
此外,還有AMD二代銳龍R5 2600X、R7 2700/2700X以及Intel八代酷睿i7 8700/K等都很適合。
需求:日常家用,偶爾玩LOL、DNF等
這一類的用戶平時就是看看網頁,看看視頻、看文檔、玩玩LOL、DNF等游戲。
這類用戶可以選擇自帶核顯的CPU,如英特爾600塊的奔騰G5500,或者800元的i3-8100。這類CPU的自帶的HD630核顯完全可以輕松解碼4K視頻以及流暢運行LOL、DNF這類游戲,省下的錢買塊固態硬碟,加條內存豈不是美滋滋。
註:使用核顯請盡量組雙通道內存條,以提升核顯性能。預算有限可以上2條4GB組建8GB雙通道,預算充裕直接上2條8GB組16GB雙通道大內存。
總結 :
1.游戲用戶選擇高主頻的CPU,4核4線程差不多就夠用了。如i3 8100/i5 8400等,此外英特爾i3-8350K、i5-8600K(這種帶K的CPU還可以通過超頻來達到更高的頻率,不過要搭配較貴的Z370系主板使用);AMD銳龍二代CPU也很不錯,建議購買後綴帶X的如,銳龍R5 2600X,雖然本身性價比並不突出,但是好在可以搭配AMD平台較便宜的B350主板進行超頻。
2.對於需要做圖形渲染工作的用戶來說,多核心多線程的CPU是最優的選擇。AMD多核心多線程的銳龍系列性價比非常的高。
3.普通用戶,如果沒有大型游戲需求,英特爾的i3-8100絕對是最有性價比的選擇。首先是4核4線程3.6GHz,性能足夠用,而且自帶的核顯性能也不俗,還能省下買顯卡的錢。
4.選擇CPU的時候,一定要詢問店家是不是支持自己的主板。有時候雖然介面針腳數量是一樣的,但是可能並不兼容。(英特爾,別左右瞎看了,說的就是你)
那些關於CPU的知識,你真的懂了嗎?
關於cpu和程序的執行
CPU是計算機的大腦。
1、程序的運行過程,實際上是程序涉及到的、未涉及到的一大堆的指令的執行過程。
當程序要執行的部分被裝載到內存後,CPU要從內存中取出指令,然後指令解碼(以便知道類型和操作數,簡單的理解為CPU要知道這是什麼指令),然後執行該指令。再然後取下一個指令、解碼、執行,以此類推直到程序退出。
2、這個取指、解碼、執行三個過程構成一個CPU的基本周期。
3、每個CPU都有一套自己可以執行的專門的指令集(注意,這部分指令是CPU提供的,CPU-Z軟體可查看)。
正是因為不同CPU架構的指令集不同,使得x86處理器不能執行ARM程序,ARM程序也不能執行x86程序。(Intel和AMD都使用x86指令集,手機絕大多數使用ARM指令集)。
註:指令集的軟硬體層次之分:硬體指令集是硬體層次上由CPU自身提供的可執行的指令集合。軟體指令集是指語言程序庫所提供的指令,只要安裝了該語言的程序庫,指令就可以執行。
4、由於CPU訪問內存以得到指令或數據的時間要比執行指令花費的時間長很多,因此在CPU內部提供了一些用來保存關鍵變數、臨時數據等信息的通用寄存器。
所以,CPU需要提供 一些特定的指令,使得可以從內存中讀取數據存入寄存器以及可以將寄存器數據存入內存。
此外還需要提供加法、減、not/and/or等基本運算指令,而乘除法運算都是推算出來的(支持的基本運算指令參見ALU Functions),所以乘除法的速度要慢的多。這也是演算法里在考慮時間復雜度時常常忽略加減法次數帶來的影響,而考慮乘除法的次數的原因。
5、除了通用寄存器,還有一些特殊的寄存器。典型的如:
PC:program counter,表示程序計數器,它保存了將要取出的下一條指令的內存地址,指令取出後,就會更新該寄存器指向下一條指令。
堆棧指針:指向內存當前棧的頂端,包含了每個函數執行過程的棧幀,該棧幀中保存了該函數相關的輸入參數、局部變數、以及一些沒有保存在寄存器中的臨時變數。
PSW:program status word,表示程序狀態字,這個寄存器內保存了一些控制位,比如CPU的優先順序、CPU的工作模式(用戶態還是內核態模式)等。
6、在CPU進行進程切換的時候,需要將寄存器中和當前進程有關的狀態數據寫入內存對應的位置(內核中該進程的棧空間)保存起來,當切換回該進程時,需要從內存中拷貝回寄存器中。即上下文切換時,需要保護現場和恢復現場。
7、為了改善性能,CPU已經不是單條取指-->解碼-->執行的路線,而是分別為這3個過程分別提供獨立的取值單元,解碼單元以及執行單元。這樣就形成了流水線模式。
例如,流水線的最後一個單元——執行單元正在執行第n條指令,而前一個單元可以對第n+1條指令進行解碼,再前一個單元即取指單元可以去讀取第n+2條指令。這是三階段的流水線,還可能會有更長的流水線模式。
8、更優化的CPU架構是superscalar架構(超標量架構)。這種架構將取指、解碼、執行單元分開,有大量的執行單元,然後每個取指+解碼的部分都以並行的方式運行。比如有2個取指+解碼的並行工作線路,每個工作線路都將解碼後的指令放入一個緩存緩沖區等待執行單元去取出執行。
9、除了嵌入式系統,多數CPU都有兩種工作模式:內核態和用戶態。這兩種工作模式是由PSW寄存器上的一個二進制位來控制的。
10、內核態的CPU,可以執行指令集中的所有指令,並使用硬體的所有功能。
11、用戶態的CPU,只允許執行指令集中的部分指令。一般而言,IO相關和把內存保護相關的所有執行在用戶態下都是被禁止的,此外其它一些特權指令也是被禁止的,比如用戶態下不能將PSW的模式設置控制位設置成內核態。
12、用戶態CPU想要執行特權操作,需要發起系統調用來請求內核幫忙完成對應的操作。其實是在發起系統調用後,CPU會執行trap指令陷入(trap)到內核。當特權操作完成後,需要執行一個指令讓CPU返回到用戶態。
13、除了系統調用會陷入內核,更多的是硬體會引起trap行為陷入內核,使得CPU控制權可以回到操作系統,以便操作系統去決定如何處理硬體異常。
關於CPU的基本組成
1、CPU是用來運算的(加法運算+、乘法運算__、邏輯運算and not or等),例如c=a+b。
2、運算操作涉及到數據輸入(input)、處理、數據輸出(output),a和b是輸入數據,加法運算是處理,c是輸出數據。
3、CPU需要使用一個叫做存儲器(也就是各種寄存器)的東西保存輸入和輸出數據。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寄存器(前文也介紹了一些)
MAR: memory address register,保存將要被訪問數據在內存中哪個地址處,保存的是地址值
MDR: memory data register,保存從內存讀取進來的數據或將要寫入內存的數據,保存的是數據值
AC: Accumulator,保存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中間結果,保存的是數據值
PC: Program Counter,保存下一個將要被執行指令的地址,保存的是地址值
CIR: current instruction register,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
4、CPU還要將一些常用的基本運算工具(如加法器)放進CPU,這部分負責運算,稱為算術邏輯單元(ALU, Arithmetic Logic Unit)。
5、CPU中還有一個控制器(CU, Control Unit),負責將存儲器中的數據送到ALU中去做運算,並將運算後的結果存回到存儲器中。
控制器還包含了一些控制信號。
5、控制器之所以知道數據放哪裡、做什麼運算(比如是做加法還是邏輯運算?)都是由指令告訴控制器的,每個指令對應一個基本操作,比如加法運算對應一個指令。
6、例如,將兩個MDR寄存器(保存了來自內存的兩個數據)中的值拷貝到ALU中,然後根據指定的操作指令執行加法運算,將運算結果拷貝會一個MDR寄存器中,最後寫入到內存。
7、這就是馮諾依曼結構圖,也就是現在計算機的結構圖。
關於CPU的多線和多進程
1、CPU的物理個數由主板上的插槽數量決定,每個CPU可以有多核心,每核心可能會有多線程。
2、多核CPU的每核(每核都是一個小晶元),在OS看來都是一個獨立的CPU。
3、對於超線程CPU來說,每核CPU可以有多個線程(數量是兩個,比如1核雙線程,2核4線程,4核8線程),每個線程都是一個虛擬的邏輯CPU(比如windows下是以邏輯處理器的名稱稱呼的),而每個線程在OS看來也是獨立的CPU。
這是欺騙操作系統的行為,在物理上仍然只有1核,只不過在超線程CPU的角度上看,它認為它的超線程會加速程序的運行。
4、要發揮超線程優勢,需要操作系統對超線程有專門的優化。
5、多線程的CPU在能力上,比非多線程的CPU核心要更強,但每個線程不足以與獨立的CPU核心能力相比較。
6、每核上的多線程CPU都共享該核的CPU資源。
例如,假設每核CPU都只有一個"發動機"資源,那麼線程1這個虛擬CPU使用了這個"發動機"後,線程2就沒法使用,只能等待。
所以,超線程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流水線(參見前文對流水線的解釋)上更多個獨立的指令,這樣線程1和線程2在流水線上就盡量不會爭搶該核CPU資源。所以,超線程技術利用了superscalar(超標量)架構的優點。
7、多線程意味著每核可以有多個線程的狀態。比如某核的線程1空閑,線程2運行。
8、多線程沒有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並行處理,每核CPU在某一時刻仍然只能運行一個進程,因為線程1和線程2是共享某核CPU資源的。可以簡單的認為每核CPU在獨立執行進程的能力上,有一個資源是唯一的,線程1獲取了該資源,線程2就沒法獲取。
但是,線程1和線程2在很多方面上是可以並行執行的。比如可以並行取指、並行解碼、並行執行指令等。所以雖然單核在同一時間只能執行一個進程,但線程1和線程2可以互相幫助,加速進程的執行。
並且,如果線程1在某一時刻獲取了該核執行進程的能力,假設此刻該進程發出了IO請求,於是線程1掌握的執行進程的能力,就可以被線程2獲取,即切換到線程2。這是在執行線程間的切換,是非常輕量級的。(WIKI: if resources for one process are not available, then another process can continue if its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9、多線程可能會出現一種現象:假如2核4線程CPU,有兩個進程要被調度,那麼只有兩個線程會處於運行狀態,如果這兩個線程是在同一核上,則另一核完全空轉,處於浪費狀態。更期望的結果是每核上都有一個CPU分別調度這兩個進程。
關於CPU上的高速緩存
1、最高速的緩存是CPU的寄存器,它們和CPU的材料相同,最靠近CPU或最接近CPU,訪問它們沒有時延(<1ns)。但容量很小,小於1kb。
32bit:32__32比特=128位元組
64bit:64__64比特=512位元組
2、寄存器之下,是CPU的高速緩存。分為L1緩存、L2緩存、L3緩存,每層速度按數量級遞減、容量也越來越大。
3、每核心都有一個自己的L1緩存。L1緩存分兩種:L1指令緩存(L1-icache)和L1數據緩存(L1-dcache)。L1指令緩存用來存放已解碼指令,L1數據緩存用來放訪問非常頻繁的數據。
4、L2緩存用來存放近期使用過的內存數據。更嚴格地說,存放的是很可能將來會被CPU使用的數據。
5、多數多核CPU的各核都各自擁有一個L2緩存,但也有多核共享L2緩存的設計。無論如何,L1是各核私有的(但對某核內的多線程是共享的)。
CPU 的基礎知識大全相關 文章 :
★ cpu基礎知識詳解
★ 2019超詳細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知識大全講解
★ 電腦知識大全菜鳥必備
★ 計算機硬體基礎知識學習
★ 電腦入門基本知識大全
★ 電腦硬體入門學習
★ 電腦入門基本知識有哪些
★ 計算機網路基礎技能大全
★ 計算機網路知識大全
★ 常識科普知識大全
『柒』 大學學計算機網路技術買筆記本電腦是看顯卡還是cpu,求高手解答。
我是計算機專業的,大二學的軟體編程,一般配置的電腦就能滿足,對顯卡和CPU沒有要求。
如果學選學3DMAX、FLASH之類的會要求顯卡,但是一般的N卡就能滿足,不必太在意。
價格3000-5000的都可以滿足了!
如果是機電、建築之類的需要畫圖對顯卡要求比較高,買顯卡買A卡。
『捌』 我電腦以上網cpu使用率就100% 請問怎麼解決
經常出現CPU佔用100%的情況,主要問題可能發生在下面的某些方面:
CPU佔用率高的九種可能
1、防殺毒軟體造成故障
由於新版的KV、金山、瑞星都加入了對網頁、插件、郵件的隨機監控,無疑增大了系統負擔。處理方式:基本上沒有合理的處理方式,盡量使用最少的監控服務吧,者,升級你的硬體配備。
2、驅動沒有經過認證,造成CPU資源佔用100%
大量的測試版的驅動在網上泛濫,造成了難以發現的故障原因。 處理方式:尤其是顯卡驅動特別要注意,建議使用微軟認證的或由官方發布的驅動,並且嚴格核對型號、版本。
3、病毒、木馬造成
大量的蠕蟲病毒在系統內部迅速復制,造成CPU佔用資源率據高不下。解決辦法:用可靠的殺毒軟體徹底清理系統內存和本地硬碟,並且打開系統設置軟體,察看有無異常啟動的程序。經常性更新升級殺毒軟體和防火牆,加強防毒意識,掌握正確的防殺毒知識。
4、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務—RISING REALTIME MONITOR SERVICE點滑鼠右鍵,改為手動。
5、開始->;運行->;msconfig->;啟動,關閉不必要的啟動項,重啟。
6、查看「svchost」進程。
svchost.exe是Windows XP系統的一個核心進程。svchost.exe不單單只出現在Windows XP中,在使用NT內核的Windows系統中都會有svchost.exe的存在。一般在Windows 2000中svchost.exe進程的數目為2個,而在Windows XP中svchost.exe進程的數目就上升到了4個及4個以上。
7、查看網路連接。主要是網卡。
8、查看網路連接
當安裝了Windows XP的計算機做伺服器的時候,收到埠 445 上的連接請求時,它將分配內存和少量地調配 CPU資源來為這些連接提供服務。當負荷過重的時候,CPU佔用率可能過高,這是因為在工作項的數目和響應能力之間存在固有的權衡關系。你要確定合適的 MaxWorkItems 設置以提高系統響應能力。如果設置的值不正確,伺服器的響應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或者某個用戶獨占太多系統資源。
要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來解決:在注冊表編輯器中依次展開[HKEY_LOCAL_ ]分支,在右側窗口中新建一個名為「maxworkitems」的DWORD值。然後雙擊該值,在打開的窗口中鍵入下列數值並保存退出:
9、看看是不是Windows XP使用滑鼠右鍵引起CPU佔用100%
在資源管理器裡面,當你右鍵點擊一個目錄或一個文件,你將有可能出現下面所列問題:
任何文件的拷貝操作在那個時間將有可能停止相應
網路連接速度將顯著性的降低
所有的流輸入/輸出操作例如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聽音樂將有可能是音樂失真成因:
當你在資源管理器裡面右鍵點擊一個文件或目錄的時候,當快捷菜單顯示的時候,CPU佔用率將增加到100%,當你關閉快捷菜單的時候才返回正常水平。
解決方法:
方法一:關閉「為菜單和工具提示使用過渡效果」
1、點擊「開始」--「控制面板」
2、在「控制面板」裡面雙擊「顯示」
3、在「顯示」屬性裡面點擊「外觀」標簽頁
4、在「外觀」標簽頁裡面點擊「效果」
5、在「效果」對話框裡面,清除「為菜單和工具提示使用過渡效果」前面的復選框接著點擊兩次「確定」按鈕。
方法二:在使用滑鼠右鍵點擊文件或目錄的時候先使用滑鼠左鍵選擇你的目標文件或目錄。然後再使用滑鼠右鍵彈出快捷菜單。
一般情況下CPU佔了100%的話我們的電腦總會慢下來,而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通過做一點點的改動就可以解決,而不必問那些大蝦了。
當機器慢下來的時候,首先我們想到的當然是任務管理器了,看看到底是哪個程序佔了較搞的比例,如果是某個大程序那還可以原諒,在關閉該程序後只要CPU正常了那就沒問題;如果不是,那你就要看看是什幺程序了,當你查不出這個進程是什幺的時候就去google或者搜。有時只結束是沒用的,在xp下我們可以結合msconfig里的啟動項,把一些不用的項給關掉。在2000下可以去下個winpatrol來用。
一些常用的軟體,比如瀏覽器佔用了很搞的CPU,那幺就要升級該軟體或者乾脆用別的同類軟體代替,有時軟體和系統會有點不兼容,當然我們可以試下xp系統下給我們的那個兼容項,右鍵點該.exe文件選兼容性。
svchost.exe有時是比較頭痛的,當你看到你的某個svchost.exe佔用很大CPU時你可以去下個aports或者fport來檢查其對應的程序路徑,也就是什幺東西在掉用這個svchost.exe,如果不是c:Windowssystem32(xp)或c:winntsystem32(2000)下的,那就可疑。升級殺毒軟體殺毒吧。
右擊文件導致100%的CPU佔用我們也會遇到,有時點右鍵停頓可能就是這個問題了。官方的解釋:先點左鍵選中,再右鍵(不是很理解)。非官方:通過在桌面點右鍵-屬性-外觀-效果,取消」為菜單和工具提示使用下列過度效果(U)「來解決。還有某些殺毒軟體對文件的監控也會有所影響,可以關閉殺毒軟體的文件監控;還有就是對網頁,插件,郵件的監控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些驅動程序有時也可能出現這樣的現象,最好是選擇微軟認證的或者是官方發布的驅動來裝,有時可以適當的升級驅動,不過記得最新的不是最好的。
CPU降溫軟體,由於軟體在運行時會利用所以的CPU空閑時間來進行降溫,但Windows不能分辨普通的CPU佔用和降溫軟體的降溫指令之間的區別,因此CPU始終顯示100%,這個就不必擔心了,不影響正常的系統運行。
在處理較大的word文件時由於word的拼寫和語法檢查會使得CPU累,只要打開word的工具-選項-拼寫和語法把」檢查拼寫和檢查語法「勾去掉。
單擊avi視頻文件後CPU佔用率高是因為系統要先掃描該文件,並檢查文件所有部分,並建立索引;解決辦法:右擊保存視頻文件的文件夾-屬性-常規-高級,去掉為了快速搜索,允許索引服務編制該文件夾的索引的勾。
CPU佔用100%案例分析
1、dllhost進程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特徵:伺服器正常CPU消耗應該在75%以下,而且CPU消耗應該是上下起伏的,出現這種問題的伺服器,CPU會突然一直處100%的水平,而且不會下降。查看任務管理器,可以發現是DLLHOST.EXE消耗了所有的CPU空閑時間,管理員在這種情況下,只好重新啟動IIS服務,奇怪的是,重新啟動IIS服務後一切正常,但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後,問題又再次出現了。
直接原因:
有一個或多個ACCESS資料庫在多次讀寫過程中損壞,微軟的MDAC系統在寫入這個損壞的ACCESS文件時,ASP線程處於BLOCK狀態,結果其它線程只能等待,IIS被死鎖了,全部的CPU時間都消耗在DLLHOST中。
解決辦法:
安裝「一流信息監控攔截系統」,使用其中的「首席文件檢查官IIS健康檢查官」軟體,
啟用」查封我號鎖模塊」,設置:
--wblock=yes
監控的目錄,請指定您的主機的文件所在目錄:
--wblockdir=d: est
監控生成的日誌的文件保存位置在安裝目錄的log目錄中,文件名為:logblock.htm
停止IIS,再啟動「首席文件檢查官IIS健康檢查官」,再啟動IIS,「首席文件檢查官IIS健康檢查官」會在logblock.htm中記錄下最後寫入的ACCESS文件的。
過了一段時間後,當問題出來時,例如CPU會再次一直處100%的水平,可以停止IIS,檢查logblock.htm所記錄的最後的十個文件,注意,最有問題的往往是計數器類的ACCESS文件,例如:」**COUNT.MDB」,」**COUNT.ASP」,可以先把最後十個文件或有所懷疑的文件刪除到回收站中,再啟動IIS,看看問題是否再次出現。我們相信,經過仔細的查找後,您肯定可以找到這個讓您操心了一段時間的文件的。
找到這個文件後,可以刪除它,或下載下來,用ACCESS2000修復它,問題就解決了。
2、svchost.exe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在win.ini文件中,在[Windows]下面,「run=」和「load=」是可能載入「木馬」程序的途徑,必須仔細留心它們。一般情況下,它們的等號後面什幺都沒有,如果發現後面跟有路徑與文件名不是你熟悉的啟動文件,你的計算機就可能中上「木馬」了。當然你也得看清楚,因為好多「木馬」,如「AOL Trojan木馬」,它把自身偽裝成command.exe文件,如果不注意可能不會發現它不是真正的系統啟動文件。
在system.ini文件中,在[BOOT]下面有個「shell=文件名」。正確的文件名應該是「explorer.exe」,如果不是「explorer.exe」,而是「shell= explorer.exe 程序名」,那幺後面跟著的那個程序就是「木馬」程序,就是說你已經中「木馬」了。
在注冊表中的情況最復雜,通過regedit命令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在點擊至:「HKEY-LOCAL-」目錄下,查看鍵值中有沒有自己不熟悉的自動啟動文件,擴展名為EXE,這里切記:有的「木馬」程序生成的文件很像系統自身文件,想通過偽裝矇混過關,如「Acid Battery v1.0木馬」,它將注冊表「HKEY-LOCAL-」下的Explorer 鍵值改為Explorer=「C:Windowsexpiorer.exe」,「木馬」程序與真正的Explorer之間只有「i」與「l」的差別。當然在注冊表中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隱藏「木馬」程序,如:「HKEY-CURRENT-」、「HKEY-USERS****」的目錄下都有可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在「HKEY-LOCAL-」下找到「木馬該病毒也稱為「Code Red II(紅色代碼2)」病毒,與早先在西方英文系統下流行「紅色代碼」病毒有點相反,在國際上被稱為VirtualRoot(虛擬目錄)病毒。該蠕蟲病毒利用Microsoft已知的溢出漏洞,通過80埠來傳播到其它的Web頁伺服器上。受感染的機器可由黑客們通過Http Get的請求運行scripts/root.exe來獲得對受感染機器的完全控制權。
當感染一台伺服器成功了以後,如果受感染的機器是中文的系統後,該程序會休眠2天,別的機器休眠1天。當休眠的時間到了以後,該蠕蟲程序會使得機器重新啟動。該蠕蟲也會檢查機器的月份是否是10月或者年份是否是2002年,如果是,受感染的伺服器也會重新啟動。當Windows NT系統啟動時,NT系統會自動搜索C盤根目錄下的文件explorer.exe,受該網路蠕蟲程序感染的伺服器上的文件explorer.exe也就是該網路蠕蟲程序本身。該文件的大小是8192位元組,VirtualRoot網路蠕蟲程序就是通過該程序來執行的。同時,VirtualRoot網路蠕蟲程序還將cmd.exe的文件從Windows NT的system目錄拷貝到別的目錄,給黑客的入侵敞開了大門。它還會修改系統的注冊表項目,通過該注冊表項目的修改,該蠕蟲程序可以建立虛擬的目錄C或者D,病毒名由此而來。值得一提的是,該網路蠕蟲程序除了文件explorer.exe外,其餘的操作不是基於文件的,而是直接在內存中來進行感染、傳播的,這就給捕捉帶來了較大難度。
」程序的文件名,再在整個注冊表中搜索即可。
我們先看看微軟是怎樣描述svchost.exe的。在微軟知識庫314056中對svchost.exe有如下描述:svchost.exe 是從動態鏈接庫 (DLL) 中運行的服務的通用主機進程名稱。
其實svchost.exe是Windows XP系統的一個核心進程。svchost.exe不單單只出現在Windows XP中,在使用NT內核的Windows系統中都會有svchost.exe的存在。一般在Windows 2000中svchost.exe進程的數目為2個,而在Windows XP中svchost.exe進程的數目就上升到了4個及4個以上。所以看到系統的進程列表中有幾個svchost.exe不用那幺擔心。
svchost.exe到底是做什幺用的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那就是Windows系統的中的進程分為:獨立進程和共享進程這兩種。由於Windows系統中的服務越來越多,為了節約有限的系統資源微軟把很多的系統服務做成了共享模式。那svchost.exe在這中間是擔任怎樣一個角色呢?
svchost.exe的工作就是作為這些服務的宿主,即由svchost.exe來啟動這些服務。svchost.exe只是負責為這些服務提供啟動的條件,其自身並不能實現任何服務的功能,也不能為用戶提供任何服務。svchost.exe通過為這些系統服務調用動態鏈接庫(DLL)的方式來啟動系統服務。
svchost.exe是病毒這種說法是任何產生的呢?
因為svchost.exe可以作為服務的宿主來啟動服務,所以病毒、木馬的編寫者也挖空心思的要利用svchost.exe的這個特性來迷惑用戶達到入侵、破壞計算機的目的。
如何才能辨別哪些是正常的svchost.exe進程,而哪些是病毒進程呢?
svchost.exe的鍵值是在「HKEY_LOCAL_ NTCurrentVersionSvchost」,如圖1所示。圖1中每個鍵值表示一個獨立的svchost.exe組。
微軟還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察看系統正在運行在svchost.exe列表中的服務的方法。以Windows XP為例:在「運行」中輸入:cmd,然後在命令行模式中輸入:tasklist /svc。系統列出如圖2所示的服務列表。圖2中紅框包圍起來的區域就是svchost.exe啟動的服務列表。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 2000系統則把前面的「tasklist /svc」命令替換為:「tlist -s」即可。如果你懷疑計算機有可能被病毒感染,svchost.exe的服務出現異常的話通過搜索svchost.exe文件就可以發現異常情況。一般只會找到一個在:「C:WindowsSystem32」目錄下的svchost.exe程序。如果你在其它目錄下發現svchost.exe程序的話,那很可能就是中毒了。
還有一種確認svchost.exe是否中毒的方法是在任務管理器中察看進程的執行路徑。但是由於在Windows系統自帶的任務管理器不能察看進程路徑,所以要使用第三方的進程察看工具。
上面簡單的介紹了svchost.exe進程的相關情況。總而言之,svchost.exe是一個系統的核心進程,並不是病毒進程。但由於svchost.exe進程的特殊性,所以病毒也會千方百計的入侵svchost.exe。通過察看svchost.exe進程的執行路徑可以確認是否中毒。
3、Services.exe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症狀
在基於 Windows 2000 的計算機上,Services.exe 中的 CPU 使用率可能間歇性地達到100 %,並且計算機可能停止響應(掛起)。出現此問題時,連接到該計算機(如果它是文件伺服器或域控制器)的用戶會被斷開連接。您可能還需要重新啟動計算機。如果 Esent.dll 錯誤地處理將文件刷新到磁碟的方式,則會出現此症狀。
解決方案
Service Pack 信息
要解決此問題,請獲取最新的 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有關其它信息,請單擊下面的文章編號,以查看 Microsoft 知識庫中相應的文章:
260910 如何獲取最新的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修復程序信息
Microsoft 提供了受支持的修補程序,但該程序只是為了解決本文所介紹的問題。只有計算機遇到本文提到的特定問題時才可應用此修補程序。此修補程序可能還會接受其它一些測試。因此,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對您造成嚴重的影響,Microsoft 建議您等待包含此修補程序的下一個 Windows 2000 Service Pack。
要立即解決此問題,請與「Microsoft 產品支持服務」聯系,以獲取此修補程序。有關「Microsoft 產品支持服務」電話號碼和支持費用信息的完整列表,請訪問 Microsoft Web 站點:
注意 :特殊情況下,如果 Microsoft 支持專業人員確定某個特定的更新程序能夠解決您的問題,可免收通常情況下收取的電話支持服務費用。對於特定更新程序無法解決的其它支持問題和事項,將正常收取支持費用。
4、正常軟體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首先,如果是從開機後就發生上述情況直到關機。那幺就有可能是由某個隨系統同時登陸的軟體造成的。可以通過運行輸入「msconfig」打開「系統實用配置工具」,進入「啟動」選項卡。接著,依次取消可疑選項前面的對鉤,然後重新啟動電腦。反復測試直到找到造成故障的軟體。或者可以通過一些優化軟體如「優化大師」達到上述目的。另:如果鍵盤內按鍵卡住也可能造成開機就出現上述問題。
如果是使用電腦途中出項這類問題,可以調出任務管理器(WINXP CTRL+ALT+DEL WIN2000 CTRL+SHIFT「ESC),進入」進程「選項卡,看」CPU「欄,從裡面找到佔用資源較高的程序(其中SYSTEM IDLE PROCESS是屬於正常,它的值一般都芨擼��淖饔檬歉嫠叩鼻澳憧捎玫腃PU資源是多少,所以它的值越高越好)通過搜索功能找到這個進程屬於哪個軟體。然後,可以通過升級、關閉、卸載這個軟體或者乾脆找個同類軟體替換,問題即可得到解決。
5、病毒、木馬、間諜軟體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出現CPU佔用率100% 的故障經常是因為病毒木馬造成的,比如震盪波病毒。應該首先更新病毒庫,對電腦進行全機掃描 。接著,在使用反間諜軟體Ad—Aware,檢查是否存在間諜軟體。論壇上有不少朋友都遇到過svchost.exe佔用CPU100%,這個往往是中毒的表現。
svchost.exe Windows中的系統服務是以動態鏈接庫(DLL)的形式實現的,其中一些會把可執行程序指向svchost.exe,由它調用相應服務的動態鏈接庫並加上相應參數來啟動服務。正是因為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它更容易成為了一些病毒木馬的宿主。
6、explorer.exe進程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在system.ini文件中,在[BOOT]下面有個「shell=文件名」。正確的文件名應該是「explorer.exe」,如果不是「explorer.exe」,而是「shell= explorer.exe 程序名」,那幺後面跟著的那個程序就是「木馬」程序,就是說你已經中「木馬」了。
在注冊表中的情況最復雜,通過regedit命令打開注冊表編輯器,在點擊至:「HKEY-LOCAL-」目錄下,查看鍵值中有沒有自己不熟悉的自動啟動文件,擴展名為EXE,這里切記:有的「木馬」程序生成的文件很像系統自身文件,想通過偽裝矇混過關,如「Acid Battery v1.0木馬」,它將注冊表「HKEY-LOCAL-」下的
Explorer 鍵值改為Explorer=「C:Windowsexpiorer.exe」,「木馬」程序與真正的Explorer之間只有「i」與「l」的差別。當然在注冊表中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隱藏「木馬」程序,如:「HKEY-CURRENT」、「HKEYUSERS****」的目錄下都有可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在「HKEYLOCAL」下找到「木馬」程序的文件名,再在整個注冊表中搜索即可。
7、超線程導致CPU使用率佔用100%
這類故障的共同原因就是都使用了具有超線程功能的P4 CPU。我查找了一些資料都沒有明確的原因解釋。據一些網友總結超線程似乎和天網防火牆有沖突,可以通過卸載天網並安裝其它防火牆解決,也可以通過在BIOS中關閉超線程功能解決。
8、AVI視頻文件造成CPU使用率佔用100%
在Windows XP中,單擊一個較大的AVI視頻文件後,可能會出現系統假死現象,並且造成exploere.exe進程的使用率100%,這是因為系統要先掃描該文件,並檢查文件所有部分,建立索引。如果文件較大就會需要較長時間並造成CPU佔用率100%。解決方法:右鍵單擊保存視頻文件的文件夾,選擇」屬性—>常規—>高級「,去掉」為了快速搜索,允許索引服務編制該文件夾的索引「前面復選框的對鉤即可。
9、殺毒軟體CPU使用率佔用100%
現在的殺毒軟體一般都加入了,對網頁、郵件、個人隱私的即時監空功能,這樣無疑會加大系統的負擔。比如:在玩游戲的時候,會非常緩慢。關閉該殺毒軟體是解決得最直接辦法。
10、處理較大的Word文件時CPU使用率過高
上述問題一般還會造成電腦假死,這些都是因為WORD的拼寫和語法檢查造成的,只要打開WORD的「工具—選項」,進入「拼寫和語法」選項卡,將其中的「鍵入時檢查拼寫」和「鍵入時檢查語法」兩項前面的復選框中的鉤去掉即可。
11、網路連接導致CPU使用率佔用100%
當你的Windows2000/xp作為伺服器時,收到來自埠445上的連接請求後,系統將分配內存和少量CPU資源來為這些連接提供服務,當負荷過重,就會出現上述情況。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來解決,打開注冊表,找到HKEY—LOCAL—,在右面新建一個名為";maxworkitems";的DWORD值.然後雙擊該值,如果你的電腦有512以上內存,就設置為";1024";,如果小於512,就設置為256.
一些不完善的驅動程序也可以造成CPU使用率過高
經常使用待機功能,也會造成系統自動關閉硬碟DMA模式。這不僅會使系統性能大幅度下降,系統啟動速度變慢,也會使是系統在運行一些大型軟體和游戲時CPU使用率100%,產生停頓。
進程佔用CPU 100%時可能中的病毒
system Idle Process
進程文件: [system process] or [system process]
進程名稱: Windows內存處理系統進程
描 述: Windows頁面內存管理進程,擁有0級優先。
介 紹:該進程作為單線程運行在每個處理器上,並在系統不處理其它線程的時候分派處理器的時間。它的CPU佔用率越大表示可供分配的CPU資源越多,數字越小則表示CPU資源緊張。
Spoolsv.exe
進程文件: spoolsv or Spoolsv.exe
進程名稱: Printer Spooler Service
描 述: Windows列印任務控製程序,用以列印機就緒。
介 紹:緩沖(spooler)服務是管理緩沖池中的列印和傳真作業。
Spoolsv.exe→列印任務控製程序,一般會先載入以供列表機列印前的准備?
『玖』 cpu的概念是什麼
CPU是計算機中負責讀取指令,對指令解碼並執行指令的核心部件。CPU是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核心。計算機系統中所有軟體層的操作,最終都將通過指令集映射為CPU的操作。
CPU的結構分為運算邏輯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運算邏輯部件主要進行相關的邏輯運算,此外還可以執行定點或浮點算術運算操作及地址運算和轉換等命令,是一種多功能運算單元;寄存器部件用來暫存指令、數據和地址;控制部件對指令進行分析並能發出相應的控制信號。
(9)計算機網路cpu擴展閱讀:
CPU未來發展
通用中央處理器(CPU)晶元是信息產基礎部件,也是武器裝備核心器件。我國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U技術和產業,不僅造成信息產業受制於人,而且國家安全也難以得到全面保障。「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開始支持自主研發 CPU。
「十一五」期間,「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元及基礎軟體產品」重大專項將「863計劃」中的CPU成果引入產業。從「十二五」開始,我國在多個領域進行自主研發CPU的應用和試點,在一定范圍內形成了自主技術和產業體系,可滿足武器裝備、信息化等領域的應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