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詳細描述製作雙絞線(568A和568B)的過程及其過程的的注意事項 不要太復雜 謝謝
一、製作雙絞線准備知識
1、乙太網中RJ-45連接器的針腳:在雙絞線乙太網中,其連接導線只需要兩對線:一對線用於發送,另一對線用於接收。但現在的標準是使用RJ-45連接器。這種連接器有8根針腳,一共可連接4對線。對於10BASE-T乙太網的確只使用兩對線。這樣在RJ-45連接器中就空出來4根針腳。到對100BASE-T4快速乙太網,則要用到4對線,即8根針腳都要用到。
◆ 順便指出,採用RJ-45而不採用電話線的RJ-11也是為了避免將乙太網的連接線插頭錯誤地插進電話線的插孔內。另外,RJ-11隻有6根針腳,而RJ-45有8根針腳。這兩種連接器在形狀上的區別見下圖所示。
2、RJ-45連接器對8根針腳的編號的規定
RJ-45連接器包括一個插頭和一個插孔(或插座)。插孔安裝在機器上,而插頭和連接導線(現在最常用的就是採用無屏蔽雙絞線的5類線)相連。EIA/TIA制定的布線標准規定了8根針腳的編號。如果看插孔,使針腳接觸點在上方,那麼最左邊是①,最右邊是⑧(見下圖)。
如果看插頭,將插頭的末端面對眼睛,而且針腳的接觸點插頭的在下方,那麼最左邊是①,最右邊是⑧(見下圖)。請注意,有的文獻將插頭編號的①指定為最右邊的針腳,這是因為他們將插頭的針腳接觸點畫在上方(和我們給出的圖正好旋轉了180度)。但實際上指的還是同樣的針腳。
在10 /兆比秒和100 Mb/s乙太網中只使用兩對導線。也就是說,只使用4根針腳。那麼我們應當將導線連接到哪4根針腳呢?
現在標准規定使用下表中的4根針腳(1, 2, 3和6),1和2用於發送,3和4用於接收:
分布距離 處理機位於同一
針腳1 發送+
針腳2 發送-
針腳3 接收+
針腳4 不使用
針腳5 不使用
針腳6 接收-
針腳7 不使用
針腳8 不使用
3、不同顏色的4對雙絞線與針腳連接
EIA/TIA-568標准規定了兩種連接標准(並沒有實質上的差別),即EIA/TIA-568A和EIA/TIA-568B。這兩種標準的連接方法如下圖所示。
圖中上方的折線表示這兩根針腳連接的是一對雙絞線。
◆ T568A規定的連接方法是:
1—— 白–綠(就是白色的外層上有些綠色,表示和綠色的是一對線)
2—— 綠色
3—— 白–橙(就是白色的外層上有些橙色,表示和橙色的是一對線)
4—— 藍色
5—— 白–藍(就是白色的外層上有些藍色,表示和藍色的是一對線)
6—— 橙色
7—— 白–棕(就是白色的外層上有些棕色,表示和棕色的是一對線)
8—— 棕色
◆ T568B規定的連接方法是:(常用)
1—— 白–橙
2—— 橙色
3—— 白–綠
4—— 藍色
5—— 白–藍
6—— 綠色
7—— 白–棕(就是白色的外層上有些棕色,表示和棕色的是一對線)
8—— 棕色
在通常的工程實踐中,T568B使用得較多。不管使用哪一種標准,一根5類線的兩端必須都使用同一種標准。
◆ 這里特別要強調一下,線序是不能隨意改動的。例如,從上面的連接標准來看,1和2是一對線,而3和6又是一對線。但如果我們將以上規定的線序弄亂,例如,將1和3用作發送的一對線,而將2和4用作接收的一對線,那麼這些連接導線的抗干擾能力就要下降,誤碼率就可能增大,這樣就不能保證乙太網的正常工作。
二、5類線電纜與RJ-45插頭連接起來的具體操作步驟
上面介紹了RJ-45連接器8根針腳的編號規定和不同顏色的4對雙絞線應當連接到哪一個針腳的規定。下面介紹RJ-45連接器的製作。
步驟1:准備好5類線、RJ-45插頭和一把專用的壓線鉗(圖:步驟1)。步驟2:用壓線鉗的剝線刀口將5類線的外保護套管劃開(小心不要將裡面的雙絞線的絕緣層劃破),刀口距5類線的端頭至少2厘米(圖:步驟2)。步驟3:將劃開的外保護套管剝去(旋轉、向外抽)(圖:步驟3)。步驟4:露出5類線電纜中的4對雙絞線(圖:步驟4)。步驟5:按照EIA/TIA-568B標准和導線顏色將導線按規定的序號排好(圖:步驟5)。
(白橙 橙色 白綠 藍色 白藍 綠色 白棕 棕色)步驟6:將8根導線平坦整齊地平行排列,導線間不留空隙(圖:步驟6)。步驟7:准備用壓線鉗的剪線刀口將8根導線剪斷(圖:步驟7)。步驟8:剪斷電纜線。請注意:一定要剪得很整齊。剝開的導線長度不可太短(10mm~12mm)。可以先留長一些。不要剝開每根導線的絕緣外層(圖:步驟8)
步驟9:將剪斷的電纜線放入RJ-45插頭試試長短(要插到底),電纜線的外保護層最後應能夠在RJ-45插頭內的凹陷處被壓實。反復進行調整(圖:步驟9)。步驟10:在確認一切都正確後(特別要注意不要將導線的順序排列反了),將RJ-45插頭放入壓線鉗的壓頭槽內,准備最後的壓實(圖:步驟10)。
步驟11:雙手緊握壓線鉗的手柄,用力壓緊(圖:步驟11a)(圖:步驟11b)。請注意,在這一步驟完成後,插頭的8個針腳接觸點就穿過導線的絕緣外層,分別和8根導線緊緊地壓接在一起。步驟12:完成(圖:步驟12)。
② 怎麼製作網線
怎麼製作網線?
現代人們已經離不開網路,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設備都會有網線連接一起,網線是最簡單最常用的網路設備之一了,網線看起來單一,但對於廣大朋友來說製作起來還是比較吃力的。
一、網線製作:
雙絞線的連接方法有兩種:正常連接和交叉連接。
正常連接是將雙絞線的兩端分別都依次按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色的順序(這是國際EIA/TIA
568B標准)壓入RJ45水晶頭內。這種方法製作的網線用於計算機與集線器的連接。
交叉連接是將雙絞線的一端按國際標准EIA/TIA
568B標准壓入RJ45水晶頭內;另一端將芯線依次按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色的順序(這是國際EIA/TIA
568A標准)壓入RJ45水晶頭內。這種方法製作的網線用於計算機與計算機的連接或集線器的級聯。
二、工具:雙絞線、RJ45水晶頭若干個、雙絞線壓線鉗、雙絞線測試儀。
三、步驟:
1、取一條適當長度的雙絞線;若干個RJ45水晶頭;一把雙絞線壓線鉗;還有雙絞線測試儀。
2、用壓線鉗將雙絞線一端的外皮剝去3CM,然後按EIA/TIA 568B標准順序將線芯擼直並攏。
3、將芯線放到壓線鉗切刀處,8根線芯要在同一平面上並攏,而且盡量直,留下一定的線芯長度約1.5CM處剪齊。
4、將雙絞線插入RJ45水晶頭中,插入過程均衡力度直到插到盡頭。並且檢查8根線芯是否已經全部充分、整齊地排列在水晶頭裡面。
5、用壓線鉗用力壓緊水晶頭,抽出即可。
6、一端的網線就製作好了,同樣方法製作別一端網線。最後把網線的兩頭分別插到雙絞線測試儀上,打開測試儀開關測試指示燈亮起來。如果正常網線,兩排的指示燈都是同步亮的,如果有此燈沒同步亮,證明該線芯連接有問題,應重新製作。
7、另外需要按照EIA/TIA 568A標準的,同樣的方法只是線芯的排列順序不一樣了。
8、壓線的細節標准;雙絞線線芯完全與水晶頭接觸,並有水晶頭卡住雙絞線的外皮。就此一條出色的網線製作完成。
四、注意事項:剪線芯時,如果平行線芯的部分過長,芯線之間的相互干擾會增強,影響通信效率;如果太短,水晶頭的金屬片不能完全接觸到芯線,容易導致接觸不良www.hxgdj.com。
③ 如何製作雙絞線 製作雙絞線的步驟
雙絞線在我們正常居家環境和辦公場所里是經常使用到的,它是一種綜合布線工程中最常用的傳輸介質,是由兩根具有絕緣保護層的銅導線組成的。把兩根絕緣的銅導線按一定密度互相絞在一起,每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出來的電波會被另一根線上發出的電波抵消,有效降低信號干擾的程度。記得以前上學時,在電腦技術課上,老師就教過我們如何製作網線,這其實也是雙絞線的一種方式。
如何製作雙絞線-製作步驟
1.用雙絞線網線鉗(當然也可以用其他剪線工具)把5類雙絞線的一端剪齊(最好先剪一段符合布線長度要求的網線),然後把剪齊的一端插入到網線鉗用於剝線的缺口中,注意網線不能彎。
2.稍微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一圈(無須擔心會損壞網線裡面芯線的皮,因為剝線的兩刀片之間留有一定距離,這距離通常就是裡面4對芯線的直徑),讓刀口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拔下膠皮。當然也可使用專門的剝線工具來剝下保護膠皮。注意:剝線長度通常應恰好為水晶頭長度,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剝線過長或過短造成的麻煩。剝線過長則不美觀,另一方面因網線不能被水晶頭卡住,容易松動;剝線過短,因有外皮存在,太厚,不能完全插到水晶頭底部,造成水晶頭插針不能與網線芯線完好接觸。
3.剝除外皮後即可見到雙絞線網線的4對8條芯線,並且可以看到每對的顏色都不同。每對纏繞的兩根芯線是由一種染有相應顏色的芯線加上一條只染有少許相應顏色的白色相間芯線組成。四條全色芯線的顏色為:棕色、橙色、綠色、藍色。
4.把每對都是相互纏繞在一起的線纜逐一解開。解開後則根據規則把幾組線纜依次地排列好並理順,排列的時候應該注意盡量避免線路過多的纏繞和重疊。把線纜依次排列並理順之後,由於線纜之前是相互纏繞著的,因此線纜會有一定的彎曲,應該把線纜盡量扯直並保持線纜平扁。把線纜扯直的方法也十分簡單,利用雙手抓著線纜然後向兩個相反方向用力,並上下扯一下即可。
5.把線纜依次排列好並理順壓直之後,應該細心檢查一遍,之後利用壓線鉗的剪線刀口把線纜項部裁剪整齊。
6.把整理好的線纜插入水晶頭內。需要注意的是,要將水晶頭有塑造料彈簧片的一面向下,有針腳的一面向上,使有針腳的一端指向遠離自己的方向,有方型孔的一端對著自己。此時,最左邊的是第1腳,最右邊的是第8腳,其餘依次順序排列。插入的時候需要注意緩緩地用力把8條線纜同時沿IU一45頭內的8個線槽插入,一直插到線槽的頂端。注意:裁剪的時候應該是水平方向插入,否則線纜長度不一會影響到線纜與水晶頭的正常接觸。若之前把保護層剝下過多的話,可以在這里將過長的細線剪短,保留去掉外層保護層的部分約為15mm,這個長度正好能將各細導線插入到各自的線槽。如果該段留得過長,一來會由於線纜不再互絞而增加串擾,二來會由於水晶頭不能壓住護套而可能導致電纜從水晶頭中脫出,造成線路的接觸不良甚至中斷。在最後一步的壓線之前,可以從水晶頭的頂部檢查,看看是否每一組線纜都緊緊地頂在水晶頭的末端。
7.壓線。在最後一步壓線之前,此時可以從水晶頭的頂部檢查,看看是否每一組線纜都緊緊地頂在水晶頭的末端。確認無誤之後就可以把水晶頭插入壓線鉗的8P槽內壓線了,把水晶頭插入後,用力握緊線鉗,若力氣不夠的話,可以使用雙手一起壓,這樣壓的過程使得水晶頭凸出在外面的針腳全部壓入水晶並頭內,施力之後聽到一聲輕微的「啪」即可。
8.壓線之後水晶頭凸出在外面的針腳全部壓入水晶並頭內,而且水晶頭下部的塑料扣位也壓緊在網線的灰色保護層之上。到此,水晶頭就製作完畢了。
通過上面的詳細的介紹,大家對雙絞線的製作應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建議大家可實際動手操作下。如果製作過程中有什麼不是很清楚的地方,我們也可以請教專業的人士。即使沒有專業的人士請教,現在網路技術這么發達,我們也可以在網上下載視頻來觀摩,邊看邊做。只要你有這么耐心,就不怕你學不會的東西。當然你首先得先了解上面的製作步驟。
④ 簡述製作網線的步驟
網線製作方法的詳細步驟:我們使用網線鉗的剝皮功能剝掉網線的外皮,會看到彩色與白色互相纏繞的八根金屬線。橙、綠、藍、棕四個色系,與他們相互纏繞的分別是白橙、白綠、白藍、白棕,有的稍微有點橙色,有的只是白色,如果是純色,千萬要注意,不要將四個白色搞混了。我們分別將他們的纏繞去掉,注意擺放的順序是:橙綠藍棕,白在前,藍綠互換。也就是說最終的結果是: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擺好位置之後將網線擺平捋直,使用切線刀將其切齊,切線刀通常的網線鉗都有,一定要確保切的整齊,然後平放入水晶頭,使勁兒往前頂,當從水晶頭的前放都看到線整齊的排列之後,使用網線鉗子的水晶頭壓制模塊將其擠壓。這種網線製作的順序是通用的B類網線製作方法。如果是A類網線製作順序是橙綠互換,變成: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直連線是網線兩端的水晶頭都是A或者B,如果是交叉線則一頭是A一頭是B。我們常見的以下情況需要直連線,如:計算機和交換機互連,交換機與路由器互連,如果是計算機和計算互連則需要交叉線。網線插座的接法順序只需對照顏色,不用記順序。當然了,這些網線製作方法也都不一定每個人都在使用。因為很多網路設計者通常並沒有嚴格遵守這個規則,不過如果不遵守這個規則,網線的抗干擾性能和抗衰減性能就很差。還是建議設計者嚴格按照這個順序,這樣可以保證網路的最佳運行狀態。所以,如果我們去維修網路的話,一定要好好的看一下原來的舊水晶頭按照什麼方式來製作的,我們按照它的順序做就是了,因為我們只是製作一端的水晶頭,所以要依據現有的網線製作順序,否則,就必須兩頭開刀,都重新按照標准製作一遍。另外網線的長度最好不要大於100米,因為越長型號衰減越厲害,另外銅芯比較細的網線最大傳輸距離很有限,可能連50米都達不到。
⑤ 製作網線的步驟是什麼
首先的准備好網線,水晶頭,壓線鉗第1步:用雙絞線網線鉗(當然也可以用其它剪線工具)把五類雙絞線的一端剪齊(最好先剪一段符合布線長度要求的網線),然後把剪齊的一端插入到網線鉗用於剝線的缺口中,注意網線不能彎,直插進去,直到頂住網線鉗後面的擋位,稍微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一圈(無需擔心會損壞網線裡面芯線的包皮,因為剝線的兩刀片之間留有一定距離,這距離通常就是裡面4對芯線的直徑),讓刀口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拔下膠皮。當然也可使用專門的剝線工具來剝皮線。【小提示】網線鉗擋位離剝線刀口長度通常恰好為水晶頭長度,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剝線過長或過短。剝線過長一則不美觀,另一方面因網線不能被水晶頭卡住,容易松動;剝線過短,因有包皮存在,太厚,不能完全插到水晶頭底部,造成水晶頭插針不能與網線芯線完好接觸,當然也不能製作成功了。第2步:剝除外包皮後即可見到雙絞線網線的4對8條芯線,並且可以看到每對的顏色都不同。每對纏繞的兩根芯線是由一種染有相應顏色的芯線加上一條只染有少許相應顏色的白色相間芯線組成。四條全色芯線的顏色為:棕色、橙色、綠色、藍色。先把4對芯線一字並排排列,然後再把每對芯線分開(此時注意不跨線排列,也就是說每對芯線都相鄰排列),並按統一的排列順序(如左邊統一為主顏色芯線,右邊統一為相應顏色的花白芯線)排列。注意每條芯線都要拉直,並且要相互分開並列排列,不能重疊。然後用網線鉗垂直於芯線排列方向剪齊(不要剪太長,只需剪齊即可)。自左至右編號的順序我們定為「1.2.3.4.5.6.7.8」。第3步:左手水平握住水晶頭(塑料扣的一面朝下,開口朝右),然後把剪齊、並列排列的8條芯線對准水晶頭開口並排插入水晶頭中,注意一定要使各條芯線都插到水晶頭的底部,不能彎曲(因為水晶頭是透明的,所以可以從水晶頭有卡位的一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條芯線所插入的位置)。第4步:確認所有芯線都插到水晶頭底部後,即可將插入網線的水晶頭直接放入網線鉗壓線缺口中。因缺口結構與水晶頭結構一樣,一定要正確放入才能使後面壓下網線鉗手柄時所壓位置正確。水晶頭放好後即可壓下網線鉗手柄,一定要使勁,使水晶頭的插針都能插入到網線芯線之中,與之接觸良好。然後再用手輕輕拉一下網線與水晶頭,看是否壓緊,最好多壓一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所壓位置一定要正確。至此,這個RJ-45頭就壓接好了。按照相同的方法製作雙絞線的另一端水晶頭,要注意的是芯線排列順序一定要與另一端的順序完全一樣,這樣整條網線的製作就算完成了。兩端都做好水晶頭後即可用網線測試儀進行測試,如果測試儀上8個指示燈都依次為綠色閃過,證明網線製作成功。如果出現任何一個燈為紅燈或黃燈,都證明存在斷路或者接觸不良現象,此時最好先對兩端水晶頭再用網線鉗壓一次,再測,如果故障依舊,再檢查一下兩端芯線的排列順序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隨剪掉一端重新按另一端芯線排列順序製做水晶頭。如果芯線順序一樣,但測試儀在重奪後仍顯示紅色燈或黃色燈,則表明其中肯定存在對應芯線接觸不好。此時沒辦法了,只好先剪掉一端按另一端芯線順序重做一個水晶頭了,再測,如果故障消失,則不必重做另一端水晶頭,否則還得把原來的另一端水晶頭也剪掉重做。直到測試全為綠色指示燈閃過為止。二、網線的跳線規則以上我們所介紹的是最簡單的直通網線製作方法,這類網線通常只用於從集線器(交換機)、牆上信息模塊到工作站的連接,並且並不是一種最理想的製作方法。主要原因是這種網線製作沒有考慮到相互芯線之間串擾,在高速網路(如100Mbps以上網路)中影響更大。為此IEEE標准委員會制定了幾種特定用途的跳線方法,下面分別介紹。雙絞線在網路中的接線標准有以下幾種:(1)一一對應接法。即雙絞線的兩端芯線要一一對應,即如果一端的第1腳為綠色,另一端的第1腳也必須為綠色的芯線,這樣做出來的雙絞線通常稱之為「直連線」。但要注意的是4個芯線對通常不分開,即芯線對的兩條芯線通常為相鄰排列。這種網線一般是用在集線器或交換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2)1-3、2-6交*接法。雖然雙絞線有4對8條芯線,但實際上在網路中只用到了其中的4條,即水晶頭的第1、第2和第3、第6腳,它們分別起著收、發信號的作用。這種交*網線的芯線排列規則是:網線一端的第1腳連另一端的第3腳,網線一端的第2腳連另一頭的第6腳,其他腳一一對應即可,這種排列做出來的通常稱之為「交*線」。例如,當線的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依次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時,另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則應當依次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當線的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依次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時,另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則應當依次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這種網線一般用在集線器(交換機)的級連、伺服器與集線器(交換機)的連接、對等網計算機的直接連接等情況下。(3)100M接法。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網線製作規則。所謂100M接法,是指它能滿足100M帶寬的通訊速率。它的接法雖然也是一一對應,但每一腳的顏色是固定的,具體是:第1腳——橙白、第2腳——橙色、第3腳——綠白、第4腳——藍色、第5腳——藍白、第6腳——綠色、第7腳——棕白、第8腳——棕色,從中可以看出,網線的4對芯線並不全都是相鄰排列,第3腳、第4腳、第5腳和第6腳包括2對芯線,但是順序已錯亂。其實這種跳線規則與下面將要介紹的信息模塊端接方式B是完全一樣的,當然我們也可以按信息模塊端接方式A來重新排列芯線順序,那就是:第1腳——綠白、第2腳——綠色、第3腳——橙白、第4腳——藍色、第5腳——藍白、第6腳——橙色、第7腳——棕白、第8腳——棕色。只不過所選方式要與下面所介紹的信息模塊端接方式一致,否則所做的網線很可能就不通了。這種接線方法也是應用於集線器(交換機)與工作站計算機之間的連接,也就是「直連線」所應用的范圍。三、信息模塊的跳線規則上面介紹了雙絞線網線的跳線規則,因為在企業網路中通常不是直接拿網線的水晶頭插到集線器或交換機上,而是先把來自集線器或交換機的網線與信息模塊連在一起埋在牆上,所以這就涉及到信息模塊芯線排列順序問題,也即跳線規則。交換機或集線器到網路模塊之間的網線接線方法是按市線EIA/TIA 568標准進行,但因其有A、B兩種端接方式(IBM公司的產品通常用端接方式A,AAT&T公司的產品通常用端接方式B,端接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下述的T568A模塊和T568B模塊的內部固定聯線方式)。雖然從集線器或交換機到工作站的網線可以是不經任何跳線的直連線,但為了保證網路的高性能,最好同一網路採取同一種端接方式,包括信息模塊和網線水晶頭。因為在信息模塊各線槽中都有相應的顏色標注,只需要選擇相應的端接方式,然後按模塊上的顏色標注把相應的芯線卡入相應的線槽中即可,不必去記表1所示的顏色順序。【說明】1、2、3、4、5、6、7、8順序不是隨便定的,它是在把水晶頭有金屬彈片的一面向上,塑料扣片向下,插入RJ-45座的一頭向外,從左到右依次為1、2、3、4、5、6、7、8腳。四、信息模塊的製作了解了以上信息模塊的跳線規則後,我們就可以利用在上一篇所介紹的材料和打線工具製作信息模塊了。具體的製作步驟如下:第1步:用剝線工具在離雙絞線一端130mm長度左右把雙絞線的外包皮剝去。第2步:如果有信息模塊打線保護裝置,則可將信息模塊嵌入在保護裝置上。第3步:把剝開的4對雙絞線芯線分開,但為了便於區分,此時最好不要拆開各芯線線對,只是在卡相應芯線時才拆開。按照信息模塊上所指示的芯線顏色線序,兩手平拉上一小段對應的芯線,稍稍用力將導線一一置入相應的線槽內。第4步:全部芯線都嵌入好後即可用打線鉗再一根根把芯線進一步壓入線槽中(也可在第3步操作中完成一根即用打線鉗壓入一根,但效率低些),確保接觸良好。然後剪掉模塊外多餘的線。【小提示】通常情況下,信息模塊上會同時標記有TIA 568-A和TIA 568-B兩種芯線顏色線序,應當根據布線設計時的規定,與其他連接和設備採用相同的線序。第5步:將信息模塊的塑料防塵片沿缺口穿入雙絞線,並固定於信息模塊上,壓緊後即可完成模塊的製作全過程。然後再把製作好的信息模塊放入信息插座中。信息模塊製作好後當然也可以測試一下連接是否良好,此時可用萬用表進行測量。把萬用表的檔位打在x10的電阻檔,把萬用珠的一個表針與網線的另一端相應芯線接觸,另一萬用表筆接觸信息模塊上卡入相應顏色芯線的卡線槽邊緣(注意不是接觸芯線),如果阻值很小,則證明信息模塊連接良好,否則再用打線鉗壓一下相應芯線,直到通暢為止。五、細同軸電纜網線的製作在20台以內的小型區域網中,目前還有一部分企業網路仍採用細同軸電纜連接,所以在此有必要對這種網線的製作進行詳細介紹。具體步驟如下:第1步:用同軸電纜專用剝線鉗將細纜外皮剝除,露出芯線長約3mm,白色保護層約4mm,屏蔽層約8mm。第2步,將探針套入網線的芯線上,一直要插到底,然後再把套上探針的芯線插入到同軸電纜專用壓線鉗中間的探針小圓孔中,壓緊,使探針與網線芯線緊連。第3步:將BNC連接器金屬套環套入壓好鍍金探針的細同軸電纜,然後再將網線連接探針的一端從BNC接頭小的一端插入(也要插到底)。第4步:把套在網線的金屬套環推到網線與BNC連接器連接處,再把網線鉗的六角缺口卡在確定好的套環位置上,緊握網線鉗手柄,緊壓,使網線與BNC連接器通過BNC金屬套環緊緊連接起來。壓好後的金屬套環呈六角形。至此,細纜的一端製作完成,然後,接照上面的步驟製作另一端的BNC接頭。細纜製作完畢以後,應當使用上述的網線測試儀進行連通性測試。如果沒有網線測試儀,也可以普通的萬用電表進行測試,測量時需將萬用表擋位打在x10電阻檔,只要用表筆的兩端分別接觸探針或者連接器內壁,如果電阻很小,證明網線的製作是成功的。如果任一方測試阻值較大(表針不擺動或者擺動非常小),證明網線製作不成功,連接阻抗過高,需重新製作。
⑥ 雙絞線製作步驟有哪些八個步驟幫助你!
導讀:雙絞線是一種傳輸介質,它經常應用於綜合布線的工程當中,雙絞線一共由兩根相同的銅導線組成,並且這兩根銅導線外部包裹著一層絕緣的保護層,那麼你知道雙絞線的製作方法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雙絞線的製作方法以及一些其他相關介紹吧。
雙絞線是由兩根相同並且被絕緣保護層包裹著的銅導線經過相互纏繞絞在一起而形成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稱這樣的導線為雙絞線,雙絞線是由一定的密度的纏繞形成的,雙絞線的一根銅導線在傳輸過程當中會輻射出一些電波,這時,雙絞線的另外一個銅導線上輻射出的電波就會和之前產生的電波相互抵消,從而達到降低信號干擾的作用。我們在使用雙絞線的時候,經常將雙絞線成組使用,將多對雙絞線一同包裹在具有絕緣性的絕緣電纜當中,這樣就形成了雙絞線電纜。
一、雙絞線的製作:
第一步:首先使用剪線工具將雙絞線一端修剪整齊,可以使用雙絞線網線鉗,最好將雙絞線剪成適合布線的長度,接著將修剪好的雙絞線插入到網線鉗的缺口當中。
第二步:使用一定力度緊握壓線鉗,然後繞雙絞線旋轉一圈,然後再使用刀口將雙絞線的保護膠皮撥下,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撥線的長度要和水晶頭的長度差不多,這樣不僅可以讓其更加美觀,也能加固雙絞線。
第三步:成功去掉雙絞線的保護膠皮以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共有8根顏色不同的芯線,然後我們需要將這8根纏繞在一起的芯線分開。
第四步:將芯線分開以後,將這些芯線進行排序,在排序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不能讓芯線出現重疊的現象,並且要讓芯線盡量拉直,這樣可以加速雙絞線的製作。
第五步:將芯線成功排序理順以後,再對其進行檢查,檢查芯線排序正確以後,使用壓線鉗的剪刀口將線纜頂部進行修剪,讓其頂端長度一致。
第六步:修剪好線纜以後,將整理好的線纜插入到水晶頭當中。
第七步:檢查水晶頭當中的電纜十分緊緊的插入了水晶頭的末端,檢查無誤以後,再進行壓線操作。
第八步:完成壓線操作以後,再將剩餘的針腳全部壓入水晶並頭當中即可完成雙絞線的製作。
上面就是雙絞線的製作方法,你學會了嗎?
⑦ 雙絞線製作的步驟與注意事項
雙絞線即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說的網線,是一種綜合布線工程中最常用的傳輸介質,是由兩根具有絕緣保護層的銅導線組成的。把兩根絕緣的銅導線按一定密度互相絞在一起,每一根導線在傳輸中輻射出來的電波會被另一根線上發出的電波抵消,有效降低信號干擾的程度。
工具:網線;水晶頭;網線鉗
製作方法如下:
1、首先使用網線鉗或者其它刀片剪開雙絞線的外皮;
注意事項:
1、同種類型設備之間使用交叉線連接,不同類型設備之間使用直通線連接。
2、路由器和PC屬於DTE類型設備,交換機和HUB屬於DCE類型設備。
3、RJ45網路接頭做法一般有568A和568B兩種標准做法,按同一標准即直通線,不同標准即交叉線。
4、不管如何接線,最後完成後用RJ-45測線儀測試時,8個指示燈都應依次閃爍。
⑧ 網線製作步驟及方法
網線製作方法的詳細步驟:
我們使用網線鉗的剝皮功能剝掉網線的外皮,會看到彩色與白色互相纏繞的八根金屬線。橙、綠、藍、棕四個色系,與他們相互纏繞的分別是白橙、白綠、白藍、白棕,有的稍微有點橙色,有的只是白色,如果是純色,千萬要注意,不要將四個白色搞混了。我們分別將他們的纏繞去掉,注意擺放的順序是:橙綠藍棕,白在前,藍綠互換。也就是說最終的結果是: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
擺好位置之後將網線擺平捋直,使用切線刀將其切齊,切線刀通常的網線鉗都有,一定要確保切的整齊,然後平放入水晶頭,使勁兒往前頂,當從水晶頭的前放都看到線整齊的排列之後,使用網線鉗子的水晶頭壓制模塊將其擠壓。
這種網線製作的順序是通用的B類網線製作方法。
如果是A類網線製作順序是橙綠互換,變成: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
直連線是網線兩端的水晶頭都是A或者B,如果是交叉線則一頭是A一頭是B。
我們常見的以下情況需要直連線,如:計算機和交換機互連,交換機與路由器互連,如果是計算機和計算互連則需要交叉線。
網線插座的接法順序只需對照顏色,不用記順序。
當然了,這些網線製作方法也都不一定每個人都在使用。因為很多網路設計者通常並沒有嚴格遵守這個規則,不過如果不遵守這個規則,網線的抗干擾性能和抗衰減性能就很差。還是建議設計者嚴格按照這個順序,這樣可以保證網路的最佳運行狀態。所以,如果我們去維修網路的話,一定要好好的看一下原來的舊水晶頭按照什麼方式來製作的,我們按照它的順序做就是了,因為我們只是製作一端的水晶頭,所以要依據現有的網線製作順序,否則,就必須兩頭開刀,都重新按照標准製作一遍。另外網線的長度最好不要大於100米,因為越長型號衰減越厲害,另外銅芯比較細的網線最大傳輸距離很有限,可能連50米都達不到。
⑨ 網線製作步驟及方法七個步驟
你好。
首先祝你中秋節快樂!
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設備一般都會用網線連接來上網,網線是最常用的網路設備之一了。其製作步驟如下:
網線也可以雙絞線,其連接方法有兩種:正常連接和交叉連接。
1、正常連接:將雙絞線的兩端分別都依次按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色的順序(這是國際EIA/TIA 568B標准)壓入RJ45水晶頭內。這種方法製作的網線用於計算機與集線器的連接。
2、交叉連接:將雙絞線的一端按國際標准EIA/TIA 568B標准壓入RJ45水晶頭內;另一端將芯線依次按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色的順序(這是國際EIA/TIA 568A標准)壓入RJ45水晶頭內。這種方法製作的網線用於計算機與計算機的連接或集線器的級聯。
下面是這兩種接頭的線序圖及適用場合。
祝你快樂!
⑩ 按T568B標准,寫出直通雙絞線製作過程。
具體的線序製作方法是:雙絞線夾線順序是兩邊一致,統一都是:橙白—1,橙—2,綠白—3,藍—4,藍白—5,綠—6,棕白—7,棕—8。
注意兩端都是同樣的線序且一一對應。這就是100M網線的做線標准,即568B標准,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正線或標准線、直通線。
類型數字越大、版本越新,技術越先進、帶寬也越寬,當然價格也越貴。這些不同類型的雙絞線標注方法是這樣規定的,如果是標准類型則按CATx方式標注。
如常用的五類線和六類線,則在線的外皮上標注為CAT 5、CAT 6。而如果是改進版,就按xe方式標注,如超五類線就標注為5e(字母是小寫,而不是大寫)。
(10)計算機網路雙絞線製作過程4步擴展閱讀:
串擾分近端串擾和遠端串擾(FEXT),測試儀主要是測量NEXT,由於存在線路損耗,因此FEXT的量值的影響較小。近端串擾(NEXT)損耗是測量一條非屏蔽雙絞線鏈路中從一對線到另一對線的信號耦合。對於非屏蔽雙絞線鏈路。
也是最難精確測量的一個指標。隨著信號頻率的增加,其測量難度將加大。NEXT並不表示在近端點所產生的串擾值,它只是表示在近端點所測量到的串擾值。這個量值會隨電纜長度不同而變,電纜越長,其值變得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