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戰爭的作用

計算機網路戰爭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2-09-12 18:32:51

『壹』 戰爭中,信息技術的重要影響及發展趨勢

一、影響:現代信息技術和新軍事革命的蓬勃發展,必然帶來信息化戰爭的演變和快速推進,這已被信息化戰爭短短幾十年的發展史所證明。

二、發展趨勢:

1、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信息作為戰略資源的地位將更高,圍繞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化軍隊建設和佔領信息優勢高地的競爭將愈演愈烈。各國將竟相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社會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竭力保持本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優勢。

2、新制式的超寬頻信息高速公路將不斷推進,網路進攻和網路防禦的能力將同步提高,信息技術將愈加主導政治、經濟、金融、環境、文化、生活、生產等所有領域。

3、在軍事領域,各國將加大信息化軍隊建設的力度和速度,不斷革新軍隊的武器裝備、軍事理論、編制體制、人員培訓等,盡量拉大本國與它國軍隊信息化能力的距離。

(1)計算機網路戰爭的作用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的方法

偵察與反偵察

電子戰是信息化戰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敵對雙方所進行的電磁斗爭。它主要有三種方法:偵察與反偵察、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所有這一切,都是以電磁波為「武器」,所打擊的目標不是敵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敵方的通信、雷達以及計算機網路等電子設備。

其目的是使敵方的通信中斷、雷達迷盲、兵器失控、指揮癱瘓。電子偵察是用裝載精密電子設備的偵察衛星群、偵察飛機和進攻性武器中的偵察裝置來探明敵方電子系統的情況,搜集軍事情報。例如,,當對方發射導彈時,偵察衛星中的紅外線探測器便能迅速探測到導彈的行蹤。

這一信息立即被送到地面雷達網,指使雷達網對導彈進行跟蹤,同時將有關信息送往指揮中心的計算機;計算機很快便分析出導彈的飛行方向,並指揮己方的導彈予以攔截。

干擾與反干擾

電子干擾就是通過電子手段來擾亂敵方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這里所說的電子手段是指有意識地發射或反射某種電磁波,使對方的電子設備產生「錯覺」或無法正常工作。根據干擾對象的不同,電子干擾可分為通信干擾、雷達干擾、制導武器干擾和指揮系統干擾等。

有干擾,必有反干擾。反干擾的目的是盡一切努力削弱以至消除敵方干擾給己方帶來的不利影響。其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在現代戰爭中,干擾與反干擾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不相讓。

摧毀與反摧毀

「摧毀」是一種硬殺傷手段。它是在電子偵察的配合下,通過電子摧毀或力摧毀手段,使敵方重要的電子設備或系統永久失效或徹底破壞。

在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還大量使用電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電子計算機病毒等。「反摧毀」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時運用多種通信手段,實現多徑傳輸,使得一個系統受到破壞時,能有其他系統可以代替或迂迴。

有人認為,在21世紀,類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襲擊,很可能會以信息戰的方式重演。它所襲擊的對象不是飛機、大炮和核武器,而是敵方的計算機系統;不只是軍用系統,還包括更為廣泛的民用系統。所採用的手段包括計算機病毒、隱碼、數據破壞程序等。

其目的是阻塞以至摧毀敵方的計算機網路,使其指揮失靈、交通混亂、電力中斷、金融癱瘓。

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美國的情報部門就曾暗中用裝有固化病毒的晶元,置換了伊拉克從法國進口的防空系統電腦列印機的相關部件,然後用遙控的方法激活病毒,其竄入電腦主機,最後造成伊方防空系統的癱瘓。

英國《時代》周刊聲稱,美國不久將能使用鍵盤、滑鼠器和計算機病毒,不放一槍一炮地對敵方的軍事和民用基礎設施發動迅速、寂靜、廣泛和毀滅性的打擊。據此,我們可以認為,未來的戰爭沒有前方與後方之分,凡網路系統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為戰場。

在現代信息化戰爭中,保持通信機密至關重要。因此交戰雙方往往還要在通信保密措施上決雌雄、見高低。對語音模擬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然後再改變發信順序,是經常採用的一種加密措施。為了防止對方破譯,不僅密碼需要經常變換,在加密方法上也是越來越奧妙了。

『貳』 信息網路技術在軍事上有哪些應用

說到網路,我們很容易想到INTEERNET,即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出現大大地改善了我們的溝通方式,世界突然間變小了,不管在地球什麼角落發生的事情,我們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實時了解。網路以其互聯、互通、共享等特點受到人們的青睞。

信息網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形成的技術。信息網路是由計算機網路和網路專用軟體組成的。在整個信息網路系統中,計算機網路是硬體基礎,是計算機軟體及網路軟體得以發揮作用的平台,而網路軟體則是計算機發揮作用的工具。

一、網路硬體技術

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點的電腦,通過通信線路和設備連接起來,並通過網路軟體,按照網路協議進行信息傳輸、實施資源共享的系統。計算機網路技術可分為硬體技術和軟體技術兩大類,我們首先了解一下硬體技術。

信息網路設備是構成網路的基本單元。一般包括信息處理設備、信息交換設備、信息輸入輸出設備、信息傳輸設備等幾大類型。

信息處理設備是信息網路的「大腦」。在網路中,信息處理設備主要是指伺服器和工作站。伺服器是網路的控制中心,一般由小型電腦或巨型電腦擔當這一角色。

伺服器的作用是運行網路操作系統,存儲和管理網路中的共用資源,監控和管理網路中的工作站(計算機用戶的個人電腦)。伺服器就像人類的大腦,負責著各個信息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行。

正是由於伺服器在信息網路中起著類似人類大腦的核心作用,自然成為未來網路作戰中黑客的攻擊目標,敵對雙方的黑客將通過各種手段入侵對方的伺服器,達到控制對方作戰網路系統或者擾亂對方作戰部署的目的。

信息交換設備則是信息網路中各種信息的「中轉站」。常見的信息交換設備包括:網卡、數據機、中繼器、集線器、網橋、路由器等。由於信息交換設備的出現,世界各地的計算機才有機會彼此取得聯系,才構成了我們今天的網路世界。

信息傳輸設備是信息網路的「血管」。它是網路信號通過的通道,實質上就是一種傳輸介質,包括有線介質和無線介質。

有線介質主要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用有線介質傳輸網路信號的優點的是,傳輸速度快、不易受干擾,因為信號完全在封閉的線路中傳輸,敵人在空中的電磁信號難以對其產生干擾,也不容易被敵人截獲,因而隱蔽性比較好。缺點是受地理條件約束,由於戰場環境一般都是不確定的,而且往往在崇山峻嶺或者空中或者海上進行,世界還沒有哪個國家有那麼多錢和精力在各個角落鋪上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等傳輸設備,這是非常不現實的。

無線介質包括微波、紅外線和激光。用無線介質傳輸信號的優點是,受地理條件約束少,再偏僻的地理環境,微波、紅外線和激光也能快速傳播。正因為如此,在未來的戰場上各個武器裝備的信號傳輸,大部分是通過無線方式傳輸的。缺點是傳輸距離短,容易被空中的其他電磁信號干擾,在戰場上的無線信號很容易被敵方截獲。正因為如此,電子戰、信息戰將在未來戰爭中成為主角。

網路協議是信息網路的「交通規則」。如果把信息網路比作交通網路的話,信息傳輸設備就是一條條公路,在信息網路中傳輸的信號就好像一輛輛汽車,試想,如果沒有交通法規的話,我們人類的交通系統肯定會陷入癱瘓,同樣,有成萬上億條信息通過的信息網路,如果不制定相應的通信法規,整個信息網路也會變得擁堵不堪。網路協議就是信息網路的通信法規,有了網路協議,才使我們的網路變得有序高效。我們最熟悉的網路通信協議是TCP/IP協議。

未來的戰場將是數字化的戰場,武器裝備的數字化導致作戰信息也將以數字的形式進行傳輸,而且未來的戰場作戰信息更加紛繁復雜,浩如煙雲,為了保證來自戰場上的各個作戰單元的信息能夠有序高效的上傳到作戰指揮中心。在軍事信息網路系統中,也要建立自己的網路協議。

二、網路軟體技術

網路軟體是在計算機網路上運行和使用的軟體。選擇和使用適當的網路軟體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網路資源,在網上獲取、傳輸、處理我們需要的信息。Internet上常用的網路軟體有網路搜索軟體,如Goole搜索引擎和雅虎、搜狐、新浪等搜索引擎,還有電子郵件、新聞組和BBS、網頁製作技術等。

軍事信息網路系統也靠各種網路軟體來保證網路快速有效的工作。現在已經應用到戰爭中的指揮自動化系統,得益於各種網路軟體的支撐,能自動收集情報並進行整理,還能夠依據情報制定準確的決策供指揮官參考。

來自戰場的情報信息,源源不斷地發送到指揮自動化系統的情報處理系統,把眾多情報進行合理分類、儲存,根據情報信息的類型和重要程度,將情報上報指揮中心,或通報相關部隊,或直接輸入到作戰武器系統,還能根據掌握的戰場情況,及時提出多種應對方案,供決策者參考。指揮員決定使用哪一種方案之後,指揮自動化系統會迅速、准確、可靠、保密地制定作戰文書,並向有關部隊、人員或武器下達作戰命令。能夠自動監控各個作戰單位對上級命令的執行情況,把戰場情況實時呈現給指揮員,並能夠對突發事件做出迅速反應。

三、信息網路系統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就建立了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簡稱SAGE系統),該系統是經通信線路,將遠距離的雷達和其他測量控制設備的信息,匯集到一台中心計算機進行處理,開創了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先河。這種簡單的「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系統,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雛形。

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了好幾台計算機相互連接的系統,開創了「計算機——計算機」通信的時代。1969年,美國國防部為了確保國家重要的計算機系統在遭受核打擊的情況下仍能正常運作,下令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對計算機網路進行研究,導致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路——阿帕網(AR-PANET)的建立。這種網路系統類似蜘蛛網(WEB),用一個網路將分布在各地的指揮控制系統連接起來。阿帕網的建立,使得多位計算機用戶同時分享一個電腦提供的信息成為現實。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是計算機網路蓬勃發展的時期,在此階段,區域網得到迅速發展,計算機的研製工作也開始向產品化和標准化方向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在世界范圍得到快速擴展,互聯網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計算機網路連為一體,從而發展成為影響十分巨大的全球性國際互聯網。進入21世紀以來,以網路化為中心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倍增器。計算機網路朝著高速、寬頻、智能、多媒體及移動網路的趨勢發展。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也使整個戰場融為了一體,戰場上的各個作戰力量能夠通過網路共享戰場信息,從而使得一體化的聯合作戰成為可能。

『叄』 什麼是計算機戰

計算機戰又稱信息戰。信息戰是現代戰爭中一種新的作戰模式,信息戰場已成為繼陸、海、空之後當代及未來戰爭的又一個戰場。在這一戰場中,計算機擔任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人們評價說,計算機已經從計算工具發展為信息戰中的可以向敵方發動攻擊的武器。

專家認為,計算機在信息戰中有兩種主要形式的作用,一種是情報刺探,一種是病毒攻擊。這些事情都是極其隱秘的,因此有人稱計算機戰是一種黑色藝術,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多次領教了這種黑色藝術對他們網路入侵的威力。

我們先來看一看科索沃沖突時全球黑客展開的攻防戰。

據報道,1999年,在北約空襲南聯盟並取得階段性進展的同時,美國及北約的其他成員國也遭受到來自全球范圍的計算機黑客的攻擊。戰爭的陰雲蔓延到了網際網路上,地面上是轟炸與反轟炸的軍事較量,網路上是黑客之間的你來我往。

北約認為,自己在信息技術方面有巨大的優勢,因此可以利用網路為侵略行徑辯護、蠱惑人心、欺騙世界輿論和瓦解南聯盟軍心和民心。北約國家政府的官方網站自轟炸一開始,每天頻繁更新網站的內容,開展大范圍的網路宣傳站。

南斯拉夫網路事業不夠發達,官方站點只有塞爾維亞新聞社一家,勢單力薄,寡不敵眾。但是南聯盟的黑客們卻技術比較高超,他們向北約的網路宣傳站發起了反擊,使北約許多網站的正常運作受到很大的干擾,甚至陷於癱瘓狀態。

南聯盟黑客對北約網站的攻擊行動,是緊隨著空中打擊的開始而展開的。開始轟炸的當天,憤怒的南聯盟黑客就闖入了北約的網站,這可以算是打響了針對北約網路系統的第一槍。緊接著,貝爾格萊德的另一名黑客,用2000封垃圾郵件做武器,向北約的另一個網站發起了鋪天蓋地的攻擊,這些垃圾郵件攜帶了5種計算機病毒,其中還包括一度給網際網路電子郵件系統造成重大損失的的「梅莉莎病毒」。於是,這個站點的郵件伺服器因無法及時進行處理而最終被迫關閉。

白宮的站點也遭到攻擊,據分析,這是美國本土的一些黑客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不滿,他們闖入白宮的兩個鏡像站點,甚至於把白宮的站點徹底地黑掉。

實際上,美國軍事系統的計算機也遭到了黑客們的攻擊。

人們評價說,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而引發的黑客戰,就是未來信息戰的雛形。

『肆』 電子計算機在軍事上有哪些用途

第一台計算機就是因為需要計算炮彈飛行軌跡才研發出來的。
1 計算機在軍事方面的應用 摘要伴隨著冷戰柏林牆的坍塌和海灣戰爭的炮聲一場波瀾壯闊的新軍事革命席捲寰宇這場軍事革命以軍事信息化為首要特徵。 而軍用計算機的應用無疑在其中占據很大的比重同時軍用計算機的生產和應用水平也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防現代化和軍事實力的重要尺度。 關鍵詞軍事信息化 軍用計算機 國防 引言 軍用計算機及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不僅成為現代國防科技、各種軍事系統和武器系統研製開發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柱而且是現代戰爭作戰指揮、通信聯絡、後勤保障等諸多決定戰爭勝負關鍵因素的依靠和保證並業已或正在對傳統的軍事理論和軍事觀念產生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 軍用計算機的特點 1、 抗惡劣環境。 各類戰場上使用的計算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使用的環境及其惡劣僅以溫度為例計算機應用的溫差可達數十攝氏度。並且計算機要經受嚴寒、酷暑、高溫、 2 雨林、濕熱的考驗以及黴菌、生物蛀蟲的侵蝕帶來的影響等。 2、高可靠性。導彈、戰機、艦艇、戰車以及軍事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裝備均是復雜、昂貴的大系統它的可靠性對軍事、政治、經濟等具有重大意義而作為這些系統的核心對計算機的高可靠性要求是顯而易見的。 3、強時效性。武器裝備系統中的計算機主要功能就是完成實時處理要求中斷響應時間短、運算速度快並具備高速數據傳輸率等。以防空導彈指揮系統為實例整個防空導彈系統對其指揮系統的要求是反應時間短實現多個火力單元多種武器協同作戰有效的大規模戰場管理等。這就要求指揮系統的計算機有非常強的實時響應能力。 4、高安全性。長期以來計算機設計目標追求的是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而對安全的問題重視不夠將留下很多隱患隨著計算機及其網路的普及及其應用病毒、黑客、電磁泄漏事件層出不窮。尤其在信息化作戰中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系統是敵人攻擊的重點目標因此高安全性也是軍用計算機必須具備的性能。 5、嵌入式。軍用計算機是整個武器系統的組成部分對硬體、軟體和輸入輸出介面均有特殊要求。硬體除功能性能需滿足要求外還必需在體積功耗重量形狀等方面滿足要求。 3 二、 軍用計算機在武器裝備中的應用 1、對原有主戰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20 世紀 90 年代冷戰結束後美軍的機械化建設已經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其武器裝備的性能已經接近物理極限。為進一步提高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美軍走上了武器裝備信息化的道路拋棄舊的的過時而昂貴的軍標產品 代之以先進的信息化的產品。 在2003年美英聯軍的對伊拉克作戰中美國的優勢並不在於個別的先進武器 他們在伊拉克賴以取勝的武器裝備幾乎都是 20 年前的東西例如新華社記者登上的小鷹號航母以服役近半個世紀關鍵是這些裝備都進行了信息化改造使美軍不同的武器裝備形成了陸、海、空一體化將其他國家的軍隊遠遠的拋在身後。 2、武器裝備的精導智能化。在 1991 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使用的精確制導的彈葯不足整個用量的 20% 但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帶有精確制導的導彈已佔 80%。美軍的防空主戰裝備在不斷的進行著更新換代。利用信息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微處理技術使導彈的性能不斷提升使它們能夠區分外形尺寸相同但類型不同的敵我戰機並通過電腦的精確制導將目標擊落。 3、武器裝備中計算硬軟體的升級。武器系統無論是導彈、坦克、 飛機還是艦船 從設計、 研製到生產定型 至少要 5~10 4 年的時間而服役期更長至少要 10~20 年。而計算機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按摩爾定律CPU 每 18 個月就換一代性能提高一倍價格降低一半。這是個非常突出的矛盾。等武器系統生產出來以後其核心部件計算機卻以非常落後其部件甚至早已停產也沒有備件即使有其價格非常昂貴。近年來武器系統製造商包括軍用計算機製造商都在大力解決這個問題。而更新的成本主要在軟體既能升級又要兼容。 2003 年 4 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成功完成了美海軍潛艇聲納系統的新型計算機應用成功用「致強」處理器替換了原有的奔騰處理器為軟體升級提供更好的平台。該公司每 4 年更新和升級所有硬體並隔年進行軟體升級。 4、單兵數字化裝備。主要是提供一體化頭盔分系統包括增強型視頻放大裝置、周圍 聽力裝置、高解析度頭盔顯示器、無線電頭盔控制裝置和電源等提供計算機分系統也稱為單兵 C3I 分系統包括儲存有文字、圖像、數據、戰場態勢等信息的單兵計算機夜間槍具瞄準專用的視頻強化圖像增強器、平板顯示器全球定位系統以及可在 500~2000m 距離內與戰車、火炮、直升機等進行通信的電台等。 5、全球信息網格的建設。為滿足網路中心的要求軍事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強調信息和優勢和決策的優勢的作用在原有電子信息網路的基礎上建設全球信息網路以增強電子信息系統之間、 電子信息系統與武器系統之間的相互操作能力 5 並將各種感測器、信息系統、指揮和控制能力、武器系統和彈葯等資源網路化並推向網路化發展。 三、 軍用計算機發展的特點 1、專用系統向開放式系統轉變。開放式系統的基本思想是採用現成的標准微處理器標準的實時操作系統、通信規程和匯流排介面。它的優點是是軟體可移植性好系統研製周期短改進、升級較容易使用和維護方便。 2、向高性能、高可靠方向發展。比如為提高武器系統探測、預警、對抗的實時性和精確打擊能力高端武器系統對軍用嵌入式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對傳輸帶寬、可靠性、抗干擾、信息融合能力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3、向網路化方向發展。未來戰爭將會是網路化的戰爭任何武器、作戰人員都可能是網路中節因此嵌入式計算機在未來戰場上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外層空間還是天地一體化聯網最終都是通過信息手段實現嵌入式計算機聯網。分布式的嵌入計算機聯網後將發揮戰鬥力「倍增器」的作用在戰場偵察、環境監控、人員與裝備定位、人員健康狀況監控、戰場人員訪問信息及部隊防護等綜合能力都將比獨立運行的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有質的提高。 4、計算機及其網路的安全性將大大加強信息安全是軍用信息系統的關鍵。目前計算機病毒對信息系統的破壞作用已 6 經引起各國軍方的高度重視。軍事發達國家正在大力發展信息戰進攻與防禦裝備與手段主要有計算機病毒武器、高能電磁脈沖武器、微米/納米機器人、網路嗅探和信息攻擊技術及信息戰黑客組織等。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病毒的運行機理和破壞機理病毒滲入系統和網路的方法無線電發送病毒的方法等等。為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軍隊中也已相應的增加了「網軍」這個專門的部隊軍種。 四、 軍用計算機對武器裝備的重要意義和現實體現 1、計算機在武器裝備研發過程中的地位日趨顯著計算機模擬技術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等已經成為武器裝備研製和開發不可缺少重要工具。例如在美國 B-2 隱形轟炸機的研製、定型生產過程中90%以上的工作由計算機直接或間接輔助完成。 2、計算機可直接用於裝備和作戰指揮各種嵌入式計算機系統極大地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效能。同時它也是實施「網路中心站」的核心工具。美軍 F-15 戰斗機上裝有 60 多台微處理器一架作戰飛機一般裝備約 20 套計算機系統綜合處理能力九百萬次/秒以上。 「M1A1」坦克上裝備了 30 多台微處理器。一般航母裝備 200 多套計算機系統。 3、計算機不僅能嵌入武器裝備中而且還能直接作為武器。 計算機網路戰武器特別是計算機網路攻擊武器由於其投 7 入相對較小但是其發揮的威力卻非常大。美軍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先人一步美國正在研製計算機穿透技術、通信干擾等手段和武器研發無線和有線遠距離注入計算機病毒開發影響正確決策的 「攻心武器」 。 網路戰武器還包括邏輯炸彈、蠕蟲病毒、網路竊聽器、信息滲透和欺騙設備等。

『伍』 計算機對軍事有什麼好處

計算機作為武器直接介入戰爭並不突然,了解計算機發展歷史的人,應當知道最早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美陸軍解決火炮射擊諸多復雜計算而發明的。計算機參戰,最初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是將傳統的武器數字化,以實現「硬打擊」。例如,計算機可以實現武器制導的精確化,海灣戰爭中戰斧和斯拉姆巡航導彈,在先進的計算機輔助下的地形匹配系統實現了點穴式打擊。沒有先進的信息處理系統,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是,在信息時代,計算機應用於戰爭已不僅限於武器的計算機化。隨著Internet的橫空出現,各國、各集團間較量的主要戰場轉向網路,大軍對陣、槍林彈雨、屍橫遍野的時代即將過去。

計算機網路往往是構成一個國家的軍事指揮系統的基礎,發明Internet的最初目的就是應用於軍事領域。以美軍為例,其軍事指揮系統的基礎就是一個龐大的計算機通信網路。為了保證信息的暢通,一半以上的通信量需要通過商用計算機網路和衛星系統進行傳送。因此,針對敵方的計算機網路系統,發動信息戰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陸』 什麼是計算機戰

計算機戰

計算機在給現代軍事機器注入強大生命力的同時,由於它具有的特殊作用和機理,也使其成為重要的作戰武器和目標。在未來戰爭中,一方只需敲擊電腦鍵盤就可能達成攻擊對方軍事樞紐、破壞經濟命脈等多種目的。對此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及早動手,尋求適應未來計算機戰的方法、手段和對策,以適應我軍在新的歷史時期所面臨的軍事斗爭的需要。

1計算機戰將成為未來軍事斗爭的焦點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發明以來的50多年的時間里,計算機已被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的每個角落。從制定作戰計劃到後勤保障管理,從戰場情報的分析處理到對目標的精確定位、引導和攻擊等等,都離不開計算機高效、准確的運作。計算機的應用程度已成為一個國家,一個軍隊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據統計,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在戰區共使用3000多台計算機,並同國內計算機聯網。海上部署的大型航母至少裝備200台左右的計算機。以計算機為信息處理和控制核心構成的戰場C4I網路,使戰場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優化,不僅提高了軍事指揮效率和快速反應能力,而且提高了作戰一體化程度,更迅速、更精確地對參戰部隊進行優化編組,快速部署,使各參戰部隊間的作戰協同更為順暢,極大地提高了兵力、兵器的作戰效能。計算機在海灣戰爭中的卓越表現,已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在現代高技術戰爭條件下,幾乎沒有一項軍事活動離得開信息;換言之,也就是離不開計算機。計算機已成為現代戰爭中戰鬥力的倍增器。不難預料,在今後的戰場上圍繞著信息處理和控制核心--計算機的斗爭將異常激烈,保護己方計算機系統和破壞敵方計算機系統的斗爭將是一場生死搏鬥。

"未來的戰爭將是計算機戰爭",誰掌握了過硬的計算機使用與控制技術,誰在計算機對抗中取得優勢,誰就將獲得未來戰爭的主動權,計算機戰將成為未來軍事斗爭的焦點和重要的作戰樣式。

2計算機戰的主要作戰方法

計算機戰是一種以爭奪、控制和使用計算機及其網路為主要目的的作戰樣式,其主要作戰對象是敵軍用計算機網路。通過破壞敵方計算機網路的運行或使敵方計算機網路產生錯誤信息,干擾和欺騙敵方,以奪取信息優勢和軍事優勢。它的主要作戰方法有以下幾種:

2.1電磁脈沖摧毀

電磁脈沖摧毀是利用核電磁脈沖武器爆炸所產生的強烈電磁脈沖輻射來破壞敵方電子設備。它產生的強大脈沖可通過天線、動力線、電訊線路和金屬管道等渠道進入電子設備,使未加防護的電子元件暫時失效或完全損壞,使電子計算機中的存儲器喪失"記憶"能力,使計算機網路無法繼續工作,從而使整個作戰系統陷於癱瘓,給敵方以致命打擊。這種方法實施簡便,破壞威力大,短時間內難以修復,易造成永久性破壞。

2.2計算機"病毒"攻擊

所謂計算機"病毒",實際上是一種人為編寫的計算機程序塊或程序集合,它平時隱藏在計算機系統的數據資源中,當時機成熟時能進行自我復制,以佔用系統資源或對原程序進行攻擊、修改和破壞,並可利用信息通道進行傳播,從而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工作。計算機病毒是一種使用方便的"軟殺傷"手段,它具有隱蔽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等突出特點。在和平時期可通過電磁輻射、網路節點等途徑注入敵方計算機網路潛伏起來,戰時根據需要激活。計算機病毒的出現與應用為計算機戰開辟了一個全新的作戰領域,引起了各國的廣泛重視。計算機病毒問世不過才十幾年,但它種類繁多,性能各異,令人防不勝防。目前,計算機病毒已多達5000餘種,按性質可分為六種類型:

a."定時炸彈"型。這種病毒進入敵方計算機系統內,並不影響敵方計算機系統的正常工作,待到預定時間或特定事件發生時,便突然起破壞作用,毀壞其內存的作戰數據或破壞系統正常運行。其突出特點是隱蔽性好。

b.暗殺型。它是專門用來銷毀敵方特定的一份文件或一組文件,並且不留任何痕跡。�

c.強制隔離型。這種病毒能自動關機,中斷計算機工作,迫使敵方計算機系統陷入癱瘓,無法發揮整體效能。�

d.超載型或復制型。這種病毒進入敵方電子計算機系統後,便可大量復制、加長,覆蓋其作戰數據和文件,大量占據計算機系統內存,使其超載而不能工作。�

e.間諜型。這種病毒能按命令尋找指定的作戰數據、信息和文件,並將它們轉發到指定地點,從而竊取敵方有用信息。�

f.矯令型。這種病毒可有意錯報敵方下達的命令,擾亂敵方的行動使敵軍不戰自亂,甚至可使敵某些智能武器反戈一擊。�

目前,美國及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將計算機病毒應用於軍事領域。1989年11月,澳大利亞在其舉行的軍事演習中,"紅軍"就曾使用"紐西蘭"病毒來破壞"藍軍"計算機網路,並達到了預期目的。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間諜把一種特殊的計算機病毒置入巴格達防空系統的一台列印機內,由於病毒的迅速傳播,從而導致伊軍指揮系統的混亂,極大地削弱了伊軍的戰鬥力。計算機病毒已經作為一種極其有效的"軟"攻擊武器應用於實戰中了。�

2.3計算機滲透

利用計算機進行滲透是一種更為直接,更為有效的方法。它是以能夠破譯C4I系統計算機密碼的計算機應用系統或其他方式,潛入敵計算機網路進行活動。平時可利用計算機滲透對敵方C4I系統的指揮"中樞"進行偵察,從中竊取有用信息,戰時還可以進行干擾、破壞和欺騙,如刪改重要信息,編制假情報、假命令,擾亂敵軍行動,甚至可以直接篡奪敵軍的指揮權,控制敵軍的行動。據報道,1995年9月18~25日,美國為了試驗國防系統的安全性,進行了名為"聯合勇士"的計算機戰演習。一名年輕的美軍上尉,利用一台普通的計算機和數據機,成功地滲透進了美海軍戰艦的核心部位--指揮控制系統,並迅速完成對所有目標艦的控制,從而篡奪了美海軍大西洋艦隊的指揮權。�

實施計算機滲透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a.利用密碼破譯應用程序,通過聯網技術或利用多用戶網路的終端等方式進入,破譯敵方電子信息,實現滲透。英國少年布里頓曾發明了一種叫做"嗅探器"的密碼破譯系統,在國際計算機互聯網內成功地滲透入美國國防部的計算機網路,將許多重要機密調到幾千萬用戶可讀到的電子通信欄里。美國的莫里斯也曾從計算機網路中調出了美國國防部機密信息。1989年,美、日及聯邦德國計算機中的大量機密也被人從德國的計算機網路上竊取。這種利用密碼破譯技術,通過一般網路滲透入與之並聯的軍用計算機網路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b.在製造計算機時安裝滲透戰設備。當計算機工作時,滲透戰設備將計算機處理的信息以一固定的頻率發射出去,滲透戰接收機接收到信號,並將其解調出來。海灣戰爭中以色列間諜就曾採用此法,從伊拉克軍用計算機網路竊取了大量機密。�

c.利用電磁輻射進行滲透。沒有屏蔽防護措施的計算機在工作時會產生微弱的電磁輻射,在一定距離內可以利用極敏感的滲透戰接收機將其接收並解調出來。�

d.收買計算機工作人員。居資料記載,1989年以來國外破獲的17起計算機竊密案件中有15起是工作人員被收買發生的。�

3計算機戰對戰爭的沖擊和挑戰

以計算機戰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信息戰將徹底改變傳統的作戰樣式和戰爭形態。�

3.1計算機戰使未來戰爭向"軟"戰爭方向轉化

以往戰爭,硬殺傷武器一統天下,其殺傷力已達到了空前的程度。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戰的應用與發展,那種大批軍隊之間的血腥搏殺場面將成為歷史,一種更高層次的"軟"戰爭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流。交戰雙方將不是立即投入大批軍隊或軍艦,而是運用電腦對敵實施攻擊,使其陷入一場信息災難。這種"軟"戰爭的直接作戰目的,已不再是大量的殲滅敵方的有生力量,而是利用各種手段,特別是"軟"手段破壞敵方的計算機網路,阻斷敵方信息流,癱瘓其指揮控制體系,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勝利。戰爭可能在沒有流血的情況下,就決出了勝負。

3.2計算機戰使現代信息系統面臨嚴峻挑戰

人類社會文明正大步邁向信息時代,大量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立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它在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也成為計算機戰的空間和戰場,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和挑戰。如何有效地破壞敵方信息系統和保護己方信息系統,將成為各國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在未來的計算機戰中,並非總是大國、強國占上風,發達國家的風險會更大。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由於在發達國家中信息化程度高,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極其廣泛,其對計算機系統的依賴程度遠遠大於不發達國家,這使得發達國家遭受計算機戰攻擊的可能性增大,其損失也將會更慘重。另一方面,由於研究計算機攻擊的手段和方法只需很少的人力和物力,而研究防範的手段和措施則要困難得多,這種易攻難防的特點,使得任何國家在未來戰爭中都將難以避免計算機戰的攻擊。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也為以"劣"勝"優"創造了新的條件。對於那些經濟還不發達的弱小國家來說,只要肯在計算機戰中下大功夫、花大力氣,就有可能找到克敵制勝,以劣勝優的方法,從而奪取未來戰爭的主動權。�

3.3計算機戰將成為新的戰略威懾手段

運用計算機戰不僅可以攻擊敵方的軍用計算機網路,破壞和控制敵方軍事指揮和控制系統,同時亦可以攻擊敵方國家的經濟、民用計算機網路,破壞和控制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擾亂其社會秩序,來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計算機戰將同核戰爭一樣成為新的戰略威懾手段。�

3.4計算機戰使未來戰爭更趨社會性

自古以來軍隊始終是進行戰爭的主體,民眾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受到歷史的局限。計算機戰使未來戰爭的社會性更加突出。一是其攻擊的目標已不僅限於軍用計算機及其網路,而是包括民用計算機及其網路的整個社會的信息系統,直接威脅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全社會的生存與發展;二是參與計算機戰並能發揮巨大作用的也決非只是軍事人員和軍隊,任何一個熟悉計算機及網路知識的公民都有可能參與並發揮無法估量的作用。近年來活躍於西方計算機網路數以萬計的"電腦黑客"中,真正的軍事人員和間諜微乎其微,多數是一些"頑皮"的青少年,他們施展計算機方面的才能進入重要的軍事網路,竊取極其重要的軍事機密並將其公諸於世。不難想像,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將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直接為軍方服務。未來計算機戰將有可能成為全民皆"兵"的戰場。
(摘自中國軍事)

『柒』 電子計算機在戰爭上有哪些作用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不管是伊拉克,還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都離不開電子計算機,使對方的電子計算機失靈,是戰爭中採取的重要手段。伊拉克的電子計算機失靈,使得通信聯系中斷,指揮部得不到最新戰況,指揮官的作戰意圖也傳送不到作戰部隊,作戰陷入混亂,使得伊拉克軍隊群龍無首,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1991年的海灣戰爭,以伊拉克失失敗同告終,有人說是微電腦幫助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敗了伊拉克。1991年1月16日6時30分,由美國空軍中校比爾德率領的美國空軍第八航空隊第596轟炸中隊的7架B-52轟炸機騰空而起,經過35小時的長途飛行到達預定地點,比爾德中較一聲令下,35枚巡航導彈射向伊拉克8個重要軍事目標,這些導彈在徽電腦的指揮下,飛向發電廠、電力輸送網、通導樞紐和預警中心,目標全部被擊中。

軍事專家預言:在未來的戰爭中,專門從事電子計算機打擊的高智能部隊將會頻繁活動,他們或者針對敵方電子計算機網路進行干擾,或者根據自己一方的作戰意圖,竊取敵方信息,並將這些信息、數據加以改動,使敵方的電子計算機作出錯誤的判斷。電子計算機的對抗完全是智能的對抗。它告訴人們:未來戰爭中有形的破壞性硬打擊越來越少,無形的智力軟打擊將越來越多。

『捌』 為什麼說計算機網路戰或將成為在未來信息作戰中最重要的一種形式呢

因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那麼所有的 設備控制和信息傳遞都是受計算機所控制。所以在未來的信息戰爭中,計算機的網路戰將成為重要的一種形式,誰佔有了這個高地,誰就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

『玖』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主要用途
一、商業運用。
1、主要是實現資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最終打破地理位置束縛(tyranny of geography),主要運用客戶-伺服器模型(client-server model)。
2、提供強大的通信媒介(communication medium)。如:電子郵件(E-mail)、視頻會議。
3、電子商務活動。如:各種不同供應商購買子系統,然後在將這些部件組裝起來。
4、通過Internet與客戶做各種交易。如:書店、音像在家裡購買商品或者服務。
二、家庭運用
1、訪問遠程信息。如:瀏覽Web頁面獲得藝術、商務、烹飪、政府、健康、歷史、愛好、娛樂、科學、運動、旅遊等等信息。
2、個人之間的通信。如:即時消息(instant messaging)運用<QQ、MSN、YY>、聊天室、對等通信(peer-to-communication)<通過中心資料庫共享,各大網盤,但是容易造成侵犯版權>。
3、互動式娛樂。如:視頻點播、即時評論及參加活動<電視直播網路互動>、網路游戲。
4、廣義的電子商務。如:電子方式支付賬單、管理銀行賬戶、處理投資。
三、移動用戶
無線網路為基礎。
1、可移動的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PDA、3G手機。
2、軍事:一場戰爭不可能靠區域網設備通信。
3、運貨車隊、計程車、快遞專車等應用。
四、社會問題
網路的廣泛運用已經導致了新的社會、倫理和政治問題。

『拾』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功能主要包括實現資源共享,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提高可靠性,提供負載均衡與分布式處理能力,集中管理以及綜合信息服務。

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都可通過網路相互成為後備機。一旦某台計算機出現故障,它的任務就可由其他的計算機代為完成,這樣可以避免在單機情況下,一台計算機發生故障引起整個系統癱瘓的現象,從而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而當網路中的某台計算機負擔過重時,網路又可以將新的任務交給較空閑的計算機完成,均衡負載,從而提高了每台計算機的可用性。


(10)計算機網路戰爭的作用擴展閱讀

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要素 :

(1)計算機系統:工作站(終端設備,或稱客戶機,通常是PC機)、網路伺服器(通常都是高性能計算機)。

(2)網路通信設備(網路交換設備、互連設備和傳輸設備):包括網卡、網線、集線器(HUB)、交換機、路由器等。

(3)網路外部設備:如高性能列印機、大容量硬碟等。

(4)網路軟體: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如Unix、NetWare、Windows NT等。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戰爭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網路共享只能看到部分電腦 瀏覽:851
玩誅仙需要多少兆網路 瀏覽:882
武漢市民網路求助信息有哪些 瀏覽:374
為什麼我的電腦網路會很卡 瀏覽:545
網路跟電視怎麼連接 瀏覽:928
win7共享網路軟體 瀏覽:525
有哪些奇葩的網路詞語 瀏覽:228
筆記本設置無線臨時網路無法設置 瀏覽:425
網路房屋設計師在哪裡找 瀏覽:139
電腦電腦無法連接網路列印機驅動程序 瀏覽:424
網路溝通禮儀有什麼用 瀏覽:232
網路硬碟錄像機和路由器更換 瀏覽:633
如何更換房間網路設置 瀏覽:8
軟體無線電在計算機網路 瀏覽:197
手機優酷視頻也有網路咋看不了 瀏覽:858
網路直播有哪些作用 瀏覽:968
筆記本無線網路為連接列印機 瀏覽:554
在哪個網站可做網路夫妻 瀏覽:416
網路監控線超長怎麼連接 瀏覽:829
電信的網路寬頻電話多少 瀏覽:23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