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填空題:_______是計算機是與網路之間的連接設備
(網卡)是計算機是與網路之間的連接設備。
⑵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1、運算器和控制器屬於計算機的(C ) A、外部設備B、內存C、CPUD、系統軟體2、數據傳輸速率是Modem的重要技術指標,單位為( A )A、b/sB、Bytes/SC、KB/SD、MB/S3、計算機的核心部分是( C )A、操作系統B、硬碟XC、CPUD、內存4、Intranet採用的協議為( A)A、TCP/IPB、PX/SPXC、SET/SSLD、X.255、顯示器和列印機屬於計算機系統中的( C )A、輔助存儲器B、輸入設備C、輸出設備D、軟體系統6、( D)是隨機存取存儲器。A、CPUB、內存C、ROMD、RAM7、按照計算機軟體系統的分類,SQL2000屬於(D )A、通用軟體B、操作系統C、語言處理系統D、資料庫管理系統8、( B)的實際名稱叫非易失隨機訪問存儲器(NVRAM),特點是斷電後數據不消失,因此可以作為外部存儲器使用。A、快閃記憶體B、內存C、ROMD、硬碟9、大多數區域網採用以中央結點為中心與各結點連接的方式,按拓撲結構分,這屬於( B )結構。A、環型B、星型C、匯流排型D、多邊型10、一條實際的傳輸介質,如雙絞線可包含( D )信道。A、1個B、2個C、3個D、多個1 (多選) (B )和(C )統稱為外部設備。P1
A.存儲器 B.外存儲器 C.輸入輸出設備 D.外圍設備
2 (多選)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組成部分有( ABC)和其它外圍設備等。P1
A.存儲器 B.輸入輸出設備 C.CPU D.掃描儀
3 (單選) (C)是指組成計算機的任何機械的、磁性的、電子的裝置或部件。 P1
A.計算機軟體 B.計算機軟體系統 C.計算機硬體 D.計算機硬體系統
5 (多選) 不論大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還是微型計算機,都是由( A)和(B )兩大部分組成。 P1
A.計算機硬體系統 B.計算機軟體系統 C.計算機系統 D.計算機輔助工具
6 (多選) 微型計算機的內存根據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為(A )和( D) P3
A.RAM B.DVD C.CD-ROM D.ROM
7 (單選) CPU的主要技術指標之一是主頻,主頻越(B ),表明CPU的運算速度越快,當然性能也越好。 P2
A.低 B.高 C.中等 D.一般
8 (單選) (B )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對數據的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邏輯判斷等操作。 P2
A.控制器 B.運算器 C.計算器 D.存儲器
9 (多選) 中央處理器稱為CPU,它主要由( C)和( A)組成,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P1
A.控制器 B.計算器 C.運算器 D.數據機
10 (多選) 文字處理軟體按功能分,大致有以下幾大類( BAC)。 P8
A.具有較完備功能的文字處理軟體 B.簡單的文本編輯程序
C.專業印刷排版系統 D.表格處理軟體
11 (多選) 根據開發方式和適用范圍,應用軟體又可分為(B )和(C)。 P8
A.文字處理軟體 B.通用應用軟體 C.定製應用軟體 D.管理系統軟體
12 (單選) 在整個計算機系統中,( C)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能對計算機的硬體、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 P7
A.語言處理系統 B.資料庫管理系統 C.操作系統 D.常用服務程序
13 (單選) ( B)包括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常用服務程序等。 P7
A.應用軟體 B.系統軟體 C.定製軟體 D.輔助開發軟體
14 (單選) 在Internet上所有主機都有一個」名字-地址」及」地址-名字」的映射,完成這一映射的系統叫做域名系統。那麼,完成」名字-地址」映射的過程叫( D)。 P16
A.反向解析 B.逆向解析 C.順向解析 D.正向解析
15 (單選) 每個IP地址由網路地址和 ( B)兩部分組成。 P15
A.伺服器地址 B.主機地址 C.客戶機地址 D.域名地址
16 (單選) 區域網作用范圍小,分布在一個房間、一個建築物或一個企事業單位。地理范圍在10m~1km。傳輸速率在( C)以上。P10
A.1.5Mbps B.2Mbps C.1Mbps D.10Mbps
17 (多選) 決定區域網 特性的主要技術要素有:(ABC )。 P12
A.網路拓撲 B.傳輸介質 C.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D.區域網傳輸協議
18 (多選) 計算機網路按分布距離可分為(ACD )。P10
A.區域網 B.互聯網 C.廣域網 D.城域網
19 (多選) 常用的數據交換技術有:(ABD )。P20
A.線路交換 B.報文交換 C.端到端交換 D.分組交換
20 (單選) 數據通信系統是指以計算機為中心,用通信線路與數據終端設備連接起來,執行( A)的系統。P16
A.數據通信 B.線路通信 C.單工通信 D.雙工通信
21 (單選) (C )是將組成字元的各個比特按順序逐位地在信道上傳輸。 P18
A.並行傳輸 B.基帶傳輸 C.串列傳輸 D.頻帶傳輸
22 (多選) 通信的目的是信息傳輸。那麼,通信的三要素是( ABC)。 P16
A.信源 B.載體 C.信宿 D. 信道
⑶ 以下不是計算機網路中的硬體連接設備:() A.網卡 B.光纖 C.路由器 D.硬碟
以下不是計算機網路中的硬體連接設備:(D、硬碟)。
硬碟當硬碟開始工作時,一般都處於高速旋轉之中,如果我們中途突然關閉電源,可能會導致磁頭與碟片猛烈磨擦而損壞硬碟,因此要避免突然關機。關機時一定要注意麵板上的硬碟指示燈是否還在閃爍,只有在其指示燈停止閃爍、硬碟讀寫結束後方可關閉計算機的電源開關。
在使用硬碟的過程當中,經常會有很多用戶會在「磁碟空間管理」當中進行壓縮。把硬碟用此程序進行壓縮。這樣會導致壓縮卷文件不斷增大。
所隊也隨之減慢,讀寫次數增多,就會引起硬碟的發熱量和穩定性產生影響。所以就會導致使用壽命的減少。所以,如果硬碟夠用的話就沒有必要使用這個程序了。
(3)計算機網路連接設備大題擴展閱讀:
灰塵對硬碟的損害是非常大的,這是因為在灰塵嚴重的環境下,硬碟很容易吸引空氣中的灰塵顆粒,使其長期積累在硬碟的內部電路元器件上,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熱量散發,使得電路元器件的溫度上升,產生漏電或燒壞元件。
另外灰塵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蝕硬碟內部的電子線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所以灰塵體積雖小,但對硬碟的危害不可低估。因此必須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空氣中的潮濕度和含塵量。
一般計算機用戶不能自行拆開硬碟蓋,否則空氣中的灰塵進入硬碟內,在磁頭進行讀、寫操作時劃傷碟片或磁頭。
⑷ 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與管理解答題和問答題,共兩題,不要太多,簡述就行 (5)網路連接需要哪些組件 (
第1章 網路操作系統導論一.填空題(1)操作系統是( 用戶) 與計算機之間的介面,網路操作系統可以理解為( 網路用戶) 與計算機網路之間的介面。(2)網路通信是網路最基本的功能,其任務是在( 源主機) 和 (目標主機) 之間實現無差錯的數據傳輸。(3)1964年,巴蘭(Baran)在美國蘭德(Rand)公司的「論分布式通信」的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分組)的概念。(4)Web服務、大型資料庫服務等都是典型的(客戶/伺服器)模式,是近年來流行的應用模式。二、問答題(2)網路操作系統有哪些基本功能?答:共享資源管理、網路通信、網路服務、網路管理、互操作能力(3)選擇網路操作系統構建計算機網路時應考慮哪些問題?答:網路操作系統的選擇應遵循以下一般原則:1標准化2可靠性3安全性4網路應用服務的支持5易用性選擇網路操作系統時還應考慮以下因素:1首先要考慮的是成本因素2其次要考慮網路操作系統的可集成性因素3可擴展性是選擇網路操作系統時要考慮的另外一個因素。第2章Windows Server 2003安裝與基本配置一.填空題(1)Windows Server 2003有四個版本,分別是(標准版、 企業版 、 數據中心版 、 WEB版 )。(2)某中型企業,准備購買Windows Server 2003,伺服器上欲發布網頁,同時作為SQL伺服器,考慮到伺服器的負載和冗餘問題,應使用 企業 版。(3)某企業規劃有兩台Windows Server 2003和50台Windows 2000Professional,每台伺服器最多隻有15個人能同時訪問,最好採用 每伺服器 授權模式。(4)MMC有作者 和 用戶 模式。(5)在設備管理中,如一硬體設備上的圖標上有「×」標記,表示設備被禁用 。二、選擇題 (1)有一台伺服器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2000 Server,文件系統是NTFS,無任何分區,現要求對該服務進行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裝,保留原數據,但不保留操作系統,應使用下列(B)種方法進行安裝才能滿足需求。A、在安裝過程中進行全新安裝並格式化磁碟B、對原操作系統進行升級安裝,不格式化磁碟C、做成雙引導,不格式化磁碟D、重新分區並進行全新安裝(2)現要在一台裝有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統的機器上安裝Windows Server 2003,並做成雙引導系統。此計算機硬碟的大小是10.4GB,有兩個分區:C盤4GB,文件系統是FAT;D盤6.4GB,文件系統是NTFS。為使計算機成為雙引導系統,下列那個選項是最好的方法?(D)A、安裝時選擇升級選項,並選擇D盤作為安裝盤。B、安裝時選擇全新安裝,並且選擇C盤上與Windows作為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裝目錄C、安裝時選擇升級安裝,並且選擇C盤上與Windows不同的目錄作為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裝目錄D、安裝時選擇全新安裝,並選擇D盤作為安裝盤。(3)某公司計劃建設網路系統,該網路有兩台伺服器,安裝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40台工作站,安裝Windows XP,則Windows Server 2003的許可協議應選擇何種模式比較合理?(A)A、選擇每伺服器模式B、選擇每客戶模式C、選擇混合模式D、忽略該選項第3章域與活動目錄一.填空題(1)域樹中的子域和父域的信任關系是 雙向的 、 可傳遞的 。(2)活動目錄存放在 域控制器 中。(3)Windows Server 2003伺服器的三種角色是 域控制器 、成員伺服器、 獨立伺服器。(4)獨立伺服器上安裝了 活動目錄 就升級為域控制器。 (5)域控制器包含了由這個域的 賬戶 、 密碼 以及屬於這個域的計算機等信息構成的資料庫。 (6)活動目錄中的邏輯單元包括 域 、 域樹 、域林和組織單元。二、簡答題(1)為什麼需要域?答:為了更好的實現資源的共享的控制,提高數據的傳輸安全性,增強網路的管理能力。(2)域與域之間創建信任關系的目的是什麼?答:信任關系是兩個域控制器之間實現資源互訪的重要前提,任何一個Windows Server 2003域被加入到域目錄樹後,這個域都會自動信任父域,同時父域也會自動信任這個新域,而且這些信任關系具備雙向傳遞性。由於這個信任關系的功能是通過所謂的Kerberos安全協議完成的,因此有時也被稱為隱含的信任關系。(3)為什麼在域中常常需要DNS伺服器答:在TCP/IP網路中,DNS是用來解決計算機名字和IP地址的映射關系的。活動目錄和DNS密不可分,它使用DNS伺服器來登記域控制器的IP、各種資源的定位等,因此在一個域林中至少要有一個DNS伺服器存在。(4)活動目錄存放了何種信息?答:活動目錄是一種目錄服務,它存儲有關網路對象(如用戶、組、計算機、共享資源、列印機各聯系人等)的信息,並將結構化數據存儲作為目錄信息邏輯和分層組織的基礎,使管理員比較方便地查找並使用這些網路信息。第4章用戶與組的管理一.填空題(1)根據伺服器的工作模式分為 本地組 和 域組 。(2)賬戶的類型分為 本地賬戶 、 域賬戶 、 內置賬戶 。(3)工作組模式下,用戶賬戶存儲在伺服器的 本地SAM 中;域模式下,用戶賬戶存儲在 域SAM 中。(4)打開組策略編輯器的命令是 gpedit.msc 。 (5)在Windows Server 2003中,最多可以設置 約1700 組策略。 (6)軟體發布的形式包括 軟體布置 、分配軟體、發布軟體 。其中軟體布置使用組策略指定如何在組織內安裝和刪除軟體。分配軟體是當用戶分配軟體時,該軟體將會出現在用戶桌面上;發布軟體是通過「添加/刪除程序」來進行安裝,也可以能過文檔激活來安裝。 二、選擇題 (1)在設置域賬戶屬性時(C)項目不能被設置。A、賬戶登錄時間B、賬戶的個人信息C、賬戶的許可權D、指定賬戶登錄域的計算機(2)下列(C)賬戶名不是合法的賬戶名。A、abc_123 B、windows bookC、dictionar* D、abdkeofFHEKLLOP(3)Windows Server 2003組策略無法完成下列(A)設置。A、操作系統安裝B、應用程序安裝C、控制面板D、操作系統版本更新三、簡答題(1)簡述通用組,全局組和本地域組的區別。答:(一)、成員的區別,通用組是所有域的用戶、全局組、通用組,不包括任何域的本地域組。全局組是同一域的用戶。全局組。本地域組是所有域的用戶、全局組、通用組、同一域的本地域組。(二)、許可權范圍的區別。通用組和全局組是所有域,而本地域組是同一域。(三)、轉換的區別。通用組可以轉換為本地域組,可以轉換為全局組(只要該組的成員不含通用組)。全局組可以轉換為通用組(只要該組不是隸屬於任何一個全局組)。本地域組可以轉換為通用組(只要該組的成員不含本地域組)(2)簡述工作組和域的區別。答:(一)創建方式不同:工作組可以由任何一個計算機管理員來創建,而域只能由域控制器來創建。(二)安全機制不同:在域中有可以登錄該域的賬戶,這些由域管理員來建立;在工作組中不存在工作組賬戶,只有本機上的賬戶和密碼。(三)登錄方式不同:在工作組方式下,計算機啟動後自動就在工作組中;登錄域時要提交域用戶名和密碼,只有用戶登錄成功之後才被賦予相應的許可權。(3)組策略設置的兩種類型是什麼?如何使用?答:類型:計算機配置和用戶配置使用:計算機配置用於管理控制計算機特定項目的策略,包括桌面外觀、安全設置,操作系統下運行、文件部署、應用程序分配、計算機啟動和關機腳本運行。這些配置應用到特定的計算機上,當該計算機啟動後,自動應用設置的組策略。用戶配置用於管理控制更多用戶特定項目的管理策略,包括應用程序配置、桌面配置、應用程序分類、計算機啟動和關機腳本運行等。當用戶登錄到計算機時,就會應用用戶配置組策略。第5章文件系統管理一.填空題 (1)運行Windows Server 2003的計算機的磁碟分區可以使用三種: FAT16 、FAT32 、 NTFS 類型的文件系統(2)共享許可權分 完全控制 、 更改 、 讀取 。(3)FAT16限制文件名不能超過 8 字元,擴展名不能超過 3 字元,這樣短的文件名通常不足以用來提供有意義的文件名。(4)分布式文件系統(Distributed File System,DFS)為整個企業網路上的文件系統資源提供了一個 邏輯樹 結構。(5)在同一NTFS分區上將文件移動到新文件夾,該文件夾將保留原來許可權。二、簡答題(3)什麼是分布式文件系統?它有什麼特點和好處?答:分布式文件系統,為整個企業網路上的文件系統資源提供了一個邏輯樹結構,用戶可以拋開文件的實際物理位置,僅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就可以查找和訪問網路的共享資源。用戶能夠像訪問本地文件一樣,訪問分布在網路上多個伺服器上的文件。第6章磁碟管理一.填空題(1)Windows Server 2003將磁碟存儲類型分為兩種:基本磁碟存儲和動態磁碟存儲。(2)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XP使用的文件系統都根據簇的大小組織磁碟。(3)系統管理員可以為訪問伺服器資源的客戶機設置磁碟配額,也就是限制它們一次性訪問伺服器資源的卷空間數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防止同一時刻某個客戶過量地佔用伺服器和網路資源,導致其他客戶無法訪問伺服器和使用網路。(4)帶區卷又稱為RAID-0 技術,RAID-1又稱為 鏡像 卷,RAID-5又稱為 具有奇偶校驗的帶區卷。二、選擇題 (1)一個基本磁碟上最多有( D )主分區。A、一個B、二個C、三個D、四個(2)要啟用磁碟配額管理,Windows Server 2003驅動器必須使用(B)文件系統。A、FAT16或FAT32 B、只使用NTFSC、NTFS或FAT 32 D、只使用FAT32(3)磁碟碎片整理可以(B)。A、合並磁碟空間B、減少新文件產生碎片的可能C、清理回收站的文件D、檢查磁碟壞扇區三、問答題(2)區別幾種動態卷的工作原理和創建方法?答:一、簡單卷: 動態卷中的最基本的單位,地位與基本磁碟中的主磁碟分區相當。可以從一個動態磁碟內選擇未指派空間來創建簡單卷,並且必要時可以將該簡單卷擴大,不過簡單卷必須在同一個物理磁碟上,無法跨越到另一個磁碟。創建簡單卷的步驟: 步驟一,啟動「計算機管理」控制台,選擇「磁碟管理」選項,右擊一塊未指派的空間,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新建卷」。步驟二,在彈出的「歡迎使用新建卷向導」對話框中單擊「下一步」按鈕。選擇「簡單」選項,單擊「下一步」。 步驟三,在對話框中設置簡單卷的大小,單擊「下一步」 步驟四,在「指派驅動器號和路徑」對話框中指定一個磁碟驅動器號來代表該簡單卷。 步驟五,單擊「下一步」,在「格式化分區」的對話框,進行選擇文件系統,設置卷標等設置。 步驟六,單擊「下一步」,在「正在完成創建卷向導」對話框,單擊「完成」系統開始對該卷進行格式化,完成之後可在管理窗口中的磁碟列表中看到屬性的變化。二、擴展簡單卷: 其容量可以擴展,可以只能將未指派的本磁碟上並到簡單卷上。創建擴展卷的步驟: 步驟一,打開「計算機管理」控制台,選擇「磁碟管理」,右擊要擴展的簡單卷,在彈出菜單中選擇「擴展卷」。 步驟二,打開「擴展卷向導」對話框,單擊「下一步」按鈕,打開選擇磁碟對話框,這里可以選擇要擴展的空間來自哪個磁碟,設置擴展的磁碟空間大小。 步驟三,單擊「下一步」,出現「完成卷擴展向導」對話框,單擊「完成」按鈕。在磁碟管理控制台中可以看出磁碟的空間變化。三、跨區卷: 跨區卷是幾個(大於一個)位於不同物理磁碟的未指派空間組合成的一個邏輯卷。創建一個跨區卷可參照如下步驟: 步驟一,打開「計算機管理」控制台,選擇「磁碟管理」,滑鼠右鍵單擊幾個磁碟中未指派空間中的任何一個,在彈出菜單中選擇「創建卷」,打開「創建卷向導」,單擊「下一步」。出現 「選擇卷類型」的對話框,選擇「跨區卷」。 步驟二,單擊「下一步」,在 「選擇磁碟」對話框中,選擇加入跨區卷的磁碟,並設置好每個磁碟加入多大的空間。 步驟三,單擊「下一步」,類似於創建簡單卷,接著要設置驅動器號和路徑以及格式化設置。完成上述操作,在管理窗口的卷列表中可以看到相應卷的「布局」為「跨區」, H:卷為「跨區」、「動態」、「NTFS」卷。四;帶區卷: 與跨區卷類似,帶區卷也是幾個(大於一個)分別位於不同磁碟的未指派空間所組合成的一個邏輯卷。不同的示,帶區卷的每個成員的容量大小相同,並且數據寫入是以64KB為單位平均寫到每個磁碟內。單純從速度方面考慮,帶區卷是Server 2003所有磁碟管理功能中,運行速度最快的卷。帶區卷功能類似於磁碟陣列RAID 0(條帶化存儲,存取速度快,但不具有容錯能力)標准。帶區卷不具有擴展容量的功能。創建帶區卷的過程與創建跨區卷的過程類似,唯一的區別就是在選擇磁碟時,參與帶區卷的空間必須一樣的大小,並且最大值不能超過最小容量的參與該卷的未指派空間。創建完成之後,如果有3個容量為300MB的空間加入了帶區卷,則最後生成的帶區卷的容量為900MB。五,鏡像卷:鏡像卷是由一個動態磁碟內的簡單卷和另一個動態磁碟內的未指派空間組合而成,或者由兩個未指派的可用空間組合而成,然後給予一個邏輯磁碟驅動器號。這兩個區域存儲完全相同的數據,當一個磁碟出現故障時,系統仍然可以使用另一個磁碟內的數據,因此,它具備容錯的功能。但它的磁碟利用率不高,只有50%。它可以包含系統卷和啟動卷。鏡像卷的創建有兩種形式,可以用一個簡單卷與另一磁碟中的未指派空間組合,也可以由兩個未指派的可用空間組合。鏡像卷的創建類似於前面幾種動態卷的創建過程。六,RAID-5卷:它有一點類似於帶區卷,也是由多個分別位於不同磁碟的未指派空間所組成的一個邏輯卷。具有一定的容錯能力。其功能類似於磁碟陣列RAID-5標准。RAID-5卷至少要由3個磁碟組成,系統在寫入數據時,以64KB為單位。RAID-5卷的磁碟空間有效利用率為(n-1)/n,其中n為磁碟的數目 。創建RAID-5卷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打開「計算機管理」控制台,選擇「磁碟管理」,滑鼠右鍵單擊任一個未指派空間,在彈出菜單中選擇「創建卷」,打開「歡迎使用創建卷向導」對話框。 步驟二,單擊「下一步」按鈕,選擇「RAID-5卷」單選按鈕。 步驟三,單擊「下一步」按鈕,在「選擇磁碟」對話框,系統默認會以其中容量最小的空間為單位,用戶也可以自己設定容量。 步驟四,單擊「下一步」按鈕。類似前面創建其他動態卷,指派驅動器號和路徑、設置格式化參數之後,即可完成RAID-5卷的創建。創建完成後在管理控制台中可以看到「布局」屬性為「RAID-5」的邏輯卷。第14章 配置路由訪問伺服器一.填空題(1)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它實現了在IP層的數據包交換,從而實現了不同網路地址段的互聯通信。(2)路由器利用網路層定義的「邏輯」上的網路地址(即IP地址)來區別不同的網路,實現網路的互連和隔離,保持各個網路的獨立性。(3)路由方式分為兩類:一類是靜態路由方式,在路由器上人工配置路由表,實現路徑選擇;另一類是動態路由方式,通過動態路由協議在路由器之間交換路由表,確定路由選擇。(4)網路地址轉換NAT(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就是將在內部專用網路中使用的內部地址(不可路由)在路由器處替換成合法地址 (可路由),從而使內網可以訪問外部公共網上的資源。(5)與RIP相對,OSPF是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 協議,而RIP是距離向量路由 協議。。
⑸ 計算機網路練習題,急急急,答得好有加分
1.設男生X女生Y,X/Y=8/9,X/(Y+1)=6/7,聯立得X=24,Y=27 2.35a,200-35a 3.a-b,a/b
⑹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課後習題答案
CH1 答案 一.填空題 1.通信 2.實現資源共享 3.區域網 廣域網 4.資源子網 通信子網 二.選擇題 DDBBCCA 三.簡答題 1.答:所謂計算機網路,就是指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連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2.答: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20世紀60年代末期,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初步結合,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雛形。此時的計算機網路,是指以單台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 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至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計算機網路完成了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的研究,形成了初級計算機網路。 第三階段是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OSI)參考模型,從而促進了符合國際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 第四階段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個階段最富有挑戰性的話題是互聯網應用技術、無線網路技術、對等網技術與網路安全技術。 3.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撲、匯流排型拓撲、環型拓撲、樹型拓撲結構、網狀型拓撲結構。 (1)星型拓撲優點:控制簡單、故障診斷和隔離容易、服務方便;缺點:電纜需量大和安裝工作量大;中心結點的負擔較重,容易形成瓶頸;各結點的分布處理能力較低。 (2)樹型拓撲優點:易於擴展、故障隔離較容易;缺點是各個結點對根的依賴性太大,如果根結點發生故障,則整個網路都不能正常工作。 (3)匯流排型拓撲的優點如下:匯流排結構所需要的電纜數量少;匯流排結構簡單,又是無源工作,有較高的可靠性;易於擴充,增加或減少用戶比較方便。匯流排型拓撲的缺點如下:匯流排的傳輸距離有限,通信范圍受到限制。故障診斷和隔離較困難。匯流排型網路中所有設備共享匯流排這一條傳輸信道,因此存在信道爭用問題, (4)環型拓撲的優點如下:拓撲結構簡單,傳輸延時確定。電纜長度短。環型拓撲網路所需的電纜長度和匯流排型拓撲網路相似,比星型拓撲網路所需的電纜短。可使用光纖。光纖的傳輸速率很高,十分適合於環型拓撲的單方向傳輸。環型拓撲的缺點如下:結點的故障會引起全網的故障;故障檢測困難;信道利用率低。 (5)網狀型拓撲優點是:可靠性好,結點的獨立處理能力強,信息傳輸容量大。 缺點是:結構復雜,管理難度大,投資費用高。 4.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資源共享、數據通信、實時控制、均衡負載和分布式處理、其他綜合服務。舉例說明(略)。 CH2 答案 一.填空題 1.信號
2.串列通信 並行通信 並行通信 3.調制 解調 數據機 4.幅度調制(ASK) 頻率調制(FSK) 相位調制(PSK) 5.電路交換 報文交換 分組交換 6.奇偶校驗 循環冗餘校驗 7.非屏蔽雙絞線 屏蔽雙絞線 二.選擇題 BDAABDABCCB 三.簡答題 1.答:信息是指有用的知識或消息,計算機網路通信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換信息。數據是信息的表達方式,是把事件的某些屬性規范化後的表現形式,它能夠被識別,可以被描述。數據與信息的主要區別在於:數據涉及的是事物的表示形式,信息涉及的是這些數據的內容和解釋。在計算機系統中,數據是以統一的二進制代碼表示,而這些二進制代碼表示的數據要通過物理介質和器件進行傳輸時,還需要將其轉變成物理信號。信號是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電磁波表現形式,是表達信息的一種載體,如電信號、光信號等。在計算機中,信息是用數據表示的並轉換成信號進行傳送。 2.答:當發送端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起始時間內發送數據時,接收端也必須以同一速率在相同的起始時間內接收數據。否則,接收端與發送端就會產生微小誤差,隨著時間的增加,誤差將逐漸積累,並造成收發的不同步,從而出現錯誤。為了避免接收端與發送端的不同步,接收端與發送端的動作必須採取嚴格的同步措施。 同步技術有兩種類型: (1)位同步:只有保證接收端接收的每一個比特都與發送端保持一致,接收方才能正確地接收數據。 (2)字元或幀數據的同步:通信雙方在解決了比特位的同步問題之後,應當解決的是數據的同步問題。例如,字元數據或幀數據的同步。 3、4.略 5.傳輸出錯,目的結點接收到的比特序列除以G(x)有餘數。 CH3 答案 一.填空題 1.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傳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 2.物理 3.比特流 差錯 4.比特 數據幀 數據包(分組) 報文 5.物理層 網路層 傳輸層 二、選擇題 DBACB BCABB CDACA 三、簡答題 1.所謂網路體系結構就是為了完成主機之間的通信,把網路結構劃分為有明確功能的層次,並規定了同層次虛通信的協議以及相鄰層之間的介面和服務。因此,網路的層次模型與各層協議和層間介面的集合統稱為網路體系結構。 2.網路體系結構分層的原則: 1)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並不需要知道它的下層是如何實現的,而僅僅需要知道下層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就可以了。
2)靈活性好。當任何一層發生變化時,只要層間介面關系保持不變,則在這層以上或以下各層均不受影響。 3)結構上可獨立分割。由於各層獨立劃分,因此,每層都可以選擇最為合適的實現技術。 4)易於實現和維護。這種結構使得實現和調試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變得易於處理,因為整個系統已被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 3.幀同步(定界)就是標識幀的開始與結束,即接收方從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確地區分出一幀的開始於結束。常見有4中幀定界方法,即字元計數法、帶字元填充的首尾界符法、帶位填充的首尾標志法和物理層編碼違例法。 4.數據鏈路層使用的地址是MAC地址,也稱為物理地址;網路層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也稱為邏輯地址;傳輸層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埠號。 5.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不相鄰結點間數據包的透明傳輸,為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數據傳送任務。網路層的主要功能有:1)為傳輸層提供服務;2)組包與拆包;3)路由選擇;4)流量控制。 6.傳輸層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層,其主要功能是在源主機與目的主機進程之間負責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傳輸,而網路層只負責找到目的主機,網路層是通信子網的最高層,傳輸層是資源子網的最低層,所以說傳輸層在網路體系結構中是承上啟下的一層。在計算機網路通信中,數據包到達指定的主機後,還必須將它交給這個主機的某個應用進程(埠號),這由傳輸層按埠號定址加以實現。 7.流量控制就是使發送方所發出的數據流量速率不要超過接收方所能接收的數據流量速率。流量控制的關鍵是需要一種信息反饋機制,使發送方能了解接收方是否具備足夠的接收及處理能力,使得接收方來得及接收發送方發送的數據幀。 流量控制的作用就是控制「擁塞」或「擁擠」現象,避免死鎖。 流量在計算機網路中就是指通信量或分組流。擁塞是指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量過多,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以致引起這部分乃至整個網路性能下降的現象。若通信量再增大,就會使得某些結點因無緩沖區來接收新到的分組,使網路的性能明顯變差,此時網路的吞吐量(單位時間內從網路輸出的分組數目)將隨著輸入負載(單位時間內輸入給網路的分組數目)的增加而下降,這種情況稱為擁塞。在網路中,應盡量避免擁塞現象的發生,即要進行擁塞控制。 網路層和傳輸層與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有關。 8.傳輸層的主要功能有:1)分段與重組數據2)按埠號定址3)連接管理4)差錯處理和流量控制。 分段與重組數據的意思如下: 在發送方,傳輸層將會話層來的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單元,並在這些數據單元頭部加上一些相關控制信息後形成報文,報文的頭部包含源埠號和目標埠號。在接收方,數據經通信子網到達傳輸層後,要將各報文原來加上的報文頭部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後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重組,還原為原來的數據,送給會話層。 9.TCP/IP參考模型先於OSI參考模型開發,所以並不符合OSI標准。TCP/IP參考模型劃分為4個層次:1)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2)傳輸層(Transport Layer);3)網際層(Internet Layer);4)網路介面層(Host-to-Network Layer)。 10.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採用了層次結構的概念,在傳輸層中二者都定義了相似的功能。但是,它們在層次劃分與使用的協議上有很大區別。 OSI參考模型與協議缺乏市場與商業動力,結構復雜,實現周期長,運行效率低,這是它沒有能夠達到預想目標的重要原因。 TCP/IP參考模型與協議也有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TCP/IP參考模型在服務、介面與協議的區別上不很清楚;2)TCP/IP參考模型的網 絡介面層本身並不是實際的一層,它定義了網路層與數據鏈路層的介面。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的劃分是必要合理的,一個好的參考模型應該將它們區分開來,而TCP/IP參考模型卻沒有做到這點。 CH4 答案 一.填空題 1.光纖 2.IEEE802.4 3.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AC) 邏輯鏈路子層(LLC) 4.CSMA/CD 令牌環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令牌匯流排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5.星型結構 匯流排型結構 環型結構 6.MAC地址 48 廠商 該廠商網卡產品的序列號 二.選擇題 ADCBCDAB 二.簡答題 1.答:區域網是在有限的地理范圍內,利用各種網路連接設備和通信線路將計算機互聯在一起,實現數據傳輸和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路。區域網特點:地理范圍有限;一般不對外提供服務,保密性較好,且便於管理;網速較快;誤碼率低;區域網投資較少,組建方便,使用靈活等。 2.答:區域網有硬體和軟體組成。區域網的軟體系統主要包括:網路操作系統、工作站系統、網卡驅動系統、網路應用軟體、網路管理軟體和網路診斷軟體。區域網的硬體系統一般由伺服器、用戶工作站、網卡、傳輸介質和數據交換設備五部分組成。 3.答:目前,區域網常用的共享式訪問控制方式有三種,分別用於不同的拓撲結構: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法(CSMA/CD),令牌環訪問控製法(Token Ring),令牌匯流排訪問控製法(token bus)。 CSMA/CD協議主要用於物理拓撲結構為匯流排型、星型或樹型的乙太網中。CSMA/CD採用了爭用型介質訪問控制方法,原理比較簡單,技術上易實現,網路中各工作站處於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優先順序控制。在低負荷時,響應較快,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在高負荷(節點激增)時,隨著沖突的急劇增加,傳輸延時劇增,導致網路性能的急劇下降。此外,有沖突型的網路,時間不確定,因此,不適合控制型網路。 令牌環(Token Ring)介質訪問控制多用於環型拓撲結構的網路,屬於有序的競爭協議。令牌環網路的主要特點:無沖突;時間確定;適合光纖;控制性能好;在低負荷時,也要等待令牌的順序傳遞,因此,低負荷時響應一般,在高負荷時,由於沒有沖突,因此有較好的響應特性。 令牌匯流排訪問控制技術應用於物理結構是匯流排的而邏輯結構卻是環型的網路。特點類似令牌環介質訪問控制技術。 4.答:CSMA/CD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以下4句話:先聽後發、邊聽邊發、沖突停止、隨機延遲後重發。 5.答:由於區域網不需要路由選擇,因此它並不需要網路層,而只需要最低的兩層: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IEEE802標准,又將數據鏈路層分為兩個子層:介質訪問控制子層MAC和邏輯鏈路子層LLC。
CH5 答案 一.填空題 1.交換機 路由器 2.電路交換(撥號)服務 分組交換服務 租用線路或專業服務 3.計算機主機 區域網 4.640kbps-1Mbps 1.5Mbps-8Mbps 二.選擇題 BCADAA 三.簡答題 1.答:①撥號上Internet/Intranet/LAN; ②兩個或多個LAN之間的網路互連; ③和其它廣域網技術的互連。 2.答:(1)多種業務的兼容性 (2)數字傳輸:ISDN能夠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 (3)標准化的介面: (4)使用方便 (5)終端移動性 (6)費用低廉 3.答:① 採用TDMA、CDMA數字蜂窩技術,頻段為450/800/900MHz,主要技術又GSM、IS-54TDMA(DAMPS)等; ② 微蜂窩技術,頻段為1.8/1.9GHz,主要技術基於GSM的GSC1800/1900,或IS-95的CDMA等; ③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r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可在GSM行動電話網上收、發話費增值業務,支持數據接入速率最高達171.2Kbps,可完全支持瀏覽Internet的 Web站點。 CH6答案 一.填空題 1.unix 、linux、Netware、Windows Server系列 2.列印服務 通信服務 網路管理 二.選擇題 DBCAC 三.問答題 1.答:①從體系結構的角度看,當今的網路操作系統可能不同於一般網路協議所需的完整的協議通信傳輸功能。 ②從操作系統的觀點看,網路操作系統大多是圍繞核心調度的多用戶共享資源的操作系統。 ③從網路的觀點看,可以將網路操作系統與標準的網路層次模型作以比較。 2.答:網路操作系統除了應具有通常操作系統應具有的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設備管理和文件管理外,還應具有以下兩大功能: ①提供高效、可靠的網路通信能力; ②提供多種網路服務功能,如遠程作業錄入並進行處理的服務功能;文件傳輸服務功能;電子郵件服務功能;遠程列印服務功能等。
⑺ 計算機四級網路工程師的一個題目 以下設備中,哪一種設備主要用於連接幾個不同的網段,實現較遠距離的無線
給你解釋一下兩者的區別:
無線路由器相當於「普通的寬頻路由器+AP」,它將有線路由和無線接入功能整合在一起,提供無線接入的同時也具有有線的4LAN口。在功能設置方面也是兩種設備的整合,並沒有「顧此失彼」,所以它也被稱為「路由AP」。由於現在市場上SOHO級的AP設備和同檔次的無線路由器價差比較小,相對而言無線路由器的性價比要高不少。
無線網橋可以用於連接兩個或多個獨立的網路段。這些獨立的網路段通常位於不同的建築內,相距幾百米到幾十公里。因此,它可以廣泛應用於多個建築間互聯,甚至是相鄰城市、村鎮的多個分支機構網路之間的互聯。根據協議不同,無線網橋又可以分為2.4GHz頻段的802.11b或802.11以及採用5.8GHz頻段的802.11a無線網橋。它們都採用了無須專門申請的ISM開放頻段,並且可以達到幾兆甚至幾十兆比特率的吞吐量,可以用來傳輸對帶寬要求相當高的視頻監控等流量。
⑻ 計算機網路的題:假設你走進房間,與乙太網連接,並下載一個WEB頁面。從打開PC電源到得到WEB網頁,
當開機的時候要使用DHCP協議自動獲得IP地址等參數,在輸入網址後要使用DNS服務獎域名轉換為IP地址,在與外網連接的時候首先要把信息發送給默認網關,默認網關的通信是使用ARP協議將IP轉換轉換為MAC地址以實現區域網內部通信。最後目標IP地址通過默認網關轉發到下一跳路由器直至目標主機。在通信過程中使用HTTP協議實現與伺服器的連接,而HTTP是使用TCP三次握手實現可靠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