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和雲計算的區別
網格計算整合大量異構計算機的閑置資源(如計算資源和磁碟存儲等),組成虛擬組織,以解決大規模計算問題。
對雲計算而言,其借鑒了傳統分布式計算的思想。通常情況下,雲計算採用計算機集群構成數據中心,並以服務的形式交付給用戶,使得用戶可以像使用水、電一樣按需購買雲計算資源。從這個角度看,雲計算與網格計算的目標非常相似。
但是雲計算和網格計算等傳統的分布式計算也有著較明顯的區別:首先雲計算是彈性的,即雲計算能根據工作負載大小動態分配資源,而部署於雲計算平台上的應用需要適應資源的變化,並能根據變化做出響應;其次,相對於強調異構資源共享的網格計算,雲計算更強調大規模資源池的分享,通過分享提高資源復用率,並利用規模經濟降低運行成本;最後,雲計算需要考慮經濟成本,因此硬體設備、軟體平台的設計不再一味追求高性能,而要綜合考慮成本、可用性、可靠性等因素。
2. 什麼是雲計算機
什麼是雲計算機?有些朋友可能聽的有點暈。雖然雲計算這幾年炒得非常熱,而且又收到國際一流的it公司的追捧,發展非常迅速,但是很多人對於雲計算概念還是不清楚,更不用說知道什麼是雲計算機。那麼下面我們就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雲計算,然後再說說雲計算機。
了解什麼是雲計算機我們先看看什麼是雲計算。
狹義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過網路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源(硬體、平台、軟體)。 廣義的雲計算已經不是不單指it行業了。提供資源的網路被稱為「雲」。如果把雲計算和電力對比,這個「雲」端就像是發電廠。「雲」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並且可以隨時獲取,按需使用,隨時擴展,按使用付費。這就像是我們用的電是從發電廠那邊輸送過來的,而我們按照使用了多少度電進行計費。而我們的電腦等客戶端,使用「雲端」提供的資源,就像是家裡的電器使用發電廠輸送過來的電差不多。這種特性經常被稱為像水電一樣使用IT基礎設施。
什麼是雲計算機?
雲計算機其他就是一種網路計算,利用網路進行分布式的操作,但又不等同於分布式或者並行計算。雲計算機就是實現我們上面上的「雲」端服務的機器,可以把它們比喻成是發電機。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與互聯網相似。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
上面我們已經知道什麼是雲計算機了,那麼下面我們來看看雲計算機的好處。
「雲」就是計算機群,每一群包括了幾十萬台、甚至上百萬台計算機。「雲」的好處還在於,其中的計算機可以隨時更新,保證「雲」長生不老。屆時,我們只需要一台能上網的電腦,不需關心存儲或計算發生在哪朵「雲」上,但一旦有需要,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用任何設備,如電腦、手機等,快速地計算和找到這些資料。Google就有好幾個這樣的「雲」,其他IT巨頭,如微軟、雅虎、亞馬遜(Amazon)也有或正在建設這樣的「雲」。我們再也不用擔心資料丟失。
關於什麼是雲計算機,我們還有一些話題要說,就是雲計算機的使用。雲計算機會根據你當前的使用需求,給你分配一定的空間。其實不用想的太要全,就像現在的一些網站,你要看視頻的時候,它會給你分配相關的資源,你不看視頻而是去寫博客,它就釋放視頻佔用的那些資源,非配給你編輯的資源。未來的使用不僅是這樣,我們使用雲計算機,可能是使用租用的方式。
3. 計算機網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及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是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根據其覆蓋范圍可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拓展資料: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4. 《計算機網路(第5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譯者:嚴偉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頁數:739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外使用最廣泛、最權威的計算機網路經典教材。全書按照網路協議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介質訪問控制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有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並結合Internet給出了大量的協議實例。在講述網路各層次內容的同時,還與時俱進地引入了最新的網路技術,包括無線網路、3G蜂窩網路、RFID與感測器網路、內容分發與P2P網路、流媒體傳輸與IP語音,以及延遲容忍網路等。另外,本書針對當前網路應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問題,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進行了深入討論,而且把相關內容與最新網路技術結合起來闡述。
本書的適用對象非常廣泛。由於本書的重點立足於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同時兼顧了Internet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等內容,因此對於學習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書都是絕佳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本書每章後面給出了大量練習題,有助於教師根據教學目的酌情安排課後練習。此外,本書對於從事網路相關技術研究和網路應用開發的廣大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Andrew S.Tanenbaum獲得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理學學士學位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哲學博士學位,目前是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並領導著一個計算機系統的研究小組。同時,他還是一家計算與圖象處理學院的院長,這是由幾家大學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盡管社會工作很多,但他並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多年來,他在編譯技術、操作系統、網路及局域分布式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設計規模達數百萬用戶的廣域分布式系統。在進行這些研究項目的基礎上,他在各種學術雜志及會議上發表了70多篇論文。他同時還是5本計算機專著的作者。
Tanenbaum教授還開發了大量的軟體。他是Amsterdan編譯器的原理設計師,這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用來編寫可移植編譯器的工具箱。他領導編寫的MINIX,是一個用於操作系統教學的類UNIX(的小型操作系統。他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及其他編程人員一道設計的Amoeba分布式操作系統,是一個高性能的微內核分布式操作系統。目前,可在網際網路上免費得到MLNIX及Amoeba,用於教學和研究。
他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在獲得學位後繼續進行研究,並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贏得了社會的贊譽,對此他深感自豪。人們稱他為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家。
5.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雲計算),雲計算現在專業怎麼樣
計算機網路技術
(學科名稱)
編輯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計算機網路包括計算機和網路兩部分.其中計算機又稱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常見的形式有台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大型計算機等,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而網路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所以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自治計算機系統及其外部網路通過通信介質互聯,在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管理軟體及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6. 《計算機網路第5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謝希仁)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計算機網路
作者:謝希仁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
頁數:402
內容簡介:
《計算機網路(第5版)》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來,於1994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別出了修訂版。2006年8月本教材通過了教育部的評審,被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計算機網路》的第5版,在內容和結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修改。
全書分為10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網際網路上的音頻/視頻服務、無線網路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內容。各章均附有練習題。此外,附錄A給出了部分習題的答案和提示。隨書配套的光碟中,有全書課件和作者教學中經常遇到的150多個問題及解答,計算機網路最基本概念的演示(PowerPoint文件),以及《計算機網路(第5版)》引用的全部RFC文檔等,供讀者參閱。
7. 計算機網路由幾部分組成各有什麼功能
計算機網路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資源子網、通信子網和通信協議。
所謂通信子網就是計算機網路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資源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面向用戶的部分,負責全網路面向應用的數據處理工作;而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就稱為通信協議,它的存在與否是計算機網路與一般計算機互連系統的根本區別。
(7)偉易雲生活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一般地說,將分散的多台計算機、終端和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起來,彼此間實現互相通信,並且計算機的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大家都可以共同使用,實現資源共享的整個系統就叫做計算機網路。
連入網上的每台計算機本身都是一台完整獨立的設備。它自己可以獨立工作。例如 們可以對它進行啟動、運行和停機等操作。 們還可以通過網路去使用網路上的另外一台計算機。
計算機之間可以用雙絞線、電話線、同軸電纜和光纖等有線通信,也可以使用微波、衛星等無線媒體把它們連接起來。
參考資料:計算機網路系統_網路
8. 《計算機網路(第7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7版)》(謝希仁)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7版)
作者:謝希仁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頁數:464
內容簡介:
本書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來,曾於1994年、1999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別出了修訂版。在2006年本書通過了教育部的評審,被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出版的第5版獲得了教育部2009年精品教材稱號。2013年出版的第6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目前2017年發行的第7版又在第6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訂。 全書分為9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包括區域網)、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互聯網上的音頻/視頻服務,以及無線網路和移動網路等內容。各章均附有習題(附錄A給出了部分習題的答案和提示)。
本書的特點是概念准確、論述嚴謹、內容新穎、圖文並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同時力圖反映計算機網路的一些最新發展。本書可供電氣信息類和計算機類專業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對從事計算機網路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謝希仁,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成果有:1986年完成總參通信部區域網辦公系統項目;1987年在《電子學報》發表「分組話音通信新進展」;為國內首次介紹分組數據通信;1991年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分組交換的話音數據通信系統」項目。1999年完成第一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網管中心的研製任務及「金橋網網管技術」項目等。上述科研項目分別獲得國家、軍隊和部級獎項。著有:《計算機網路》第1至第7版(「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曾兩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成為高校最受讀者歡迎的本國計算機網路教材。
9. 請問雲計算機技術與應用是什麼
雲計算機技術與應用是基於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雲是網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雲計算服務指的就是我們通過所使用的網路服務,把資料存放在網路上的伺服器中,並藉由瀏覽器瀏覽這些服務的網頁,使用上面的界面進行各種計算和工作。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更多關於雲計算機技術與應用是什麼,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27ae7c161583150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10. 雲生活是什麼
雲生活(Cloud Living),是基於雲計算商業模式應用下的生活方式與平台服務的總稱。
活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的社會閑置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提供服務。參與分享的用戶越多,能夠創造的新價值就越大。
雲生活旨在服務草根用戶,搭建一個「草根互助愛心社區」,為互聯網用戶提供社交、資訊、消費、捐贈、互助等交互平台。
虛擬社會
虛擬社會是人們在計算機網路中展開活動,相互作用形成的社會關系體系。虛擬社會的形成和發展,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豐富了傳統的社會結構,形成了與現實社會並存的社會存在的新形式;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和活動方式,形成了人類的虛擬生活方式;改變了人類思維的社會基礎,形成了人類的虛擬思維方式。
使虛擬化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新趨勢。這社會哲學提供了重大研究課題。虛擬社會以現代計算機網路為基礎和框架,人們以虛擬方式在其中展開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體系 ,可以稱為虛擬社會。虛擬社會的生成 ,改變了社會的結構 ,使社會分化為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 ,社會主體生存也隨之分化為現實生存和虛擬生存。
以虛擬性、模糊性、全球性、裂變性為特點的虛擬生存是與現實生存根本區別的社會主體的一種存在方式 ,這種存在方式帶來了人類生存中虛擬生存與現實生存、理想化生存與世俗化生存、全球生存與民族生存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