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技術第八版

計算機網路技術第八版

發布時間:2022-09-27 10:12:02

『壹』 計算機網路發展史及關鍵技術

網路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把互聯網上分散的資源融為有機整體,實現資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機協作,使人們能夠透明地使用資源的整體能力並按需獲取信息。資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專家資源、大型資料庫、網路、感測器等。

當前的互聯網只限於信息共享,網路則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網路可以構造地區性的網路、企事業內部網路、區域網網路,甚至家庭網路和個人網路。網路的根本特徵並不一定是它的規模,而是資源共享,消除資源孤島。
網路技術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能同時調動數百萬台計算機完成某一個計算任務,能匯集數千科學家之力共同完成同一項科學試驗,還可以讓分布在各地的人們在虛擬環境中實現面對面交流。

網路技術的發展歷程
網路研究起源於過去十年美國政府資助的高性能計算科研項目。這項研究的目標是將跨地域的多台高性能計算機、大型資料庫、大型的科研設備、通信設備、可視化設備和各種感測器等整合成一個巨大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支持科學計算和科學研究。

微軟公司把開發力量集中在數據網路上,關注使用網路共享信息,而不是網路的計算能力,這反映了學術和研究領域內的分歧。事實上,很多用於學術領域的網路技術都能夠成為商業應用。

Globus是美國阿貢(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網路技術研發項目,全美12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參與了該項目。Globus對資源管理、安全、信息服務及數據管理等網路計算的關鍵理論進行研究,開發能在各種平台上運行的網路計算工具軟體,幫助規劃和組建大型的網路試驗平台,開發適合大型網路系統運行的大型應用程序。目前,Globus技術已在美國航天局網路、歐洲數據網路、美國國家技術網路等8個項目中得到應用。2005年8月,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宣布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網路計算,與Globus合作開發開放的網路計算標准,並宣稱網路的價值不僅僅限於科學計算,商業應用也有很好的前景。網路計算和Globus從開始幕後走到前台,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中國非常重視發展網路技術,由863計劃「高性能計算機及其核心軟體」重大專項支持建設的中國國家網路項目在高性能計算機、網路軟體、網路環境和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具有18萬億次聚合計算能力、支持網路研究和網路應用的網路試驗床——中國國家網路,已於2005年12月21日正式開通運行。這意味著通過網路技術,中國已能有效整合全國范圍內大型計算機的計算資源,形成一個強大的計算平台,幫助科研單位和科技工作者等實現計算資源共享、數據共享和協同合作。

網路的關鍵技術
網路的關鍵技術有網路結點、寬頻網路系統、資源管理和任務調度工具、應用層的可視化工具。網路結點是網路計算資源的提供者,包括高端伺服器、集群系統、MPP系統大型存儲設備、資料庫等。寬頻網路系統是在網路計算環境中,提供高性能通信的必要手段。資源管理和任務調度工具用來解決資源的描述、組織和管理等關鍵問題。任務調度工具根據當前系統的負載情況,對系統內的任務進行動態調度,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網路計算主要是科學計算,它往往伴隨著海量數據。如果把計算結果轉換成直觀的圖形信息,就能幫助研究人員擺脫理解數據的困難。這需要開發能在網路計算中傳輸和讀取,並提供友好用戶界面的可視化工具。

網路技術的研究現狀
網路計算通常著眼於大型應用項目,按照Globus技術,大型應用項目應由許多組織協同完成,它們形成一個「虛擬組織」,各組織擁有的計算資源在虛擬組織里共享,協同完成項目。對於共享而言,有價值的不是設備本身而是實體的介面或界面。

從技術角度看,共享是資源或實體間的互操作。Globus技術設定,網路環境下的互操作意味著需要開發一套通用協議,用於描述消息的格式和消息交換的規則。在協議之上則需要開發一系列服務,這與建立在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上的萬維網服務原理相同。在服務中先定義應用編程介面,基於這些介面再構建軟體開發工具。

Globus網路計算協議建立在網際協議之上,以網際協議中的通信、路由、名字解析等功能為基礎。Globus協議分為構造層、連接層、資源層、匯集層和應用層五層。每層都有各自的服務、應用編程介面和軟體開發工具、上層協議調用下層協議的服務。網路內的全局應用都需通過協議提供的服務調用操作系統。

構造層功能是向上提供網路中可供共享的資源,是物理或邏輯實體。常用的共享資源包括處理能力、存儲系統、目錄、網路資源、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計算機池、計算機集群等。連接層是網路中網路事務處理通信與授權控制的核心協議。構造層提交的各資源間的數據交換都在這一層控制下實現的。各資源間的授權驗證、安全控制也在此實現。資源層的作用是對單個資源實施控制,與可用資源進行安全握手、對資源做初始化、監測資源運行狀況、統計與付費有關的資源使用數據。匯集層的作用是將資源層提交的受控資源匯集在一起,供虛擬組織的應用程序共享、調用。為了對來自應用的共享進行管理和控制,匯集層提供目錄服務、資源分配、日程安排、資源代理、資源監測診斷、網路啟動、負荷控制、賬戶管理等多種功能。應用層是網路上用戶的應用程序,它先通過各層的應用編程介面調用相應的服務,再通過服務調用網路上的資源來完成任務。應用程序的開發涉及大量庫函數。為便於網路應用程序的開發,需要構建支持網路計算的庫函數。

目前,Globus體系結構已為一些大型網路所採用。研究人員已經在天氣預報、高能物理實驗、航空器研究等領域開發了一些基於Globus網路計算的應用程序。雖然這些應用仍屬試驗性質,但它證明了網路計算可以完成不少超級計算機難以勝任的大型應用任務。可以預見,網路技術將很快掀起下一波互聯網浪潮。面對即將到來的第三代互聯網應用,很多發達國家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資金,希望能抓住機遇,掌握未來的命運。

中國也加強了網路方面的投入。中科院計算所為自己的網路起名為「織女星網路」(Vega Grid),目標是具有大規模數據處理、高性能計算、資源共享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的能力。與國內外其他網路研究項目相比,織女星網路的最大特點是「服務網路」。中國許多行業,如能源、交通、氣象、水利、農林、教育、環保等對高性能計算網路即信息網路的需求非常巨大。預計在最近兩三年內,就能看到更多的網路技術應用實例。

網路技術的應用領域
網路技術的應用領域很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分布式超級計算 分布式超級計算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超級計算機用高速網路連接起來,並用網路中間件軟體「粘合」起來,形成比單台超級計算機強大得多的計算平台。

分布式儀器系統 分布式儀器系統使用網路管理分布在各地的貴重儀器系統,提供遠程訪問儀器設備的手段,提高儀器的利用率,方便用戶的使用。

數據密集型計算 並行計算技術往往是由一些計算密集型應用推動的,特別是一些帶有巨大挑戰性質的應用,大大促進了對高性能並行體系結構、編程環境、大規模可視化等領域的研究。數據密集型計算的應用比計算密集型的應用多得多,它對應的數據網路更側重於數據的存儲、傳輸和處理,計算網路則更側重於計算能力的提高。在這個領域獨占鰲頭的項目是歐洲核子中心開展的數據網路(DataGrid)項目,其目標是處理2005年建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源源不斷產生的PB/s量級實驗數據。

遠程沉浸 這是一種特殊的網路化虛擬現實環境。它是對現實或歷史的逼真反映,對高性能計算結果或資料庫可視化。「沉浸」是指人可以完全融入其中:各地的參與者通過網路聚集在同一個虛擬空間里,既可以隨意漫遊,又可以相互溝通,還可以與虛擬環境交互,使之發生改變。目前,已經開發出幾十個遠程沉浸應用,包括虛擬歷史博物館、協同學習環境等。遠程沉浸可以廣泛應用於互動式科學可視化、教育、訓練、藝術、娛樂、工業設計、信息可視化等許多領域。

信息集成 網路最初是以集成異構計算平台的身份出現,接著進入分布式海量數據處理領域。信息網路通過統一的信息交換架構和大量的中間件,向用戶提供「信息隨手可得」式的服務。網路信息集成將更多應用在商業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應用程序和各種信息通過網路能進行無縫融合和溝通,從而形成嶄新的商業機會。

信息集成如信息網路、服務網路、知識網路等,是近幾年網路流行起來的應用方向。2002年,Globus聯盟和IBM在全球網路論壇上發布了開放性網路服務架構及其詳細規范,把Globus標准與支持商用的萬維網服務標准結合起來。2004年,Globus聯盟、IBM和惠普(HP)等又聯合發布了新的網路標准草案,把開放性網路服務架構詳細規范I轉換成6個用於擴展萬維網服務的規范,網路服務已與萬維網服務徹底融為一體,標志著網路商用化時代的來臨。

網路技術的發展,標準是關鍵。就像TCP/IP協議是網際網路的核心一樣,構建網路計算也需要對核心——標准協議和服務進行定義。目前,一些標准化團體正在積極行動。迄今為止,網路計算雖還沒有正式的標准,但在核心技術上,相關機構與企業已達成一致,由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與南加州大學信息科學學院合作開發的Globus 計算工具軟體已成為網路計算實際的標准,已有12家著名計算機和軟體廠商宣布將採用Globus 計算工具軟體。作為一種開放架構和開放標准基礎設施,Globus 計算工具軟體提供了構建網路應用所需的很多基本服務,如安全、資源發現、資源管理、數據訪問等。目前所有重大的網路項目都是基於Globus 計算工具軟體提供的協議與服務的。

除了標准以外,安全和可管理性、人才的缺乏也是網路計算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否則它將無法成為企業的商業架構。在真正實現商業應用之前,還需要解決許多問題。即便如此,構建全球網路的前景仍是無法抗拒的。

『貳』 《計算機網路(第5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a47w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譯者:嚴偉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頁數:739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外使用最廣泛、最權威的計算機網路經典教材。全書按照網路協議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介質訪問控制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有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並結合Internet給出了大量的協議實例。在講述網路各層次內容的同時,還與時俱進地引入了最新的網路技術,包括無線網路、3G蜂窩網路、RFID與感測器網路、內容分發與P2P網路、流媒體傳輸與IP語音,以及延遲容忍網路等。另外,本書針對當前網路應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問題,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進行了深入討論,而且把相關內容與最新網路技術結合起來闡述。

本書的適用對象非常廣泛。由於本書的重點立足於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同時兼顧了Internet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等內容,因此對於學習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書都是絕佳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本書每章後面給出了大量練習題,有助於教師根據教學目的酌情安排課後練習。此外,本書對於從事網路相關技術研究和網路應用開發的廣大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Andrew S.Tanenbaum獲得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理學學士學位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哲學博士學位,目前是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並領導著一個計算機系統的研究小組。同時,他還是一家計算與圖象處理學院的院長,這是由幾家大學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盡管社會工作很多,但他並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多年來,他在編譯技術、操作系統、網路及局域分布式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設計規模達數百萬用戶的廣域分布式系統。在進行這些研究項目的基礎上,他在各種學術雜志及會議上發表了70多篇論文。他同時還是5本計算機專著的作者。

Tanenbaum教授還開發了大量的軟體。他是Amsterdan編譯器的原理設計師,這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用來編寫可移植編譯器的工具箱。他領導編寫的MINIX,是一個用於操作系統教學的類UNIX(的小型操作系統。他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及其他編程人員一道設計的Amoeba分布式操作系統,是一個高性能的微內核分布式操作系統。目前,可在網際網路上免費得到MLNIX及Amoeba,用於教學和研究。

他的一些博士研究生,在獲得學位後繼續進行研究,並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贏得了社會的贊譽,對此他深感自豪。人們稱他為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家。

『叄』 計算機網路應用主要學什麼

計算機網路技術學習內容有信息採集技術、關系資料庫、數據分析方法、數據系統部署與運維、分布式資料庫、大數據處理技術等。學習完該專業後的職業能力:

1、具備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2、具有信息採集的需求分析與採集方案設計能力;

3、具有信息檢索、甄別、整理、去重、存儲、語義分析能力;

4、具有信息處理 系統搭建、應用部署、運行管理及安全管理 能力;

5、具有數據分析、大數據處理與分析基本能力

6、掌握資料庫基本理論,具備資料庫設計及應用系統開發能力 。

(3)計算機網路技術第八版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計算機網路包括計算機和網路兩部分.其中計算機又稱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和軟體所組成,沒有安裝操作系統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常見的形式有台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大型計算機等,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而網路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肆』 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包括哪些

我簡單說幾句,計算機技術主要分為硬體,軟體,計算機作為一個完整系統所運用的技術。主要有系統結構技術、系統管理技術、系統維護技術和系統應用技術等。

①系統結構技術
它的作用是使計算機系統獲得良好的解題效率和合理的性能價格比。電子器件的進步,微程序設計和固體工程技術的進步,虛擬存儲器技術以及操作系統和程序語言等方面的發展,均對計算機系統結構技術產生重大影響。它已成為計算機硬體、固件、軟體緊密結合,並涉及電氣工程、微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理論等多學科的技術。現代計算機的系統結構技術主要有兩個方面:一為從程序設計者所見的系統結構,它是系統的概念性結構與功能,關繫到軟體設計的特性;其二為從硬體設計者所見的系統結構,實際上是計算機的組成或實現,主要著眼於性能價格比的合理化。但50年代以來,程序設計者所見的系統結構變化不大,傳統計算機的計算機技術硬體組成與高級語言之間的嚴重脫節,給軟體的可靠性、源程序編譯效率,以及系統的解題效率等方面帶來不利的影響,這是計算機系統結構技術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以提高系統運算速度為主要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並行處理技術,是70年代以來系統組成技術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見並行處理計算機系統)。70年代出現的數據流計算機系統結構思想,把傳統計算機的指令控制流控制方法改變為數據控制流的控制方法。從而有可能自動免除運算相關性的障礙,達到高度平行的目的。由於器件價格大幅度下降,為某種特殊用途專門設計的系統,可以顯著提高性能價格比,如資料庫計算機,圖像處理計算機等。

②系統管理技術
計算機系統管理自動化是由操作系統實現的。操作系統的基本目的在於最有效地利用計算機的軟體、硬體資源,以提高機器的吞吐能力、解題時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統的可靠性,降低算題費用等。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是對計算機系統的各種資源以至用戶程序施行有效的管理、調度和指揮,主要為作業管理、文件管理、數據管理、處理器管理、輸入輸出管理、存儲空間管理、人-機通信管理、終端網路管理、系統故障管理、系統再組合以及對其他軟體的管理等。此外還負責對諸用戶的數據和程序實施保護和保密,以及收費計算等。操作系統技術正向提高通用性、可擴展性、可移植性及工作效率、降低輔助時間等方面改進。

③系統維護技術
計算機系統實現自動維護和診斷的技術。實施維護診斷自動化的主要軟體為功能檢查程序和自動診斷程序。功能檢查程序針對計算機系統各種部件各自的全部微觀功能,以嚴格的數據圖形或動作重試進行考查測試並比較其結果的正誤,確定部件工作是否正常。自動診斷根據部件的具體邏輯,以特定的演算法生成大量的測試數據和故障字典,利用診斷機或其他特設硬體作為「硬核」,對故障部件有關的測試路徑進行布數啟動,並回收測試結果。對有故障者查詢故障字典以確定故障部位。自動診斷目前尚只能解決單個壞死故障。由於受到電路本身和測試演算法等的限制,診斷的覆蓋面一般在90%左右,故障定位范圍約在1~3個插件之內(見特徵分析儀)。

④系統應用技術
計算機系統的應用十分廣泛。程序設計自動化和軟體工程技術是與應用有普遍關系的兩個方面。程序設計自動化,即用計算機自動設計程序,是使計算機得以推廣的必要條件。早期的計算機靠人工以機器指令編寫程序,費時費力,容易出錯,閱讀和調試修改均十分困難。50年代初期開始使用的匯編語言,與機器指令一一對應以記憶碼和符號地址替代機器指令的操作碼和地址碼,再通過翻譯器產生機器指令,有效地改善了程序設計的條件,雖然它是低級語言,但因可人工編寫出高質量的程序而仍保有其生命力。50年代中期出現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可根據課題演算法的規律與特點,定義嚴格的語言和描述方法,使設計者可以用語言形式編制出課題的源程序,然後通過編譯程序,自動編出以機器指令形式表達的目的程序,大大提高了程序設計的勞動生產率。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已多達數百種,其中主要者有BASIC、FORTRAN、ALGOL、COBOL、PASCAL等。由於語言繁多又互不相通,程序移植困難,造成很大浪費。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按照網路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路具有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計算機網路可按網路拓撲結構、網路涉轄范圍和互聯距離、網路數據傳輸和網路系統的擁有者、不同的服務對象等不同標准進行種類劃分。一般按網路范圍劃分為:(1)區域網(LAN);(2)城域網(MAN);(3)廣域網(WAN)。區域網的地理范圍一般在10千米以內,屬於一個部門或一組群體組建的小范圍網,例如一個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等。廣域網涉轄范圍大,一般從幾十千米至幾萬千米,例如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洲際網路,此時用於通信的傳輸裝置和介質一般由電信部門提供,能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城域網介於LAN和WAN之間,其范圍通常覆蓋一個城市或地區,距離從幾十千米到上百千米。計算機網路由一組結點和鏈絡組成。網路中的結點有兩類:轉接結點和訪問結點。通信處理機、集中器和終端控制器等屬於轉接結點,它們在網路中轉接和交換傳送信息。主計算機和終端等是訪問結點,它們是信息傳送的源結點和目標結點。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家裡或其他任何地方,訪問查詢網上的任何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辦公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家庭自動化的發展。

『伍』 計算機網路第八版差別

計算機網路第八版差別:想說內容依舊是那麼混亂,結構沒有改進,層次難分,重點不明,不利於學習,如果第8版還沒改進,真心不建議使用。第八版還是講的office 2003。實踐操作部分的講解基本沒變,只是理論部分稍作調整。

『陸』 計算機網路工程所有技能

那可多了。
網路工程師應該能根據應用部門的要求進行網路系統的規劃、設計和網路設備的軟硬體安裝調試工作,能進行網路 系統的運行、維護 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網路資源,作為網 絡專業人員對系 統開發進行技術支持和指導,具 有工程師的實際工作能 力和業務水平,能指導助理工程師從事網路系統 的構建和管理工作。
最基本的知識:
1、IP地址的劃分;
2、Cisco路由器與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3、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等基礎知識;
4、Web、Ftp、Email等各種伺服器的搭建與配置;
5、各種網路故障的排查與判斷;
6、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7、如何利用三層路由器和交換機進行VLAN的劃分。
1 、硬體知識
1.1、計算機結構
·計算機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I/O部件)
· 指令系統(指令、定址方式、CISC、RISC)
· 多處理器(緊耦合系統、松耦合系統、陣列處理機、雙機系統、同步)
· 處理器性能
1.2、 存儲器
· 存儲介質(半導體存儲器、磁存儲器、光存儲器)
·存儲系統
· 主存與輔存
· 主存類型,主存容量和性能
· 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驗、交叉存取、多級主存、主存保護系統)
·高速緩存
· 輔存設備的性能和容量計算
1.3 、輸入輸出結構和設備
· I/O介面(中斷、DMA、通道、SCSI、並行介面、通用介面匯流排、RS-232、USB、IEEE1394、紅外線介面、輸入輸出控制系統、通道)
·輸入輸出設備類型和特性
1.4、 嵌入式系統基礎知識
2.0、操作系統知識
2.1 、基本概念
· 操作系統定義、特徵、功能及分類(批處理、分時、實時、網路、分布式)
·多道程序
· 內核和中斷控制
· 進程和線程
2.2、 處理機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作業管理
· 進程的狀態及轉換
· 進行調度演算法(分時輪轉、優先順序、搶占)
· 死鎖
· 存儲管理方案(分段與分頁、虛存、頁面置換演算法)
· 設備管理的有關技術(Spooling、緩沖、DMA、匯流排、即插即用技術)
· 文件管理
· 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與安全性、恢復處理、保護機制)
· 作業的狀態及轉換
·作業調度演算法(先來先服務、短作業優先、高響應比優先)
3.0、系統配置方法
3.1 、系統配置技術
· 系統架構模式(2層、3層及多層C/S和B/S系統)
· 系統配置方法(雙機、雙工、熱備份、容錯、緊耦合多處理器、松耦合多處理器)
· 處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處理、實時系統、Web計算、移動計算)
3.2、 系統性能
· 性能設計(系統調整、響應特性)
· 性能指標、性能評估(測試基準、系統監視器)
3.3、系統可靠性
· 可靠性計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
· 可靠性設計(失效安全、軟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統可靠性的分配及預估)
· 可靠性指標和可靠性評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維護性)
2、系統開發基礎
1 、系統開發基礎知識
1.1、需求分析和設計方法
· 需求分析
· 結構化分析設計
·面向對象設計
· 模塊設計、I/O設計、人機界面設計
1.2 、開發環境
· 開發工具(設計工具、編程工具、測試工具、CASE)
· 集中開發環境
1.3 、測試評審方法
· 測試方法
· 評審方法
· 測試設計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統測試)
1.4 、項目管理基礎知識
· 制定項目計劃
· 質量計劃、管理和評估
· 過程管理(PERT圖、甘特圖、工作分解結構、進度控制、關鍵路徑)
· 配置管理
· 人員計劃和管理
· 文檔管理(文檔規范、變更手續)
· 開發組織和作用(開發組成員、項目經理)
· 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
1.5 、系統可審計性
· 審計方法、審計跟蹤
· 在系統中納入和可審計性
2 .0、系統運行和維護知識
2.1 、系統運行
· 系統運行管理(計算機系統、網路)
· 系統成本管理
· 系統運行(作業調度、數據I/O管理、操作手冊)
· 用戶管理(ID注冊和管理)
· 設備和設施管理(電源、空調設備、設備管理、設施安全和管理)
· 系統故障管理(處理手續、監控,恢復過程、預防措施)
· 安全管理
· 性能管理
· 系統運行工具(自動化操作工具、監控工具、診斷工具)
·系統轉換(轉入運行階段、運行測試、版本控制)
· 系統運行服務標准
2.2、系統維護
· 維護的類型(完善性維護、糾錯性維護、適應性維護、預防性維護)
· 維護的實施(日常檢查、定期維護、預防性維護、事後維護、遠程維護)
· 硬體維護,軟體維護,維護合同
3、網路技術
1 、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拓撲結構
· OSI/RM
· 應用層協議(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傳輸層協議(TCP、UDP)
· 網路層協議IP(IP地址、子網掩碼)
· 數據鏈路層協議(ARP、RARP、PPP、SLIP)
·物理地址(單播、廣播、組播)
2 編碼和傳輸
2.1、調制和編碼
· AM、FM、PM、QAM
· PCM、抽樣
2.2、傳輸技術
· 通信方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串列/並行、2線/4線)
· 差錯控制(CRC、海明碼、奇偶校驗、比特出錯率)
·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標志同步、幀同步)
· 多路復用(FDM、TDM、WDM)
· 壓縮和解壓方法(JPEG、MPEG、MH、MR、MMR、遊程長度)
2.3、傳輸控制
· 競爭系統
· 輪詢/選擇系統
· 基本規程、多鏈路規程、傳輸控制字元、線路控制
· HDLC
2.4、 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存儲轉發、分組交換、ATM交換、幀中繼)
2.5、 公用網路和租用線路
3.1、 網路
3.2、 網路分類
· 按地域分類(LAN、MAN、WAN)
· 按服務分類(網際網路、企業內部網)
· 按傳輸媒體分類(電話、數據、視像)
· 按電信網分類(駐地、接入、骨幹)
3.2、LAN
· LAN拓撲(匯流排型、星型、環型)
· 訪問控制系統(CSMA/CD、令牌環、令牌匯流排)
· LAN間的連接、LAN-WAN的連接、對等連接、點對點連接
· 高速LAN技術(千兆乙太網)
· 無限LAN
3.3、MAN常用結構
3.4、WAN與遠程傳輸服務
· 租用線路服務、線路交換服務、分組交換服務
· ISDN、VPN、幀中繼、ATM、IP連接服務
· 衛星通信服務、移動通信服務、國際通信服務
3.5、 網際網路
· 網際網路概念(網際互聯設備、TCP/IP、IP路由、DNS、代理伺服器)
·電子郵件(協議、郵件列表)
· Web(HTTP、瀏覽器、URL、HTML、XML)
·文件傳輸(FTP)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錄搜索、智能搜索)
· QoS、CGI、VoIP
3.6、 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3.7、 網路性能
· 有關線路性能的計算(傳輸速度、線路利用率、線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設計)
· 性能評估
·排隊論的應用
4.0、 網路通信設備
4.1、 傳輸介質和通信電纜
· 有線/無線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電波、光、紅外線)
· 分配線架(IDF)、主配線架(MDF)
4.2、各類通信設備
· 線路終端設備、多路設備、交換設備、轉接設備
· 線路連接設備(數據機、DSU、NCU、TA、CCU、PBX)
5、網路連接設備
· 網際連接設備(網關、網橋、生成樹網橋、源路由網橋、路由器、中繼器、集線器、交換機)
6、 網路軟體系統
6.1、 網路操作系統
· 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分類和特點
· 網路設備驅動程序(ODL、NDIS)
· 網路通信的系統功能調用(套接字API)
· RPC
· TP Monitor
·分布式文件系統
· 網路設備功能
6.2、 網路管理
· 網路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計費管理)
·網路管理協議(CMIS/CMIP、SNMP、RMON、MIB-II)
· 網路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 網路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 Manager)
· 分布式網路管理
6.3、 網路應用與服務
· WWW
· FTP文件傳輸
· 電子郵件
· Telnet
·信息檢索
· 視頻點播
· 網路會議
· 遠程教育
·電子商務
· 電子政務
· CSCW和群件
4、網路安全
1 、安全計算
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 私鑰和公鑰加密標准(DES、IDEA、RSA)
· 認證(數字簽名、身份認證)
· 完整性(SHA、MD5)
· 訪問控制(存取許可權、口令)
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護
·防火牆
· 入侵檢測
· VPN、VLAN
· 安全協議(IPSec、SSL、ETS、PGP、S-HTTP、TLS)
· 硬體安全性
·計算機病毒防護
1.3、 可用性
· 文件的備份和恢復
1.4、 安全保護
· 個人信息控制
· 匿名
· 不可跟蹤性
1.5、LAN安全
· 網路設備可靠性
· 應付自然災害
· 環境安全性
· UPS
2.0、 風險管理
2.1、 風險分析和評估
2.2、 應付風險的對策
· 風險預防(風險轉移、風險基金、計算機保險)
· 意外事故預案(意外事故類別、應付意外事故的行動預案)
2.3、 內部控制
· 安全規章制度
·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標准化知識
1、 標準的制訂和獲取
1.1、 標準的制訂和獲取過程
1.2、 環境和安全性評估標准化
2.0、信息系統基礎設施標准化
2.1 、標准
· 國際標准(ISO、IEC)與美國標准(ANSI)
· 國家標准(GB)
· 行業標准與企業標准
2.2、開放系統(X/Open、OSF、POSIX)
2.3、 數據交換標准(EDIFACT、STEP、XML)
2.4、 安全性標准
· 信息系統安全措施標准
· 計算機防病毒標准
· 計算機防非法訪問標准
· CC標准
·BS7799標准
3.0、標准化組織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EC、IETF、IEEE、IAB、W3C)
· 美國標准化組織
· 歐洲工業標准化組織
·中國國家標准化委員會
6、信息化基礎知識
· 信息化意識
· 全球信息化趨勢,國家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戰略和策略
· 企業信息資源管理基礎知識
· 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 個人信息保護規則
7、計算機專業英語
· 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基本詞彙
· 能正確閱讀和理解計算機領域的英文資料
8、系統設計要求
1.0、 網路系統的需求定義
1.1、 應用需求分析
· 應用需求的調研(應用系統性能、信息產生和接收點、數據量和頻度、數據類型和數據流向)
· 網路應用的分析
1.2、 現有網路系統分析
· 現有網路體系結構調研(伺服器的數量和位置、客戶機的數量和位置、同時訪問的數量、每天的用戶數,每次s使用的時間、每次數據傳輸的數據量、網路擁塞的時間段、採用的協議、通信模式)
· 現有網路體系結構分析
1.3、需求定義
· 功能需求(待實現的功能)
·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 可靠性需求(期望的可靠性)
· 安全需求(安全性標准)
· 維護和運行需求(運行和維護的費用)
·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2.0、網路系統的設計
2.1、 技術和產品的調研和評估
· 收集信息
· 採用的技術和產品的比較研究
· 採用的技術和設備的比較要點
2.2、 網路系統的設計
· 確定協議
· 確定拓撲結構
· 確定連接(鏈路的通信性能)
· 確定結點(結點的處理能力)
· 確定網路的性能(性能模擬)
· 確定可靠性措施
· 確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調研,實現安全措施的技術和設備的評估)
· 網路設備的選擇,制訂選擇標准(成本、性能、容量、處理量、延遲),性能指標的一致性,高級測試的必要性,互連性的確認
2.3、 新網路業務運營計劃
· 業務過程的確認
· 安裝計劃
· 轉換到新網路的計劃
2.4、 設計評審
3.0、 網路系統的構建和測試
3.1、 安裝工作
· 事先准備
· 過程監督
3.2、 測試和評估
· 連接測試
· 安全性測試
· 性能測試
3.3、 轉換到新網路的工作計劃
9、網路平台運行管理
1.0、 網路系統的運行和維護
1.1、 用戶措施
· 用戶管理、用戶培訓、用戶協商
1.2、 制定維護和升級的策略和計劃
· 確定策略
· 設備的編址
· 審查的時間
· 升級的時間
1.3、 維護和升級的實施
· 外部合同要點
· 內部執行要點
1.4、 備份與數據恢復
· 數據的存儲與處置
· 備份
· 數據恢復
1.5、 網路系統的配置管理
· 設備管理
· 軟體
· 網路配置圖
2.0、網路系統的管理
2.1、 網路系統的監視
· 網路管理協議(SNMP 、MIB-2、RMON)
·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性能(LAN監控器)
·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故障
·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安全(入侵檢測系統)
·性能監視的檢查點
· 線路故障檢查點
· 安全監視的檢查點
2.2、故障恢復分析
· 故障分析要點(LAN監控程序)
· 排除故障要點
· 故障報告撰寫要點
2.3、 系統性能分析
· 系統性能分析要點
2.4、危害安全的對策
· 危害安全情況分析(調查損失情況,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 入侵檢測要點
· 對付計算機病毒的要點(查殺病毒措施)
3.0、 網路系統的評價
3.1、系統評價
· 系統能力的限制
· 潛在問題分析
· 系統評價要點
3.2、 改進系統的建議
· 系統生命周期
· 系統經濟效益
· 系統的可擴充性
· 建議改進系統的要點
10、網路系統實現技術
1.0、網路協議
· 商用網路協議(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 商務協議(XML、CORBA、COM/DCOM、EJB)
· Web 服務(WSDL、SOAP、UDDI)
2.0、可靠性設計
· 硬體高可靠性技術
· 軟體高可靠性技術
· 系統維護高可靠性技術
· 容錯技術
· 通信質量
3.0、 網路設施
3.1、xDSL數據機
3.2、 ISDN路由器
· 介面
·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 FRAD(幀裝配/拆裝)、CLAD(信元裝配/拆裝)
· 介面
· 功能
3.4、遠程訪問伺服器
· 功能和機制
3.5、 辦公室個人手持系統(PHS)
· 數字無繩電話的功能特性
3.6、 中繼式HUB
· 倍速集線器(功能和機制)
3.7、 L2、L3、L4及多層交換機功能和機制
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9、 虛擬網(功能與機制)
3.10、 與其他協議的共存(多協議路由器、IP隧道)
4.0、 網路應用服務
4.1、地址服務
· 機制、DHCP、IPv6(機制和傳輸技術)
4.2、 DNS(功能、機制)
·域名、FQDN
4.3、 電子郵件(功能、機制)
· SMPT、POP、MIME、IMAP4、LDAP
· 郵件列表
· Web Mail
4.4、 電子新聞(功能和機制、NNTP)
4.5、 Web服務(功能和機制、HTTP)
4.6、 負載分布(Web交換)
4.7、 電子身份驗證(功能、機制、認證授權、電子證書)
4.8、 服務機制
· 服務供應商、供應商漫遊服務、撥號IP連接、CATV連接、IP電話、網際網路廣播和組播、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移動通信、EZweb、主機服務提供者、EDI(規則、表單、Web EDI)、B2B、B2C、ASP、數據中心
11、網路新技術
1、 光纖網
· ATM-PDS、STM-PDS
· 無源光網PON(APON、EPON)
2、 無線網
· 行動電話系統(WLL、WCDMA、CDMA2000、TD-SCDMA)
· 高速固定無線接入(FWA)
·802.11a、802.11b、802.11g
· 微波接入(MMDS LMDS)
· 衛星接入
·藍牙接入
3、 主幹網
· IPoverSONET/SDH
· IpoverOptical
· IpoverDWDM
4、 通信服務
· 全天候IP連接服務(租用線路IP服務)
· 本地IP網(NAPT)
· Ipv6
5、 網路管理
· 基於TMN的網路管理
· 基於CORMBA的網路管理
6、 網格結算
除了思科設備以外的其他品牌主流設備也在范圍內,以上也不是最全的,而是最基本的。。。

『柒』 【408考研】計算機網路謝希第七版和第八版的區別是什麼對23考研有影響嗎

基本沒有影響,你到時候復習的時候基本上也是去聽網課,這個不是必要的,你只需要去王道那邊好好看一下人家的書和相關的資料就可以了,課本其實都不是必須的。

『捌』 想知道,研究生考試如果是計算機網路,按照謝希仁老師的第8版教材,很多內容是不是就會調整

因為網路協議如果不全面考慮不利情況,當情況發生變化時,協議就會保

『玖』 求《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第八版》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計算機網路自頂向下方法第八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XSe60mMhX2A17a5dUE0XPA

?pwd=orc4 提取碼:orc4
簡介:此書2021年新出的版本,適合作為計算機、電氣工程等專業本科生的「計算機網路」課程教科書,同時也適合網路技術人員、專業研究人員閱讀。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第八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網路要被限速 瀏覽:726
不需要網路ios的手機游戲 瀏覽:99
雙四g手機網路怎麼樣 瀏覽:798
網路代銷月薪多少 瀏覽:508
網路檯球安卓跟蘋果 瀏覽:607
計算機網路編程書籍 瀏覽:555
電腦網路辦公系統 瀏覽:491
天翼怎麼關無線網路 瀏覽:460
橙光網路異常打不開 瀏覽:467
劍俠情緣1網路版如何轉身 瀏覽:504
金立手機在哪切換4g網路 瀏覽:591
魅族手機如何設置網路顯示 瀏覽:439
移動網路有線電視台收費 瀏覽:29
真想投訴移動網路 瀏覽:151
小米怎樣把移動網路變好 瀏覽:697
小米電視網路版和電影版哪個好 瀏覽:224
康佳網路電視回看如何快進 瀏覽:709
筆記本電腦網路手動獲取 瀏覽:498
為什麼連接wifi卻無法連接網路 瀏覽:725
廣電網路怎麼開通無線網 瀏覽:94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