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是指互連起來的能獨立自主的計算機集合。這里「互連」意味著互相連接的兩台或兩台以上的計算機能夠互相交換信息,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而「獨立自主」是指每台計算機的工作是獨立的,任何一台計算機都不能幹預其他計算機的工作。例如啟動、停止等,任意兩台計算機之間沒有主從關系。
計算機網路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凡是入網用戶均能享受網路中由其他人共享出來的合法的信息和資源,比如我們可以藉助網路進行看新浪微博,上淘寶,逛京東等一系列的上網活動,總的來最突出的優點是資源共享和通信。
(1)計算機網路是伴隨著計算機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有無中心性、開放性、信息容量巨大、信息種類豐富、信息傳播「交互性」等特點。計算機網路遍布全世界,無論採取何種連接方式,只要上了網,就成為計算機網路上的一個終端,並可以同網路上的任何一個其他終端相連接。
計算機網路中,對信源的資格並無特殊限制,任何一個上網者都可以成為信源。
計算機網路所容納的信息量巨大,以至於人們創造出「海量」這一詞語加以描述,網路資料庫就是典型的例子。與此同時,計算機網路信息在種類方面也與傳統形式有著根本的區別。
2.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3.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 )相結合的產物。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4. 計算機網路指的是什麼
0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是指將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軟體的支持下,實現彼此之間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整個系統。
0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是什麼?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是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
03、資源共享主要是指哪些資源?資源共享包括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的共享。
04、計算機網路根據其覆蓋范圍可分為哪三類?計算機網路根據其覆蓋范圍可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05、學校的校園網應該屬於(4)所說的哪一類?校園網屬於區域網。
06、基於伺服器的網路與對等網有何區別?基於伺服器的網路中由伺服器來管理網路,並為網路用戶提供共享服務,而在對等網中沒有專用伺服器,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即作為一台非專業伺服器管理自己的資源和用戶,為其他計算機提供軟硬體資源的共享服務。同時又可作為客戶機共享其他計算機的資源。
07、伺服器在網路中的作用是什麼?伺服器在網路中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網路,為網路用戶提供共享資源。
08、Internet可以為我們提供哪些服務?Internet可以為我們提供多種服務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信息查詢、網上新聞、各種論壇和電子商務等。
09、什麼是網際網路上的IP地址?IP地址是計算機在網際網路上的惟一標識。
10、IP地址通常是如何表示的?IP地址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寫成4組十進制數,每組之間有圓點隔開。
5. 計算機網路的構成要素
通訊主體、通訊協議、網路設備
計算機網路按不同的標准來分有多個分類。例如按范圍和距離來分,可以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區域網速度快,正確性高,主要用與資源共享,廣域網主要用於遠程通信,網際網路屬於廣域網范疇);按布線拓撲結構可以分為匯流排型,星型,環型,樹型(星型組網簡單,單位里較多採用星型);按工作原理來分,可以分為乙太網(Ethernet)、令牌網(Token Ring)、FDDI網、非同步傳輸模式網(ATM)等幾類,而乙太網應用極其廣泛,很多區域網都是乙太網,非同步傳輸模式網(ATM)前景看好。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科學家計算機聯網實驗成功,實際上宣告了人類網路時代的到來。而目前的網際網路,最早由美國國防部出資建設的ARPANet發展起來,當時只有4台計算機。中國在1994年加入了網際網路。不管是哪種計算機網路,它都要由三個要素組成。
1.通信主體
通信主體是指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兩台或兩台以上的計算機才能構成網路。
2.通信設備
包括網線(例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衛星信道)、網卡、網橋、網關、路由器等設備。
3、通信協議
兩台計算機要相互通信,就象兩個人要相互交流,必須有共同的語言。目前世界上有很多通信協議,應用最廣的就TCP/IP協議。它也是網際網路採用的協議,其實就是沿用了ARPANET的協議。我們在查看本地連接和更改IP地址時就可以看到該協議。
協議是計算機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很多技術。各國各地區都可能不同。為了促進合作交流經濟發展,各國需要採用統一的標准和協議。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國際電信聯盟、IEEE(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等機構都是負責這制定標准方面的工作。這些標准一般是推薦性標准,許多國家考慮到這些標準是發達國家技術經驗的結晶以及自身利益,往往都在本國執行這些協議。例如。在計算機里都是用二進製表示數據,美國國家信息交換碼標准(ASCII碼)規定了常用的128個字元的二進制代碼,它規定象「A"等字元用"1000001"來表示,其實已經成為一個默認的國際標准。
只有在戰爭和特殊情況下這些標准協議才會改變。
網路除了以上三個要素外還需要一些軟體,例如網路操作系統等,這對網路的影響也很大。
6. 最早出現的計算機網路
最早的計算機網路是伴隨著主機(Host)和終端(Terminal)這兩個概念的出現而產生的。當時的主機通常指大型機或功能較強的小型機,而終端則是指一種計算機外部設備,現在的終端概念已定位到一種由CRT顯示器、控制器及鍵盤合為一體的設備,它與我們平常指的微型計算機的根本區別是沒有自己的中央處理單元(CPU),當然也沒有自己的內存,其主要功能是將鍵盤輸入的請求數據發往主機(或列印機)並將主機運算的結果顯示出來。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目前對於「終端」一詞又引入了新的含義。對互聯網而言,終端泛指一切可以接入網路的計算設備,如個人電腦、網路電視、可上網手機、PDA等。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 這是網路軟體運行的一種形式。通常,採用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系統,有一台或多台伺服器以及大量的客戶機。伺服器配備大容量存儲器並安裝資料庫系統,用於數據的存放和數據檢索;客戶端安裝專用的軟體,負責數據的輸入、運算和輸出。
客戶機和伺服器都是獨立的計算機。當一台連入網路的計算機向其他計算機提供各種網路服務(如數據、文件的共享等)時,它就被叫做伺服器。而那些用於訪問伺服器資料的計算機則被叫做客戶機。嚴格說來,客戶機/伺服器模型並不是從物理分布的角度來定義,它所體現的是一種網路數據訪問的實現方式。採用這種結構的系統目前應用非常廣泛。如賓館、酒店的客房登記、結算系統,超市的POS系統,銀行、郵電的網路系統等。
【瀏覽器/伺服器結構】 這種結構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盛行,是目前最流行的網路軟體系統結構,它正逐漸取代客戶機/伺服器結構,成為網路軟體開發商的首選。
隨著網際網路瀏覽器功能越來越強大,在許多場合下,瀏覽器可以取代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客戶端軟體。也就是說,開發商可以遵循一定規則,開發一套運行於伺服器的網路軟體,在客戶端可以直接使用瀏覽器進行數據的輸入和輸出,而不必為客戶端開發特定的軟體。
當前,瀏覽器/伺服器結構和客戶機/伺服器結構已成為計算機應用的主要形式,而伺服器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所以伺服器又被稱為「E時代的基本元素」。
【IA架構伺服器】 通常將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伺服器稱為IA(Intel Architec-ture)架構伺服器,由於該架構伺服器採用了開放式體系,並且實現了工業標准化技術和得到國內外大量軟硬體供應商的支持,在大批量生產的基礎上,以其極高的性能價格比而在全球范圍內,尤其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2000年國內IA架構伺服器供應商前三位是惠普、IBM、浪潮。
【IA64架構伺服器】 IA64處理器I-tanium(安騰)是Intel自推出32位微處理器以來,在高性能計算機領域的又一座里程碑。基於IA64處理器架構的伺服器具有64位運算能力、64位定址空間和64位數據通路,突破了傳統IA32架構的許多限制,在數據的處理能力,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可用性、可觀理性等方面獲得了突破性的提高。我國目前只有浪潮一家推出該架構伺服器超能2000。
7. 計算機網路是( )相聯 A 計算機與終端 B計算機與計算機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與計算機。
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實質上是不同計算機之間進程的通信。而埠號就是唯一的表示這些進程的編號。(進程:運行著的程序)埠號有16位,0到65535,一共有2^16個埠號。
通過埠號可以找到計算機運行的應用程序。如Web伺服器對應的埠號是80,通過80埠實現了上網的功能。埠地址工作在傳輸層,在傳輸的過程中是不會變的,埠地址就是埠號。
(7)計算機網路是伴隨著計算機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將地理位臵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歷了面向終端的單級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對計算機網路和開放式標准化計算機網路三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看不見的電磁波)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8. 計算機網路是什麼相結合的產物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的誕生使計算機體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當今社會經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人們就開始研究計算機網路,世界上公認的、最成功的第一個遠程計算機網路是在1969年。該網路稱為ARPANET,它就是現在Internet的前身。
計算機網路是指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通過各種通訊設備和線路物理地連接起來,按照網路協議相互通信,以共享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為目標的系統。
從完成整個系統的任務看,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資源共享,相互通信;連接計算機的手段是通信工具;形成計算機網路的計算機最少在2台以上。為了實現計算機相互通信,必須遵守共同的規則即協議,換句話說,計算機網路之間進行通信是以約定的協議進行控制的。
9. 計算機網路發展經過哪幾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1. 第一階段:誕生階段s(7|4
�0�8溫農校友之家 -- 溫農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mH8R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台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 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終端是一台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包括顯示器和鍵盤,無CPU和內存。PV'v
隨著遠程終端的增多,在主機前增加了前端機(FEP)。當時,人們把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以傳輸信息為目的而連接起來,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但這樣的通信系統已具備了網路的雛形。u,n,
�0�8溫農校友之家 -- 溫農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KOkhD
2. 第二階段:形成階段R%
�0�8溫農校友之家 -- 溫農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KbP
20 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為用戶提供服務,興起於60年代後期,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了資源子網。這個時期,網路概念為「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為目的互聯起來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之集合體」,形成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3. 第三階段:互聯互通階段,F?
�0�8溫農校友之家 -- 溫農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F6A
20 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ARPANET興起後,計算機網路發展迅猛,各大計算機公司相繼推出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及實現這些結構的軟硬體產品。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不同廠商的產品之間互聯很困難,人們迫切需要一種開放性的標准化實用網路環境,這樣應運而生了兩種國際通用的最重要的體系結構,即TCP/IP體系結構和國際標准化組織的OSI體系結構。rMUJ
4. 第四階段:高速網路技術階段'
�0�8溫農校友之家 -- 溫農人自己的網上家園 _
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的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由於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多媒體網路,智能網路,整個網路就像一個對用戶透明的大的計算機系統,發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網。{
10.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是的,計算機網路就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1]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10)計算機網路是伴隨著計算機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非性能特徵:
1、費用
即網路的價格(包括設計和實現的費用)。網路的性能與其價格密切相關。一般說來,網路的速率越高,其價格也越高。
2、質量
網路的質量取決於網路中所有構件的質量,以及這些構件是怎樣組成網路的。網路的質量影響到很多方面,如網路的可靠性、網路管理的簡易性,以及網路的一些性能。但網路的性能與網路的質量並不是一回事。
3、標准化
網路的硬體和軟體的設計既可以按照通用的國際標准,也可以遵循特定的專用網路標准。最好採用國際標準的設計,這樣可以得到更好的互操作性,更易於升級換代和維修,也更容易得到技術上的支持。
4、可靠性
可靠性與網路的質量和性能都有密切關系。速率更高的網路,其可靠性不一定會更差。但速率更高的網路要可靠地運行,則往往更加困難,同時所需的費用也會較高。
5、可擴展性和可升級性
網路在構造時就應當考慮到今後可能會需要擴展(即規模擴大)和升級(即性能和版本的提高)。網路的性能越高,其擴展費用往往也越高,難度也會相應增加。
6、易於管理和維護
網路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和維護,就很難達到和保持所設計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