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
為了能進行通信,就像我們說話用某種語言一樣,在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之間也有一種語言,因為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必須使用相同的網路協議才能進行通信。
(1)探索計算機網路協議與服務的奧秘擴展閱讀
多數網路都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都建立在它的下層之上,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而把如何實現這一服務的細節對上一層加以屏蔽。
一台設備上的第 n層與另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進行通信的規則就是第n層協議。在網路的各層中存在著許多協議,接收方和發送方同層的協議必須一致,否則一方將無法識別另一方發出的信息。
網路協議使網路上各種設備能夠相互交換信息。
網路協議是由語義、語法、時序三個要素組成
『貳』 網路協議與服務有什麼區別
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
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2.網路服務
「網路服務」,是指一些在網路上運行的、面向服務的、基於分布式程序的軟體模塊,網路服務採用HTTP和XML(標准通用標記語言的子集)等互聯網通用標准,使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通過不同的終端設備訪問WEB上的數據,如網上訂票,查看訂座情況。網路服務在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公司業務流程電子化等應用領域有廣泛的應用,被業內人士奉為互聯網的下一個重點。
『叄』 協議和服務有何區別有何關系
網路協議與服務的區別如下:
1、定義上的區別:
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協議是規則,約定,而服務是功能,本領。
2、層次上的區別:
網路協議是由於網路節點之間聯系的復雜性,在制定協議時,通常把復雜成分分解成一些簡單成分,然後再將它們復合起來。協議是通信雙方對等層之間才有的,是水平方向上的關系。而服務則是通信某一端上下層之間才有的,是垂直方向上的關系,而且是自下向上提供的。
3、水平與垂直的區別:
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但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通過層間介面向上層提供的。上層使用所提供的服務必須與下層交換一些命令,這些命令在OSI中稱為服務原語。
網路協議與服務的關系:
網路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1)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而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提供服務。
(3)探索計算機網路協議與服務的奧秘擴展閱讀:
協議和服務的概念的區分:
1、協議的實現保證了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本層的服務用戶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協議。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
2、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但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通過層間介面向上層提供的。上層使用所提供的服務必須與下層交換一些命令,這些命令在OSI中稱為服務原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協議網路-網路服務
『肆』 在計算機網路中網路服務和網路協議的關系是什麼 謝謝各位好心人
服務就是你可以通過它做什麼。
協議就是讓服務可以正常進行。
一個網路協議至少包括三要素: 語法 用來規定信息格式。 語義 用來說明通信雙方應當怎麼做。 時序 詳細說明事件的先後順序。
『伍』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協議為什麼需要網路協議
計算機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
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
(5)探索計算機網路協議與服務的奧秘擴展閱讀
由於網路節點之間聯系的復雜性,在制定協議時,通常把復雜成分分解成一些簡單成分,然後再將它們復合起來。最常用的復合技術就是層次方式,網路協議的層次結構如下:
1、結構中的每一層都規定有明確的服務及介面標准;
2、把用戶的應用程序作為最高層;
3、除了最高層外,中間的每一層都向上一層提供服務,同時又是下一層的用戶;
4、把物理通信線路作為最低層,它使用從最高層傳送來的參數,是提供服務的基礎。
『陸』 什麼是協議什麼是服務服務和協議有什麼區別(計算機網路基礎里的題目)
都解釋的什麼和什麼啊,哪裡復制來的。沒有圖也沒法說清楚,大致和你說。
計算機網路的OSI模型可以分7層,從上到下分別是
7 應用層
6 表示層
5 會話層
4 傳輸層
3 網路層
2 數據鏈路層
1 物理層
如果現在一台A機器和B機器要通信,相當於A7(表示A機器的應用層)-》A6-》A5-》A4-》A3-》A2-》A1-》B1-》B2-》B3-》B4-》B5-》B6-》B7-》
協議就是通信雙方關於如何進行通信的一種約定。它是橫向的,就是說A7和B7之間有應用協議,A6B6之間有表示協議,類推。
服務是縱向的是N層向N+1層提供的一組操作(專業上叫做原語)。也就是A6為A7服務,A5為A6服務,類推。
總結而言,服務是提供的原語(操作),涉及到各層的介面,但不涉及這些操作是怎麼完成的。
協議是同一層之間怎麼發報、怎麼交換幀等的規則。
重點是協議是可變的,服務是不能改變的。
『柒』 網路協議與服務有何區別有何聯系
樓主問的是計算機網路課程上協議和服務這兩個名詞吧?
從定義上說:協議是規則,約定,而服務是功能,本領。從層次上來說:協議是通信雙方對等層之間才有的,是水平方向上的關系。而服務則是通信某一端上下層之間才有的,是垂直方向上的關系,而且是自下向上提供的。
至於兩個概念間的關系,可以說
每一層的協議是通過下層對本層提供的服務來支持實現的。
『捌』 計算機網路TCP/IP等相關協議與原理
網路分層(由下到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重點在: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這兩層需要了解基本的原理)、網路層、傳輸層(這兩層需要了解功能作用,原理和相關的一些協議)、應用層(http協議)。
開始之前先跟大家說一下協議,很多人不知道協議是什麼,尤其是剛接觸這方面東西的時候,一聽協議,感覺很吊的樣子,但是又不知其所雲,其實,協議可以理解為:一個雙方通信需要共同遵守的規范。
記住,在網路分層協議中,所有下層的協議的作用就是為了上層服務,謹記!
接下來,我跟大家一一道來,首先登場的是物理層。
這一層主要就是跟硬體打交道,這一層也是所有上層的基礎。
數據鏈路層強調的是一種傳輸規范,這是指什麼呢?說白了,就是指每次傳輸的最大容量(最大傳輸單元),數據組織結構(乙太網幀的概念)、傳輸的目的地等。
MAC地址:燒錄在網卡ROM中的一串數字,長度48bit。
分組交換:較大數組分割為較小數組,依次發送。
原因是數據鏈路層有不定長度的最大傳輸單元。
乙太網的幀的概念:前導碼(8位元組)+本體(首部+數據+FCS)
原理:依靠MAC地址決定向哪個端發送數據,需要「轉發表」。
轉發表是交換機自動學習得到的。
作用:保證不同數據鏈路層下數據的可達性。
ARP協議(獲取MAC地址)和ICMP協議(數據發送異常通知)
作用:識別對端信息的地址。地址為32位正整數表示,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由8位整數組成。說白了,是識別要傳輸目的地的地址。
每位對應十進制范圍:0-255。
[注]: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是為了定址而發明。
A類:
第一位為「0」的地址,前8位為網路標識,0.0.0.0-127.0.0.0是A類IP地址的理論范圍。
B類:
前兩位為「10」的地址,前16位是網路標識,128.0.0.0-191.255.0.0,主機標識16位。
C類:
前三位為「110」的地址。前24位網路標識,192.0.0.0-223.255.255.0,主機標識為8位。
D類:
前4位為「1110」的地址。網路標識為32位,沒有主機標識。
IP地址長度僅可表達43億左右的主機數目,(區分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共32位(一段連續的0和一段連續的1)組成,1的長度就表示網路標識的長度。
子網掩碼的作用是區分IP地址是否在同一子網內。
分組數據發送到目標地址的功能,持有路由控製表,它在路由控製表中查找目標IP地址對應的下一個路由器地址。
源主機--->網卡--->路由器1(路由器控製表)--->路由器2--->網卡--->目標主機
IP協議最大包為2的16次冪,等於65536.
接下來介紹幾個IP協議相關的協議或技術:
將域名轉化為IP地址(域名也是分層處理請求的,每一層都有對應的DNS伺服器)。
通過目標IP地址,定位下一個接收數據包的網路設備(主機或路由器)的MAC地址。
在數據鏈路層發送廣播,如果沒有ARP技術,就沒有辦法穿透中間的伺服器(ARP請求+ARP應答)。
NAT:用於將區域網中的私有地址轉換為全局IP地址的技術。
每個路由器只有一個對外的全局IP地址,如果一個內網主機都向外通訊,怎麼辦?
就要使用到NATP技術,可轉為TCP和UDP埠號。
不同的內網IP被轉換成同一個公共的IP,但是NAPT技術可以使用不同的埠加以區分。
NAT和NAPT都需要路由器內部維護一張轉換表。
舉例:TCP首次SYN時,會生成這個表,關閉連接時會發出FIN包,收到這個包應答時轉換表會被刪除。
定義:實現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
TCP:面向有連接的協議,建立連接需要3步,關閉連接需要4步。
具備數據重傳、流量控制等功能,能正確處理丟包功能並有效利用寬頻。
UDP:比較適合做實時視頻和音頻,效率比TCP高。
TCP有5個要素:源IP地址、目標IP地址、源埠號、目標埠號、協議號,同一台機器的埠號可以區分為不同的應用程序。
校驗和=源IP地址(IP協議首部)+目標IP地址(IP協議首部)+源埠+目標埠
包長度=首部長度+數據長度
應該可以從下圖看出來,TCP的首部比UDP的首部要復雜的多,所以也一定會影響的傳輸的速度和效率。
簡單介紹一下首部的相關參數:
序列號:發送數據的位置
確認應答號:下一次應用接收到的數據的序列號
數據偏移:TCP首部的長度,單位為4位元組。
控制位:長度為8位。
窗口大小:用於表示從應答號開始能夠接受多少個8位位元組。
緊急指針:盡在URG控制位為1時有效,表示緊急數據的末尾在TCP數據部分中的位置。
接下來最重要的一個技術點來了:
以下是通俗話解釋連接和斷開過程:
建立連接的過程:
1.client:我要建立連接。
2.server:我知道你要建立連接了,我這邊沒問題。
3.client:我了解你知道我要建立連接了,開始通信吧!
結束連接的過程:
1.client:我要關閉連接了
2.server:你那邊可以關閉了
3.server:我這邊也准備關閉了
4.client:我已關閉,你可以關閉了
[注]:連接是雙方面的,所以關閉也是要自行關閉的。
數據包重發:保證ACK的值和發送方下次發送數據包的序列號相等。
接收方通過TCP首部中的控制位SYN判斷這個數據是否曾經接收過?接收過就會舍棄。
重傳超時時間(RTO)動態改變,略大於連接往返時間(RTT),RTO有自己的估算公式
定義:無需等待ACK,可以發送的最大數量。(窗口大小由接收端控制)
作用:為了解決發送數據包後,直至ACK確認返回之前,發送端都無法在進行發送的問題。
定義:接收端有緩存區數據溢出(如果窗口較大)
通俗一點的意思就是讓發送方慢一點,免得接收方接收不過來。
TCP會慢啟動演算法得出窗口的大小,對發送數據量進行控制。
發送方擁有一個擁塞窗口,對發送的數據量進行控制。
TCP協議中的窗口是指:發送方和接收方窗口中的最小值。
1.通訊開始,發送方窗口為1。每收到一個ACK確認後,擁塞窗口翻倍。
2.由於指數級增長快,很快就會出現確認包超時。
3.設置慢啟動閾值,它的值為擁塞窗口的大小的一半。
4.將擁塞窗口大小設置為1,重新進入慢啟動過程。
5.慢啟動閾值存在,當擁塞窗口大小達到閾值時,不再翻倍,而是線性增長。
6.隨窗口大小的不斷增長,可以收到三次重復的ACK,進入「快速重發」階段。
7.TCp將慢啟動閾值設置為當前擁塞窗大小的一半,再將擁塞窗口大小設成閾值大小。
8.擁塞窗口又會線性增加,直至下一次出現3次ACK或者超時。
『玖』 網路協議與服務有何區別有何關系網路協議的三個要素是什麼各有什麼含義
網路協議與服務的區別:
1、網路協議是面向計算機網路的,是計算機通信時採用的語言;
2、服務是面向用戶的,是指計算機網路為用戶提供的某種應用服務。
兩者聯系:
服務是在相應的網路協議支持下實現的。
網路協議的三個要素是語義、語法、時序。
1.語義:對構成協議的協議元素含義的解釋(講什麼),特定的符號或數值。
2.語法:(要素之間的排列規則和格式)用於規定將若干個協議元素和數據組合在一起來表達一個更完整的內容是所應遵循的格式,即對所表達的內容的數據結構形式的一種規定(對更低層次則表現為編碼格式和信號水平)(怎麼講)
3.時序:(TCP三次握手)通信中各事件發生的因果關系,時序規定了某個通信事件及其由它而觸發的一系列後續事件的執行順序。
『拾』 什麼是網路服務和協議
什麼是網路服務
網路服務是指NAS產品在運行時系統能夠提供何種服務。典型的網路服務有DHCP、DNS、FTP、Telnet、WINS、SMTP等。
DHCP
DHCP的全名是「」,即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在使用DHCP的網路里,用戶的計算機可以從DHCP伺服器那裡獲得上網的參數,幾乎不需要做任何手工的配置就可以上網。一般情況下,DHCP伺服器會盡量保持每台計算機使用同一個IP地址上網。如果計算機長時間沒有上網或配置為使用靜態地址上網,DHCP伺服器就會把這個地址分配給其他計算機。
WINS
WINS是「WindowsInternetNameService」的簡稱,中文為Windows網際命名服務,WINS伺服器主要用於NetBIOS名字(計算機名稱)服務,它處理的是NetBIOS計算機名(ComputerName),所以也被稱為NetBIOS名字伺服器(NBNS,NetBIOSNameServer)。WINS伺服器可以登記WINS-enabled工作站(下面簡稱為「WINS工作站」)的計算機名、IP地址、DNS域名等數據,當工作站查詢名字時,它又可以將這些數據提供給工作站。
DNS
DNS,DomainNameSystem或者DomainNameService(域名系統或者余名服務)。域名系統為Internet上的主機分配域名地址和IP地址。用戶使用域名地址,該系統就會自動把域名地址轉為IP地址。域名服務是運行域名系統的Internet工具。執行域名服務的伺服器稱之為DNS伺服器,通過DNS伺服器來應答域名服務的查詢。
FTP
文件傳輸協議FTP(FileTransferProtocol)是Internet傳統的服務之一。FTP使用戶能在兩個聯網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文件,它是Internet傳遞文件最主要的方法。使用匿名(Anonymous)FTP,用戶可以免費獲取Internet豐富的資源。除此之外,FTP還提供登錄、目錄查詢、文件操作及其他會話控制功能。
SMTP
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即簡單郵件傳輸協議,它是一組用於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傳送郵件的規則,由它來控制信件的中轉方式。SMTP協議屬於TCP/IP協議族,它幫助每台計算機在發送或中轉信件時找到下一個目的地。通過SMTP協議所指定的伺服器,我們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伺服器上了,整個過程只要幾分鍾。SMTP伺服器則是遵循SMTP協議的發送郵件伺服器,用來發送或中轉你發出的電子郵件。
Telnet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運行一些很大的程序,而自己的PC又達不到運行這個程序所必須的配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網路連接上一台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並且把自己的PC模擬成那台計算機的終端,進而達到在該計算機上運行程序的目的。這種利用網路遠程登錄到其他計算機上,並且以虛擬終端方式遙控程序運行的做法就是TELNET。隨著計算機硬體的發展,目前TELNET在一般網路用戶中已經不是很普遍了,但是對於網路管理員來說,它仍然是個得力助手。
什麼是協議
網路上的計算機之間又是如何交換信息的呢?就像我們說話用某種語言一樣,在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之間也有一種語言,這就是網路協議,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必須使用相同的網路協議才能進行通信。
網路協議是網路上所有設備(網路伺服器、計算機及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等)之間通信規則的集合,它定義了通信時信息必須採用的格式和這些格式的意義。大多數網路都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都建立在它的下層之上,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而把如何實現這一服務的細節對上一層加以屏蔽。一台設備上的第 n層與另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進行通信的規則就是第n層協議。在網路的各層中存在著許多協議,接收方和發送方同層的協議必須一致,否則一方將無法識別另一方發出的信息。網路協議使網路上各種設備能夠相互交換信息。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用戶如果訪問Internet,則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添加TCP/IP協議。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路協議)協議, 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是一種網路通信協議,它規范了網路上的所有通信設備,尤其是一個主機與另一個主機之間的數據往來格式以及傳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礎協議,也是一種電腦數據打包和定址的標准方法。在數據傳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為有兩個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傳遞的信息被劃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個TCP信封,並在該信封面上記錄有分段號的信息,再將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發送上網。在接受端,一個TCP軟體包收集信封,抽出數據,按發送前的順序還原,並加以校驗,若發現差錯,TCP將會要求重發。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幾乎可以無差錯地傳送數據。 對普通用戶來說,並不需要了解網路協議的整個結構,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與世界各地進行網路通信。
IPX/SPX是基於施樂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協議,而SPX是基於施樂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順序包協議)協議,它們都是由novell公司開發出來應用於區域網的一種高速協議。它和TCP/IP的一個顯著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 地址,而是使用網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在實際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麼設置,裝上就可以使用了。由於其在網路普及初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廠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現在很多軟體和硬體也均支持這種協議。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強用戶介面。它是NetBIOS協議的增強版本,曾被許多操作系統採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協議在許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統的預設協議。總之NetBEUI協議是一種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廣播型協議,安裝後不需要進行設置,特別適合於在「網路鄰居」傳送數據。所以建議除了TCP/IP協議之外,區域網的計算機最好也安上NetBEUI協議。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裝了TCP/IP協議的WINDOWS98機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須安裝NetBEUI協議。
一個網路協議至少包括三要素:
語法 用來規定信息格式;
語義 用來說明通信雙方應當怎麼做;
時序 詳細說明事件的先後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