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發展的四個趨勢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1、巨型化,指計算機具有極高的運算速度、大容量的存布空間;目前正在開發中的巨型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將達到每秒100億次。主要用於航空航天、軍事、氣象、人工智慧、生物工程等領域。
2、微型化,大規模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的必然;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筆記本電腦、手持電腦等微機必將以更優的性能價格比受到人們的歡迎。
3、網路化,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路是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計算機網路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銀行系統、商業系統、交通運輸系統等。
4、智能化,讓計算機能夠模擬人類的智力活動。進行「看」、「聽」、「說」、「想」、「做」,進行邏輯推理、學習和證明的能力具備理解自然語言、聲音、文字、圖像的能力,具有說話能力,能夠讓人類用自然語言直接對話。
電子計算機未來發展:
1、分子計算機
分子計算機體積小、耗電少、運算快、存儲量大。分子計算機的運行是吸收分子晶體上以電荷形式存在的信息,並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組織排列。分子計算機的運算過程就是蛋白質分子與周圍物理化學介質的相互作用過程。
分子晶元體積大大減小,而效率大大提高,分子計算機完成一項運算,所需的時間僅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維速度快100萬倍。分子計算機具有驚人的存儲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儲1萬億億的二進制數據。分子計算機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電子計算機的十億分之一。
2、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是利用原子所具有的量子特性進行信息處理的一種全新概念的計算機。量子理論認為,非相互作用下,原子在任一時刻都處於兩種狀態,稱之為量子超態。原子會旋轉,即同時沿上、下兩個方向自旋,這正好與電子計算機0與1完全吻合。
量子計算機以處於量子狀態的原子作為中央處理器和內存,其運算速度可能比奔騰4晶元快10億倍,就像一枚信息火箭,在一瞬間搜尋整個互聯網,可以輕易破解任何安全密碼。
3、光子計算機
1990年初,美國貝爾實驗室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光子計算機。光子計算機是一種由光信號進行數字運算、邏輯操作、信息存儲和處理的新型計算機。光子計算機的基本組成部件是集成光路,要有激光器、透鏡和核鏡。
由於光子比電子速度快,光子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可高達一萬億次。它的存儲量是現代計算機的幾萬倍,還可以對語言、圖形和手勢進行識別與合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算機
2.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不包括
目前,中間件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企業應用的主流技術,如交易中間件、消息中間件、專有系統中間件、面向對象中間件、數據存取中間件、遠程調用中間件等。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廣泛和深入,又向計算機術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起提高計算機的工作速度和存儲量,關鍵是實現更高的集成度。傳統的計算機的晶元是用半導體材料製成的,這在當時是最佳的選擇。但隨著集成的提高,它的弱點也日益顯現出來。專家們認識到,盡管隨著工藝的改進,集成電路的規模越來越大,但在單位面積上容納的元件有限的,在1毫米見方的矽片上最多不能超過25萬個,並且它的散熱、防漏電等因素制約著集成電路的規模,現在的半導體晶元發展即將達到理論上的極限。因此,有人預測現行的計算機系統將在2010年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為此,世界各國研究人員正在加緊研究開發新一代計算機,從體系結構的變革到器件與技術革命都要產生一次量的乃至質的飛躍。計算機的發展趨勢表現為4種,即巨型化、微型化、網路化和智能化。未來新一代的計算機可分為模糊、量子、超導、光子和DNA5種類型。
1計算要的發展趨勢
1) 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計算機速度更快、存儲容量更大、功能更強、可靠性更高的計算機。其運算能力一般在每秒百億次以上,內存容量在幾百G位元組以上。巨型計算機主要用於尖端科學技術和軍事國防系統的研究開發。巨型計算機的發展集中體現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
2) 微型化
微型化是指發展體積更小、功能更強、可靠性更高、攜帶更方便、價格更便宜、適用范圍更廣的計算機系統。因為微型機可滲透到諸如儀表、家用電器、導彈彈頭等中、小型機無法進入的領域,所以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異常迅速。預計微型機性在一起,今後將逐步發展到對存儲器、通道處理機、高速運算部件、圖形卡、音效卡的集成,進一步將系統的軟體固化,達到整個微型機系統的集成。
3) 網路化
網路化是指利用通信技術,把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互聯起來,按照網路協議相互通信,以達到所有用戶都可共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的目的。目前計算機聯網已經非常普遍,但是計算機網路化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做。如網路上資源雖多,利用卻並不方便;聯網的計算機雖多,計算機特別是伺服器的利用率並不高;網路雖然方便,但是卻不安全,等等。計算機網路化在提供方便、及時、可靠、安全、高效的信息服務方面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目前各國在開發三網合一的系統工程,即將計算機網、電信網和有線電視網合為一體。將來通過網路能更好地傳送數據、文體資料、聲音、圖形和圖像,用戶可隨時隨地在全世界范圍撥打可視電話和收看任意國家的電視和電影。
4) 智能化
5) 智能化是指讓計算機具有模擬人的感覺和思維過程的能力。智能計算機具有解決問題和邏輯推理的功能,以及知識處理和知識庫管理的功能等。人與計算機的聯系是通過智能介面,用文字、聲音、圖像等與計算機自然對話。智能化的研究領域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領域是專家系統和機器人。在21世紀,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人工智慧技術將得到極大發展,各種智能機器人會大量出現,要使計算機能代替人類做更多的工作,就要使計算機有更接近人類的思維和智能。未來的計算機將能接受自然語言的命令,有視覺、聽覺和觸覺。將來的計算機可能不再有現在計算機這樣的外形,體系結構也會不同。目前已研製出的機器人有的可以代替人從事危險環境的勞動,有的能與人下棋寺,這都從本質上擴充了計算機的能,使計算機成為可以越來越多地替代人的思維活動和腦力勞動的電視。
2未來新一代的計算機
1) 模糊計算機
1956年,英國人查德創立了模糊信息理論。依照模糊理論,判斷問題不是以是、非兩種絕對的值或0與1兩種數碼來表示,而是取許多值,如接近、幾乎、差不多及差得遠等模糊值來表示。用這種模糊的、不確切的判斷進行工程處理的計算機就是模糊計算機。模糊計算機是建立在模糊數學基礎上的計算機。模糊計算機除具有一般計算機的功能外,還具有學習、思考、判斷和對話的能發,可以立即辯識外界物體的形狀和特徵,甚至可幫助人從事復雜技腦力勞動。日本科學家把模糊計算機應用地鐵管理上。日本東京以北320km的仙台市的地鐵列車,在模糊計算機控制下,自1986年以來一直安全、平穩地行駛著。車上的乘客可以必攀扶拉手吊帶,這是因為,在列車行進中模糊邏輯計算機晶元。此外,人們又把模糊計算機裝在吸塵器里,可以根據灰塵量以及地毯的厚實程度調整吸塵器的功率。模糊計算機還能用於地震災情判斷、疾病醫療診斷、發酵工程式控制特、海空導航巡視等多個方面。
2) 生物計算機
微電子技術和生物工程這兩項高科技的互相滲透,為研製生物計算機提供了可能。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發現脫氧核酸(DNA)處在不同的狀態下,可產生有信息和無信息的變化。聯想到邏輯電路中的0與1、晶體管的導通或截止、電壓的高或低、脈沖信號的有或無等,激發了科學家們研製生物元件的靈感。1995年,來自各國的200多位有關專家共同探討了DNA計算機的可行性,認為生物計算機是以生物電子元件構建的計算機,而不是模仿生物大腦和神經系統中信息傳遞,處理等相關原理來設計的計算機。其生物電子元件是利用蛋白質具有的開關性,用蛋白質分子製成集成電路,形成蛋白質晶元、紅血素晶元等。利用DNA化學反應,通過和酶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某基因代碼通過生物化學的反應轉變為另一種基因代碼可以作為輸入數據,反應後的基因代碼可以作為運算結果。利用這一過程可以製成新型的生物計算機。科學家們認為生物計算機的發展可能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
3) 光子計算機
光子計算機是一種用光信號進行數字運算、信息存儲和處理的新型計算機,運用集成光路技術,把光開關、光存儲器等集成在一塊晶元上,再用光導 纖維連接成計算機。1990年1月底,貝爾實驗室研製成第一台光子計算機,盡管它的裝置奶粗糙,由激光器、透鏡、棱鏡等組成,只能用來計算。但是,它畢竟是光子計算機領域中的一大突破。正像忠心耿耿計算機的發展依賴於電子器件,尤其是集成光路一樣,光子計算機的發展也主要取決於光邏輯元件和光存儲元件,即集成光路的突破。近十年來CD-ROM光碟、VCD光碟和DVD光碟的接踵出現,是光存儲研究的巨大進展。網路技術中的光纖信道和光轉換器技術已相當成熟。光子計算機的關鍵技術,即光存儲技術、光互聯網、光集成器件等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為光子計算機的研製、開發和應用奠定了基礎。現在,全世界除了貝爾實驗室外,日本和德國的其他公司都投入巨資研製光了計算機,預計未來將出現更加先進的光子計算機。
4) 超導計算機
1911年昂尼斯發現純汞在4.2K低溫下電阻變為零的超導現象。超導線圈中的電流可以無損耗地流動。在計算機誕生之後,超導技術的發展使科學家們想到用超導材料來替代半導體製造計算機。早期的工作主要是延續傳統的半導體計算機的設計思路,只不過是將半導體材制備的邏輯門電路改為用超導體材料制備的邏輯門電路。從本質上講並沒有突破傳統計算機的設計構架,而且,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超導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僅在液氦溫區,實施超導計算機的計劃費用昂貴。然而,在1986年左右出現重大轉機,高溫超導體的發現使人們可以在液氦溫區獲得新型超導材料,於是超導計算機的研究又獲得了各方面的廣泛重視。超導計算機具有超導邏輯電路和超導存儲器,運算速度是傳統計算機無法比擬的。所以,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在研究超導計算機,但還有許多技術難關有待突破。
5) 量子計算機
現在放在我們面前的高速現代化的計算機處計算機的祖先「ENIAC」機相比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盡管計算機體積已經變得更加小巧,而且執行任務也非常快,但是計算機的任務卻並沒有改變,即對二進制位0和1的編碼進行處理並解釋為計算結果。每個位的物理實現是通過一個肉眼可見的物理系統完成,例如從數字和字母到我們所用的滑鼠或數據機的狀態等都可以用一系列我0和1的組合來代表。傳統計算機與量子計算機之間的區別是傳統計算機遵循著眾所周知的經典物理規律,而量子計算機中,用『量子位』來代替傳統電子計算機的二進制位。二進制位只能用『0』和『1』兩個狀態表示信息,而量子位則用粒子的量子力學狀態來表示信息,兩個狀態可以在一個『量子位』中並存。量子位即可以用與二進制位類似的『0』和『1』,也可以用這兩個狀態的組合來表示信息。正因如此,量子計算機被認為可以進行傳統電子計算機無法完成的復雜計算,其運算速度將是傳統電子計算機無法經擬的。
最近,由年輕的華裔科學家艾薩克 庄領銜的IBM公司科研小組向公眾展示了迄今最尖端的『5比特量子計算機』。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目的不是要用它來取代現有的計算機,而是要使計算的概念煥然一新,這是量子計算機與其他計算機,如光子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等的不同之處。目前關一量子計算機所應用的材料研究仍然是其中的一個基礎研究問題。
1.1. 5信息技術的發展
信息社會的到來,給全球帶來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契機。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社會正由工業社會全面進入信息社會,其主要動力就是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和科學技術史,信息技術在眾多的科學技術群體中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高新技術層出不窮,日新月異,但是最主要的、發展最快的仍然是信息技術。
1數據與信息
數值、文字、語言、圖形、圖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數據。數據是信息的載體。
一般來說,信息即是對各種事物的變化和特徵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和聯系的表徵。人通過接受信息來認識事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信息是一種知識,是接受者原來不了解的知識。
信息同物質、能源一樣重要,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三大基本資源之一。可以說信息不僅維系著社會的生存和發展,而且在不斷的推動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數據與信息的區別;數據處理之後產生的結果為信息,信息且有針對性、時效性。盡管人們在許多場合把這兩個詞互換使用。信息有意義,而數據沒有。例如,當測量一個病人的體溫時,假定病人的體溫是39`C,則寫在病歷上的39`C實際上是數據。39`C這個數據本身是沒有意義的;39`C是什麼意思?什麼物質是39C?但是,當數據以某種形式經過處理、描述或與其他數據比較時,便賦予了意義。例如,這個病人的體溫是39`C,這才是信息,信息是有意義的。
2信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內涵也在不斷變化,因此至今仍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來說,信息採集、加工、存儲、傳輸和利用過程中的每一種技術都是信息技術,這是一種狹義的定義。在現代信息社會中,技術發展能夠導致虛擬現實的產生,信息本質也被改寫,一切可以用二進制進行編碼的東西都被稱為信息。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信息技術的定義是;應用在信息加工和處理中和科學、技術與工程的訓練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面的技巧和應用;計算機及其與人、機的相互作用;與之相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諸種事物。在這個目前世界范圍內較為統一的定義中,信息技術一般是指一系列與計算機等相關的技術。該定義側重於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信息技術可能對社會、科技、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及其相互作用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信息技術不僅包括現代信息技術,還包括在現代文明之前的原始時人和古代社會中與那個時代相對應的信息技術。不能把信息技術等同為現代信息技術。
3現代信息技術的內容
一般來說,信息技術(INFORMATIONTECHNOLOGY,IT)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信息基礎技術、信息系統技術和信息應用技術。
1) 信息基礎技術
信息基礎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基礎,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開發和製造技術。近見十年來,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對信息技術以及整個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影響最大的是微電子技術和光電子技術。
2) 信息系統技術
信息系統技術是指有關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控制的設備和系統的技術。感測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和控制技術是它的核心和支撐技術。
3) 信息應用技術
信息應用技術是針對種種實用目的,如由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決策而發展起來的具體的技術群類,如工廠的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家庭自動化、人工智慧和互聯能信技術等。它們是信息技術開發的根本目的的所在。
信息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縱觀人類科技發展的歷程,還沒有一項技術像信息技術一樣對人類社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4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
展望未來,在社會生產力發展、人類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推動下,信息技術將才得到更深、更廣、更快的發展,其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數字化、多媒體化、高速化、網路化、寬頻帶、智能化等。
1) 數字化
當信息被數字化並經由數字網路流通時,一個擁有無數可能性的全新世界是便由此揭開序幕。大量信息可以被壓縮,並以光速進行傳輸,數字傳輸的品質又比模擬傳輸的品質要好得多。許多種信息形態能夠被結合、被創造,例如多媒體文件。無論在世界任何的角落,都可以立即存儲和取用信息,這是即時存取了大部分人類文明進化的記錄。新的數字產品也將被製造出來,有些小巧得足以放進你的口袋裡,有些則大得足以對商業和個人生活的各層面都造成重大影響。
2) 多媒體化
隨著未來信息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視頻等信息媒體與計算機集成一起,使計算機的應用由單純的文字處理進入文、圖、聲、影集成處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成熟,以上每一種媒體都將被數字化並容納進多媒體的集合里,系統將信息整合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以接近於人類的工作方式和思考方式來設計與操作。
3) 高速度、網路化、寬頻帶
目前,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進行最新一代的信息基礎建設,即建設寬頻高速公路。盡管今日的INTERNET已經能夠傳輸多媒體信息,但仍然被認為是一條低容量頻寬的網路路徑,被形象地稱為一條花園小徑。下一代的INTERNET技術(INTERNET2)的傳輸速率將可以達到2.4GB/S。實現寬頻的多媒體網路是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之一。
4) 智能化
直到今日,不僅是信息處理裝置本身幾乎沒有智慧,作為傳輸信息的網路也幾乎沒有智能。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是為了找有限的信息,卻要在網路上耗費許多時間。隨著未來信息技術向著智能的方向發展,在超媒體的世界裡,『軟體代理』可以替我們在網路上漫遊。『軟體代理』不再需要瀏覽器,它本身就是信息的尋找器,它能夠收集任何可能想要在網路上獲取的信息。
1. 2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計算機所表示和使用的數據可分為兩大類:數值數據和字元數據。數值數據用以表示量的大小、正負,如整數、小數等。字元數據也叫非數值數據,用以表示一些符號、標記,如漢字、圖形、聲音數據也屬非數值數據。
任何形式的數據,無論是數字、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進入計算機都必須進行二進制編碼轉換。
1.2.1計算機採用二進制編碼
ENIAC計算機是一台十進制的計算機,它採用十個真空管來表示一位十進制數。馮.諾依曼在研IAS時,發覺這種十進制的表示和實現方式十分麻煩,提出了二進制的表示方法,從此改變了整個計算的發展歷史。
二進制只有『1』和『0』兩個數,相對十進制面言,採用二進製表示不但運算簡單、易於物理實現、通用性強,更重要的優點是所佔用的空間和所消耗的能量要小得多,機器可靠性高。
計算機內部均用二進制數來表示各種信息,但計算機也外部交往仍採用人們熟悉和便於閱讀的形式,如十進制數據、文字顯示以及圖形描述等。其間的轉換,則由計算機系統的硬體和軟污染上來實現。轉換過程如圖1-3所示。
1.2.2進位計數制
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的數據一般是十進製表示,而計算機中所有的數據都是使用二進制。但為了書方便,也採用八進制或十六進制形式表示。下面介紹數制的基本概念。為了簡化分析,均以整數為例。
如果數制只採用R個基本符號(例如:1,2――,R-1)表示數值則稱為R數制稱為『數碼』。處於不同位置的代表的值不,與它所在位置的「權」值有關。表1-2給出了計算機中常用的幾種進位計數制。
表1-2計算機中常用的幾種計數制的表示
進位制
基數
基本符號
權
式發表可
形式表示
二進制
2
0,1
2
B
八進制
8
0,1,2,3,4,5,6,7
8
O
十進制
10
0,1,2,3,4,5,6,7,8,9
101
D
十六進制
16
0,1,2,3,4,5,6,7,8,9
A,B,C,D,E,F
16
H
表1-2中十六進制的數字元號除了十進制中的10個數字元號以外,還使用了6個英文字母:A,B,C,D,E,F,它們分別等於十進制的10,11,12,13,14,15.
在數制中有一個規則,就是N進制一定採用「逢N進一」的進位礁岩則。如十進制就是「逢十進一」,二進制說是「逢二進一」。
1,2,3R進制轉換為十進制
在我們熟悉的十進制系統中,9658還可以表示成如下的多藏匿項式形式:
(9658)D=9x103+6x102+5x101+8x100
上式中的103,102,101100是各位數碼的權,可以看出,個位、十位、百位和千位上的數字只有乘上它們的權值,才能真正表示它的實際數值。
基數為R的數字,要將R進制數按權開求和,這就實現了R進制對十進制的轉換。如:
1.2.4十進制轉換為R進制
將十進制轉換為R進制數時,可將此數分成整數與小數兩部分分別轉換,然後再拼接起來即可。
將一個十進制整數轉換成R進制數採用「除R取整」法,即將十進制小數不斷乘以R取整數,直到小數部分為0或達到要求的精度為止(小數部分可能永遠不會得到0);所得的整數從小數點自左往右排列,取有效精度,首次取得的整數排在最左邊。
例:將十進制數225.8125轉換成二進制數。
1.2.5八進制轉換為十六制
二進制數非常適合計算機內部數據的表示和運算,但書寫起來位數比較長,如表示一個十進制數1024,寫成等值的二進制數就需11位,很不方便,也不直觀。而八進制和十六進制數比等值的二進制數的長度短得多,而且它們之間轉換也非常方便。因此在書寫程序數據用到十進制數的地方,往往採用八進制數或十六進制數的形式。
由於二進制、八進制和十六進制之間存在特殊關系:81=23,161=24,即1位八進制數相當於3位二進制數,位十六進制數相當於4位二進制數,因此轉換方法就比較容易,見表1-4
根據這種對應關系,十進制數轉換成八進制數時,以小數點為中心向左右兩邊分組,每3務工一組,兩頭不足3位補0即可。同樣二進制數轉換成十六進制數只要4位為一組進行分組。例如:將二進制數(10101011.110101)B轉換成八進制數。
1.2.6計算機中的信息單位
1.位(bit)
位是度量數據的最小單位,在數字電路和電腦技術中採用二進制,代碼只有0和1,其中無論0還是1在CPU中都是1位。
2. 位元組
一個位元組由八位二進制數字組成(1Byte=8bit)。位元組是信息組織和存儲的基本單位,也是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基本單位。
早期的計算機並無位元組的概念。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計算機逐漸從單純用於科學計算擴展到數據處理領域,為了在體系結構上兼顧表示「數」和「字元」,就出現了「位元組」。IBM公司在設計其第一對超級計算機STRETCH時,根據數值運算的需要,定義機器字長為64bit。對於字元而言,STRETCH的列印機只有120個字元,本來用7bit表示即可,但其設計人員考慮到以後字元集擴充的可能,決定用8bit表示一個字元。這樣64位字長可容納8個字元,設計人員把它叫做8個「位元組」,這就是位元組的來歷。
為了便於衡量存儲器的大小,統一以位元組「Byte,B」為單位。常用的是:
K位元組 1KB=1024B
M位元組 1MB=1024KB
G位元組 1GB=1024MB
T位元組 1TB=1024GB
1.2.7字元
字元包括西文字元(字母、數字、各種符號)和中文字元,即所有不可做算術運算的數據。由於計算機是以二進制的形式存儲和處理的,因此字元也必須按特定的規則進行二進制編碼才能進入計算機。字元編碼的方法很簡單,首先確定需要編碼的字元總數,然後將每一個字元的順序確定順序編號,編號值的大小無意義,僅作為識別與使用這些字元的依據。字元形式的多少及編碼的倍數。對西文與中文字元,由於形式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編碼。
1. 西文字元的編碼
計算機中的信息都是用二進制編碼表示的,用以表示字元的二進制編碼稱為字元編碼。計算機中最常用的字元編碼是ASCII(American Stan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國信息交換標准交換代碼),被國際標准化組織殷富為國際標准。ASCII碼和7位碼和8位碼兩種版本。國際通用的是7位ASCII碼,用7位二進制數表示一個字元的編碼,共有27=128個不同的編碼值,相應可以表示128個不同字元的編碼,見表1-5所示:
表1-5中對大小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標點符號及控制符等特殊符號規定了編碼,表中每個字元都對應一數值,稱為該字元的ASCII碼值。其排列次序為b6b5b4b3b2b1b0,b6為最高位,b0為最低位。
3. 計算機系統的發展趨勢包括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包括巨型化、微型化、網路化和智能化。
巨型化:意味著計算機的運行速度提高,存儲容量增大,功能增強。目前正在開發中的巨型計算機的計算速度將達到每秒100億次。主要用於航空航天、軍事、氣象、人工智慧、生物工程等領域。
微型化:微機已經進入儀器、儀器、家電產品等小型儀器設備中,同時作為工業控制過程的心臟,使儀器設備「智能化」。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筆記本電腦、手持電腦等微機必將以更優的性能價格比受到人們的歡迎。大規模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的必然。——自微處理器晶元問世以來,發展速度與日俱增。
網路化:隨著計算機應用的發展,特別是家用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希望一方面共享信息資源,另一方面各計算機之間可以相互傳遞信息進行通信。計算機網路是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計算機網路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銀行系統、商業系統、交通運輸系統等。
智能化:計算機人工智慧的研究以現代科學為基礎。智能化是計算機發展的重要方向,新一代計算機模擬人的感覺行為和思維過程機制,進行「看」、「聽」、「說」、「想」、「做」,進行邏輯推理、學習和證明的能力具備理解自然語言、聲音、文字、圖像的能力,具有說話能力,能夠讓人類用自然語言直接對話。能夠利用現有的知識和不斷學習的知識,進行思考、聯想、推理,得出結論,具有解決復雜問題、收集記憶、檢索相關知識的能力。
4.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發展趨勢
1、門戶化:包括職級門戶,如集團——公司——部門三級辦公門戶,各辦公門戶的入口統一但相對獨立,需要協作的信息和流程也可以互聯互通。還包括內外部門戶統一,如OA(內部門戶)和網站(外部門戶)信息的整合。
2、平台化:提供一個易用、開放的協同應用平台,客戶自己可以便捷的搭建個性化的功能模塊,並輕松實現系統內部和外部流程、數據、人員、許可權的整合,而無需編碼,或只需極少量編碼。
3、移動化:未來的OA系統在PC上操作的時間將越來越少,人們將更多的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來操作OA,包括收發消息、審批文件、上傳下載、安排日程等,OA系統在手機上的兼容性正在不斷成熟。
4、業務化:OA系統將不再是一個純粹用於行政辦公的通用性軟體,而是越來越多的和客戶的業務管理相結合,結合的載體在於流程管理和任務管理,但OA不會像ERP那樣管理具體的業務數據,還是側重於業務協作過程管理。
5. 計算機網路未來發展趨勢到底是什麼
1、運營產業化:
以Internet運營為產業的企業迅速崛起,從1995年5月開始.多年資助Internet研究開發的美國科學基金會( 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經營權轉交給美國3家最大的私營電信公司(即Sprint, MCI和ANS),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一的重大轉折。
2、應用商業化:
隨著Internet對商業應用的開放,它已成為一種十分出色的電子化商業媒介。眾多公司和企業不僅把它作為市場銷售和客戶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為傳真、快遞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價特代品,藉以形成與全球客戶保持聯系和降低日常的運營成本。
如電子郵件、IP電話、網路傳真、VPN和電子商務等,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便是最好例證。
3、互聯全球化:
Internet雖然已有30來年的發展歷史,但早期主要是限於美國國內的科研機構、政府機構和它的盟國范圍內使用。隨著各國紛紛提出適合本國國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現在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熱潮,各個國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聯寬頻化:
隨著網路基礎的改善、用戶接入方面新技術的採用、接入方式的多樣化和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高,因為接入網速率慢而形成的瓶頸問題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會更快,帶寬瓶頸約束將會消除,互聯必然寬頻化,從而促進更多的應用在網上實現,並能滿足用戶多方面的網路需求。
5、多業務綜合平台化、智能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將成為圖像、語音和數據「三網合一」的多媒體業務綜合平台,並與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公務、電子醫務和電子教學等交叉融合。10—20年內,互聯網將超過報刊、廣播和電視的影響力,逐漸形成「第四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