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打工十幾年後又回到了原點
在東莞打工十幾年了,最後還是找著5000元工資的工作,典型的80後還在跟90後00後搶著飯碗,確實是讓人覺得悲哀,是命運的不公,還是個人的無能,怎麼就造成了至今一事無成的後果呢?
十幾年的時間,彷彿一夢醒來(只是這夢長了點),經歷著十幾年的洗禮,還在想像自己是當初那個懵懂的少年。可經歷過的事,能說跟自己無關嗎?肯定不能了!可這又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呢?除了時間留下的印記,心靈的創傷,還有什麼呢?
回想當初,第一次踏上去往廣東的路上,無比的興奮與忐忑。興奮的是,終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了,滿懷激情,憧憬著未來前途一片美好。忐忑的是,第一次去大城市,對未來的不確定產生了惶恐和不安。
還好,十六歲的我還年少,敢想敢幹。有的是時間成本讓自己試錯,這樣想來,也就無關緊要了。
第一份工作是從基層做起,其實就是一個打雜的。當然,這總比在村子裡游手好閑好些。這份工作對於我來說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也只是換個場景「干農活」而已。而一向不勤快的我,總是想著如何能製造偷懶的方法。
當時,我的工作是將新鮮出爐還熱騰騰的「黃金糕」(長得像磚塊),一盤一盤抬到另一個房間去風干,為了偷懶,我就臨時拿了老闆兒子玩的溜冰鞋,綁在一張椅子上,當小推車用。
這樣,我一次可以推3盤,即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自我感覺非常不錯,同事都誇我聰明。
不過,由於是隨便製作的,不結實,有幾次翻車了,搞得「黃金糕」掉得滿地都是。碰巧,有一次被老闆娘看到了,慘了!一頓臭罵之後,沒收了我的作案工具,又得老老實實一盤一盤地曬了。
工作為了什麼?當時沒曾想過這個問題,只想著在這個城市裡還有哪些地方我沒去過。一有空,就往城裡亂逛,東看看,西看看,也沒錢買,就光看。
走啊走,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內心其實是很興奮的,只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到處走,到處看,可能只是好奇心作怪吧。
而工作這邊呢,不懂得它的重要性,經常也想偷懶,有幾次還被老闆娘罵。小小的心靈感覺受到了委屈,對工作也就沒有了動力,就是為了工作而工作,為了每個月能掙的五百塊錢。
最後,非典來的時候,也是我離開那家食品加工廠之時,經過大半年的試錯,又回到了貧窮的小山村。心其實是有不甘的,可是當時是想不到這些的。
只是覺得,在外面沒人對我好,自己再怎麼樣,別人也只是拿自己當工具來使,沒有感受到人情的溫暖。工作也不能給我帶來快樂,自己也不知道工作到底為了什麼?自己喜歡什麼?自己能在大城市裡做什麼?就這樣,回到了原點。
第一份工作的經歷,沒有讓我學會認真對待工作,而是學會了投機取巧,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對於工作本身更多的只是應付、執行。別人在做,自己也隨大流在做而已。完全沒有在工作中體現自我價值的觀念。
記得有一次,為了找工作,我去了深圳,人生地不熟的,能找什麼工作呢?自己擁有的無非就是青春和體力,自然只有普工可以選擇了。
就算是普工,其實門檻也不低。靠著偽造的初中畢業證,順利混進了一家彩印廠,分配到包裝運輸部。包裝運輸部具體是做什麼的呢?簡單說就是:包裝+運輸。
將生產好的包裝彩印紙箱用1.5m*1m的牛皮紙,10個一包,包裝好,然後運到倉庫登記入庫。看起來還是挺輕松的是吧!可,這只是日常小菜,大菜還在後面。
我說的大菜就是裝車,裝車一般會選擇在零晨進行。為的是司機早上6點要出車,將產品趕在上班時間運到客戶公司。領導一般會安排我們上夜班的人,在零晨2點左右的時候,將要出貨的產品裝車。
一般要裝4-5輛中型貨車,從零晨2點裝到5點,連續不停地干3個小時。而一般最多隻安排3個人幹活,沒點力氣這活還真幹不了。而且是晚上,在生物鍾正常情況下這時候是該休息的,你還要強撐著干體力活,這是逆向而行,長期以往,身體是會跨的。
這樣的工作對於我一個干慣農活的農村娃來說,也是很累的。出賣自己的廉價勞動力,最後也不討好。我當然也有意識到這點,再加上我個人工作一向比較懶,所以堅持了半年多,也就88了。
如果說短期的工作對於我來說看不到光明。那麼從事長達5年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我是對這份工作感興趣的。事實也是如此,以往的工作,我都是在普工這個崗位上輾轉。可以說,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充其量就是出賣勞動力,做些不需要太費腦筋的體力活而已。
而這份做了5年的工作,讓我用上了腦子。腦子可是個好東西啊,你讓它興奮了,它就會願意去為你做事,而且是心甘情願的。(說得好像腦子不是自己的一樣)
這份讓我動腦子的工作就是廣告設計員,我是如何從普工轉到設計員的?
其實說起來也簡單,無非就是利用業余時間報個野雞培訓班,學點電腦軟體基礎。然後,就找家門檻比較低的小廣告公司先干著,而我也正是如此。
我找的小廣告公司確實也是很小,加上我就5個人。我學了點皮毛的電腦知識,就負責電腦文件的製作。
小廣告公司的文件也簡單,就是在電腦上打幾個字,找幾張圖片,稍微排版下。製作背膠啊,噴繪燈布希么的。另外就是製作一些門頭字,如水晶字、平面發光字、樹脂發光字、PVC字等電腦雕刻文件。
如果你有電腦基礎,會簡單的PS、CDR軟體,有個人帶個把星期,也就上手了,難度不高。而我,當時認為是比普工要高一個等級。對外說,我是做設計的,而不是我還在某某廠做普工。這樣子說會讓自己在以前同事朋友面前有點面子,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如果只是做些簡單的廣告文件,其實做久了自己也煩,更別說有什麼更大的提升空間了。剛開始的頭兩年還有點新鮮感,自己也在不斷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設計排版的東西也沒有剛開始那麼狗屎了,還算看得過去,也經常發QQ空間,讓我那些曾經的同事朋友好好贊一番,又是虛榮心作怪。
而恰恰是這個虛榮心讓我堅持了下來。直到實在厭煩了,才決定離開。
大概在做了三年多後,我離開了。真的很煩,每天做的就是重復的那些文件,也沒有更好的提升空間,最後毅然決定走人,又回到了原點。
每一次的離職,都要回到原點再次出發,這一次也不例外。原以為,在廣告公司多多少少也混了點有技術含量的經驗吧,不至少又要回到工廠做普工出賣勞動力了。
而現實的社會還是很殘酷的,在廣告公司所會的那些,還是很低級的。去其它的廣告公司有些也能勝任,不過自己當初就是因為厭煩了才不想做的。又要干回老本行,總是心裡不是滋味。
利用了自己的一點電腦基礎,經朋友引薦去從事了一個多月的電商業務。在一家硅膠手環廠做著國內阿里巴巴貿易的電商業務。通過阿里巴巴平台,不停地發布產品信息,像在大海里撈魚那樣去做業務。
這個工作我幹了一個多月後,還是選擇回到做了3年的小廣告公司。不過,這次我挑明了說,不再做廣告文件了。想做電商業務,幫助公司推廣網站,開阿里巴巴店鋪,進行網路推廣。
沒想到,老闆還真同意了,難道是他之前對我壓榨多了,心裡有點過意不去就同意了。可能嗎?想多了!任何老闆都是唯利是圖的,還不是想先把你招進來再說,工作嘛,呵呵,到時候文件上面有什麼難搞的,還得你來弄。或者,培訓新人的任務也就你來了。
怎麼算,都沒有老闆算得精明,就算他同意我不是專職做文件了,還是要或多或少兼顧些,這是後來才有的事了。
無奈!又回到廣告公司做了兩年,期間這家廣告公司也發展得不錯。從5個人的小作坊做成了50個人的小工廠了。老闆的公司,也從最初的靠老闆娘在工廠打工維持,到年營業一千萬,也算是時來運轉了。
老闆江西人,愛讀書,為人比較精明,喜笑,不過是那種臉笑心不笑的那種,俗稱笑裡藏刀。
他所經營的圈子都是些傢具廠經理\老闆什麼的,眼光獨到,專做廠家業務。硬是將廣告標識製作做到了上千萬的業績,在東莞小廣告公司名聲雀起。
而我的工作崗位從電商運營升到了電商主管,帶了兩個新人一起做電商版塊。負責公司的微信公眾號編輯、網站SEO推廣、阿里巴巴旺鋪運營、產品拍攝、美工等工作。
不過,一向善於偷懶的我,還是經常以劃水摸魚的狀態工作著,最後竟成了全公司最悠閑的人,俗稱「閑人」。
從不加班、業績一般、很少主動與老闆溝通工作,屬於被動型的。老闆娘交待的事,有時也不理采,對待工作處於一種散漫、無太多責任心、不思進取、不懂得向上管理的人。
最後,結果就是,老闆娘暗渡陳倉將我掃地出門。
老闆還是心懷昔日苦勞之情,補償了一個月的工資。可是,這還是我略施小計才爭取得來的,可謂是悲哀啊。
這份長達五年的工作都沒能讓我認識到工作的重要性,還是選擇安逸悠閑地度過,虛度著光陰,還有寶貴的青春年華。
再次回到原點是必然,也是註定。工作的不努力,那隻有努力地找工作了,現在回首,不是自己沒有機會,而是機會在面前不懂得如何跟他交朋友。
離開工作了5年的公司,從一名電商主管,跌落到了谷底。這一次,我選擇了由內出發,重新認識自己。列出了自己所擅長的、喜歡的、能做的。經過這幾年的積累,我終於發現,我並不是一無是處。
我發現我喜歡電腦,我也享受虛榮心。我懂得電腦平面設計中PS、CDR軟體的使用,何不把這些技能轉化為知識輸出呢。有了這個大膽的想法,我主動去了一家成人職業培訓學校,自薦想成為一名電腦培訓講師。
由於,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也有幾年的工作經驗擺在那裡,校長還真答應我了。薪資5000,不包吃住,業績達一萬以上還有提成,扣除宣傳推廣及材料耗材費之外提成五五分。
一開始還是很自以為是的,跟同事朋友們也說,我現在是老師了,在教電腦。雖然錢不多,但是那個虛榮心,還是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如此莽撞地進入培訓行業,自己還是會被碰壁的。期間走了不少彎路,也掉了幾次坑。最大的一次就是,我不懂得如何安排上課課程時間,都是屬於來一個就教一個,隨到隨學的那種。
因此,當有幾個學員同時來了,課程進度不一樣,我就開始慌了。一個人根本教不過來,再加上,沒有按照課程大綱有條不絛地上課,都是比較隨意的,上著上著每個學員進度就沒把控好。教了近一年的課,最後撐不下去了。
這一年多,就教了PS、CDR還有阿里巴巴裝修,其它的課都沒有上。自己已經感覺到很吃力了,有些學員提出的問題也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期間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技術還是沒有到家啊!
以前廣告公司學的那些,僅限於廣告業,而要面對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知識面還是很窄。懷著內疚的心理,放棄了這份表面看起來光鮮,受人尊敬的培訓講師工作,又回到了圈的原點。
這一次是對自己的認知不足,也是對行業的輕視,做任何工作都沒有那麼容易的。特別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更是寸步難行,隔行如隔山啊!雖然,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但是,自己也付出了沉痛的代價,代價就是又要重頭再來。
不過,未曾試錯怎知焉之非福呢!雖未能堅持做電腦培訓講師,但是,內心是嚮往這個行業的,內觀有兩點,一是,自己對這個工作有興趣,二是,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因此,接下來雖然回到了原點。但是,自己還是堅持選擇培訓行業。
離開,是因為自身的不足,不夠自信,能力技術達不到要求。過後我也想辦法去提升自己,在網上找到大量的學習視頻教程,日以繼日地學習著,不至少讓自己在沒有工作的日子裡頹廢掉。
過了一個月後,實在不想回廣告業和工廠了,又開始到處找培訓行業相關的工作。這次找工作,我不是自薦,而是,在志願者活動認識的朋友推薦的。
之前為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參加過幾次志願者活動,認識了些可謂志同道合的人士吧。經志願者朋友推薦,來到了這家初創公司,做業務去了。
讀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奇怪,不是說要去培訓行業嗎?怎麼這就做業務去了,你這不是瞎扯蛋嗎?不過,確實有點扯,當時也是找工作心情低落嘛。
其實,也沒怎麼跑偏,那家公司是做財商教育的,也跟教育培訓行業相關。在去之前我還特意讀了《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讀完後,就像打了雞血般。去到朋友引薦的公司,組織玩了一場《現金流游戲》後,就徹底淪陷了。
事實證明,我不適合做業務,滿足不了我的兩點需求(一是興趣點,二是虛榮心)。經過一個月的試用,還是轉崗做內勤搞運營了。
運營工作就是做些活動策劃,寫寫推文,發布下活動,邀約人來參加活動等。還兼顧做《現金流游戲》的「銀行家」。這個游戲挺好玩的,對提升財商思維有幫助。在此安利下,你沒有玩過的話,可以在互動吧搜索下周邊有沒有人或機構組織這個活動。
運營工作做得也不盡如人意,就我之前工作的尿性,多半你也能猜到,八成是混水摸魚。可見,能力一般,表現平平,到哪裡都做不長久。
唯一可圈可點的地方,可能就是我之前從事過廣告設計。公司里的設計都是我弄的,因此,在同事及領導眼中我還是有點用處的。還有就是我做過一年多的培訓講師,在當「銀行家」這個角色中,還是能發揮一點作用的。
就這兩點,讓我在公司做到了倒閉。其實,從創業到倒閉也就只有不到兩年時間。「新公司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這家公司還沒有到三年就倒閉了。
這次是意外,公司倒閉可與我沒有太大的關系。我表現雖然平庸,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主要還是決策層的方向沒把控好,市場也沒有看得透徹。我也沒有太多的愧疚感,離開雖是必然,但是並非枉然。
又雙再次回來原點,這下,我是真的慌了。年輕的資本再多也經不起這般折騰啊!另外,我在財商教育公司工作期間,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結婚並且生子了。這一下,壓力倍增,以前失業回到原點吧,反正孤家寡人一個,無所謂了,也就損失點青春。
現在,今時不同往日了,已經從單身狗變成拖家帶口的人了,一個人的時代終結了。
留給我做抉擇的時間很緊迫,而找工作這事,其實跟找老婆挺像的,是急不來。你越急心就越慌,心慌了就有可能會失去理性。
有時我就在想,大不了,就回去工廠打工吧!實在沒有辦法的話,就近隨便找份工作先過渡先。在《財務自由之路.Ⅱ》書中也有類似的觀點。就是,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一旦出現了嚴重危機,那還是先考慮活下來先吧。
命都沒了,談什麼追求理想啊。
說回工作的事,自從那家財商教育的公司倒閉後,我還是選擇鎖定教育培訓行業,這一次,經過同事介紹又做回了第一次進入培訓行業的工作,電腦講師,而不同的是,這次教的不是平面設計軟體,而是:辦公軟體!
這個課程是基礎入門級的那種,剛開始,我內心其實是拒絕的。不過,為了糊口,我最終還是跟自己妥協了。接受了這份廉價的工作,可能跟自己的虛榮心作祟也有點關系吧。
這次的電腦講師工作讓我堅持了兩年多,比第一次堅持的一年,多了一倍。因為是入門級,比較簡單,加上周期比較短,基本是15天就換一批人。
壓力小,工作時間也短,每天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30,一天工作時間6個小時,很輕松,符合我的惰性。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我的虛榮心,工作跟電腦相關,也是我所感興趣的。
前面幾點都能讓我得到滿足,不過,錢太少。而錢這個東西是最剛需的,工作雖好,輕松壓力又小,可以說很安逸。但是,沒錢啊!
人安逸久了,就麻木了,對於虛榮心啊、興趣啊這些還是躲不過現實的殘酷,錢少是硬傷。
教辦公軟體,每個學生收費1200元。學期15天,每期招生人數平均也就5個人,一個月兩期,平均10個人,業績12000元左右。講師底薪3500元,還要分提成給業務員,提成是7%。
還要分擔場地租金,電費,營銷推廣費,招生資料費等,最後還要跟學院分成。所以這個項目是不賺什麼錢的,給到講師的薪資也不會太高。除非,你能接到企業的培訓單,不然,收入微薄。
最後,是我提出的離職。老闆還是希望我留下,畢竟,看在我平時工作比較穩定。沒出過什麼大問題,也算聽話,能夠讓這個項目正常運作。
雖說賺錢不多,但是,也不至於虧本。做為一個入門級的課程,能起到引流的作用,幫助到其它課程轉化就不錯了,於公來說是有利的,所以老闆想挽留我。
可是於私來說,對我就真的有利嗎?我走時,主要是以收入不高為由,斷然離開。
老闆也曾想過,加500塊錢給我,讓我兼做設計。幫學院做些宣傳的東西,或者,讓我管理其他幾位老師,都被我斷然拒絕了。我不太願意做些我不感興趣或不情願的事情,會讓我反感。但是,你不做那些吧,錢又升不上去,糾結於此,最後我離開了。
這一次的離開,確實下了很大決心的,因為,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問題了,而是一家人的問題。離開這個工作,老婆也多次質疑我,你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呢!我也不知道,對於未來也是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又雙叒再一次回到了圈的原點,這時的我,很崩潰!是對未來的不敢想像,因為太多次輾轉,時間經不起我這樣折騰浪費。吳曉波老師說:「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我,把時間都浪費在這些另我心煩的事物上面了。
習慣性失業的我,還是對失業產生了恐懼,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讓我不得不恐懼。再一次自我剖析,用學會的XMind軟體,做了份選擇職業,和自我優劣勢的思維導圖出來。
從選擇的行業到自身的能力逐個分析,最終,鎖定了一家做科技教育的企業,從新開始學習,做一名創客老師。由於是分析後的結果,我還是對這份工作是滿意的。是我感興趣的科技領域,另外還是可以滿足我的虛榮心,基於這兩個條件,我選擇了它。
至於薪資方面,比辦公軟體培訓講師的薪資高一些。而自由程度和時間上就沒有那麼寬鬆了,管理上也嚴了許多。每天要准時打卡上班,遲到要罰款。相比,教辦公軟體那份工作是不用打卡的,遲到早退都無所謂,只要不被抓到就行。
進入這個少兒培訓行業,我是不確定能不能做好這份工作的。還好前期只是籌備階段,不需要你馬上就開始上課。新的工作中,讓我對3D列印產生了興趣,並想發展成為愛好。在雜七雜八的工作之餘,也在學習如何用3D軟體建模。
我一開始所使用的是123D建模,這個軟體比較適合小學生,所以我就用這個軟體一邊學習一邊准備課件。後來我才發現123D還有個升級版,Fusion 360這個軟體更專業,功能也更強大,會使用123D再來學習Fusion 360也較為容易。
創客老師這段經歷其實也沒多久,總共加起來就5個月。去掉過年和新冠疫情期間的時間,工作時間也就3個月左右。
在2020年的4月份我就被辭退了,注意是辭退,不是我個人想離職,在這個年齡,被辭退其實是一件讓人很悲哀的事情。意味著,很多工作技能外的軟實力你都不足。經歷過這么多次的工作環境,接觸過這么多的人和事,對於為人處事這塊,還是處理不好,失敗也是有必然的結果。
具體辭退原因,我在這里簡單說一下吧。
就這樣,我走了。從4月份被辭退到現在已經過去2個月了,新冠疫情期間工作不好找,加上失業了,心態也不好,家庭壓力也大,更是憂慮萬分啊。
找了個借口,讓自己多看書,從書中想找回真實的自我。於是乎,就有了這篇文章。寫到這里,我剖析了過去十幾年來的種種經歷,自身的問題很多,為什麼工作十幾年後還是停留在原點,該檢討的是我自己。
最近,開始閱讀一些書籍,包含《富蘭克林自傳》、《莊子》、《財務自由之路.Ⅱ》、《大學之路》、《浪潮之顛》、《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格局》、《見識》、《態度》、《匠人精神》、《TED演講的秘密》、《文案創作完全手冊》、《學會寫作》、《讀懂一本書》、《國富論》、《道路與夢想》、《我為什麼要工作》想從這些書籍中,答疑解惑。
看《莊子》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和《財務自由之路二》所推崇的心流,我發現,跟隨自己的內心是多少的重要。人生無常,能堅持自我,做自己喜歡的事物是無比幸福的一件事,可世事總是難料。
《我為什麼要工作》書中有提到,在現代社會不工作就沒有經濟來源,就無法生存。工作為了生存,生存難道就是為了工作嗎?在《富蘭克林自傳》中,他一生做過很多工作,印刷工、作家、外交家、企業家,而他在做印刷這個行業時,喜愛寫作、文學、閱讀,也因此在這個圈子裡不斷擴大其影響力。
十幾年堅持做一件事很難嗎?像《匠人精神》里的秋山利輝,讓我敬佩,幾十年如一日,難道說他是虛度光陰,不,他從中悟出了道,最後,他投身於熱衷的事業當中。
無論是演講、還是寫作,在開口和動筆之前,首先也要先弄清楚,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你對這件事情有興趣嗎?TED里優秀的演講主題,都是演講者本人對這個主題感興趣才能講得好的,優秀的作家如果對自己的寫作內容不感興趣,他又怎能寫出著作來呢,工作亦是如此。
十幾年了,輾轉一圈,圈子還是原來的圈子,也沒見擴大多少,自己也還在圈子中央。最近新冠疫情期間,又失業回到原點,反思自己的過去,總結自己的不足,發掘自己的興趣,選擇可發展的平台,這些都是我要面對的。為什麼過了十幾年,回過頭來看,還是一事無成,在原點徘徊,更多的是要內觀自己。
人生又能有多少個十年,如果你也像我一樣經歷了這般,不妨暫時先停下來思考。找幾本書看一看,看幾本自傳,再看幾本關於寫作的書,看幾本演講的書,看完後思考你這幾年來所經歷和種種。
歷歷在目的時候,在電腦面前開始寫下你的漫長經歷。這時候不要用任何技巧去寫,雖然可能你剛看完《學會寫作》就想把技巧用上,不過,那不是明智之舉。
看過《TED演講的秘密》之後,找到一個話題,就瘋狂地輸出吧。管它是精還是拙,管它是好還是壞,先寫了再說,時不時做些段落總結。
看完《富蘭克林自傳》後,多多少少還是會受到一些啟發的,結合自己的經歷一對比,效果分明啊,寫完後,再用《學會寫作》的技巧去調整你的文章。
在寫的過程,你會慢慢地領悟到了一些真理,這些就是通過內在的剖析充分地了解自己後,得到的結果。這是他人無法幫你做的。
為什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領悟「?。咱們是先行了萬里路,輾轉來回,又回到原點。這時候,你就需要通過閱讀來求得名師指路。然後再通過寫作剖析自己,逐漸走入內心深處,思考領悟。將寫好的文章發表在公開平台上,讓更多的人看到和評論,最終領悟到適合自己的人生道理。
以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又想放棄的時候。不妨回過頭來看看曾經自己寫的文章,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完)
② 匠人精神的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匠人精神的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工作是一種修行。每個人都會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在一次機緣巧合我與李氏砭法結緣,與玉衡中醫結緣。成為了玉衡人。李氏砭法刮痧便成了我現在的工作。在玉衡也有著「匠人精神」一樣的企業文化。
「匠人精神」是時下的一熱詞。「匠人」是什麼?很多人認為匠人是機械式地、重復地、不需要多少文化的工作者。還有些人甚至認為匠人就是做苦力的,像影視作品裡的木匠、鐵匠、泥水匠這些賺錢很辛苦的底層勞動人民形象。
讀完《匠人精神》這本書,依我理解,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就包含了匠人精神,匠人精神的核心是孝心,百善孝為先,只要孝心,自然就會有對待萬事萬物的善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先德行,後技能,己成,則物成。無論是做什麼工作都要保持正念的生活態度,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工作使命是什麼,視工作為一種修行。
一切地把工作做好,才是精英!要訓練成為下意識做事。我們刮痧也是。《莊子·天道》:「得之於手而應於心。」裡面講到一個車軲轆的匠人靠製作榫卯配合的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差一點點都會影響局輪軸的正常運轉。正如我們虎符銅砭刮痧的手法「徐而和」。要能做到「得之於手而應之於心」那就要專注於一件事情,勤加苦練,只要反復練習,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門技術,訓練使人成為大師。
我們要為天命而活。作為醫者,我們的使命就是為患者解除疾苦而作為奮斗目標。戒除內心的功利心,浮躁心,腳踏實地的去做好一件事。不要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成長捷徑,立足於崗位,把自己當下的事做好了,該來的自然就來了。
我們做事時要付出時間、心血、精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積極的反饋。要時刻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對待工作,要不辭辛苦,不懼困難的去完成。這些道理雖然從古到今探討從未間斷。但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腦海中也不乏多了幾分清晰的行動目標。
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我會時刻告誡自己要注重細節、注重專注。要追求匠心、匠人的精神。更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努力積累自己的實力。在如今這浮躁的社會,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閱讀了《匠人精神》這本書,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其實不僅僅僅是從個人角度,從一個國人的角度也就應有意識的學習日本人的工作作風和為人處世的方法,這對於我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對下一代的教育都會有很大的幫忙。
讓我感受最深的第一點就是「匠人精神」尊重每一項工作。任何職位、任何工作都期望能夠做到頂尖水平,無論是做木匠、飲食都會努力做到最好、最出色。對日本人來說,任何生活細節、產品設計、工作中的環節,都務必集合意志力與生命力,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人生的目標。
亞洲第一培訓講師陳安之先生以前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每一天想著如何賺錢,那你就賺不到錢,如果你想著怎樣成為行業的第一名,那錢就會源源不斷的涌來,而「匠人精神」就是要闡述這個觀點,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到最精。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就應從上至下的灌輸這一思想,讓企業的每個人都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細、最精,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這樣企業就會總體上升一個高度。
讓我感受深刻的第二點就是事物做到極致,任何的工序都不會出現問題,不允許出現瑕疵,這種做到極致的態度其實體此刻很多方面,比如,你去日本大街上轉一圈,你會發現他們的店鋪招牌都做得十分漂亮,不論是材質還是設計,都是恰到好處,精緻美觀。
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態度作為基礎,你會發現日本人的產品在細節上十分到位,從一碗拉麵的味道,到一顆汽車螺絲的位置,都十分的有講究,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與其他國家的產品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也是日本「匠人精神」中值得學習的地方。而在我們的工作中,明顯存在著應付差事的問題,對於問題的出現抱著不用心進取的態度,應付了事,正是這樣問題的出現,才會使得業績沒有明顯的進步。
「匠人精神」值得學習的第三點就是肯於鑽研的精神。日本人喜歡將現有的事物進行升華,汽車不是日本人發明的,但日本人在汽車已經發明出來的基礎上將技術進行更好的更新,讓各項功能得到升華,從而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變化和感受。他們對生活是細心的,不允許出現錯誤,把服務對象當做最在乎的人,學習這種匠人精神,就是堅持對細節的把握,扎扎實實的進行實踐,去完善自我,這不僅僅需要精神,還需要動力。
本書是適應時代的一本書,當下,「萬眾創業,大眾創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中國的年輕人有著無比高昂的創業熱情。創業者是一個管理者,但這本書里所講的匠人,並不是現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個技術員工。現在貌似越來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畢業文憑,畢業後都去從事腦力勞動,去做白領了。反而做為技術工人的藍領現在有很大的缺口,工資也高,我其實很想有一技之長。也想去學木匠,還想去開火車,或者去做一個工程師,但我最後的路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走進了一家公司,一點一點的磨練自己。
書中寫的雖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帶學徒的方法,但是裡面的一些經驗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學習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強調。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飯、比如和人說話該怎麼回答,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這些習以為常的事情確實最應該注意的。
以前讀過胡雪岩,知道了他也是從一個小學徒干起,學徒期間要為師父師娘倒夜壺,要沒有怨言的去做好師父交代給他的每一件事。其實這樣的帶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國也有。只不過這些傳統的行業在逐漸被機器大工業生產取代了,一個匠人在自己的專業技能上投入的時間、感情、精力在逐漸減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機器取代了。現在到博物館看一些展品也會經常感嘆,獨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獨運等,可是機器生產出來的東西我們充其量也就感嘆一下:窩草,這技術這么牛逼,等這技術普及了以後再也沒人提起這牛逼的技術了。
其實對一項工作、對一個人、對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時間的,要堅信大器晚成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學會做人,學會投入熱情,學會擔起責任,學會為自己的成果自豪、負責。
《匠人精神》這本書,不僅僅教會了我怎樣做事,更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去做一個富有激情、負有責任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沒有講怎樣運用那些工具,也沒講做傢具的具體細節,只是講在進入作業場、進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情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備工作,這些工作要做到實處,做到融入血液中還真需要投入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不斷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雖然投入到了現代化的公司從事工作,但是這種傳統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現代人去學習,去實踐。那麼從現在開始,用心和身邊的人打好一個招呼吧。
讀《匠人精神》被作者秋山利輝的工匠精神所打動,這就是日本人能夠在1945年被原子彈炸毀後,利用短短的幾十年內時間迅速又稱為世界前三的經濟大國的原因吧。
忘記以前是從明白的一個對日本最正面的評價是:「日本是一個開放的國家,能夠快速的理解世界上別的國家的長處,並且快速跟本國的實體進行結合的國家,快速試錯,並從過程中保留最原始的東西,加以宣揚。」
這就像中國的茶道,漢服一樣,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以前的人,窮人就和粗茶,富人才會品茶,也就讓飲茶成為了很多富人結交的工具。反觀日本,從中國學習到神奇的樹葉能夠用來品後,傳回日本,最終發明了茶道,把品茶創造成一種職業。(不是說中國人不行,是中國人有必須的局限性。)這就是泱泱五千年的大國最終會被日本侵略的原因之一,中國人過於封閉,即便是懂一些東西,可是習慣性的揣著,怕別人把自我的技術學走,而日本人呢,是把一個精神告訴更多的人,培養習慣。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吧。強調記憶,定製標簽。
而本書的秋山利輝先生雖然只是一個「木匠」可是他自我卻沒有把自我當成一個簡單的木匠工人,而是要把這個技術發揚出來,告訴大家木匠應當有怎樣的精神,要怎樣做。要想被人尊敬,必先自重;而自重的來源則是很多方面:技藝的精湛,做事的專注度,為人的道德觀、價值觀,以及最主要的服務精神。我的爺爺也是一位木匠,他的技術遠近聞名,能夠說是當地最早從事木匠的工人之一,並且技藝精湛,只要是他手裡出來的傢具,必須能用很多年都不會壞。靠爺爺自我的努力從一名小小的木匠成為了之後了大工頭,小的時候家裡常常好多人。(開會分工或者發工資)
爺爺是最早一批做裝修的人,在加上爺爺為人善良、誠實,從不坑蒙客戶,也不欺騙工友,所以他的客戶從不間斷,最高峰的時候同期開11個工地,五六十個工人,隨便走走基本上都是爺爺的徒弟,都被爺爺帶過。秋山先生的徒弟工人一向也就是幾十人,還沒有爺爺手下的人多,可是秋山先生卻成為了讓人敬佩的手藝人。秋山先生用自我的做人做事身先士卒的行為去影響傳遞給更多人,讓一些不懂木匠的人尊重木匠,讓懂木匠的人更加尊重自我的技術也尊重自我的客戶,並精神傳承下去。這應當就是爺爺最終的影響力減弱的原因吧,雖然懂行的依然尊重他,可是也只是當時他手下帶的那些人懂,而之後越多的人從事裝修木匠這個工種,在求快速完成的時候忘記了當初強調的技藝達標。
《匠人精神》這本書的主旨是:實現自我價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要喜歡自己現在做的工作,而不是被強迫。
可以說這本書是日本企業文化的一種縮影,令人佩服的就是:日本人從大型跨國企業,到街邊小店、路邊攤,維持經營上百年的店鋪不在少數。這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把工作完全當成謀生的手段,而是當成了一種傳承一種文化精神,且希望這種文化和精神能被後代永遠傳承下去。專注產品、重視積淀、享受過程,這正是工匠傳承精神與追求短期利益的商人精神之間最大的差別。他們身上或許會少了商人的機智小聰明,但他們卻多了一份對事業的認真。因為他們喜歡做手中的事情。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對於這本書的總結:可以把工作當成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一切可以學習和借鑒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
而修行過程中像書中所講:最重要的就是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書中反復強調: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與人打招呼,吃飯等等,都是一些看似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小事情,可是,正是這些小事才最應該注意。
最後,借鑒一句別人的話:敬業會讓你出類拔萃。不要滿足於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現,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不會平庸,慢慢完善。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終致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而工作的質量往往會決定生活的質量。
所以用心做事,態度決定一切。
③ 我被亮碧思騙了,我現在找不到工作怎麼辦沒有錢啊!還不起人家的錢怎麼辦啊!
無論生活如何,請記住,生活還是得繼續,寧願找一份工作是領一千元的,都比做亮碧思傳銷每個月都得花銷5000元強,你應該慶幸,您現在是6000元一個月了,你不做亮碧思就等於你賺了5000了,再加上你的工資1000,所以,是6000,加油!放大目標,別人,虧5萬(切了一個大單),十萬,幾十萬(一般都是套架的,切了六個盤),一百多萬(這些就是侯爵,侯爵,有時候一般都是自己切盤在7個左右或更多,加上學習的費用,生活費,還有特訓的費用,特別說一下,特訓每個人交了1600元上去,其實講師只收800元每人的,另外800元的都是公爵拿去分了),幾百萬(一般都是公爵的,可能自己就要買兩條侯爵線,比如:周利輝,姜燕紅,胡尚勇等等)的都是不計其數的,被騙了,要清醒,要總結,以後不要重復犯錯就行了。
④ 平頂山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的師資力量
簡述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現有專職教師32人(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22人),兼職教師10餘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級職稱16人,中級職稱15人,有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平頂山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平頂山市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平頂山市優秀青年科技專家等。還聘請客座教授、兼職教授4人。鄭州大學霍裕平院士、北京大學趙凱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漆安慎教授、河南師范大學魯公儒教授、蘭州大學孔祥忠和王學智教授等國內著名專家曾應邀先後來院講學。職教師(均以姓氏筆劃為序)
高級職稱教師
王泳 葉予光 田明麗 孫獻亭 李松楠 張柳芳
周豐群 袁書卿 黃宏春 靳鐵良 薛喜昌
中級職稱教師
王化冰 王偉鋒 卞和營 王彥輝 代克傑宋月麗 宋曉燕 張芳 張曉朋 趙志敏 溫耐 翟子楠
初級職稱教師
萬明理 呂利輝 何金娜 杜豪傑 張樂 黃東華 程芬
部分兼職教師
於濤 劉德星 李豐偉 李延紹 李新張躍宇 鄭新靈 駱成選 翟衛青 高磊
葉予光
葉予光,女,漢族,1962年2月生,浙江人,副教授。現工作於平頂山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畢業於重慶大學。多年來主要擔任電力電子、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數字電子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
多次獲得校級優質課及優秀教師獎。曾經在國內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參與科研項目4項
(其中1項獲得平頂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另有2項省級項目正在進行中;主編或參編教材3部。
主要從事控制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田明麗
田明麗,女,1968年4月出生,河南新野人,副教授,教育碩士。1991年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物
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西南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多年從事物理實驗學及光學的教學
與研究工作。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與並完成省、部級課題2項、地廳級課
題3項;參編教材一部;獲省、市級科研獎6項。榮獲平頂山市第五屆青年科技獎,同時被授予「平頂山
市優秀青年科技專家」稱號。主講的《普通物理實驗》課評為省級優秀課程,主講的《普通物理學》
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
孫獻亭
孫獻亭,男,河南葉縣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1986年7月參加工作,1994年3月加入中國民主
同盟。主要從事物理實驗教學、物理實驗室的管理和實驗技術工作,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在中國科
技大學做國內訪問學者。發表學術論文15篇,其中《
》被SCI、EI等多種學術期刊收錄,《溶膠—凝膠法
制備Al2O3氣凝膠》被CA收錄。出版的學術專著有《家用電器原理與實踐》,任主編,《物理實驗學》,
任副主編,該書獲河南省教育廳優秀著作三等獎。參加完成的科研項目「師專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
研究」獲河南省世行貸款師范教育發展項目改革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平頂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理論力學習題課教學改革的研究」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所授課程「基礎物理實驗」被省教育廳評
為優秀課程。主持參與了物理系多個實驗室的籌建和改造工作,物理實驗室被省專家組評為合格實驗
室。被授予平頂山市青年科技專家光榮稱號,評為平頂山學院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曾多次被評為校優
質課教師、優秀實習教師及校先進工作者;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
積極參政議政,多次被盟市委評為優秀盟員。
李松楠
李松楠,女,1968年出生,河南寶豐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1988年7月畢業於平頂山學院環境與地理科學系;1997年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經濟與管理專業;1988年7月-1989年8月平頂山學院環境與地理科學系工作,任秘書兼輔導員;1989年9月至今在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工作,任教學及行政秘書,現任副書記。參加工作以來,發表專業論文21篇,主持完成省轄市(廳)級項目兩項,參與完成項目八項;獲省轄市(廳)級科研成果一等獎五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一項;獲省、市級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三項,獲市級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一項。歷年來,先後獲得了一些榮譽。2000年度,被評為「先進女教工」;2001-2002學年度,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2年度,被評為「五好家庭」;2003年度,被評為「文明教職工」。
張柳芳
張柳芳,女,漢族,1974年9月生,河南鄧州人,工學碩士,副教授。1995年畢業於鄭州工學
院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2006年3月取得河南理工大學工學碩士學位。多年來主要擔任工廠供電、
電路、自動控制原理、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機拖動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的科研項目「低壓
IT電網直流檢測式選擇性漏電保護研究」通過了河南省科技廳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參與省級和
市級項目各一項,均獲得平頂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後在國內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10篇,其中3篇
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從事電氣安全和智能電氣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周豐群
周豐群,1963年4月生,河南南陽人,博士,教授。1986年6月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物理專業,
獲理學學士學位;2006年6月畢業於蘭州大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期間曾在
北京師范大學訪學和在西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班學習。1991年任講師,1996年晉升副教授,2004年晉升
教授。多年來,主要從事普通物理、理論物理的教學工作,以及核物理與核技術及其應用研究工作。
先後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核數據中心資助項目、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河南
省教改項目、平頂山市科技攻關項目等10餘項,其中獲地廳級以上科研獎、優秀教學成果獎8項;在
國內外期刊雜志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13篇);主編或參編教材5部。多次獲校教學優
秀獎並被學校選拔為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被平頂山市評為優秀青年科技專家、科技工
作先進個人,並被平頂山市選拔為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
袁書卿
袁書卿,男,漢族,1964年6月生,河南宜陽人,高級實驗師。1985年7月畢業於河南大學物理專業,
後一直在平頂山學院物理系工作。曾於1991—1992年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電子線路助教班學習一年。
1999—2000年在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做國內訪問學者一年,學習大學物理模擬實驗。2003年晉升高級
實驗師,主要從事物理教法實驗、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學與輔導工作。曾發表兩篇核心期刊論文《基於改
進遺傳量子演算法的FIR數字濾波器設計》、《一種改進的遺傳量子演算法及其應用》,並獲得河南省第九
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個。
黃宏春
黃宏春,男,漢族,1964年5月生,河南信陽人,副教授,現任平頂山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普
通物理教研室主任。1986年6月畢業於河南大學物理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91年任講師,1998年晉升
為副教授。多年來,主要從事力學、熱學、電磁學、普通物理學、物理教學法等多門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工作,主講的《普通物理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先後主持或參與完成了省、市級科研項目10餘項;
在國內外期刊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主參編教材2部;參與的項目獲省、市級科研、教學成果獎
多項。多次獲學校優質課和優秀教師等稱號。
靳鐵良
靳鐵良,男,漢族,1962年9月出生,河南新密市人。1984年鄭州大學物理學系學士學位。1990-1
91學年北京師范大學助教進修班學習,1993-1994學年北京師范大學國內訪問學者深造,1998-2001學
年西南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學習。1996年晉升副教授職稱,2008年晉升教授職稱。2005年任
平頂山學院學報編輯部副主任,2006年任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從事專業教學歷程:從教20餘年來,主要擔任的課程有:物理專業的《電磁學》、《熱學》、《物理
實驗學》和數學系、化學系、計算機系各專業的《普通物理學》以及電氣專業的《工廠供電》、《電
機與拖動》、電信專業(電信局)的《電路分析》、師范教育專業的《物質科學》、《自然科學基
礎》、《電子線路》、《科學技術史》等十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效果優良,在歷年的教育、教學
測評中,先後獲得優秀教師、優質課教師、教學成果優秀獎以及文明教師等榮譽十多次。
從事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研究成果有:公開發表的研究論文有20餘篇,其中專業核心期刊5篇;
出版本專業專著一部,副主編本專業教材一部;主持省級科研課題兩項、市級項目三項,參與省市級
科研課題多項。先後榮獲省市校級優秀論文、優秀科研獎勵多項。
另外,他還兩度從事學報編輯和學報編輯部的領導工作。社會兼職有:民進平頂山市新華區主
委、政協委員、政府特邀督學等。
薛喜昌
薛喜昌,男,漢族,1963年9月生,河南林縣人,高級實驗師,碩士研究生.1986年7月畢業於河南
大學物理系物理學專業,獲理學學士.1991年被評為講師,1997年被評為高級實驗師.1989年6月至19
91年8月在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物理教學論助教進修班函授學習;1995年8月—1996年7月在四川大學光
電科學技術系作訪問學者,從事光信息處理方面的研究.多年從事物理實驗教學、光學和電磁學的教學
與研究.曾被評為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曾參加編寫有《普通物理實驗》、《電磁學試題
庫》和《物理實驗學》等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參與了多項科研和教研項目;發表了十餘篇科研論文,其
中在1997年8月在《光電工程》發表的《柱面透射光柵的衍射特性》被《EI》摘錄收藏.主要從事物理
實驗、光學方面的研究。
王泳
王泳,男,漢族,河南安陽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共黨員,現任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1994年7月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機電專業,獲工學學士,2004年赴河南科技大學攻讀碩士課程。主要承
擔了電氣、通信專業的《電機與拖動》、《PLC原理及應用》、《單片機》、《電子測量技術》、《微
機原理》等多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實驗工作。多次榮獲校優質課教師。在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其
中核心期刊2篇。主持完成省級項目「硅橡膠瓶體測量儀的研製」,獲2006年度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和2006年度平頂山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主持完成市級項目2項,均獲平頂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
年榮獲平頂山市第五屆青年科技獎,同時被授予「平頂山市優秀青年科技專家」稱號。主要從事控
制工程、機電一體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王化冰
王化冰,男,河南禹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1997年畢業於陝西工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工學
學士。先後主講過電力電子技術、工廠電氣控制、數字電子、過程式控制制、自動檢測技術等9門專業理論
課程和4門實驗課程。多次被評為優質課教師。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
完成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5項。多次獲得市科技進步獎和優秀自然論文獎。主要研究方向:控制工程及
儀表、電力電子技術及應用。
王偉鋒
王偉鋒,男,漢族,1975年10月生,河南寶豐人,工學碩士,講師。現工作於平頂山學院電氣信息
工程學院,任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辦公室主任、物理學系黨支部書記職務。2000年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
物理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06年6月取得華中科技大學工學碩士學位。多年來主要擔任電磁學、
電動力學、課件製作、教育技術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講的《普通物理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
2002年獲得校級優質課教學獎、2006年獲得省級教學獎三等獎。曾經在國內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
篇,參與科研項目4項(其中1項獲得平頂山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從事光學工程,多媒體技術方面
的研究工作。
王彥輝
王彥輝,男,河南平頂山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1997年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應用電子技術專
業。早期對電子技術感興趣,條件所限沒有很多的內容可涉及,主要是維修家電、一些小製作;後來
具備了一定條件後轉向電路設計,包括嵌入式系統的硬體和軟體設計,現有多個設計被一些單位或公
司使用。通過多年設計工作積累了部分經驗,願通過教學與同學們分享。
李勇
李勇,男,1978年1月生,河南新野人,理學碩士,講師。2003年7月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獲理
學學士學位,2006年7月畢業於雲南師范大學天體物理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主要擔任熱力學與統計
物理、普通物理等教學工作,主講的《普通物理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曾在國內公開刊物發表學術
論文1篇,申請並參加一項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要從事微波燒結半導體陶瓷材料的計算等研究
作。
李闊湖
李闊湖,男,1977年11月生,河南省寶豐人,理學碩士,講師,現任平頂山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理論物理教研室主任。2000年7月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2006年7月畢業於河南師范大
學原子分子物理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主要擔任原子物理、普通物理等教學工作,主講的《普通物理
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曾經在國內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篇,參加一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
(973計劃)子課題,主要從事高能激光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宋月麗
宋月麗,女,漢族,1978年8月出生,河南葉縣人,講師,碩士研究生。2001年畢業於河南師范大
學物理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多年來,主要從事近代物理、光學、普通物理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及研
究工作。主講的《普通物理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在全省教育系統2006年度教學技能大賽中均獲得
三等獎。先後在國內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篇,參與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2項。
宋曉燕
宋曉燕,女,漢族,1976年7月生,河南襄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現工作於平頂山學院電氣信
息工程學院。1997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多年來主要擔任電路、電
機拖動、微機原理等多門理論課程及相關實驗課程的教學工作。2000年、2001年獲得校級優質課教學
獎。在國內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篇,參與科研項目5項(其中1項通過省科技廳鑒定,1項獲得平頂山
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市社科聯科研成果一等獎),參與編寫《電機與拖動》教材一部。主要從
事控制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
張芳
張芳,女,1978年7月生,河南遂平人,理學碩士,講師。2003年7月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物理與
信息工程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2006年7月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要擔任量子力學、普通物理等教學工作,主講的《普通物理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曾經在國內外
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篇,參加一項河南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要從事低維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6年7月到平頂山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工作。
張曉朋
張曉朋,男,1978年生,河南襄城人,2000畢業於東北大學自動化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3
畢業於鄭州大學物理電子學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曾經在國內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篇,主
要從事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實驗教學工作。研究方向:微控制器及其應用。
趙志敏
趙志敏,男,漢族,河南省鎮平人,講師,碩士研究生。1999年6月畢業於河南師范大學應用電子
技術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多年來主要擔任模擬電子技術、電子線路、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的教學
及實驗工作。兩次獲得校優質課教師和校優秀教師。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河南省科技廳和平頂山科
技局項目各一項,獲得平頂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在公開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篇。主要從事電
路設計和單片機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溫耐
溫耐,女,漢族,1977年12月出生,河南寶豐人,講師,碩士研究生。1999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
應用物理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多年來主要擔任電磁學、熱學、普通物理、C語言等多門課程的教學
工作,主講的《普通物理學》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2001年獲得校級優質課教學獎,2006年獲得省級
教學獎三等獎。曾經在國內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篇,參與科研項目2項,主要從事光學工程方面的
研究工作。
翟子楠
翟子楠,男,漢族,1975年2月生,河南舞鋼人,講師,碩士研究生。1997年畢業於鄭州大學自動
控制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多年來主要從事單片機原理、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及相關實驗的教
學工作,以及電子技術及自動化方面的研究工作。2001年獲校級優秀教學獎;先後在國內公開刊物發
表學術論文8篇,主持或參與完成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4項。
萬明理
萬明理,男,漢族,1982年3月生,河南南陽人,2005年6月畢業於河南科技大學應用物理專業,
獲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來到平頂山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主要從事物理學實驗教學工作。
呂利輝
呂利輝,男,漢族,1982年生,河南漯河人,工學學士,2005年畢業於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通信
工程專業。主要承擔本學院電子和通信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工作,同時擔任04級通信工程專
業班主任。
何金娜
何金娜,女,漢族,1982年10月生,河南周口人,2005年6月畢業於湖南科技大學物理學專業,
獲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來到平頂山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主要從事普通物理學實驗以及理論力學
的教學工作。
杜豪傑
杜豪傑,男,漢族,1981年生,河南漯河人,工學學士。2005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電子信息工
程專業。主要承擔本學院電子和通信專業課程的教學,同時擔任我院學生輔導員。
張樂
張樂,男,漢族,1982年生,陝西西安人,工學學士,2006年畢業於西安郵電學院通信工程專業,
曾在加拿大北方電信西安技術中心學習。主要承擔本學院通信網路理論和移動通信專業課程的教學。
黃東華
黃東華,女,漢族,1982年9月出生,河南魯山人,工學學士。2006年7月畢業於西南大學電子信
息工程專業,曾在中國普天重慶分公司技術部學習。主要承擔本學院電子技術基礎和移動通信專
業課程的實驗工作。
程芬
程芬,女,漢族,1981年4月生,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現任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團總
支副書記一職。2003年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獲教育學學士學位,多年來主要擔任公共
體育、健美操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曾經在國內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篇,參與科研項目1項。主要
從事體育教學、運動訓練方面的研究工作。
⑤ 全職寶媽:從寫作小白到優秀作者,我的4點收獲
文 | 薄荷花瓣雨
人生如夢,計劃不如變化,如果不是我的寶寶早產,也許我再也不會提筆寫作。
多年以前,我還是一名在北京打拚的項目管理人員,幾乎每天都需要坐在電腦前碼字,與各種營銷策劃報告、廣告推廣方案打交道,這讓我樂此不疲。
37歲那年我的天使寶寶因胎位不正,提前1個半月闖入我們的生活,讓我義無反顧地加入到全職媽媽的隊伍。
作為全職媽媽在家照顧早產寶寶的日子充滿焦慮,比如擔心寶寶太小追趕不上足月孩子的發育指標,更害怕眼睛(寶寶出生後眼睛有一些問題)給孩子帶來自卑感。
這種不安讓我常常睡眠質量不好,慢慢地白發就爬上了頭頂。
我不能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打敗了,因為「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知道只要邁出第一步,等待我的將是一個嶄新的世界。
於是我開始制定適合自己的情緒調節方法:運動減壓+聽書閱讀+考心理咨詢師。
全職媽媽的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到了2019年,我已到了四十不惑之年,孩子滿3歲眼睛問題通過手術治癒,我總算鬆了一口氣,該為自己的下半生好好規劃了。
回憶起寶寶從早產到健康成長的三年心路歷程,我萌生了通過寫作記錄寶寶成長史和傳播心理學的想法,把自己踐行心理學收獲的幸福,擺脫早產寶寶焦慮的經歷,用寫作的方式分享給更多的人,用生命影響生命。
可是三年沒動筆了,我還能寫嗎?
就在這時,手機上彈出一則弘丹的寫作課,我沒有馬上報名,而是先做起了市場調研(以前做項目養成的習慣),因為選對導師比課程更重要。
於是我默默地關注「弘丹在寫作」公眾號,看了6篇推薦文章,了解了老師的過往經歷。
工科女出身,從零開始寫作,踐行筆耕不輟3年多,是青橙學院創始人、暢銷書作家、百萬爆款寫作課講師,著有《從零開始學寫作》和《時間的格局》兩本暢銷書,已經開了20期寫作訓練營。
20期!!!第一感覺這位才女不簡單。
最令我感動的是弘丹老師與其他寫作導師的不同之處在於,她是一位肩負使命感的人,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影響更多的人加入到寫作行列,特別是她創辦的青橙學院是陪伴式的終身寫作學院。
這點很吸引我,因為 寫作是不斷精進的過程,一個人孤獨上路,不如一群人走得遠。
弘丹老師讓我看到下半生的曙光,我堅信她能帶我開辟寫作的新天地。
我是個行動派,調研結束當天就毫不猶豫加入了青橙寫作學院。
進入寫作社群後,就感覺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弘丹老師真的像朋友一樣每天在群里陪伴著我們寫作、互動、答疑(這點必須點贊)。
助教、班班會每天監督打卡作業,同頻小夥伴們也會互相的打氣支持,不定時還有優秀學姐、大咖分享。
對於新媒體寫作,我認為自己還是個菜鳥。
作為全職媽媽沉寂三年重出江湖,我並沒有急於參加拆解稿聽書稿進階課程,而是從青橙學院零基礎課程起步,唯有打下堅實的寫作根基,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於是我同時報名參加了2個寫作訓練營課程。
一門是《21天清晨寫作訓練營》,我用來它打開寫作的大門。
寫作目標:完成日更21天打卡練習,培養晨起寫作的健康習慣,建立寫作的自信心,通過自由寫作對話潛意識找到寫作心流。
另一門是《21天零基礎系統學習寫作訓練營》,我通過它了解自媒體寫作的全過程,學習自媒體創作文體和寫作方法。
寫作目標:完成所有作業,輸出文章不少於10篇,輸出文字不少於2萬字,至少寫出1篇優質文章,爭取評為優秀學員。
有了明確的寫作目標,開營前我用PMP思維制定了相應的實施計劃,把寫作當成一個項目來做,用項目管理的方法來監控每一天的完成情況。
若要完成上述目標,就不能讓自己21天都在自嗨中渡過。我的規劃是前7天清晨寫作自嗨,後14天按優質文章的要求書寫和打磨文章。
弘丹老師常說: 行動才能改變人生!
正式開始寫作之前,制定明確可衡量的目標和可行的行動計劃,為最終實現寫作目標奠定了基礎。
在接下來的21天里,我經歷了一場身心靈的寫作洗禮。
1、專注寫作夢想,磨煉寫作匠人的心性
日本秋山利輝在《匠人精神》一書中告訴我們:一流匠人,必有一流心性。
要想成為一流匠人,必須專注、執著、不放棄,放下自己的自尊心,全盤接受師父所授予的知識,不然無法獲得成長。
7月8日開營當天弘丹老師帶領我們書寫【2019年五大夢想】,我的夢想全部與寫作有關,分別是:閱讀輸入,輸出文章、小說、電影劇本,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希望自己5個月時間全部投入專注於寫作上。
若 要成為一名寫作上的一流工匠,必須經歷「守破離」三個階段。
所謂「守破離」正是基於師徒關系,通往一流的道路。
守:跟著弘丹老師學習,模仿優秀作者必須具備的一切,忠實、全力地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在這21天訓練營里,我用「守」時刻要求著自己。
破:將老師傳授的知識,全盤變成自身本領,並在老師的形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持續精進的過程,需要在下一步的進階寫作課程中錘煉。
離:脫離開創新境界的階段。弘丹老師持續寫作2年時間獲得了寫作上的成就,我想自己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歷練。
2、正確的寫作思維和寫作利器,思考力和寫作速度2倍提升
在21天中,我get到如何從三個維度提升寫作能力:輸入——思考——輸出。
① 輸入——用輸出倒逼我的輸入
弘丹老師說我們寫不出文章是因為輸入不夠,先保證大量輸入,從量到質,從書籍和日常生活中去積累寫作的素材。
我在參加訓練營前只能用碎片化時間聽書,很少看書。
參加清晨寫作後,弘丹老師告訴我們要利用整塊時間學習更有效。
所以我改掉熬夜習慣早起寫作和閱讀,利用5-7點的可控時間,完成6本書的閱讀,同時還建立了自己的分類素材庫,明顯感覺提筆寫作時輕松多了,有素材可寫。
② 3 種思維方法,提升我的思考深度
弘丹老師在《從零開始學寫作》的書中介紹了3種思維方法,分別是:黃金思維圈思考法,A4紙頭腦風暴法,假設性思考法。
用黃金思維圈的why, how, what三個層面幫助我看清問題的本質。
比如我想清楚自己為什麼參加訓練營,我想得到哪方面提升,我要怎麼樣才能完成我的目標,這樣更容易有動力堅持寫下去。
根據假設性思考法,我會每天或每周復盤,按老師的方法思考決策是在什麼假設下做出,產生什麼結果,看假設是否正確,不正確如何修正。
③ 輸出——先完成再完美,寫作利器幫我提速
以前工作寫策劃方案,總喜歡邊寫邊改,追求玩美。
弘丹老師告訴我們: 先完成再完美。
要用最快的時間完成文章初稿,無須一步到位,寫完初稿後,讓文章「冷卻」一段時間再來修改,至少放一夜,第二天再改,多次反復修改。
按老師的方法,我在寫第一篇文章時,沒有背負太多負擔,在3個小時內寫了初稿,當天沒有修改。
待隔天去修改時,覺得角度切入不好,立意不夠新穎,直接更換角度重新構思,經過2次修改出來的稿子,最終評選為優質文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弘丹老師教給我們一個寫作利器「訊飛語記」,大大提高了我的寫作速度,以前半小時寫500字,用了訊飛語記效率提高到1500字。
3、寫作沒有捷徑,只有刻意練習
決定寫作只是邁開了第一步,真正提筆才是寫作的開始。
3年的全職寶媽生活幾乎沒有動筆,再次提筆時會心存一絲顧慮,害怕寫不好。
弘丹老師每天早上6點陪伴我們清晨寫作,對話潛意識,通過21天刻意練習,每天自由寫作不少於500字,讓我打破了寫作的障礙。
4、復盤里程碑事件,看自我成長,也看見未來
在寫作上全身心專注,有時會得不到家人理解,還經常會受到孩子的干擾,但這並不能成為寫作路上的借口和阻礙。
我每天堅持按要求和計劃寫作,短短21天內超額完成自己制定的兩個訓練營寫作目標。
從7月8日注冊至7月28日共發布文章13篇(其中2篇獲優秀文章),書寫字數共 25000+ 。
7月29日結營時斬獲「 優秀學員 」榮譽,實現了寫作人生從0到1的突破,堅定了持續寫作的自信心。
通過弘丹老師推薦,8月7日憑借「優秀文章+優秀學員」,我 順利入選今日頭條優質作者 ,開啟了新的寫作平台。
在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中,我很開心一起同行學習的小夥伴和上的讀者給我留言反饋文章賦予他們能量,讓我邁出了實現人生價值的第一步。
四十不惑之年特別感恩遇見弘丹老師和青橙學院,讓我重新燃起寫作的慾望。
弘丹老師的工匠精神值得我們一生追隨,她是優秀寫作教練,更是寫作路上好朋友,她教會我們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如何尊重別人,如何分享利他。
她用筆耕不綴的行動影響著更多人加入寫作行列,她和善對待每一位學員,幫助我們對接平台,為我們創造更多的展示舞台和寫作變現的機會。
往後餘生,跟隨弘丹老師一起筆耕不輟,用寫作記錄生活,內觀自己,體驗生活之美,感受精神的富足,傳遞正能量,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END--
(~~~你來了,是緣份,留下個喜歡再走吧,鼓勵我繼續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