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比任何一種媒介

計算機網路比任何一種媒介

發布時間:2022-11-27 08:03:26

什麼計算機網路它通常由哪些部分構成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經濟和電信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市場極為活躍,思科、Juniper、阿爾卡特朗訊、3COM等國際知名品牌早已為國人所熟知,華為、中興等國產品牌也進入高端市場,並在國際市場上取得重大發展。國內外廠商對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的一致看好,一方面促進了國內網路設備及電信行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競爭最為激烈的國家之一。但近年來中國電信投資持續快速增長,計算機網路設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了共同的發展。

㈡ 1、什麼是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另外,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2)計算機網路比任何一種媒介擴展閱讀:

一、發展歷程

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早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於計算機網路設備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

近兩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獲得良好發展機遇,中國已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重點發展市場。

二、組成分類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㈢ 計算機網路傳輸介質和信道關系和區別

信道為計算機網路傳輸介質的表達形式。信道包括模擬信道和數字信道。在模擬信道,帶寬按照公式W=f2-f1 計算;數字信道的帶寬為信道能夠達到的最大數據速率,兩者可通過香農定理互相轉換。計算機網路傳輸介質和信道有3點不同:

一、兩者的作用不同:

1、計算機網路傳輸介質的作用:對網路的數據通信具有一定的影響。

2、信道的作用:傳送信息必須通過具體的媒質。

二、兩者的概述不同:

1、計算機網路傳輸介質的概述:網路傳輸介質是網路中發送方與接收方之間的物理通路。

2、信道的概述:所有信道都有一個輸入集A,一個輸出集B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如條件概率P(y│x),x∈A,y∈B。這些參量可用來規定一條信道。

三、兩者的種類不同:

1、計算機網路傳輸介質的種類:常用的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傳輸媒介。

2、信道的種類:信道包括模擬信道和數字信道。

㈣ 計算機網路的完整定義

定義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最簡單定義是: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TANE96]。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是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因為沒有第三台計算機,因此不存在交換的問題。 最龐大的計算機網路就是網際網路。它由非常多的計算機網路通過許多路由器互聯而成。[1]因此網際網路也稱為「網路的網路」。 另外,從網路媒介的角度來看,計算機網路可以看做是由多台計算機通過特定的設備與軟體連接起來的一種新的傳播媒介。
編輯本段發展過程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聯機階段 第二代計算機---計算機網路階段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互聯階段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國際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一 第一階段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
那時人們開始將彼此獨立發展的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起來,完成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通信網路的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做好了技術准備,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 分組交換的產生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 這個新型網路必須滿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為了打電話,而是用於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 2:能連接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3:所有的網路節點都同等重要,這就大大提高了網路的生存性。 4:計算機在通信時,必須有迂迴路由。當鏈路或結點被破壞時,迂迴路由能使正在進行的通信自動地找到合適的路由。 5:網路結構要盡可能地簡單,但要非常可靠地傳送數據。 根據這些要求,一批專家設計出了使用分組交換的新型計算機網路。而且,用電路交換來出傳送計算機數據,其線路的傳輸速率往往很低。因為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地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比如,當用戶閱讀終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鍵盤輸入和編輯一份文件時或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而結果尚未返回時,寶貴的通信線路資源就被浪費了。 分組交換是採用存儲轉發技術。把欲發送的報文分成一個個的「分組」,在網路中傳送。分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組交換的特徵是基於標記的。分組交換網由若干個結點交換機和連接這些交換機的鏈路組成。從概念上講,一個結點交換機就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但主機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結點交換機是進行分組交換的。每個結點交換機都有兩組埠,一組是於計算機相連,鏈路的速率較低。一組是於高速鏈路和網路中的其他結點交換機相連。注意,既然結點交換機是計算機,那輸入和輸出埠之間是沒有直接連線的,它的處理過程是:將收到的分組先放入緩存,結點交換機暫存的是短分組,而不是這個長報文,短分組暫存在交換機的存儲器(即內存)中而不是存儲在磁碟中,這就保證了較高的交換速率。再查找轉發表,找出到某個目的地址應從那個埠轉發,然後由交換機構將該分組遞給適當的埠轉發出去。各結點交換機之間也要經常交換路由信息,但這是為了進行路由選擇,當某段鏈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斷時,結點交換機中運行的路由選擇協議能自動找到其他路徑轉發分組。通訊線路資源利用率提高:當分組在某鏈路時,其他段的通信鏈路並不被目前通信的雙方所佔用,即使是這段鏈路,只有當分組在此鏈路傳送時才被佔用,在各分組傳送之間的空閑時間,該鏈路仍可被其他主機發送分組。可見採用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的實質上是採用了在數據通信的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的策略。
三 網際網路時代
internet的基礎結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進,這三個階段在時間上有部分重疊。 網際網路
1: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了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所有想連接在它上的主機都直接於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它規模增長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們認識到僅使用一個單獨的網路無法滿足所有的通信問題。於是ARPA開始研究很多網路互聯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的互聯網的出現。1983年TCP/IP協議稱為ARPAnet的標准協議。同年,ARPAnet分解成兩個網路,一個進行試驗研究用的科研網ARPAnet,另一個是軍用的計算機網路MILnet。1990,ARPAnet因試驗任務完成正式宣布關閉。 2:建立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1985年起,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就認識到計算機網路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圍繞六個大型計算機中心建設計算機網路NSFnet,它是個三級網路,分主幹網、地區網、校園網。它代替ARPAnet稱為internet的主要部分。1991,NSF和美國政府認識到網際網路不會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於是支持地方網路接入,許多公司的紛紛加入,使網路的信息量急劇增加,美國政府就決定將網際網路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經營,並開始對接入網際網路的單位收費。 3:多級結構網際網路的形成:1993年開始,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就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網際網路主幹網替代,這種主幹網也叫網際網路輔助提供者ISP,考慮到網際網路商用化後可能出現很多的ISP,為了使不同ISP經營的網路能夠互通,在1994創建了4個網路接入點NAP分別有4個電信公司經營,本世紀初,美國的NAP達到了十幾個。NAP是最高級的接入點,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換設備,是它們相互通信。現在的網際網路已經很難對其網路結構給出很精細的描述,但大致可分為五個接入級:網路接入點NAP,多個公司經營的國家主幹網,地區ISP,本地ISP,校園網、企業或家庭PC機上網用戶。
編輯本段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表現在硬體資源共享、軟體資源共享和用戶間信息交換三個方面。 (1)硬體資源共享。可以在全網范圍內提供對處理資源、存儲資源、輸入輸出資源等昂貴設備的共享,使用戶節省投資,也便於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擔負荷。 (2)軟體資源共享。允許互聯網上的用戶遠程訪問各類大型資料庫,可以得到網路文件傳送服務、遠地進程管理服務和遠程文件訪問服務,從而避免軟體研製上的重復勞動以及數據資源的重復存貯,也便於集中管理。 (3)用戶間信息交換。計算機網路為分布在各地的用戶提供了強有力的通信手段。用戶可以通過計算機網路傳送電子郵件、發布新聞消息和進行電子商務活動。 概述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簡單地說,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將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集合。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經歷了面向終端的單級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對計算機網路和開放式標准化計算機網路三個階段。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看不見的電磁波)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在定義上非常簡單:網路就是一群通過一定形式連接起來的計算機。 一個網路可以由兩台計算機組成,也可以是在同一大樓裡面的上千台計算機和使用者。我們通常指這樣的網路為區域網(LAN, Local Area Network),由LAN再延伸出去更大的范圍,比如整個城市甚至整個國家,這樣的網路我們稱為廣域網(WAN, Wide Area Network),當然您如果要再仔細劃分的話,還可以有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和 ANC(Citywide Area Network),這些網路都需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維護。 而我們最常觸的Internet則是由這些無數的LAN和WAN共同組成的。Internet僅是提供了它們之間的連接,但卻沒有專門的人進行管理(除了維護連接和制定使用標准外),可以說Internet是最自由和最沒王管的地方了。在Internet上面是沒有國界種族之分的,只要連上去,在地球另一邊的計算機和您室友的計算機其實沒有什麼兩樣的。 因為我們最常使用的還是LAN,(即使我們從家中連上Internet,其實也是先連上ISP的LAN),所以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的還是以LAN為主。LAN可以說是眾多網路裡面的最基本單位了,等您對LAN有了一定的認識,再去了解WAN和Internet就比較容易入手了,只不過需要了解更多更復雜的通訊手段而已。 Internet? Intranet? Extranet? 接觸過網路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應該聽過上面幾個名詞吧?不過,大家可知道它們之間的分別和如何定義嗎? 其實,最早出現的名詞應該是 Internet,然後人們將 Internet 的概念和技巧引入到內部的私人網路,可以是獨立的一個 LAN 也可以是專屬的 WAN ,於是就稱為 Intranet 了。它們之間的最大分別是:開放性。Internet 是開放的,不屬於任何人,只要能連接得到您就屬於其中一員,也就能獲得上面開放的資源;相對而言,Intranet 則是專屬的、非開放的,它往往存在於於私有網路之上,只是其結構和服務方式和設計,都參考 Internet 的模式而已。
編輯本段組成及分類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要學習網路,首先就要了解目前的主要網路類型,分清哪些是我們初級學者必須掌握的,哪些是目前的主流網路類型。

㈤ 什麼是互聯網

什麼是互聯網

如果你想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生活在20世紀90年代的今天,並希望成為跨世紀的優秀人才而進入下一個世紀,那麼你就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學習和掌握並能夠使用所謂的「互聯網」。我們知道,當今社會已發展到信息時代,事實已經證明,在即將來臨的21世紀,信息及信息的獲取和利用將成為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經濟增長與政治進步的基本要素。而互聯網將充分地滿足人們的這一需求。無論你需要查尋什麼樣的信息,互聯網都將給你提供一個比電話、傳真和個人計算機更勝一籌的真正的電子信息服務,互聯網將把世界上濃縮的知識、經驗和信息傳送給你。另外,互聯網還可以賦予你超級計算機的能力和運算速度,盡管你也許只擁有一台微型計算機。

那麼,究竟什麼是互聯網呢?

簡單地說,互聯網是一個由各種不同類型和規模的、獨立運行和管理的計算機網路組成的世界范圍的巨大計算機網路——全球性計算機網路,它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組成互聯網的計算機網路包括小規模的區域網(LAN)、城市規模的區域網(MAN)以及大規模的廣域網(WAN)等等。這些網路通過普通電話線、高速率專用線路、衛星、微波和光纜等線路把不同國家的大學、公司、科研部門以及軍事和政府等組織的網路連接起來。

然而,只用計算機網路或者計算機網路的網路來描述互聯網是不恰當的。原因在於,計算機網路僅僅是傳輸信息的媒介,而互聯網的精華是它能夠為你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令人滿意的服務。打個比方,我們去商店買東西時,我們主要關心的是這家商店的商品是否貨真價實,以及商店的服務是否和藹周到,而至於這家商店本身是否華麗富有並不是作為顧客的我們所真正關心的。可以說,互聯網是一個世界規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務資源。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簡單而且快捷的通信與信息檢索手段,更重要的是為人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通過使用互聯網,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信息。

互聯網也是一個面向公眾的社會性組織。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自願地花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螞蟻般地辛勤工作,構造出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互聯網,並允許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勞動果實。互聯網反映了人類所共賞的無私精神,互聯網也使人們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平共處。

互聯網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性的圖書館和第一個全球性論壇。任何人,無論來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他(她)都可以參加,互聯網永遠不會關閉。而且,無論你是誰,你永遠是受歡迎的。你不會由於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穿戴、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被排擠在外。在當今的世界裡,唯一沒有國界、沒有歧視、沒有政治的生活圈屬於互聯網。通過網路信息的傳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貧富,互相傳送經驗與知識,發表意見和見解。

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正在對人類社會的文明悄悄地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也許會像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一樣,互聯網將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什麼是互聯網?這就是互聯網!

什麼是互聯網?

1969年底,ARPANET誕生的時候,只有四台主機聯網運行。那時,甚至連區域網(LAN)的技術也還沒有出現。而到現在,將近「而立」之年的互聯網至少運行著1千6百萬台主機。

在我們每天接入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網路,通過互聯網與朋友通信、與同行交流,通過互聯網了解新聞、獲取信息的同時,我們對這個網路究竟了解多少?我們是否有時間,有心情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中,抽出一點時間來思考互聯網的含義?我經常問自己:究竟什麼是互聯網?互聯網意味著什麼?什麼是互聯網的本質?為什麼互聯網會有今天這樣的發展?

技術專家的定義

毫無疑問,互聯網首先是當代高科技的產物。在我們試圖了解互聯網的本質的時候,有必要先了解技術專家們的定義。

1995年10月24日,「聯合網路委員會」(FNC: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通過了一項關於「互聯網定義」的決議:「聯合網路委員會認為,下述語言反映了我們對『互聯網』這個詞的定義。

『互聯網』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統——1.通過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邏輯地鏈接在一起。這個地址是建立在『互聯網協議』(IP)或今後其它協議基礎之上的。

2.可以通過『傳輸控制協議』和『互聯網協議』(TCP/IP),或者今後其它接替的協議或與『互聯網協議』(IP)兼容的協議來進行通信。

3.可以讓公共用戶或者私人用戶使用高水平的服務。這種服務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關的基礎設施之上的。」

這當然是從技術的角度來定義互聯網。這個定義至少向我們揭示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互聯網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聯網上的每一台主機都需要有「地址」;最後,這些主機必須按照共同的規則(協議)連接在一起。

互聯網是全球性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目前使用的這個網路,不管是誰發明了它,是屬於全人類的。這種「全球性」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有其技術保證的。正如我們在本書第二章中已經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交換」的方式連接的分布式網路。因此,在技術的層面上,互聯網絕對不存在中央控制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可能存在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個利益集團通過某種技術手段來控制互聯網的問題。反過來,也無法把互聯網封閉在一個國家之內-除非建立的不是互聯網。

然而,與此同時,這樣一個全球性的網路,必須要有某種方式來確定聯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絕對不能出現類似兩個人同名的現象。這樣,就要有一個固定的機構來為每一台主機確定名字,由此確定這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的「地址」。然而,這僅僅是「命名權」,這種確定地址的權力並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負責命名的機構除了命名之外,並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同樣,這個全球性的網路也需要有一個機構來制定所有主機都必須遵守的交往規則(協議),否則就不可能建立起全球所有不同的電腦、不同的操作系統都能夠通用的互聯網。下一代TCP/IP協議將對網路上的信息等級進行分類,以加快傳輸速度(比如,優先傳送瀏覽信息,而不是電子郵件信息),就是這種機構提供的服務的例證。同樣,這種制定共同遵守的「協議」的權力,也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

毫無疑問,互聯網的所有這些技術特徵都說明對於互聯網的管理完完全全與「服務」有關,而與「控制」無關。

事實上,目前的互聯網還遠遠不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信息高速公路」。這不僅因為目前互聯網的傳輸速度不夠,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還沒有定型,還一直在發展、變化。因此,任何對互聯網的技術定義也只能是當下的、現時的。

與此同時,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聯網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對互聯網的意義、價值和本質提出新的理解。

網路就是傳媒

正如我們前面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的出現固然是人類通信技術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僅僅從技術的角度來理解互聯網的意義顯然遠遠不夠。互聯網的發展早已超越了當初ARPANET的軍事和技術目的,幾乎從一開始就是為人類的交流服務的。

即使是在ARPANET的創建初期,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指令與控制研究辦公室(CCR)主任利克里德爾就已經強調電腦和電腦網路的根本作用是為人們的交流服務,而不單純是用來計算。

後來,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DavidClark也曾經寫道:「把網路看成是電腦之間的連接是不對的。相反,網路把使用電腦的人連接起來了。互聯網的最大成功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對人的影響。電子郵件對於電腦科學來說也許不是什麼重要的進展,然而對於人們的交流來說則是一種全新的方法。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技術上的挑戰,可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我們來自哪裡,不能忘記我們給更大的電腦群體帶來的巨大變化,也不能忘記我們為將來的變化所擁有的潛力。」(RFC:第1336期)很明顯,從互聯網迄今的發展過程看,網路就是傳媒(Communication)。

英文的「Communication"是個不太容易翻譯的詞。當我們談到消息、新聞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傳播和傳達;當我們說起運輸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交通;而當我們討論人際關系的時候,這個詞又和交往和交流有關。當年利克里德爾強調電腦的作用在於「交流」,就是用的就是這個詞。

有趣的是,「電腦」(Computer)和「交流」(Communication),都有一個共同的詞根:「com」(共、全、合、與等等)。古英語的「Communicate」,就有「參與」的意思。

在美國大學里,一般學習的不是新聞學,而是大眾傳播學(masscommunication)。在這個意義上,「communicate」與宣傳和被宣傳無關,而是和大家共同「參與」的「交流」緊密相關。我在這里強調「網路就是傳媒」,也是為了強調網路在人類交流和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互聯網迄今為止的發展,完全證明了網路的傳媒特性。一方面,作為一種狹義的小范圍的、私人之間的傳媒,互聯網是私人之間通信的極好工具。在互聯網中,電子郵件始終是使用最為廣泛也最受重視的一項功能。由於電子郵件的出現,人與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普遍了。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廣義的、寬泛的、公開的、對大多數人有效的傳媒,互聯網通過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幾千人乃至幾十萬人訪問的網站,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傳媒的作用。互聯網可以比任何一種方式都更快、更經濟、更直觀、更有效地把一個思想或信息傳播開來。

而互聯網的出現,電子郵件和環球網的使用,正好為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網頁就是出版物

如果理解了「網路就是傳媒」,就很容易理解作為互聯網的功能之一的環球網的網頁實質上就是出版物,它具有印刷出版物所應具有的幾乎所有功能。幾年來環球網發展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環球網用戶直接把環球網當作出版物。根據NetSmart的統計,50%的用戶閱讀在線的雜志,48%的用戶閱讀在線報紙(http://adnet.net/statsl.htm)。

即使不通過環球網閱讀報刊,環球網的網頁本身也起到了出版物的作用。

環球網的發明者伯納斯利在他關於環球網的宣言(http://www.w3.org/WWW/People/Berners-Lee/9602affi.html)中,明確指出:「環球網在本質上是使個人和機構可以通過分享信息來進行通信的一個平台。

當把信息提供到環球網上的時候,也就被認為是出版在環球網上了。在環球網上出版只需要『出版者』有一台電腦和互聯網相連並且運行環球網的伺服器軟體。....就象印刷出版物一樣,環球網是一個通用的傳媒,」然而,與印刷出版物相比較,網頁具有印刷出版物所不具有的許多特點。

首先,網頁的成本非常便宜。在紙張非常緊張、非常昂貴的情況下,網頁的優點就格外明顯。因為,與印刷出版物不同,網頁只是一種電子出版物,建立網頁並不需要紙張。而且,當電影工作者、戲劇工作者、甚至也包括作家們在感嘆自己的工作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同時,網頁的優點也顯示了出來。因為,網頁是可以隨時修改、隨時「再來一次」

的。

網頁的另一個優點是讀者面廣。既然不必花錢,誰都喜歡多看一些東西,因此,好的網頁肯定比好的書報傳播面廣得多。一個好的網頁通常每天都有幾萬、甚至幾十萬人次光顧。

其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既然是電子出版物,網頁的傳播速度也是印刷出版物所不能比擬的。

不用說書籍,即使是報紙,從編輯、排版、印刷到發行都需要時間,而網頁則非常簡單,只要放在網上就行了。這里,網頁與印刷出版物的區別在於,印刷出版物是要送到讀者手裡的,而網頁則由讀者自己來取。互聯網上影響最大的新聞網頁(比如:美國有線新聞網CNN)都是每小時更新一次內容。讀者可以常看常新,隨時追蹤事件的發展。

而且,由於網頁使用的是超文本文件格式,可以通過鏈接的方式指向互聯網上所有與該網頁相關的內容。不管是進行理論研究,還是讀新聞,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關的資料。並且,這些材料好象不是別人寫好了強加於你,而是由你「參與」其中,自己「找」出來的。

也許,網頁和印刷出版物的最大區別還是在於反饋。印刷出版物的反饋渠道往往還是印刷,在許多情況下,得到反饋是非常難得的。而對一個網頁提出不同的看法就非常容易。

正是由於作為一種出版物的這些特性,環球網正越來越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

根據PC-Meter1996年的調查,平均每個互聯網用戶每次訪問的環球網的網站有5.6個,每次察看的網頁有20.8個,而平均閱讀每一個網頁所需要的時間大約1.4分鍾,平均每次上網閱讀環球網頁的時間大約28分鍾。(http://adnet.net/stats1.htm)作為這樣一種具有私人和公共的雙重功用的傳媒,互聯網效用的實現從根本上還是依賴於參與者,也就是用戶的增加。而這一特性又是和網路的本性完全一致的。

㈥ 互聯網起什麼作用

1969年底,ARPANET誕生的時候,只有四台主機聯網運行。那時,甚至連區域網(LAN)的技術也還沒有出現。而到現在,將近「而立」之年的互聯網至少運行著1千6百萬台主機。

6)、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廣義的、寬泛的、公開的、對大多數人有效的傳媒,互聯網通過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幾千人乃至幾十萬人訪問的網站,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傳媒的作用。互聯網可以比任何一種方式都更快、更經濟、更直觀、更有效地把一個思想或信息傳播開來。而互聯網的出現,電子郵件和環球網的使用,正好為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7)、簡單地說,互聯網是一個由各種不同類型和規模的、獨立運行和管理的計算機網路組成的世界范圍的巨大計算機網路——全球性計算機網路,它的英文名字叫Internet。組成互聯網的計算機網路包括小規模的區域網(LAN)、城市規模的區域網(MAN)以及大規模的廣域網(WAN)等等。這些網路通過普通電話線、高速率專用線路、衛星、微波和光纜等線路把不同國家的大學、公司、科研部門等組織的網路連接起來。

8)、然而,只用計算機網路或者計算機網路的網路來描述互聯網是不恰當的。原因在於,計算機網路僅僅是傳輸信息的媒介,而互聯網的精華是它能夠為你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令人滿意的服務。打個比方,去商店買東西時,主要關心的是這家商店的商品是否貨真價實,以及商店的服務是否和藹周到,而至於這家商店本身是否華麗富有並不是作為顧客的人們所真正關心的。可以說,互聯網是一個世界規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務資源。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簡單而且快捷的通信與信息檢索手段,更重要的是為人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通過使用互聯網,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信息。
9)、互聯網也是一個面向公眾的社會性組織。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而又有成千上萬的人自願地花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螞蟻般地辛勤工作,構造出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互聯網,並允許他人去共享自己的勞動果實。互聯網反映了人類所共賞的無私精神,互聯網也使人們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平共處。
互聯網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性的圖書館和第一個全球性論壇。任何人,無論來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大家都可以參加,互聯網永遠不會關閉。而且,無論是誰,都是是受歡迎的。不會由於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穿戴、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被排擠在外。在當今的世界裡,唯一沒有國界、沒有歧視、沒有政治的生活圈屬於互聯網。通過網路信息的傳播,全世界任何人,不分國籍、種族、性別、年齡、貧富,互相傳送經驗與知識,發表意見和見解。
總結: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正在對人類社會的文明悄悄地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也許會像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一樣,互聯網將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㈦ 大數據技術還有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數字媒體技術哪個容易學哪個好就業

專科的話,其實哪個專業區別都不大。建議你選擇計算機應用專業,覆蓋的面會廣一些。對於就業會有一定幫助。

建議你努力一下,讀一下專升本,那個意義會更加明顯一些。

㈧ 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發展的今天,你認為網路營銷有可能代替傳統營銷嗎為什麼談談你個人的想法.

1、由市場導向向顧客導向轉變
2、同質化、大規模向個性化、一對一方式轉變
3、從異動單向的市場營銷轉變為同步互動的市場營銷
4、營銷管理從分散、獨立的過程發展為統一的協同工作過程

網路營銷(O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全稱是網路直復營銷,屬於直復營銷的一種形式,是企業營銷實踐與現代信息通訊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指企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為媒介和手段而進行的各種營銷活動(包括網路調研、網路新產品開發、網路促銷、網路分銷、網路服務等)的總稱。

網路營銷根據其實現的方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路營銷指企業利用一切計算機網路(包括Intranet企業內部網、EDI行業系統專線網及Internet國際互聯網)進行的營銷活動,而狹義的網路營銷專指國際互聯網路營銷。國際互聯網,全球最大的計算機網路系統。
截止1998年2月,國際互聯網已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接著6萬多個區域性網路、600萬台以上的主機,擁有大約1.3億用戶,而且網路用戾還在以每月15%的速度增長。國際互聯網正迅速滲透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各個領域,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帶來社會經濟、人們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人類已開始步入網路化社會,愈來愈多的企業認識到國際互聯網對企業經營發展的作用,紛紛擠占這一科技制高點,並將之視為未來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
目前,在美國,有超過40%的企業在利用互聯網開展營銷業務;在北美、西歐和日本,自1995年以來加入互聯網的企業以每月翻一番的速度增加;美國《財富》雜志統計的全球前500家公司幾乎全都在網上開展營銷業務。據美國國際電信聯盟和國際數據公司統計,全球互聯網上的交易額1996年為30億美元,1997年為134億美元,1998年為313億元,預計1999年將達到710億美元,2000年將突破2230億美元,到2010年網路貿易額佔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將達到42%。網路蘊藏市場無限,孕育商機萬千,網路營銷極具發展前景,必將成為21世紀企業營銷的主流。

網路營銷作為一種全新的營銷方式,與傳統營銷方式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首先,網路媒介具有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無時間地域限制、無時間版面約束、內容詳盡、多媒體傳送、形象生動、雙向交流、反饋迅速等特點,有利於提高企業營銷信息傳播的效率,增強企業營銷信息傳播的效果,降低企業營銷信息傳播的成本。
其次,網路營銷無店面租金成本。且有實現產品直銷,能幫助企業減輕庫存壓力,降低經營成本。
第三,國際互聯網覆蓋全球市場,通過它,企業可方便快捷地進入任何一國市場。尤其是世貿組織第二次部長會議決定在下次部長會議之前不對網路貿易徵收關稅,網路營銷更為企業架起了一座通向國際市場的綠色通道。
第四,在網上,任何企業都不受自身規模的絕對限制,都能平等地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及平等地展示自己,這為中小企業創造一個極好的發展空間。利用互聯網,中小企業只需花極小的成本,就可以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全球信息網和貿易網,將產品信息迅速傳遞到以前只有財力雄厚的大公司才能接觸到市場中去,平等地與大型企業進行競爭。從這個角度看,網路營銷為剛剛起步且面臨強大競爭對手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武器。
第五,網路營銷能使消費者擁有比傳統營銷更大的選擇自由。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在全球范圍內不受地域、時間限制,快速尋找滿足品,並進行充分比較,有利於節省消費者的交易時間與交易成本。此外,互聯網還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與消費者的一對一溝通,便於企業針對消費者的個別需要,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
當然,萬物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作為新興營銷方式,網路營銷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例如:網路營銷尤其是網路分銷無法滿足消費者個人社交的心理需要。無法使消費者以購物過程來顯示自身社會地位、成就或支付能力等。盡管如此,網路營銷作為21世紀的營銷新方式勢不可擋,將成為全球企業競爭的銳利武器。

我國網路營銷的現狀

在我國,網路營銷起步較晚,直到1996年,才開始被我國企業嘗試。據傳媒報道:1996年山東青州農民李鴻儒首次在國際互聯網上開設"網上花店",年銷售收入達950萬元,客戶遍及全國各地,但公司沒有一名推銷員;1997年,江蘇無錫小天鵝利用互聯網向國際上8家大型洗衣機生產企業發布合作生產洗碗機的信息,並通過網上洽商,敲定阿里斯頓作為合作夥伴,簽定合同2980萬元;海爾集團1997年通過互聯網將3000台冷藏冷凍冰箱遠銷愛爾蘭,至1999年5月12日,該公司累計通過互聯網發布信息11298次,接受並處理用戶電子函件3600多封,訪問人數由去年同期平均每天2300人次擴大到現在平均每天27000人次,並有20%的出口業務通過互聯網實現。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不少商業企業也紛紛在網上開設虛擬商店,全國網上商店已達100家左右。目前,網路營銷已開始被我國企業採用,各種網路調研、網路廣告、網路分銷、網路服務等網路營銷活動,正異常活躍地介入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氫國家信息中心有關統計數字表明,目前我國有8萬余家企業已加入互聯網,並涉及網路營銷,其中以計算機行業、通訊行業、金融行業較為普遍,計算機行業佔34%,通訊行業為23%,金融行業為11%,其他為32%

㈨ 計算機網路技術和多媒體區別在哪

1計算機網路和多媒體雖然都和計算機有關
但是
網路學的比較多也很雜
雖然很多
但是都不是很精
都是些皮毛的內容
出去也沒什麼大的作用
其實在計算機網路也要學點多媒體的內容
我覺得還是專修多媒體比較好
可以學到很多更詳細的知識
在這方面有更大的發展
2.多媒體只要你架構和思維好
就容易學好。
3.網路技術學的太多了(C語言、Java語言、資料庫、網頁制。。。。)它不學什麼關於硬體的內容,主要是學軟體的應用。只是應用
但是不精通。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比任何一種媒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賣產品需要多少錢 瀏覽:507
怎麼讓家裡的網路快速如新 瀏覽:517
單位網路安全要求會議 瀏覽:681
全國網路安全軍民融合 瀏覽:526
筆記本網路本地連接好還是無線 瀏覽:825
網路貸款多少錢利息 瀏覽:503
沈陽哪裡能網路搶票 瀏覽:977
智慧屏看電視需要連接網路嗎 瀏覽:859
怎麼看電腦可不可以連xbox網路 瀏覽:280
華為家庭網路信號全覆蓋 瀏覽:315
施樂無線網路連接設置 瀏覽:48
我的移動網路密碼 瀏覽:799
如何提高網路文化出海 瀏覽:114
新網路詞在哪裡有 瀏覽:430
計算機網路重點簡答題 瀏覽:175
開數據但網路連接超時 瀏覽:328
移動接網路的路由器怎麼更換 瀏覽:1004
上海美猴網路怎麼樣 瀏覽:509
3g網路哪個運營商快 瀏覽:924
在校園如何使用有線網路 瀏覽:30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