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關運行在OSI模型中的第幾層
一層(物理層):網卡、集線器、中繼器
二層(數據鏈路層):網橋、交換機
三層(網路層):路由器
傳輸層、應用層:網關。
以上回答絕對正確。
這個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通信網基礎》這本書的第132頁。如果你有條件的話可以驗證。本來我想給你傳張照片截圖上來的。可惜等級不夠,不能傳照片。
② 網橋、路由器、網關分別工作在OSI模型的哪一層它們的功能是什麼
1、網橋:2層,數據鏈路層,跟據mac地址決定轉發。
2、路由器:3層,網路層,根據ip地址決定轉發。
3、網關:4層,傳輸層,根據段口號決定轉發。
網橋分透明網橋和生成樹網橋網橋,可以看成是低級的路由器路由器,是三層功能是聯接各種不同鏈路選擇通暢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高通信速度,減輕網路系統通信負荷,節約網路系統資源,提高網路系統暢通率。
網關僅用於兩個高層協議不同的網路互連。
路由器(網關):連通不同的網路、選擇信息傳送的線路。
(2)計算機網路osi網關擴展閱讀
OSI模型將整個通信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劃分原則是:
(1)、網路中各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
(2)、不同節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4)、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5)、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6)、根據功能需要進行分層,每層應當實現定義明確的功能。
(7)、向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③ 計算機網路-OSI各層簡介
本文參考以下優質文章,感謝各位大神對我學習的幫助:
牛客網-奔跑吧牛客-計算機網路之面試常考
非常推薦以上鏈接!
OSI協議: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TCP/IP協議:網路介面層、 網際層、運輸層、 應用層。
每一層的協議如下:
物理層:RJ45、CLOCK、IEEE802.3 (中繼器,集線器,網關)
數據鏈路:PPP、FR、HDLC、VLAN、MAC (網橋,交換機)
網路層: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傳輸層:TCP、UDP、SPX
會話層: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層:JPEG、MPEG、ASII
應用層: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每一層的作用如下:
物理層: 通過媒介傳輸比特,確定機械及電氣規范(比特Bit)
數據鏈路層 :將比特組裝成幀和點到點的傳遞(幀Frame)
網路層 :負責數據包從源到宿的傳遞和網際互連(包PackeT)
傳輸層 :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報文傳遞和錯誤恢復(段Segment)
會話層 :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協議數據單元SPDU)
表示層 :對數據進行翻譯、加密和壓縮(表示協議數據單元PPDU)
應用層 :允許訪問OSI環境的手段(應用協議數據單元APDU)
④ 網關運行在OSI模型中的哪幾層
傳輸層、應用層。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把傳輸表頭(TH)加至數據以形成數據包。傳輸表頭包含了所使用的協議等發送信息。例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等。
而在在OSI中,網關有兩種:一種是面向連接的網關,一種是無連接的網關。當兩個子網之間有一定距離時,往往將一個網關分成兩半,中間用一條鏈路連接起來,我們稱之為半網關。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網關也有很多種。TCP/IP協議里的網關是最常用的,在這里我們所講的「網關」均指TCP/IP協議下的網關。而應用網關在應用層上進行協議轉換
(4)計算機網路osi網關擴展閱讀
應用:
1、信令網關SG,主要完成7號信令網與IP網之間信令消息的中繼,在3G初期,對於完成接入側到核心網交換之間的消息的轉接(3G之間的RANAP消息,3G與2G之間的BSSAP消息),另外還能完成2G的MSC/GMSC與軟交換機之間ISUP消息的轉接。
2、中繼網關又叫IP網關,同時滿足電信運營商和企業需求的VoIP設備。中繼網關(IP網關)由基於中繼板和媒體網關板建構,單板最多可以提供128路媒體轉換,兩個乙太網口,機框採用業界領先的CPCI標准,擴容方便具有高穩定性、高可靠性、高密度、容量大等特點.
3、接入網關是基於IP的語音/傳真業務的媒體接入網關,提供高效、高質量的話音服務,為運營商、企業、小區、住宅用戶等提供VoIP解決方案。
⑤ 網關工作在OSI的哪一層
OSI七層結構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第一層是物理層:網卡、集線器、中繼器;第二層是數據鏈路層:網橋、交換機;第三層是網路層:路由器;傳輸層、應用層:網關。
這個是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通信網基礎》這本書的第132頁。
⑥ 我們常見的計算機網路設備工作在OSI參考模型的哪一層
我們常見的計算機網路設備工作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三層。
OSI參考模型的數據傳輸過程分為三層:
1、第一層物理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 如雙絞線、同軸電纜、電纜連線連接器等,計算機連網的基礎,在這一層,數據還沒有被組織。
(1)、中繼器:它的作用是放大信號,補償信號衰減,支持遠距離的通信。
(2)、集線器:提供信號放大和中轉的功能,有信號廣播。中繼器與集線器的區別在於連接設備的線纜的數量。一個中繼器通常只有兩個埠,而一個集線器通常有4至20個或更多的埠。
2、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
(1)、交換機:物理編址、網路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流控。
(2)、網卡:有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
3、第三層網路層其主要功能是將網路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
(1)、路由器(網關):連通不同的網路、選擇信息傳送的線路。
(2)、三層交換機有路由功能,一次路由,多次轉發。
(6)計算機網路osi網關擴展閱讀:
1、劃分原則
ISO為了更好的使網路應用更為普及,就推出了OSI參考模型,其含義就是推薦所有公司使用這個規范來控制網路,這樣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規范,就能互聯了,提供各種網路服務功能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
根據分而治之的原則,ISO將整個通信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劃分原則是:
(1)、網路中各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
(2)、不同節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4)、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5)、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6)、根據功能需要進行分層,每層應當實現定義明確的功能。
(7)、向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2、模型用途:
(1)、OSI模型用途相當廣泛,比如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等很多網路設備的設計都是參照OSI模型設計的。
(2)、網路設計者在解決網路體系結構時經常使用ISO/OSI(國際標准化組織/開放系統互連)七層模型,該模型每一層代表一定層次的網路功能,最下面是物理層,它代表著進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介質,換句話說,即網路電纜,其上是數據鏈路層,它通過網路介面卡提供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OSI參考模型
⑦ 網關工作在OSI的哪一層
網關屬於osi的數據鏈路層.通過使用硬體和軟體來實現不協議的子網間進行協議轉換。
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
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