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理解計算機網路協議簡書

理解計算機網路協議簡書

發布時間:2022-12-20 04:18:26

『壹』 什麼是網路協議請簡要說明之。請寫出五種常用的網路協議。

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

劃分

1、物理層:乙太網、數據機、電力線通信(PLC)、SONET/SDH、G.709、光導纖維、同軸電纜、雙絞線等。

2、數據鏈路層:Wi-Fi(IEEE 802.11)、WiMAX(IEEE 802.16)、ATM、DTM、令牌環、乙太網、FDDI、幀中繼、GPRS、EVDO、HSPA、HDLC、PPP、L2TP、PPTP、ISDN、STP、CSMA/CD等。

3、網路層協議:IP (IPv4、IPv6)、ICMP、ICMPv6、IGMP、IS-IS、IPsec、ARP、RARP、RIP等。

4、傳輸層協議:TCP、UDP、TLS、DCCP、SCTP、RSVP、OSPF等。

5、應用層協議:DHCP、DNS、FTP、Gopher、HTTP、IMAP4、IRC、NNTP、XMPP、POP3、SIP、SMTP、SNMP、SSH、TELNET、RPC、RTCP、RTP、RTSP、SDP、SOAP、GTP、STUN、NTP、SSDP、BGP 等。



(1)理解計算機網路協議簡書擴展閱讀

網路協議通常由語法,語義和定時關系3部分組成。網路傳輸協議或簡稱為傳送協議(Communications Protocol),計算機通信的共同語言。最普及的計算機通信為網路通信,所以「傳送協議」一般都指計算機通信的傳送協議,如:TCP/IP、NetBEUI等。

然而,傳送協議也存在於計算機的其他形式通信,例如:面向對象編程裡面對象之間的通信;操作系統內不同程序之間的消息,都需要有一個傳送協議,以確保傳信雙方能夠溝通無間。

『貳』 何謂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

計算機協議及體系結構網路協議與層次結構

1.2.1網路體系結構

1.網路協議

通過通信信道和網路設備互聯起來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個計算機系統,要使其能協同工作實現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它們之間必須具有共同的語言。交流什麼、怎樣交流及何時交流,都必須遵循某種互相都能接受的規則。

網路協議(Protocol)是為進行計算機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

合。准確地說,它是對同等實體之間通信而制定的有關規則和約定的集合;

網路協議的三個要素: 、

l)語義(Semarlties)涉及用於協調與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2)語法(Syntax)涉及數據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3)定時(Timing)涉及速度匹配和定序等。

2.網路的體系結構及其劃分所遵循的原則計算機網路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將一個復雜系統分解為若干個容

易處理的子系統。分層就是系統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在圖1-4所示的一般分層結構中,n層是n-l層的用戶,又是n+l層的服務提供者。n+1層雖然只直接使用了n層提供的服務,實際上它通過n層還間接地使用了n-1層以及以下所有各層的服務。、

層次結構的好處在於使每一層實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分層結構還有利於交流、理解和標准化。

所謂網路的層次模型就是計算機網路各層次及其協議的 集合。層次結構一般以垂直分層模型來表示, 層次結構的要點:

1)除了在物理媒體上進行的是實通信之外,其餘各 對等實體間進行的都是虛通信。

2)對等層的虛通信必須遵循該層的協議。

3)n層的虛通信是通過n/n-l層間介面處n-l層提供的服務以及n-1層的通信(通常也

是虛通信)來實現的。

1.2.2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體系結構最常用的分為兩種:

OSI七層結構和TCP/IP(Tram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四層結構。TCP/IP協議是Internet的核心協議。

1.OSI/RM基本參考模型

開放系統互聯(OpenSystemIntercomectim)基本參考模型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

制定的標准化開放式計算機網路層次結構模型,又稱ISO/OSI參考模型。"開放"這個詞表示能使任何兩個遵守參考模型和有關標準的系統可以進行互聯。

OSI/RM包括了體系結構、服務定義和協議規范三級抽象。OSI的體系結構定義了一個七層模型,用以進行進程間的通信,並作為一個框架來協調各層標準的制定gOSI的服務定義描述了各層所提供的服務,以及層與層之間的抽象介面和交互用的服務原語:OSI各層的協議規范,精確地定義了應當發送何種控制信息及何種過程來解釋該控制信息。

OSI/RM的七層參考模型結構包括:從下至上分別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

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2.Internet層次模型

Internet網路結構以TCP/IP協議層次模型為核心,

共分四層結構:應用層、傳輸層、網際層和網路介面層。TCP/IP的體系結構與ISO的OSI七層參考模型的對應關系如圖1-6所示。TCP/IP是Internet的核心,利用TCP/IP協議可以方便地實現各種網路的平滑、無縫連接。在TCP/IP四層模型中,作為最高層的應用層相當於OSI的5~7層,該層中包括了所有的高層協議,如常見的文件傳輸協議FTP(文件傳輸協議)、電子郵件SMTP,(簡單郵件傳送協議)、域名系統DNS(域名服務)、網路管理協議SNMP、訪問WWW的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遠程終端訪問協議TELNET等。

TCP/IP的次高層為傳輸層,相當於OSI的傳輸層,該層負責在源主機和目的主機之間提供端到端的數據傳輸服務。這一層上主要定義了兩個協議:面向連接的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無連接的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DatagramProtocol)。

TCP/IP的第二層相當於OSI的網路層,該層負責將報文(數據包)獨立地從信源傳送到信宿,主要解決路由選擇、阻塞控制級網際互聯問題。這一層上定義了網際協議(InternetProtocol,IP協議)、地址轉換協議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反向地址轉換協議RARP(ReverseARP)和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等協議。

TCP/IP的最低層為網路介面層,該層負責將IP分組封裝成適合在物理網路上傳輸的幀格式並發送出去,或將從物理網路接收到的幀卸裝並遞交給高層。這一層與物理網路的具體實現有關,自身並無專用的協議。事實上,任何能傳輸IP報文的協議都可以運行。雖然該層一般不需要專門的TCP/IP協議,各物理網路可使用自己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和物理層協議。

3.Internet主要協議

TCP/IP協議集的各層協議的總和亦稱作協議枝。給出了TCP/IP協議集與OSI參

考模型的對應關系。其中每一層都有著多種協議。一般來說,TCP提供傳輸層服務,而IP提供網路層服務。

(l)TCP/IP的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不是TCP/IP協議的一部分,但它是TCP/IP與各種通信網之間的介面。這些通信網包括多種廣域網和各種區域網。

一般情況下,各物理網路可以使用自己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和物理層協議,不需要在數據鏈路層上設置專門的TCP/IP協議。但是,當使用串列線路連接主機與網路,或連接網路與網路時,例如用戶使用電話線接入網路肘,則需要在數據鏈路層運行專門的SLIP(SerialLineIP)協議的PPP(PointtoPointProtocol)協議。

(2)TCP/IP網路層

網路層最重要的協議是IP,它將多個網路聯成一個互聯網,可以把高層的數據以多個數據報的形式通過互聯網分發出去。

網路層的功能主要由IP來提供。除了提供端到端的報文分發功能外,IP還提供了很多擴充功能。例如:為了克服數據鏈路層對幀大小的限制,網路層提供了數據分塊和重組功能,這使得很大的IP數據報能以較小的報文在網上傳輸。

網路層的另一個重要服務是在互相獨立的區域網上建立互聯網路,即網際網。網間的報文來往根據它的目的IP地址通過路由器傳到另一網路。

IP的基本任務是通過互聯網傳送數據報,各個IP數據報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主機上的IP層向傳輸層提供服務。IP從源傳輸實體取得數據,通過它的數據鏈路層服務傳給目的主機的IP層。IP不保證服務的可靠性,在主機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它可能丟棄某些數據報,同時IP也不檢查被數據鏈路層丟棄的報文。

在傳送時,高層協議將數據傳給IP層,IP層再將數據封裝為互聯網數據報,並交給數據鏈路層協議通過區域網傳送。若目的主機直接連在本區域網中,IP可直接通過網路將數據報傳給

目的主機;若目的主機在其他網路中,則IP路由器傳送數據報,而路由器則依次通過下一網路將數據報傳送到目的主機或再下一個路由器。即IP數據報是通過互聯網路逐步傳遞,直到終點 為止。

(3)TCP/IP傳輸層

TCP/IP在這一層提供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協議(UDP)。TCP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數據流服務。當傳送有差錯數據,或網路故障,或網路負荷太

重不能正常工作時,就需要通過其他協議來保證通信的可靠。TCP就是這樣的協議,它對應於OSI模型的傳輸層,它在IP協議的基礎上,提供端到端的面向連接的可靠傳輸。

TCP採用"帶重傳的肯定確認"技術來實現傳輸的可靠性。簡單的"帶重傳的肯定確認"是指與發送方通信的接收者,每接收一次數據,就送回一個確認報文J發送者對每個發出去的

報文都留一份記錄,等到收到確認之後再發出下一報文。發送者發出報文時,啟動計時器,若計時器計數完畢,確認還未到達,則發送者重新發送該報文。

TCP通信建立在面向連接的基礎上,實現了一種"虛電路"的概念。雙方通信之前,先建立一條連接,然後雙方就可以在其上發送數據流。這種數據交換方式能提高效率,但事先建立連接和事後拆除連接需要開銷。

4.TCP/IP協議族中的其他協議

TCP/IP是網路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協議,是一系列協議和服務的總集。雖然從名字上看

τCP/IP包括兩個協議一一…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但TCP/IP實際上是一組協議,包括了上百個各種功能的協議,如:遠程登錄、文件傳輸和電子郵件(PPP,ICMP,ARP/

RARP,UDP,FTP,HTTP,SMTP,SNMP,RIP,OSPF)等協議,而TCP協議和IP協議是保證數據完整傳輸的兩個最基本的重要協議。通常說TCP/IP是指TCP/IP協議族,而不單單是TCP和IP。TCP/IP依靠TCP和IP這兩個主要協議提供的服務,加上高層應用層的服務,共同實現了TCP/IP協議族的功能。

TCP/IP的最高層與OSI參考模型的上三層有較大區別,也沒有非常明確的層次劃分。其中FTP,TELNET,SMTP,DNS是幾種廣泛應用的協議,TCP/IP中還定義了許多別的高層協議。

(l)文件傳輸協議FTP

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傳輸協議,允許用戶將遠程主機上的文件拷貝到自

己的計算機上。

文件傳輸協議是用於訪問遠程機器的專門協議,它使用戶可以在本地機與遠程機之間進行有關文件的操作。FTP工作時建立兩條TCP連接,條用於傳送文件,另一條用於傳送控制。

FTP採用客戶/伺服器模式,它包含FTP客戶端和FTP伺服器。客戶啟動傳送過程,而服 務器對其做出應答。客戶FTP大多有互動式界面,使客戶可以方便地上傳或下載文件。

(2)遠程終端訪問TELNET

Telnet(RemoteLogin):提供遠程登錄功能,用戶可以登錄到遠程的另一台計算機土,如同在遠程主機上直接操作一樣。

設備或終端進程交互的方訟,支持終端到終端的連接及進程到進程分布式計算的通信。

(3)域名服務DNS

DNS是一個域名服務的協議,提供域名到IP地址的轉換,允許對域名資源進行分散管理。(4)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MTP

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簡單郵件傳輸協議),用於傳輸電子郵件。

互聯網標准中的電子郵件是基於文件的協議,用於可靠、有效的數據傳輸。SMTP作為應用層的服務,並不關心它下面採用的是何種傳輸服務,它可通過網路在TCP連接上傳送郵件, 或者簡單地在同一機器的進程之間通過進程通信的通道來傳送郵件。

郵件發送之前必須協商好發送者、接收者。SMTP服務進程同意為接收方發送郵件時,它將郵件直接交給接收方用戶或將郵件經過若干段網路傳輸,直到郵件交給接收方用戶。在郵件傳輸過程中,所經過的路由被記錄下來。這樣,當郵件不能正常傳輸時可按原路由找到發送者。

13網路互聯基礎

1.3.1IP地址

IP地址和域名是Internet使用的、符合TCP/IP協議規定的地址方案。這種地址方案與日常生活中涉及的電話號碼和通信地址相似,涉及到Internet服務的每一環節。IP協議要求所有Internet的網路節點要有統一規定格式的地址,簡稱IP地址。IP地址是運行TCP/IP協議的唯一標識符。TCP/IP協議是上層協議,無論下層是何種拓撲結構的網路,均應統一在上層IP地址上。任何網路接入Internet,均應使用IP地址。

IP地址是唯一的、全球識別的InterIEt網路地址,採用32位二進制(即4位元組)的格式。

在Internet上,每台計算機或網路設備都被分配一個IP地址,這個IP地址在整個InterIIet網路中是唯一的,保證了Internet成為全球開放互聯的網路系統。

1.3.2IP地址的格式和分類

IP地址可表達為二進制格式和十進制格式。二進制的IP地址為32位,分為4個8位二進制數。為書寫方便起見,常將每個位元組作為一段並以十進制數來表示,每段間用"."分隔,每段取值為0~255,。例如:135.111.5.27(二進制格式:10000111.01101111.00000101.00011011)就是合怯的IP地址。

IP地址由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兩部分組成。常用的IP地址有ATB,C三類,每類均規定

了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在32位中所佔的位數。這三類IP地址的格式表示範圍分別為:

A類地址:0.0.0.O~127.255.255.255

B類地址:128.0.0.O~191.255.255.255

C類地址:192.0.0.O~233.255.255.255

A類IP地址一般用於主機數多達160餘萬台的大型網路,前8位代表網路號,後3個8

位代表主機號。32位的最高位為Og十進制的第一組數值范圍為000~127。IP地址范圍為:001.x.y.z~126.x.y.z。

B類IP地址一般用於中等規模的各地區網管中心,前兩個8位二進制代表網路號,後兩個8位代表主機號。32位的最高兩位為10;十進制的第一組數值范圍為128~191。IP地址范圍為:128.x.y.Z~191.x.y.z。

C類地址一般用於規模較小的本地網路,如校園網、企業網、政府機構網等。前三個8位代表網路號,最後8位代表主機號。32位的最高3位為110,十進制第一組數值范圍為192~223。IP地址范圍為:192.x.y.z~223.x.y.z。一個C類地址可連接256個主機。

A類地址一般分配給具有大量主機的網路使用,B類地址通常分配給規模中等的網路使用,C類地址通常分配給小型區域網使用。為了確保唯→性,IP地址由世界各大地區的權威機構InterNIC()管理和分配。

1.3.3子網的劃分與掩碼

在Internet中,如果每個物理網路就要佔用一個網路號,是不夠用的。另外,如果每個單位增添新的物理網路(例如新建樓房或新部門中新建的網路)就要向Internet的NIC申請新網路號,也太麻煩,並且不便於IP地址的分配管理。

,
在IP地址的某個網路標識中,可以包含大量的主機(如A類地址的主機標識域為24位,B類地址的主機標識域為16位),而在實際應用中不可能將這么多的主機連接到單一的網路中, 這將給網路定址和管理帶來不便。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網路中引入"子網"的概念。

注意:這里的子網與前面所說的通信子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將主機標識域進一步劃分為子網標識和子網主機標識,通過靈活定義子網標識域的位數,可以控制每個子網的規模。將一個大型網路劃分為若干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子網後,網路內部各子網便可獨立定址和管理,各子網間通過跨子網的路由器連接,這樣也提高了網路的安全性。

利用子網掩碼可以判斷兩台主機是否在同一子網中。子網掩碼與IP地址一樣也是32位二進制數,不同的是它的子網主機標識部分為全"。"。若兩台主機的IP地址分別與它們的子網掩碼相"與"後的結果相同,則說明這兩台主機在同一網中。

1.子網劃分

為使多個物理網路共用一個IP地址,可以採取把IP地址中主機號部分進一步劃分為子網號和主機號兩部分。例如:一個B類IP地址,可以把第三個位元組作為子網號,第四個位元組作為子網(物理網路)上主機號。

2.子網掩碼

IP路由選擇演算法是根據IP數據報報頭中目的地址的網路號,查找它的路由表,找到一個表項的目的網路號能與它匹配,然後用匹配上表項的中繼IP地址作為發送該數據報到達目的主機的下一個路由器地址。IP數據報報頭中目的地址的網路號是根據該地址最高位值來決定它是哪一類IP地址,網路號應佔用多少位。

劃分了子網後,就不能從地址的最高位值來判斷網路號佔用的位數了,用戶可以自行決定子網號佔用的位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使用子網掩碼(mask)子網掩碼是一個32位的數,其中取值為1的位,對應網路號或子&網號:取值為0的位,對應主機號。

『叄』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是什麼

計算機協議,也叫作網路協議,是通信計算機雙方必須共同遵從的一組約定。

為了使數據在網路上從源到達目的,網路通信的參與方必須遵循相同的規則,這套規則稱為協議,它最終體現為在網路上傳輸的數據包的格式。最常見的計算機協議是OSI/RM協議。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8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它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信協議劃分為七層,自下而上依次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其中第四層完成數據傳送服務,上面三層面向用戶。

(3)理解計算機網路協議簡書擴展閱讀

常見的計算機協議還有:

1、IPX/SPX協議

是Novell開發的專用於NetWare網路中的協議,但是也非常常用。大部分可以聯機的游戲都支持IPX/SPX協議,比如星際爭霸,反恐精英等等。

2、ARP/RARP協議

地址解析協議,原理是主機發送信息時將包含目標IP地址的ARP請求廣播到網路上的所有主機,並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確定目標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後將該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機ARP緩存中並保留一定時間,下次請求時直接查詢ARP緩存以節約資源。

3、TCP/IP協議

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由網路層的IP協議和傳輸層的TCP協議組成。通俗而言:TCP負責發現傳輸的問題,一有問題就發出信號,要求重新傳輸,直到所有數據安全正確地傳輸到目的地。而IP是給網際網路的每一台聯網設備規定一個地址。

『肆』 網路協議的定義

在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之間有一種語言,這就是【網路協議】,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必須使用相同的網路協議才能進行通信。
網路協議是網路上所有設備(網路伺服器、計算機及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等)之間通信規則的集合,它規定了通信時信息必須採用的格式和這些格式的意義。大多數網路都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都建立在它的下層之上,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而把如何實現這一服務的細節對上一層加以屏蔽。一台設備上的第
n層與另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進行通信的規則就是第n層協議。在網路的各層中存在著許多協議,接收方和發送方同層的協議必須一致,否則一方將無法識別另一方發出的信息。網路協議使網路上各種設備能夠相互交換信息。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
---------
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伍』 計算機網路協議的含義是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計算機網路協議:網路協議就是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的規則。為了使處於不同地點、裝有不同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之間有效地通信,必須有一種為各類計算機都能認可的通信方法,任一方所表達的信息均能被其他各方所認同,這就需要指定一種標准:網路協議。 就象老師在講課時為了大家都能聽懂,就必須使用普通話一樣。最常用的協議有TCP/IP協議。

『陸』 在計算機網路中,什麼是協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

開放系統互聯協議中最早的協議之一,它為連接不同操作系統和不同硬體體系結構的互聯網路提供通信支持,是一種網路通用語言。TCP/IP協議定義了在互聯網路中如何傳遞、管理信息(文件傳送、收發電子郵件、遠程登錄等),並制定了在出錯時必須遵循的規則。

IPX/S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互聯網信息交換包/順序信息交換包

IPX和SPX是Novell NetWare協議棧的一部分,用於網路伺服器和工作站之間傳輸數據;IPX和SPX兩層協議造就了Novell網路的特色,幾乎成了Novell網的代名詞。

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網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網路會話層協議,管理數據交換和網路訪問。它向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應用程序介面)提供一組協調性命令,利用下一層網路服務將信息逐個節點地進行傳送,從而把應用程序與下層的網路操作系統加以隔離。

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NetBIOS用戶擴展介面

用於LAN Manager、LAN Server、Windows for Workgroups和Windows NT等的NetBIOS增強版本,它確定了傳送幀格式並增加了許多功能。

開放系統互聯(OSI)模型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4年提出的一種標准參考模型,是一種關於由不同供應商提供的不同設備和應用軟體之間的網路通信的概念性框架結構。現在它被公認為是計算機通信和 internet 網路通信的一種基本結構模型。當今使用的大多數網路通信協議都是基於 OSI 模型結構。OSI 模型將通信處理過程定義為七層,並將網路計算機間的移動信息任務劃分為七個更小的、更易管理的任務組。各個任務或任務組被分配到 ISO 參考模型各層。各層相對獨立(self-contained),從而使得分配到各層的任務能夠獨立實現。這樣當其中一層提供的某解決方案更新時,它不會影響其它層。

ISO 定義了基於 OSI 模型的 internet 網路通信協議組,基本上由歐洲國家提出。

主要協議

應用層(Application)

--------------------------------------------------------------------------------

ACSE:關聯控制服務元素 (ACSE:Association Control Service Element)
CMIP:通用管理信息協議 (CMIP: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CMIS:通用管理信息服務 (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CMOT:TCP/IP 上的 CMIP (CMOT:CMIP over TCP/IP)
FTAM:文件傳輸訪問和管理 (FTAM: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ROSE:遠程操作服務元素 (ROSE:Remote Operation Service Element)
RTSE:可靠傳輸服務元素協議 (RTSE:Reliable Transfer Service Element Protocol)
VTP:ISO虛擬終端協議 (VTP:ISO 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 ISO)
X.400:信息處理服務協議 (X.400:Message Handling Service Protocols)
X.500:目錄訪問服務協議 (X.500:Directory Access Service Protocol - DAP)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

ASN.1: 抽象語法標記 (ASN.1: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ISO-PP:ISO表示層協議 (ISO-PP:OSI Presentation Layer Protocol)

會話層(Session Layer)

--------------------------------------------------------------------------------

ISO-SP:ISO會話層協議 (ISO-SP:OSI Session Layer Protocol)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

ISO-TP:OSI傳輸層協議 - TP0、TP1、TP2、TP3、TP4 (ISO-TP:OSI Transport Protocols - TP0、TP1、TP2、TP3、TP4)

網路層 (Network Layer)

--------------------------------------------------------------------------------

CONP:面向連接網路協議 (CONP: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 Protocol)
ES-IS:終端系統和中間系統路由交換協議 (ES-IS:End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Routing Exchange protocol)
IDRP:域間路由選擇協議 (IDRP: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
IS-IS:中間系統到中間系統協議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ISO-IP CLNP:無連接網路協議 (ISO-IP 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

數據鏈路層 (Data Link)

--------------------------------------------------------------------------------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 (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protocol)
LAPB:平衡鏈路訪問過程 (LAPB:Link Access Procere Balanced for X.25平衡鏈路訪問過程)

『柒』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協議為什麼需要網路協議

計算機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

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還需轉換其他特性。

(7)理解計算機網路協議簡書擴展閱讀

由於網路節點之間聯系的復雜性,在制定協議時,通常把復雜成分分解成一些簡單成分,然後再將它們復合起來。最常用的復合技術就是層次方式,網路協議的層次結構如下:

1、結構中的每一層都規定有明確的服務及介面標准;

2、把用戶的應用程序作為最高層;

3、除了最高層外,中間的每一層都向上一層提供服務,同時又是下一層的用戶;

4、把物理通信線路作為最低層,它使用從最高層傳送來的參數,是提供服務的基礎。

『捌』 網路協議是指什麼

網路協議就是網路中(包括互聯網)傳遞、管理信息的一些規范。如同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規矩一樣,計算機之間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規則,這些規則就稱為網路協議。

一台計算機只有在遵守網路協議的前提下,才能在網路上與其他計算機進行正常的通信。網路協議通常被分為幾個層次,每層完成自己單獨的功能。通信雙方只有在共同的層次間才能相互聯系。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IOS協議等等。在互聯網上被廣泛採用的是TCP/IP協議,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用戶如果訪問Internet,則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添加TCP/IP協議。

『玖』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協議

網路上的計算機之間又是如何交換信息的呢?就像我們說話用某種語言一樣,在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之間也有一種語言,這就是網路協議,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必須使用相同的網路協議才能進行通信。
網路協議是網路上所有設備(網路伺服器、計算機及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等)之間通信規則的集合,它定義了通信時信息必須採用的格式和這些格式的意義。大多數網路都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都建立在它的下層之上,向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定的服務,而把如何實現這一服務的細節對上一層加以屏蔽。一台設備上的第
n層與另一台設備上的第n層進行通信的規則就是第n層協議。在網路的各層中存在著許多協議,接收方和發送方同層的協議必須一致,否則一方將無法識別另一方發出的信息。網路協議使網路上各種設備能夠相互交換信息。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NetBEUI協議等。在區域網中用得的比較多的是IPX/SPX.。用戶如果訪問Internet,則必須在網路協議中添加TCP/IP協議。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簡寫,中文譯名為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路協議)協議,
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間協議)是一種網路通信協議,它規范了網路上的所有通信設備,尤其是一個主機與另一個主機之間的數據往來格式以及傳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礎協議,也是一種電腦數據打包和定址的標准方法。在數據傳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為有兩個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傳遞的信息被劃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個TCP信封,並在該信封面上記錄有分段號的信息,再將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發送上網。在接受端,一個TCP軟體包收集信封,抽出數據,按發送前的順序還原,並加以校驗,若發現差錯,TCP將會要求重發。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幾乎可以無差錯地傳送數據。
對普通用戶來說,並不需要了解網路協議的整個結構,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與世界各地進行網路通信。
IPX/SPX是基於施樂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協議,而SPX是基於施樂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順序包協議)協議,它們都是由novell公司開發出來應用於區域網的一種高速協議。它和TCP/IP的一個顯著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
地址,而是使用網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在實際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麼設置,裝上就可以使用了。由於其在網路普及初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廠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現在很多軟體和硬體也均支持這種協議。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強用戶介面。它是NetBIOS協議的增強版本,曾被許多操作系統採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NETBEUI協議在許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統的預設協議。總之NetBEUI協議是一種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廣播型協議,安裝後不需要進行設置,特別適合於在「網路鄰居」傳送數據。所以建議除了TCP/IP協議之外,區域網的計算機最好也安上NetBEUI協議。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裝了TCP/IP協議的WINDOWS98機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須安裝NetBEUI協議。
一個網路協議至少包括三要素:
語法
用來規定信息格式;
語義
用來說明通信雙方應當怎麼做;
時序
詳細說明事件的先後順序。

『拾』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通訊協議

網路通信協議(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通常簡稱為「網路協議」(Network Protocol))就是對計算機之間通信的信息格式、能被收/發雙方接受的傳送信息內容的一組定義。為了實現OSI七層參考模型功能,各層都有許多負責各個不同方面,解決不同問題的通信協議,如有物理層中的物理介面通信協議(如RS-232、RS-449和V.35等),數據鏈路層的數據鏈接協議(如CSMA/CD、SDLC和HDLC等),網路層則有許多路由層協議(如IP、RIP、OSPF和IGRP等),傳輸層則有許多傳輸控制協議(如TCP、FTP和TFFP等),同樣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都有許多相應的的網路協議(如應用層的POP3、SMTP、SNMP和DNS等)。就是在這些許許多多的通信協議的共同作用下,網路的七層模型才能全部正常工作,確保網路通信的正常。

閱讀全文

與理解計算機網路協議簡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賣產品需要多少錢 瀏覽:499
怎麼讓家裡的網路快速如新 瀏覽:509
單位網路安全要求會議 瀏覽:672
全國網路安全軍民融合 瀏覽:518
筆記本網路本地連接好還是無線 瀏覽:817
網路貸款多少錢利息 瀏覽:496
沈陽哪裡能網路搶票 瀏覽:971
智慧屏看電視需要連接網路嗎 瀏覽:852
怎麼看電腦可不可以連xbox網路 瀏覽:273
華為家庭網路信號全覆蓋 瀏覽:307
施樂無線網路連接設置 瀏覽:41
我的移動網路密碼 瀏覽:792
如何提高網路文化出海 瀏覽:106
新網路詞在哪裡有 瀏覽:423
計算機網路重點簡答題 瀏覽:168
開數據但網路連接超時 瀏覽:321
移動接網路的路由器怎麼更換 瀏覽:997
上海美猴網路怎麼樣 瀏覽:502
3g網路哪個運營商快 瀏覽:919
在校園如何使用有線網路 瀏覽:29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