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戰法

計算機網路戰法

發布時間:2023-05-28 20:02:35

Ⅰ 信息進攻的原則不包括()。

信息進攻的原則不包括延時原則。

干擾、破壞敵方信息和信息系統的作戰行動。又稱信息攻擊洞配。信息作戰的組成部納中指分。基本任務:攻擊敵方信息裝備和信息的可用性,達到破壞、阻塞或擾亂的作用;攻擊信息傳遞過程和信息內容的完整性,達到訛誤和欺騙的作用;攻擊信息傳遞過程和信息內容的保密性,達到利用信息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網路在軍隊信息系統得到了廣泛運用,網路攻擊成為一種新型的信息攻擊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定向能武器攻擊成為摧毀電子信息系統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進入21世紀,網路攻擊成為信息進攻的重要內容,破壞性和影響性增大,心理攻擊日益受到重視。

Ⅱ 信息化戰爭的主要表現形式

信息化戰爭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有武器系統信息化;指揮自動化,實時化,一體化;信息戰場全維化,網路化;作戰方式多樣化;毀滅性武器的高技術化。

武器系統的信息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智能化.這是一個整體概念.其中包括硬殺傷,軟殺傷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殺傷--直接殺傷,破壞直至確保摧毀的以信息技術為依託的精確制導武器與遙感武器(不是傳統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確制導炸彈(JDAM),軍用無人機,新一代巡航導彈.
II.軟殺傷--對敵方信息化系統滲透,干擾,壓制的手段.旨在破壞敵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間隔敵方的通訊和指揮系統.對對方的精確制導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計算機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毀傷機理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為依託設計的不同於傳統武器的全新作戰單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動能電磁武器微機電納米武器和機器人.
指揮自動化,實時化,一體化
擁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級別的系統.可以實時遠程偵察和預警,及時快速更新情報,指揮網路化即時化,一體戰場控制.作戰命令可直達單兵作戰單元.通訊達到近乎無阻礙的標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單兵單元戰場定位.以前那種寶塔式的逐級指揮體制將不附存在.
信息戰場全維化,網路化
涵蓋海陸空天電的戰術數據鏈連接直至單兵,及時刷新單兵或基層指揮員作戰電腦上的戰場資訊,方便明確的更新戰場時態.確保直接指揮權在特殊情況下的傳遞.傳統的作戰地域概念和習慣已經不管用了.信息作戰是無縫連接,高立體,大縱深,全維度.

Ⅲ 公安信息化建設中網上戰法是什麼意思

電子警務是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下 , 按照一定的標准和協議進行多種警務活動的方式 (電子警務的英文名稱為 elect ronic policing , 可簡寫為 e2 policing或 EP) 。也就是說 , 電子警務是基於互聯網標准 ,鏈接上級同下級、甲業務部門同乙業務部門以及業務部門同管理對象的業務流程的警務模式。電子警務可以看作是電子政府 (電子政務) 的延伸或者重要內容。「電子警務」這一概念所反映的是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下的一種全新的現代化的警務模式 , 它將改變公安機關傳統的手工管理方式。電子警務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概念 , 也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警務概念 , 而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在電子警務運作握答過程中 , 傳統的基於紙或其他介質的警務作業方式 , 如數據和資料的傳遞及存儲等 , 被電子方式或被網路技術所替代。替代的方式和替代的內容 , 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其在公安管理中的應用而不斷變化和擴展的。因此 , 電子警務的內涵也就有了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電子警務 , 主要是指利用網路提供的信息手段進行信息的查詢、傳輸、發布等活動的過程。狹義電子警務關注的焦點是實現手工信息的計算機管理 , 以此為出發點構築的信息系統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信息系統的建立是基於獨立的業務部門 , 其結構是縱向的; 信息的組織以單項業務信旅皮虧息的處理為主; 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各類文檔的電子化 , 如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刑事案件信息管理系統、被盜機動車輛信息管理系統、旅店業拆神治安信息管理系統等等; 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查詢、傳輸、發布等。廣義的電子警務 (即本文所說的電子警務) ,則是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的警務活動的全過程。它是以警務應用為出發點 , 以整個警務活動流程為依據 , 以公安三級網、WWW 為平台 , 重新構築起來的信息網路體系。與以往的設計思想不同的是 ,電子警務以整體警務活動流程為核心來設計 , 它所關心的是信息之間的關聯性和警務方式的整體優化 , 它的焦點集中在警務流程環節的設計和再造上 , 它要解決的是利用現代網路通信技術 , 連接公安機關的各級、各部門以及各類資料庫 , 對各系統進行整合 , 優化資源配置 , 促進公安內部信息共享 , 打破行政機關的組織界限 , 消除業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現象 , 建構一個電子化的虛擬公安系統 , 使得所有警員和相關人員可以從不同的渠道取用不同層次的公安信息及服務 , 摒除傳統警務中經過層層關卡書面審核作業方式的弊端這一系列問題。而各級、各單位之間及公安機關與社會各界之間也是經由各種電子化渠道進行相互溝通 , 並依據人們的需求、人們可以使用的形式、人們要求的時間及地點 , 提供給人們各種不同的服務選擇 , 最終實現更高層次意義上的公安信息化。毫無疑問 , 電子警務將引發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警務模式革命。

Ⅳ 現在美國打仗的基本戰術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70年代末美國根據中東戰爭的經驗,提出了「空地一體戰」理論,82年正式確認其作戰樣式,使得美國走在新軍事革命的前列,91年海灣戰爭,「空地一體戰」作戰樣式使得美軍大獲全勝,42天擊潰伊拉克軍隊。

1996年在《2010年聯合構想》中首次提出「網路中心戰」。美軍認為,"網路中心戰"的實質是,通過把感測器、指揮官、射手和作戰平台組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網路,使具有不同性質和肩負不同作戰任務的各個部隊,在指揮中心的統一協調和指揮下,具有更好的信息共享能力,更強的態勢感知能力,以及更高的作戰效率。現在,美國已經把"網路中心戰"作為推進其軍隊信息化、網路化建設和聯合作戰的主要目標,並計劃用30年時間來達成這一目標。

美軍作戰現在正在逐步轉型實現「網路中心戰」。而其他國家目前也正在加緊追趕美軍,也是朝實現「網路中心戰」發展。伊拉克戰爭已經運用了一些「網路中心戰」的作戰樣式,使得少量的美軍,能夠以傷亡幾百人的代價,21天摧毀一個地區強國的政權,充分顯示出網路中心戰的強大威力。
網路中心戰概念已逐漸成為美軍面向21世紀的新型作戰形式。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是美海軍的最高學府,是「網路中心戰」的誕生地。最早提出「網路中心戰」概念的該院院長塞布魯斯基海軍中將。

「網路中心戰」之內涵

「網路中心戰」是指,將軍隊的所有偵察探測系統、通信聯絡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和武器系統,組成一個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信息網路體系,各級作戰人員利用該網路體系了解戰場態勢、交流作戰信息、指揮與實施作戰行動的作戰樣式。該網路體系由「無縫隙」連接的三個網路組成,即探測網路、交戰網路和通信網路。把所有戰略、戰役和戰術級探測器材聯為一體的探測網路,能迅速提供「戰場空間態勢圖」;交戰網路又稱打擊網路,連接各主要武器系統;通信網路對前兩者起支撐作用,是它們的神經中樞。通過戰場各作戰單元的網路化,可加速信息的快速流動和使用,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隊共享戰場信息,把信息優勢變為作戰行動優勢,從而協調行動,最大限度地發揮作戰效能。

「網路中心戰」四大關鍵要素

美軍認為,信息時代的軍隊是一個互連互通的網路化實體。軍隊的網路化能生成新的戰鬥力,是戰鬥力的新增長點,是實施「網路中心戰」的物質基礎。「網路中心戰」的關鍵要素有四個:

「信息結構」即使各感測器聯網的系統,這是實施「網路中心戰」的基本條件,其表現形式是完備的天基、陸基、海基、空基信息系統,而遂行的主要職能則是數據融合和信息管理;

「作戰空間感知」「信息結構」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部隊的作戰空間感知能力,使各部隊能同時了解不斷變化的戰場態勢,使作戰任務、行動、地形變得「透明」;

「實時協同動作」有了共同的「空間感知能力」,不僅能使指揮官採用適應性很強的新指揮控制方式,加快作戰節奏,使己方的作戰行動總比敵方快半拍到一拍,使己方總處於主動、敵方總陷於被動,而且也可使各部隊自覺自願地執行作戰命令,自覺地採取作戰行動,真正使部隊成為「自我協同部隊」;

「最終效果」上面三項關鍵要素導致的最後結果是作戰節奏加快,反應能力加強,作戰風險降低,作戰代價(主要指傷亡)減少,作戰效能提高。

「網路中心戰」影響深遠

美軍認為實施「網路中心戰」,將產生三個十分引人注目的作戰優勢。

使分散配置的部隊發揮整體優勢機械化戰爭時代,由於部隊的通信、機動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必須把作戰和作戰保障部隊部署在敵軍和要保衛的目標附近。結果分散配置的部隊易處於弱勢,無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實施攻擊。地理位置上的限制,還使部隊很難在保持高度協調一致和得到充分後勤保障的情況下,實施快速、遠距離機動。但是,信息化戰爭時代,由於感測器作用距離和武器射程的增加,快速傳輸信息能力的增強,部隊作戰效能的發揮將不再受地理條件的制約。戰場上為了達成集中戰鬥力的效果,將不必再集中部隊,「集中兵力」的內涵將發生重大變化。由此帶來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將降低作戰風險。由於集中戰鬥力的內涵由集中部隊讓位於集中火力與信息,從而減少作戰風險,不會再有「高價值目標」出現在敵人面前。其次,將減少後勤負擔。部隊不再頻繁運動後勤,不僅會減少傷亡,減少衛生勤務工作量,油料、彈葯等物資的運輸和補給量也會大大減輕。最後,將使配置在不同地點的兵力兵器,在不運動的情況下,就可同時攻擊多個不同目標,從而發揮更大作戰效能,取得最大作戰效果。

使戰場情況一目瞭然實施「網路中心戰」的部隊之所以戰鬥力強,是因為它耳聰目明,信息靈通,對戰場情況了如指掌,對指揮官的意圖一清二楚。這樣的部隊能實施「自我協同行動」,自覺與其他部隊配合;能在留下活動痕跡很少的情況下,實施作戰行動;能在上級指揮官總意圖的指導下,有效地遂行獨立作戰。

使各作戰平台連為一體作戰空間的各作戰單元用網路連為一體後,分散配置的兵力兵器既能更有效地協調行動,也能為適應新的戰場情況很快地轉換作戰行動樣式。使各作戰單元連為一體的基本條件是,建立堅固耐用、性能良好的信息基礎結構。這一結構能使戰場上的所有作戰單元,得到高質量的信息服務。把各作戰單元連為一體的連接分為兩類:一類是連接各「作戰實體」的「硬連接」;另一類是連接各「作戰機制」和「作戰程序」的「軟連接」。「軟連接」的好壞既是影響部隊協調行動的主要因素,也是決定兵力兵器戰鬥力系數升降和戰鬥力能否得到倍增的關鍵。但無論是「硬連接」還是「軟連接」,都不一定是連接得越緊密越好,而是要適當,其標準是能使部隊發揮最大作戰效能。

「網路中心戰」、「網路戰」及「平台中心戰」的區別

美軍認為,「網路戰」是在有限的作戰指揮空間(指揮所、司令部或辦公室)內,以進攻性行為奪取和達成信息優勢,從而影響、破壞敵方的信息站、信息系統以及計算機網站的作戰樣式。基本戰法包括:計算機網路攻擊、輸送計算機病毒和破壞性「黑客」行為等。美軍的「網路戰」與「網路中心戰」有本質的區別。「網路戰」是信息條件下以計算機及其網路為基本工具、以網路攻擊與防護為基本手段的一種全新的特殊作戰樣式,而且主要是針對指揮領域的作戰。「網路戰」是在看不見的戰場上的較量,具有平時和戰時一體化的特點,不僅戰時是配合戰場作戰的重要作戰手段,在平時也可能獨立實施並可隨時發動攻擊。

「平台中心戰」是針對「網路中心戰」而言的,即作戰行動主要圍繞武器平台進行,由各作戰平台自身的探測器獲得戰場信息,然後提供給武器平台進行作戰。不僅上下級之間的戰場信息交流少而慢,而且平台之間信息共享也非常有限,使得作戰中的「觀察———判斷———決策———行動」這一過程需要指揮員自上而下地進行協調,整個作戰過程無法真正聯貫,造成了戰鬥力和時間的浪費,相比較而言作戰效能較低。

由此可見,「網路中心戰」盡管充分運用了計算機網路技術,但不是實施針對計算機網路的作戰,而是以計算機網路為中心和基礎,使整個戰場、各種部隊、各個武器平台形成有機的整體,以利於提高整體作戰效能。所以,「網路中心戰」作為信息條件下的一種全新的作戰樣式,在本質上仍然是一般意義上的戰場作戰,而不是特定含義上的「網路戰」,但與「平台中心戰」相比,實現了上下左右作戰信息的實時共享,實現了完全意義上的聯合作戰,提高了整體作戰效能。

Ⅳ 軍事理論考試里網路戰,解釋概念

在發展至目前的網路戰中,這些基本的判斷還仍然存在嗎?
審視網路攻擊特點,樹立「網路積極防禦」作戰思想
由於網路作戰的瞬時性、交互性、脆弱性和復雜性等,網路攻擊也具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
一是作戰行動的無時空限制性。網路戰幾乎不受自然時間和天候的影響,具有全天候、全時域等特性,使得網路攻擊更加主動、突然,只要能進入對方網路並發出指令,哪怕萬里之遙,也能一擊中的。此外,網路及其空間的大小隨計算機網路的延伸而拓展,只要計算機網路可及的地方,就是網路作戰空間的延伸之處。
二是作戰手段的多樣性。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復雜性,使得網路攻擊的作戰手段還具有超越網路的多樣性。既可以利用電磁壓制、病毒攻擊、木馬植入、網路滲透、拒絕服務等進行「軟癱瘓」,也可以利用電子武器攻擊、特種兵力破壞、火力打擊等實施「硬摧毀」。
三是作戰的效費比畸高。網路攻擊的范圍廣、速度快、破壞力強,攻擊本身的成本卻相對較低:研製一種新型病毒進行網路攻擊,費用遠比研製其它高技術武器裝備低得多。
當前網路戰中普遍存在的「重攻輕防」思想,可能也主要是基於網路攻擊的這些特點而產生的。這樣的考慮也許有一定道理,但其偏頗之處也在於過分誇大了主動網路攻擊的可操作性。
第一,無法確保己方能夠首先對對方實施網路攻擊作戰。通常,主動的網路攻擊應基於「敵對雙方明確開戰」這一條件,但歷史上不宣而戰的戰例比比皆是,誰能保證對方也不會不宣而戰呢?即便是敵對雙方同時宣戰,由於網路戰的瞬時性等特點,誰又能保證己方的網路攻擊一定會比對方早那麼「一個瞬間」呢?
第二,即便佔有先機,也難以確保對方不會進行有效的反擊。如果對方的網路防禦能力稍強,己方的首次網路攻擊便未必能全部摧毀對方的網路反擊能力,因而也就無法確保對方不會進行有效的反擊並被一擊「致命」。
所以,「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這一經典論斷,在網路戰中的合理表述就應修改為:當對方還沒有發動網路進攻時,己方的網路進攻可能是最好的防禦。之所以只是「可能」,是因為當己方第一波次網路攻擊完畢或在己方發起第一波次網路攻擊的同時,對方就可以憑借稍強的防禦能力啟動應急方案施以精確反擊;此時,如果己方自身的網路防禦能力跟不上,則必會遭受對方的網路反擊而損失較大。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網路防禦太難就忽視防禦,更不能因為網路防禦的建設成本較高就將網路作戰主要寄望於進攻,只有積極防禦下的進攻才可能真正握有主動。
所以,越是在網路防禦很難的情況下,越要加大對網路防禦的研究,建設和保持一支符合足夠原則的網路戰反擊力量,保證在遭受對方首次網路攻擊時仍能實時進行網路反擊,這正是積極防禦的網路戰作戰思想,即必須強調在網路總體防禦的態勢下,寓攻於防,攻防結合,以積極的攻勢作戰達成防禦目的,使網路戰在開局上是防禦,但在作戰過程中卻又不局限於防禦。
創新理論研究,加強系統建設,追求新的攻防平衡
除少數強國的軍隊之外,當前的網路防禦作戰研究,還大多徘徊在重技術、輕管理,重平時建設、輕實戰運用的初始階段;對網路防禦作戰的指揮控制、戰法謀略、訓練保障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還沒有一套科學實用的理論指導。隨著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化戰爭對網路依存度的飛速提高,必須適時地提出「網路防禦作戰」概念,深刻認識並把握計算機網路防禦作戰的發展規律。
網路防禦作戰是以積極防禦的作戰思想為指導,為保護和增強己方實時、准確、可靠的收集、處理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而採取的一系列連續性軍事行動。網路防禦作戰應可分為評估偵查、擬制計劃、應急處置和精確反制等必須的階段。作為從實戰視角提出的網路防禦作戰,其研究內容除了應科學地界定網路防禦作戰的概念、系統地分析網路防禦作戰的特點、合理地提出網路防禦作戰的指導思想和作戰原則、實用地區分網路防禦作戰的作戰階段,更應系統地研究網路防禦作戰的指揮活動,有效牽引網路防禦作戰的技術開發,不斷創新網路防禦作戰的戰法和謀略,積極探索網路防禦作戰的訓練模式和保障思路。
盡管目前網路防禦作戰方面的研究還很不成熟,但隨著網路戰能力和社會對網路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網路戰威懾。消除信息網路霸權國家的網路戰威懾,不僅要注意提高網路戰攻擊作戰能力,更要注重提高網路戰的防禦作戰能力。因為按照一般的理論推斷,只有網路防禦作戰能力的提高,網路攻防作戰能力大致相對平衡,才有可能帶來網路攻防雙方的相互遏制。因此,在「無網不在」的信息社會,只有扎實地搞好積極防禦,才能確保在網路戰中贏得主動。而從網路技術和系統建設及相應的網路防禦作戰研究和應用上不懈地追求先機,才有可能盡快實現網路戰攻防的新的平衡態勢,創造信息社會的新的相對和平。

Ⅵ 以下哪些屬於網路戰爭 A網路盜竊戰B網路輿論戰C網路摧毀戰D以上都是。

d
網路戰是一種黑客行為,它通過破壞對方的計算機網路和系統,刺探機密信息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它是信息戰的一種形式之一,雖然網上戰主要是指癱瘓網站的行為,但也有配合透過網上評論員來實施心戰喊話的做法,甚至來影響選舉結果與發布重大丑聞,有時被視為等同於常規戰爭,因為存在有配合物理破壞手段,甚至是協同實施恐怖攻擊等戰法。網路戰是在2010年5月出版英文書籍Cyber War中定義為「一個民族國家為滲透另一個國家的計算機或網路進行破壞和擾亂的行為」,該書作者是政府安全專家Richard A. Clarke。經濟學人雜志將網路戰形容為「第五種作戰形式」,美國代理國防部長William J. Lynn稱「按理說,五角大樓已經正式認定網路戰為一種新的戰勝形式……(它)已經成為陸戰、海戰、空戰以及太空站之外的能夠造成威脅的一種新的軍事行動」。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宣布美國的數字基礎架構是「戰略性國家資產」,在2010年5月美國五角大樓成立了由Keith B. Alexander將軍率領的美國網戰司令部,他也是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主管,司令部的任務是保護美國軍隊網路安全以及攻擊其他國家的計算機系統。英國政府在政府通訊指揮部(GCHQ,一個類似於美國NSA的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一個網路安全行動中心。然而,美國的網路司令部的成立是為了保護軍隊,除此之外政府和企業的網路的保護則分別交給了美國國土安全部和一些私人公司。
2010年2月,美國立法委員警告說「電信和網路遭受襲擊的威脅顯著上升」。根據Lipman報告,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國民經濟的很多關鍵部分,目前正面臨來自網路的威脅,包括金融業、交通運輸業、製造業、醫葯、教育以及政府的網路安全威脅,所有的行業的運作現在都依賴於計算機。
經濟學人雜志中提到,中國計劃在21世紀中葉打贏信息化戰爭。他們指出,其他國家也同樣為信息戰籌劃,其中包括俄羅斯、以色列以及朝鮮。伊朗吹噓其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網軍。美國政府網路安全專家James Gosler擔心,美國面臨計算機安全專家的嚴重短缺問題,估計國內現在只有1000名得到有資格的專家,而當前需要2至3萬名技術熟練的專家。2010年7月的Black Hat計算機安全會議上,前國家情報副主任邁克爾·海登(Michael Hayden)將軍,向數千名與會者發起挑戰,找到一種「重塑互聯網的安全架構」的方法,同時解釋說,「你們要將網路世界視為戰略要地」(原文是將網路世界視為北德平原,北德平原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網路

Ⅶ 1997年,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為什麼會提出「網路中心戰」

近年來,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美國軍事作戰理論的變革。1997年4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首次提出「網路中心戰」的概念,稱在新的高技術時代,應該從以往的平台中心戰法轉變為網路中心戰法,通過運用計算機和各種通信手段,實現各軍種之間信息連接與兼容,從而將美軍強大的信息優勢轉化為作戰優勢,獲得優於對手的作戰節奏,得以大大增加戰勝對手的可能性。

Ⅷ 網路戰的作用

網路戰的作用不戰而屈人之兵。網路戰是一種黑客行為,它通過破壞對方的計算機網路和系統,刺探機密信息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雖然網上戰主要是指癱瘓網站的行為,但也有配合透過網上評論員來實施心戰喊話的做法。

甚至來影響選舉結果與發布重大丑聞,有時被視為等同於常規戰爭,因為存在有配合物理破壞手段,甚至是協同實施恐怖攻擊等戰法。網路戰是在2010年5月出版英文書籍 Cyber War中定義為「一個民族國家為滲透另一個國家的計算機或網路進行破壞和擾亂的行為」。



網路攻擊的方法

網路間諜活動是通過對互聯網、軟體或計算機進行非法攻擊活動,從個人、競爭對手、團體、政府以及敵人處獲取機密信息,從而得到軍事、政治或經濟優勢的行為。未經安全處理的機密信息有可能被攔截甚至修改,使得世界上某處的間諜活動成為可能。

見驟雨計劃和Moonlight Maze。亞歷山大將軍指出,前不久成立的網路司令部正試圖確定商業間諜活動和盜竊知識產權等犯罪活動是否屬於破壞國家安全的行為。計算機和衛星協助的軍事活動都有設備被中斷的風險。指令和通信內容可以被攔截或更換。

Ⅸ 信息進攻的原則不包括

信息進攻的原則不包括(D)。

A.電子斬首原則

B.致盲原則

C.戰場透明原則

D.延時原則

信息進攻主要包括電子進攻、網路攻擊、心理攻擊等。電子進攻包括電子干擾和電子摧毀。電子干擾是電子對抗的重要組成部分,干擾的目標是敵方各種軍用電子設備或軍事信息系統的信息接收設備或感測器,分為壓制性電子干擾和欺騙性電子干擾。電子摧毀是電子進攻的「硬」殺傷方式,是實施電子進攻、奪取戰場制電磁權的重要手段。網路攻擊包括對敵方計算機網路的硬體和軟體實施攻擊,通常通過並衡軟體進行攻擊,包括計算旅裂機網路入侵、計算機病毒攻擊和引發錯誤攻擊。心理攻擊主要通過各種信息媒介影響作戰對象的認知、情感和意志,破壞其正常心理狀態。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戰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測速27mb是多少 瀏覽:234
計算機網路傳輸介質排行 瀏覽:709
小天才沒網路怎麼設置流量 瀏覽:214
網路營銷產品定價策略 瀏覽:665
智慧機頂盒網路怎麼設置 瀏覽:61
蘋果無手機卡無法連接網路 瀏覽:425
天津ip網路中心軟體 瀏覽:151
螢石雲怎麼配置雙頻網路 瀏覽:289
有哪些網路視頻平台 瀏覽:502
2g網路接入點怎麼設置快 瀏覽:416
做網路銷售的出路在哪裡 瀏覽:162
太倉網路營銷廣告 瀏覽:658
手機網路功能怎麼關閉 瀏覽:290
網路直播大屏幕手機是什麼 瀏覽:481
安廣網路手機客戶端 瀏覽:461
蚌埠快手網路推廣哪裡靠譜 瀏覽:672
網路登錄是哪個網址 瀏覽:13
學校移動網路擴容多久搞好 瀏覽:843
新訊隨身wifi有沒有移動網路 瀏覽:154
電腦禁用了網路從哪調出來 瀏覽:95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