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干線相對容量計算原則

計算機網路干線相對容量計算原則

發布時間:2023-12-05 11:50:09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及計算例題

指的是數據的傳送速率,也稱為數據率或者比特率, 單位是b/s 也有(千)kb/s(10的三次)  (兆)Mb/s(10的六次)  (吉)Gb/s(10的九次)  (太)Tb/s(10的十二次)  速率往往是指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而並非網路實際上運行的速率。

指的是某信道允許通過的信號頻帶范圍,代表網路中某信道傳送數據的能力,表示在單位時間內網路某信道中通過的「最高數據率」

在時間軸上,信號的寬度隨帶寬的增大而變窄。如下圖:

一條通信鏈路的「帶寬」越寬,其所能傳輸的「最高數據率」就越高

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的 實際的數據量 。其受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比如最大吞吐量也不會超過額定速率。

時延表示數據從網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    時延 = 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發送時延:發送數據時,數據塊從結點進入到傳輸媒體所需要的時間。公式如下:

傳播時延:電磁波在信道中需要傳播一定的距離而花費的時間。公式如下:

對比:發送時延發生在機器內部的發送器中,一般發生在網路適配器中,與傳輸信道的長度沒有半點關系,而傳播時延發生在機器外部的傳輸信道媒體上,與信號的發送速率無關,和信號傳送的距離有關,信號傳送的距離越遠,傳播時延就越大。

處理時延: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進行處理花費的時間。(比如差錯校驗、查找適當的路由)

排隊時延:分組經過網路傳輸時,經過多個路由器,當分組較多時就要先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排隊時延的長短取決於網路當時的通信量,且當網路的通信量很大時會發生隊列溢出,使分組丟失,相當於排隊時延無窮大。

對於高速網路鏈路,我們提高的僅僅是數據的發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鏈路上的傳播速率。 提高數據的發送速率僅僅是減小了數據的發送時延。

又稱為以比特為單位的鏈路長度。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 完全空閑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信道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打個比方:車子在道路上多了起來,道路的利用率變大了,道路被占滿了,但是道路變擁擠了,這樣就導致排隊時延的增大了。

2道小例題鞏固下公式:

❷ 計算機網路。A,B,C網段的網路范圍和主機數,和計算方法

關於A類,B類,C類IP地址的網段和主機數的計算方法
IP地址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數,由四個八位欄位組成。每個IP地址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網路標識(網路號),一部分為主機標識(主機號)。

A類地址前8位為網路標識,後24位為主機標識,網段與主機數的計算方法如下:

A類網段計算:
根據規定,A類地址的網路標識必須以「0」開頭。那麼其網段數應該為0XXXXXXX.YYYYYYYY.YYYYYYYY.YYYYYYYY即後面有七位數字,因為是二進制數,所以網段數應該為:
27,即2的7次冪個網段,等於128,即網段應該是0—127之間。而網路空間計算都必須「減2」,這是因為要扣除兩個保留地址:二進制數里全是「0」和全是「1」的要保留。「0」做為網路號,「1」做為廣播號。所以A類地址的網段為1—126.
所以網段數為27-2=126.
A類主機數計算:
因為後面24位是主機標識,所以主機數應該是224,即2的24次冪
224=412=166=2563=16777216,扣除兩個保留地址後,主機最大數應該是16777214個。
綜上所述,A類IP地址范圍應該是:1.0.0.1~126.255.255.254
其中紅色的為網路標識,綠色為主機標識
B類地址前16位為網路標識,後16位為主機標識,網段與主機數的計算方法如下:
B類網段計算:
根據規定,B類地址的網路標識必須以「10」開頭。那麼其網段數應該為10XXXXXX.XXXXXXXX.YYYYYYYY.YYYYYYYY即後面有14位數字,因為是二進制數,所以網段數應該為:
214,即2的14次冪個網段,等於16384,扣除兩個全「0」,全「1」的保留地址,所以B類網路可以有16382個網段。
而轉換成十進制後, IP地址的第一個小數點前的數字應該是多少呢?因為第一段是10XXXXXX,所以應該是26個,即2的6次冪,等於64個。127是被保留網段暫不使用,所以網段應該是從128開始,到128+64-1=191,其中192是保留網段。即十進制IP的第一段數字是在128—191之間。
B類主機數計算:
因為後面16位是主機標識,所以主機數應該是216,即2的16次冪
216=48=164=2562=65536,扣除兩個保留地址後,主機最大數應該是65534個。
綜上所述,B類IP地址范圍應該是:128.0.0.1~191.255.255.254

其中紅色的為網路標識,綠色為主機標識
C類地址前24位為網路標識,後8位為主機標識,網段與主機數的計算方法如下:
C類網段計算:
根據規定,C類地址的網路標識必須以「110」開頭。那麼其網段數應該為110XXXXX.XXXXXXXX.XXXXXXXX.YYYYYYYY即後面有21位數字,因為是二進制數,所以網段數應該為:
221,即2的21次冪個網段,等於2097152,扣除兩個全「0」,全「1」的保留地址,所以B類網路可以有2097150個網段。
而轉換成十進制後,IP地址的第一個小數點前的數字應該是多少呢?因為第一段是110XXXXX,所以應該是25個,即2的5次冪,等於32個。所以網段應該是從192開始,到192+32-1=223,224作為保留欄位。即十進制IP的第一段數字是在192—223之間。
C類主機數計算:
因為後面8位是主機標識,所以主機數應該是28,即2的8次冪
28=44=162=2562,扣除兩個保留地址後,主機最大數應該是254個。
綜上所述,C類IP地址范圍應該是:192.0.0.1~223.255.255.254

❸ 網路布線一般的規則是

1.0.1 為了適應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社會需求,配合現代化城市建設和信息通信網向數字化、綜合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搞好建築與建築群的電話、數據、圖文、圖像等多媒體綜合網路建設,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於新建、擴建、改建建築與建築群的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
1.0.3 綜合布線系統的設施及管線的建設,應納入建築與建築群相應的規劃之中。
1.0.4 綜合布線系統應與大樓辦公自動化(OA)、通信自動化(CA)、 樓宇自動化(BA)等系統統籌規劃,按照各種信息的傳輸要求,做到合理使用,並應符合相關的標准。
1.0.5 工程設計時,應根據工程項目的性質、功能、環境條件和近、遠期用戶要求,進行綜合布線系統設施和管線的設計。
工程設計必須保證綜合布線系統的質量和安全,考慮施工和維護方便,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1.0.6 工程設計中必須選用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的定型產品,未經國家認可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鑒定合格的設備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7 綜合布線系統的工程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相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2 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1.1 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 generic cabling for building and campus
建築物或建築群內的傳輸網路,它既使話音和數據通信設備、交換設備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又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路相連接。它包括建築物到外部網路或電話局線路上的連線點與工作區的話音或數據終端之間的所有電纜及相關聯的布線部件。
2.1.2 配線子系統(水平子系統)horizontal subsystem
配線子系統由信息插座、配線電纜或光纜、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國外稱之為水平子系統。
2.1.3 干線子系統(垂直子系統)backbone subsystem
干線子系統由配線設備、干線電纜或光纜、跳線等組成。國外稱之為垂直子系統。
2.1.4 工作區 work area
工作區為需要設置終端設備的獨立區域。
2.1.5 管理 administration
管理是針對設備間、交接間、工作區的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等設施,按一定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
2.1.6 設備間 equipment room
設備間是安裝各種設備的房間,對綜合布線而言,主要是安裝配線設備。
2.1.7 建築群子系統 campus subsystem
建築群子系統由配線設備、建築物之間的干線電纜或光纜,跳線等組成。
2.1.8 交接間
安裝樓層配線設備的房間。
2.1.9 安裝通道
布放綜合布線纜線的各種管網、電纜橋架、線槽等布線空間的統稱。
2.1.10 安裝空間
安裝各種設備所需的房間或場地的統稱。
2.2 符號

3 系統設計
3.0.1 綜合布線系統(GCS)應是開放式星型拓撲結構,應能支持電話、數據、圖文、圖像等多媒體業務的需要。
3.0.2 綜合布線系統宜按下列六個部分進行設計:
1 工作區;
2 配線子系統;
3 干線子系統;
4 設備間;
5 管理;
6 建築群子系統。
3.0.3 建築與建築群的工程設計,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當配置的綜合布線系統。當網路使用要求尚未明確時,宜按下列規定配置:
1 最低配置:適用於綜合布線系統中配置標准較低的場合,用銅芯對絞電纜組網。
1)每個工作區由1個信息插座;
2)每個信息插座的配電纜為1條4對對絞電纜;
3)干線電纜的配置,對計算機網路宜按24個信息插座配2對對絞線,或每一個集線器(HUB)或集線器群(HUB群)配4對對絞線;對電話至少每個信息插座配1對對絞線。
2 基本配置:適用於綜合布線系統中中等配置標準的場合,用銅芯對絞電纜組網。
1)每個工作區由2個或2個以上信息插座;
2)每個信息插座的配電纜為1條4對對絞電纜;
3)干線電纜的配置,對計算機網路宜按24個信息插座配2對對絞線,或每一個集線器(HUB)或集線器群(HUB群)配4對對絞線;對電話至少每個信息插座配1對對絞線。
3 綜合配置:適用於綜合布線系統中配置標准較高的場合,用光纜和銅芯對絞電纜混合組網。
1)以基本配置的信息插座量作為基礎配置;
2)垂直干線的配置:每48個信息插座宜配2芯光纖,適用於計算機網路;電話或部分計算機網路,選用對絞電纜,按信息插座所需線對的25%配置垂直干線電纜,或按用戶要求進行配置,並考慮適當的備用量;
3)當樓層信息插座較少時,在規定長度的范圍內,可幾層合用HUB,並合並計算光纖芯數,每一樓層計算所得的光纖芯數還應按光纜的標稱容量和實際需要進行選取;
4)如有用戶需要光纖到桌面(FTTD),光纜可經或不經FD直接從BD引至桌面,上述光纖芯數不包括FTTD的應用在內;
5) 樓層之間原則上不敷垂直干線電纜,但在每層的FD可適當預留一些接插件,需要時可臨時布放合適的纜線.
4 配線設備交接硬體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規定:
1) 用於電話的配線設備,宜選用IDC卡接式模塊;
2) 用於計算機網路的配線設,備宜選用RJ45或IDC插接式模塊.
3.0.4 綜合布線系統應能滿足所支持的電話、數據、圖文、圖像等多媒體業務的分級要求,並應選用相應等級的纜線和連接硬體設備。
3.0.5 綜合布線系統的分級和傳輸距離限值應符合表3.0.5所列的規定;
表3.0.5 系統分級和傳輸距離限值

註:①100m的注的信道長度中包括10m軟電纜長度;分配給接插軟線或跳線、工作區和設備連接用軟電纜,其中工作區電纜和設備電纜的總電氣長度不超過7.5m(指電氣長度7.5m,相當於物理長度5m)。
②3000m是標准范圍規定的極限,不是介質極限。
③信道長度超過100m時,應核對具體的應用標准.
3.0.6 綜合布線系統的組網和各段纜線的長度限值應符合圖3.0.6所示的規定:

3.0.7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選用的電纜、光纜、各種連接電纜、跳線,以及配線設備等所有硬體設施,均應符合《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YD/T926.1-3和《數字通信用對絞/星絞對稱電纜》YD/T838.1-4標準的各項規定。
3.0.8 綜合布線系統宜設置中文顯示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人工登錄與綜合布線系統相當的硬體設施的工作狀態信息包括:設備和纜線的用途,使用部門,組成區域網的拓撲結構,傳輸信息速率,終端設備配置狀況,佔用硬體編號,色標,鏈路的功能和各項主要特徵參數,鏈路的完好狀況,故障記錄等內容。還應登錄設備位置和纜線走向等內容。
3.0.9 在系統設計時,所選的配線電纜、連接硬體、跳線、連接線等類別必須相一致。如採用屏蔽系統時,則全系統必須都按屏蔽設計。
3.0.10 系統設計應根據不同對象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並宜符合下規定:
1 對於使用功能比較明確的專業性建築物,信息插座的布置可按實際需要確定,其中辦公用房部分按普通辦公樓的要求布置,機房部分按近、遠期分別處理,近期機房按實際需要布置,遠期機房的水平電纜可暫不布線,將需要的容量預留在FD內,待確定使用對象後進行二次裝修時再行布線。
2 對於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的普通辦公樓,信息插座的配置宜按本規范第3.0.3條和第5.0.1條的規定辦理。
3 對於房地產部門開發的寫字樓、綜合樓等商用建築物,由於其出售或租賃對象的不確定和流動等因素,宜採用開放辦公室綜合布線結構,並符合下列規定:
1)採用多用戶信息插座時,多用戶插座宜安裝在牆面或柱子等固定結構上,每一多用戶插座包括適當的備用量在內,最多包含12個信息插座;各段纜線長度應符合表3.0.10的規定。
表3.0.10 各段纜線長度限值

注;各段纜線長度也可按下式計算:
C=(102-H)/1.2
W=C-7≤20
式中 C=W+D—工作區電纜交接間跳線和設備電纜的長度總和;
W—工作區電纜的最大長度;
H—水平布線電纜的長度。
2)採用集合點時,集合點宜安裝在離FD不小於15m的牆面或柱子等固定結構上.集合點是水平電纜的轉接點,不設跳線,也不接有源設備;同一個水平電纜路由不允許超過一個集合點(CP)或同時存在轉接點(TP);從集合點引出的水平電纜必須終接於工作區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戶信息插座上。
3)在上述兩種方案都難以實施,且房屋有計劃推遲由用戶入住前進行二次裝修時,綜合布線系統工程也可與之同步實施。
4 對於具有電磁干擾環境的場合,系統設計應符合國家的相關標准要求。
3.0.11 綜合布線系統與外部通信網連接時,應符合相應的接入網標准。
4 系統指標
4.0.1 綜合布線系統鏈路傳輸的最大衰減限值,包括配線電纜和兩端的連接硬體、跳線在內,應符合表4.0.1的規定。
表4.0.1 鏈路傳輸的最大衰減限值

註:1 要求將各點連成曲線後,測試的曲線全部應在標准曲線的限值范圍之內,
2 測量衰減時,如包括鏈路兩端的設備電纜和工作區電纜在內,應扣除設備電纜和工作區電纜的衰減。
4.0.2 綜合布線系統任意兩線以之間的近端串音衰減限值,包括配線電纜和兩端的連接硬體、跳線、設備和工作區連接電纜在內(但不包括設備連接器),應符合表4.0.2的規定。
表4.0.2 線對間最小近端串音衰減限值

注:1 所有其他音源的雜訊應比全部應用頻率的串音雜訊低10dB。
2 在主幹電纜中,最壞線對的近端串音衰減值,應以功率和來衡量。
3 橋接分岔或多組合電纜,以及連接到多重信息插座的電纜,任一對稱電纜單元之間的近端串音衰減至少要比單一組合的4對電纜的近端串音衰減提高一個數值△
△=6dB+10lg(n+1)dB
式中 n—— 電纜中相鄰的對稱電纜單元數。
4.0.3 綜合布線系統中任一電纜介面處的回波損耗限值,應符合表4.0.3的規定。
表4.0.3 電纜介面處最小回波損耗限值

4.0.4 綜合布線系統鏈路衰減與近端串音衰減的比率(ACR),應符合表4.0.4的規定(對於A、B、C級鏈路,其ACR值可由本規范表4.0.2和表4.0.1給出的值相減得出)。
表4.0.4 最小ACR限值

註:ACR(dB)=aN(dB)-a(dB)
式中aN— 任意兩線對間的近端串音衰減值;
a— 鏈路傳輸的衰減值.
4.0.5 綜合布線系統線對的直流環路電阻限值,當系統分級和傳輸距離在本規范3.0.5條規定的情況下,應符合表4.0.5的規定。
表4.0.5 直流環路電阻限值

4.0.6 綜合布線系統線對的傳播時延限值,應符合表4.0.6的規定。
表4.0.6 最大傳播時延限值

注:配線(水平)子系統中的最大傳播時延不得超過1μs.
4.0.7 綜合布線系統光纜波長窗口的各項參數,應符合表4.0.7的規定.
表4.0.7 光纜波長窗口參數

注:1 多模光纖:芯線標稱直徑為62.5/125μm或50/125μm;並應符合《通信用多模光纖系列》GB/T12357規定的A1b或A1a光纖;
850nm波長時最大衰減為3.5dB/km(20℃ );最小模式帶寬為200MHzkm(20℃ );
1300nm波長時最大衰減為1dB/km(20℃ );最小模式帶寬為500MHzkm(20℃ );
2 單模光纖:芯線應符合《通信用單模光纖系列》GB/T9771標準的B1.1類光纖;
1300nm和1550nm波長時最大衰減為1dB/km,截止波長應小於1280nm.1310nm時色散應時色散應≤6PS/km•nm;15550時色散應≤20PS/km•nm.
3 光纖連接硬體,最大衰減0.5dB;最小回波損耗:多模20dB,單模26dB.
4.0.8 綜合布線系統的光纜布線鏈路,在本規范4.0.7條規定各項參數的條件下的衰減限值,應符合表4.0.8的規定.
表4.0.8 光纜布線鏈路的最大衰減限值

注:表中規定的鏈路長度,是在採用符合本規范4.0.7條規定的光纜和光纖連接硬體的條件下,允許的最大衰減。
4.0.9 綜合布線系統多模光纖鏈路的最小光學模式帶寬,應符合表4.0.9的規定。
表4.0.9 多模光纜布線鏈路的最小模式帶寬

4.0.10 綜合布線系統光纜布線鏈路任一介面的光回波損耗限值,應符合表4.0.10的規定.
表4.0.10 最小的光回波損耗限值

4.0.11 綜合布線系統的纜線與設備之間的相互連接應注意阻抗匹配和平衡與不平衡的轉換適配。特性阻抗應符合100Ω標准,
在頻率大於1MHz時偏差值應為± 15Ω。
5 工作區
5.0.1 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設備的區域宜劃分為一個工作區。工作區應由配線(水平)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終端設備處的連接電纜及適配器組成。一個工作區的服務面積可按5-10m2 估算,或按不同的應用場合調整面積的大小。
每個工作區信息插座的數量應按本規范3.0.3條規定配置。
5.0.2 工作區適配器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規定:
1 設備的連接插座應與連接電纜的插頭匹配,不同的插座與插頭應加裝適配器;
2 當開通ISDN業務時,應採用網路終端或終端適配器;
3 在連接使用不同信號的數模轉換或數據速率轉換等相應的裝置時,宜採用適配器;
4 對於不同網路規程的兼容性,可採用協議轉換適配器;
5 各種不同的終端設備或適配器均安裝在信息插座之外,工作區的適當位置。
6 配線子系統
6.0.1 配線子系統應由工作區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樓層配線設備(FD)的配線電纜或光纜、樓層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
6.0.2 配線子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據工程提出的近期和遠期的終端設備要求;
2 每層需要安裝的信息插座的數量及其位置;
3 終端將來可能產生移動、修改和重新安排的預測情況;
4 一次性建設或分期建設的方案。
6.0.3 配線子系統應採用4對對絞電纜,在需要時也可採用光纜,配線子系統根據整個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應在交接間或設備間的配線設備上進行連接。配線子系統的配線電纜或光纜長度不應超過90m。在能保證鏈路性能時,水平光纜距離可適當加長。
6.0.4 配線電纜可選用普通的綜合布線銅芯對絞電纜,在必要時應選用阻燃、低煙、低毒等電纜。
6.0.5 信息插座應採用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或光纜插座。
6.0.6 配電設備交叉連接的跳線應選用綜合布線專用的插接軟跳線,在電話應用時也可選用雙芯跳線。
6.0.7 1條4對對絞電纜應全部固定終接在1個信息插座上。
7 干線子系統
7.0.1 干線子系統應由設備間的建築物配線設備(BD)和跳線以及設備間至各樓層交接間的干線電纜組成。
7.0.2 干線子系統所需要的電纜總對數和光纖芯數,其容量可按本規范3.0.3條的要求確定。對數據應用應採用光纜或5類對絞電纜,對絞電纜的長度不應超過90m,對電話應用可採用3類對絞電纜。
7.0.3 干線子系統應選擇干線電纜較短,安全和經濟的路由,且宜選擇帶門的封閉型綜合布線專用的通道敷設干線電纜,也可與弱電豎井合用。
7.0.4 干線電纜宜採用點對點端接,也可採用分支遞減端接。
7.0.5 如果設備間與計算機機房和交換機房處於不同的地點,而且需要將話音電纜連至交換機房,數據電纜連至計算機房,則宜在設計中選取不同的干線電纜或干線電纜的不同部分來分別滿足話音和數據的需要。當需要時,也可採用光纜系統予以滿足。
7.0.6 纜線不應布放在電梯、供水、供氣、供暖、強電等豎井中。
7.0.7 設備間配線設備的跳線應符合本規范6.0.6條的規定。
8 設備間
8.0.1 設備間是在每一幢大樓的適當地點設置電信設備和計算機網路設備,以及建築物配線設備,進行網路管理的場所.對於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設備間主要安裝建築物配線設備(BD)。電話、計算機等各種主機設備及引入設備可合裝在一起。
8.0.2 設備間內的所有總配線設備應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
8.0.3 設備間位置及大小應根據設備的數量、規模、最佳網路中心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8.0.4 建築物的綜合布線系統與外部通信網連接時,應遵循相應的介面標准,並預留安裝相應接入設備的位置。
9 管理
9.0.1 管理應對設備間、交接間和工作區的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等設施,按一定的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並宜符合下列規定:
1 規模較大的綜合布線系統宜採用計算機進行管理,簡單的綜合布線系統宜按圖紙資料進行管理,並應做到記錄准確、及時更新、便於查閱;
2 綜合布線的每條電纜、光纜、配線設備、端接點、安裝通道和安裝空間均應給定唯一的標志。標志中可包括名稱、顏色、編號、字元串或其他組合;
3 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等硬體均應設置不易脫落和磨損的標識,並應有詳細的書面記錄和圖紙資料;
4 電纜和光纜的兩端均應標明相同的編號;
5 設備間、交接間的配線設備宜採用統一的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
9.0.2 配線機架應留出適當的空間,供未來擴充之用。
10 建築群子系統
10.0.1 建築群子系統應由連接各建築物之間的綜合布線纜線、建築群配線設備(CD)和跳線等組成。
10.0.2 建築物之間的纜線宜採用地下管道或電纜溝的敷設方式,並應符合相關規范的規定。
10.0.3 建築群干線電纜、光纜、公用網和專用網電纜、光纜(包括天線饋線)進入建築物時,都應設置引入設備,並在適當位置終端轉換為室內電纜、光纜。引入設備還包括必要的保護裝置。引入設備宜單獨設置房間,如條件合適也可與BD或CD合設。引入設備的安裝應符合相當規范的規定。
10.0.4 建築群和建築物的干線電纜、主幹光纜布線的交接不應多於兩次。從樓層配線架(FD)到建築群配線架(CD)之間只應通過一個建築物配線架(BD)。
11 電氣防護、接地及防火
11.0.1 綜合布線區域內存在的電磁干擾場強大於3V/m時,應採取防護措施。
11.0.2 綜合布線電纜與附近可能產生高電平電磁干擾的電動機、電力變壓器等電氣設備之間應保持必要的間距。
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應符合表11.0.2-1的規定。
表11.0.2-1 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

注:1 當380V電力電纜<2KV•A,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且平行長度≤10m時,最小間距可以是10mm.
2 電話用戶存在振鈴電流時,不能與計算機網路在同一根對絞電纜中一起運用.
3 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系指兩個不同的線槽,也可在同一線槽中用金屬板隔開.
牆上敷設的綜合布線電纜、光纜及管線與其他管線的間距應符合表11.0.2-2的規定。
表11.0.2-2 牆上敷設的綜合布線電纜、光纜及管線與其他管線的間距

註:如牆壁電纜敷設高度超過6000mm時,與避雷引下線的交叉凈距應按下式計算:
S≥0.05L
式中S— 交叉凈距(mm)
L—交叉處避雷引下線距地面的高度(mm)。
11.0.3 合布線系統應根據環境條件選用相應的纜線和配線設備,或採取防護措施,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綜合布線區域內存在的干擾低於上述規定時,宜採用非屏蔽纜線和非屏蔽配線設備進行布線。
2 當綜合布線區域內存在的干擾高於上述規定時,或用戶對電磁兼容性有較高要求時,宜採用屏蔽纜線和屏蔽配線設備進行布線,也可採用光纜系統。
3 當綜合布線路由上存在干擾源,且不能滿足最小凈距要求時,宜採用金屬管線進行屏蔽。
11.0.4 綜合布線系統採用屏蔽措施時,必須有良好的接地系統,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保護地線的接地電阻值,單獨設置接地體時,不應大於4Ω,採用聯合接地體時,不應大於1Ω。
2 採用屏蔽布線系統時,所有屏蔽層應保持連續性。
3 採用屏蔽布線系統時,屏蔽層的配線設備(FD或BD)端必須良好接地,用戶(終端設備)端視具體情況宜接地,兩端的接地應連接至同一接地體。若接地系統中存在兩個不同的接地體時,其接地電位差不應大於1Vr.m.s。
11.0.5 採用屏蔽布線系統時,每一樓層的配線櫃都應採用適當截面的銅導線單獨布線至接地體,也可採用豎井內集中用銅排或粗銅線引到接地體,導線或銅導體的截面應符合標准,接地導線應接成樹狀結構的接地網,避免構成直流環路。
11.0.6 綜合布線的電纜採用金屬槽道或鋼管敷設時,槽道或鋼 管應保持連續的電氣連接,並在兩端應有良好的接地
11.0.7 干線電纜的位置應盡可能位於建築物的中心位置。
11.0.8 當電纜從建築物外面進入建築物時,電纜的金屬護套或光纜的金屬件均應有良好的接地。
11.0.9 當電纜從建築物外面進入建築物時,應採用過壓、過流保護措施,並符合相當規定。
11.0.10 綜合布線系統有源設備的正極或外殼,與配線設備的機架應絕緣,並用單獨導線引至接地匯流排、與配線設備、電纜屏蔽層等接地,宜採用聯合接地方式。
11.0.11 根據建築物的防火等級和對材料的耐火要求,綜合布線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在易燃的區域和大樓豎井內布放電纜或光纜,應採用阻燃的電纜和光纜;在大型公共場所宜採用阻燃、低煙、低毒的電纜或光纜;相鄰的設備間或交接間應採用阻燃型配線設備。
12 安裝工藝要求
12.1 一般規定
12.1.1 本章適用於新建、擴建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的安裝工藝要求,對改建工程可按本章的有關規定執行。
12.2 設備間
12.1.1 設備間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設備間宜處於干線子系統的中間位置;
2 設備間宜盡可能靠近建築物電纜引入區和網路介面;
3 設備間的位置宜便於接地;
4 設備間室溫應保持在10-30℃ 之間,相以濕度應保持20%-80%,並應有良好的通風;
5 設備間內應有足夠的設備安裝空間,其面積最低不應小於10m2 。
12.2.2 設備間應防止有害氣體(如SO2,H2S,NH3,NO2 等)侵入,並應有良好的防塵措施,塵埃含量限值宜符合表12.2.2的規定。
表12.2.2 塵埃限值

注:灰塵粒子應是不導電的,非鐵磁性和非腐蝕性的。
12.2.3 在地震區的區域內,設備安裝應按規定進行抗震加固,並符合《通信設備安裝抗震設計規范》YD5059-98的相應規定。
12.2.4 設備安裝宜符合下列規定:
1 機架或機櫃前面的凈空不應小於800mm,後面的凈空不應小於600mm;
2 壁掛式配線設備底部離地面的高度不宜小於300mm;
3 在設備間安裝其他設備時,設備周圍的凈空要求,按該設備的相關規范執行。
12.2.5 設備間應提供不少於兩個220V、10A帶保護接地的單相電源插座。
12.2.6 設備間的安裝工藝要求除上述規定外,應滿足《電信專用房屋設計規范》YD5003-94中有關配線設備的規定,如果安裝電信設備或其他應用設備時,應符合相應的設計規定。
12.3 交換間
12.3.1 交接間的數目,應從所服務的樓層范圍來考慮。如果配線電纜長度都在90m范圍以內時,宜設置一個交接間,當超出這一范圍時,可設兩個或多個交接間,並相應地在交接間內或緊鄰處設置干線通道.
12.3.2 交接間的面積不應小5m2 ,於如覆蓋的信息插座超過200個時,應適當增加面積.
12.3.3 交接間的設備安裝和電源要求,應符合本規范12.2.4和12.2.5的相關規定.
12.3.4 交接間應有良好的通風,安裝有源設備時,室溫宜保持在10-30℃ ,相以濕度宜保持在20%-80%.
12.4 電纜
12.4.1 配線子系統電纜宜穿管或沿金屬電纜橋架敷設,當電纜在地板下布放時,應根據環境條件選用地板下線槽布線、網路地板布線、高架(活動)地板布線、地板下管道布線等安裝方式。
12.4.2 干線子系統垂直通道有電纜孔、管道、電源豎井等三種方式可供選擇,宜採用電纜豎井方式,水平通道可選擇預埋暗管或電纜橋架方式。
12.4.3 管內穿放大對數電纜時,直線管路的管徑利用率應為50%-60%,彎管路的管徑利用率應為40%-50%,管內穿放4對對絞電纜時,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50%。
12.5 工作區
12.5.1 工作區信息插座的安裝宜符合下列規定:
1 安裝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應採用防水和抗壓的接線盒;
2 安裝在牆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部離地面的高度宜為300mm;
3 安裝在牆面或柱子上的多用戶信息插座模塊,或集合點配線模塊,底部離地面的高度宜為300mm。
12.5.2 工作區的電源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每1個工作區至少應配置1個220V交流電源插座;
2 工作區的電源插座應選用帶保護接地的單相電源插座,保護接地與零線應嚴格分開。

❹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知識點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知識點

Internet的應用范圍由最早的軍事、國防,擴展到美國國內的學術機構,進而迅速覆蓋了全球的各個領域,運營性質也由科研、教育為主逐漸轉向商業化。以下是我整理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知識點,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第一章:網路系統統結構與設計的基本原則

計算機網路按地理范圍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

區域網提高數據傳輸速率 10mbps-10gbps,低誤碼率的高質量傳輸環境

區域網按介質訪問控制方法角度分為共享介質式區域網和交換式區域網

區域網按傳輸介質類型角度分為有線介質區域網和無線介質

區域網早期的計算機網路主要是廣域網,分為主計算機與終端(負責數據處理)和通信處理設備與通信電路(負責數據通信處理)

計算機網路從邏輯功能上分為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

資源子網(計算機系統,終端,外網設備以及軟體信息資源): 負責全網數據處理業務,提供網路資源與服務

通信子網(通信處理控制機—即網路節點,通信線路及其他通信設備):負責網路數據傳輸,轉發等通信處理任務 網路接入(區域網,無線區域網,無線城域網,電話交換網,有線電視網)

廣域網投資大管理困難,由電信運營商組建維護,廣域網技術主要研究的是遠距離,高服務質量的寬頻核心交換技術,用戶接入技術由城域網承擔。

廣域網典型網路類型和技術:(公共電話交換網PSTN,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數字數據網DDN,x.25 分組交換網,幀中繼網,非同步傳輸網,GE千兆乙太網和10GE光乙太網)

交換區域網的核心設備是區域網交換機

城域網概念:網路運營商在城市范圍內提供各種信息服務,以寬頻光傳輸網路為開放平台,以 TCPIP 協議為基礎 密集波分復用技術的推廣導致廣域網主幹線路帶寬擴展

城域網分為核心交換層(高速數據交換),邊緣匯聚層(路由與流量匯聚),用戶接入層(用戶接入和本地流量控制)

層次結構優點:層次定位清楚,介面開放,標准規范,便於組建管理

核心層基本功能:(設計重點:可靠性,可擴展性,開放性) 連接匯聚層,為其提供高速分組轉發,提供高速安全 QoS 保障的傳輸環境; 實現主幹網路互聯,提供城市的寬頻 IP 數據出口;提供用戶訪問 INTERNET 需要的路由服務;

匯聚層基本功能: 匯聚接入層用戶流量,數據分組傳輸的匯聚,轉發與交換;本地路由過濾流量均衡,QoS 優先管理,安全控制,IP 地址轉換,流量整形; 把流量轉發到核心層或本地路由處理;

組建運營寬頻城域網原則:可運營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可擴展性

管理和運營寬頻城域網關鍵技術:帶寬管理,服務質量 QoS,網路管理,用戶管理,多業務接入,統計與計費,IP 地址分配與地址轉換,網路安全

寬頻城域網在組建方案中一定要按照電信級運營要求(考慮設備冗餘,線路冗餘以及系統故障的快速診斷與自我恢復)

服務質量 QoS 技術:資源預留,區分服務,多協議標記轉換

管理帶寬城域網 3 種基本方案:帶內網路管理,帶外網路管理,同時使用帶內帶外網路管理 帶內:利用傳統電信網路進行網路管理,利用數據通信網或公共交換電話網撥號,對網路設備進行數據配置。

帶外:利用 IP 網路及協議進行網路管理,利用網路管理協議建立網路管理系統。對匯聚層及其以上設備採用帶外管理,匯聚層一下採用帶內管理

寬頻城域網要求的管理能力表現在電信級的接入管理,業務管理,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技術方面需要解決物理安全,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

寬頻城域網基本技術與方案(SDH 城域網方案;10GE 城域網方案,基於 ATM 城域網方案)

光乙太網由多種實現形式,最重要的有 10GE 技術和彈性分組環技術

彈性分組環(RPR):直接在光纖上高效傳輸 IP 分組的傳輸技術 標准:IEEE802.17

目前城域網主要拓撲結構:環形結構;核心層有 3—10 個結點的城域網使用環形結構可以簡化光纖配置功能:簡化光纖配置;解決網路保護機制與帶寬共享問題;提供點到多點業務

彈性分組環採用雙環結構;RPR 結點最大長度 100km,順時針為外環,逆時針為內環

RPR 技術特點:(帶寬利用率高;公平性好;快速保護和恢復能力強;保證服務 質量)

用戶接入網主要有三類:計算機網路,電信通信網,廣播電視網

接入網接入方式主要為五類:地面有線通信系統,無線通信和移動通信網,衛星通信網,有線電視網和地面廣播電視網

三網融合:計算機網路,電信通信網,電視通信網

用戶接入角度:接入技術(有線和無線),接入方式(家庭接入,校園接入,機關與企業人)

目前寬頻接入技術: 數字用戶線 XDSL 技術

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 HFC 技術

光纖接入技術,

無線接入技術,

區域網技術

無線接入分為無線區域網接入,無線城域網接入,無線 Ad hoc 接入

區域網標准:802.3 無線區域網接入:802.11無線城域網:802.16

數字用戶線 XDSL 又叫 數字用戶環路 ,基於電話銅雙絞線高速傳輸技術 技術分類:

ADSL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速率不對稱1.5mbps/64kbps-5.5km

RADSL 速率自適應數字用戶線 速率不對稱1.5mbps/64kbps-5.5km

HDSL 高比特率數字用戶線速率對稱 1.544mbps(沒有距離影響)

VDSL 甚高比特率數字用戶線 速率不對 51mbps/64kbps(沒有影響)

光纖同軸混合網 HFC 是新一代有線電視網

電話撥號上網速度 33.6kbps—56.6kbps

有線電視接入寬頻,數據傳輸速率 10mbps—36mbps

電纜數據機 Cable modem 專門為利用有線電視網進行數據傳輸而設計

上行信道:200kbps-10mbps下行信道: 36mbps 類型:

傳輸方式(雙向對稱傳輸和非對稱式傳輸)

數據傳輸方向(單向,雙向) 同步方式(同步和非同步交換)

接入角度(個人 modem 和寬頻多用戶 modem)

介面角度(外置式,內置式和互動式機頂盒)

無源光網路技術(APON)優點 系統穩定可靠 可以適應不同帶寬,傳輸質量的要求

與 CATV 相比,每個用戶可佔用獨立帶寬不會發生擁塞 接入距離可達 20km—30km

802.11b 定義直序擴頻技術,速率為 1mbps 2mbps 5.5mbps 11mbps 802.11a 提高到 54mbps

第二章 :網路系統總體規劃與設計方法

網路運行環境主要包括機房和電源

機房是放置核心路由器,交換機,伺服器等核心設備 UPS 系統供電:穩壓,備用電源,供電電壓智能管理

網路操作系統:NT,2000,NETWARE,UNIX,LINUX

網路應用軟體開發與運行環境: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與網路軟體開發工具

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Oracle,Sybase,SOL,DB2

網路應用系統:電子商務系統,電子政務系統,遠程教育系統,企業管理系統, 校園信息服務系統,部門財務管理系統

網路需求調研和系統設計基本原則:共 5 點

制定項目建設任務書後,確定網路信息系統建設任務後,項目承擔單位首要任務是網路用戶調查和網路工程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設計建設與運行網路系統的關鍵

網路結點地理位置分布情況:(用戶數量及分布的位置;建築物內部結構情況調查;建築物群情況調查)

網路需求詳細分析:(網路總體需求設計;結構化布線需求設計;網路可用性與 可靠性分析;網路安全性需求分析;網路工程造價分析)

結點 2-250可不設計接入層和匯聚層

結點 100-500 可不設計接入層

結點 250-5000 一般需要 3 層結構設計

核心層網路一般承擔整個網路流量的 40%-60%

標准 GE 10GE 層次之間上聯帶寬:下聯帶寬一般控制在 1:20

10 個交換機,每個有 24 個介面,介面標準是 10/100mbps:那麼上聯帶寬是24*100*10/20 大概是 2gbps

高端路由器(背板大於 40gbps)高端核心路由器:支持 mpls 中端路由器(背板小於 40gbps)

企業級路由器支持 IPX,VINES,

QoS VPN 低端路由器(背板小於 40gbps)支持 ADSL PPP

路由器關鍵技術指標:

1:吞吐量(包轉發能力)

2:背板能力(決定吞吐量)背板:router 輸入端和輸出端的物理通道 傳統路由採用共享背板結構,高性能路由採用交換式結構

3:丟包率(衡量 router 超負荷工作性能)

4:延時與延時抖動(第一個比特進入路由到該幀最後一個離開路由的時間) 高速路由要求 1518B 的 IP 包,延時小於 1ms

5:突發處理能力

6:路由表容量(INTERNET 要求執行 BGP 協議的路由要存儲十萬路由表項,高 速路由應至少支持 25 萬)

7:服務質量 8:網管能力

9:可靠性與可用性

路由器冗餘:介面冗餘,電源冗餘,系統板冗餘,時鍾板冗餘,整機設備冗餘

熱撥插是為了保證路由器的可用性

高端路由可靠性:

(1) 無故障連續工作時間大於 10 萬小時

(2) 系統故障恢復時間小於 30 分鍾

(3) 主備切換時間小於 50 毫秒

(4) SDH 和 ATM 介面自動保護切換時間小於 50 毫秒

(5) 部件有熱拔插備份,線路備份,遠程測試診斷

(6) 路由系統內不存在單故障點

交換機分類:從技術類型(10mbps Ethernet 交換機;fast Ethernet 交換機;1gbps 的 GE 交換機)從內部結構(固定埠交換機;模塊化交換機—又叫機架式交換 機)

500 個結點以上選取企業級交換機

300 個結點以下選取部門級交換機

100 個結點以下選取工作組級交換機

交換機技術指標:

(1) 背板帶寬(輸入端和輸出端得物理通道)(2) 全雙工埠帶寬(計算:埠數*埠速率*2)

(3) 幀轉發速率(4) 機箱式交換機的擴張能力

(5) 支持 VLAN 能力(基於 MAC 地址,埠,IP 劃分) 緩沖區協調不同埠之間的速率匹配

網路伺服器類型(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Internet 通用伺服器;應用服務 器)

虛擬盤體分為(專用盤體,公用盤體與共享盤體)

共享硬碟服務系統缺點:dos 命令建立目錄;自己維護;不方便系統效率低,安 全性差

客戶/伺服器 工作模式採用兩層結構:第一層在客戶結點計算機 第二層在數據 庫伺服器上

Internet 通用伺服器包括(DNS 伺服器,E-mail 伺服器,FTP 伺服器,WWW 服 務器,遠程通信伺服器,代理伺服器)

基於復雜指令集 CISC 處理器的 Intel 結構的伺服器: 優點:通用性好,配置簡單,性能價格比高,第三方軟體支持豐富,系統維護方 便 缺點:CPU 處理能力與系統 I/O 能力較差(不適合作為高並發應用和大型服 務器)

基於精簡指令集 RISC 結構處理器的伺服器與相應 PC 機比:CPU 處理能力提高

50%-75%(大型,中型計算機和超級伺服器都採用 RISC 結構處理器,操作系統 採用 UNIX)

因此採用 RISC 結構處理器的伺服器稱 UNIX 伺服器

按網路應用規模劃分網路伺服器

(1) 基礎級伺服器 1 個 CPU(2) 工作組伺服器 1-2 個 CPU(3) 部門級伺服器 2-4 個 CPU

(4) 企業級伺服器 4-8 個 CPU

伺服器採用相關技術

(1) 對稱多處理技術 SMP (多 CPU 伺服器的負荷均衡)

(2) 集群 Cluster(把一組計算機組成共享數據存儲空間)

(3) 非一致內存訪問(NUMA)(結合 SMP Cluster 用於多達 64 個或更多 CPU的'伺服器)

(4) 高性能存儲與智能 I/O 技術(取決存取 I/O 速度和磁碟容量)

(5) 服務處理器與 INTEL 伺服器控制技術

(6) 應急管理埠

(7) 熱撥插技術 網路伺服器性能

(1) 運算處理能力

CPU 內核:執行指令和處理數據

一級緩存:為 CPU 直接提供計算機所需要的指令與數據 二級緩存:用於存儲控制器,存儲器,緩存檢索表數據 後端匯流排:連接 CPU 內核和二級緩存

前端匯流排:互聯 CPU 與主機晶元組

CPU50%定律:cpu1 比 cpu2 伺服器性能提高(M2-M1)/M1*50% M 為主頻

(2) 磁碟存儲能力(磁碟性能參數:主軸轉速;內部傳輸率,單碟容量,平均 巡道時間;緩存)

(3) 系統高可用性99.9%---------------每年停機時間小於等於 8.8 小時

99.99%-------------每年停機時間小於等於 53 分鍾

99.999%---------- 每年停機時間小於等於5 分鍾

伺服器選型的基本原則

(1) 根據不同的應用特點選擇伺服器

(2) 根據不同的行業特點選擇伺服器

(3) 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伺服器的配置

網路攻擊兩種類型:服務攻擊和非服務攻擊

從黑客攻擊手段上看分為 8 類:系統入侵類攻擊;緩沖區溢出攻擊,欺騙類 攻擊,拒絕服務類攻擊,防火牆攻擊,病毒類攻擊,木馬程序攻擊,後門攻擊 非服務攻擊針對網路層等低層協議進行

網路防攻擊研究主要解決的問題:

(1) 網路可能遭到哪些人的攻擊

(2) 攻擊類型與手段可能有哪些

(3) 如何及時檢測並報告網路被攻擊

(4) 如何採取相應的網路安全策略與網路安全防護體系 網路協議的漏洞是當今 Internet 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安全問題

信息傳輸安全過程的安全威脅(截取信息;竊qie聽信息;篡改信息;偽造信息)

解決來自網路內部的不安全因素必須從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入手

病毒基本類型劃分為 6 種:引導型病毒;可執行文件病毒;宏病毒;混合病毒, 特洛伊木馬病毒;Iternet 語言病毒

網路系統安全必須包括 3 個機制:安全防護機制,安全檢測機制,安全恢復機制

網路系統安全設計原則:

(1) 全局考慮原則(2) 整體設計的原則(3) 有效性與實用性的原則(4) 等級性原則

(5)自主性與可控性原則(6)安全有價原則

第三章: IP 地址規劃設計技術

無類域間路由技術需要在提高 IP 地址利用率和減少主幹路由器負荷兩個方面取得平衡

網路地址轉換 NAT 最主要的應用是專用網,虛擬專用網,以及 ISP 為撥號用戶 提供的服務

NAT 更用應用於 ISP,以節約 IP 地址

A 類地址:1.0.0.0-127.255.255.255 可用地址 125 個 網路號 7 位

B 類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網路號 14 位

C 類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網路號 21 位允許分配主機號 254 個

D 類地址:224.0.0.0-239.255.255.255 組播地址

E 類地址:240.0.0.0-247.255.255.255 保留

直接廣播地址:

受限廣播地址:255.255.255.255

網路上特定主機地址:

回送地址:專用地址

全局 IP 地址是需要申請的,專用 IP 地址是不需申請的

專用地址:10; 172.16- 172.31 ;192.168.0-192.168.255

NAT 方法的局限性

(1) 違反 IP 地址結構模型的設計原則

(2) 使得 IP 協議從面向無連接變成了面向連接

(3) 違反了基本的網路分層結構模型的設計原則

(4) 有些應用將 IP 插入正文內容

(5) Nat 同時存在對高層協議和安全性的影響問題

IP 地址規劃基本步驟

(1) 判斷用戶對網路與主機數的需求

(2) 計算滿足用戶需求的基本網路地址結構

(3) 計算地址掩碼

(4) 計算網路地址

(5) 計算網路廣播地址

(6) 計算機網路的主機地址

CIDR 地址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地址聚合和路由聚合能力 規劃內部網路地址系統的基本原則

(1) 簡潔(2) 便於系統的擴展與管理(3) 有效的路由

IPv6 地址分為 單播地址;組播地址;多播地址;特殊地址

128 位每 16 位一段;000f 可簡寫為 f 後面的 0 不能省;::只能出現一次

Ipv6 不支持子網掩碼,它只支持前綴長度表示法

第四章:網路路由設計

默認路由成為第一跳路由或預設路由 發送主機的默認路由器又叫做源路由器;

目的主機所連接的路由叫做目的路由

路由選擇演算法參數

跳數 ;帶寬(指鏈路的傳輸速率);延時(源結點到目的結點所花費時間); 負載(單位時間通過線路或路由的通信量);可靠性(傳輸過程的誤碼率);開銷(傳輸耗費)與鏈路帶寬有關

路由選擇的核心:路由選擇演算法 演算法特點:

(1) 演算法必須是正確,穩定和公平的

(2) 演算法應該盡量簡單

(3) 演算法必須能夠適應網路拓撲和通信量的變化

(4) 演算法應該是最佳的

路由選擇演算法分類: 靜態路由選擇演算法(非適應路由選擇演算法)

特點:簡單開銷小,但不能及時適應 網路狀態的變化

動態路由選擇演算法(自適應路由選擇演算法)

特點:較好適應網路狀態的變化,但 實現復雜,開銷大

一個自治系統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有權決定在本系統內應採取何種路由選擇協議

路由選擇協議:

內部網關協議 IGP(包括路由信息協議 RIP,開放最短路徑優先 協議 OSPF);

外部網關協議 EGP(主要是 BGP)

RIP 是內部網關協議使用得最廣泛的一種協議;

特點:協議簡單,適合小的自治 系統,跳數小於 15

OSPF 特點:

1. OSPF 使用分布式鏈路狀態協議(RIP 使用距離向量協議)

2. OSPF 要求路由發送本路由與哪些路由相鄰和鏈路狀態度量的信息(RIP 和 OSPF都採用最短路徑優先的指導思想,只是演算法不同)

3. OSPF 要求當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發送此信息(RIP 僅向相 鄰路由發送信息)

4. OSPF 使得所有路由建立鏈路資料庫即全網拓撲結構(RIP 不知道全網拓撲) OSPF 將一個自治系統劃分若干個小的區域,為拉適用大網路,收斂更快。每個 區域路由不超過 200 個

區域好處:洪泛法局限在區域,區域內部路由只知道內部全網拓撲,卻不知道其他區域拓撲 主幹區域內部的路由器叫主幹路由器(包括區域邊界路由和自治系統邊界路由)

BGP 路由選擇協議的四種分組 打開分組;更新分組(是核心);保活分組;通知分組;

第五章:區域網技術

交換機採用採用兩種轉發方式技術:快捷交換方式和存儲轉發交換方式

虛擬區域網 VLAN 組網定義方法:(交換機埠號定義;MAC 地址定義;網路層地址定義;基於 IP 廣播組)

綜合布線特點:(兼容性;開放性;靈活性;可靠性;先進性;經濟性)

綜合布線系統組成:(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子系統;干線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建築物群子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標准:

(1) ANSI/TIA/EIA 568-A

(2) TIA/EIA-568-B.1 TIA/EIA-568-B.2TIA/EIA-568-B.3

(3) ISO/IEC 11801

(4) GB/T 50311-2000GB/T50312-2000

IEEE802.3 10-BASE-5 表示乙太網 10mbps 基帶傳輸使用粗同軸電纜,最大長度=500m

IEEE802.3 10-BASE-2200m

IEEE802.3 10-BASE-T使用雙絞線

快速乙太網 提高到 100mbps

IEEE802.3U 100-BASE-TX最大長度=100M

IEEE802.3U 100-BASE-T4針對建築物以及按結構化布線

IEEE802.3U 100-BASE-FX使用 2 條光纖 最大長度=425M

支持全雙工模式的快速乙太網的拓撲構型一定是星形

自動協商功能是為鏈路兩端的設備選擇 10/100mbps 與半雙工/全雙工模式中共有的高性能工作模式,並在鏈路本地設備與遠端設備之間激活鏈路;自動協商功能只能用於使用雙絞線的乙太網,並且規定過程需要 500ms 內完成

中繼器工作在物理層,不涉及幀結構,中繼器不屬於網路互聯設備

10-BASE-5 協議中,規定最多可以使用 4 個中繼器,連接 3 個纜段,網路中兩個 結點的最大距離為 2800m

集線器特點:

(1) 乙太網是典型的匯流排型結構

(2) 工作在物理層 執行 CSMA/CD 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3) 多埠 網橋在數據鏈路層完成數據幀接受,轉發與地址過濾功能,實現多個區域網的數據交換

透明網橋 IEEE 802.1D 特點:

(1) 每個網橋自己進行路由選擇,區域網各結點不負責路由選擇,網橋對互聯 區域網各結點是透明

(2) 一般用於兩個 MAC 層協議相同的網段之間的互聯

透明網橋使用了生成樹演算法 評價網橋性能參數主要是:幀過濾速率,幀轉發速率

按照國際標准,綜合布線採用的主要連接部件分為建築物群配線架(CD); 大樓主配線架(BD);樓層配線架(FD),轉接點(TP)和通信引出端(TO),TO 到 FD 之間的水平線纜最大長度不應超過 90m;

設備間室溫應保持在 10 度到 27 度 相對濕度保持在 30%-80%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知識點 ]相關文章:

1.2017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知識點積累

2.2017年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真題附帶答案

3.2017年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真題及答案

4.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真題及答案2017

5.2017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知識點

6.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b知識點

7.2017全國計算機考試三級網路技術考試大綱

8.2017年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考試試題

9.2017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考試試題及答案

10.2017年全國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考試選擇題

;

❺ 計算機網路--奈奎斯特定理&香農公式

1、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是給定條件下,給定通信路徑上所能達到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單位是bit/s。
所以也可以理解位最大的傳信速率。
這里的給定的條件是:誤碼率、信道帶寬、信噪比。

2、計算信道容量

奈奎斯特(理想狀態下,就是沒有雜訊干擾)
奈氏准則:在理想的條件下,既一個無雜訊,帶寬為W赫茲的信道,其傳碼速率最高為2W波特
注意這里的傳碼速率是傳棗搜遞碼元的速率。如果傳碼速率大於最大限制,就會出現碼間串擾,信號產生失真。

上面得內奎斯特公擾鋒式是理想得情況下,是沒有雜訊的,但是真實情況下是無法滿足的,所有u有了下面的香農公式
3、信噪比凳李歷

一般給出信道的信噪比分貝(dB),可以通過信噪比公式求出S/N,帶入香農公式求出最大·信道比。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干線相對容量計算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寬頻貓的無線網路要不要關 瀏覽:199
網路多少個設備連接才不可用 瀏覽:4
先科網路機頂盒怎樣連接路由器 瀏覽:569
手機網路費用怎麼收費 瀏覽:676
初學網路營銷哪個好 瀏覽:206
快手網路異常咋回事 瀏覽:199
上海專業網路是什麼 瀏覽:903
出門了打不開移動網路怎麼回事 瀏覽:761
為什麼軟體老是網路異常 瀏覽:189
為什麼小米手機有信號沒網路 瀏覽:588
網路強國建設出現哪些新思想 瀏覽:169
網路安全頂層數據流程圖 瀏覽:292
網路建設與維護和動漫設計哪個好 瀏覽:675
烏魯木齊行業網路營銷優化 瀏覽:881
網路原畫哪個班好 瀏覽:389
手機設路由器收到的網路用不了了 瀏覽:216
網路流行語什麼殺 瀏覽:959
手機網路標簽怎麼去掉 瀏覽:716
大武口區如何網路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544
一邁網路安全嗎 瀏覽:33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