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計算機網路交換技術的數據交換
數據交換的基本概念
通常將數據在通信子網中各節點間的數據傳輸過程稱為數據交換。 (circuit switched network)
線路交換是相對於分組交換的一個概念。電路交換要求必須首先在通信雙方之間建立連接通道。在連接建立成功之後,雙方的通信活動才能開始。通信雙方需要傳遞的信息都是通過已經建立好
的連接來進行傳遞的,而且這個連接也將一直被維持到雙方的通信結束。在某次通信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這個連接將始終佔用著連接建立開始時,通信系統分配給它的資源(通道、帶寬、時隙、碼字等等),這也體現了電路交換區別於分組交換的本質特徵。
線路交換的特點是:數據傳輸可靠、迅速、有序,但線路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message switched network)
是數據交換的三種方式之一,報文整個地發送,一次一跳。報文交換是分組交換的前身,是由列奧納德·克萊因饒克於1961年提出的。
報文交換的主要特點是:存儲接受到的報文,判斷其目標地址以選擇路由,最後,在下一跳路由空閑時,將數據轉發給下一跳路由。報文交換系統現今都由分組交換或電路交換網路所承載。
報文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方式進行傳送,無需事先建立線路,事後更無需拆除。它的優點是:線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響小、可以實現多目的報文;缺點是:延遲時間長且不定、對中間節點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適合計算機網路。
報文的優點是:高效、靈活、迅速、可靠、經濟,但存在如下的缺點:有一定的延遲時間、額外的開銷會影響傳輸效率、實現技術復雜等。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分組交換是一種數位通信網路。它將資料組合成適當大小的區塊,稱為封包,再通過網路來傳輸。這個傳送封包的網路是共享的,每個單位都可以獨立把封包再傳送出去,而且配置自己需要的資源。
封包交換的基本原則是最佳化的使用連線負載能力,最小化回應時間,以及增進通訊的健全性。
分組交換適用於計算機網路,在實際應用中有兩種類型:虛電路方式和數據報方式。虛電路方式類似線路交換,只不過對信道的使用是非獨占方式;數據報方式類似報文交換。
Ⅱ 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技術有哪三種
在計算機網路中,數據交換技術主要包括三種方式:直通式、存儲轉發以及碎片隔離。直通式交換機能夠直接在輸入埠檢測數據包,並將數據包直接轉發至目標埠,無需緩存,因此具有極低的延遲和快速的交換速度。
然而,直通式交換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無法檢查數據包是否正確傳輸,無法支持不同速度埠間的直接連接,容易導致數據包丟失。
相比之下,存儲轉發方式在廣泛應用於計算機網路中。它首先在輸入埠檢查數據包,處理錯誤數據包後,再通過查找表將數據包轉發至輸出埠。這種技術雖然增加了延遲,但卻能進行錯誤檢測,提高了網路性能。此外,存儲轉發方式還能支持不同速度埠間的轉換,確保高速和低速埠間的協同工作。
碎片隔離方式則介於前兩者之間。它會檢查數據包的長度是否達到64位元組,如果小於64位元組,即為假包,將被丟棄;如果大於64位元組,則會發送該包。這種方式雖然不提供數據校驗,但其處理速度比存儲轉發方式更快,比直通式稍慢。
綜上所述,這三種數據交換技術各有優缺點,選擇哪一種取決於實際應用的需求。在實際使用中,用戶應根據網路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數據交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