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OSI模型的七層協議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劃分為以下七層,標有1~7,第1層在底部。具體如下:
1、第1層物理層:物理層在局部區域網上傳送數據幀,它負責管理計算機通信設備和網路媒體之間的互通。包括了針腳、電壓、線纜規范、集線器、中繼器、網卡、主機適配器等。
2、第2層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負責網路定址、錯誤偵測和改錯。當表頭和表尾被加至數據包時,會形成幀。數據鏈表頭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錯誤偵測及改錯的方法。數據鏈表尾是一串指示數據包末端的字元串。
3、第3層網路層:網路層決定數據的路徑選擇和轉寄,將網路表頭加至數據包,以形成分組。網路表頭包含了網路數據。例如互聯網協議(IP)等。
4、第4層傳輸層:傳輸層把傳輸表頭加至數據以形成數據包。傳輸表頭包含了所使用的協議等發送信息。例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等。
5、第5層會話層:會話層負責在數據傳輸中設置和維護計算機網路中兩台計算機之間的通信連接。
6、第6層表達層:表達層把數據轉換為能與接收者的系統格式兼容並適合傳輸的格式。
7、第7層 應用層:應用層提供為應用軟體而設的介面,以設置與另一應用軟體之間的通信。例如: HTTP,HTTPS,FTP,SSH等。
(1)計算機網路按照什麼劃分了七層擴展閱讀:
OSI模型的意義
OSI定義了開放系統的層次結構、層次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層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務,作為一個框架來協調和組織各層所提供的服務。
OSI參考模型並沒有提供一個可以實現的方法,而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來協調進程間通信標準的制定。即OSI參考模型並不是一個標准,而是一個在制定標准時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
『貳』 」OSI「的7個層次分別是什麼
在計算機網路中,OSI模型被廣泛用於描述網路通信的基本概念。該模型將網路通信分為七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職責。
首先是物理層,它負責確保數據能夠在物理媒介上進行傳輸。物理層定義了設備間的物理連接、信號電壓、線纜類型以及傳輸距離等。
數據鏈路層位於物理層之上,它負責確保數據幀在兩個相鄰節點間正確傳輸。數據鏈路層還處理差錯檢測與糾正,以及流量控制等問題。
網路層則負責處理數據包在網路中的路由,確保數據能夠從源地址到達目的地。網路層還需要管理IP地址和路由選擇。
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務,確保數據能夠可靠地從發送方傳輸到接收方。傳輸層還負責流量控制、錯誤恢復以及分段與重組等。
會話層管理設備間的對話,包括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層還負責同步和管理數據傳輸。
表示層負責數據的加密、解密、壓縮和解壓縮。它確保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保持一致性和安全性。
最後是應用層,它是OSI模型的最高層,直接面對用戶,提供各種網路服務,如文件傳輸、電子郵件、遠程登錄等。
『叄』 計算機網路的七層模型是什麼
應用層
網路服務與最終用戶的一個介面。
協議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
表示層
數據的表示、安全、壓縮。(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並到了應用層)
格式有,JPEG、ASCll、EBCDIC、加密格式等[2]
會話層
建立、管理、終止會話。(在五層模型裡面已經合並到了應用層)
對應主機進程,指本地主機與遠程主機正在進行的會話
傳輸層
定義傳輸數據的協議埠號,以及流控和差錯校驗。
協議有:TCP UDP,數據包一旦離開網卡即進入網路傳輸層
網路層
進行邏輯地址定址,實現不同網路之間的路徑選擇。
協議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數據鏈路層
建立邏輯連接、進行硬體地址定址、差錯校驗[3] 等功能。(由底層網路定義協議)
將比特組合成位元組進而組合成幀,用MAC地址訪問介質,錯誤發現但不能糾正。
物理層
建立、維護、斷開物理連接。(由底層網路定義協議)
『肆』 計算機網路的參考模型有幾層
OSI(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七個層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
物理層: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相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哪滲
網路層: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協商數據交換格式,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
(4)計算機網路按照什麼劃分了七層擴展閱讀
OSI參考模型的優點
1、分工合作,責任明確
性質相似的工作劃分在同一層,性質相異的工作則劃分到不同層。如此一來,每一層所負責的工作范圍,都區分李緩譽得很清楚,彼此不會重疊。萬一出了問題,很容易判斷是哪一層沒做好,就應該先改善該層的工作,不至於無從著手。
2、對等交談
對等是指所處的層級相同,對等交談意指同一層找同一層談,例如:第3層找第3層談、第4層找第4層談,依此類推。所以某一方的第N層只與對方的第N層交談,是否收到、解讀自己所送出的信息即可,完全不必關心對方的第N-1層或第N+1層會如何做,因為那是由一方的第N-1層與第N+1層來處理。
其實,雙方以對等身份交談是常用的規則,這樣的最大好處是簡化了各層所負責的事情。因此,通信協議是對等個體通信時的一切約定。
3、逐層處理,層層負責
既然層次分得很清楚,處理事情時當然應該按部就班,逐層處理,決不允許越過上一層,或是越過下一層。因此,第N層收到數據後,一定先把數據進行處理,才會將數據向上傳送給第N+1層,如果收到第N+1層傳下來的數據,也是處理無誤後才向下傳給第N-1層。
任何一層收到數據時,都可以相信上一層或下一層已經做完它們該做的事,層級的多少還要考慮效率與實際操作的難易,並非層數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