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沙漠的作者簡介
古龍,本名熊耀華(1937-1985) ,原籍江西。古龍畢業於台灣淡江大學外文系,是台灣著名新派武俠小說作家。他從1960年創作《蒼穹神劍》始,一生共寫了近70部武俠小說,影響巨大。其代表作有《風雲第一刀》、《絕代雙驕》、《楚留香傳奇》系列、《陸小風傳奇》系列、《蕭十一郎》、《七種武器》系列、《白玉老虎》、《流星·蝴蝶·劍》等。
❷ 沙漠的作者簡介
伊坂幸太郎,一九七一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一九九五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法學部。二○○○年以《奧杜邦的祈禱》榮獲第五屆新潮推理俱樂部獎出道,曾於二○○三至二○○六年五度入圍直木獎,是日本進入新世紀以來涌現出的最優秀的作家。熱愛音樂和電影,在作品中時有體現。其作品構思與眾不同,結構復雜精巧,文字輕盈瀟灑而具有獨特的韻味,帶給讀者非同尋常的感受。
❸ 哪位著名的女作家跋涉過撒哈拉沙漠並寫下了著名的作品
1、台灣著名女作家三毛,跋涉過撒哈拉沙漠,並寫下了著名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2、人物簡介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3、創作特點
三毛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她的文字里總是流露著女性的柔美和細膩。《沙漠中的飯店》是記述她和外國丈夫荷西吃中國菜的樂趣: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沒有成為他們和諧生活的障礙,相反卻成為這對柴米夫妻快樂的源泉。《結婚記》則記錄了她在沙漠中與荷西倉促結婚的戲劇性過程,種種滑稽可笑與庄嚴的結婚儀式交織在一起。
❹ 稿件大漠敦煌的作者是誰寫作背景是什麼
大漠敦煌
作者:秋釀醇酒
「敦煌」,始見於《史記·大宛列傳》, 「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漢書·地理志》中注釋「敦煌」:「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敗後被遷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戰國和秦時,敦煌一帶居住著月氏人、烏孫人和塞種人。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樂僔和尚在此首開石窟供佛,莫高窟從此誕生。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寫作背景:
北宋末年,大宋邊境的各部族逐漸強大起來,開始對中原虎視眈眈。遙遠的古國樓蘭,正經歷著歷史的浩劫。此時游戲的主角——趙平沙原是中原的一介書生,由於考試時發夢而與功名無緣。在回鄉途中突發善心,救下一異族女子,自此結下了曠世奇緣,並走上了一條與以前迥異的人生之路。
這名異族女子是聞名天下的樓蘭百花公主,聞知自己的國家正受戰爭的蹂躪,樓蘭公主匆忙返鄉。而已深為公主打動的男主角自然是前往西域去助公主一臂之力。圍繞著神秘之地——敦煌,一個盪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就此展開……
(4)網路作者沙漠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秋釀醇酒,網路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從事創作二十餘年。中國網路朗誦奠基人之一;多年來,一直在網路上緘默寫作,為廣大網路朗誦愛好者創作了數百篇文學朗誦作品。其創作的詩歌、散文等作品,情深意重,內涵深遠,語言朴實,韻律明快,很適合廣大朗誦愛好者誦讀。
有的作品被國內媒體和諸多學校、機關、企業等單位舉辦的各種晚會上選用。其人在詩潮文海的岸邊, 感悟海風輕柔的撫慰, 聆聽潮水涌動的轟鳴。其作品吟中華詩篇抒一腔豪氣,誦神州河山讀千秋壯麗。代表作:《祖國啊,我為你自豪》、《我的祖國》、《走進春天》、《黑土地壯歌》等。
❺ 在沙漠中心 的作者。什麼國
聖埃克絮佩里,法國飛行員。於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國里昂一個傳統的天主教貴族家庭。1921~1923年在法國空軍服役。他曾經有志於報考海軍學院,未能如願,卻有幸成了空軍的一員,他還是法國最早的一代飛行員之一。1923年退役後,先後從事過各種不同的職業。1926年,聖埃克絮佩里進入拉泰科埃爾航空公司。在此期間,出版小說《南方郵件》(1929)、《夜航》(1931),從此他在文學上聲譽鵲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類的大地》問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重入法國空軍。後輾轉去紐約開始流亡生活。在這期間,寫出《空軍飛行員》《給一個人質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有「藍天白雲的耕作者」之稱。1944年返回同盟國地中海空軍部隊。在二戰時期的一次飛行任務中,他駕駛飛機飛上湛藍的天空,就此失蹤,再也沒有回來。《在沙漠中心》(選自他的代表作《人類的大地》第七章第六節)被選入人教版初一下冊課本,第五單元,第22課。此文章講述在1935年一次飛行中,飛機墜毀在沙漠之中,在各種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敗後,瀕臨死亡的他卻感到一種內心的平靜,文章給人以內心的震撼。
❻ 為什麼說山東是「互聯網沙漠」
我認為,山東不是互聯網的沙漠,其實只是山東的互聯網沒有一個過強過硬的管理領導,和領軍人物,所以人們就會這么說。
江蘇和山東都是國內生產總值大省,但在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中,也被質疑為互聯網的沙漠。然而,2019年,江蘇的反攻實現了。排名前100位的企業有六家,在前20名成長企業中有三家企業上市,蘇寧、同程旅遊和無錫華雲數據的位置都顯著向前推進,在南京選擇了兩個新面孔。
❼ 有邊的沙漠作者是誰
這個書沒看過,也不知道是小說還是什麼?反正應該是有這么一個作者唄
❽ 在沙漠中心的作者簡介
法國飛行員
聖埃克絮佩里於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國里昂一個傳統的天主教貴族家庭1921~1923年在法國空軍服役。他曾經有志於報考海軍學院,未能如願,卻有幸成了空軍的一員,他還是法國最早的一代飛行員之一。1923年退役後,先後從事過各種不同的職業。
1926年,聖埃克絮佩里進入拉泰科埃爾航空公司。在此期間,出版小說《南方郵件》(1929)、《夜航》(1931),從此他在文學上聲譽鵲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類的大地》問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重入法國空軍。後輾轉去紐約開始流亡生活。在這期間,寫出《空軍飛行員》、《給一個人質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國地中海空軍部隊。在二戰時期的一次飛行任務中,他駕駛飛機飛上湛藍的天空,就此失蹤,再也沒有回來。
《在沙漠中心》(選自<<人類的大地>>)被選入中學課本。
安·德·聖一埃克絮佩里,法國作家。1900年6月29日生於里昂。他的家庭屬於古高盧人榆樹勇士部族的後裔。他的母親是普羅旺斯人,因此他具有普羅旺斯人的血統。1904年他失去了父親,成為孤兒,先後在蒙格雷和勒芒市被耶穌會所撫養。他在瑞士弗里堡上中學,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完成了學業。投考海軍軍官學校失敗後,他參了軍,在服兵役期問通過了飛行員合格證書。嘗試過多種職業之後,他成了民航駕駛員,先後駕駛過郵運飛機和法航班機。當時飛行還是一件冒險的事情。一年以後他被委任為里奧德奧羅海灣朱比角的航空站指揮員。後來,聖一埃克絮佩利寫的書使這個撒哈拉沙漠邊緣中途著陸站的名字出了名。就是在那兒的木板屋裡,他寫下了第一部作品《商方航訊》。
兩年後,航線從大西洋一直延長到巴西,爾後又延至智利的首都聖地亞哥。那時,穿越安第斯山脈(拉美)還不得不依靠非常原始的航具,飛機最高升限也達不到山的頂峰。這位富於想像的藝術家在《夜航》這本1931年榮獲費米娜獎的小說中給我們描繪的正是這種航空技術剛開始使用的情景。
就在這年的春天,他與出生在薩爾瓦多共和國的孔絮洛·森萃結婚。隨後他又做了幾年新聞工作,進行了大量的采訪並得以到許多國家和地區去旅行(如:西班牙、德國、北非、印度支那等)。
1935年,他的西茂恩號飛機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亞邊界的地方墜落。等待了漫長的三天之後,他和他的同事被北非的貝督因人拯救了出來。在《人類的大地》里,他對這個悲慘的事件進行了詳盡的記述,在《小王子》里也有某些暗示,如:「離人類聚居地千里之外的荒漠中」,飛行員出了事故。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聖一埃克絮佩里正在美國。他立即返回法國。1939年他應征入伍,並被任命為一個空軍特別偵察中隊的隊長。他還積極參加法國抵抗運動。他成為法國崩潰的見證人,在《戰時飛行員》這本書里他向我們敘述了那兒個悲慘的星期里的感受和思考。停戰後他又回到美國,在那裡寫下了《小王子》和《致一個人質的信》。
英美聯軍在北非登陸後,聖一埃克絮佩里奔向阿爾及利亞,盡管他當時已經超過了年齡限制,可還是又服起了兵役。1944年7月31日,他他為了拍攝法國南部的地面軍事情況,為盟軍著陸作準備,駕飛機從法國科西嘉島起飛,去地中海及阿爾卑斯山上空執行空中偵察任務,結果沒有返回,無論是飛機還是駕駛員的屍體都沒有找到。時年44歲。由於他的死亡,他的最後一部著作沒能寫完,後來以《堡壘》為題出版了這部著作的草稿。
2000年5月,一名專業潛水員在馬賽附近海底70米處發現了一架飛機殘骸。兩年前在同一地點,有漁民曾撈上來一個刻有「SAINT-EX(聖埃克蘇佩里)」字樣的手鐲。據潛水員說,飛機殘骸散落在1公里長、400米寬的地帶。結合那枚手鐲並與其它42架在法國南部墜毀的P38飛機比照,判定這架只能是聖埃克蘇佩里曾駕駛的飛機。法國文化部宣布,聖埃克蘇佩里死於飛機墜毀。他的死因、過程和失事地點一直不明,成為歷史懸案。直到1998年,一位漁民在馬賽外海發現了一塊飛機碎片,以及一隻纏在海藻上的手鐲,上面刻有聖埃克絮佩里妻子的名字。2004年4月7日,法國文化部宣布,一個水下打撈小組在同一海域發現了一架雙體P-38戰機的殘骸。打撈出水後,研究人員根據找到的飛機編號,終於確定這正是聖埃克絮佩里當年的座機。
但機身上沒有彈孔,螺旋槳也沒有變形。聖埃克絮佩里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駕駛員,如何會在晴朗的白天駕機失事,仍然是未解之迷。
成為作家之前,聖一埃克絮佩里是個飛行員、技師。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取材於他個人的經歷。
聖一埃克絮佩里主要是成人文學作家,但他有一部膾炙人口的兒童文學作品《小王子》深得全世界兒童的喜愛。書中主人公小王子為尋求愛、力量和知識遍游天上人間,作者用他那非凡的想像力、高超的藝術表現才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奇瑰多姿的畫面,彷彿把讀者帶到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這部作品自始至終洋溢著詩情畫意,並向人們開啟了兒童心靈世界之一隅。
聖一埃克絮佩里開辟了許多新的富有詩意的主題,如: 航空、沙漠、地球空間、星星、宇宙等,這是他的功績。他創作的特點是,總是圍繞著作品的核心,交替描寫人物的行為和內心活動。
❾ 求一本書,作者沙漠,書名江山,必有重謝
民國鬼事
作者: 流火
簡介:
據說民國年間有一年黃河發大水,從河底沖出一尊十丈高的大佛,可是卻無一人能考究它的年代,而且凡是碰過它的人都一個皆一個離奇死亡,大佛則在一個暴雨的夜裡離奇失蹤,再沒有任何蹤跡。
❿ 沙漠的作品評論
「很遺憾,驅使我行動的,就是我的主觀。」
我愛死了這一句的理直氣壯。
與其說《沙漠》是一部青春文學,是一本故事小說,我寧願將之描繪為一種精神,一份意志。
十二部伊阪幸太郎的作品,讀到第七本,各有各的喜歡。
而看完《沙漠》的感動,卻顯得有些特殊。從第一本《奧杜邦的祈禱》中的幻想故事,伊阪幸太郎到了2006年的這部作品《沙漠》,越來越顯得回歸現實。
雖然,書中那五位主角,西嶋、鳥井、東堂、南、北村這五個大學新鮮人,當他們相遇時,和伊阪的其他作品一樣都顯得怪話連篇,讓人忍俊不住,但在無畏的言語之下又透露出淡薄的能力,想要拯救世界的雄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吧,但是當我們日漸成長,便知道那樣的雄心太過不切實。而書中的五個角色,他們的信念並不是一如往常的堅定,(除了似乎少根筋大言不慚的西嶋之外),他們也經常會懷疑做那些不可能有結果的事究竟有沒有意義,他們清楚的知道自己實力的淡薄,知道這個大人的世界不會因為自己的行為而一廂情願得改變為理想中的世界。
這一點的寫實,在伊阪幸太郎往昔浪漫若神話的故事中是見不到的,無論是《奧杜邦的祈禱》中荻島上的居民,《重力小丑》中泉與春水那一家子,《孩子們》中的陣內,《天才搶匪盜轉地球》中的劫匪四人組,《蚱蜢》中的殺手們,還是《死神精確度》中面臨死亡的角色,似乎都沒有被作者賦予過這樣一種矛盾的心態。
那些作品更多的是像西嶋,即使行為怪異,言辭滑稽,成為笑柄,都堅定得秉持自己的理念或者信念。直接得將作者的本意以誇張的方式傳輸給讀者。
不過,我覺得伊阪幸太郎用這樣一種似乎有點脫離了幻想的寫實方式,並非是作者改變了自己那些浪漫主義的想法,而是立意要將這種思維更深得紮根到每一個凡人的心中去。
其實,無論是身處校園的學生,還是在社會上打拚的社會人,在心中某一個角落,依然都存在伊阪筆下那種讓世界變好的浪漫想像。
我想,應該也必然應該是這樣。
可是,社會的成俗定見實在是太堅固太強大的城堡,人心又如乾涸一片的沙漠,成為源義經或者伽里略,我想比犧牲更大的不甘是犧牲的同時還被世人譏嘲為傻瓜。
你以為自己是老幾?你有什麼本事改變周遭和未來?
連自顧尚且不及,又怎能顧得到整個社會?
「這個國家絕大多數的人啊,都怕被當成傻瓜,所以什麼事都不肯做,全都是一些怕被當成傻瓜的傻瓜。」
所以呢,比較現實聰明理智成熟的做法是保持沉默,是伺機而動,是獨善其身或者明哲保身。於是這片沙漠愈加乾涸。
我十分喜歡顏九笙的解說,雖說這是一部並不怎麼費解的小說,但顏先生的解說卻契合我心。
全書中用四季為篇名,囊括了大學生涯的四個年頭,其中發生的故事也平平無奇,不過是用保齡球比賽打敗了不懷好意的牛郎,不過是在通過特異功能戲耍了囂張的靠揭穿特異功能騙局出名的教授,也不過是抓獲了幾個盜匪,領養了一條接近認養期限的狗狗。
所有的事情都微不足道得很,但是就是這些事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花了主角們一番番思量,青春的無力與想拯救世界的雄心閑顯得很不協調。然而伊阪就要著筆於這樣的不協調,才更體現出《沙漠》的意義所在。
當那些有能力有實力的人都成為鴕鳥,找出各種各樣的托辭與理由,不但自己不屑去做,還對那些年輕人指手劃足,教導他們應該這樣,不應個那樣的時候,伊阪付與了這些這些年輕人年輕人勇氣,邁出向前的一步,雖然那一步走的不那麼扎實,一步一顫讓人看著手心冒汗。
然而,那樣的一步步恍若冒險也很有意義,就如書中那句:
「的確,活下去這檔事或許並不是計算或確認進度,而是痛苦地抓著頭,一邊說「搞不懂,怎麼會這樣」,一邊前進。」
打麻將一定要湊出一副「平和」,這樣的討口彩對世界和平又有什麼幫助?
收容一隻棄犬對於剩餘的流浪貓狗又能有什麼幫助?
拙劣的用燈箱組成的「中」去「榮」一局麻將幫助好友走出失去手臂的陰影,又起得了多少作用?
但是我喜歡這樣的不怎麼有意義的事情,真誠得懷著去做大事的心哪怕做的事如何微不足道,也有著非凡的意義。
這種意義,如同《拯救大兵雷恩》,如同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用一生的時間,因著一種信念,信靠自己所信靠的正確,即使身處沙漠,內心也是安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