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路文學的發展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消費質量和消費水平。(2分)
網路文學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帶動相關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2分)
網路文學的發展有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拉動內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分)
(2)政府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2分)
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市場規則,(2分)
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2分)
各類參與主體要承擔社會責任,保證自己的活動符合法律的規范。(2分)
(3)價值觀對人的行為有驅向、制約和導向作用,所以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3分)
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3分)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既追求人的個性發展,又要承擔社會責任,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3分)
(4)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2分)
網路文學依託現代信息技術,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能推動文學的發展。(2分)
先進、健康的網路文學會推動文學發展,但落後、腐朽的網路文化學會阻礙文學發展。(2分)
傳統文學只有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才能推動文學的發展。(2分)
實現文學的發展要立足於社會實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2分)
⑷ 國內的網文網站有哪些
1、創世中文網
創世中文網成立於2013年,是由網路文學業界團隊精心打造的,集閱讀、創作、互動社區、版權運營於一體的全開放網路文學平台。

2、雲起書院
隸屬騰訊文學閱文集團旗下,女性文學創作領域知名品牌,專注女性讀物精品原創,著重打造新女性文學產業生態,促進國內女性文學市場健康、持續發展
3、晉江文學城
晉江文學城創立於2003年,是女性向原創文學網站。由原晉江原創網的言情部分拆分而成,旗下設有古代言情頻道、都市青春頻道、幻想現言頻道、古代穿越頻道、玄幻奇幻頻道、科幻網游頻道、二次元言情、衍生言情、短篇頻道九個子頻道。
4、17k小說網
北京中文在線旗下,集創作、閱讀於一體的國內領先的在線閱讀網站,知名的中文數字出版機構
5、瀟湘書院
瀟湘書院一直以做中國好的女生原創網站為目標,立志為廣大的原創作者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健康的文學發展平台。優秀的工作團隊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瀟湘書院成為女性原創作者群體以及讀者群體中具吸引力和歸屬感的原創網站。
⑸ 網路小說未來的發展前景會是什麼
1、用戶體驗提升
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提升,倒逼網路文學行業的軟硬體環境進一步完善,而行業軟硬體環境的完善又必然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這種良性機制,有效提高了行業用戶黏性,必然成為外來網路文學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
2、服務模式多元化
我國的網路文學服務模式相對比較單一。在城市,網路文學公司一般不外乎行業巨頭、上市公司、創業型科技公司、外包公司等幾種。
目前的網路文學服務模式只能說是處於一種初級發展階段,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它的發展必將在服務功能與類型上進一步細化、專業化、規范化、標准化和體系化。
3、行業協同整合
網路文學行業在產品與服務的過程中,具有完善的內容生產、渠道建設、商業化落地等各個層級的協作。未來進一步的行業協同整合,有利於提高行業競爭力,並促進行業持續良性發展。

4、社會化特徵加強
網路文學當下正在向社會化模式靠攏。通過應用發布的行業技術數據,不僅可以使用傳統的電子郵件分享,而且能夠滿足社會化媒體的需求。
如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體平台提供的各種監測功能,可以實時收集和過濾數據,企業和客戶之間也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展開更便捷的溝通。
5、生態化建設進一步開放
當網路文學行業的社區化運營屬性越來越強,關聯產業開始聚集時,就需要謀求內生發展,網路文學需要打造一個服務平台,對內是一個合作協同的生態閉環,對外有開放統一的介面和品牌輸出,即能引導資源的有效流動,又能促進產業規模效應,聚集人才和知識。
網路文學行業服務平台方,不再是單向地控制和輸出,而是要藉助技術手段搭建基礎在線平台,通過規則引導企業產出優質的內容和服務,激活企業間的交流和合作,挖掘更多產業鏈上的需求,從而有針對性配套服務並引導資源有效配置。這樣的平台才能夠進行思考和迭代進化。
⑹ 概括網路文學的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網路文學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作協2018年5月17日在杭州網路文學周上首次發布的《中國網路文學藍皮書(2017)》披露: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路文學用戶3.78億,其中手機網路文學用戶3.44億。國內45家重點文學網站的原創作品總量達1 646.7萬種。中國網路文學創作隊伍非簽約作者達1 300萬人,簽約作者約68萬人,總計約1 400萬人。
從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始,二十餘年來,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數量、傳播平台、閱讀群體,還是產業化延伸,其數量與規模,都出現了深刻的變化和飛速的增長。在世界范圍內,從文學發展史和出版史的角度來看,網路文學無疑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現狀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特點
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的創作、作品的發布,還是讀者的閱讀,均是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上完成的。與傳統的文學創作與出版比較,網路文學的創作與出版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創作主體相對自由,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表現手法的運用,作者都是在沒有任何範式約束的氛圍中進行文學創作;二是沒有層層的審查與曠日持久的等待,作者只要輕輕地敲擊一下鍵盤,作品就會立即發表;三是網路文學巨大的作品數量,使讀者可以從容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還可以與作者互動,交流自己閱讀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作者的創作;四是作品的價值由讀者的付費閱讀與打賞體現。
隨著網路文學的發展和管理機構的要求,互聯網平台和網站開始藉助軟體對作品進行必要的審查。但由於網路文學作品數量巨大,審查只能是對關鍵詞加以審核,對作品的藝術價值、思想傾向、語言文字的表達水平,只能交由讀者來評判。讀者的點贊和打賞,購買與否,是檢驗網路文學能否生存的唯一標准,也是作者能否為讀者接受的試金石。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作者群體
基於艾瑞咨詢的監測統計,2017年,網路文學作者數量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30.2%。以閱文集團為例,到2017年12月31日,其平台上作者已達690萬人,掌閱原創作者達到1.5萬名。在網路文學作者中,20世紀90年代及以後出生的居多,40歲以上的只佔作者總數的4.9%,網路文學作者的平均年齡是27歲,大多生活在二三線城市。作者中有如安妮寶貝、李尋歡、當年明月、寧財神這樣的專業作家,但大多是業余寫手,很多是在校大學生。這些寫手,往往系非文學專業畢業,理工科學歷居多。如網路知名作家血紅是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驍騎校是電力工程師。為了方便管理和付酬,網路平台一般將作者分為五個星級,一星級為小白作者,二至四星級為普通作者,五星級為大神作者。按閱文集團自己制定的評級標准,大神作者占作者總數的17.8%。大神作者是平台和讀者關注的對象,也是平台創造經濟效益的主要保證。一批大神作者已經成為品牌,如20世紀90年代的五駕馬車——痞子蔡、安妮寶貝、李尋歡、寧財神、邢育森,目前活躍的作者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江南、酒徒、蔣勝男等。
網路文學的作者,往往通過舉辦寫作大賽和文學年會來發掘。對於有潛力的作者,進行作品定製,由專人輔導,或者與傳統的教學研究機構合作,請專家授課,提高作者的寫作能力。2013年,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中文在線聯合其他網路平台,在京成立網路文學大學,聘請諾貝爾獲獎者莫言擔任首任校長。網路文學作者只要提供2萬字以上的作品,即可成為網路文學大學的學生。閱文集團於2017年6月發布內容全生態戰略,並成立內容產業基金,從優質內容出版、內容方商業扶持、內容品牌傳播和優秀青年作家創作扶持四個方面支持作者進行創作。阿里文學也與其影視業務共同宣布將為內容生產者提供包括平台、IP、宣傳等資源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與此同時,網路文學作者受到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視,除中國作家協會成立網路文學委員會外,各地作協相繼成立了網路文學專業委員會,部分作者加入了作家協會組織。這標志著整個社會對網路文學身份的認同,網路文學的價值為主流文化所逐步接受。
(三)網路文學的主要發表平台
中國的網路文學發表平台,曾經有上千家之多,後來盛大集團與騰訊閱文集團、中文在線通過資本運作,將一些優秀的網站集中到幾家主要的平台運營。從2017年網路文學平台日更新作品數量看,閱文集團及旗下起點中文、雲起書院、創世中文網、起點女生網、晉江文學網、瀟湘書院位列網路平台前10名,其中起點中文網日更新作品數量過萬,排名第一。縱橫中文網、塔讀文學、紅薯小說網、17K小說網,位列第二梯隊。從絕對數量來看,閱文集團以72%的作品數量佔比、88%的作者數量佔比位列第一。截至2017年6月,閱文集團擁有640萬位作者和960萬部文學作品,中文在線、掌閱及網路文學位列二、三、四名,中文在線、掌閱及阿里文學分別擁有300萬、50萬、40萬部作品。移動終端目前由掌閱、QQ閱讀領先。速途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網路文學市場規模已增長至130億元,2017年,國內市場份額名列前位的多家網路文學網站中作品的總數約為1 647萬,預計2019年,作品規模將超過2 000萬。
(四)網路文學的作品類型
中國的網路文學一改過去傳統文學作品中體裁劃分的方法,加上網路技術的發展,很多作品有意將不同體裁融合在一起,並運用了多媒體的表達手法,形成獨有的網路體。但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大多數網站將作品劃分為玄幻、奇幻、都市、歷史、軍事、競技、美文、同人等類型。在虛構類作品中,又分為穿越、架空。為了方便讀者查找,以言情小說為例,網站往往將作品貼上不同的標簽:一見鍾情、青梅竹馬、歡喜冤家、辦公室戀情、前世今生、靈異爆笑、情有獨鍾、日久生情、後知後覺等。讀者從這些標簽中,能夠迅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
網路文學作者的素材,一是取材於現實生活;二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和營養,如從中國歷史、神話、古典小說中尋找人物和情節線索;三是從游戲中尋找題材;四是根據科學的有限假設而虛構的幻想事件。
(五)網路文學的閱讀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統計報告》),如前所述,截至2017年12月,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78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4 455萬,占網民總體的48.9%。手機網路文學用戶規模為3.44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3 975萬,占手機網民的45.6%。另據《2016—2017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文學網站日更新總字數達2億漢字,文學網頁日瀏覽量達到15億次。與此同時,網路文學在數字閱讀中的主流地位日益提高,《2016年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相對於2015年,2016年數字閱讀內容總量增長率達到88.2%,其中原創佔比從69%上升到79.7%。
(六)網路文學的產業化延伸
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路文學的很多作品除以紙介質圖書形式出版外,還改編為游戲、動漫、電影、電視劇、有聲讀物及周邊產品,全版權、全產業鏈的經營模式逐步形成。從最早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到《明朝那些事兒》《誅仙》,從《杜拉拉升職記》到《歡樂頌》,這些圖書不僅在網路上受到熱捧,出版為紙介質圖書後,也連續佔領國內的圖書暢銷榜。如《杜拉拉升職記》從一個不到2 000字的博客,延伸到系列圖書、電影、電視、話劇、音樂劇、周邊產品,形成一個10億元的大產業。
(七)網路文學的盈利模式
中國的網路文學,最初是免費閱讀,從2002年開始,起點中文網試行收費閱讀,這種模式很快被其他網站效仿。多年的探索發展,中國網路文學產業運營模式逐漸成熟。一條由網路寫手、文學網站、內容經紀人、出版商、影視投資商、游戲廠商、動漫公司,以及電信運營商、客戶端產品製造商、廣告代理商等組成的完整而復雜的產業鏈已經形成,並逐步形成了以作品版權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其盈利來源主要包括VIP付費閱讀收入、網路廣告收入、無線閱讀運營收入,以及線下出版、影視改編、動漫遊戲改編等版權延伸收入。其中,VIP付費閱讀和無線閱讀運營是最重要的兩大營收來源。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網路文學閱讀最重要的載體。
同時,如前所述,高點擊率的網路文學改編成實體圖書後,也會獲得一筆不菲的版稅收入。據《華西都市報》2018年4月11日刊登的《霸榜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2017年,網路文學作家唐家三少年收入1.3億元,天蠶土豆年收入1.05億元。據此推算,網路平台的收入也不菲。《統計報告》顯示:網路文學業務營收也進入全面盈利期。公開資料顯示,閱文、掌閱、縱橫等網路文學企業在2017年均已實現盈利。除此之外,2017年下半年,國內兩大網路文學平台閱文集團和掌閱科技相繼上市,從資本市場融到了所需的資金。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貢獻
首先,網路文學在探索中發展,產生了一批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優秀作品。從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角度來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網路文學通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帶著信息化時代的技術特徵,佔領了中國的文化版圖。盡管網路文學的大多數作品因為寫作的倉促,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藝術缺陷,但正由於其規模龐大,沙裡淘金,其中還是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2008年,在中國作家協會指導下,《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社和中文在線曾舉辦過一次網路文學十年盤點,評出了十大優秀作品:《此間的少年》《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新宋》《竊明》《韋帥望的江湖》《塵緣》《家園》《紫川》《無家》《臉譜》。同時,還有一批受到讀者好評的作品,如《誅仙》《明朝那些事兒》《星辰變》《夢回大清》《斗羅大陸》等。這些作品因其在網上的點擊率很高,成為各家出版社關注和追逐的出版資源。據統計,網路文學每年向實體出版輸送的文藝類新書和暢銷書占其總數的1/2以上。2017年,在網路上先發表又以紙介質的形式出版了網路小說6 492部。同時,網路文學業已成為各大文化公司掘金的一塊寶地,許多網路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後贏得了很高收視率,如《小兒難養》《後宮甄嬛傳》《裸婚時代》《步步驚心》《失戀33天》《山楂樹之戀》等。同時,網路文學逐漸被主流文學接納。2009年,網路作家阿耐所著的《大江東去》成為第一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網路小說;《上海文學》雜志的編輯金宇澄發表在上海「弄堂」論壇上的網路文學《繁花》經反復修改後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其次,網路文學的IP開發推動了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國的網路文學,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的動漫,成為風靡世界的文化現象。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IP經營不僅成為網路文學自身的重要收入來源,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甚至一個產業的繁榮。2017年,由網路文學經過加工而出版的紙介質圖書達到6 492部,改編電影電視連續劇2 427部,游戲605部,動漫712部。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占據了影視劇市場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聽書作為網路文學的衍生業務得到迅速發展。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7年4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閱讀白皮書》數據,2016年國內近7成數字閱讀用戶用過聽書功能,聽書用戶超過1億,願意付費的用戶比例達到65.3%。在這一趨勢下,蜻蜓FM、懶人聽書等垂直應用均在2017年獲得過億元人民幣融資;而微信讀書也於2017年7月發布新版本,宣布全面上線音頻內容。天涯社區、鐵血科技、天下書盟、博易創等數量眾多的網路文學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同時,網路文學的IP運作模式從一次性售賣向深度開發全方位合作發展。網路文學與網路游戲、網路動漫、網路影視、網路音樂等多元文化相互滲透,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電視劇與移動游戲《倩女幽魂》實現雙向劇情滲入,影視與游戲深入融合。游戲工作委員會數據顯示,2016年影游聯動開發的移動游戲實際收入達89.2億元。
最後,網路文學逐步由國內走向國外,網路平台不僅獲得了經濟效益,而且彰顯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互聯網時代,網路文學在中國產生的影響,很快也在世界各國贏得了反響。富有中國元素的武俠、玄幻、科幻、言情等網路作品,以其曲折離奇的情節、引人入勝的敘述,吸引了海外的讀者。據統計,盛大文學網站曾有超過3 600萬注冊網民,其中有30%的網民來自國外,網民分布在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起點中文網3 100萬注冊網民中,同樣有30%來自海外,分布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晉江原創網日均瀏覽量超過4 000萬,擁有注冊網民320萬,全世界共有211個國家和地區的網民訪問過晉江原創網,海外流量佔全站流量的30%以上。
中國網路文學出海,與網文海外門戶及網文翻譯網站的建立是分不開的。目前,在網文翻譯網站中,Wuxiaworld(武俠世界)是海外本土第一批成立的中國網文翻譯網站,2014年12月成立至今,已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用戶,並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Wuxiaworld在全球網站排名為1 005,擁有來自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Gravity Tales是一個本土作者的翻譯+原創平台,不僅與閱文集團合作,對中國網文進行翻譯,而且擁有原創版塊,孵化了一批平台自身的網路小說作者。
與此同時,中國的網路文學也被海外的出版商所青睞。《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藏地密碼》《誅仙》《杜拉拉升職記》等一大批圖書的版權被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所購買。從輸出國家來看,從最初的東南亞,到日韓等國,再到後來的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等歐美國家,足跡已遍布二十多個國家,被翻譯為英語、韓語、泰語、日語等十幾種語言文字。
另外,網路文學網站主動走向海外,重視海外布局。如中文在線在歐洲和美國設立分公司,向海外讀者推廣網路文學。2017年5月,起點中文網的國際版——起點國際正式上線。目前,起點國際已上線九十多部作品,語種以英文為主,首波主打品類以仙俠、玄幻、科幻、都市等題材為主,除PC端以外,Android及ios版本APP也已同步上線。
三、中國網路文學尚需努力的地方
(一)網路文學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
第一,不少作品思想內容膚淺,創作態度主觀隨意。網路文學的作者為了取悅讀者,營造一種狂歡的氛圍,往往有意反傳統、打破規范,惡搞歷史和文化,生造語言文字。同時,跟風、抄襲、注水現象十分嚴重。第二,暴力色情隱現其中。無論是標題還是作品的內容,往往有一些露骨的色情、暴力、兇殺情節,有些還宣揚一夜情、換妻、虐戀等不健康的觀念。第三,思想傾向不夠健康。盡管近年來因為監管加強,色情描寫的作品有所減少,但作品宣揚的權力、金錢、物質崇拜仍然充斥網路文學。不少穿越小說,都是描寫草根穿越到另一個世界,不是當「王爺」,就是娶得三妻四妾,或者獲得巨額財富。第四,語言文字粗疏。在網路文學世界裡,20萬字是短篇,中篇在20萬到60萬字,比較走紅的網路小說,都以千萬字計。在網上連載的作品,作者一天要「碼」1萬字左右。在這種以迎合讀者,等待點擊的狀態下創作的作品,缺少生活的積淀,缺少藝術的構思,缺少修改打磨,其粗疏可想而知。阿耐網路長篇小說《大江東去》雖然最後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但長江文藝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在稿件修改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在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時,責任編輯雇請了幾位武漢大學研究生為其整理,做了大量的刪削工作方達到出版水平。第五,模仿抄襲嚴重。網路文學由於是類型化寫作,很多情節的設置已經形成了模式,因此,作品的抄襲現象比較嚴重。還有一些作者使用網路軟體寫作,盡管不能指證其作品抄襲某部作品,但這種機器寫作的方式缺少感情投入,很難突破原有模式。
(二)網路文學需要多方扶持
與傳統文學創作相比,網路文學的進入門檻很低,很多作者缺少文學修養和寫作技巧,作品一味地迎合讀者,追求點擊率,結果「鴻篇巨制」很多,但缺少文學性和思想深度。中國的網路文學如果要實現經典化,在中國文學史和出版史上留下一批精品,必須在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提高作者自身的文學修養和文學史意識。目前有些網站組織重要的「大神」級作者與傳統作者結對子,或者組織專家講學,將他們送到魯迅文學院之類的機構學習,意在提高作者的寫作水平。但短期的學習並不能迅速提高寫作能力,網路作者自己要有意識地閱讀文學經典,放慢寫作速度,有意識地打造能夠傳之後世的文學精品。第二,展開必要的網路文學批評。現在對網路文學的評價,主要從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方向來做宏觀的判斷,印象式批評多,對具體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缺少學理性的分析,有關部門要組織批評家,放下身段,客觀地分析當前網路文學的趨勢,展開對作家作品的有理論有深度的批評。第三,引導網路文學進入主流社會。目前各級作家協會都十分重視網路文學作者的創作,很多作者從網路文學的世界走入了文學主流群體,如安妮寶貝、金宇澄、慕容雪村、張悅然、當年明月、李可等,他們的不少作品已經成為文學精品進入文學史的視野。但與龐大的網路文學作者隊伍相比,這些作者僅僅是「冰山之一角」,主流社會對網路文學要採取包容和引導的態度,在探索中提高網路文學的文學性與思想性,讓網路文學從草根進入殿堂,真正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標志性的文化現象。
⑺ 語言運用上的特點包括哪幾方面
略論網路文學的語言運用特點
隨著我國最近幾年網路的飛速發展以及上網人數的迅速增加,作為網路時代的產物——網路文學也朝氣蓬勃地發展起來了。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範式,雖然至今文學界還沒有給網路文學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網路文學是利用網路媒體進行寫作和傳播的網路原創文本。網路是網路文學產生的主要因素,也就導致了網路文學所固有的「網路」特點。這種「網路」特點在網路文學的語言運用上表現為詞語運用的新異性、時尚性;表達上趨於簡易化、通俗化;語言風格的幽默、詼諧以及隨意性、不規范性等。下面我們就詳細探討、論述網路文學這些語言運用上的特點,希望藉此能進一步深化我們對網路文學的認識。
一 詞語運用的新異性、時尚性
網路文學的作者絕大多數為思維活躍、崇尚創新、追逐時尚的年輕人,他們個性化強,緊跟時代潮流,在網上寫作時為了表現自己的個性、時尚、創新等,除了運用大眾化的普通詞彙外,更喜歡大量運用最近幾年網路上新出現的網路習語以及計算機、網路專業術語。這些習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傳統文學中一般不用,它們新奇別致,時尚流行,很能表達他們這一代人的情感願望、思維方式以及人生觀等,所以在網路文學中很為流行。加之網路文學的作者在語言表達素養上存在差異,從而使得網路文學作品的語言在詞語運用上表現出明顯的新異性、時尚性,與傳統文學在用詞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如痞子蔡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這部被稱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文學作品中便有如下描寫:「痞子你當機了?」(「當機」就是計算機出問題,沒反應)「怕你失望而見光死。」(「見光死」指網友在現實中見面,大失所望,不再來往。)「說到恐龍,又勾起了我的慘痛記憶」等。
網路文學所運用的網路習語形式多樣,有漢字類詞語、數字詞語、字母詞語、鍵盤符號詞語等。如用「青蛙」表示不夠帥氣的男性,而「恐龍」則指長得不好看的女性,「大蝦」是網路高手的稱呼。這些詞語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與我們原來所理解的意義截然不同,給人一種新奇、怪異的感覺。為了充分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語氣等,網路作者通過鍵盤上的各種符號及其組合,就能把自己內心的感受、情緒宣洩出來。例如笑臉符號就有「:)」、「^-^」、「:P,』等。如:「從你的直率和坦誠里,我找到了自己缺少的勇氣:)。我正在生病,請假兩天在家中,好悶喲:P,看了你的E—mail),我的病像一下子就跑掉了。明天,我等病好,你那邊時間晚上10:30—起上線好嗎?:),謝謝你的愛,萍。」(一兵《情網——阿老的下半夜)這些詞語,非網民們確實難解其真義,而對網友、網蟲們卻是親切易解而又深有意趣的。如果你是網路新手,對滿眼的字母詞如GG、MM、BT、PMP等可能會不知所雲,其實它們分別是「哥哥」、「妹妹」、「變態」、「拍馬屁」的漢語拼音縮寫;而英文縮寫詞如GF(女朋友)、BTW(by the way)、JAM(just a momenet)等則表現了年輕人追求時尚、創新、洋化的心理。可別小看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它們組合起來所代表的意思可不簡單,如「88」(表示「拜拜」)、9494(就是就是)、7456(氣死我了)、55555(表示嗚嗚地哭)、7758(親親我吧)等。如:「TNND就是TMD的比較級。TMD就是他媽的。TNND就是他奶奶的。WC不是公廁。它有時候指WORLDCUP。通常就是WO CAO!你連這些都不懂還想入丐幫混?真是7456!」(李尋歡《迷失在網路與現實之間的愛情》)網路作品恰當地運用計算機、網路專業術語,如下載、主頁、拷貝等,不僅是為了內容表達的需要,也為了使網路文學更具網路色彩。如「阿老在撥通ISP的帳號之後,便開始調出漢字系統,打開信箱收『妹兒』,啟動ICQ查找一下相熟的網友是否在線,並同時運行起IRC的聊天工具。如果聊天室沒什麼人,信箱里也沒有太多急需回復的『妹兒』,他便專心打開瀏覽器,去熟悉的論壇走一走,看看貼子(網友們在論壇上發表的文章),忍不住的時候,還要插上兩嘴。」(一兵《情網——阿老的上半夜》)如果不是經常上網者,要弄清這些專業術語的意思或許還真不容易。
二 表達上趨於簡易化、通俗化
網路文學追求表達上的簡易化、通俗化,文意力求簡潔明了,盡量讓讀者讀的時候一目瞭然,很容易就能把握文章的內容、思想。而那些讓讀者慢慢地去品味、體會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作品則不太受歡迎。網路文學的作者一般不會像傳統作家那樣特別注重詞語的錘練、句式的選擇等,基本上是採用我手寫我口的創作方式。因此,他們較少使用冗長、復雜的長句子,多使用簡單句、省略句。短句多、句子結構鬆散的日常口語句式受到網路文學作者的極大青睞。「咱古人多聰明,媒婆一登門,八字一交換,花轎一抬,紅頭巾一掀,得,進洞房。什麼叫效率?這就是效率。婚外戀?什麼叫婚外戀?沒有這個名詞。男人已婚了,看上了其它姑娘,容易,當小老婆討進門就行。老婆吃醋?休了她。」(老實巴交《相親記》)句式簡單,用語簡潔明了,通俗易懂。人物對白式語言在網路文學中占很大的比例,有些作品則直接將聊天記錄搬到作品中。著名的網路作家安妮寶貝的代表作《告別薇安》中,有多處就是男女主人公的網上聊天記錄,如女主人公薇安(簡稱「安」)和男主人公「他」的一段聊天記錄:「安:你知道海明威是怎麼死的嗎?他:不知道。安:他把獵槍塞進自己的嘴巴,一扣扳機。他:嗯。安:然後他整個頭蓋骨都被掀飛。他:很慘烈。安:不是慘烈。安:僅僅是他喜歡的方式而已。他:你喜歡他的方式?安:是的。我常常想,人應該如何決絕地處理自己。安:可是生活已經把我們磨得半死不活。」
網路文學這種表達上的簡易化、通俗化符合網上寫作和閱讀的特點,有利於網路作者和閱讀者節省上網費用和時間,對作者和讀者都有好處。但也存在著弊端,如一些網路作者即興式、快餐式的寫作方式過於追求簡易化、通俗化,從而使一些語言表達缺乏推敲打磨,生硬晦澀,讓閱讀者不知所雲。
三 語言風格的幽默、詼諧
網路文學最為明顯的語言風格就是它的新鮮熱辣、調侃幽默,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感性、靈動、鮮活。這種語言風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就是一些形象鮮明、聯想豐富的網路習語的運用,在上面提到的網路文學常用的網路習語很多都具有這一特點。如「大蝦」指網上高手,本是「大俠」,後來為表現其彎腰駝背於電腦前的形象而稱為「大蝦」,頗收形神兼備之效;鍵盤符號詞語,或以形會意,或象形隱喻,更是把調侃、諷刺、發泄、親昵等言語情感表達得貼切、形象。其次是反諷、戲仿等多種修辭表達手法的運用①。大量運用反諷手法的作品莫過於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悟空傳》,如其中的一段:唐僧回過頭去,一個綠衣的女孩笑嘻嘻站在那裡……「女施主你好漂亮啊!」唐僧說。「原來你是個好色的和尚。」「不是不是,只是出家人不能說謊的……因為我想活著,我不能掩藏我心中的本欲,正如我心中愛你美麗,又怎能嘴上裝四大皆空。」一個全新的「唐僧」形象躍然紙上,其幽默、詼諧令人捧腹。戲仿一般是仿擬已有的大眾熟知的詩句、詞句等,網路作者運用戲仿的手法極易營造詼諧幽默的風格,以此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網蟲寫其女友傍了一大款而與他分手,就仿擬崔顥《黃鶴樓》中的詩句,「昔人已乘賓士去,此地空餘多情郎。」考試成績差時的用語則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紙紅叉卷上留。」
再次,奇特、新穎、隨意、怪誕的網名更是把這種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表達得淋漓盡致。網名是網路文學表現其風格的一種重要手段,網路作者將千姿百態的網名融進網路文學中,用它時而鏈接情節,時而展開聯想,時而設下伏筆,時而突現幽默,提煉出了網路文學的風采、文趣②。如在《絕對在乎你》中,男主角曾被女網友「風雪梅」的美名打動,第一次去跟她約會,玩味著網名「風雪梅」,遐想著她的嬌媚冷傲、婀娜多姿,心裡有多少期盼多少憧憬。誰知一見面卻是:「天呀,一張很離譜的臉呈現在我的面前。如同一桶放在冰箱里一兩年的冰水從天而降澆到我的頭上,我心灰意冷……她對我嫵媚一笑,露了蛀牙,我差點昏死過去。」如果沒有網名,能有如此的風趣、詼諧嗎?
四 隨意性、不規范性
網路的開放性為大眾提供了無比廣闊的虛擬空間,很多人在網上寫作,追求的是創新、個人思想、內心情感的表達,具有濃重的個性化色彩③。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抒寫自己的觀點,別出心裁、標新立異地運用語言,這種極為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必然會使一些網路文學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無視傳統漢語書面語的規范,在語言使用上表現出很大的隨意性、不規范性。有些網路作品隨意把漢字、數字、英語字母以及文本符號等雜糅在一起使用,如「I服了u(我服了你)」、「我T你!(我踢你)」之類;怪字、錯字、別字層出不窮;不倫不類的日語、方言、國罵等也比比皆是;有的句子則完全是病句,亂用或不用標點符號,任意堆砌詞語等。
任何語言在使用上都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語言只有在使用中不斷地進行創新、變革,才能保持其生命力,也才能不斷地向前發展,我們的漢語也不例外。我們並不反對網路文學在語言運用上進行創新、變革,因為有些創新和變革如果符合語言發展的規律,為公眾所接受,廣泛地傳播開來,就會成為新的語言現象、新的語言使用規則。如有些網路作品用詞上形象生動、表達簡潔明了等都值得我們加以借鑒、吸收。但是,我們應該明確的是網上創作並不是個人放任自流、恣意妄為的隨意書寫,不能完全無視漢語言已有的使用規則,也要遵循一定的語言使用規范。網路文學是新生事物,現今它正處於動態的發展過程之中。網路文學創作在使用語言上要遵循「有約束的自由、有規范的創新」這一語言使用原則,才能真正地稱其為「文學」創作,網路文學也才能持續、健康地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可與傳統文學形式相媲美的新型文學樣式。
⑻ 網路文學的定義
訪談:什麼是網路文學
張曙光桑克
問:一種新的文學形式——網路文學——正在興起。出版界也出版了大量網路文學的書籍。就你了解,網路文學有什麼特點?
答:我一向不認同網路文學的概念。按照承載媒質的不同來區別文學的性質是非常外在的。文學從來只有一個,不能因為它到互聯網上了,就可以這樣或者那樣。現在所說的網路文學的所謂的特徵,與其說是自由,不如說是隨意。某些戴著網路文學帽子的作品,其實只是作文,或者前一段時間流行過的「青春美文」,距離文學還很遠。他們的熱鬧,一個原因是和出版界有關系,第二個是和好的作者上網比較少有關。很多網路作家並不認同網路作家這個頭銜,證明他們頭腦是清楚的,他們知道他們和作家之間的區別在哪裡,他們稱自己是網路寫手,他們是在網路里生活,而不是在發展文學本身,這是質的差別,不能混淆。而有的人是作家,雖然他可能在地上沒有發表過任何東西,但是他是以文學為目的的,就是說是具有文學專業精神的。而網路寫手關注的不是文學,而是自由表達所帶來的快感。
問:網路文學是否會對傳統文學形式產生影響。這種影響來自哪幾個方面,是積極還是消極?
答:在中國互聯網上,這些文學作品相對而言限制要少一些,它的題材和語言禁忌也比較少一些,但這是歷史階段性的東西,將來這種優勢會越來越弱。如果這種限制之間的差別消失了,文學還是文學,也只是文學。說有個網路文學是可笑的,外行的。但是就目前中國互聯網上的情況來說,某些有才華的年輕作者的出現,給傳統文學形式帶來了一些良好的發展因素,比如一些大膽的實驗性的成分,有了獲得反饋的可能,這對文學來說是一種進步。
問:網路文學自身的局限及其前景,對網路文學的界定。
答:文學是獨立的事業,在任何媒質上都是一樣的。互聯網上刊登的文學作品所具有的局限和它的前景與地上的文學也是一樣的,並不是獨立發展的東西,而是完全同步的。網路文字,而不是網路文學,它們的局限和發表這些言論的作者或者網友的個人文學修養有關系。有的網友有文學熱情,但文學修養明顯不足,他們的作品量很大,知名度也很高,但他的知名度是怎樣的呢?很多網友說,這個人呢,名氣是有的,但寫得比較業余。這就是實際的情況。但網路不同於傳統媒質之處是在於它的開放性,任何人都有從事文學寫作的權利,也都有被別人閱讀的可能,還有傳播的速度之快、范圍之廣、相互交流的即時性等等,都是傳統媒質所遠遠不及的。如果我們看待所謂的網路文學,用文學標准衡量就可以了,決不能因為它的媒質變了就降低標准。
⑼ 網路文學的發展背景
背景
1、信息時代的來臨
進入世紀,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中國正在空前地邁向一個信息時代。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注6)公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上網用戶人數達五千八百萬人,網民總量居世界第二。網民結構更趨優化,網民信息消費追求品質,上網行為趨於理性。而付費網民的出現並逐步增多當屬今年中國互聯網業最重大的變化。與互聯網迅猛發展相一致,以網路為平台的網路原創文學也有著令人吃驚的發展。各大大小小的文學網站或網路文學頻道彷彿雨後春筍一般映入網民的視野。資料顯示:全球有中文文學網站3720個,中國大陸有以「文學」命名的綜合性文學網站約300個,以「網路文學」命名的文學網站241個,發表網路原創文學作品的文學網站268個,小說網站486個,詩歌網站249個,散文網站358個,發布劇本的75個,發布雜文的31個,發布影視作品的529個。其他各類非文學網站中設有文學平台或欄目的網站共有3000多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號稱「四大門戶網站」的搜狐、雅虎、新浪和網易(注7)等大型綜合性網站都開辟了「文學」視窗,登錄大量的文學名著和網路原創作品,提供了豐富的文學信息,它們在文學平台設置、欄目鏈接、文學容量和信息更新等方面,都為許多專門的文學網站所不及。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時代的來臨為網路原創文學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使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正因為互聯網所提供的平台,網路文學才有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局面,才被眾多的網民所熟悉和接受。網路在拉近科技與人們距離的同時,也拉近了文學與人們之間的距離,一句話,「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的預言和夢想之所以實現,皆因我們處於信息時代。只要擁有一台電腦和電話線(寬頻當然不用說),只要不是文盲,無論這個人是何職業,在哪裡就職,都可以從事創作,作品的質量暫且不論,畢竟寫作水平因人而異,不分性別與年齡、種族與民族。而這似乎成就了網路原創文學「大眾化」與「多元化」取向的最根本原由。
2、社會生活:因網路而改變
電腦和網路的普及改變了社會的現代化步伐,使之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在全方位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路,網路儼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電子商務、電子郵件、自動化辦公、信息搜尋等等。同時,網路也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主要工具,像在線游戲、媒體播放、到虛擬社區「灌水」等等,其中「灌水」由於能夠滿足網民們內心發泄與創作的需要,因而越來越多地成為一種網路應用的趨勢。在網上,由於作者可以是匿名的,發表的內容可以天馬行空,不必顧及別人的看法和意見,網民們可以自由地寫自己的生活和感受,當然這種表現是豐富多樣的,既可以是平鋪直敘的描述,也可以模仿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因為,在網上,沒有資深的編輯為作品把關,沒有評論家對你的作品戳戳點點,只有一個「斑竹」,就是這個「斑竹」,倘若你不是以色情、反動、變態的文字去刺激他,他是不會對你做任何反應的。從這種角度講,正是互聯網寬松的寫作環境,以及人們休閑的心理使網路原創文學更多地以不一而足的藝術形式關注當下、關注生活,這也是「灌水族」的生活,同時也是許許多多網民的生活。
感想:
應該說,網路文學審美價值的當下性與網路藝術形式的多樣性特徵是網路原創文學逐漸走向成熟的一種表現,而它的大眾化取向則更多的與其本質和內在性質相關。透過近幾年網路文學作品的變遷,可以看出網路文學日益成長為貼近大眾、反映大眾的文學,是當代文學「民間化」向度的延續和發展,其迅猛的發展態勢使之成為當代文學研究難以迴避的現象,甚至說成為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過分。同時,由於自身的傳播學特徵,網路文學也為文學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這也是網路文學之為網路文學的意義所在。
⑽ 當前如何推動網路文學健康發展
網路文學在中國飛速發展,為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目前,中國網路文學已擁有1億5000萬讀者和100萬名網路作者,形成了與傳統文學競相發展的多元化格局.
今天我將和各位探討網路文學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我們如何去推動網路文學產業化、促進網路文學更加積極健康地發展.
一、網路文學發展機遇
1、巨大的市場空間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 第 25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84億人,普及率達到28.9%.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2.33億人,占整體網民的60.8%.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到1.62億人,占網路應用使用率42.3%. 巨大的用戶市場為網路文學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
2、網上付費閱讀已被年輕人接受
目前中國人不願意為服務付費的觀念正在慢慢改變,特別是年輕人已經對付費服務習以為常.這種付費的理念有利於激發網路作者的創作熱情,促成擁有較大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的作者和一大批有著優秀網路文學作品的產生,對網路文學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好的平台.
3、新的出版模式促進網路文學產業化發展
隨著數字出版的發展,不斷涌現出新的傳播渠道,使網路文學得到廣泛的傳播.中文在線在全國首創全媒體出版模式,以手機、手持閱讀器、互聯網、數字圖書館、紙書出版等方式進行多渠道出版,實現「一種內容、多種渠道、同時發布」,幫助作者實現版權價值最大化,營銷傳播立體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手機出版為網路文學發展開辟了無限的空間.對於一個傳統出版社來說,一本書的發行量在幾十萬冊就已經屬於天文數字,而在中國移動的手機閱讀平台上,一本暢銷書最高的點擊率超過了2億次,這是傳統文學根本無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