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路綜合布線的適用場合
很多了.如:學校,企業,工廠,大廈,酒店,辦公樓等等
『貳』 網路綜合布線包括哪些呢
從別的地方抄的 不是自己寫的 不知道對不對 建設智能城市與智能化建築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已是一個國家和一個城市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體現。所以,「十五」計劃中也指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國產業優化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要把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放在優先位置。 根據對智能建築的不同理解,有人在現代建築上簡單地提出了「3A」系統,也就是BA(樓宇自動化),OA(辦公自動化)和CA(通信自動化),具體包括以下內容:模擬與數字的話音系統;高速與低速的數據系統;圖形終端和設備控制系統的圖象資料;電視會議與安全監視系統的視頻信號;建築物的安全報警和設備控制系統的感測器信號。 一般來講,一座辦公樓的生命周期要遠遠長於計算機、通訊及網路技術的發展周期。因此,智能樓宇採用的通訊設施及布線系統一定要有超前性,力求高標准,並且有很強的適應性、擴展性、可靠性和長遠效益。 綜合布線的發展與建築物自動化系統密切相關,傳統布線如電話、計算機區域網都是各自獨立的。各系統分別由不同的專業設計和安裝,傳統布線採用不同的線纜和不同的終端插座。而且,連接這些不同布線的插頭、插座及配線架均無法互相兼容。辦公布局及環境改變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需要調整辦公設備或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更換設備時,就必須更換布線。其改造不僅增加投資和影響日常工作,也影響建築物整體環境。 隨著全球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深入發展,人們對信息共享的需求日趨迫切,就需要一個適合信息時代的布線方案。美國電話電報(AT&T)公司的貝爾(Bell)實驗室的專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在辦公樓和工廠試驗成功的基礎上,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率先推出SYSTIMATMPDS(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現時已推出結構化布線系統SCS。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T50311-2000命名為綜合布線GCS(Generic cabling system)。綜合布線是一種預布線,能夠適應較長一段時間的需求。 綜合布線系統(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簡稱PDS)是一種集成化通用傳輸系統,在樓宇和園區范圍內,利用雙絞線或光纜來輿信息,可以連接電話,計算機,會議電視和監視電視等設備的結構化信息傳輸系統.PDS使用標準的雙絞線和光纖,支持高速率的數據傳輸.PDS使用物理分層星型拓撲結構,積木式,模塊化設計,遵循統一標准,使系統的集中管理成為可能,也使個信息點的故障,改動或增刪不影響其它的信息點,使安裝,維護,升級和擴展都非常方便,並節省了費用. 綜合布線是一種模塊化的、靈活性極高的建築物內或建築群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它既能使語音、數據、圖像設備和交換設備與其它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也能使這些設備與外部相連接。它還包括建築物外部網路或電信線路的連接點與應用系統設備之間的所有線纜及相關的連接部件。綜合布線由不同系列和規格的部件組成,其中包括:傳輸介質、相關連接硬體(如配線架、連接器、插座、插頭、適配器)以及電氣保護設備等。這些部件可用來構建各種子系統,它們都有各自的具體用途,不僅易於實施,而且能隨需求的變化而平穩升級。 2.綜合布線系統構成 綜合布線系統是開放式結構,能支持電話及多種計算機數據系統,還能支持會議電視、監視電視等系統的需要。綜合布線系統可劃分成六個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配線(水平)子系統;干線(垂直)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 2.1 工作區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圖 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的區域,即一個工作區,工作區子系統應由配線(水平)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終端設備處的連接電纜及適配器組成。一個工作區的服務面積可按5~10m2估算,每個工作區設置一個電話機或計算機終端設備,或按用戶要求設置。 2.1.1綜合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應按下列原則選用: (1)單個連接的8芯插座宜用於基本型系統; (2)雙個連接的8芯插座宜用於增強型系統; (3)信息插座應在內部做固定線連接; (4)一個給定的綜合布線系統設計可採用多種類型的信息插座。 工作區的每一個信息插座均支持電話機、數據終端、計算機、電視機及監視器等終端的設置和安裝。 2.1.2工作區適配器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在設備連接器處採用不同信息插座的連接器時,可以用專用電纜或適配器; (2)當在單一信息插座上開通ISDN業務時,宜用網路終端適配器; (3)在配線(水平)子系統中選用的電纜類別(媒體)不同於工作區子系統設備所需的電纜類別(媒體)時,宜採用適配器; (4)在連接使用不同信號的數模轉換或數據速率轉換等相應的裝置時,宜採用適配器; (5)對於網路規程的兼容性,可用配合適配器; (6)根據工作區內不同的電信終端設備可配備相應的終端適配器。 2.2 配線(水平)子系統 水平子系統圖配線子系統由工作區用的信息插座,每層配線設備至信息插座的配線電纜、樓層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配線子系統應根據下列要求進行設計: 2.2.1根據工程提出近期和遠期的終端設備要求; 2.2.2每層需要安裝的信息插座數量及其位置; 2.2.3終端將來可能產生移動、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詳細情況; 2.2.4 一次性建設與分期建設的方案比較。 配線子系統應採用4對雙絞電纜,配線子系統在有高速率應用的場合,應採用光纜。配線子系統根據整個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應在二級交接間、交接間或設備間的配線設備上進行連接,以構成電話、數據、電視系統並進行管理。配線電纜宜選用普通型銅芯雙絞電纜,配線子系統電纜長度應在90m以內。 2.3 干線(垂直)子系統 垂直干線子系統圖干線子系統應由設備間的配線設備和跳線以及設備間至各樓層配線間的連接電纜組成。在確定干線子系統所需要的電纜總對數之前,必須確定電纜話音和數據信號的共享原則。對於基本型每個工作區可選定1對,對於增強型每個工作區可選定2對雙絞線,對於綜合型每個工作區可在基本型和增強型的基礎上增設光纜系統。 選擇干線電纜最短、最安全和最經濟的路由,選擇帶門的封閉型通道敷設干線電纜。干線電纜可採用點對點端接,也可採用分支遞減端接以及電纜直接連接的方法。如果設備間與計算機機房處於不同的地點,而且需要把話音電纜連至設備間,把數據電纜連至計算機房,則宜在設計中選取不同的干線電纜或干線電纜的不同部分來分別滿足不同路由干線(垂直)子系統話音和數據的需要。當需要時,也可採用光纜系統予以滿足。 2.4 設備間子系統 設備子系統圖設備間是在每一幢大樓的適當地點設置進線設備、進行網路管理以及管理人員值班的場所。設備間子系統由綜合布線系統的建築物進線設備、電話、數據、計算機等各種主機設備及其保安配線設備等組成。設備間內的所有進線終端應採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設備間位置及大小根據設備的數量、規模、最佳網路中心等內容,綜合考慮確定。 2.5 管理子系統 管理子系統圖管理子系統設置在每層配線設備的房間內。管理子系統應由交接間的配線設備,輸入/輸出設備等組成,管理子系統也可應用於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應採用單點管理雙交接。交接場的結構取決於工作區、綜合布線系統規模和選用的硬體。在管理規模大、復雜、有二級交接間時,才設置雙點管理雙交接。在管理點,根據應用環境用標記插入條來標出各個端接場。 交接區應有良好的標記系統,如建築物名稱、建築物位置、區號、起始點和功能等標志。交接間及二級交接間的配線設備宜採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交接設備連接方式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規定: 2.5.1對樓層上的線路進行較少修改、移位或重新組合時,宜使用夾接線方式; 2.5.2在經常需要重組線路時應使用插接線方式。 2.5.3在交接場之間應留出空間,以便容納未來擴充的交接硬體。 2.6 建築群子系統 建築群干線子系統圖建築群子系統由兩個及兩個以上建築物的電話、數據、電視系統組成一個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包括連接各建築物之間的纜線和配線設備(CD),組成建築群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宜採用地下管道敷設方式,管道內敷設的銅纜或光纜應遵循電話管道和入孔的各項設計規定。此外安裝時至少應預留1~2個備用管孔,以供擴充之用。建築群子系統採用直埋溝內敷設時,如果在同一溝內埋入了其他的圖像、監控電纜,應設立明顯的共用標志。電話局引入的電纜應進入一個阻燃接頭箱,再接至保護裝置。 2.7 光纜傳輸系統 當綜合布線系統需要在一個建築群之間敷設較長距離的線路,或者在建築物內信息系統要求組成高速率網路,或者與外界其它網路特別與電力電纜網路一起敷設有抗電磁干擾要求時,應採用光纜作為傳輸媒體。光纜傳輸系統應能滿足建築與建築群環境對電話、數據、計算機、電視等綜合傳輸要求,當用於計算機區域網絡時,宜採用多模光纜;作為遠距離電信網的一部分時應採用單模光纜。 綜合布線系統的交接硬體採用光纜部件時,設備間可作為光纜主交接場的設置地點。干線光纜從這個集中的端接和進出口點出發延伸到其它樓層,在各樓層經過光纜級連接裝置沿水平方向分布光纜。 光纜傳輸系統應使用標准單元光纜連接器,連接器可端接於光纜交接單元,陶瓷頭的連接應保證每個連接點的衰減不大於0.4dB。塑料頭的連接器每個連接點的衰減不大於0.5dB。 綜合布線系統宜採用光纖直徑 62.5μm光纖包層直徑 125μm 的緩變增強型多模光纜,標稱波長為850nm或1300nm;也可採用標稱波長為1310nm或1550nm的單模光纜。光纜數字傳輸系統的數字系列比特率、數字介面特性,應符合如下系列規定: 2.7.1PDH數字系列比特率等級應符合國家標准 GB4110-83《脈沖編碼調制通信系統系列》的規定。 2.7.2數字介面的比特率偏差、脈沖波形特性、碼型、輸入口與輸出口規范等,應符合國家標准GB7611-87《脈沖編碼調制通信系統網路數字介面參數》的規定。 光纜傳輸系統宜採用松套式或骨架式光纖束合光纜,也可採用帶狀光纖光纜。光纜傳輸系統中標准光纜連接裝置硬體交接設備,除應支持連接器外,還應直接支持束合光纜和跨接線光纜。各種光纜的接續應採用通用光纜盒,為束合光纜、帶狀光纜或跨接線光纜的接合處提供可靠的連接和保護外殼。通用光纜盒提供的光纜入口應能同時容納多根建築物光纜。 3.綜合布線的特點 布線技術是從電話預布線技術發展起來的,經歷了非結構化布線系統到結構化布線系統的過程。作為智能化樓宇的基礎,綜合布線系統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滿足建築物內部及建築物之間的所有計算機、通信以及建築物自動化系統設備的配線要求。綜合布線同傳統的布線相比較,有著許多優越性是傳統布線所無法相比的。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它具有兼容性、開放性、靈活性、可靠性、先進性和經濟性。而且在設計、施工和維護方面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3.1 兼容性 綜合布線的首要特點是它的兼容性。所謂兼容性是指其自身是完全獨立的而與應用系統相對無關,可以用於多種系統中,由於它是一套綜合式的全開放式系統,因此它可以使用相同的電纜與配線端子排,以及相同的插頭與模塊化插孔及適配器,可以將不同廠商設備的不同傳輸介質全部轉換成相同的屏蔽或非屏蔽雙絞線。 綜合布線將語音、數據與監控設備的信號線經過統一的規劃和設計,採用相同的傳輸媒體、信息插座、交連設備、適配器等,把這些不同信號綜合到一套標準的布線中。由此可見,這種布線比傳統布線大為簡化,可節約大量的物資、時間和空間。 在使用時,用戶可不用定義某個工作區的信息插座的具體應用,只把某種終端設備(如個人計算機、電話、視頻設備等)插人這個信息插座,然後在管理間和設備間的交接設備上做相應的接線操作,這個終端設備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統中了。 3.2 開放性 對於傳統的布線方式,只要用戶選定了某種設備,也就選定了與之相適應的布線方式和傳輸媒體。如果更換另一設備,那麼原來的布線就要全部更換。對於一個已經完工的建築物,,種變化是十分困難的,要增加很多投資。而綜合布線由於採用開放式體系結構,符合多種國際上現行的標准,因此它是開放的,如計算機設備、交換機設備等;並對所有通信協議也是支持的,如ISO/IEC8802-3,ISO/IEC8802-5等。 3.3 靈活性 傳統的布線方式是封閉的,其體系結構是固定的,若要遷移設備或增加設備是相當困難而麻煩的,甚至是不可能。綜合布線採用標準的傳輸線纜和相關連接硬體,模塊化設計。因此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每條通道可支持終端、乙太網工作站及令牌環網工作站。由於綜合布線系統採用相同的傳輸介質、物理星形拓撲結構,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支持電話、傳真、多用戶終端、ATM、10BASET工作站。所有設備的開通及更改均不需改變布線系統,只需增減相應的網路設備以及進行必要的跳線管理即可。另外,組網也可靈活多樣,甚至在同一房間可有多用戶終端,乙太網工作站、令牌環網工作站並存,系統組網也可靈活多樣,各部門即可獨立組網有可方便地互連,為用戶組織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條件。 3.4 可靠性 傳統的布線方式由於各個應用系統互不兼容,因而在一個建築物中往往要有多種布線方案。因此系統的可靠性要由所選用的布線可靠性來保證,當各應用系統布線不當時,還會造成交叉干擾。綜合布線採用高品質的材料和組合壓接的方式構成一套高標準的信息傳輸通道。每條通道都採用專用儀器校核線路衰減、串音、信噪比,以保證其電氣性能。系統布線全部採用物理型拓撲結構,應用系統布線全部採用點到點端接,結構特點使得任何一條線路故障均不影響其他線路的運行,同時為線路的運行維護及故障檢修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所有線槽和相關連接件均通過ISO認證,從而保障了系統的可靠運行。各應用系統往往採用相同的傳輸媒體,因而可互為備用,提高了備用冗餘。 3.5 先進性 綜合布線系統是應用極富彈性的布線概念,採用光纖與五類雙絞線混和布線方式。所有布線均採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標准,所有信息通道均按(ISDN)標准,按八芯雙絞線配置。通過五類雙絞線,數據最大速率可達到155Mbps,6類雙絞線帶寬可達200MHz,對於特殊用戶需求可把光纖鋪到桌面(Fiber to the Desk)。干線光纜可設計為500M帶寬,為將來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餘量。通過主幹通道可同時多路傳輸多媒體信息,同時物理星形的布線方式為將來發展交換式網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同時傳輸多路實時多媒體信息提供足夠的帶寬容量。 3.6 經濟性 綜合布線比傳統布線具有經濟性優點,主要綜合布線可適應相當長時間需求,傳統布線改造很費時間,耽影響日常工作。綜合布線系統與傳統布線方式相比,綜合布線是一種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資特性,又具有極高的性能價格比的高科技產品,布線產品均符合國際標准ISO/IEC1180和美國標准EIA/TIA568,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優質服務。 綜合布線較好地解決了傳統布線方法存在的許多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尤其以電話業務為主的通信網逐漸向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過渡,越來越重視能夠同時提供語音、數據和視頻傳輸的集成通信網。因此,綜合布線取代單一、昂貴、復雜的傳統布線,是「信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叄』 怎樣做無線網的綜合布線
根據EIA/TIA 568標准,建築物綜合布線系統由六個獨立的子系統組成: *工作區子系統(用戶端子):由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的連線組成,它包括裝配軟線、連接器和連接所需的擴展軟線,並在終端設備和I/O之間搭橋。 *水平子系統(平面樓層系統): 實現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統(配線架)之間的連接。一般採用雙絞線,為語音及數據的輸出點。 *主幹子系統(垂直豎井系統):實現計算機設備、程式控制交換機和各管理子系統間的連接。常用介質是多芯雙絞線、光纖。 *管理間子系統(布線配線系統):實現配線管理,通過使用顏色編碼,使得追蹤和跳線變得很容易。此外, 它的體積小,比傳統的配線箱節省50%的空間。 *設備間子系統(機房子系統):提供主幹與網路連接的硬體環境與介面,如PBX、大型機、計算機網路通訊中樞等設備。在該子系統中有大量硬體設備,集中了大量的通訊干線。 *建築群子系統(戶外系統):實現建築物之間相互連接,包括支持樓群之間通信的傳輸介質及各種支持設備,如電纜、光纜及電氣保護設備;以及微波,無線電視等其它通訊手段。 綜合布線的發展與建築物自動化系統密切相關,傳統布線如電話、計算機區域網都是各自獨立的。各系統分別由不同的專業設計和安裝,傳統布線採用不同的線纜和不同的終端插座。而且,連接這些不同布線的插頭、插座及配線架均無法互相兼容。辦公布局及環境改變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需要調整辦公設備或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更換設備時,就必須更換布線。其改造不僅增加投資和影響日常工作,也影響建築物整體環境。
『肆』 網路工程施工需要用到哪些綜合布線材料
作為網路中的傳輸介質,線纜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綜合布線的性能。因此了解不同線纜的性能和特點,並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無疑對網路綜合布線工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此外,信息插座,配線架等其它布線材料的選擇與使用也會對網路綜合布線系統的整體性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下面漢升小編就來說一說這些網路綜合布線中需要用到的材料。
1.水晶頭
水晶頭是網路連接中重要的介面設備,是一種能沿固定方向插入並自動防止脫落的塑料接頭,用於網路通信,因其外觀像水晶一樣晶瑩透亮而得名為「水晶頭」。水晶頭主要用於連接網卡埠、集線器、交換機、電話等。
水晶頭作為網路布線的重要部件,其品質對網路傳輸速率也有很大的影響,根據用途不同,又分為RJ-45水晶頭和RJ-11水晶頭,其中RJ-45水晶頭用於製作雙絞線跳線,實現與配線架、信息插座、網卡或其他網路設備的連接。
RJ-11水晶頭和RJ-45水晶頭很類似,但只有2根或4根針腳(RJ-45水晶頭為8根),RJ-11水晶頭常用於電話線。
2.光纖連接器
光纖連接器俗稱活接頭,是用於連接兩根光纖或光纜形成連續光通路的可以重復使用的無源器件,是目前使用數量最多的光無源器件。
通過光纖連接器,可以連接兩根光纖或光纜及相關的設備,因此被廣泛應用在光纖傳輸線路、光纖配線架、光纖測試儀器和儀表中。
3.光纖連接器件
光纖連接器件主要包括光纖連接盒和光纖扇出件。
3.1光纖連接盒也稱為光纖互連裝置,是綜合布線系統中常用的標准光纖連接硬體,具有識別線路用的附有標簽的盒子。該設備主要用來實現交叉連接和互連的管理功能,還直接支持帶狀光纜和束管式光纜的跨接線。
光纖互聯裝置通常被設計成封閉盒,由工業聚酯材料製成,其容量范圍分為12根、24根和48根光纖,相比較光纖配線架更為靈活。
3.2光纖扇出件
在光纖配線箱中還有一個光纖扇出件。光纖帶光纜扇出跳線與尾纖採用專用的扇出器將光纜中的光纖分開加以保護,再裝上連接器頭,與光纖互連設備配合使用,實現在光纖配線架上分纖連接。每根光纖都有堅實的緩沖層,以便在操作時得到更好的保護。
4.配線架
配線架用於終結光纜和電纜,為光纜和電纜與其他設備的連接提供介面,使綜合布線系統變得更加易於管理。根據適用傳輸介質的不同,分為電纜配線架和光纜配線架兩種,分別用於終結雙絞線和光纜。
根據配線架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將其分為主配線架和中間配線架,前者用於建築物或建築群的配線,後者用於樓層的配線。水平子系統的一端為信息插座,另一端為中間配線架。主幹子系統的一端為中間配線架,另一端為主配線架,或者兩端均為集線設備。
5.光纖終端盒
光纖終端盒用於終結光纜,大多用於垂直布線和建築群布線。根據結構的不同,光纖終端盒可分為壁掛式和機架式兩種。
5.1壁掛式光纖終端盒可直接固定於牆體上,一般為箱體結構,適用於光纜條數和光纖芯數都較小的場所。
5.2機架式光纖終端盒可直接安裝在標准機櫃中,適用於較大規模的光纖網路。機架式光纖終端盒又可進一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配置的終端盒,光纖耦合器被直接固定在機箱上;另一種採用模塊化設計,用戶可根據光纜的數量和規格選擇相對應的模塊,便於網路的調整和拓展。
6. 光纖適配器
光纖適配器(也稱為光纖法蘭或光纖耦合器)被固定在光纖終端盒或信息插座。用於實現光纖連接器之間的連接,並保證光纖之間保持正確的對准角度。
光纖適配器,也常用於光纖終端盒,可使不同尺寸或類型的插頭與信息插座相匹配,從而使光纜所連接的應用系統設備順利接入網路。
7.信息插座
信息插座是終端設備與水平子系統連接的介面設備,同時也是水平布線的終結,為用戶提供網路和語音介面。對於UTP電纜而言,通常使用T568A或T568B標準的8針模塊化信息插座,介面型號為RJ-45,採用8芯接線,符合ISDN標准。對於光纖來講,規定使用具有ST/ST連接器的信息插座。
8.跳線
跳線用於實現配線架與集線設備之間、信息插座與計算機之間、集線設備之間,以及集線設備與路由設備之間的連接。跳線主要分為兩類,即雙絞線跳線和光纖跳線,分別應用於不同的布線系統。
9.配線機櫃/機架
機櫃和機架一般用冷軋鋼板或合金製成,用來存放與網路設備相關的物件,可以保護存放設備,起到屏蔽電磁干擾,設備排列整齊有序,方便日後維護等作用。
10.線槽和管道
線槽和管道是為了保障線纜不因擠壓變形而影響其連通性和電氣性能,同時為了阻燃防火等目的,無論在牆壁內和地板墊層內布線,還是在牆壁上敷設,都必須將線纜至於線槽和管道內。因此,在布線系統中會大量使用線槽和管道。
11.橋架
橋架用於水平和主幹的架空式布線,適用於信息點數量較多的布線場合。橋架主要分為槽式橋架、梯式橋架、托盤式橋架和網格式橋架等。
12.布線材輔料整理工具
除了上述布線材料,在綜合網路布線施工的過程中還可能會用到理線器、扎帶和標簽等整理工具。
12.1理線器也稱為線纜管理器,安裝在機櫃和機架內,配和網路設備和配線架使用。其作用是固定和整理線纜,使布線系統更加整潔規范。
12.2扎帶(或稱為束線帶)的作用在於將成束的光纜和雙絞線分類綁扎、固定,從而避免布線系統陷於混亂,並便於日後的維護和管理。
12.3標簽
機櫃、配線架、光纜、雙絞線、跳線、信息插座等諸多設備都必須貼上相應的標簽,使其擁有唯一的標識,從而便於測試、使用和管理,因此標簽紙在網路綜合布線中不可或缺。
對於目前的網路來說,無線技術的應用雖然還局限於水平子系統中,但是RFID技術的發展,使得 無線線纜管理 也成為了可能。通過將布線及設備信息保存在電子標簽中,管理及察看非常方便。同時,隨著電子標簽技術的成熟,更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跳線管理及通斷判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線式綜合布線智能管理。無線區域網相對於有線方式來說有不少優勢:安裝便捷,使用靈活,經濟節約,易於擴展等。
但是,無線即使有眾多優點,但綜合布線市場上傳統布線仍具有難以撼動的地位。
在同等條件下,有線網路的傳輸速度要比無線網路快的多,也要穩定的多。在同一個時間內,其傳輸的數據量要比無線網路多的多。而且伺服器一般就是放在那邊,也不會經常移動。為此也沒有部署無線網路連接的必要。
另外,在無線接入點與路由器之間,往往必須要提供比較高的帶寬以滿足大量客戶端共同訪問的需要。也就是說,採用有線網路連接來提高無線接入點與有線網路之間的連接,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無線是個發展方向,但其速度、安全性、穩定性等一系列問題在一定領域里還存在著局限性。未來無線將會作為有線的延伸,但不會完全替代有線。
希望幫到你。
『陸』 網路綜合布線是什麼
網路綜合布線系統說的通俗一些就是:比如建造一棟商用辦公大樓,那麼就必須要在建造大樓之初對該棟大樓的網路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包括:水平布線子系統的設計、垂直干線子系統的設計、管理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以及小到每個房間需要的信息插座數量,等等),通過模塊化的設計,使該大樓能夠非常方便地進行數據、語音、視頻、圖像等多種信息高速穩定地傳輸。
『柒』 生活中用到綜合布線的實例
1、組建家庭電話網路
在書房、客廳、主卧室、兒童房及客房內均能撥打和接聽電話,並能實現通話保密功能,即任何一部電話機進行通話時,其它話機均無法使用。
2、組建家庭有線電視網路
在客廳、主卧室、兒童房及客房內均能收看有線電視節目,並能靈活控制兒童房的節目源及信號的通斷,以免影響孩子學習及日常休息。
3、組建家庭寬頻網路
使書房、客廳、主卧室的三台電腦共用一路寬頻信號,既能節省上網費用,又能實現各台電腦之間的聯網和資源共享。
4、組建家庭音響網路
在客廳安裝一套環繞立體聲音響播放系統,並可將不同信號分別輸送到廚房、餐廳、衛生間及客廳。
綜合布線已為大家所熟知,但真正將綜合布線系統應用到民用住宅當中的卻還為數不多,即使極少數採用了綜合布線系統的住宅,也往往顧此失彼,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捌』 網路綜合布線知識
A.考慮到微波信號在自由空間的傳播特性,一個SDH微波接力通信系統可由終端站、樞紐站、分路站及若干中繼站組成。其傳輸形式可以是一條主幹線,中間有若干分支,也可以是一個樞紐站向若干方向分支,通常主幹線可長達幾千公里,另有若干條支線線路。但不論哪種形式,根據各站所處位置和功能不同,數宇微波傳輸線路總是由圖9-1中給出的幾種站型組成。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作用及設備配置。
對於寬頻ISDN而言,SDH微波通信和光纖通信是兩種重要的信息傳輸方式,由於這兩種傳輸鏈路分別使用無線和有線介質,因此,在很多應用場合它們的優勢可以相互補充發揮,這不僅確保干線電路的高質量,而且降低了運營成本。
微波的傳輸容量一般比光纖要小,為使微波在一個微波傳輸頻段中總傳輸容量和可靠性與現有光纖容量及可靠性接近,這就必須進一步提高微波信道的頻譜利用率,同時也要提高SDH微波通信的糾錯能力,這些也正是目前數字微波通信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1.提高QAM調制級數及嚴格限帶
微波是一種頻帶受限的傳輸媒質,根據ITU-R建議,我國在4~11GHz頻段大都採用的波道間隔為28~30MHz和40MHz(ITU-R相關的頻率配置建議)。要在有限的頻帶內傳輸SDH信號,必須採用更高狀態的調制技術。在這里一般多採用多電平QAM調制技術,目前已達到256/512QAM,正逐步實現1024/2048QAM。與此同時,對信道濾波器的設計提出了極為嚴格的要求:在某些情況下,其餘弦滾降系數應低至0.1,現已可做到0.2左右。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提高頻譜利用率的目的。
2.網格編碼調制及維特比檢測技術
為降低系統誤碼率,提高信息傳輸的可靠性,就必須採用更加復雜的糾錯編碼技術,但由此會導致頻帶利用率的下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採用網格編碼調制(TCM)技術。採用TCM技術需利用維特比演算法解碼,在高速數字信號傳輸中,應用這種解碼演算法難度較大,需要進一步攻關。
3.自適應頻域和時域均衡技術
當系統採用多狀態QAM調制方式時,要達到ITU-R所規定的性能指標,對多徑衰落必須採取相應的對抗措施。考慮到ITU-R的新建議將不再給數字微波系統提供額外的差錯性能配額,因此,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抗衰落措施。在各種抗衰落技術中,最常用的技術之一是自適應均衡技術,它包括自適應頻域均衡技術和自適應時域均衡技術。
頻域均衡主要用於減少頻率選擇性衰落的影響,即利用中頻通道插入的補償網路的頻率特性去補償實際信道頻率特性的畸變;時域自適應均衡用於消除各種形式的碼間干擾,可用於最小相位和非最小相位衰落,為消除正交干擾,可引進二維時域均衡器。
4.多載波並聯傳輸
多載波並聯傳輸可顯著降低發信碼元的速率,減少傳播色散的影響。運用雙載波並聯傳輸可使瞬斷率降低到原來的1/10。
5.其它技術
如多重空間分集接收、發信功放非線性預校正、自適應正交極化干擾消除電路等。
B.紅外通信系統,其具有發射機和接收機。發射機包括調制器、第一轉換器、紅外發射部分。調制器調制第一電信號並且生成第二信號作為已調制信號。第一轉換器把第二信號轉換為紅外信號。紅外發射部分向接收機發射紅外信號。接收機包括濾光器、第二轉換器、和解調器。濾光器抑制由等離子顯示面板發射的、具有峰值位於預定波長處的波譜的光線。第二轉換器把通過濾光器傳入的紅外信號轉換為第三電信號。解調器解調制第三電信號
『玖』 網路綜合布線問題
光纖做為傳輸介質,一般都是直到入戶的多媒體箱內的。
1,光纖
4,終端通過雙絞線,連接到光信號轉換設備的lan口,或者是連接在光信號轉換設備的路由器,交換機的lan口。
『拾』 通常在什麼情況下綜合布線系統中會使用無線傳輸介質
無線沒有什麼介質可言,只有使用何種頻率,一般使用802.1a、b.....等協議群,頻率一般為24G、54g等等。設備有無線AP,無線路由、無線網橋等。使用無線方式的原則是不方便實施布線的情況下或者臨時搭建網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