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網路陷阱有哪些
網路陷阱有:信用卡陷阱、股票陷阱、交友陷阱、求職陷阱和鏈接陷阱。信用卡陷阱是在網路上發布布誘人的購買信息,引人填寫表單,騙取賬號及信用卡資料。股票陷阱是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哄抬股階,自己借機賺錢。交友陷阱是打著網上交友的招牌,用假資料欺騙對方。求職陷阱是利用網上招聘信息,對進職者進行騙財騙色。鏈接陷阱:當帶接某些下載軟體時後該軟體能偷偷關閉用戶與ISP的連接,而接上國外的長話撥號台,使用戶支付巨額國際長途話費。有效防止辦法是關閉上網電話的國際長話功能。
② 青少年網路犯罪,突出表現有哪些
青少年容易陷入網路犯罪中,當前青少年網路犯罪突出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路誘發的侵財型犯罪。網路的開放性、便捷性以及網路行為的隱蔽性使這種犯罪變得輕而易舉,使犯罪成本大大降低,又容易滿足一些青少年不勞而獲的心理,致使一些青少年利用網路實施盜竊、詐騙、搶劫等犯罪。
網吧也容易成為青少年犯罪的多發性場所。
(五)網路誘發的非法經營型犯罪。主要有網路賭博、非法傳銷和利用網路製作、販賣和傳播淫穢物品。
青少年容易被誘惑,網路世界復雜多變,青少年應該提高自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防止陷入網路犯罪中。
③ 網路詐騙的方式有哪些 網路詐騙方式有哪些
網路詐騙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設計虛假的炒股軟體。犯罪分子為牟取非法利益,設計出虛假的炒股軟體,通過商業化融資融券交易平台,以知名期貨公司和他人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名義在互聯網上推廣該平台。
虛構該平台可以為客戶通過大量股票交易業務,誤導客戶在該平台內存入大量資金進行虛假的股票買賣交易實施詐騙活動。
2、利用網路搜索引擎提高虛假網站關注度。為提高虛假購物網站的知名度和點擊率,擴大業務量,不法分子通過網路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推廣」業務,將虛假網站排在搜索引擎的顯著位置,引誘用戶「上鉤」。
3、謊稱提升信用額度。犯罪分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網路推廣、QQ等網路平台發布辦理無抵押小額貸款及提高信用卡額度等虛假信息並留有聯系方式,誘騙被害人上當。
一旦有人進行聯系後,犯罪分子即假冒是銀行工作人員,套取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及信用卡信息實施詐騙活動。
4、模仿電視節目中講述的犯罪方式實施詐騙。犯罪分子為了發財,竟然模仿電視節目中的犯罪方式實施詐騙活動。一旦被害人「入套」後,不法分子便編造各種謊言實施連環詐騙。
5、虛構准備慈善捐款。犯罪分子假扮富商,通過QQ 聊天交友尋找被害人並獲取其信任。
在以「慈善捐款」為誘餌釣得被害人後,其他同夥扮演富商身邊的「知名律師」,以代為辦理相關捐贈手續為由,要求被害人繳納稅收、手續費、公證費等各類費用。
待被害人上當受騙打款後,犯罪嫌疑人通過網路快速轉移至自己的「安全賬戶」。
6、假冒快遞售後服務。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渠道購買大量快遞公司單據信息,從中篩選出有退換貨需求的顧客之後,犯罪分子假冒售後人員、公司經理等身份與顧客聯系。
以幫助退換貨等名義,要求被害人打入400元左右不等的退換貨保證金,收款後又以銀行扣除手續費、公司會計開票面額不同等為由誘騙被害人繼續匯款。
目前網路詐騙手段主要有四種:
1、不法分子通過電子郵件冒充知名公司,特別是冒充銀行,以系統升級等名義誘騙不知情的用戶點擊進入假網站。
並要求他們同時輸入自己的賬號、網上銀行登錄密碼、支付密碼等敏感信息。如果客戶粗心上當,不法分子就可能利用騙取的賬號和密碼竊取客戶資金。
2、不法分子利用網路聊天,以網友的身份低價兜售網路游戲裝備、數字卡等商品,誘騙用戶登錄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網站地址,輸入銀行賬號、登錄密碼和支付密碼。
如果客戶粗心上當,不法分子就利用騙取的賬號和密碼,非法佔有客戶資金。
3、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人喜歡下載、打開一些來路不明的程序、游戲、郵件等不良上網習慣,有可能通過這些程序、郵件等將木馬病毒置入客戶的計算機內。
一旦客戶利用這種「中毒」的計算機登錄網上銀行,客戶的賬號和密碼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竊取。
當人們在網吧等公共電腦上上網時,網吧電腦內有可能預先埋伏了木馬程序,賬號、密碼等敏感信息在這種環境下也有可能被竊。
4、不法分子利用人們怕麻煩而將密碼設置得過於簡單的心理,通過試探個人生日等方式可能猜測出人們的密碼。
網路詐騙的立案標准與普通詐騙罪是一致,所以網路詐騙的立案標准也分為以下兩類。
一、個人詐騙的立案標准
根據刑法第266條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應當立案。
詐騙罪是數額犯,行為人採用詐騙的方式騙取公私財物必須達到「數額較大」的標准,才能構成詐騙罪,予以立案追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詐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千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
2、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3、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特別巨大」。
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是認定詐騙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的一個重要內容,但不是唯一情節。
二、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犯詐騙罪的立案標准
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犯詐騙罪的立案標准:
1、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行為,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數額在5萬至10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的規定追究上述人員的刑事責任;
2、數額在20萬至30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的規定追究上述人員的刑事責任。
共同犯罪中詐騙罪的立案標准:應當以行為人參與共同詐騙的數額認定其犯罪數額,並結合行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數額等情節依法處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並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2千元至4千元」、「3萬元至5萬元」的幅度內,分別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個人詐騙「數額較大」、「數額巨大」。
以及單位實施詐騙,追究有關人員刑事責任,參照本條第四款規定的數額,確定適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或者第一百五十二條的具體數額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④ 網路騙局有哪些
我舍友網路刷單被騙8000多塊。
事情是這樣的,她在一張兼職群里找了一個網路刷單的人,騙子向她簡單介紹了一下規則,並發送了假的身份證和營業執照騙取了她的信任。要求她先墊付購買,之後會把本金和傭金一起還給她。還說自己是sk是一個大公司,大家可以上網網路sk就是一個所謂刷單的騙子團隊。於是舍友便開始了刷單,通過掃描二維碼向其支付,看似點進去了是一些淘寶網的鏈接,其實就是一些假冒偽劣的釣魚網站。鏈接是買衣服的,三百多塊錢一件衣服,但是那個人說必須要完成六單才能完成任務。於是舍友無奈之下只能不斷的購買。可是後來騙子跟他說,卡單了必須繼續完成任務才能退還之前的本金,舍友頓時著急了。於是向朋友借錢,又完成了一次任務。這是騙子又說,你超時需要交2400才能激活卡單,這時舍友覺出來事情的不對了。拚命要求退款但騙子有各種不同理由來讓舍友繼續投錢。舍友趕緊去報案,而騙子也在索騙無果以後刪除了舍友。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一定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刷單,小說打字員。不要輕易點開陌生人的鏈接和掃描二維碼。
⑤ 常見的網路心理障礙有哪些
青少年常見的網路心理障礙主要有孤獨抑鬱、游戲成癮、色情誘導、時代潮流「網戀」等。
1.色情誘導
現如今的網路已成為最大的色情供應渠道,一些色情網站為了增加瀏覽人數,往往用一些巧妙的名字,引人誤入陷阱。這時的青少年正處在青春發育期,性生理迅速發育,其性心理還處在發展階段,對性知識充滿了好奇,而網路或多或少會使他們獲得一些不健康的性知識,並產生性沖動。由於家長的忌諱和學校性教育的缺乏,從而致使青少年的性知識教育跟不上他們的發育需要,如此一來,網路上豐富的色情資源趁虛而入,讓許多青少年迷戀其中,欲拔不能。因而出現一些不健康的性心理和行為,損害其身心健康,更有甚者會造成犯罪,從而釀成不可彌補的後果。
2.游戲成癮
成癮是指一個人無法自製地反復渴望從事某種活動,即使這樣做會給自己或已經給自己造成某種不良後果,但仍然無法控制的行為。游戲成癮是指長期迷戀電腦游戲,上課漸感注意力不集中,從而導致成績下降。由於長時間沉溺於游戲機房,從而導致生活節律紊亂,視力下降。一旦停止電腦游戲活動,便難以從事其他有意義的事情,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記憶減退、食慾不振,出現難以擺脫的渴望玩游戲的沖動,從而形成精神依賴和相應的生理反應,而當恢復操作電腦游戲後,精神狀態便恢復正常。這些行為特徵與毒品成癮行為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是一種心理病理行為,因此,它又被人們稱為「電子海洛因」。
3.孤獨抑鬱
在網路中,人際交往是通過人機對話來實現的;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相比,網路中的交往掩蓋了許多豐富的內容。即使是眼神、微笑、手勢、語調等非語言符號,也存在著情感深層交流能源不足的缺陷。在網上,人們無法體驗到現實中的直接情感交流所帶來的愉快;人的個性發展和情感需要,特別是其內在的親和動機得不到充分滿足。因而,長期在網上交流,會使人逐漸失去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力和緊張感,這時,孤僻和冷漠則乘虛而入,從而害怕也不願與周圍的人交往。這種孤獨感進而讓青少年更加依戀網路,一旦離開則無所適從、煩躁不安,整個人呈現出電腦化、網路化的狀態,易產生人際情感淡漠、社會適應能力降低等現象,進而漸漸走向個人的孤獨世界,甚至引發嚴重的後果。
4.時代潮流「網戀」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青少年的早戀會受到社會和家庭的限制,所以他們轉而在網路上尋求戀愛的對象。但網戀是十分虛幻的,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青少年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如果過多地接觸網路,不僅影響學習,而且易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急躁、沖動,對網路戀情寄以厚望。如果一不小心再遭受網戀的打擊,勢必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而這些情緒一旦帶到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必將會給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陰影。
⑥ 14歲女生遭游戲網友性騷擾,未成年上網可能會遇到哪些陷阱
14歲女生遭游戲網友性騷擾,這件事值得我們每個人警醒。未成年人上網時應該保持頭腦,提高警惕,因為可能會遇到不良信息、壞人,或者暴露個人信息給自己生活造成困擾。這些陷阱,都是未成年上網時應該注意的。
一、可能會遭不良信息危害身心
眾所周知,國內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對網路上的信息監管十分嚴格。一般情況下,未成年人不會看到在他們年齡不應該看到的東西。但是監管和審查的力度終究是有限的,有時候一不小心,未成年人也是可能遭受一些不良信息的毒害。這些不良信息會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因此未成年人在上網時應該確保自己在瀏覽正規合法的網站。
⑦ 網路陷阱為何會盯上青少年該如何避開陷阱
近些年來,我們無論是從官方媒體上還是身邊社會上的一些現實案例都可以說明,網路詐騙的現象總是不經意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特別注意的是現在這個詐騙蔓延的對象竟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團體。
在現如今這個網路發達的社會,給孩子們上網的機會日益變多了,但是在利用互聯網讓他們打開眼界,探索世界的同時,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陷阱和漏洞,稍不留神孩子們就會掉進形形色色的網路騙局中,錢被騙走了還可以再賺,可以請警察同志幫忙追回,但是給孩子們留下心理陰影這就很難彌補了,咱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及時溫和地指導孩子科學上網,讓他們可以安全的通過互聯網看世界,充實他們的反詐騙意識,才能從根源上減少或者是杜絕詐騙現象的層出不窮。
⑧ 網路保密陷阱有哪些
現今,這個網路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完全避開網路是不可
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但是,在使用網
絡時,要學會因勢利導 ,減少網路成癮 、
避開網路陷井。
1.網路游戲成癮;
2.黃色網站;
3. 網路詐騙;
4.網路QQ等。
這些雖說什麼保密,但是,一旦注冊登錄了,
由於網址都不可信,木馬病毒多的是!
這就是網路保密陷阱了吧!
⑨ 網路陷阱給社會健康帶來哪些危害
網路對於青少年既是有利,又是有害的。
青少年目前使用網路,在有利的一方面,主要是較快的方式獲取了最新的信息;於此之外,對青少年影響最大的是,在網路上開辟了另一種人際交往方式,對青少年用戶的人際關系有了良好的影響;另外,青少年受到網路這一新鮮事物的刺激,比沒有接觸過網路的青少年更有創新精神,往往有助於學習,且不會出現「書獃子」現象。
青少年使用網路,有害的一方面,主要是精力的分配。一方面,上網佔用了青少年學習、休息的部分時間,造成青少年用戶學習壓力大、時間分配緊張等情況;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用戶由於深陷網路的虛擬世界,以至於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課、睡眠等,也常常想著網上空間,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況。除在精力方面,在身體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集中表現在視力大幅下降。
但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要因人而異,但大多數青少年網民都認為弊大於利。現象表明,通常在這個年齡段的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越長的,通常受到的危害更大一些。
至於游戲、網吧等通常認為是有危害的事物,我們認為應該分開來考慮,具體的分析必須涉及到整個社會網路環境等因素。
上網的危害
一,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於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二,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
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
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
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佔有各種信息的需要,
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且不必承
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
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
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
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三,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路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路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一方
面就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網際網路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 網路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但自製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於好奇或沖動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調查還顯示,在接觸過網路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