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根據不同環境和應用可以劃分為:系統安全,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網路的安全,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信息傳播安全,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信息內容安全,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
2. 網路安全都包括什麼
計算機網路安全(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簡稱網路安全)是指利用網路管理控制和技術措施,保證在網路環境中數據的機密性、完整性、網路服務可用性和可審查性受到保護。保證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資源得到完整、准確、連續運行和服務不受到干擾破壞和非授權使用。網路的安全問題實際上包括網路的系統安全和信息安全,而保護網路的信息安全是網路安全的最終目標和關鍵,因此,網路安全的實質是網路的信息安全。
網路安全的技術特徵: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認性。其中: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保證信息安全,最根本的就是保證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徵發揮作用。因此,網路信息安全5個特徵也反映了網路安全的基本屬性、要素與技術方面的重要特徵。
網路安全研究目標:在計算機和通信領域的信息傳輸、存儲與處理的整個過程中,提供物理上、邏輯上的防護、監控、反應恢復和對抗的能力,以保護網路信息資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抗抵賴性。網路安全的最終目標是保障網路上的信息安全。
解決網路安全問題需要安全技術、管理、法制、教育並舉,從安全技術方面解決信息網路安全問題是最基本的方法。
這些是網路課本上的知識。
3. 網路安全涉及的內容有哪些
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網路安全是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患。
(3)網路安全包含以下哪些擴展閱讀:
網路的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在校園網工程建設中,由於網路系統屬於弱電工程,耐壓值很低。因此,在網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優先考慮保護人和網路設備不受電、火災和雷擊的侵害。
考慮布線系統與照明電線、動力電線、通信線路、暖氣管道及冷熱空氣管道之間的距離;考慮布線系統和絕緣線、裸體線以及接地與焊接的安全;必須建設防雷系統,防雷系統不僅考慮建築物防雷,還必須考慮計算機及其他弱電耐壓設備的防雷。
總體來說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電源故障;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設備被盜、被毀;電磁干擾;線路截獲;高可用性的硬體;雙機多冗餘的設計;機房環境及報警系統、安全意識等,因此要注意這些安全隱患,同時還要盡量避免網路的物理安全風險。
4.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以下方面:
1、網路安全模型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2、信息安全框架
網路信息安全可看成是多個安全單元的集合。其中,每個單元都是一個整體,包含了多個特性。一般,人們從三個主要特性——安全特性、安全層次和系統單元去理解網路信息安全。
3、安全拓展
網路信息安全往往是根據系統及計算機方面做安全部署,很容易遺忘人才是這個網路信息安全中的脆弱點,而社會工程學攻擊則是這種脆弱點的擊破方法。社會工程學是一種利用人性脆弱點、貪婪等等的心理表現進行攻擊,是防不勝防的。
(4)網路安全包含以下哪些擴展閱讀:
網路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徵: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5. 網路安全涉及哪幾個方面.
網路安全主要有系統安全、網路的安全、信息傳播安全、信息內容安全。具體如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5)網路安全包含以下哪些擴展閱讀:
維護網路安全的工具有VIEID、數字證書、數字簽名和基於本地或雲端的殺毒軟體等構成。
1、Internet防火牆
它能增強機構內部網路的安全性。Internet防火牆負責管理Internet和機構內部網路之間的訪問。在沒有防火牆時,內部網路上的每個節點都暴露給Internet上的其它主機,極易受到攻擊。這就意味著內部網路的安全性要由每一個主機的堅固程度來決定,並且安全性等同於其中最弱的系統。
2、VIEID
在這個網路生態系統內,每個網路用戶都可以相互信任彼此的身份,網路用戶也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擁有電子標識。除了能夠增加網路安全,電子標識還可以讓網路用戶通過創建和應用更多可信的虛擬身份,讓網路用戶少記甚至完全不用去記那些煩人的密碼。
3、數字證書
CA中心採用的是以數字加密技術為核心的數字證書認證技術,通過數字證書,CA中心可以對互聯網上所傳輸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密、解密、數字簽名與簽名認證等各種處理,同時也能保障在數字傳輸的過程中不被不法分子所侵入,或者即使受到侵入也無法查看其中的內容。
6. 網路安全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階段:計算環境安全。
針對操作系統、中間件基礎操作以及安全配置進行教學,配置真實業務系統,需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安全、Linux操作系統安全、中間件安全、資料庫安全、PowerShell編程、LinuxShell編程、密碼學應用等技術,並能夠對操作系統以及業務系統進行安全配置以及安全事件分析。
第二階段:網路通信安全。
針對網路通信安全進行教學,涵蓋網路基礎、交換協議、路由協議、協議流量分析等內容,並配備電信級網路環境為該部門教學提供基礎支撐。
本階段需要掌握網路設計以及規劃,並對參與網路的網路設備進行網路互聯配置,從業務需求出發對網路結構進行安全設計以及網路設備安全配置。
講師會結合當前最新安全趨勢以及龍頭安全企業或行業安全風險對安全市場進行分析及預測,讓學員能夠在學習階段提前與安全市場進行接軌。
第三階段:Web安全。
本階段需掌握Web安全漏洞的測試和驗證,以及網路安全攻擊思路及手段,熟練利用所學知識以對其進行防禦,掌握網路安全服務流程。
第四階段 :滲透測試。
本階段需要掌握滲透測試和內網安全。
滲透測試,這階段主要學習實戰中紅隊人員常用的攻擊方法和套路,包括信息搜集,系統提權,內網轉發等知識,msf,cs的工具使用。課程目標讓學員知己知彼,從攻擊者角度來審視自身防禦漏洞,幫助企業在紅藍對抗,抵禦真實apt攻擊中取得不錯的結果。
第五階段:安全運營。
根據業務需求掌握目前常見網路安全設備以及伺服器的安全配置以及優化,利用所有安全防護手段中得到的線索進行安全事件關聯分析以及源頭分析,並掌握網路威脅情報理論與實踐,掌握威脅模型建立,為主動防禦提供思路及支撐。
本階段主要學習安全加固、等級保護、應急響應、風險評估等技術知識。
第六階段:綜合實戰
本階段自選項目,針對熱點行業(黨政、運營商、醫療、教育、能源、交通等)業務系統、數據中心以及核心節點進行安全運營實戰;按等保2.0基本要求對提供公共服務的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檢測、風險評估、安全加固以及安全事件應急響應。
7. 網路安全包括哪幾個方面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露,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7)網路安全包含以下哪些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性問題關繫到未來網路應用的深入發展,它涉及安全策略、移動代碼、指令保護、密碼學、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網路安全管理等內容。一般專用的內部網與公用的互聯網的隔離主要使用「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它是一種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組合,使互聯網與內部網之間建立起 一個安全網關,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
能夠完成「防火牆」工作的可以是簡單的隱蔽路由器,這種「防火牆」如果是一台普通的路由器則僅能起到一種隔離作用。
隱蔽路由器也可以在互聯網協議埠級上阻止網間或主機間通信,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 由於隱蔽路由器僅僅是對路由器的參數做些修改,因而也有人不把它歸入「防火牆」一級的措施。
8. 網路安全的內容是什麼
網路安全其內容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主要就是網路上的安全信息,即要保障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真實性。
9. 什麼是網路安全網路安全應包括幾方面內容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應包括:企業安全制度、數據安全、傳輸安全、伺服器安全、防火牆安全(硬體或軟體實現、背靠背、DMZ等)、防病毒安全;
在網路上傳輸的個人信息(如銀行賬號和上網登錄口令等)不被他人發現,這就是用戶對網路上傳輸的信息具有保密性的要求。 在網路上傳輸的信息沒有被他人篡改,這就是用戶對網路上傳輸的信息具有完整性的要求。
網路傳輸的安全與傳輸的信息內容有密切的關系。信息內容的安全即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其中的信息安全需求,是指通信網路給人們提供信息查詢、網路服務時,保證服務對象的信息不受監聽、竊取和篡改等威脅,以滿足人們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如隱秘性、可用性等)的特性。
網路安全側重於網路傳輸的安全,信息安全側重於信息自身的安全,可見,這與其所保護的對象有關。
10. 網路安全的定義,並指出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保密性
網路安全解決措施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
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
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
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
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從網路運行和管理者角度說,希望對本地網路信息的訪問、讀寫等操作受到保護和控制,避免出現「陷門」、病毒、非法存取、拒絕服務和網路資源非法佔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脅,制止和防禦網路黑客的攻擊。對安全保密部門來說,他們希望對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進行過濾和防堵,避免機要信息泄露,避免對社會產生危害,對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計算機上處理的業務也由基於單機的數學運算、文件處理,基於簡單連接的內部網路的內部業務處理、辦公自動化等發展到基於復雜的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全球互聯網(Internet)的企業級計算機處理系統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
在系統處理能力提高的同時,系統的連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在連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時,基於網路連接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整體的網路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路的物理安全、網路拓撲結構安全、網路系統安全、應用系統安全和網路管理的安全等。
因此計算機安全問題,應該像每家每戶的防火防盜問題一樣,做到防範於未然。甚至不會想到你自己也會成為目標的時候,威脅就已經出現了,一旦發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極大的損失。
通常,系統安全與性能和功能是一對矛盾的關系。如果某個系統不向外界提供任何服務(斷開),外界是不可能構成安全威脅的。但是,企業接入國際互連網路,提供網上商店和電子商務等服務,等於將一個內部封閉的網路建成了一個開放的網路環境,各種安全包括系統級的安全問題也隨之產生。
構建網路安全系統,一方面由於要進行認證、加密、監聽,分析、記錄等工作,由此影響網路效率,並且降低客戶應用的靈活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費用。
但是,來自網路的安全威脅是實際存在的,特別是在網路上運行關鍵業務時,網路安全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全方位的安全體系:
與其它安全體系(如保安系統)類似,企業應用系統的安全體系應包含:
訪問控制:通過對特定網段、服務建立的訪問控制體系,將絕大多數攻擊阻止在到達攻擊目標之前。
檢查安全漏洞:通過對安全漏洞的周期檢查,即使攻擊可到達攻擊目標,也可使絕大多數攻擊無效。
攻擊監控:通過對特定網段、服務建立的攻擊監控體系,可實時檢測出絕大多數攻擊,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如斷開網路連接、記錄攻擊過程、跟蹤攻擊源等)。
加密通訊:主動的加密通訊,可使攻擊者不能了解、修改敏感信息。
認證:良好的認證體系可防止攻擊者假冒合法用戶。
備份和恢復:良好的備份和恢復機制,可在攻擊造成損失時,盡快地恢復數據和系統服務。
多層防禦,攻擊者在突破第一道防線後,延緩或阻斷其到達攻擊目標。
隱藏內部信息,使攻擊者不能了解系統內的基本情況。
設立安全監控中心,為信息系統提供安全體系管理、監控,渠護及緊急情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