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6G科技是什麼情況
5G將至,6G已在開發的路上,6G是個什麼樣的技術?什麼時候可以商業?也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我將從世界大國對6G的熱度和為什麼要開發6G開始回答6G究竟是什麼樣的移動網路。
一、世界大國開啟實施6G計劃2018 美國移動世界大會上,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一位官員首次在公開場合展望6G。歐盟、美國、芬蘭、韓國、俄羅斯多國也已開展6G工作。
2018年芬蘭開始研究6G相關技術,年底邀請媒體聆聽其針對6G網路所引導的研究與工作進展,2019年3月24日至26日在芬蘭拉普蘭舉行關於6G的國際會議。
2018年3月9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已經著手研究6G。
二、為什麼要發展6G?超高速度、超大容量、超低延時、全覆蓋、低能耗的需求催生6G大家都知道1G、2G、3G、4G改變生活,而5G改變 社會 。1——4G解決了人與人的信息溝通,從聲音、文字、視頻等多個方面提升了人與人的接接溝通質量。隨著移動通信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物與物之間、物與人之間的聯系,即物聯網就成為5G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內容,5G應用,20%將用於人和人之間的通信,80%用於物和物之間的通信。
5G技術的高速度、大容量、低延時三大特點,為物聯網奠定了基礎,並使 社會 進入了物聯網時代。然而,5G的局限性也表現在,(1) 社會 (醫療手術、大城市的無人駕駛)或工業產生等方面的很多物聯網數據之大、傳輸處理要求之快,5G就顯得有些不夠了;(2)5G要 大量建設基站,偏遠山區和海洋基本是無法做到全覆蓋的;(3)5G基站能耗大是4G基站的3倍。這些局限性勢必需要發展超高速度、超大容量、超低延時、全覆蓋、低能耗的新的通信技術,即6G。
三、6G是什麼樣的通信技術?2020年5G開始商用,6G正式投入研發,那麼6G是個什麼樣的呢?
6G時代將邁向太赫茲時代。【太赫茲】就是「THz」,一般指 300GHz 到 3000GHz 之間的頻段。這意味著6G無線波能承載更多的數據量——也就意味著6G網路將有更快的網速,6G的下載帶寬為1Tbps——是5G的一百倍,4G的一萬倍。
6G網路將是一個天、地、人、海全連接世界。通過將衛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網路信號能夠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村和海洋,甚至實現海下連接。6G通信技術不再是簡單的網路容量和傳輸速率的突破,它更是為了縮小數字鴻溝,實現了萬物互聯這個「終極目標」。
結論:6G將讓人類進入泛在智能化信息 社會 ,6G通信將融合陸地移動通信,中高低軌衛星通信以及短距直接無線通信技術,融合通信、計算、感知、智能等,建立起空、天、地、海泛在移動通信網,實現全球泛在覆蓋的高速寬頻通信!
我是科盲一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6G必定比5G強大。
這個世界變化真快,我等都難以跟上步伐了。
後生們加油啊,祖國強大全靠你們了!
你說的6G 科技 ,我的理解是繼5G之後的第六代移動通信標准或者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它發展的目的就是促進物聯網的發展。目前,6G網路只是個概念性無線網路。從公開資料顯示理論速度達到1TB。
發展狀況
美國:今年3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開放「太赫茲波」頻譜的決定,計劃用於6G服務。
中國: 去年3月,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已經著手研究6G技術。 中國通信業觀察家官項立剛提出,水下通信將是6G重要領域之一。
韓國:SK集團信息技術中心提出「太赫茲+去蜂窩化結構+高空無線平台(如衛星)」的結構模型;
歐盟:2013年提出METIS項目用於5G研究,有升級到6G的趨勢。
除中美兩國外,日本、俄羅斯等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相關工作。
發展焦點
從目前來看,太赫茲波被普遍認為可以用於6G服務,但可行性有待論證。
韓國提出的方案 各方在積極實驗。
美國的特斯拉公司提過「一萬顆衛星計劃」建立圍繞地球的Wi-Fi;
我國也提出類似的計劃。
發展難點
1.6G只是個概念性無線網路,沒有統一的概念含義;2.6G網路的關鍵技術有待 探索 研究,如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成立Network 2030焦點組,華為描繪6G網路架構;
3.6G網路的路線方案需驗證。各國都提出類似韓國的路線方案但有待驗證;
4.6G網路的研究開發,還需具備人才、技術和金錢。綜上所述,目前各國6G網路並無實質性進展,沒有巨大突破。我國已在5G拔得頭籌,在技術、人才和金錢方面都具備。如果說5G時代,中美並駕齊驅。從發展態勢來看,6G很有可能有中國引領世界。
你好!我是康哥!
很多人對於6G的模糊概念就是應該比5G快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暢想著是否能夠實現更為便捷的網路速度,智能機器人物聯網等高 科技 的事物是否能伴隨著6G的普及而真正便於我們老百姓的生活?
今年5月份左右美國提出了布局6G計劃!而6G是個什麼東西呢?就連華為這樣的已經研製出5G的公司對於6G的研發還只是初步階段!
對於6G很多國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什麼這么說呢?
5G都沒有研發出來,更何況是6G. 那麼有人就會說了,直接研發6G不就可以了嗎?可以是可以,關鍵是你的技術和經濟實力允不允許?
對於6G到底是什麼?世界上各個國家眾說紛紜,沒有標準的定義。
而這個時候世界老大美國站出來說話了,說美國不準備發展5G直接發展6G,美國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將60顆衛星發射升空,這項2015年提出的計劃,要在2025年前發射近12000顆衛星。
也就是說6G的土壤不在地表,而在太空。 利用衛星形成衛星鏈將信號連接成網路。通過衛星網路的整合,能夠實現漁網一樣的全覆蓋,就 好比站在高處能看得更遠是一個道理。
當然理論是美好的,但是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目前的6G僅僅還在研發階段,就算是以後真的能根據理論發射衛星到太空, 試問一下那得需要多少萬棵衛星才能夠滿足我們信號全覆蓋的需求呢?太空的變數可比我們地球上的要難得預測得多,以後這些衛星產生的污染如何處理?是否會對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第六代移動通信系統(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6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簡稱6G,是指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是5G系統後的延伸。仍在開發階段。6G的傳輸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網路延遲也可能從毫秒降到微秒級。2018年芬蘭開始研究6G相關技術,年底邀請媒體聆聽其針對6G網路所引導的研究與工作進展,2019年3月24日至26日在芬蘭拉普蘭舉行關於6G的的國際會議。
基本概念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標准,一個概念性無線網路移動通信技術,也被稱為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主要促進的就是互聯網的發展。
6G網路將是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通過將衛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網路信號能夠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村,讓深處山區的病人能接受遠程醫療,讓孩子們能接受遠程教育。此外,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信衛星系統、地球圖像衛星系統和6G地面網路的聯動支持下,地空全覆蓋網路還能幫助人類預測天氣、快速應對自然災害等。這就是6G未來。6G通信技術不再是簡單的網路容量和傳輸速率的突破,它更是為了縮小數字鴻溝,實現萬物互聯這個「終極目標」,這便是6G的意義。
有關技術
太赫茲頻段
6G將使用太赫茲(THz)頻段,且6G網路的「緻密化」程度也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屆時,我們的周圍將充滿小基站。太赫茲頻段是指100GHz-10THz,是一個頻率比5G高出許多的頻段。從通信1G(0.9GHz)到4G(1.8GHZ以上),我們使用的無線電磁波的頻率在不斷升高。因為頻率越高,允許分配的帶寬范圍越大,單位時間內所能傳遞的數據量就越大,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網速變快了」。不過,頻段向高處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於,低頻段的資源有限。就像一條公路,即便再寬闊,所容納車量也是有限的。當路不夠用時,車輛就會阻塞無法暢行,此時就需要考慮開發另一條路。頻譜資源也是如此,隨著用戶數和智能設備數量的增加,有限的頻譜帶寬就需要服務更多的終端,這會導致每個終端的服務質量嚴重下降。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的方法便是開發新的通信頻段,拓展通信帶寬。我國三大運營商的4G主力頻段位於1.8GHz-2.7GHz之間的一部分頻段,而國際電信標准組織定義的5G的主流頻段是3GHz-6GHz,屬於毫米波頻段。到了6G,將邁入頻率更高的太赫茲頻段,這個時候也將進入亞毫米波的頻段。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苟利軍告訴《互聯網周刊》說:「太赫茲在天文中被稱為亞毫米,這類天文台的站點一般很高而且很乾燥 ,比如南極,還有智利的acatama沙漠。」那麼,為什麼說到了6G時代網路「緻密化」,我們的周圍會充滿小基站?這就涉及到了基站的覆蓋范圍問題,也就是基站信號的傳輸距離問題。一般而言,影響基站覆蓋范圍的因素比較多,比如信號的頻率、基站的發射功率、基站的高度、移動端的高度等。就信號的頻率而言,頻率越高則波長越短,所以信號的繞射能力(也稱衍射,在電磁波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這個障礙物的尺寸與電磁波的波長接近時,電磁波可以從該物體的邊緣繞射過去。繞射可以幫助進行陰繞射可以幫助進行陰影區域的覆蓋)就越差,損耗也就越大。並且這種損耗會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而增加,基站所能覆蓋到的范圍會隨之降低。6G信號的頻率已經在太赫茲級別,而這個頻率已經接近分子轉動能級的光譜了,很容易被空氣中的被水分子吸收掉,所以在空間中傳播的距離不像5G信號那麼遠,因此6G需要更多的基站「接力」。5G使用的頻段要高於4G,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5G基站的覆蓋范圍自然要比4G的小。到了頻段更高的6G,基站的覆蓋范圍會更小。因此,5G的基站密度要比4G高很多,而在6G時代,基站密集度將無以復加。
空間復用技術
6G將使用「空間復用技術」,6G基站將可同時接入數百個甚至數千個無線連接,其容量將可達到5G基站的1000倍。前面說到6G將要使用的是太赫茲頻段,雖然這種高頻段頻率資源豐富,系統容量大。但是使用高頻率載波的移動通信系統要面臨改善覆蓋和減少干擾的嚴峻挑戰。
當信號的頻率超過10GHz時,其主要的傳播方式就不再是衍射。對於非視距傳播鏈路來說,反射和散射才是主要的信號傳播方式。同時,頻率越高,傳播損耗越大,覆蓋距離越近,繞射能力越弱。這些因素都會大大增加信號覆蓋的難度。不止是6G,處於毫米波段的5G也是如此。而5G則是通過Massive MIMO和波束賦形這兩個關鍵技術來解決此類問題的。我們的手機信號連接的是運營商基站,更准確一點,是基站上的天線。Massive MIMO技術說起來挺簡單,它其實就是通過增加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的數量,即設計一個多天線陣列,來補償高頻路徑上的損耗。在MIMO多副天線的配置下可以提高傳輸數據數量,而這用到的便是空間復用技術。在發射端,高速率的數據流被分割為多個較低速率的子數據流,不同的子數據流在不同的發射天線上在相同頻段上發射出去。由於發射端與接收端的天線陣列之間的空域子信道足夠不同,接收機能夠區分出這些並行的子數據流,而不需付出額外的頻率或者時間資源。這種技術的好處就是,它能夠在不佔用額外帶寬、消耗額外發射功率的情況下增加信道容量,提高頻譜利用率。不過,MIMO的多天線陣列會使大部分發射能量聚集在一個非常窄的區域。也就是說,天線數量越多,波束寬度越窄。這一點的好處在於,不同的波束之間、不同的用戶之間的干擾會比較少,因為不同的波束都有各自的聚焦區域,這些區域都非常小,彼此之間不怎麼有交集。但是它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基站發出的窄波束不是360度全方向的,該如何保證波束能覆蓋到基站周圍任意一個方向上的用戶?這時候,便是波束賦形技術大顯神通的時候了。簡單來說,波束賦形技術就是通過復雜的演算法對波束進行管理和控制,使之變得像「聚光燈」一樣。這些「聚光燈」可以找到手機都聚集在哪裡,然後更為聚焦地對其進行信號覆蓋。5G採用的是MIMO技術提高頻譜利用率。而6G所處的頻段更高,MIMO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很有可能為6G提供關鍵的技術支持。
發展狀況:2018年3月9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已經著手研究6G。
最近有一個很火的 科技 話題,那就是:6g是什麼鬼?5G又還在何處。
近期,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從2017年底開始,工信部已經開始著手在研究6G發展時代。於是,有人思考5g何時到來。
其實,根據我們國家優良的作風」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可以看出5g商業技術已經成熟,而苗部長也表示近幾年會推出5g商業服務。我認為,5g 商業服務會在2020推出,因為2020年是我國進入全面小康 社會 的目標的的第一個一百年!意義重大,5g商業推廣可以更加為其增添光彩。
工信部部長苗圩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6G網路?
其實6g通信網路在國際上並沒有標準定義!!!因為這壓根就還只是一個概念,說白了就算是從事通信行業工作的人,也沒有聽過6g通訊這個技術。然而這並不是虛幻的,因為苗部長已經給了6g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了,那就是——萬物互聯!!!萬物互聯(IoE)定義為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結合一起使得網路連接變得更加相關,更有價值。萬物互聯將信息轉化為行動,給企業,個人和國家創造新的功能,並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和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機遇。舉一個簡單例子,那就是你有一部手機就可以控制很多東西,如直接呼叫無人車,直接和自己家裡的智能家居下達指令,讓智能家居機器人做家務,智能監控家庭一舉一動。
所以說6g通信技術不再是簡單的網路傳輸速度的突破,更是為了解決萬物互聯這個難題。也就是從技術角度上說,要完成6g通信技術的TB兆級的突破,也要完成從智能晶元上的研發,從而打破界限完成6g時代「萬物互聯「理念。
至於6g時代會不會是量子通訊技術,我認為這是一個否命題。因為一旦量子通訊普及,這將是一場通訊變革,因為量子通訊技術有別於現有的通訊技術,它顛覆現有通訊技術和基站。量子通訊是利用了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糾纏原理。量子通訊學告訴人們,在微觀世界裡,不論兩個粒子間距離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現象叫量子糾纏,這一現象被愛因斯坦稱為「詭異的互動性」。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可成為具有超級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機和量子保密系統的基礎。所以說我不認為,這是短時間可以實現這種顛覆式的革命。
韓國美國等一些國家已經在抓緊研究6G技術,特別是6G技術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甚至到現在,5G技術都沒有完全普及,6G機技術更像是鏡中花,水中月。
6G是什麼?6G是指第六代移動通信標准,雖然說現在5G技術並沒有完全的普及, 但是我們對於6G技術的期待值卻非常之高,按照估計,6G網路的傳輸速度會是5G網路速度的100倍,網路延遲也會從毫秒降到微秒。
用有關專家來說,如果說5G網路是連接萬物,那麼6G網路它可能會連接到靈魂,6G可能會連接人和動物。
在6G網路中,將會使用太赫茲頻段,到我們周圍都會充滿了基站。我們知道特朗普曾經說:「我希望美國盡可能快地發展 5G,甚至 6G 技術,美國公司必須加緊努力,否則就會落後。」
實際上,我國在2018 年 3 月,就已經著手研究 6G;而華為任正非告知,華為「一直在做 6G」,其實,任正非所說:「6G 在理論等各方面上還沒有突破,因此 6G 被人類使用應該在十年以後。」
美國之所以強調建6G,就是因為華為在5G方面的優勢遠遠高於美國。因此在這種迫於無奈之下,美國又邀請華為參與美國5G標准建設。 這正是說明了美國在5G方面的優勢不強,但是對於5G網路來說,目前華為確實所佔有的優勢,是很多國家所不能比擬的。
而對於6G網路來說,我們現在談論它還為時過早。
6G網速將會是百兆級別的網速比5G還要快10倍左右,估計能達到300M-1G每秒的傳輸速度,屆時萬物互聯不是問題至少在網速與可靠性上滿足條件。
對於6G,很多文章都對它的未來有著熱烈的期盼和願景,比如它的指標太吸引人:
1.1Tb/S的傳輸速率;
2.小於1ms的延遲;
3.高頻及近1THz的大帶寬技術;
4.高能效物聯網技術;
5.天地一體化的全球網路;
6.具有AI能力及虛化技術的適應各種事件及場景的隨願網路。
盡管多數6G的願景非常美好,但許多文章在具體探討中,往往只描繪理想而不結合實際,一味地追求新技術而不去深耕解決技術的核心問題和矛盾。特別是與AI結合的智能化當中尤為突出。雖然AI是6G科研的一個重要方向,但6G的發展在AI領域能否獲得如願的核心地位,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目前還是未知數。
一、6G面臨的頻段問題
目前5G已經採用了毫米波頻段,很多專家看好太赫茲頻段在6G中的使用。不過至於太赫茲的潛力,是否會被6G採納,還要看以後能不能解決高昂的太赫茲器件成本問題。成本太高顯然無法商用。6G初步估計還將集中在完善毫米波頻段的應用。
二、6G面臨的功率問題
手機端由於電池的瓶頸一直無法突破,發射功率因此受限。在基站端,雖然發射功率不受限制,但發射功率的成倍增大帶來的是電費成本的提高,5G已經面臨這個問題,再不解決這個問題,恐怕很難發展下去。
三、6G能否與衛星通信融合,還有待於技術和商業的突破
對於6G,融合衛星通信目前是一個炒的很熱的話題。如果能將衛星難集成進手機里無疑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舉措,再也不用擔心信號覆蓋問題了。
對於5G來說,目前如此顯然衛星通信還沒有集成到手機里,主要由於衛星成本,功率鏈路衰減和衛星的通信容量問題,不過最近幾年,這些領域都有所突破,衛星的發射成本越來越低,在空間組成衛星網路成為商業可能。在功率問題上,低軌道衛星能大減少傳輸時延和衰減。
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將衛星通信引入6G,也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仍然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1)目前為止,衛星服務仍是通過專用手機開展的,主要因為衛星製造、發射及運營成本還超出普通消費者的預算范圍,如果衛星想融入6G手機,成本需要大幅降低,目前的情況還無法滿足。
(2)衛星容量,衛星的容量遠遠小於地面基站,由於頻譜效率和衛星數量的限制,衛星通信的用戶速率局限為語音及較低速的應用。怎麼降低成本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加上衛星發射的信號必須還要通過談判來獲得相應國家的牌照許可,方能到達地面,估計短時間內仍然只能在本國使用。
四、晶元技術問題
未來估計6G晶元至少需要2nm的技術支撐,由於2nm技術超高的復雜度,目前看來其晶元的發展仍然掌握在少數商業巨頭手裡,華為的5G晶元生產問題已經如此。
實現6G願景的技術目前看來不在於其新穎性和技術的理想高度,而在於其是否能為6G創造性價比高、可商業化的產品和服務。
6g很有可能是利用衛星實現高速率通信,畢竟5g也是同4 g一樣建立地面基站,然後拉遠天線,只是延遲更低,帶寬更大,單個天線覆蓋范圍可能會變小,所以會有大量的5g天線點位,甚至一個路燈桿掛一個,這存在什麼問題,較偏遠地區很難實現覆蓋,畢竟需要大量的立桿和基站以及通信線路。
所以6g很有可能直接發射衛星覆蓋全球,形成一個個太空信號基站。
『貳』 網路六G是什麼意思
在6G還沒影子的時候談論它是根本不靠譜的行為,但是從5G現有標準的制定來推斷6G的方向是可能的,所以首先介紹一下5G現有的研究現狀是很有必要的。
歐盟在 2012 年 11 月宣布啟動了 METIS(構建 2020 年信息社會的無線移動通信關鍵技術)項目,METIS主要由29個成員組成,其中包括阿爾卡特朗訊、愛立信、華為、諾基亞、諾基亞西門子五家設備廠商,德國電信、DoCoMo、法國電信、義大利電信、西班牙電信五家運營商,此外還有歐洲眾多的學術機構以及大約80名專家全職參與該項目。
METIS項目組主要 5G 通信技術設定以下目標:
在容量方面,5G通信技術將比 4G 實現單位面積移動數據流量增長 1000 倍。
在傳輸速率方面,典型用戶數據速率提升 10 到 100倍,峰值傳輸速率可達 10Gbps(4G 為100Mbps),端到端時延縮短 5 倍。
在可接入性方面 :可聯網設備的數量增加10 到 100 倍。
在可靠性方面 :低功率MMC(機器型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增加 10 倍。
上面都是從技術指標方面闡述的5G需要達到的要求,與此同時5G還需要滿足以下應用場景:
超高速場景,為未來移動寬頻用戶提供極速數據網路接入(也就是大家最為關心的速度問題)。
支持大規模人群,為高人群密度地區或場合提供高質量移動寬頻體驗(比如巴西世界盃的時候要不是華為有一套成熟的高密度人群網路解決方案,估計很多現場觀眾的手機都會上不去網)。
隨時隨地最佳體驗,確保用戶在移動狀態仍享有高質量服務(最重要的應該是高鐵上的網路體驗了)。
超可靠的實時連接,確保新應用和用戶實例在時延和可靠性方面符合嚴格的標准(不但要傳輸速度快,還要延遲小,不斷線)。
無處不在的物物通信,確保高效處理多樣化的大量設備通信,包括機器類設備和感測器等(物聯網是未來的趨勢)。
在華為發布的5G白皮書(A Technology Vision)上同樣對5G有詳細的描述,其中所規定的技術指標與METIS設定的指標是基本一致的。
5G wireless networks will support 1,000-fold gains in capacity, connections for at least 100 billion devices, and a 10 Gb/s indivial user experience capable of extremely low latency and response times. Deployment of these networks will emerge between 2020 and 2030. 5G radio access will be built upon both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 and evolved existing wireless technologies (LTE, HSPA, GSM and WiFi). Breakthroughs in wireless network innovation will also drive economic and societal growth in entirely new ways. 5G will realize networks capable of providing zero-distance connectivity between people and connected machines.
(為了防止翻譯錯誤,我就果斷貼出了英語原文ORZ...)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可以基本確定5G技術會提供容量更大,傳輸速率更高,延遲更小,網路更可靠,支持設備更多的移動通信網路。
現在開始回答問題,首先對最高票答案點了沒有幫助,最新的eMMC 5.0標準的理論傳輸速度達到了400MB/s,是4.5標準的兩倍,即使你真的用的是SD卡,現在的普通SD卡也是可以滿足4G網路的需求的,在各種介面協議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5G網路到來的時候我們並不會因為存儲速度的限制而無法使用,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們要想將數據寫入本地,首先是要將數據讀入到內存,再從內存寫入本地的存儲設備,SD卡的速度只有在長時間寫入的時候才更有意義,真正影響上網體驗的實際是內存的性能(當然處理器什麼的也很重要啦)。
在前面介紹了5G網路的現狀和標准之後,我們發現網路標準的制定正在從強調絕對速度轉向強調用戶體驗,也就是說在速度達到了一定要求之後,人們是會將研究的方向放在怎麼降低延遲,提高可靠性,提高用戶在室內,地下,高鐵上的網路體驗,雖然5G標准依然大大提高了絕對的傳輸速率,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其對於單位面積內網路容量的提升(這個最有利於實際速度的提升,大家應該已經發現4G的實際速度依然沒有那麼快了吧),對於延遲和可靠性的要求,以及被很多人忽視但確相當重要的可接入設備數量的提升。我個人認為5G標准中關於接入設備數量的提升是相當關鍵的,對於現代的移動網路,很多人都提出要拓展移動網路的應用范圍,也就說現在僅僅支持移動通信設備(也就是手機。。)的網路將來要支持多種設備,即上面第五點應用場景:無處不在的物物通信,確保高效處理多樣化的大量設備通信,包括機器類設備和感測器等。這就使得人們無數次在小說和電影中設想的智能家居,物聯網正在一步步走向現實,對於現在科技前沿的無人汽車,智能眼鏡,智能手錶也會有極大的幫助。而這些,對於人們生活體驗的提升,是比單純增加網路傳輸速率更有意義的。
『叄』 5G後面是不是還會出現6G、7G為什麼
5G網路的到來給了很多人希望,這些往往都是一些公司企業的老闆,要知道這些人都希望靠著5G網路來掙錢,而5G網路的即將到來,很多網友也在提問,未來是否會出現6G/7G網路?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6G網路已經進入了研發,看到這里或許很多人都不相信,畢竟現在5G網路還沒有普及,就已經開始研發6G網路了?如果說5G網路還沒有建成的話就已經研發出6G網路會怎麼樣?但實際啥上這是不可能的,在基礎網路的研發上,每次研發進步都是一個質的飛躍,這也就代表著每次網路研發都不是那麼容易的,那麼這么早的研發6G網路是為了什麼呢?
6G網路現在的研發只是為了爭奪6G網路的制定者標准,要知道網路誰研究的越早那麼就越可能領先其他國家,到時候面臨的就是很多國家要向要發出6G網路的國家交納高昂的專利費用,並且在6G網路的使用上也要聽從這個國家 ,在國際方面會有很大的壓制權,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國家現在已經開始研發6G網路的重要原因,畢竟每個國家都不想慢別人一步。
在未來不僅僅是6G網路會出現,7G網路也是可能出現的,到時候的7G網路可能就不止是城市中的應用了,很可能到時候的7G網路會涉及全球,到時候全球沒有任何一個死角會沒有信號,現在的信號覆蓋范圍越來越小,也就是建造的費用越來越高,在未來網路基礎研發的時候必然會注意這個問題,到時候信號覆蓋的范圍將會越來越廣。
不僅是這樣這么簡單,到時候的網路信號將會帶動全世界的智能城市,到時候人類的生活將會更加方便快捷,人們可能足不出戶就能夠完成工作,並且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充足自己的時間,而這也只是人類發展中的一個小過程而已。
在未來網路將可能遍布與太空當中,要知道隨著 科技 的發展進步,宇宙是阻擋不了人類的腳步,人類在未來必然會踏足太空,並且在太空中建設設施設備,一旦出現了星球殖民的話,那麼網路通信建設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畢竟誰能夠接受網路通信傳遞速度那麼慢,要知道太陽光傳到地球上還需要8分半的時間,而通信網路的速度會更慢,也就是說人類文明只要能夠存活到那個時候,那麼網路建設必然就可能出現的,不得不說的是網路建設是人類文明研發出 科技 之後必然要做到的,如果做不到基礎網路的進步,那麼人類一切的通信電子設備將會無效了,所以未來的基礎網路必然是會面臨升級改造的!
後面一定會出現6G和7G一直往下,這是人類 社會 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雙驅動的結果,現在的通信技術基本上10年就進化一代,按照之前40年通信的發展我們可以預測6G技術大概2030年開始商用。在5G標准推來的時候我們國家華為已經在預研發6G標准和技術了,而且國家工信部也在發布會上證實了此時。至於為什麼說一定會出現6G、7G和甚至8G技術呢,是因為 社會 發展對技術的需求,每一代通信技術都會解決不同階段 社會 的需求,所以說通信技術的更新換代會隨著 社會 的進步不斷的發展下去。
是的。更准確一點來說,5G過後會是5G Advanced,之後才是6G。就好像4G LTE過後,會是4.5G,也就是LTE Advanced。具體地,5G advanced會在2022年啟動立項並開展標准化工作。
6G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司和國內外高校開始技術預研了,這是已經在進行的事情了。當然,7G在未來也會有。技術的更新迭代是必然的,所以必然會出現6G,7G。每一代通信標準的產生都離不開國際通信標准化組織,大家感興趣可以搜索3GPP,看看通信標準的工作進程就知道當下的進展了。
肯定會有的。這不,短短的幾十年裡,我們就從1G、2G、3G、4G到現在的5G,相信6G、7G也會很快到來。
這里的G就是英文時代(Generation)的簡稱,如5G全稱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即第五代通信系統。
有一個特別形象的比喻來對1G~5G過程進行演進:1G時我們在靠腳走,2G時我們騎自行車,3G時我們在開車,4G時我們坐飛機,5G時我們坐上火箭了。可見每個十年移動通信都會發生質的改變。
特朗普甚至在面對5G時代華為不可動搖的優勢,提出了加快6G技術的開發,意圖6G時代換道超車。如果說5G時代是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那麼6G時代可能是全球互聯的物聯網時代了。7G一個是統一衛星傳輸標準的全球物聯網時代。而8G我暫時想像不出來,可能是解決超遠距離傳輸的宇航級通訊。
可見,通訊領域的代差,也是遵循摩爾定律,每跨1G,傳輸的速度和容量就會有10倍乃至百倍的增長,相對應的行業覆蓋范圍也會有大幅度的增長。
總結歷史 的發展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就好比我們使用windows95的時候,根本很難想像現在使用手機進行移動互聯是什麼樣的感覺。但可以肯定的是,5G已經到來,那麼6G、7G離我們就不會特別遙遠。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和總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5G時代
5G剛剛落地,理論上5G網路比4G網路快百倍,對此懶魚不多做解析,雖然5G網路還在試點運行,但是網友們的熱情可是很高的,5G還沒落地,網友們就迫不及待的盼6G了,不過別急,懶魚好好的詳細的給大家梳理一下。
6G時代
在理論上6G網路網速有望達到1Tb/s,或比5G理論傳輸速度快百餘倍,當然這只是預測未來7G、8G時代網速是否還會繼續上升,傳輸速度不可能永遠快下去,所以我們了解即可,不必糾結於此。
懶魚常說的網速,是指用電腦或手機等終端設備上網時,用戶上傳和下載數據的速率。理論上網速同時包括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即發送數據的速度和收到數據的速度。下行速率決定用戶瀏覽網頁、下載視頻和文件的快慢。 我們要先搞清楚一個問題,決定網速快慢的究竟是什麼呢 「數據傳輸速率和帶寬、傳輸功率有關。」對此懶魚淺談。懶魚想說的是5G普及還早呢,現在只是測試和試點,普及還要等2020年。越往後難度越大,普及速度不會太快,而6G將使我們邁向太赫茲頻率,理論的下載速度可達每秒1TB,比5G要快太多太多, 5G現在只是在特定的地方測試,等5G普及最快也要到2020年後,6G更不用說。換句線G來了,但是離真正普及還需一段時間。
6G 7G也一樣,雖然可能很快出來,但距離普及使用還有很長時間。對此小夥伴們也不要太著急了,現階段的網路速度其實已經可以滿足大家的需求了,雖然 科技 一直在進步,但是等到真正民用時,必然是該領域已經徹底技術成熟,6G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1G網路誕生於1987,以摩托羅拉大哥大為代表。2G網路誕生於1995年以諾基亞為代表,在中國普及了手機。3G網路以蘋果為代表,徹底革命了手機,讓一隻小小的手機不再是單純的通話功能,然後憑借 iPhone 4一舉幹掉了老牌廠商諾基亞,成為手機行業的霸主。而4G網路誕生於2008年,中國手機廠商接國家大舉發展4G的東風,展翅高飛、百花齊放,成為了世界不可或缺的手機品牌。
而2018年5G悄然到來,19年部分城市實裝,成為了19年全年的熱點線G網速快、低延遲的特性又會促生出多少行業,都是獨角獸企業。我們現在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會有一批企業被新秀擠下擂台是肯定的。
看過上面的數據就不難發現,通信標准,基本以每10年一個革新。所以6G.7G.8G肯定會出現,而且時間大體會在2028年.2038.2048左右。而現在 科技 發展是一個加速度,就類似於說三體中的 科技 大爆炸,它可能會越來越快的。
而且國家已經在組織發展6G了,傳說中6G網上將是5G的100倍。網路延遲也可能從毫秒降到微毫秒。中美在6G相比其它國家已經搶跑。
尤其是華為,具采訪任總時表示,華為的5G和6G是並行推進的,早已經在渥太華成立了6G實驗室。華為的6G研發甚至早於國家技術部成立6G研發組。
6G的網路將是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相集成,將實現全球無縫覆蓋,可以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村。在6G網路下,它將幫助人類預測天氣、快速應對自然災害等。
這都是6G要實現的。
2020年5G進入商業化階段,以後會不會有6G、7G、8G?答案是肯定的,6G已經在路上。
英國電信集團(BT)首席網路架構師Neil McCrae在一個行業論壇中,展望了6G移動通信、7G移動通信系統。芬蘭、中國、韓國、美國、歐盟、俄羅斯已經開啟部署6G研發計劃.
一、構建6G藍圖:天地人全連接、全球無縫覆蓋、萬物互聯
2020年5G開始商用,6G正式投入研發,那麼6G是個什麼樣的呢?
6G時代將邁向太赫茲時代。【太赫茲】就是「THz」,一般指 300GHz 到 3000GHz 之間的頻段。這意味著6G無線波能承載更多的數據量——也就意味著6G網路將有更快的網速,6G的下載帶寬為1Tbps——是5G的一百倍,4G的一萬倍。
6G網路將是一個天、地、人全連接世界。通過將衛星通信整合到6G移動通信,實現全球無縫覆蓋,網路信號能夠抵達任何一個偏遠的鄉村。6G通信技術不再是簡單的網路容量和傳輸速率的突破,它更是為了縮小數字鴻溝,實現萬物互聯這個「終極目標」。
二、暢想7G:將是「6G+可實現空間漫遊的衛星網路」
雖然6G網路實現了地球萬物、人、衛星一體化網路,但不同衛星系統之間如何連接、切換、漫遊仍是一個問題。比如衛星導航網路,全球有四大不同的衛星導航系統——美國GPS、中國「北斗」、俄羅斯GLONASS、歐盟「伽利略」,這四大系統之間如何實現切換和漫遊,即不同衛星系統間如何實現切換和漫遊是6G將面臨的一大挑戰。7G將迎戰這一挑戰,並予以解決,開創新的未來通信。
三、腦洞大開線G:星際之間超光速通信
8G可以稱為可能是一場新的通信革命。那麼既然6G、7G已經將天(人造衛星)、地、人實現無縫連接。人類還一定追求實現星際之間的連接。
5G來了?以後會不會有6G、7G、8G?
已經有專家提出,應用量子超光速通信並引入人類意識來實現星際通信。(1)利用量子耦合技術,製造出多粒子的量子耦合態。(2)利用生物技術,建立意識生物的意識器官之間的某種量子耦合。馬斯克的 Neuralink 公司今年推出了侵入式腦機,將電極植入人腦內,從而能夠讀取人類的信息指令。這些技術正在研究中,預計20--30年有望實現。這種量子超光速通信具有許多人們夢寐以求的優點,即【無延時、完全抗干擾、保密性強、綠色環保】。
8G通信實現星際之間對話,對 探索 宇宙的奧秘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同時有人把這種通信方式,稱為【意識通信】,以後或許真的可以做到「心想事成」。真算是腦洞大開吧!
必然啊、必定啊。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需求的提高推動了時代齒輪的轉動,雖然5G剛來到,但是6G、7G、8G……必將到來,這是時代的變革。
鄔賀銓院士強調,「5G只能解決一部分的痛點,人類對產業的需要是無止境的。5G在技術、成本等方面是存在局限的,所以5G之後還會有6G。」
6G網路已經進入研發了!7G、8G還會遠嗎?估計80後這一代人還是能趕上的!
在未來,不僅僅是6G網路會出現,7G、8G網路也肯定出現的,到時候的7G網路可能就不止是城市中的應用了,很可能到時候的7G網路會涉及全球,到時候全球沒有任何一個死角會沒有信號,現在的信號覆蓋范圍越來越小,也就是建造的費用越來越高,在未來網路基礎研發的時候必然會注意這個問題,到時候信號覆蓋的范圍將會越來越廣。
在未來,網路可能將遍布於太空中,要知道隨著 科技 的發展進步,宇宙是阻擋不了人類的腳步,人類在未來必然會踏足太空,並且在太空中建設設施設備,一旦出現了星球殖民的話,那麼網路通信建設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畢竟誰能夠接受網路通信傳遞速度那麼慢,要知道太陽光傳到地球上還需要8分半的時間,而通信網路的速度會更慢,也就是說人類文明只要能夠存活到那個時候,那麼7G、8G網路建設必然就會出現。
不得不說,網路建設是人類文明研發出 科技 之後必然要做到的,如果做不到基礎網路的進步,那麼人類一切的通信電子設備將會無效,所以未來的基礎網路必然是會面臨日新月異的升級改造!
會,人類的技術一定會不斷的進步,人的慾望也會不斷的進步。
雖然5G還沒到來,但是一旦成熟了,人類就開發出新的東西,就會產生新的慾望,這就意味著人類還需要繼續在技術上進步。
說實話,中國和美國都已經在研發6G了。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一致投票決定開放「太赫茲波」頻率段,有朝一日,該頻率段可能用於6G服務。該頻率段在95千兆赫(Ghz)到3太赫茲(Thz)范圍內,將開放提供6G實驗使用,讓無線技術的工程師開始他們的研發工作。
中國:去年的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央視新聞訪談節目《部長之聲》中表示,中國已經著手研究6G。
所有說,6G是板上釘釘的一定會到來。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5G恐怕要要到2020年才開始大規模商用;那麼6G恐怕要到2025年甚至更遠的時間才能商用。7G和8G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3G時代成就了微信;4G時代成就了抖音;5G時代很大可能會成就物聯網和自動駕駛。那麼在6G時代、7G時代會成就什麼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這個肯定會有的。G就是英文時代的簡稱。指的是通訊時代的代差。
特朗普甚至在面對5G時代華為不可動搖的優勢,提出了加快6G技術的開發,意圖6G時代換道超車。話說天天說彎道超車,換道超車的我們,忽然聽到世界老大說換道超車,感覺蠻爽的啊。
如果說5G時代是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那麼6G時代應該是全球互聯的物聯網聯網時代 了。7G應該是統一衛星傳輸標準的全球物聯網時代。8G暫時想不出。可能是解決超遠 距離傳輸的宇航時代通訊啦。
6G時代。GPS和北斗,到底誰是老大,就到刺刀見紅的時候了。
通訊領域的代差,或者說行業標准,和摩爾定律一樣,每上升1G,傳輸的速度和容量就有10倍乃至百倍的增長。想對應的行業覆蓋范圍也會有大幅度的增長。
5G時代的普及,因5G的特性,需要建設大量的小而強的基站。這個牽涉到大量人力物力成本,估計就是在幾個發達國家普及。普及的時間估計至少也要5年左右的時間。而其他發展中國家或者落後國家,估計會在6G時代。乃至解決了衛星傳輸標準的7G時代,一下子從3G跳躍到7G時代了。
毫無疑問肯定是會有的!通訊技術的發展,LTE的意思就是長期演進,6G甚至7G和8G離我們都不會遠了!
5G是什麼
「5G」實際上指的是一個行業標准,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從理論上講,5G的網路速度將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來5G網路的峰值甚至可達到每秒20Gb。
6G發展方向
美國據說已經正式推進6G通訊技術,主要是在目前通訊技術基礎上基礎衛星網路實現全球網路化覆蓋
6G將邁向太赫茲頻率,理論的下載速度可達每秒1TB,比5G要快太多可能是由電信衛星網路、通信網路、導航衛星網路等系統組成6G系統的天線將是「納米天線」,而且這些納米天線G時代,可飛行的感測器將是得到應用
7G和8G可能首先是在解決衛星通訊直接的切換和漫遊
隨著6G普及,面臨的實際問題將會是如何實現不同衛星系統間的切換和漫遊,畢竟美國、中國、俄羅斯全球三大不同的衛星導航系統還無法統一,所有7G或者8G將會解決這個首要問題!
會,人類的技術一定會不斷的進步,人的慾望也會不斷的進步。
雖然5G還沒普及,但是一旦成熟了,人類就開發出新的東西,就會產生新的慾望,這就意味著人類還需要繼續在技術上進步。
說實話,中國和美國都已經在研發6G了。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一致投票決定開放「太赫茲波」頻率段,有朝一日,該頻率段可能用於6G服務。該頻率段在95千兆赫(Ghz)到3太赫茲(Thz)范圍內,將開放提供6G實驗使用,讓無線技術的工程師開始他們的研發工作。
中國:去年的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央視新聞訪談節目《部長之聲》中表示,中國已經著手研究6G。
所有說,6G是板上釘釘的一定會到來。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5G恐怕要要到2020年才開始大規模商用;那麼6G恐怕要到2025年甚至更遠的時間才能商用。7G和8G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以後,有1oG,2oG,乃至100G,快得讓時光倒流!
首先說一下會的
5G是一個標准,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它可以帶來增強型移動寬頻、超可靠低時延和海量機器類通信。也就是說5G可以給用戶帶來更高的帶寬速率、更低更可靠的時延和更大容量的網路連接。
5G的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10Gb,比4G網路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舉例來說,一部1G的電影可在8秒之內下載完成。
隨著5G技術的普及,必然會給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無人機、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物聯網等相關技術帶來變革,並推動這些技術發展。
目前我國5G已經在商業試運行狀態,相信不久就會普及。同時我國已經啟動了6G技術的研究,相信將來7G8G也一定會到來。
5G已經開始商用,將來當然會出現6G、7G、8G網路。以便給人們帶來諸多的方便。
必經時代在進步,從70一90年代自行車,到現在的電動車, 汽車 。人類無時無刻都在進步,以前的2G、3G、4G到現在5G都是見證,它會給帶來什麼的好處呢。
比如無人駕駛的 汽車 ,沒有行駛證也可以坐自己的私人愛車到處跑,想想是多麼美好的事。
再如家裡的家用電器等,一切電器都可實現一鍵控制。這就是傳說中的物聯網 ,隨著5G的到來所有萬物都可互聯互通。
人的智慧是無限的,未來的6、7、8G都會有。等到那時將是什麼生話體驗,值得我們期待。
5G的主要場景不是手機,因為4G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需要,語音,視頻傳輸都沒有問題。
那為什麼還要投入巨資發展5G呢?最重要的是5G的低延時,低延時可以讓信息更有效率。比如正在研發的自動駕駛,遠程式控制制。這些技術會改變人們的很多認知,所有華為的5G技術讓美國感到恐慌。
其次就是高帶寬,這個很容易理解,下載更快。但下載速度快很容易造成網路擁堵,所以現在運營商都對5G的速度進行了限制。
5G其實也有缺點。因為信號頻率變高,所以穿透性會變差。基站的密度會大大增加,造成成本增加很多。所以在5G初期只會在某些區域進行信號覆蓋,不會像4G一樣全國大面積信號覆蓋。
毫米波問題,華為的技術是厘米波,美國一直推崇毫米波。毫米波的好處是頻率更高,速度更快。但信號衰減非常嚴重,基站鋪設更為密集。所以暫時還很少有國家願意用。
最後說是6G。6G的研發還沒有開始,主要原因是沒有找到6G存在的目的。只有等到5G發展差不多,人們會慢慢發現5G信號已經不能滿足時,6G才會被人們所需要,才會有人去研發。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時代在變化, 科技 的進步,技術不斷創新,自然造就新的產物
當然會,時代在進步,技術也會不停的更新。
據 科技 部官網2019年11月6日消息
為促進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發展和 科技 創新,推動第六代移動通信(6G)技術研發工作,2019年11月3日, 科技 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組織召開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相關部門領導和有關專家參加會議。 科技 部王曦副部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宣布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其中,推進工作組由相關政府部門組成,職責是推動6G技術研發工作實施;總體專家組由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37位專家組成,主要負責提出6G技術研究布局建議與技術論證,為重大決策提供咨詢與建議。會上,總體專家組代表介紹了6G技術研發態勢及未來發展思路與建議;TD產業聯盟、未來移動通信論壇代表分別介紹了前期工作開展情況、未來6G暢想及下一步工作計劃的建議。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的成立,標志著我國6G技術研發工作正式啟動。
王曦副部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目前全球6G技術研究仍處於 探索 起步階段,技術路線尚不明確,關鍵指標和應用場景還未有統一的定義。在國家發展的關鍵時期,要高度重視、統籌布局、高效推進、開放創新。下一步, 科技 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總體專家組系統開展6G技術研發方案的制訂工作,開展6G技術預研, 探索 可能的技術方向。通過6G技術研發的系統布局,凝練和解決移動通信與信息安全領域面臨的一系列基礎理論、設計方法和核心技術問題,力爭在基礎研究、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標准規范等諸多方面獲得突破。為移動通信產業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的 科技 基礎。
隨著 科技 不斷進步,未來是充滿無限可能的。6G,7G的時代可能會出現,但也可能會有其它的通信技術來取代掉這一概念。
可能會出現,因為時代在發展
『肆』 5G後又迎來了WIFI6,這兩個哪個用途最大
一個非常好的問題。5G和Wi-Fi 6都是新一代通信技術標准,兩者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和使用場景,也有一小部分的重合,共存遠大於競爭。
5G作為支撐 社會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備受矚目。5G有很多新的應用場景,比如邊緣計算、物聯網、自動駕駛、大數據、人工智慧、遠程醫療等高大上的場景都少不了5G的基礎支持。
1,高速度
最高速度可達4G的100倍,並且這個速度還有提升的空間。
2,低延遲
5G應用的一個新場景是無人駕駛和工業自動化,時延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
3,網路容量大
提供千億設備的連接能力,各種應用業務無所不包。
4,低功耗
5G為了支持大規模物聯網應用,通過降低功耗,大大改善用戶體驗,促進物聯網產品的快速普及。
5,萬物互聯
在5G智能時代,不僅手機電腦等上網設備連接網路,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設備以及公共設施需要聯網,5G讓這些智能設備互聯成為可能。
1,新一代技術標准
Wi-Fi 6是新一代技術標准,最高傳輸速度可達9.6Gbps,已經達到了第一代Wi-Fi的873倍。
2,應用場景
Wi-Fi作為一項非常成功的無線通信技術,早在1999年7月,蘋果開始在新一代iBook筆記本電腦中引入Wi-Fi,經過20多年的發展,Wi-Fi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如今隨著5G技術的大規模商用,Wi-Fi不得不面對這個新的有力挑戰。在這又一個 歷史 的十字路口,它究竟會走向何方呢?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答案。
首先WIFI 6 它不是我們普通用戶的剛需!
WIFI 6的用途是定位在智能家居這一塊的,因為它的最大連接數量有兩百多台!(這個數量來源小米的AX3600的公開數據)
所以普通用戶是用不到的,因為國外有很多評測機構都說過在現有的80兆hz的頻段上跟WIFI 5的速度上並沒有多大的提升。而160兆Hz的頻段目前還未開放。
目前使用WIFI6的大多數還是集中在大企業和家裡智能設備多的用戶,比如小米全家桶的用戶。
5G 的意義就不同了,5G可以說正在一步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真正全智能化的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等。
它都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雖然現在的5G是偽5G並非真正意思上的5G。因為從性能和速度上,目前的5G還未到達5G的峰值狀態。
5G的速度讓「載入中」成為過去,低延遲讓萬物互聯成為每家每戶都會有的智能化生活方式!
5G 可以讓每個人都能體驗到它的便捷和快速,而WIFI 6對於現在你們在使用WIFI 5過渡而來的用戶你會真的覺得升級後的體驗感知並不大。
5G後又迎來了WIFI6,那個用途最大?
你看到的是WIFi6,俺用的路由器是WIFi6+。由於沒有WIFI6手機,至今還沒體驗到速度帶來的快感。
說到5G和WIFI6這兩者的技術優勢各有千秋,各自有最佳應用場景。因此,兩者是相互依存、長期共存、優勢互補。
說到用途,在室內環境選用WIFI6經濟實惠,室外環境首選5G,WIFI6做輔助。特殊應用場合,尤其是對網速穩定性要求高的,應該首要考慮5G。因此,這兩種技術總得來說,應該處於融合互補合作模式,不應該有此消彼長的互斥態勢。
WIFI6是5G網路的重要互補技術,是室內場景應用的重要支撐技術,是不會取代5G技術的!
兩者都是採用了相同的底層物理技術,用於網速及容量提升。由於運營商無線系統和非授權無線系統之間有很大差異,例如成本、基礎設施布局、管理控制級別等,因此前者是不會取代後者的。5G技術的應用必定會使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物聯網設備間的連接無線技術是必選技術,因此在用途方面各自有各自的優勢。
WIFI6技術問世,智能家居應用不再是雞肋。
WIFI6是對室內WIFI通信距離的擴展非常友好,因此對智能家居的應用利好。如今人們生活方方面面有所提高,智能家居開始步入尋常百姓之家,其中吐槽多得是應用不方便,根本原因就是通信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優化。有了WIFI6就可以解決此類問題,只需要在室內每間房子里設置POD,於是房屋裡任何一個地方幾呼可將移動設備進行聯網,二且它們之間可以相互溝通。
結束語:5G與WIF6的用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定奪, 因此沒有誰的用途大,畢竟工作場景是不同的。
樓主你好!先把我的主要觀點寫在最前面: 5G和WIFI6的用途都很大,沒有「誰最大」之說,因為脫離了應用條件的對比是得不出結果的。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來分別了解一下5G和WiFI6到底是什麼技術。
5G技術: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也是繼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統之後的延伸。5G網路的主要優勢在於,數據傳輸速率遠遠高於以前的蜂窩網路,最高可達10Gbit/s,比當前的有線互聯網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窩網路快100倍。另一個優點是較低的網路延遲,有更快的響應時間,一般低於1毫秒,而4G為30-70毫秒。
WiFi6技術: 第六代WiFi標准,原名802.11 ax。Wi-Fi 6主要使用了OFDMA、MU-MIMO等技術,MU-MIMO(多用戶多入多出)技術允許路由器同時與多個設備通信,而不是依次進行通信。MU-MIMO允許路由器一次與四個設備通信,Wi-Fi 6將允許與多達8個設備通信。Wi-Fi 6還利用其他技術,如OFDMA(正交頻分多址)和發射波束成形,兩者的作用分別提高效率和網路容量。Wi-Fi 6最高速率可達9.6Gbps。Wi-Fi 6中的一項新技術允許設備規劃與路由器的通信,減少了保持天線通電以傳輸和搜索信號所需的時間,這就意味著減少電池消耗並改善電池續航表現,非常適用於電子移動設備。
WiFi6將與5G齊頭並進
我認為「5G取代Wi-Fi」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沒有了解應用場景的偏見。5G和Wi-Fi的應用場景模式是不同的:5G是一種廣域網技術,更多用於室外場景;Wi-Fi主要用於室內環境,這也是我堅信5G和Wi-Fi將長期共存下去。通過以下幾個角度可以進一步分析:
1.流量費用
我們先假設在未來某一天,5G已經完全取代Wi-Fi,那麼一方面,運營商就必須推出真正的無限流量套餐來彌補家庭、工作場景下電腦、平板、智能家居等各種硬體的網路流量需求,否則費用會遠遠超出現在寬頻的費用,而且目前三大運營商的寬頻並不算貴,甚至可能還會送你話費、千元機、電視聯網套餐等各種各樣贈品。另一方面,過去存在於Wi-Fi網路下的大量設備湧入5G網路,必將擠壓網路帶寬,導致用戶上網速度降低。
2.網路覆蓋
5G網路的一大特點就在於採用了超高頻頻譜,為24Ghz到52Ghz,4G網路頻段為1.8Ghz到2.6Ghz,頻率越高,穿越障礙的能力也越弱,所以5G信號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容易衰弱的,尤其是在密閉的電梯、地下室等,雖然運營商可以通過部署大量微基站彌補,但也意味著需要耗費更高的成本;Wi-Fi可以通過路由器和有線網路帶入地下室以及建築物中的各個角落,而5G網路難免會留下信號死角,同時方便用戶管理在同一Wi-Fi下的聯網設備。
3.網路容量
在講述這部分內容之前,要先提到一個計算公式,網路總容量=帶寬 x 頻譜效率 x 終端數量。相比於4G網路,5G網路擁有更高的網速、更大的帶寬和更穩的信號,帶來更為優秀的上網體驗,但就像筆者在上文提到的那樣,網路總容量是有極限的,5G的大帶寬並不代表其可以無限量的接收設備。接入設備過多會給基站帶來非常高的負擔。這時候就需要Wi-Fi進行分流,降低基站負擔。
4.更快的網速
5G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快,但其實Wi-Fi 6更快。Wi-Fi 6的單流峰值速率可達1.2Gbps而5G網路峰值速率為1Gbps。所以在整個5G時代,Wi-Fi 6的網速可能會持續稍高於5G網路。
5.終端類型發生改變
自Wi-Fi普及以來,各行各業都開始走向無線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 汽車 等都成為了聯網設備。如果5G取代了Wi-Fi,那麼未來所有聯網設備都必須要配備一張SIM卡或eSIM,這就為設備的使用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而且設備的價格也會因此而上漲,讓用戶多餘的購買和學習成本。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夠解答樓主的疑惑。
5G和Wi-Fi 6都是各自技術的最新版本。5G是繼LTE和LTE Advanced之後的下一代蜂窩網路。眾所周知,擁有手機的人都從塔樓廣播了蜂窩網路,這些塔樓經過精心設計,可以覆蓋廣闊的區域。
5G的前景聽起來似乎很熟悉,因為新一代產品都具有類似的優勢:更快的數據速度,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延遲。但是5G與過去的蜂窩網路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可以在未經許可的頻譜中運行,從而可以訪問上一代產品所沒有的寬頻,從而可以更快地處理並增強連接。
在物聯網時代,這可能至關重要。倡導組織5G Americas總裁克里斯·皮爾森(Chris Pearson)說:「它不僅提供了連接數以百萬計的設備用於IoT或大規模機對機通信的能力,而且還提供了 數十億個設備的 連接能力。」
「任何想要一個端到端具有許多服務功能的非常安全,可靠的網路的企業將選擇5G作為首要選擇。」
就5G而言,Wi-Fi 6(或802.11ax)是無線網路傳輸的最新標准——與5G一樣,它有望比前幾代產品更快,更廣泛,更智能。
但是,Wi-Fi 6也為舊無線標准所不具備的功能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思科無線 CTO Matt MacPherson 說,最大的不同是使用正交頻分多址。 使用OFDMA,如果需要,可以將接入點配置為在指定時間內將其整個信道分配給單個用戶,或者可以將信道設置為同時容納多個用戶(對於低帶寬應用程序來說是理想的)。結果:提高了效率,減少了等待時間或延遲時間。
「您可以做的是,您可以說我需要從網路上除去這么多的流量,並且我將安排這些設備使用不同的插槽,並且彼此避免,以便我們可以更好地優化網路。」 MacPherson說。
MacPherson表示,隨著物聯網的興起,這已成為一種必然。 高密度環境過去通常僅限於 體育 場館和音樂廳,但是隨著企業使用越來越多的設備,再加上諸如智能手錶之類的個人設備,企業也已成為高密度環境。
雖然5G和Wi-Fi 6的採用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兩者都對企業具有巨大的潛力。所有部門都可以從更快的數據速度和更少的延遲中受益,但是更多地依賴於連接的設備和移動性的行業將從這些新技術中獲得最大收益。
「如果您是智能電網,並且希望更好地監控電網並更好地了解如何管理電力,那麼擁有5G IoT感測器,設備和功能將是一個機會,」 Pearson說。
對於Wi-Fi 6,麥克弗森說,OFDMA調度可以優化設備的電池使用,這對行業特別有用。他說:「我們已經在這些早期部署中看到了改進,但是隨著軟體變得越來越復雜,調度演算法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們將會看到這些增長。」
「也許在工廠車間存在局限性,因為您無法將光纖連接到每台機器人身上,也無法將光纖連接到某些端點來實現智能自動化,」 Pearson說。「當您看到5G可以做什麼時,您就會開始考慮花多一點錢來做到這一點。」
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的相同優勢也將幫助其工人完成工作。 隨著越來越多的員工尋求在遠程辦公和移動性的支持下實現工作/生活平衡,協作技術的牢固連接勢在必行。遠程工作由視頻會議和數字電話等技術提供支持,並且這些技術需要正確同步才能生效。
麥克弗森說:「您不希望有人在屏幕上講話,而以後聽到的聲音看起來像是那些日本的老電影。您希望它同步,並且希望它是實時的。」
盡管好處可能是巨大的,但與採用新技術一樣,也會有所調整。皮爾森預測:「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人們可以提出新想法,新業務計劃和新業務方式的時代。我認為這對工人來說是積極的,但他們也必須發展。」
MacPherson說,盡管有些人可能更傾向於將5G或Wi-Fi 6作為前進的最佳方法,但實際上這是團隊的共同努力。 「有狂熱者認為Wi-Fi 6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而有些人則認為5G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是答案就在中間。」
「我們支持5G美好的未來,」他的組織5G Americas的Pearson說。「但是我們也認為Wi-Fi 6發揮著非常 健康 的作用。」
對於像思科這樣的公司,MacPherson表示目標是無縫的網路體驗。他說:「這不僅是做好技術,而且是將技術連接在一起的能力。我們想要為您提供最佳的連接體驗,並確保您可以無縫體驗產品服務。」
在過去的一年,有兩個新的標准進行了發布和建設,一個是5g,另一個則是WIFI 6。這是兩個不同的應用場景的技術標准。5g主要面向戶外,而WIFI 6則主要面向家庭會場等小區域場所。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的意思,和我們現在普遍在使用的4G技術是屬於並行關系,主要是通過運營商的基站來使手機實現移動的語音通信和數據業務。
WIFI 6是WIFI的第六代技術,其實更准確的表述應該是已經發展到第六代的WIFI版本。他的標準是802.11 ax,只是被WIFI聯盟更改成了更通俗的WIFI 6的名稱而已。現在我們主力使用的是802.11n也就是WIFI 4,還有802.11 AC也就是WIFI 5。
5g和WIFI六一樣,都有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更低的延遲。當然光有5g基站和WIFI 6的路由器,也是沒有什麼用!還需要手機,平板電視等終端也同樣符合相同的標准,才可以享受這些更好的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新的標准,在未來都會成為主流!
一、5G主要是移動通信技術
其實5G主要是移動通信技術,也就是蜂窩通信技術,雖然與WIFI 6似乎有很多共同點,但5G中最重要的是語音通話之類的。
同時基於5G網路,除語音通話外,再支撐起邊緣計算、物聯網、自動駕駛、大數據、人工智慧、遠程醫療等技術。
他主要是覆蓋更遠,覆蓋范圍更廣,同時有運營商全國統一覆蓋進行運營。
二、WIFI 6主要是無線數據傳輸技術
而WIFI技術主要是無線數據傳輸技術,不用於語音通話,這個大家是有感受的。主要是各設備通過無線技術接入網路中。
比如電腦、智能家居等等,通過一個WIFI技術,構成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網,然後各設備接入其中,進行數據的傳輸。
可見這兩項技術,有一定的共同點,但卻有不同的適用場景,不存在說誰用途更大,畢竟兩種技術的作用不同,無法直接比較的。
5G和WiFi 6是並駕齊驅的兩大網路技術,沒有哪個用途更大一說,兩者只是應用場景的不同,一個主室內、一個主室外,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兩者是互補的關系。
總體來說,5G和WiFi 6是並存而非競爭的關系,都是在各自領域最新的技術,且都將為造福人類做出貢獻。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5G和WiFi,屬於一種競爭合作的關系,前期是合作居多,後期則主要是競爭。5G和WiFi的重合區域,主要是一些室內的應用場景,包括一些家庭級的應用以及企業級的應用。從兩者的應用場景來看,5G的用途要大於WiFi應用的用途。
WiFi技術,是無線區域網技術,屬於固定網路的延伸。WiFi技術的出現,是因為有一些設備是需要通過無線技術來交互數據的。
WiFi技術從1999年的IEEE 802.11b開始,一直到2019年的IEEE 802.11ax,中間還有1999的IEEE 802.11a,2003年的IEEE 802.11g,2009年的IEEE 802.11n,2013年的IEEE802.11ac,一共經歷了6個大的版本。在2019年WiFi聯盟將WiFi重新命名,按照出現時間的先後,分別定義為WiFi 1到WiFi 6,現在我們經常提及的WiFi 6也就是IEEE 802.11ax。
WiFi 6的問世時間和5G比較相近,也被認為是和5G同期的技術。
5G可以實現理論最大9.6Gbps的接入速度,和5G的速度也比較接近。
WiFi 6和以前的WiFi應用場景也沒有出現變化,基於非授權頻率的WiFi 6技術,主要應用的場景是室內場所,比如家庭內部,一些辦公區域, 體育 館、火車站、飛機場等交通樞紐,商場等商業場景,也有小部分工業物聯網設備使用了WiFi做為接入技術。
和前代的WiFi技術相比,WiFi 6主要的性能提升,更多的也是偏向於物聯網設備的支持,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是WiFi 6的技術特點,這里和5G的三大應用場景是比較相似的。
WiFi技術,屬於區域網技術,應用范圍在1公里之內。和WiFi技術相比,5G是廣域網技術,支持終端大規模的移動,以及全球漫遊,這點是WiFi技術無法做到的。
此外,由於WiFi無法確保設備的安全性,所以一些對於安全性有比較高要求的設備,也不會使用WiFi進行連接,比如一些公共設施、工業物聯設備等。
在5G的發展過程之中,前期5G基站還很難做到全面的覆蓋,運營商的5G建設主要是以室外覆蓋為主,兼顧部分室內淺層覆蓋,這就室內區域,需要有WiFi 6進行補充。
伴隨5G而來的,還有光纖入戶寬頻的提速,1000M級別的寬頻推廣,也是5G時代運營商會要進行的固網的提速。
千兆寬頻,配合WiFi 5很顯然無法滿足,WiFi 5就現在的終端配置,基本也只能支持867Mbps的傳輸速率,所以也需要支持更高傳輸速率的WiFi 6。
而且隨著家庭內部智能家居設備的增加,傳統的WiFi 5路由器的接入終端限制,也制約了智能家居的發展,在這塊,也需要WiFi 6的支持。
目前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對於5G手機,同時也有支持WiFi 6的要求,這也說明了在5G前期,WiFi 6的必要性。
隨著運營商5G室外覆蓋的提升,最終運營商將會開始轉入室內部分覆蓋5G。在這里,主要是使用5G小基站進行覆蓋。基於5G的小基站將可以提供家庭級、室內級的覆蓋,而且由於5G後期網路結構會發生變化,邊緣計算的引入,使得家庭級的5G接入將可以和現在的光纖入戶一樣開始包月制,到了這個階段,5G將在家庭場景直接和WiFi 6正面競爭。
要做到這點,小基站的價格是最大的問題,現在5G pRRU的價格還是在萬元的級別,這個價格是很難被普及化的。
總而言之,WiFi 6是一個無線區域網技術,主要是覆蓋室內,而5G屬於廣域網技術,可以覆蓋室內,也可以覆蓋室外,就應用場景而言,5G是要比WiFi 6廣泛的。在5G前期,WiFi6的應用場景會和5G有部分交疊,但是就家庭場景和一些特殊室內場景而言,WiFi 6會是5G的重要補充。而到了5G後期,最終5G和WiFi 6誰佔到上風,就需要看產業鏈如何發展,以及運營商如何抉擇了,就技術而言,5G是可以取代WiFi 6的,而WiFi 6是無法取代5G的。
我是樂創物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主要是做物聯網方面和工業自動化方面的。
5G和WiFi6不同的應用場景都會有不同的發展,現在說哪個用途最大有點維持過早。下面分別來看看5G和WiFi6。
1 5G是什麼?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簡稱5G。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統之後的新的延伸。
5G
2 5G網路特點
高速率,以Gbit/s為標准,能夠滿足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大數據量的傳輸;低時延,約1ms左右,能夠滿足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實時應用; 超大帶寬,能夠提供千億設備的連接能力,滿足各種物聯網通信應用; 頻譜效率要比4G提升到10倍以上等。 以上4點是5G區別於前幾代移動通信不同點,也是移動通信從以技術為中心逐步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的結果。
3 WiFi6是什麼?
WiFi 6,其實就是第6代無線技術——802.11 ax。WiFi6帶來的最大意義就是更低的時延和更穩定的連接。
WiFi各代對比
4 WiFi6最新應用
雷軍在小米10(小米十年夢幻之作)著重介紹了WiFi6;海信在2020年春季新品發布會上一氣推出國內率先搭載WiFi 6的電視;4月17日,小米首款WiFi6路由器開售。
雷軍介紹WiFi6
5 5G與WiFi6
WiFi 6是一種無線區域網技術,主要覆蓋室內,而5G屬於廣域網技術,可以覆蓋室內和室外。在應用場景方面,5G比WiFi 6更廣泛。在5G的早期階段,WiFi6的應用場景將與5G的應用場景重疊,但在智能家居場景中和一些特殊的室內場景方面,WiFi6將是5G的重要補充。然而,在5G的後期,無論是5G還是WiFi 6,都取決於產業鏈的發展和運營商的選擇,這將決定誰發展用途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