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目前主要有哪些實際的衛星網路

目前主要有哪些實際的衛星網路

發布時間:2022-07-09 09:10:19

A. 簡述衛星網路的組網方式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無線區域網有兩種組網模式,無固定基站的WLAN和有固定基站的WLAN。
1、無固定基站的WLAN
這種無固定基站的WLAN結構為一種無中心的拓撲結構,通過網路連接的各個設備之間的通信關系是平等的,但僅適用於較少數的計算機無線連接方式(通常是5台主機或設備之內)。
這種組網模式不需要固定的設施,只需要在每台計算機中安裝無線網卡就可以實現,因此非常適用於一些臨時網路的組建。

2、有固定基站的WLAN
當網路中的計算機用戶到達一定數量時,或者是當需要建立一個穩定的無線網路平台的時候,一般會採用以AP為中心的組網模式。
以AP為中心的組網模式也是無線區域網最為普遍的一種組網模式,在這種模式中,需要有一個AP充當中心站,所有站點對網路的訪問都受該中心的控制。

B. 衛星上網是怎麼回事怎麼實現的

衛星上網
文章來源:嵐山夜話
http://www.33D9.COM
使用衛星上網的速度比起傳統的數據機,快上了數十到一百多倍,最高可達3Mbps的傳輸速率。 用戶只要通過計算機衛星數據機、衛星天線和衛星配合便可接入Internet。它是一種非對稱的接入方式,其業務功能強大,可以向用戶提供四百kbps的網際網路下載速度,是現時上網最快速率的七倍,也可進行衛星廣播式服務,例如大文件投遞、多媒體廣播、網頁廣播等。服務覆蓋范圍廣泛可覆蓋中國大陸所有地區、中國台灣及港澳地區。極富成本效益,高速交互可以通過公共代理伺服器減少重復頻寬佔用,一對多點數據廣播 下載更可大大減少上網頻寬與時間浪費。 高品質多媒體視音頻、利於推廣多元化增值應用。技術成熟穩定標准,用戶上網方式與原來相同。
全球現共有十一家網路服務商提供衛星接入的服務,用戶總數已達到佰余萬。使用衛星上網的用戶需為計算機裝配一張衛星網路PCI卡,並與一個約七十五厘米口徑的衛星接收天線相連。用戶在瀏覽器軟體上單擊一個網址,網址要求信號由數據機送到用戶的互聯網服務商。衛星網路運行中心接到要求信號後,根據用戶的要求到相應的網站去獲取所需信息,再將信息上傳到衛星,以高速高帶寬送到用戶的接收天線,然後再傳到用戶的計算機上。

衛星上網除了服務區域廣泛外,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速度,從速度上比較,衛星上網的速度比起傳統的數據機,快上了數十到一百多倍,是14.4kModem的28倍,支持所有標準的TCP/IP網路協議及應用, HTTP、 FTP 、SMTP等。所以能以非常快速有效率地下載您想要的大檔案。 衛星直播網路服務所需系統設備為網路營運中心(Network Operation Center, 簡稱NOC),7-11m直徑衛星發射天線,24M衛星頻寬構成的上行主站,同時透過寬頻專線上聯互聯網,可以取得用戶所指定存取的網路資源,利用Ku波段QPSK衛星調制編碼轉成衛星信號上鏈至衛星,廣播下傳至用戶。客戶端只需Pentium/90,16M,20M HD以上計算機,Window95或NT Workstation4.0操作系統,14.4kbps以上Modem基本上網配置,配上0.75-0.9m衛星天線,Ku頻段衛星信號接收器,衛星 Modem卡,驅動及應用軟體套件。使用時,用普通MODEM撥通ISP,通過MODEM上行,衛星用400K速率下行。同時提供3M的廣播帶寬,用以提供網站廣播,證券信息,以及數據投遞,遠程教學等功能 對於一般企業而言,衛星上網的數字封包快遞及多媒體傳送服務可以非常快的由單點對多點廣播數字信息,如傳送軟體,電子檔案或是企業內訓練課程節目等傳送到分公司、經銷商、連鎖店、及會員等。 另外,衛星上網的廣播功能可以如電視節目表般地事前安排,亦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要求來安排。 衛星上網服務,以其高速率、高速率的理想傳輸模式,就花費而言,相對合理,所以作為一種全新的寬頻接入方式正在逐步發展。

C. 衛星種類繁多,中國現已發射的衛星有哪些系列呢

我國已發射並投入使用的衛星有:「東方紅」系列通訊衛星;「風雲」系列氣象衛星、中國遙感系列衛星、「實踐」系列科學試驗衛星等。

中國遙感系列衛星:

遙感衛星是指利用遙感技術和遙感設備,對地表覆蓋和自然現象進行觀測的人造衛星,而我國的遙感系列衛星也就用「遙感」命名。遙感衛星主要用於國土防災減災、城市規劃等方面,截至2015年,我國已成功發射27顆「遙感」系列衛星,建立了一個穩定的衛星對地觀測系統以及相應的應用體系。

D. 目前世界上有幾大衛星定位系統

目前世界上有4大衛星定位系統。分別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BDS)、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GALILEO)、GLONASS以及GPS。

拓展資料

GPS

GPS是在美國海軍導航衛星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導航、定位和定時功能,能為用戶提供精密的三維坐標、速度和時間。現今,GPS共有 在軌 工作衛星31 顆,其中GPS-2A衛星10顆,GPS-2R衛星12顆,經現代化改進的帶M碼 信號的GPS-2R-M和GPS-2F衛星共9顆。根據GPS現代化計劃,2011年美國推進了GPS更新換代進程。GPS-2F衛星是第二代 GPS向第三代GPS過渡的最後一種型號,將進一步使GPS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

GLONASS

GLONASS是由原蘇聯國防部獨立研製和控制的第二代軍用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是繼GPS後的第二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系統由衛星、地面測控站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系統由21顆工作星和3 顆備份星組成,分布於3 個軌道平面上,每個軌道面有8 顆衛星,軌道高度1萬9000公里,運行周期11小時15分。GLONASS系統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1984年發射首顆衛星入軌。

GALILEO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GALILEO)是由歐盟研製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計劃於1992年2月由歐洲委員會公布,並和歐空局共同負責。系統由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工作星,3顆備份星。衛星軌道高度為 23616km,位於3個傾角為56°的軌道平面內。2012年10月,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二批兩顆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太空中已有的4顆正式的伽利略衛星,可以組成網路,初步實現地面精確定位的功能GALILEO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民用的全球導航衛星定位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BDS)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BDS)是中國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分為兩代,即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系統。我國上世紀80年代決定建設北斗系統,2003年,北斗衛星導航驗證系統建成。該系統由4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E. 全球有哪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中國「北斗」系統。

1、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

GPS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於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功能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

經近10年我國測繪等部門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顯著特點,贏得了廣大測繪工作者的信賴,並成功地應用於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運載工具導航和管制、地殼運動監測、工程變形監測、資源勘察、地球動力學等多種學科中,從而給測繪領域帶來了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

2、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

該系統最早開發於蘇聯時期,後由俄羅斯繼續該計劃。俄羅斯 1993年開始獨自建立本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該系統於2007年開始運營,當時只開放俄羅斯境內衛星定位及導航服務。到2009年,其服務范圍已經拓展到全球。該系統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確定陸地、海上及空中目標的坐標及運動速度信息等。

3、歐洲「伽利略」系統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歐盟研製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該計劃於1999年2月由歐洲委員會公布,歐洲委員會和歐空局共同負責。系統由軌道高度為23616km的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工作星,3顆備份星。衛星軌道高度約2.4萬公里,位於3個傾角為56度的軌道平面內。

截止2016年12月,已經發射了18顆工作衛星,具備了早期操作能力(EOC),並計劃在2019年具備完全操作能力(FOC)。

4、中國「北斗」系統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英文名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5)目前主要有哪些實際的衛星網路擴展閱讀

中國「北斗」系統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建設北斗一號系統。

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並投入使用,採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第二步,建設北斗二號系統。

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斗二號系統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三步,建設北斗三號系統。

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

北斗三號系統繼承北斗有源服務和無源服務兩種技術體制,能夠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定位、測速、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還可享有區域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

F. 全球四大衛星定位系統分別是那四個

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四大定位系統為:美國GPS、歐盟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中國北斗。

1、美國GPS

由美國國防部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設計、研製,於1993年全部建成。1994年,美國宣布在10年內向全世界免費提供GPS使用權,但美國只向外國提供低精度的衛星信號。據說該系統有美國設置的「後門」,一旦發生戰爭,美國可以關閉對某地區的信息服務。

2、歐盟伽利略

歐盟於1999年首次公布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計劃,其目的是擺脫歐洲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依賴,打破其壟斷,組成「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該項目總共將發射30顆衛星,位置精度達幾米,亦可與美國的GPS系統兼容。

3、俄羅斯格洛納斯

「GLONASS 」是由俄羅斯單獨研發部署的衛星導航系統,該項目啟動於上世紀70年代俄羅斯有22顆Glonass衛星在軌運行,但僅有16顆運轉正常。該系統需要有18顆衛星才可滿足繼續為全俄羅斯提供導航服務的需求,至少需要24顆衛星才提供全球導航服務。

4、中國北斗

2003年5月25日零時3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地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運行導航定位系統工作穩定,狀態良好。

(6)目前主要有哪些實際的衛星網路擴展閱讀:

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

1、精密工程、測量及變形監測中的應用

將應用GPS衛星定位技術建立的控制網叫GPS網,GPS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全球或全國性的高精度GPS網;一類是區域性的GPS網。

大地測量的科研任務是研究地球形狀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利用全球覆蓋的高精度GPS網建立起高精度的動態坐標框架。區域GPS網是指國家C、D、E級GPS網或專為工程項目布測的工程GPS網。

2、交通系統中的應用

對當前位置的定位以及對目標物的定位是地面車輛導航系統的兩個關鍵技術。前者需要GPS獲取點位根據,而後者則偏重以數字地圖為基礎,確定點位置,這實際上是一個地圖相關分析的問題。

3、地球動力學中的應用

用GPS來監測全球和區域板塊運動,監測區域地殼運動,對地球成因及動力機制的研究。研究地下斷層活動模式、應力場變化,對地震危險值估計和預報。

為了進行地殼形變監測,由地震局、總參測繪局、國家測繪局、中國科學院承擔的「九五」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同地殼運動監測網路工程」已於2000年建成。

4、軍事中的應用

軍事上可用於協同作戰、導彈的制導、搜索及救援人員野外定位。協同作戰方面,GPS可為各級指揮系統提供各種目標及事件所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搜索及救援人員野外定位方面,在茫茫的沙漠上,沒有任何標志,主要靠導航衛星進行定位,才能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定位系統 (高精度無線電導航的定位系統)

G. 全球四大定位系統是什麼

  1. GPS系統(美國)

GPS系統是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

2.北斗系統(中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是繼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和俄國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有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優於20m。

3.GLONASS系統(俄羅斯)

「格洛納斯」GLONASS是前蘇聯從80年代初開始建設的與美國GPS系統相類似的衛星定位系統,覆蓋范圍包括全部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也由衛星星座、地面監測控制站和用戶設備三部分組成。

4.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歐盟)

Galileo系統總投資達35億歐元的伽利略計劃是歐洲自主的、獨立的民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務,實現完全非軍方控制、管理,可以進行覆蓋全球的導航和定位功能。

(7)目前主要有哪些實際的衛星網路擴展閱讀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稱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

常見系統有GPS、BDS、GLONASS和GALILEO四大衛星導航系統。最早出現的是美國的GPS,現階段技術最完善的也是GPS系統。

隨著近年來BDS、GLONASS系統在亞太地區的全面服務開啟,尤其是BDS系統在民用領域發展越來越快。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在航空、航海、通信、人員跟蹤、消費娛樂、測繪、授時、車輛監控管理和汽車導航與信息服務等方面廣泛使用,而且總的發展趨勢是為實時應用提供高精度服務。

參考資料: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網路

H. 目前,已建成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哪些

截止2020年9月,已建成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有:

1、GPS全球導航定位系統 (美國)

GPS的全稱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於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功能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

GPS自問世以來,就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蓋、方便靈活吸引了眾多用戶。GPS不僅是汽車的守護神,同時也是物流行業管理的智多星。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GPS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繼汽車市場後的第二大主要消費群體。

2、GNS伽利略導航系統(歐盟)

GNS的全稱是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歐盟研製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歐盟2002正式啟動該導航系統研製和部署工作,歷時14年,於2016年投入運營,正式對外提供導航服務。

伽利略導航系按設計將由30顆衛星(調整為24顆工作衛星,6顆備份衛星)構成,計劃於2020年發射完畢。

3、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俄羅斯)

GLONASS的全稱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是由俄羅斯研製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蘇聯在1976年啟動的該導航系統項目,該項目後由俄羅斯繼續執行。該系統於2007年開始運營,當時只開放俄羅斯境內衛星定位及導航服務。到2009年,其服務范圍已經拓展到全球。該系統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確定陸地、海上及空中目標的坐標及運動速度信息等。

4、BD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

BDS的全稱是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完全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我國1994年正式開始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北斗一號)的研製,歷時26年,於2020年6月23日發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至此完成所有46顆組網衛星(16顆北斗二號衛星,30顆北斗三號衛星)的部署。



(8)目前主要有哪些實際的衛星網路擴展閱讀:

衛星導航系統的原理

24顆GPS衛星在離地面1萬2千公里的高空上,以12小時的周期環繞地球運行,使得在任意時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點都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

由於衛星的位置精確可知,在GPS觀測中,衛星到接收機的距離,利用三維坐標中的距離公式,利用3顆衛星,就可以組成3個方程式,解出觀測點的位置(X,Y,Z)。

考慮到衛星的時鍾與接收機時鍾之間的誤差,實際上有4個未知數,X、Y、Z和鍾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顆衛星,形成4個方程式進行求解,從而得到觀測點的經緯度和高程。

事實上,接收機往往可以鎖住4顆以上的衛星,這時,接收機可按衛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組,每組4顆,然後通過演算法挑選出誤差最小的一組用作定位,從而提高精度。



閱讀全文

與目前主要有哪些實際的衛星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淘寶客網路電話怎麼設置 瀏覽:486
無線網路機頂盒置物架 瀏覽:558
網路不好請稍後再試怎麼回事 瀏覽:459
正在連接網路如何知道密碼 瀏覽:177
長沙月湖一期什麼網路好 瀏覽:416
搭建網路怎麼讓山頂有信號 瀏覽:567
攜號轉網後手機網路卡 瀏覽:691
兩百兆網路測速應該是多少 瀏覽:884
蘋果6共享電腦的網路 瀏覽:402
網路可以設置不能看抖音嗎 瀏覽:531
鄭州電信網路信號好不好 瀏覽:465
平板怎麼上移動網路 瀏覽:69
怎麼看自家的網路信號快慢 瀏覽:700
美軍無線網路新技術最新消息 瀏覽:492
設置新的連接網路沒有無線的選項 瀏覽:918
哪裡可以找到網路里的人 瀏覽:655
計算機網路華為認證會過期嗎 瀏覽:76
無線網路到期密碼會改嗎 瀏覽:160
e家網路連接一到晚上就斷 瀏覽:267
路由器wifi連接上無網路 瀏覽:11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