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哪些企業運用了網路治理方式

哪些企業運用了網路治理方式

發布時間:2022-07-24 05:06:45

㈠ 作為一名企業職工如何運用網路提升工作能力和治理能力

公司團隊建設指定活動內容,針對具體的活動要徵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但不能面面俱到。公司應該針對公司的實際情況指定活動內容,比如利用晚上組織K歌,利用周末組織大家戶外活動或者去旅遊景點旅遊等,要有具體的美容,不能每個人去徵集意見,只能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每個人的意見都要考慮的話,那麼再怎麼完善的活動計劃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你不可能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只能讓大每個人慢慢學會融入和適應這個團隊氛圍。
原來想利用這個假期和大家一起出去玩玩,加強溝通,了解,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說就是交朋友,站在公司管理的角度就是增強公司團隊建設,畢竟這個年代追求的是整個團隊力量,所以每個公司都在拚命的抓團隊建設,尤其以金融、保險行業最為明顯。
以前公司團建不是燒烤就是爬山之類的,特別無聊,但是又不能不去,本來團建是要用來提高員工積極性,這么一搞公司上下都積極性不高了。
今年hr小姐姐順帶我們玩一種新的團建模式,叫做團劇,一開始還以為是一大群人去看劇啥的,後來了解到原來是有點類似那種帶劇本的活動,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角色扮演,一下子興趣就上來

㈡ 公共管理學 網路治理的實踐類型有哪些

理論上,政策績效不同於政策結果之處在於它對其內在價值及其行為方式改變的特別關注,因而具有較強的價值意蘊。政策績效在社會轉型中的「應然」狀態與「實然」現實之間的差別,就是政策問題存在的閉區間。在此基礎上,公共政策的自由裁量權、公共政策的回應性、有效性、公共性、公民精神以及治理、善治等作為一種「績效指標」,對政策績效及其實現程度等都有很大的影響。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特質的社會問題的大量積聚、政府主導的政策模式、公民社會的不健全等,首先作為一種「自變數」,影響著當下我國的現實政策績效,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公共政策的自由裁量權、回應性、有效性、公共性、公民精神等的存在形式和發生作用路徑;另一方面,作為「因變數一、我國公共服務績效評估中應堅持的基本價值取向對一項並沒有統一評價標準的事物的評估,首先需要明確所用評估體系的基本價值取向,否則人們就不可能知道你的評估傳遞的是什麼信息,而且也不可能在各種評估之間進行比較。公共服務。正是這樣一類事物,對於應該由誰來提供、怎樣提供、提供多少、如何分配等一系列問題,都沒有統一公認的標准。所以,在對公共服務的評價之前,需要明確本文對公共服務的基本價值取向,即什麼是公共服務的效率,什麼是公共服務的公平。(一)公共服務的效率觀在經濟學中,對效率的回答比較清晰而且爭議較少,通常指成本收益之間的關系,反映的是既定成本下的收益多少的比較,或者既定收益下投入成本多少的比較。這種效率概念應用到公共服務的投入與產出時,則需根據相關概念的本質內涵對其外延進行拓展。就公共服務提供的投入和成本而言,與普通產品的投入並無區別,無外乎投入的「人、財、物」的合計,比較容易測度;但是對公共服務的產出和收益而言,使用傳統方法進行衡量則顯得相當棘手,因為絕大多數公共服務都具有非競爭性或非排他性特點,使得對各個消費者實際公共服務的受益難以度量,而且很多公共服務產生的結果事實上都無法以貨幣形式來進行度量。雖然理論上提出了很多試圖解決公共服務受益測度的方法,但是尚沒有一種能真正用於實踐。在現實中,對既定成本的某項公共服務,我們可以知道它支持了多少具體的服務,並且這些服務將與最終效果直接相關。例如,雖然我們不能測度到一項公共醫療計劃對所有接受服務的人群所產生的總收益,但是我們可以知道該計劃投入了多少醫生、護士和設備(成本),也可以知道一共提供了多少服務(如多少次檢測、多少次門診、多少次手術等),而且這些服務將直接影響接受服務人群的健康狀況。顯然,所有這些服務的加總就是該項計劃的總產出,這些產出與傳統經濟學意義上產出最大的區別可能就是它們無法有效地用貨幣進行度量,甚至並不存在一一對應關系。然而它們都具備同樣的本質,即都是某項活動(生產活動或公共服務提供)帶來的結果,可以看作是一種廣義的產出。於是,對公共服務效率的測度問題,常常轉變為對上述廣義投入與產出轉化關系的測度。可以運用運籌學中數據包絡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簡記DEA)方法來測度公共服務的相對效率。(二)公共服務的公平觀與效率概念不同,公平的概念在經濟學,乃至哲學上從來就沒有達成過一致認識。而且對於公平的主體(誰跟誰公平)、客體(哪些方面要公平)、原則(如何判斷是否公平)同樣爭論不休。從公共服務自身特徵出發,結合我國國情實際,明確自己的傾向,以便於大家進一步理解我們的觀點和結論。1.公平的主體。關於公共服務公平的主體選擇問題,主要由問題的輕重緩急來決定。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相對於個體之間的不平等,群體之間不平等問題的嚴重性更突出。因為,由於自然和社會原因形成的群體,往往被內部成員和旁觀者視為一個整體,並形成一定程度的認同感。認同感一旦成形,群體之間的差別(不平等)則很可能就變成它們之間相互沖突的根源(王紹光,2006)。當前,我國最突出的差別是經濟發展的地區差別和二元結構下的城鄉差別,這都屬於群體性不平等問題,所以更值得高度關注。公共服務的性質和特點決定,其應該成為熨平群體和個體之間不平等的重要工具,例如讓所有人都享受公平的基礎教育是縮小個人未來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而公共服務要發揮這種熨平

㈢ 國內有哪些公司在做企業數據治理系統的路過的了朋友可以介紹一下

國內有哪些公司在做企業數據治理系統的?路過的了朋友可以介紹一下

如今,不少企業都想擁有屬於自己企業或產品的手機APP,但其中最困擾企業主的問題就是:開發一款手機APP到底需要多少錢?

簡單點來說,要視手機APP的需求及質量而言,價位一般在幾千到十幾萬左右,更高端的價格更高。

定製款:定製款是指APP的功能全部重新開發,過程比較繁瑣,需要美工、策劃、APP開發(前台/客戶端/手機端)、後台程序員等工種協同完成,大型的、功能復雜的APP甚至需要數十人的團隊。

由於APP的功能和設計都是定製的,因此價格會高些。定製款的開發時間與開發價格是成正比的,開發時間長,大約在兩三個月甚至不定的周期里才能完成,而費用大概在幾萬甚至十幾萬左右。

因此,想要知道開發一款手機APP需要花費多少錢,企業主首先必須把APP的詳細需求和功能告知APP開發公司,開發公司才能報出一個合理的價格。

二、手機APP平台不同,製作成本也不一樣

現在市面上流行的手機APP製作平台主要有兩種一般包括兩種系統:安卓系統(Android)和蘋果系統(IOS)。

一般來說,製作蘋果系統的手機APP軟體費用要比安卓平台的貴一些,因為蘋果公司對蘋果平台的封閉性和手機APP開發語言Objective-C的難度,都讓APP開發者加大了蘋果系統手機APP開發的難度。

三、APP製作成本包含參與人員的工資

通常情況下,開發一款APP需要產品經理、客戶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和UI設計師各一名,這已經是製作手機APP應用軟體比較精簡的配置了,所以這些參與人員的工資也是包含在APP製作成本當中的。這些工作人員的月薪加起來可能都會超過4、5萬元。

四、APP開發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實力的APP開發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會導致APP的成本費用高一些,如在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的開發公司開發成本費用就會比較高,因為當地開發人員的薪資和其他支出相對更高。

㈣ 作為一名企業職工,談談如何運用網路提升工作能力和治理能力

提升工作能力應做到:

一是要帶著責任做工作。

責任感是一個人的思想素質、精神境界、職業道德的綜合反映。責任感雖然無形無狀、難觸難摸,但是力量巨大,影響深遠。一個人有顧責任感,就有積極主動的態度,深入扎實的作風、認真負責的精神。

就有不甘落後的志氣、百折不撓的勇氣和奮力開拓的銳氣;就會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就可以出思路、出辦法、出成績。就大多數人的工作而言,絕大部分是平凡、具體、瑣碎的,看似簡單位和容易。

而把認為簡單的事情年復一 年地都做好,就是不簡單;把認為容易的事一件一件地落實好,就是不容易。就是不容易。這就需要責任感,有責任感的人受人尊重、招人欣賞、讓人放心。

二是要帶著激情做工作。

激情是吹動船帆的風,船就不能行駛;激情是工作的動力,沒有動力,工作就難以有起色。如同靈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藝術,激情能夠創造不凡的業績。如果缺乏激情,疲沓懶散,很可能一事無成。

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雖然感到很辛苦,但是有辛苦就會有收獲,特別是一個人能夠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有好的環境和條件,做一點具體的事情,同時自己也相應地得到提高,也許這不是辛苦而是幸運了。

再說,如果大家都能同心同德、盡心盡力,把工作開展得有板有眼、有聲有色,讓人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從這一角度看,也許又不僅僅是幸運,而是一種幸福了。

三是要帶著感恩做工作。

每個人保持正確的心態至關重要。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心態決定一切。它能夠左右一個人的思想、影響一個人的行為,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心態正確就會寧靜而安詳,感到生活溫暖;就會迸發出干勁和活力,感到工作愉悅。如果心態不好,就會在順利時自以為是、傲氣十足、得意忘形,在逆境時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煩躁不安;就會既笑別人不如已,又怕別人比已好,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甚至會為了牟取一已之利而不擇手段,這樣勢必害事業、害組織,最終也會害了自己。因此,要不斷學會以感激的心態對待工作、對待他人、對待組織。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會對你笑。只要你用感恩的態度對待別人、別人就能給你關心和幫助、給你支持和鼓勵、給你提醒和教導,讓你感受到真誠、感受到友誼、感受到溫暖、使你感動、使你感激、使你增添精神支撐。

四是要帶著清醒做工作。

實踐經驗表明,只有始終保持頭腦清醒的人,才能不斷取得成績、獲得成功,才能順利成長、日臻成熟。作為領導幹部要時刻清醒地認識到:在個人與組織的關繫上,一個人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組織的培養和造就;在職務與能力的關繫上。

一個人的工作能力不是隨著職務的提升而自然提高,官大了不等於本事大了,地位高了不等於水平也高了。

在工作與成效的關繫上,一個人肯幹事是態度、想幹事是熱情、會幹事是能力、干成事才是本事,這種本事靠上級封不出來,靠權力壓不出來、靠自己吹不出來,只有靠實實在在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五是要帶著正氣做工作。

領導幹部既要有本事,也要守本分,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斷加強黨性鍛煉,提高修養,不斷地防止和掃除自己身上的「灰塵」和「微生物」,始終保持光明磊落、清正謙潔,自覺遵守黨政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力求有本事、能幹事、不出事。

(4)哪些企業運用了網路治理方式擴展閱讀:

提高治理能力應做到:

一、用老闆的腦袋思考

安度裁員潮,甚至還能取得升遷機會,你必須用老闆的腦袋思考,換句話說,你不只顧好手上工作,還要思考更深、更廣、更周全。不論你現在處於哪個位階,試著站在比現在職位至少高一層的位子思考工作。

這樣做尤其能幫你判斷手上工作的優先順序,例如你是不是花最多力氣和時間在做老闆、主管認為最重要的事。

二、發展多職能力

而且,只擁有一種專業能力已經過時,現在職場需要「七十二變」的孫悟空。 過去認為,只要不斷精進自己的核心專業能力,就能牢牢捧住飯碗,但現在這種想法可能讓你在職場 上升遷受阻,甚至被淘汰出局。

專家指出,外界環境變化太快,企業為求生存,必須不斷調整經營方向,因此,今天企業重視的某些 專業能力,明天可能變得不重要。這種情況下,只固守一種專業職能的人,如果無法符合企業未來的發展 需求,當組織重整,精簡人力時,很可能就被裁掉。

例如年年考績拿 A,專業技術優秀的研發工程師,碰上市場需求轉變,研發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或 現在手上工作可以外包,而個人除了研發技術,又沒有其他專長,如不熟悉市場狀況及需求的行銷能力, 不懂得銷售產品的業務能力,當公司組織重整時,可能被迫丟掉飯碗。

所以,要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求生存,捧牢飯碗,需要積極讓自己成為「多職能」人才,增加不同職 務上的歷練。 例如科技公司的研發人員除了必備專業技術,也要透過進修等方式,拓展自己的行銷能力,了解市場 需求;行銷人員可加強自己的財務管理能力等。

三、培養領導能力

領導能力好,不僅可抱牢工作,也助你在職場更上一層樓。 領導能力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對內整合公司的人力資源,適才適所,安置每個下屬在最適合他的職 位,整合團隊一起達成公司訂定的目標;另一方面則是對外整合客戶的能力,和客戶建立良好關系,為公 司創造最大利益。

如果是一直擔任專業職,或目前沒有管理經驗,可以先爭取擔任大型專案負責人(project leader), 練習整合資源、內外及跨部門溝通協調等等能力。

四、確實的執行力

訂出一個好策略固然重要,但是光有策略不夠,更重要是能執行出成效,專家認為。執行力好的人能 將策略馬上赴諸執行,並且過程中不斷追蹤確認,如果發現偏離了企業訂定的目標,就盡快調整修正執行 內容,以避免離目標愈來愈遠,浪費公司資源。

㈤ 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中有哪些可以運用到互聯網的地方

主要內容是:
對上網用戶進行管理,分配上網證書,如口令或身份卡等;對用戶注冊的日期和時間進行管理;對使用系統的特權進行管理;設定危及系統安全的事件和告警方式;提供對網路及網路設備進行安全保護的能力。主要有接入及用戶許可權的管理,安全審查及安全告警處理。分析與安全有關的事件。
安全管理的內容是對生產中的人、物、環境因素狀態的管理,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消除或避免事故。達到保護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的目的。

㈥ 公司治理的模式有哪些

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三種:英美模式、日德模式和家族模式。

英美模式

英美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基本特徵

公司內部的權力分配是通過公司的基本章程來限定公司不同機構的權利並規范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各國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雖然都基本遵循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的框架,但在具體設置和權利分配上卻存在著差別。

1.股東大會

從理論上講,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但是,英美公司的股東非常分散,而且相當一部分股東是只有少量股份的股東,其實施治理權的成本很高,因此,不可能將股東大會作為公司的常設機構,或經常就公司發展的重大事宜召開股東代表大會,以便作出有關決策。在這種情況下,股東大會就將其決策權委託給一部分大股東或有權威的人來行使,這些人組成了董事會。股東大會與董事會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委託代理的關系。股東們將公司日常決策的權利委託給了由董事組成的董事會,而董事會則向股東承諾使公司健康經營並獲得滿意的利潤。

2.董事會

董事會是股東大會的常設機構。董事會的職權是由股東大會授予的。關於董事會人數、職權和作用,各國公司法均有較為明確的規定,英美也不例外。除公司法的有關規定以外,各個公司也都在公司章程中對有關董事會的事宜進行說明。公司性質的不同,董事會的構成也不同。在談到公司治理問題時,常常要根據不同性質的公司進行分析。 為了更好地完成其職權,董事會除了注意人員構成之外還要注意董事會的內部管理。英美公司的董事會在內部管理上有兩個鮮明的特點:

其一,在董事會內部設立不同的委員會,以便協助董事會更好地進行決策。一般而言,英美公司的董事會大都附設執行委員會、任免委員會、報酬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等一些委員會。這些委員會一般都是由董事長直接領導,有的實際上行使了董事會的大部分決策職能,因為有的公司董事太多,如果按正常程序進行決策,則很難應付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也有可能因為決策者既是董事長同時也是最大股東,對公司事務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所以不願讓太多的人分享他的決策權。在這種情況下,董事會是股東大會的常設機構,而執行委員會又成為董事會的常設機構。除這樣一些具有明顯管理決策職能的委員會外,有的公司還設有一些輔助性委員會,如審計委員會,主要是幫助董事會加強其對有關法律和公司內部審計的了解,使董事會中的非執行董事把注意力轉向財務控制和存在的問題,從而使財務管理真正起到一種機制的作用,增進董事會對財務報告和選擇性會計原則的了解;報酬委員會,主要是決定公司高級人才的報酬問題;董事長的直屬委員會,由董事長隨時召集討論特殊問題並向董事會提交會議記錄和建議的委員會,盡管它是直屬於董事長的,但它始終是對整個董事會負責,而並不只是按董事長的意圖行事。美國的有些公司又成立了公司治理委員會,用以解決專門的公司治理問題。

其二,將公司的董事分成內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內部董事是指公司現在的職員,以及過去曾經是公司的職員,三種人,一是與本公司有著緊密的業務和私人聯系的外部人員;二是本公司聘請的外部人員;三是其他公司的經理人員。外部董事一般在公司董事會中佔多數,但一般不在公司中任職;內部董事一般都在公司中擔任重要職務,是公司經營管理的核心成員,美國大多數公司企業的內部董事人數為三人,很少有超過五人的。外部董事有的是私人投資者,它通過在股票市場上購買公司股票而成為公司大股東,但他們往往對於公司的具體業務並不了解,大部分外部董事作為其他公司的代表進入公司董事會,而這些公司又常常是法人持股者。自70年代以來,英美公司中的外部董事比例呈上升趨勢。按理講,外部董事比例的增加會加強董事會對經營者的監督與控制,但是,英美大公司中同時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公司首席執行官兼任董事會主席。這種雙重身份實際上使董事會喪失了獨立性,其結果是董事會難以發揮監督職能。

3.首席執行官(CEO)

從理論上講,董事會有權將部分經營管理權力轉交給代理人代為執行。這個代理人就是公司政策執行機構的最高負責人。這個人一般被稱為首席執行官,即CEO。在多數情況下,首席執行官是由董事長兼任的。即使不是由董事長兼任,擔任此職的人也幾乎必然是公司的執行董事並且是公司董事長的繼承人。但是,由於公司的經營管理日益復雜化,經理職能也日益專業化,大多數公司又在首席執行官之下為其設一助手,負責公司的日常業務,這就是首席營業官,即COO(Chief Operation Officer)。在大多數公司,這一職務一般由公司總裁(President)兼任,而總裁是僅次於首席執行官的公司第二號行政負責人。也有的公司,由董事長同時兼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總裁。此外常設一名首席營業官協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工作。此外,公司還設有其他一些行政職務,如首席財務官等。在英美公司的行政序列中,以首席執行官的地位最高,其次為公司總裁,再次為首席營業官,接下來是首席財務官。在總裁以下,各公司還常常設有多名負責具體業務的副總裁,包括執行副總裁和資深副總裁。這些副總裁一般都負責公司的一個重要業務分部,或者是作為公司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的代表擔任重要子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由於首席執行官是作為公司董事會的代理人而產生,授予他何種權利、多大的權利以及在何種情況下授予,是由各公司董事會決定的。首席執行官的設立,體現了公司經營權的進一步集中。

4.外部審計制度的導入

需要注意的是,英美公司中沒有監事會,而是由公司聘請專門的審計事務所負責有關公司財務狀況的年度審計報告。公司董事會內部雖然也設立審計委員會,但它只是起協助董事會或總公司監督子公司財務狀況和投資狀況等的作用。由於英美等國是股票市場非常發達的國家,股票交易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公司財務狀況的真實披露,而公司自設的審計機構難免在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和真實性方面有所偏差,所以,英美等國很早便出現了由獨立會計師承辦的審計事務所,由有關企業聘請他們對公司經營狀況進行獨立審計並發布審計報告,以示公正。英美等國公司每年的財務報告書都附有審計事務所主管審計師簽發的審計報告。政府的審計機構也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公司經營狀況進行審計並對審計事務所的任職資格進行審查。這種獨立審計制度既杜絕了公司的偷稅漏稅行為,又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司財務狀況信息的真實披露,有助於公司的守法經營。

德日模式

德日治理模式被稱為是銀行控制主導型,其本質特徵表現在以下方面:

1. 商業銀行是公司的主要股東

目前德日兩國的銀行處於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銀行深深涉足其關聯公司的經營事務中,形成了頗具特色的主銀行體系。所謂主銀行是指某企業接受貸款中具第一位的銀行稱之為該企業的主銀行,而由主銀行提供的貸款叫作系列貸款,包括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

日本的主銀行制是一個多面體,主要包括三個基本層面:一是銀企關系層面,即企業與主銀行之間在融資、持股、信息交流和管理等方面結成的關系;二是銀銀關系層面即指銀行之間基於企業的聯系而形成的關系;三是政銀關系,即指政府管制當局與銀行業之間的關系。這三層關系相互交錯、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或稱為以銀行為中心的、通過企業的相互持股而結成的網路。 在德國,政府很早就認識到通過銀行的作用來促進經濟的增長。開始銀行僅僅是公司的債權人,只從事向企業提供貸款業務,但當銀行所貸款的公司拖欠銀行貸款時,銀行就變成了該公司的大股東,銀行可以自己持有一家公司多少股份,在德國沒有法律的限制,但其金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的15%。一般情況下,德國銀行持有的股份在一家公司股份總額的10%以下。

另外德國銀行還進行間接持股,即兼作個人股東所持股票的保管人。德國大部分個人股東平時都把其股票交給自己所信任的銀行保管,股東可把他們的投票權轉讓給銀行來行使,這種轉讓只需在儲存協議書上簽署授權書就可以了,股東和銀行的利益分配一般被事先固定下來。這樣銀行得到了大量的委託投票權,能夠代表儲戶行使股票投票權。到1988年,在德國銀行儲存的股票達4115億馬克,約為當時國內股票市場總值的40%,加上銀行自有的股票(約為9%),銀行直接、間接管理的股票就佔德國上市股票的50%左右。

商業銀行雖然是德日公司的最大股東,呈現公司股權相對集中的特徵,但是二者仍然存在一些區別。在日本的企業集團中,銀行作為集團的核心,通常擁有集團內企業較大的股份,並且控制了這些企業外部融資的主要渠道。德國公司則更依賴於大股東的直接控制,由於大公司的股權十分集中,使得大股東有足夠的動力去監控經理階層。另外由於德國公司更多地依賴於內部資金融通,所以德國銀行不像日本銀行那樣能夠通過控制外部資金來源對企業施加有效的影響。

2.法人持股或法人相互持股

法人持股,特別是法人相互持股是德日公司股權結構的基本特徵,這一特徵尤其在日本公司中更為突出。二戰後,股權所有主體多元化和股東數量迅速增長是日本企業股權結構分散化的重要表現。但在多元化的股權結構中,股權並沒有向個人集中而是向法人集中,由此形成了日本企業股權法人化現象,構成了法人持股的一大特徵。

據統計,日本1949--1984年,個人股東的持股率從69.1%下降為26.3%,而法人股東的持股率則從15.5%上升為67%,到1989年日本個人股東的持股率下降為22.6%,法人股東持股率則進一步上升為72%,正由於日本公司法人持股率占絕對比重,有人甚至將日本這種特徵稱為「法人資本主義」。

由於德日在法律上對法人相互持股沒有限制,因此德日公司法人相互持股非常普遍。法人相互持股有兩種形態,一種是垂直持股,如豐田、住友公司,它們通過建立母子公司的關系,達到密切生產、技術、流通和服務等方面相互協作的目的。另一種是環狀持股,如三菱公司、第一軟銀集團等,其目的是相互之間建立起穩定的資產和經營關系。

總之,公司相互持股加強了關聯企業之間的聯系,使企業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在一定程度上結成了「命運共同體」。

3.嚴密的股東監控機制

德日公司的股東監控機制是一種「主動性」或「積極性」的模式,即公司股東主要通過一個能信賴的中介組織或股東當中有行使股東權力的人或組織,通常是一家銀行來代替他們控制與監督公司經理的行為,從而達到參與公司控制與監督的目的,如果股東們對公司經理不滿意,不像英美兩國公司那樣只是「用腳投票」,而是直接「用手發言」。但是德日公司的監控機制的特徵有所不同。

4.德國公司監控機制的特徵

德國公司監控機制的特徵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德國公司的業務執行職能和監督職能相分離,並成立了與之相對應的兩種管理機構,即執行董事會和監督董事會,亦稱雙層董事會。依照法律,在股份公司中必須設立雙層董事會。監督董事會是公司股東、職工利益的代表機構和監督機構。德國公司法規定,監督董事會的主要權責,一是任命和解聘執行董事,監督執行董事是否按公司章程經營;二是對諸如超量貸款而引起公司資本增減等公司的重要經營事項作出決策;三是審核公司的賬簿,核對公司資產,並在必要時召集股東大會。德國公司監事會的成員一般要求有比較突出的專業特長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監事會主席由監事會成員選舉,須經2/3以上成員投贊成票而確定,監事會主席在表決時有兩票決定權。由此來看,德國公司的監事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股東行使控制與監督權力的機構,因為它擁有對公司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聘任權與解僱權。這樣無論從組織機構形式上,還是從授予的權力上,都保證了股東確實能發揮其應有的控制與監督職能。由於銀行本身持有大量的投票權和股票代理權,因而在公司監事會的選舉中必然佔有主動的地位,德國在1976-1977年度的一份報告中表明,在德國最大的85個公司監事會中,銀行在75個監督董事會中佔有席位,並在35個公司監事會中擔任主席。

如果公司經理和高層管理人員管理不善,銀行在監事會的代表就會同其他代表一起要求改組執行董事會,更換主要經理人員。由此可見,德國在監事會成員的選舉、監事會職能的確定上都為股東行使控制與監督權提供了可能性,而銀行直接持有公司股票,則使股東有效行使權力成為現實。

二是德國監控機制有別於其他國家的重要特徵是職工參與決定製度。由於德國在歷史上曾是空想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極為活躍的國家,早在200年前早期社會主義者就提出職工民主管理的有關理論。1848年,在法蘭克福國民議事會討論《營業法》時就提議在企業建立工人委員會作為參與決定的機構。1891年重新修訂的《營業法》首次在法律上承認工人委員會。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制定的著名的魏瑪憲法也有關於工人和職員要平等與企業家共同決定工資和勞動條件,工人和職員在企業應擁有法定代表並通過他們來保護自身的社會經濟利益等規定。尤其在二戰以後,隨著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德國職工參與意識進一步興起,德國頒布了一系列關於參與決定的法規。目前,在德國實行職工參與制的企業共有雇員1860萬,占雇員總數的85%。在德國的職工參與中,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其一是在擁有職工2000名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合作公司、有限責任公司。這種參與方式的法律依據是1976年通過的《參與決定法》。它涉及的主要是監事會的人選。監事會的人數視企業規模而定,在2000名以上到1萬名職工以上的企業有監事會成員20名。職工進入監事會的代表中,職工和高級職員是按比例選舉的,但每一群體至少有一名代表。其二是擁有1000名以上職工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的參與決定涉及到董事會和監事會。董事會中要求有一名勞工經理參加。監事會的人數定為11人,席位分配的過程是,勞資雙方分別提出4名代表和1名「其他成員」,再加1名雙方都能接受的「中立的」第三方。其中的「其他人員」規定為不允許與勞資雙方有任何依賴關系,也不能來自那些與本企業有利害關系的企業。其三是僱工500名以上的股份公司、合資合作公司等。規定雇員代表在監事會中佔1/3,在監事會席位總數多於1個席位時,至少要有1名工人代表和1名職工代表。職工代表由工人委員會提出候選人名單,再由職工直接選舉。

這樣職工通過選派職工代表進入監事會參與公司重大經營決策,即所謂「監事會參與決定」,使得企業決策比較公開,這有利於對公司經營的監督,同時還有利於公司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因為職工在監事會中佔有一定的席位,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公司被兼並接管的可能性。這也是德國公司很少受到外國投資者接管威脅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而保護了經理人員做出長期投資的積極性。

5.日本公司監控機制的特徵

日本銀行的雙重身份,決定了其必然在固定行使監控權力中,發揮領導的作用。日本銀行及其法人股東通過積極獲取經營信息對公司主管實行嚴密的監督。一方面,銀行作為公司的主要股東,在盈利情況良好的條件下,銀行只是作為「平靜的商業夥伴」而存在。另一方面如果公司盈利開始下降,主銀行由於所處的特殊地位,能夠很早就通過營業往來帳戶、短期信貸、與公司最高管理層商業夥伴的長期個人交往等途徑獲取信息,及時發現問題。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主銀行就可以通過召開股東大會或董事會來更換公司的最高領導層。 日本的董事會與美國很相似,基本上是實行業務執行機構與決策機構合二為一。但是日本董事會的股東代表特別少,從總體上看具有股東身份的僅佔9.4%(主要股東為5.7%,股東代表為3.7%),而在上市公司特別是大公司中,具有股東身份的僅佔3.9%,其餘大部分都是內部高、中層的經理管理人員等,從董事會成員構成可以看出,董事會不是股東真正行使監控權力的機構。另外從表面上看,日本公司董事會也沒有銀行的代表,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日本公司董事會中,有一名以上的董事常常是公司主銀行的前任主管,這是日本商業銀行的通行做法。這位前任主管實際上就是為主銀行收集信息,並對公司主管實行嚴密監控,當對公司主管經理的經營業績不滿意時,就可以利用股東大會罷免這些經理人員。 日本公司還通過定期舉行的「經理俱樂部」會議對公司主管施加影響。盡管「經理俱樂部」會議是非正式的公司治理結構,但它實際上是銀行和其他主要法人股東真正行使權力的場所。在「經理俱樂部」會議上,包括銀行和法人股東在內的負責人與公司經理一道討論公司的投資項目、經理的人選以及重大的公司政策等。

家族模式

由於國情和企業所處的成長與發展環境的差異,使得韓國和東南亞的家族治理模式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在韓國和東南亞家族治理模式的特徵中,有些特徵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是相同的,但也有些特徵只是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內容上卻是不相同的。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把形式上相同的特徵都歸諸於韓國與東南亞家族治理模式的共性,至於內容上的不同則在闡述相關特徵時加以區別說明。同時,有些特徵只存在於東南亞家族治理模式中,也有一些特徵只存在於韓國的家族治理模式中,本文把這樣的特徵歸諸於韓國和東南亞家族治理模式在特徵上的差別。下面從共性和差別兩個方面分別闡述韓國和東南亞家族治理模式的特徵。

1.企業所有權或股權主要由家族成員控制

在韓國和東南亞的家族企業中,家族成員控制企業的所有權或股權表現為五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企業的初始所有權由單一創業者擁有,當創業者退休後,企業的所有權傳遞給子女,由其子女共同擁有。第二種情況是,企業的初始所有權由參與創業的兄弟姐妹或堂兄弟姐妹共同擁有,待企業由創業者的第二代經營時,企業的所有權則由創業者的兄弟姐妹的子女或堂兄弟姐妹的子女共同擁有。第三種情況是,企業的所有權由合資創業的具有血緣、姻緣和親緣的家族成員共同控制,然後順延傳遞給創業者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家族成員,並由他們共同控制。第四種情況是,家族創業者或家族企業與家族外其他創業者或企業共同合資創辦企業時,由家族創業者或家族企業控股,待企業股權傳遞給家族第二代或第三代後,形成由家族成員聯合共同控股的局面。第五種情況是,一些原來處於封閉狀態的家族企業,迫於企業公開化或社會化的壓力,把企業的部分股權轉讓給家族外的其他人或企業,或把企業進行改造公開上市,從而形成家族企業產權多元化的格局,但這些股權已經多元化的家族企業的所有權仍然主要由家族成員控制著。上述五種情況中的每一種情況,在韓國和東南亞的家族企業中都大量存在著,而且上述五種情況包括了韓國和東南亞家族企業所有權或股權由家族成員控制的基本概況。

2.企業主要經營管理權掌握在家族成員手中

在韓國和東南亞的家族企業,家族成員控制企業經營管理權主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企業經營管理權主要由有血緣關系的家族成員控制,另一種情況是企業經營管理權主要由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和有親緣、姻緣關系的家族成員共同控制。

3.企業決策家長化

由於受儒家倫理道德准則的影響,在韓國和東南亞家族企業中,企業的決策被納入了家族內部序列,企業的重大決策如創辦新企業、開拓新業務、人事任免、決定企業的接班人等都由家族中的同時是企業創辦人的家長一人做出,家族中其他成員做出的決策也須得到家長的首肯,即使這些家長已經退出企業經營的第一線,但由家族第二代成員做出的重大決策,也必須征詢家長的意見或徵得家長的同意。當家族企業的領導權傳遞給第二代或第三代後,前一代家長的決策權威也同時賦予第二代或第三代接班人,由他們做出的決策,前一輩的同一輩的其他家族成員一般也必須服從或遵從。但與前一輩的家族家長相比,第二代或第三代家族家長的絕對決策權威已有所降低,這也是家族企業在第二代或第三代出現矛盾或沖突的根源所在。

4.經營者激勵約束雙重化

在韓國和東南亞的家族企業中,經營者受到了來自家族利益和親情的雙重激勵和約束。對於家族第一代創業者而言,他們的經營行為往往是為了光宗耀祖或使自己的家庭更好地生活,以及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一份產業。對於家族企業第二代經營者來說,發揚光大父輩留下的事業、保值增值作為企業股東的家族成員資產的責任、維持家族成員親情的需要,是對他們的經營行為進行激勵和約束的主要機制。因此,與非家族企業經營者相比,家族企業的經營者的道德風險、利己的個人主義傾向發生的可能性較低,用規范的制度對經營者進行監督和約束已經成為不必要。但這種建立在家族利益和親情基礎上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家族企業經營者所承受的壓力更大,並為家族企業的解體留下了隱患。

5.企業員工管理家庭化

韓國和東南亞的家族企業不僅把儒家關於「和諧」和「泛愛眾」的思想用於家族成員的團結上,而且還推廣應用於對員工的管理上,在企業中創造和培育一種家庭式的氛圍,使員工產生一種歸屬感和成就感。例如,馬來西亞的金獅集團,在經濟不景氣時不辭退員工,如果員工表現不佳,公司不會馬上開除,而是採取與員工談心等形式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家庭式的管理氛圍在公司中產生了巨大的力量。印度尼西亞林紹良主持的中亞財團,對工齡在25年以上的超齡員工實行全薪退休制,使員工增加了對公司的忠誠感。再如,韓國的家族企業都為員工提供各種福利設施如宿舍、食堂、通勤班車、職工醫院、浴池、托兒所、員工進修條件等。韓國和東南亞家族企業對員工的家庭式管理,不僅增強了員工對企業的忠誠感,提高了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員工之間的親和力和凝聚力,而且還減少和削弱了員工和企業間的摩擦和矛盾,保證了企業的順利發展。

6.來自銀行的外部監督弱

在東南亞,許多家族企業都涉足銀行業。其中,一些家族企業的最初創業就始於銀行經營,然後把企業的事業領域再拓展到其他產業;也有一些家族企業雖然初始創業起步於非銀行領域的其他產業,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再逐步把企業的事業領域拓展到銀行業。作為家族系列企業之一的銀行與家族其他系列企業一樣,都是實現家族利益的工具,因此,銀行必須服從於家族的整體利益,為家族的其他系列企業服務。所以,屬於家族的銀行對同屬於家族的系列企業基本上是軟約束。許多沒有涉足銀行業的家族企業一般都採取由下屬的系列企業之間相互擔保的形式向銀行融資,這種情況也使銀行對家族企業的監督力度受到了削弱。 在韓國,銀行作為政府幹預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手段,是由政府控制的。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只有符合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要求,才會獲得銀行的大量優惠貸款,否則就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所以,韓國的家族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都紛紛圍繞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從事創辦企業和從事經營活動。這種情況使得韓國的家族企業得到了沒有來自銀行約束的源源不斷的貸款。除籌資功能外,銀行在韓國只是一個發放貸款的工具,而對貸款流向哪些企業,獲得貸款企業的金融體質是否健康則很少關心,使得韓國家族企業受到來自銀行的監督和約束力度較小。

7.政府對企業的發展有較大的制約

韓國和東南亞的家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受到了政府的制約。在東南亞國家,家族企業一般存在於華人中間,而華人又是這些國家的少數民族(新加坡除外),且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華人經濟與當地土著經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華人家族企業經常受到政府設置的種種障礙的限制。為了企業的發展,華人家族企業被迫採取與政府及政府的公營企業合作,與政府公營企業合資以及在企業中安置政府退休官員和政府官員親屬任職等形式,來搞好與政府的關系。而在韓國,政府對家族企業的制約主要表現在政府對企業發展的引導和支持上。凡家族企業的經營活動符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要求的,政府會在金融、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各種優惠政策進行引導和扶持,反之,政府會在金融、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限制。因此,在韓國和東南亞,家族企業的發展都受到了政府的制約,但在東南亞,政府對家族企業採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在韓國,政府對家族企業採取的主要措施則是引導和扶持。

㈦ 互聯網的治理,分為哪些層面管理

互聯網治理可概括為五類問題:
(1)基礎設施和標准化;
(2)法律上的問題;
(3)經濟上的問題;
(4)發展方面的問題;
(5)社會文化方面的問題。

我們可將這五類問題分解為11個熱點:
1.基礎設施與標准化
這包括互聯網賴以存在,運行和保證其功能的,基本的資源管理及其有關技術問題。資源就是網路,網路加上域名、地址、根伺服器、標准、協議。基礎設施又可分為互聯網生存必須的設施,包括傳輸設施,電信可以帶著互聯網到處走,互聯網自己有了光纜,包括我們的220交流電都可以帶著互聯網到處走,還有衛星、廣電,什麼東西都可以帶著互聯網,它的傳輸設施已經廣義化了,在很多東西上可以傳輸。技術標准和協議,互聯網要生存和存在,必須要有這些東西。另外,為了保護互聯網的安全和穩定運行必須解決的問題,比如網路安全、加密、反對垃圾郵件等等。互聯網基礎設施分為三層,底下一層是傳輸的基礎設施,電信當然是最大份額的,衛星、有線電視、動力電纜、互聯網光纜、無線都可以傳輸,底層是傳輸的基礎設施。上面一層是技術標准和協議,TCP/IP,DNG,再往上就是內容和應用標准,像BBS等。
這樣看來,電信還是傳輸互聯網的一個最重頭的基礎設施,關於傳統電信的管理,都對互聯網治理有影響,有關的組織有很多,ITU它的功能也有很多,它首先制定電信標准,協調國際電信有關規則,分配無線電頻率資源,管理衛星通信,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等。WT0現在越來越進入電子商務的領域,它制定基礎電信服務市場准入政策,反壟斷政策總體的市場框架,到底適不適用於互聯網,還有爭議,比如它要求開放電信市場,現在在爭論要想開放ISP市場還得做協議。跨國的企業因為開放可以向世界擴展業務,從而影響互聯網的發展。

2.互聯網地址域名資源的管理
這是互聯網獨特的,電信沒有的。域名和地址是網上的重要資源,原則上網上的每一台計算機都有一個純數字組成的IP地址,為了容易記憶查找,也為了當用戶改變伺服器而有了不同的IP地址時能被別人找到,因為我們一般都不用固定的IP地址,都是伺服器動態地給你的IP地址,這個時候你必須有一個穩定的、跟著你走的域名地址,這個域名用一串ASCII字元組成域名。從域名查找IP地址的過程稱為域名解析;域名系統按層次結構保存域名數據,最頂層的稱為「根」,根伺服器保存著所有國家、地區頂級域名和全球公用頂級域名伺服器的數據,根上面只有每個國家的總頭和每一個GTLD的總頭;根的鏡像伺服器有80多個,分布在世界各地。管理這些資源的組織機構,形成了一個相當復雜的體系。
域名的解析。比如一個人從這台機器發出請求,要找www.google.com,它就發出一個請求問根伺服器,說需要找下列域名對應的地址,這個根伺服器告訴它說我不知道google的地址,但是我知道google的域名是在.com,就可以找到google的地址,而.com頂級域名的地址是124.21.31.51就告訴請求者,這個計算機根據它給的數據就去找到了.com頂級域名伺服器了,這台機器的資料庫里就存著你所需要的google,把這個請求發到.com頂級域名伺服器里去,這台計算機存有google的地址,因為google是屬於.com裡面,它就告訴你要的地址是66.102.9.104,我這台計算機打電話撥號就找到google的伺服器,google這個計算機就把它的主頁展開了,這個過程就是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叫做「域名的解析」。
互聯網地址域名的管理。ICANN是域名,根伺服器和IP地址分配機構的總體協調者。ICANN在資源管理上的權力來自美國政府的商務部。商務部於1998年組建ICANN,一個根據南加州法律注冊的非盈利私營企業,並與其簽訂備忘錄,授權ICANN管理互聯網資源。全球互聯網域名系統的頂層根伺服器在其內容需要修改時,ICANN依法必須報告美國商務部,獲得批准後,才能改變根伺服器,並廣播到位於全球各地的數十個鏡像伺服器。作為與各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運行以及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互聯網的基本資源,域名、地址和根伺服器系統的管理應該從美國一個國家授權改變為全世界互聯網上的國家聯合授權,因此需要聯合國的介入,使主權國家的政府得以在資源管理過程中佔有平等的地位,從而提高各國政府對互聯網政治上的信任和安全感,使得互聯網的深入廣泛的應用具有更為堅實的政治基礎。這也是我們一直在互聯網工作組里和這些開放咨詢會議上一再表明的我們的態度,我們並不要求更多的,我們只是要求平等的權利。這是許多國家的政府,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代表在WGIG舉行的開放咨詢會議上發表的意見。這個問題屬於互聯網治理現行機制中最高層次上存在的重大原則缺陷,應該得到公正的解決。說它是一個重大的原則缺陷,並不是我們要想責備任何人,因為美國政府是不可以責備的,美國政府沒有做錯事,因為互聯網是從美國生長起來的,在美國誕生的,它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它當然不能放任不管,所以它開始的時候是政府管理,在早期的時候是美國的國防部,後來轉移到美國的自然科學基金會,然後又轉移到美國的商務部,但是始終是美國政府。

3.伺服器主記錄的管理許可權
經過美國商務部批准,頂級根伺服器更新內容首先進入由VerySign管理運行的主記錄,並自動鏡像(復制)到世界各地所有的根伺服器。因此,理論上說(事實上從未發生過)美國政府擁有單邊修改整個域名系統的許可權。這就是許多國家政府憂慮的原因。所以,在WGIG過程中提出建立某種「根伺服器協定」的問題,目的是使政策監管的許可權歸於國際社會,最主要的是管住根伺服器的主記錄,但是大家又分析美國可能不會接受這種意見,可能希望:對根伺服器的控制權從美國政府交到ICANN手中,改革ICANN,使其咨詢機構GAC成為國際化的象徵和體現。

4.IP地址是否夠用的問題
40億個IPv4地址,已有1億7千萬並正快速增加的網民數目,考慮到行動電話,家用電器,游戲機,PDA等設計,確實已經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互聯網的技術團隊採取的對策是:現有地址的合理利用,通過NAT(網路地址翻譯器)使一個企業或大學內部網上的所有計算機共用一個地址,因為早期網上沒有那麼多人,沒有全世界的人,只有美國人,所以早期美國的一些大學確實拿了很多地址,一大塊,都用不著,浪費了,現在他們把這些地址交回去,從早期拿了大塊地址的學校都已經交回了很多地址,交回ICANN,重新參加分配。所以有一種傳說說整個中國的IP地址還沒有美國一所大學多,這個說法曾經是對的,但是到了現在已經不是事實了。IPv6協議的逐步實現,將提供巨大的地址空間:430,000,000,000,000,000,000;值得注意的是在ISP層面上可能發生認為的地址短缺,聽說在中國要得到一個IP地址要花很多錢,比得到一個域名花的錢多。我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在政府的概念里總是認為互聯網世界裡分配不公,所以跟外國人談判WGIG活動,可是事實上我們的ISP都不願意去拿IP地址,從來沒有發生過說我們中國的ISP去申請要IP地址,而國際的分配機構不給他。為什麼我們的ISP不願意多要IP地址,今天來了很多企業老總,他們說IP地址太貴,所以我們ISP不願意多申請IP地址。

5.域名和商標的糾紛仲裁
沒有法律仲裁的情況下,麥當勞就願意出錢去買。所以激發了網上圈地的現象,有許多人做這個買賣了,把域名登記了,你要這個域名嗎?我賣給你。注冊著名商標域名,造成侵權,冒名等損害用戶和公眾利益的事件層出不窮。我們國家就發現了假的銀行,就是在網上,你把自己的卡的號碼告訴人家的時候,實際上那是假的銀行,不是真的銀行,結果你把卡號告訴人家了,人家把你的錢拿走了。為什麼能假冒?因為它的域名和銀行的域名非常接近,所以這就造成了糾紛。UDRP(統一糾紛處理政策),是一個仲裁法,這個法權按照注冊域名的合同合理生效。

6.域名管理中的其他問題
增加新的GTLD,造成企業保護自己的域名不被重復注冊變得十分復雜,因此對此問題的決策屬於公共政策的問題,需要政府和社團更多的介入。另外,CCTLD的分配是按照IS03166國際標准,包括主權國家和獨立經濟體,比如我們台灣代碼是W,它是獨立經濟體。CCTLD通常由非政府組織管理,一些CCTLD管理者不願意進入ICANN,他不願意成為ICANN領導下的一個團體,所以這些CCTLD們都是各個國家管理自己國家的。他們開始建立自己的地區組織,如CENTR(歐盟國家頂級域名注冊理事會)。多語種域名的實現主要根據IETF採取的方案,在客戶端直接把你敲進去的中文轉換到ASCII碼。為了全球推行多語種的域名,就需要得到主要的瀏覽器生產商的支持,把這個軟體加入到它的瀏覽器裡面,這樣可以大面積地推廣多語種域名。問題是要制定全球計劃和政策,吸引主要瀏覽器生產商的支持。

7.ISP對於內容的責任
20世紀90年代中,ISP在許多國家中對於內容一般不負任何責任,國家也不追究它的責任,他自己也認為沒有責任。後來隨著互聯網商務應用和對安全問題憂慮的增加,一些國家開始將法權用於監管ISP,因為你的用戶我一下子找不著,我要找你的用戶很困難,我必須先抓住ISP。各國家法律系統的共同點是,只要這個ISP不知情,就不能為侵犯知識產權內容負責。美國和歐盟採取「通知——去除」原則,我給你通知了,說你網上有壞東西,我通知了,你把它去除了,你就沒有責任,這個原則現在已經成為各個國家的共識。
ISP們的壓力日益增大,在我們中國,ISP被要求負責檢查內容,你自己得查出來你有什麼內容是違法的,這個壓力就很大,這就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並且這些成本是最終轉嫁給互聯網用戶,當然會影響互聯網的發展。ISP們對壓力日益增加的反映主要是「不斬信使」,但還是無可奈何地被捲入了對內容的問責,他們能做的也只是及時響應政府規范內容的要求,而不能自動去除認為有問題的內容,否則企業將取代公共服務的責任。

8.互聯網技術融合
IP協議的廣泛應用引發了電信,多媒體和互聯網3個系統的技術融合,過去是電話網都可以作為IP的載體,把互聯網帶到各地。現在是所有的電話都用IP協議,事實上就變成了三網的技術融合。對傳統電信而言,主要是VOIP使話音和數據機集於一體。技術總是先變的,法律和經濟體系的演變還需要一段時間。
融合的經濟後果是什麼?技術融合使原來經營不同市場的企業進入直接的競爭,原來基本上有一些分工,現在進入了直接的競爭。在新出現的共同市場上,誰領風騷?全世界都是同樣的趨勢,傳統的電信企業,像MCI,還有ICT企業,如IBM。在多媒體市場上也是一樣,有些企業同時發展娛樂業和ICT,或者實行資產合並、業務合並,例如AOL(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形成了互聯網服務,電視、音樂、軟體集於一體的企業。在我們國家,是存在著不可消除的壟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一個禁區,在世界上人家已經進入了賽場,在比賽。廣電可以做電信的業務,電腦電信不能做電視,這樣一種政策體制將要使技術融合所帶來的自然的發展演變的過程受到體制的約束,勢必使中國落後於世界,延長我們轉變的過程。
需要新的法律框架。在技術和經濟的融合過程中,法律體系是轉變最慢的。原來三者各有自己的規則體系;融合引出一系列治理中的問題:例如,國際和國內層面上原有的電話、廣播等體制將如何變化?這種新的體制是否主要聚焦於互聯網?新體制的形成主要靠政府,還是主要通過自律方式,或者是某種自下而上的過程?這都是國際上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一些國家已經起步。比如馬來西亞,瑞士和歐盟,他們已經開始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馬來西亞1998年就通過了電信與媒體法案,主要是為規范融合建立一個總體的框架,讓他們能夠發展,一個聰明的政府,在生產力往前發展的時候,你的生產關系應該主動地去迎合生產力的發展,為生產力的發展進步開路,而不是堵住它。

9.互聯網的安全問題
互聯網是一個雙刃劍,它廣泛深入於社會生活的主要負面作用是增加了現代社會的脆弱性。所有要害的社會系統,如電力、醫療、交通等全球網路都可成為網上打擊的目標,從而引起嚴重的經濟後果和政治損失。互聯網的基本結構是不安全的,根本的安全措施要涉及到基本協議的變革。現在IETF是否將改變電子郵件標准,以提高安全度,減少電子郵件濫用的可能?企業界是否能更快地發展出一個新的應用層「SmartInternet」?究竟是什麼樣的發展趨勢,現在還看不清楚。

10.網路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平衡
過於侵犯個人隱私也不行,但是在「9·11」以後,對於網路安全的考慮是更重了,對於個人隱私就不像過去那樣,最高的利益是個人隱私。許多問題都需要把握平衡,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過分保護,保護過度的時候就影響發展。例如在網上購買電子版的國外文獻,發達國家實際上壟斷了,比如「科學」,只有美國人出「科學」雜志,結果它的電子版就非常非常的貴,原來是10萬美元,要漲價漲到30萬。按照它的規則,在網上購買電子版,我們得花上百萬美元,後來我們就不訂了,就看紙版。我就要「科學」雜志哪一年的哪一期,圖書館就給提供服務,給予影印,然後掃描,這樣大家買一本書就可以了。有了方便的網不能用,還得用這種辦法來做。當然我們這樣做不能被認為是侵犯知識產權,至少你不能這樣認為,因為圖書館能夠提供復印的服務,這些都是說不清的問題,都是新問題。所有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過分保護,就會阻礙信息的傳播與應用。

11.垃圾郵件,也有很多政策的問題
首先是垃圾郵件是全球的問題,不是哪一個國家自己通過一個法律就可以制止得住的,比如中國的很多垃圾郵件,是從美國帶來的,是美國的代理伺服器上帶來大量散發的。在美國散發垃圾郵件可以坐牢,法律是禁止的,但是我們國家沒有法律禁止,頂多是封了,不能把他抓起來。所以垃圾郵件的問題是一個國際的問題,國際的問題就要有國際的協調。為什麼需要互聯網治理呢?需要各個主權國家協調,治理一致,現在垃圾郵件的治理就不一致,美國的治理是,凡是未經本人許可,就把商業的信息發到你的郵箱里的這種行為就屬於垃圾郵件,必須是和商業有關,是盈利的。在美國比如色情,色情的東西送到成人的信箱里不算犯法,商業的東西就是犯法的。中國還沒有一個垃圾郵件的定義,一些歐洲的國家定義是,凡是未經本人請求就把郵件發到你的信箱里就是垃圾郵件。美國的定義和別的國家不一樣,美國只是治理跟商業有關的廣告,它不治理別的,別的國家又要治色情,又要治別的,所以治理工作非常復雜。
互聯網治理是一個長期的課題。需要大家的關注,需要更多的學習,需要創造。而且需要有想像力。要開放,多邊參與,需要多種類型的組織和個人的參與。既要與國際接軌,又要適合國情。要走出去適當提高我國在國際互聯網治理中的聲音,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做出我國應作的貢獻。

以上資源來自:www.chinairn.com/doc/70300/40036.html

互聯網的現狀、問題和公共政策研究 可以參考:wenku..com/view/a6760ff3ba0d4a7302763a98.html

㈧ 企業內部網路管理方式有哪些性價比高的。

PPPoE+AAA+VLAN的管理方式,是目前成本較低,部署方便,應用廣泛的一種政企內網管理解決方案,星鋒航智能網關由於採用了VLAN的PPPoE撥號方式,不僅可以使用PPPoE的優點,也可以使網路通過傳統VLAN的方式進行有效管理,基本上杜絕了由於內網問題造成網路故障的隱患,並且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靈活制訂不同的網路架構和解決方案,而採用AAA管理系統進行管理,不僅便於部署,並且具備強大的管理、查詢、審計功能,是目前網路管理經濟有效的管理方式。

閱讀全文

與哪些企業運用了網路治理方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保護網路教育視頻 瀏覽:153
優學派鏈接打開網路請求異常 瀏覽:432
廣州網路地板哪個學校好 瀏覽:754
電腦在哪裡調節網路限速 瀏覽:889
工程寶網路監控測試儀哪個牌子好 瀏覽:192
華為手機的usb共享網路在什麼地方 瀏覽:520
電信手機哪裡可以連數據網路 瀏覽:737
盤州網路安全系統哪個好 瀏覽:405
為什麼電腦共享的網路不可上網 瀏覽:822
有哪些網路電話可以發簡訊 瀏覽:271
點擊店鋪視頻顯示網路異常為什麼 瀏覽:411
韓國哪個網路好 瀏覽:69
汕頭市5g網路什麼時候全覆蓋 瀏覽:623
佛山無線網路覆蓋設備 瀏覽:744
產業扶貧網路安全問題 瀏覽:418
網路用語蓉兒什麼意思 瀏覽:990
網路wifi應用管理 瀏覽:320
奧運網路直播在哪裡看 瀏覽:212
設置網路的時候顯示網線沒有插好 瀏覽:921
網路鎖密碼怎麼換 瀏覽:91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