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中國哪裡最先開通網路

中國哪裡最先開通網路

發布時間:2022-08-01 08:41:37

Ⅰ 中國網路互聯網是什麼時候開啟使用的

世界第一個互聯網起源於美國,當時的網路只用於軍事方面,當時主要是將計算機連接起來,能做的也就是簡單通信了。

中國是從1986年開始的,當時中國的科學研究者從北京向瑞士發出了第一封郵件,網路在中國開始小規模使用是在1994-1995年,當時的網路就是用來看新聞,發郵件,聊天室之類的。

國網趣事,說不清!

參考 互聯網網路 中國互聯網網路。

Ⅱ 哪一年中國科技網開通了我國第一條internet線路,標志著我國國際互聯網路的誕生

1994年4月,NCFC率先與美國NSFNET直接互聯,實現了中國與Internet全功能網路連接,標志著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的誕生。中國科技網成為中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Ⅲ 互聯網什麼時候開通的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計算機網路,它起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於1968年主持研製的用於支持軍事研究的計算機實驗網ARPANET。ARPANET建網的初衷旨在幫助那些為美國軍方工作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交換信息,它的設計與實現是基於這樣的一種主導思想:網路要能夠經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工作,當網路的一部分因受攻擊而失去作用時,網路的其它部分仍能維持正常通信。

1985年在美國政府的幫助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組建了第一個網命名為NFSnet,伴著TCP/IP協議的成長,這樣使NSFNET在1986年建成後取代 ARPANET 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他們把最後的使用TCP/IP支持的NFSnet網叫做Internet網,即當今世界最大的計算機互連網。
近幾年,Internet規模迅速發展已經覆蓋了包括我國在內的154個國家,連接的網路6萬多個,主機達500萬台,終端用戶近5000萬,並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

1994年我國Internet只有一個國際出口,300多個入網用戶,到1996年已發展到有7條國際出口線,2萬多個入網用戶,目前中國和國際Internet網路互聯的主要網路有:由中國科學院負責運作的中國科研網(CASNET),由清華大學負責運作的中國教育網(CERNET),由電子部、電力部、鐵道部支持,吉通公司負責運作的金橋網(GBNET),以及由郵電部組建的中國網(Chinanet),Chinanet是我國的第一個商業網,1995年6月第一期工程完成,開通了北京、上海兩條帶寬64Kbps的國際出口線。預計第二期工程完成後,將覆蓋各省市的全國骨幹網, 同時出口線帶寬由64K升至2M。

在我國由於Chinanet撥號用戶上網使用電信的特服號163,所以又被廣大用戶稱為163網。

第一階段:網路探索(1987年~1994年)

中國的互聯網不是八台大轎抬出來的,而是從羊腸小道走出來的。——胡啟恆

4

發出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

1987年9月14日,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過長城,走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5
技術的探索

1988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X.25協議使該單位的DECnet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連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1989年11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簡稱NCFC)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

1992年 12月底,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採用TCP/IP體系結構的校園網。

6
世界你好!

中國連入國際互聯網是一段奮爭的歷程。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戶舉行的INET'92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錢華林研究員約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際聯網部負責人,第一次正式討論中國連入Internet的問題。

1993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專線正式開通。這條專線仍是中國部分連入Internet的第一根專線。

1993年6月,NCFC專家們在INET'93會議和CCIRN會議上利用各種機會重申了中國連入Internet的要求,這對中國能夠最終真正連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胡啟恆代表中方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重申連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認可。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個國家。

7
世界網路,中國標識

1990年11月28日,錢天白教授代表中國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從此中國的網路有了自己的身份標識。

1993年4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召集在京部分網路專家調查了各國的域名體系,提出並確定了中國的域名體系。

1994年5月21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伺服器的設置,改變了中國的CN頂級域名伺服器一直放在國外的歷史。

8
第二階段 蓄勢待發(1993年-1996年)

四大Internet主幹網的相繼建設,開啟了鋪設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歷程。

9
科技網先行——中國科技網建設

1990年11月 NCFC立項, 1993年11月 NCFC主幹網網路開通並投入運行。

1994年4月 NCFC網路與美國Internet互聯成功,這是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1995年4月,中國科學院啟動京外單位聯網工程(簡稱「百所聯網」工程)。

1996年2月 中國科學院決定將以NCFC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中國科學院互聯網路正式命名為「中國科技網(CSTNet)」

10
金橋試水——金橋網建設

1993年3月12日,朱鎔基副總理主持會議,提出和部署建設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簡稱金橋工程)。

1993年8月27日,李鵬總理批准使用300萬美元總理預備費支持啟動金橋前期工程建設。

1994年6月8日,金橋前期工程建設全面展開。1995年8月,金橋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開通聯網(衛星網),並與國際網路實現互聯。

1996年9月6日,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連入美國的256K專線正式開通。中國金橋信息網宣布開始提供Internet服務,主要提供專線集團用戶的接入和個人用戶的單點上網服務。

11
搭建公共服務平台——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建設

1994年9月,郵電部電信總局與美國商務部簽訂中美雙方關於國際互聯網的協議,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的建設開始啟動。

1995年1月,郵電部電信總局分別在北京、上海開通64K專線,開始向社會提供Internet接入服務,中國互聯網進入商用化階段。

1995年5月,中國電信開始籌建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全國骨幹網。並於1996年1月,並正式開通提供服務。

12
CERNET萌動——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建設

1994年7月初,由清華大學等六所高校建設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試驗網開通,並通過NCFC的國際出口與Internet互聯。

1994年8月,由國家計委投資,國家教委主持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正式立項。1995年12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示範工程」建設完成。

13
網路暢通——四大骨幹網互聯互通

1997年10月,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實現了與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的互聯互通。

14
第三階段 應運而起:(1996年-1998年)

中國互聯網進入了一個空前活躍的時期,應用和政府管理齊頭並進。

15
政府推動,興利除弊

1996年2月1日,國務院第195號令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1996年4月9日,郵電部發布《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1997年4月18日至21日,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在深圳市召開。會議確定了國家信息化體系,並通過了「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00年遠景目標」。

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國科學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

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發布了《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1998年3月6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

1998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成立信息產業部。

16

17

中國互聯網的第一

1994年5月,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開通曙光BBS站,這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個BBS站。

1995年1月,由國家教委主管主辦的《神州學人》雜志,經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進入Internet,成為中國第一份中文電子雜志。

1996年9月22日,中國第一個城域網——上海熱線正式開通試運行,標志著作為上海信息港主體工程的上海公共信息網正式建成。

1996年11月15日,實華開公司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旁邊開設了實華開網路咖啡屋,這是中國第一家網路咖啡屋。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報主辦的人民網進入國際互聯網路,這是中國開通的第一家中央重點新聞宣傳網站。

中國互聯網的第一

1997年2月,瀛海威全國大網開通,成為中國最早、也是最大的民營ISP、ICP。

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一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1998年3月16日,163.net開通了容量為30萬用戶的中國第一個免費中文電子郵件系統,

1999年7月12日,中華網在納斯達克首發上市,這是在美國納斯達克第一個上市的中國概念網路公司股。

18
第四階段 網路大潮:(1999年—2002年底)

中國互聯網進入普及和應用的快速增長期。

19
資本燃燒的歲月。

2000年4月13日,新浪網宣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第一隻真正來自中國大陸的網路股登上納斯達克。

2000年7月5日,網易公司宣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登陸納斯達克。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三大門戶網站的相繼上市,掀起了對中國互聯網的第一輪投資熱潮。

20
吹盡黃沙始見金。

網路泡沫破滅之後,中國互聯網經歷了一場「擠水分」式調整的嚴酷洗禮。陽光總在風雨後,2002年7~8月,三大門戶網站相繼宣布實現贏利。

.COM生生死死是個不斷挖掘互聯網價值的過程,這是個大浪淘沙的年代。

21

信息化風起雲涌——三大上網工程相繼啟動

1999年1月22日,由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牽頭、聯合四十多家部委(辦、局)信息主管部門在京共同舉辦「政府上網工程啟動大會」,倡議發起了「政府上網工程」,政府上網工程主站點www.gov.cn開通試運行。

2000年7月7日,由國家經貿委、信息產業部指導,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與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共同發起的「企業上網工程」正式啟動。

2001年12月20日,由信息產業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科技部、文化部主辦的「家庭上網工程」正式啟動。

22

23

與世界對話

1994年11月,由NCFC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辦的亞太網路工作組(APNG)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這是國際Internet界在中國召開的第一次亞太地區年會。

1996年3月,清華大學提交的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中文編碼的漢字統一傳輸標准被IETF通過為RFC1922,成為中國國內第一個被認可為RFC文件的提交協議。

2002年10月26日—31日,全球互聯網地址、域名管理機構國際互聯網路名字與編號分配公司(ICANN)在上海舉辦會議,這是ICANN會議第一次在中國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和中國互聯網協會(ISC)共同承辦。

2004年4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主導制定的「中日韓多語種域名注冊系統」被IETF發布為RFC3743,這是中國第二個IETF標准。

躋身國際互聯網組織

1995年3月,清華大學李星教授第一次當選亞太網路信息中心(APNIC)執行委員會委員。

2000年7月18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錢華林研究員全票當選亞太地區頂級域名組織(APTLD)理事會主席。

2001年11月,中國科協副主席、CNNIC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啟恆院士被聘任為ICANN多語種域名委員會委員。

2003年6月26日,我國計算機網路與數據通信專家、中科院研究員錢華林當選ICANN理事,任期三年。這是中國專家第一次進入全球互聯網地址資源最高決策機構的管理層。

24

25
網路擴建

2000年5月17日,中國移 動互聯網(CMNET)投入運行。

2001年12月22日,中國聯通CDMA移 動通信網一期工程如期建成,並於2001年12月31日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通運營。中國聯通CDMA網路的建成,標志著中國移 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領域。

2003年4月9日,中國網通集團在北京向社會各屆公布中國網通集團與中國電信集團的公眾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實施拆分,並隆重推出中國網通集團新的業務品牌「寬頻中國CHINA169」。

打造產業鏈

2000年5月17日,中國移 動正式推出「全球通WAP(無線應用協議)」服務。

2000年11月10日,中國移 動推出「移 動夢網計劃」,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價值鏈。

2002年5月17日,中國電信在廣州啟動「互聯星空」計劃,標志著ISP 和ICP開始聯合打造寬頻互聯網產業鏈。

2002年5月17日,中國移 動率先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推出GPRS業務。11月18日,中國移 動通信與美國AT&T Wireless公司聯合宣布,兩公司GPRS國際漫遊業務正式開通。

26

應用初露鋒芒

網上教育1999年8月,在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中,六個省、市的二百餘所高校使用「全國高校招生系統」在CERNET上進行第一次網路招生獲得成功。隨後網校大量出現。

1999年10月25日,中國科普博覽網站開通,並成立顧問委員會。這是一個綜合性的以宣傳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大型科普網站。今天它已發展成全球最大、最權威的中文科普網站。

網上銀行1999年9月,招商銀行率先在國內全面啟動「一網通」網上銀行服務,成為國內首先實現全國聯通「網上銀行」的商業銀行。

電子商務1999年9月6日,中國國際電子商務應用博覽會在北京舉行。是中國第一次全面推出的電子商務技術與應用成果大型匯報會。

第四媒體2000年12月12日,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國際網、國際在線網、中國日報網、中青網等獲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准進行登載新聞業務,率先成為獲得登載新聞許可的重點新聞網站。

網路游戲 2001年,盛大網路在大陸運營韓國網路游戲《傳奇》,成為大陸網路游戲市場上的霸主。

27

而今邁步從頭越

中國互聯網經歷了資本狂飆、財富沖動、創業熱潮、新媒體神話乃至最具戲劇性的泡沫破滅,步入一個平穩的理性發展階段。

.com不是互聯網的全部,產業融合是未來的大趨勢。中國互聯網公司開始切實把網路產業與傳統產業有機結合起來,一種新的網路商業模式——以極小的組織成本,在規模人群中建立規模生意的商業模式逐漸形成。網路廣告、簡訊、游戲成為互聯網產業的寵兒。新的技術格局和產業秩序正在孕育。

一切,才剛剛開始。

28
第五階段 繁榮與未來(2003年~至今)

應用多元化階段到來,互聯網逐步走向繁榮。

Ⅳ 請問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網路的

1994年4月20日中國教育科研網(NCFC)與美國NCFnet直接聯網,這一天是中國被國際承認為開始有網際網路的時間。

在20世紀九十年代才真正顯露崢嶸的網際網路,是本世紀人類社會向著資訊時代發展所邁出的最重要的一步,它的歷史作用已經超過了本世紀許多重大發明(如電子管、電視、雷達、半導體、電晶體、電腦、積體電路、微機以及人造衛星等)。網際網路從原來美國國防部冷戰時期的內部試驗網路Arpanet到美國教育科研機構的互聯網路,走過了緩慢的過程;自從1993年WWW站點主頁測覽器發明以來,發展到現在的國際互聯網僅用了短短的幾年時間,然而,其目前的規模和發展的速度卻是令人始料不及的。1993年互聯網的用戶僅為幾十萬人,而現在是網際網路在全世界180多個國家擁有大約1.3億個用戶,連接在網際網路上的主機約為3000萬台,PC機約為一億台。更為驚人的是,其目前的發展勢頭和速度絲毫未減。據美國電腦工業年鑒公司公布的報告說:

全球網際網路使用者今年底估計將達2.59億。據這家公司估計,1999年年底全球網際網路使用者最多的10個國家依次是:美國(1.1億)、日本(1800萬)、英國(140萬)、加拿大(1330萬)、德國(1230萬)、澳大利亞(683萬)、巴西(680萬)、中國(630萬)、法國(569萬)、韓國(568萬)。所謂網際網路使用者是指那些在辦公室和家庭每周都使用網際網路的成年人。預計到2000年其全世界的用戶可超過3億,屆時會有將近一億台主機和2.3億台PC連接在網上。2002年全球網際網路使用者將上升到4.9億,2005年可達7.65億。

浩瀚的資訊資源、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以及強大的多媒體功能,使越來越多的人都已經感受到網際網路對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及其對傳統觀念的沖擊。正是由於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才迫使人們開始思考建立真正的資訊高速公路??高速、寬頻資訊網路以滿足用戶對通信通道帶寬和能力日益增長的需求。
中國網際網路的現有格局
中國電腦互聯網已形成骨幹網、大區網和省市地區網的三層體系結構。中國骨幹網是由5家經政府批准成立,擁有獨立國際通道,各自在全國平行建一級網的「一級互聯網服務商」(ISP)。它們是:

1.中國公用電腦互聯網(CHINANET)。

2.金橋網即吉通通信(CHINAGBN),已形成一個以衛星為主幹的互聯網,有四個獨立國際出口,在全國已建I00多個衛星小站,有300多家非個人用戶。

3.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聯網的國內高校已 100多所,已建成用64kbPA、DDN專線連接全國八個大區網路中心的主幹網。

4.中國科技網(CSTNET),是面向科技用戶、科技管理及其他有關政府管理部門的全國性主幹網路。

5.聯通公用電腦互聯網(UNINET),面向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和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至1998年12月底,骨幹網已覆蓋全國各省會城市,網路節點遍布全國230個城市。

各省、市正在根據本地用戶的需求和計畫,加快省網、市網建設,全國已有20個省市的省、市網開通向用戶提供服務,其他省。市均處於規劃、建設之中。國務院及各部委局辦、各省市均已成立了資訊中心,建成各類資料庫1038個,gov.cn的政府功能變數名稱1470個,其中720個政府部門以WWW伺服器向社會提供服務。
中國網際網路用戶及帶寬容量情況
據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CNNIC)公布,截至1999年6月30日,我國上網電腦數共146萬台,上網用戶達到400萬人,分別是1998年統計數量的1.95、1.90倍。CN功能變數名稱共29045個,是1998年統計數量的1.58倍,其中北京10661個,占總數的36.71%,繼續位居首位,廣東。上海分別佔14.97%、7.73%,居第二。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政府城名(.gov)已達1663個,較功能變數名稱的平均增長率58%高出11個百分點,達69%,這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政府上網工程」的收效。我國WWW站點數約9906個,是1998年統計數量的1.89倍。據美國電腦工業年鑒公司估計,今年底全球線民數我國排位第八(630萬人)。

目前我國國際線路的總帶寬容量是241M,是1998年統計數量的1.68倍,其中中國公用電腦互聯網 CHINANET為 195M。中金橋資訊網CHINAGBN為18M、中國聯通互聯網為12M、中國科技網 CSTNET為8M、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 CERNET為8M,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有連接。
ISP和ICP的情況
中國直接從事互聯網資訊服務的從業者已達數萬人,加上原有資訊採集、資料庫人員已近百萬。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的注冊用戶有53萬,中國電信的公用電腦互聯網(163)的注冊用戶為98萬。

中國現在共有160餘家民營ISP,基本上是從一級服務商租用線路來經營網際網路的接入服務,但目前以ISP、ICP兩種業務混做的居多。比較知名的中文網站主要有搜狐、新浪、網易、國中網。上海熱線、瀛海威、悠遊、Chinabyte等等。

1998年12月,四通利方公司並購海外最大的華人中文互聯網「華淵資訊(Sina Net)」,首開通過國際並購尋求快速發展的先例。並購後,四通利方形成在中國、中國台灣、美國三地的三個網站、一個集團的經營模式。同年,中文搜索引擎「搜狐」網站的總裁張朝陽被評為全球500位元數字精英之一。今年4月6日,根海威與北京電報局簽約聯合發展,中國電信提供線路資源和網路平台,瀛海威發展用戶與資訊資源。在全行業人氣大升即將扭虧為盈的背景下,4月8日前述8家ISP宣布了結盟。
我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前景
如果網際網路流量每半年翻一番,我國到2000年底網際網路上網用戶將達到近3000萬戶,如果速度為每年翻一番則將於2002年達到3000萬戶。這個數目與今天行動電話和VCD用戶數目相近。屆時網際網路將對我國社會文化,經濟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有3000萬戶的用戶群,網際網路將成為有重大影響的新的媒體。由於它是雙向交換式媒體,在某些方面它的作用將會超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單向媒體。網上廣告,購物,電子商務將會飛快發展,網際網路將成為政府和民眾溝通的重要渠道。網際網路虛擬專網(VPN)將取代租用專線DDN成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連網的主要手段。遠端教育,遠端醫療將非常方便——這將形成一個每年幾千億元的市場。網際網路的發展將帶動從基礎網路建設到內容製作,資料庫建設的整個資訊化建設以及新一代網路通信設備製造產業的發展。

前幾年被認為最寬頻綜合數位業務網(B-ISDN)的基本技術SDH和ATM,目前受到了基於互聯網協定(IP協定)的寬頻分組交換網路(寬頻IP網)的強烈挑戰。美國政府下一代網際網路計畫(NGI)和正在實施的第二代網際網路(Internet2)計畫,已經確定把寬頻IP網作為基礎。加拿大去年底也開始實施基於這一技術的全國先進光學網路計畫CANET3。這一技術的特點是,基礎傳輸網採用密集波分復用技術的全光網,基於IP協議的分組交換技術取代傳統的電路交換技術。和目前的技術相比,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傳輸速率(數十 Gbps至數千 Gbps,即每秒數百億位至數萬億位),而又成十倍地降低資料傳輸成本,是最具潛力的新一代網路技術。由中國國際網路通信有限公司負責的「中國高速互聯骨幹網——寬頻IP網示範工程」已進人實質性運作階段,其基本內容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廣電總局。鐵道部、上海市共同聯合,利用廣播電視、鐵道等部門已經鋪設的光纜網路,連接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建設我國先導示範性的寬頻IP網路中國高速互聯網路(CAINET)骨幹網。此項目預計建設期為1~1.5年,試驗運行期1.5~2年。這一專案將建成一個高速率、低價位的資料通信示範骨幹網。

Ⅳ 中國互聯網什麼時候開通的

第一階段 網路探索(1987年~1994年)中國的互聯網不是八台大轎抬出來的,而是從羊腸小道走出來的。

第二階段 蓄勢待發(1993年-1996年)四大Internet主幹網的相繼建設,開啟了鋪設中國信息高速公路的歷程。

第三階段 應運而起:(1996年-1998年)中國互聯網進入了一個空前活躍的時期,應用和政府管理齊頭並進。

第四階段 網路大潮:(1999年—2002年底)中國互聯網進入普及和應用的快速增長期。

第五階段 繁榮與未來(2003年~至今)應用多元化階段到來,互聯網逐步走向繁榮。

每個階段從互聯網建設和互聯網應用兩方面收集資料。內容大綱以CNNIC編輯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大事記為依據。

Ⅵ 中國第一個使用電信設施的城市是哪

成都
成都數據中心是中國電信全國8大節點之一,可支配帶寬資源豐富,與Chinanet骨幹網節點帶寬60G,CN2節點帶寬10G。機房內部網路全部採用千兆連接核心層與匯聚層,雙百兆冗餘到接入層的無瓶頸交換式結構,區域網採用千兆與百兆混合交換式可監控網路,中心網路設備確保高可靠性架構,做到無單點故障,分支網路提供冗餘設備及線路,可針對客戶數據傳輸,維護的需求提供XDSL,DDN,ISDN等多種接入手段,並能提供與國內Chinanet主要節點城市連接的長途專線。
南京
南京電信作為CHINANET的八大節點之一,南京電信擁有富足的網路資源,與同是八大節點之一的上海電信相比,南京與其他省市之間的骨幹網路擁塞程度較輕,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省節點帶寬資源豐厚 (20G),資源利用率適度 ,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兩個標準的 IDC 機房(龍江,苜蓿園)一個在建的超大機房(游府西街),交通極為便利。齊備的機房設施(電力,恆溫,安全)。
西安
西安是中國公用計算機網路和中國多媒體信息網路在西北五省的網路核心中樞,同時,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國公用計算機網路(CHINANET)連接的必由之路,擁有最大的網路傳輸線路。因此,在西安建立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必將擁有得天獨厚的網路資源。
西部數據中心,是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於2002年投資建設的工程。是中國電信規劃的全國四大IDC樞紐之一。是面向國內、國際各類型企業、事業客戶提供大規模、高質量、安全可靠的伺服器託管、帶寬租用以及災備中心建設、應用服務外包的超大型互聯網數據交換中心。擁有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合作夥伴構成的龐大用戶群體,具備國際先進的軟硬體環境和優質的服務水平。是目前投入運營中為數不多的直聯CHINANET骨幹核心節點的數據中心機房,目前出口以6×10G高速光纖聯接(目前全國電信IDC中最高)。為網路游戲的運營及西部市場拓展提供一流的IDC服務。
西部數據中心有北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核心機房,面積總共5000平方米。每個機房以2*20G的光纖直接接入CHINANET骨幹,與省網並行,內部網路雙路冗餘備份,提供不間斷電源,擁有良好的防火、排水、通風設施,機房常年保持恆溫、恆濕,可全面滿足大型網站增長的需求, 數據中心的維護管理由西安電信具有數十年數據線路維護經驗和技術的60名專業工程師,技術支持由20名高級網路工程師負責,從其軟體、硬體環境而言,堪稱目前國內一流的專業互聯網數據中心。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裡最先開通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計算機網路技術和會計哪個專業好 瀏覽:580
電腦網路命令用法 瀏覽:286
網路供應商能否切斷路由器 瀏覽:757
設置中打開網路授權 瀏覽:143
電信網路預留介面在哪裡 瀏覽:716
慕課計算機網路技術期末考試 瀏覽:652
哈弗h6網路可以共享嗎 瀏覽:735
寬頻降速後經常無網路連接 瀏覽:631
央視影音網路連接超時怎麼辦 瀏覽:784
婁底網路營銷有哪些 瀏覽:999
聯通無線網路速度慢 瀏覽:42
分析葯品網路營銷方案 瀏覽:879
如何有效監管網路直播 瀏覽:234
歌名里有網路二字的有哪些 瀏覽:290
文軍北大計算機網路 瀏覽:528
品茗施工網路計劃軟體 瀏覽:596
你認為網路系統需要哪些安全功能 瀏覽:659
有什麼虛假的網路新聞 瀏覽:540
電腦網路已經連接就是上不去 瀏覽:919
手機網路變現怎麼樣 瀏覽:36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