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關於網路教學法都有哪些方法

關於網路教學法都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1 09:33:56

『壹』 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講授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同步教學法、探索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
一、講授教學法。
講授教學法就是教師對知識進行系統地講解。它雖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卻同樣適合新興的信息技術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運用於信息技術常識性的知識教學。如教學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原理、計算機的組成等。這種教學方法也同樣適用於計算機操作性知識的原理講解和操作步驟的講解,如講文件的復制粘貼。
二、示範教學法。
示範教學法就是教師操作,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如自然實驗、科技製作、運動技巧等。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也是一種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應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勢的示範,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操作鍵盤的指法、操作滑鼠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計算機軟體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示範。如:講windows操作基礎時,講文件夾的創建,其操作步驟為:1.進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夾;3.轉換輸入法;4.把滑鼠移到新建文件夾,點右鍵,選重命名;5.輸入文件夾的名字;6.確定。教師可以藉助計算機投影儀或網路教學系統進行一步一步地演示。這種教學法能夠很直觀地讓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操作中學到操作方法,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三、同步教學法。
同步教學法就是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操作,學生在同步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內容。這種教學方法也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如自然實驗、科技製作等。而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義。此教學法有兩種應用模式。第一種教學模式為,教師在教師機上操作(邊操作邊講解),通過計算機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則跟著教師的操作和講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很廣。如講文件的保存,這是講windows基礎操中的重點兼難點之一,教師在講這個內容時,讓學生同教師一起操作,邊操作邊向學生講解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類型等在保存中最為關鍵的地方,如果帶著學生反復操作,還可輕松地向學生講清楚「保存」與「另存為」的區別與聯系。這種教學模式必須要求計算機教室裝有計算機投影儀,這對有條件的學校來說,採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效果非常好。另一種教學模式為教師面對全體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首先教師講解或演示一遍,使學生有一個初步印象,然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同時進行同樣的操作,一步一步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適用於更為廣泛的學校,因為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教師不需要計算機投影儀,但這種方法教師比較累。教師在教學講解時,除了講解具體功能及作用外,由於學生沒有直觀的視覺參照,還要強調每一步操作滑鼠所指向和點擊的具體位置,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完成操作,教師要找好參照物或說清楚具體方位,也可讓相鄰同學互相幫助找。這樣,其教學效果與第一種教學模式完全一樣,還會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探索式教學法。
探索式教學法就是針對某一特殊的教學內容,教師先進行簡單提示或不作講解,只是給學生一個任務,讓其自己完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生任務。這種方法最好在學生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情況下使用。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教師應起好引導作用,多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給學生創造一些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條件,多幫助和開導後進生的思路,使探索過程順利地進行下去。探索式教學方法多用於趣味性強、有一定的難度而難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學內容。
五、任務式教學法。
任務式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度,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給每節課制定出切合實際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和努力在本堂課里完成教師規定的任務。任務式教學法是一種信息技術學科性比較強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法多用於信息技術操作方面的內容的教學,其核心在於任務的確定。任務定得太多太難,學生無法完成,任務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則造成時間浪費,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任務式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其任務的含義和完成方式不完全一樣。任務在含義上有以下幾種:一種是操作數量上的任務;一種是操作速度上的任務;一種是操作質量上的任務。完成任務的方式主要有:一種是全體同學都按同樣的要求完成任務。這主要是指教師在講信息技術的一些基礎操作時,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內容,如:窗口的使用,創建文件夾,保存和打開文件等;另一種是根據學生的能力,分別完成難易程度不一樣的任務,如學生學完指法後,優秀生要求達到正確率100%,輸入速度每分鍾80個字以上,中等生要求達到正確率100%,輸入速度每分鍾50個字以上,而差生要求達到正確率100%,輸入速度每分鍾20個字以上。主題活動與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具體來說就是課堂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的教材為基本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設計問題、質疑問題、討論感受、表達想法的機會,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法,只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是屬於啟發式的、探究式的學習,適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
以上是信息技術學科常用的五種教學方法,各種教學方法之間並非獨立運用於課堂教學中,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在同一堂課中不同教學階段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迫切需要廣大在信息技術教學一線上的教師結合計算機軟體和硬體實際情況去探索、實踐已知的和未知的教學方法及應用模式,及時進行總結、交流和推廣。

『貳』 網路教育學習方式有哪些

教學環節由教材自學+課件學習+網上導學+網上答疑討論+課程作業+學習中心輔導+考前復習+集中考試+畢業論文(大作業)組成。

『叄』 網路教學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是以網路為教學支撐環境,形成教師與學生 之間的穩定關系和活動進程的結構形式。網路教學模式突出網路在師生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結構合理的網路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充分發揮網路的優勢,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網路教學模式體現出自身的特徵,這主要表現在:教師角色、學生地位、教學過程、媒體作用等幾個方面。

『肆』 網路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一、培養積極的學習情緒

如果希望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那就應使自己在最佳的生理及精神狀態下學習。有些人只能有效地閱讀20分鍾左右,有的人則能維持1小時的 學習而沒有太明顯的疲勞。這就是精神狀態、注意力集中的不同而產生的差異。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必要強迫自己,當注意力減弱時,就適當地休息一會兒,喝點東 西,做一下運動等,然後再集中精神,專注地學習。

固定的學習場所對於學習有以下幾點幫助:

1.當置身於一個熟悉的、與學習有關的地方,會發現自己能夠更容易平靜下來。

2.熟悉的地方沒有什麼新奇事物令自己分心,所以較能夠集中注意力持續學習。

3.坐在固定的學習地點是給自己和他人一個信號:我在學習,我不願意受到打擾。

二、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在開始學習前,心中默念要做的事情,如果任務較多,最好用簡潔的話一條條列出來。

因為網上有很多讓我們分心的東西,所以我們必須牢記學習目標,時刻不能放縱!

注意,網上學習不能急於求成,不要一次定太高的目標,而是循序漸進,實事求是。這樣去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才會給你帶來充實的成就感。當你在一次學習中順利 而高效的完成了學習目標時不妨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以便提高學習的效率和動機。如果想讓一個獎勵制度更有效,你不妨再制定一個與獎勵程度差不多的處罰條 例。例如,如果你不能按學習目標完成學習,就不能看電視或參加其它娛樂活動等等。如果你未能完成學習目標,卻仍以獎勵縱容自己,就會加強這種不按時完成學 習計劃的壞習慣。

三、改善理解及領悟能力

1.先看完老師提供的基本內容,把問題記下來,再自己搜索(4)關於網路教學法都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2.不要平均用力!有的知識過目即可,有的知識卻需要反復地思考。在電腦屏幕上閱讀的時候,該慢就要慢下來,一味追求速度造成知識消化不良,就會影響學習興趣了,嚴重的還會引起頭痛、煩躁等生理不適。

3.列提綱,記筆記。我們在網上瀏覽時可能很少能認真思考,用記筆記的方式強迫自己思考,還有,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下來。

4.注意陌生的詞。 在學習一門新課程的時 候,你會發現講課內容中或學習資料中有很多陌生的詞。這些詞代表重要的概念或思想,因此,如果你不能很透徹地理解本章節的內容,便需要花一定時間來理解和 記憶這些詞彙。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將它們記下來,經常看看,甚至念念。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聯想學到的東西,嘴上講得多了自然就記得了。

四、培養時間管理的能力

1.從重要的事情開始著手工作;

2.不要給自己找借口;

3.設定截止期限;

五、評價自己的進步

網路學習中怎樣就算進步了?

——完成了老師指定的任務,並且自己滿意。

——能夠幫別人解決問題,能夠分享自己覺得有益的資料。

——受到別人的贊揚和鼓勵,等等。

六、提高技能、改變風格以適應網路學習

1.提高閱讀能力;

2.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3.提高打字速度;

4.熟悉網頁鏈接形式。

5.喜歡提問題;

6.喜歡與別人交流;

7.尊重別人;

8.好東西願意與別人分享

『伍』 網路教學的實現方式

1、視頻廣播。網路教學設備:視頻儀由網路管理中心通過播放視頻(實時視頻或錄像)。這種形式與電視或播放錄像沒有太大的區別,學生無法控制,實際上一種直播課堂式的教學。它的好處是學習者不受地域和人數的限制,且佔用帶寬小(只需1.37M),多用於名師授課、學術報告、重要會議的直播等。
2、視頻點播。
學習者可以根據需要對伺服器中的視頻進行點播。內容可以是電視教學片,也可以是課堂實況錄像。由於是非實時的點播,所以我們可以對其精心設計(插入圖文、視頻、動畫等)。NVP(networkvideopresenter)是VOD的一種,它的好處是在教學的視音頻信息的基礎上同步播放電子幻燈,是普通VOD基礎上的二次開發,有利於教學信息傳遞更為有效。
3、視頻會議。
網路教學:WEB教材視音頻多向實時傳輸的形式。由於設備昂貴,應用不是很普遍,多用於教師答疑。
4、WEB教材。
即教材內容作成網頁的形式。其好處是編制難度不大,運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5、多媒體課件。
運用多媒體語言或課件開發工具開發的教材,一般通過下載到本機運行。
6、BBS論壇。
師生間、學習者間以電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協作。
7、聊天室(教學討論區):
師生間、學習者間通過文字、語音等形式異地實時交流
8、e-mail

『陸』 說明網路教學方法可以分為哪幾類各有什麼特點

網路教學作為一種「個性化教學」方式,其把教學過程的很大一部分主動權交到了學生手中。除非是具有良好自律能力的學生,否則,在不需按時上課的情況下,學生可能不會真正按教師設想的進度學習。這主要說明
A.
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B.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
C.
外因是可有可無的
D.
外因有時也起決定作用

『柒』 你認為網路教學還有哪些更好的教學方式

網路教學即學校利用計算機網路為主要手段教學,是遠程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利用計算機設備和互聯網技術對學生實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學模式。網路教學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更能培養學生信息獲取、加工、分析、創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網路教學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網路教學主要實現手段有:視頻廣播、WEB教材、視頻會議、多媒體課件、BBS論壇、聊天室、e-mail等。網路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以及網路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教學滿足教學的需要而將成為21世紀主流的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我國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長期以來普遍採用模式是傳遞――接受教學模式。它源於赫爾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學」,後經凱洛夫等人重新加以改造傳入我國。我們又根據教學的實踐經驗以有現代教育學與心理地學理論,對其加以調整,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傳遞――接受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發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知識――鞏固運用――檢查評價。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界在教學模式上也做了一些探討,提出了許多教學模式,但本質上仍屬於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但它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許多黨校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民經驗的存儲器,忘記了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有創造性思維的活生生的人。我國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養成了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為什麼」、也不知道要問「為什麼」的麻木習慣,形成一種盲目崇拜書本和教師的迷信思想,對書本和教師不能懷疑。在課堂上,除非教師主動提問,否則是不容許學生隨意打斷教師已制定發的教學計劃的,學生也決不敢這樣做。這種思想代代相傳,不斷強化,就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逆向性思維被束縛、被禁錮,敢於沖破傳統的新思想、新觀念被扼殺,大膽幻想的翅膀被折斷,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其主動性無從發揮。這就等於從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人才賴以孕育、滋生和成長的全部土壤,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就成了難以實現的空中樓閣。不難想像,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如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肯定難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可培養創造型人才,這就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端。

『捌』 網路教育有哪幾種形式

1、通過互聯網進行雙向或單向的實時教學
2、通過課件或者利用光碟課件進行學習
3、集中面授方式進行教學。

『玖』 網路教學模式的幾種類型

: 講授型模式 個別輔導型模式 討論學習型模式 探索學習型模式 協作學習型模式. 關於網路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 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何克抗 目前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採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則是進入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日益普及(特別是基於Internet的教育網路的廣泛應用),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多媒體和網路技術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行協商會話、協作學習),能提供圖文聲像並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這有利於情境創設和大量知識的獲取與保持),還能按超文本、超鏈接方式組織管理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這種方式組織建構的知識庫、信息庫浩如煙海,並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現、主動探索,還有利於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因而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即促進學生關於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學媒體或其他學習環境無法比擬的。而「情境創設」、「協商會話」和「信息資源提供」正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必須具備的基本屬性或基本要素[1],可見,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普及,實際上為實現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條件。這就不難理解,自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為什麼隨著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普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會在西方迅速流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的 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正是順應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來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就成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意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相應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前者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核心——通過各種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去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誘發學習的內因);後者則是為學生主動建構創造必要的環境和條件(提供學習的外因)。目前常用的自主學習策略有「支架式」、「拋錨式」、「隨機進入式」、「自我反饋式」和「啟發式」等多種。這種教學模式由於強調學生是認知過程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而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於創造型人材的培養,這是其突出的優點。但是,這種教學模式由於強調學生的「學」,往往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於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當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時,還容易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這又是其不足之處。由於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所以上述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優缺點正是建構主義理論本身優缺點的具體體現,在我們應用與推廣建構主義理論的過程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由以上分析可見,兩種教學模式各有其優勢與不足,不能簡單地用後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過來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後者。而是應當彼此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努力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既注意教師的教,又注意學生的學,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其最終目標是要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思想來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以便培養出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跨世紀新型人材。為了與前面的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相區別,我們把按照這種思想和目標實現的教學模式稱之為雙主教學模式(以強調這種教學模式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要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應當著重指出,這里所說的「雙主」和前幾年有些人所主張的「學生是主體,教師也是主體」的「雙主」是有原則區別的兩個不同概念。如上所述,我們所說的「雙主」是指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這里的認知主體只有一個──就是學生;而有些人所主張的「雙主」,則是指雙主體,其用意是強調「教師也是主體」,所以其實質仍是維護「教師中心論」,這是我們不能苟同的)。 二、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由於雙主模式是在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為了闡明雙主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必須先了解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上面我們已經簡要地論述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建構主義,下面再對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作一扼要介紹。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由於是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建構主義的日益流行才逐漸發展起來的,所以其理論基礎比較單一,就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而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則比較復雜,因為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經存在了幾百年。從十七世紀三十年代捷克的誇美紐斯發表《大教學論》,提出班級授課制度,開創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來,經過歷代眾多教育學家、教育心理學家的努力,使這一領域的實踐探索不斷深入,理論研究成果也層出不窮。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十九世紀德國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理論(預備、提示、聯系、統合、應用),二十世紀前蘇聯凱洛夫的教學理論(他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對赫爾巴特的五段教學加以改造,提出一種新的五段教學論--激發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運用鞏固、檢查效果),贊可夫的"發展觀"(認為教學不僅應當為掌握知識和技能服務,而且應當促進兒童的一般發展,即兒童心理各個方面的發展),巴班斯基的"最優化"理論(最優化"是指要從實際情況的具體條件出發,確定效果和時耗的雙重質量標准,選定最佳教學方案,按照實施中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活動進程,以期達到最大效益,並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合理的教育和發展),以及美國布魯納的"學科結構論"(認為不應強調增加教材的量,而應按照學科內容自身的體系結構即圍繞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來進行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絕大多數甚至90%以上的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學目標的要求),加涅的"聯結-認知"學習理論和他的"九段教學法",直到二十世紀後半葉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等等。 綜觀上述和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有關的眾多理論,盡管其中每一種都對這一領域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真正能作為主要的理論基礎對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給以 全面支持的恐怕只有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這是因為,學習過程既涉及認知因素,也涉及情感因素。因此,若要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給以全面的理論支持,必須既研究認知因素對學習過程的影響,又要研究情感因素對學習過程的影響;為了能實現對教學過程的優化,真正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率,最好還能在上述兩方面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套可以付諸實施的有效教學策略。按照這樣的要求,再來看看上述各種理論,不難發現,其中有些理論完全沒有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基礎(如赫爾巴特和凱洛夫的理論),有些雖然考慮了認知因素,但對認知學習理論的堅持不夠徹底(如加涅和布魯納的理論),其它或是對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 中的影響重視不夠,或是未能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只有奧蘇貝爾對這三個方面都作了較為深入的探索並取得重要成果。因此我們認為,以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作為 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是恰當的(但是並不否認、更不排斥其它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也能對這種教學模式在某些方面提供支持)。下面就是關於奧蘇貝爾理論的介紹。 奧蘇貝爾的"學與教"理論內容很豐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和"動機理論"。分述如下: 1."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對學習類型做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將"學習"按照其效果劃分為"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兩種類型。所謂有意義學習,其實質是指[2]:"符號表示的觀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和在實質上(而不是字面上)同學習者已經知道的內容聯系在一起。所謂非任意的和實質上的聯系是指這些觀念和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一方面(如一個表象、一個已經有意義的符號、一個概念或一個命題)有聯系。"換句話說,要想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真正習得知識的意義,即希望通過學習獲得對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及事物之間關聯的認識,關鍵是要在當前所學的新概念、新知識(即"符號表示的觀念")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某個方面(表象、概念或命題)之間建立起非任意的實質性聯系。只要能建立起這種聯系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否則就必然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奧蘇貝爾認為,能否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這種聯系,是影響學習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學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條原理。正如他的代表性論?quot;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點"一書的扉頁中用特大號字所表述的[2]:"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奧蘇貝爾指出,要想實現有意義學習可以有兩種不同的途徑或方式: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接受學習的基本特點是[2]:"所學知識的全部內容都是以確定的方式被(教師)傳遞給學習者。學習課題並不涉及學生方面的任何獨立的發現。學習者只需要把呈現出來的牧希ㄎ摶庖逡艚諢蚺潿孕穩荽剩灰皇資�蚣負味ɡ恚┘右閱諢�蜃櫓��員閽誚�茨掣鍪焙蚩梢岳�盟�虯閹�儐殖隼礎?quot;發現學習的基本特點則是[2]:"要學的主要內容不是(由教師)傳遞的,而是在從意義上被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以前必須由學習者自己去發現出來。"可見,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並通過"傳遞-接受"教學方式(奧蘇貝爾簡稱之為"接受學習")來實現;後者則主要是依靠學生發揮認知主體作用,並通過"自主發現"學習方式(也稱"發現式"教學,奧蘇貝爾則簡稱之?quot;發現學習"或"發現教學法")來實現。奧蘇貝爾認為這兩種教學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實現有意義學習,關鍵是要能在新概念、新知識與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之間建立起非任意的實質性聯系。反之,如不能建立起這種"聯系",不僅"傳遞-接受"教學方式將是機械的、無意義的,就是"發現式教學"也不可能實現有意義學習的目標。 奧蘇貝爾還強調指出,如果根據學習引起的能力變化來區分學習類型(能否實現有意義學習是引起能力發展變化的關鍵),即根據用何種方式來引起能力變化(也就是用何種方式來 實現有意義學習),那麼,就只能區分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兩種,而所有其他的學習類型皆可併入到這兩大類型之中。他認為目前學術界對學習類型的眾多分類(如"辨別學習"、"概念學習"、"嘗試錯誤學習"、"條件反應學習"、"配對聯想學習"……等等)實際上都是"沒有按照這些學習類型所引起的能力變化來區分學習"的結果[2]。因此,在後面的論述中我們也將只對"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兩種學習類型(也就是"傳遞-接受"教學方式和"發現式"教學方式)進行討論,對於其他的學習類型與教學方式則不予涉及。 2."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奧蘇貝爾不僅正確地指出通過"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均可實現有意義學習,而且還對如何在這兩種教學方式下具體實現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特別是對"傳遞-接受"教學方式下的教學策略作了更為深入的探索,並取得了成為教學論領域一座豐碑的出色成果--"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拾』 遠程教育教學方式有哪些

1)課件學習:每門學科分為幾個章節,每一章節分幾講來完成,每一講相當於一節課。每一門學科這個部分滿分是10分,得分點在於每一講只要播放夠6分鍾以上即可得到1分,所以這個課件點播10分很容易得到。
2)視頻學習:每門學科分為幾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對應的網路視頻教程學習。如果學生想把視頻保存到電腦上,可以用錄像軟體《超級捕快》,將網路視頻錄制保存AVI,FLV,WMV等常用的視頻格式,在電腦上直接學習。
3)在線測試:其中每一章節學完之後,課件學習後面的在線測試是和前面的每個章節對應的,課件學習每一章點播完後就可以捎帶做下後面對應章節的在線測試。每一章做完提交就可以當場顯示得分和對錯情況,可以重復做很多遍,直到得到的分數你比較滿意,這個環節佔30分,全部完成後要得到21分以上就可以了,得到滿分更好!
4)網上作業:這個環節是各學科老師所布置的平時作業,一般都不計入總成績的,只有《網上學習導論》計入考試成績。《網上學習導論》該門學科在線測試題庫裡面沒題,所以這個網上作業是必做的,相當於在線測試,佔30分。《網上學習導論》這個網上作業做題方法是把每一模塊的題目下載下來,按題目要求做好後點擊上傳即可完成。

閱讀全文

與關於網路教學法都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設置中打開網路授權 瀏覽:143
電信網路預留介面在哪裡 瀏覽:716
慕課計算機網路技術期末考試 瀏覽:652
哈弗h6網路可以共享嗎 瀏覽:735
寬頻降速後經常無網路連接 瀏覽:631
央視影音網路連接超時怎麼辦 瀏覽:784
婁底網路營銷有哪些 瀏覽:999
聯通無線網路速度慢 瀏覽:40
分析葯品網路營銷方案 瀏覽:877
如何有效監管網路直播 瀏覽:232
歌名里有網路二字的有哪些 瀏覽:288
文軍北大計算機網路 瀏覽:526
品茗施工網路計劃軟體 瀏覽:594
你認為網路系統需要哪些安全功能 瀏覽:659
有什麼虛假的網路新聞 瀏覽:540
電腦網路已經連接就是上不去 瀏覽:919
手機網路變現怎麼樣 瀏覽:367
從哪裡能看免費的網路電視 瀏覽:958
怎麼和別人一起用網路 瀏覽:169
手機的網路突然信號差怎麼辦 瀏覽:43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