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為教師如何防止輿情突發
一、必須也只能講真話,且注意實據,實事求是是我們必須遵守的一個基本原則,所以我們當然不能撒謊,媒體最後都會搞清楚,最後倒霉的就是撒謊人。二、采訪零距離,如果有可能把壞消息講完,長痛不如短痛,突發事件發生以後,晚說不如早說,早期把它說玩是一件最好的事。三、學會道歉,降低輿論期待,大話大說。突發事件發生後,面對媒體,好多人說這個事實是有限定的,還能說點什麼?要善於學會批評,自我批評是最重要的,自我批評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該道歉就得道歉。四、換位思考 考慮記者的想法,要盡量預測記者關心的問題和想法,預測他們要去采訪的地點和人群,要做倒周密安排,讓他們在我們的掌控之中,為他們提供周到的服務。
作者:孫自慧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a4536ce2f621
來源:簡書
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
② 作為老師,作為領導該怎麼面對網上似是而非的輿論呢
1、建立和完善網路輿論引導機制。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機制。豐富信息公開形式,把傳統媒體與網路相結合,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公開渠道,加快政府信息公開進程,讓謠言止於公開。
2、完善管理體制。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信息化建設和電子政務的指導和管理,互聯網和網站的統一規劃和建設管理,網路輿情的監測、研判和應對。
3、正確引導網路輿情。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公權力、傳媒和知情方面的優勢,理性引導輿論。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優勢和宣傳部門媒體優勢,正確地引導輿論,營造網上主流輿論話語權。二是建立"網上統一戰線"。
③ 如何利用新媒體有效應對高校網路輿情
針對現有的所謂全網監控,我倒是認為對目前幾個新媒體形式的輿情監控更能達到效果,比如微博、微信。尤其是微博,不論是新浪微博還是騰訊微博,作為微博的核心特點,就在於文本內容精簡,關鍵詞突出,語義判斷較為簡單,同時微博又是網路輿情最容易爆發及廣泛傳播的陣地。
針對你的問題,通過實際的例子說明
——————————叫我分割線————————
9月26日,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董事會決定,同意陳玲辭去院長職務,聘任陳彪為院長。今年8月,該院原教師劉伶利因癌症及並發症離世,生前在治療期間被學校以長期曠工為由開除,陳玲當時作為院長簽字同意該決定。
我們從輿情地域分布中可以看出,甘肅,雲南,福建,等地的輿情關注度最高。事件曝光一個多月後,隨著處理結果的公布,輿情熱度再次被點燃。此次事件的處理結果引起輿論爭議,公眾的質疑並未得到滿意的結果,因而輿情再度升級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這起典型的校園輿情是這么處理的——————————
今年8月,該院原教師劉伶利因癌症及並發症離世,生前在治療期間被學校以長期曠工為由開除,原院長陳玲簽字同意該決定。事件遭到媒體曝光後,輿論討伐聲一片。此後,網路不斷曝光博文學院的亂象。學院曾開除其他患病教師;陳玲的學歷涉嫌造假;前學院領導批評陳玲沒文化,不懂教育、沒有理念,用人也沒有標准,只根據自己的好惡選人;博文學院的辦學理念是為了賺錢等。各種有關學院的謠言滿天飛,而作為當事人的陳玲以及院方均採取迴避的態度,對網路輿情也沒有重視起來。校方並未發表任何聲明回應公眾,以致於公眾認為學院這種「躲貓貓」的心態是源於心裡有鬼。因此,昨日院方公布陳玲的辭職決定時,輿論除了質疑校方對懸而未決事情的欲蓋彌彰外,還質疑新院長和陳玲存在「親戚關系」,質疑校方的決定是換湯不換葯。校方從事件發生到現在,一直處在輿論風暴的中央,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和質疑。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的傳播已經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任何人都能成為發生器,傳播者,任何事情都有被曝光的可能。對於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來說,此次輿情事件中,由於缺乏輿情的引導,未能坦白承認過失,在輿情事件中沒掌握主動權,導致了自身學校名譽的受損。對於其他高校而言,要引以為戒。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樂思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其一:作為高校,當前如此復雜的網路環境下,首先要做好高校網路輿情預警工作,提升自己對負面信息的預警能力,做到早發現、早行動、早解決,不給輿情危機發酵的時間和空間。其次,在危機事件爆發後,要從事件發生、發展、高潮、結束的全過程對事件輿情走向、動態實時全時段監測,做到知己知彼,保證高校輿情危機應對的精準性。比如監測收集分布在媒體、微博、論壇、博客、貼吧、微信等平台的新聞報道、媒體評論、網友評論內容,同時進行相關數據的分析研判,找到引發輿情危機的節點,然後有針對性的制定處置策略,已達到最大化高校輿情危機處置效果;
其二:高校在處置網路輿情事件時,一定要端正工作態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責任,勇於承擔應負的責任,第一時間告知社會公眾或受害者事情真相,進行真誠、公開、及時的溝通,不使矛盾進一步激化,贏得公眾的理解和信任。當高校輿情危機發生後,高校及相關部門應盡快成立調查組,對網上流傳的信息進行事實調查,並及時對調查結果進行通報,還原事件真相,化解學生、公眾因真相缺失產生的焦慮、不滿、恐慌情緒。只有充分保護和尊重學生和公眾的知情權,他們才會明辨是非,不傳謠、不造謠,自覺參與事件的處置,使事件向有利方向轉化。更重要的是,高校的快速調查、及時回應的態度會提升高校在學生和公眾心中的公信度,其也更有利於事件輿論的引導和處置;
其三:高校網路輿情危機處置中,要善於藉助媒體及時准確地發布信息,以贏得學生和公眾的理解、參與和支持。在面對社會熱點問題時,要善於藉助媒體,有針對性地引導、疏導、勸導,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形成共識。同時,高校要有針對性地培養輿論上的「意見領袖」,在學生中廣泛挖掘、選拔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進步並熱衷於傳播消息和表達思想的「草根」意見領袖們,讓他們在網路輿論危機中發出主流言論。通過媒體與意見領袖的結合運用,把走偏的輿情引導到我們設置的議程當中,最終回到正軌上來;
④ 作為黨員教師,如何樹立大局意識,杜絕網路輿情
你好,作為黨員教師是一定要樹立大局意識的,千萬要杜絕網路輿論,
這種情況可以多看一些正能量的書籍,視頻,提高自己的意識的。
⑤ 作為一名教師在網路上應該尊守那些行為規范
和普通網民一樣,起碼要遵守規則不要亂說話吧。
希望幫到你。
圖源網路
教師在網路安全上對計算機信息構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發的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計算機網路存在的漏洞,或者潛入計算機房,盜用計算機系統資源,非法獲取重要數據、篡改系統數據、破壞硬體設備、編制計算機病毒。人為因素是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威脅最大的因素。計算機網路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出現的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⑦ 教師在傳播信息時應注意哪幾方面的問題
教師在傳遞信息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傳遞的信息要有針對性。提供給學生的信息,應該是他們的確需要或對他們的確有用的信息。
2.傳遞的信息應是完備的。提供的信息,在數量和質量上,應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3.要注意信息的時效。許多信息,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即時的信息能有很高的價值,而過時的信息則很可能成為無效信息。一定要注意學生對各種信息需求的時間。
4.要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去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1)在課常教學時,可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行為的反應,去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2)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提出一些簡短問題或插入簡短的書面測驗,以取得反饋信息;(3)在課後,通過檢查學生的書面作業和考試考查,去取得反饋信息。教師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並據此去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或者改變教學媒體與方法,不斷提高信息的傳遞效率,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5.要注意克服信息傳遞中的干擾。教育信息的傳遞是在一定的干擾下進行的。信息傳遞過程中都會發生一定的干擾。干擾是和信息傳遞同時發生的。因此,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始終要與干擾現象作斗爭。克服干擾的方法,主要有重復傳遞、核對傳遞、多通道傳遞等。
⑧ 作為黨員教師,如何樹立大局意識,杜絕網路輿情
作為黨員教師,一定要樹立大局意識,為了杜絕網路犯罪,一定要不傳謠,不信謠,不再網路上發表負能量的東西。沒網路,健康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⑨ 教育輿情,學校如如何應對輿情
教育領域是容易爆發網路輿情危機的一個重要場所。學生是微博上最活躍的一個群體,處於學生時代的青少年往往思考方式比較單一,行為趨於沖動,在遭遇到挫折、不滿學校體時往往理性思考不足,容易不顧後果在網上發布自己的觀點。由於學校的特殊地位,涉及學校的各種網上言論和事件往往關注度高,傳播速度快,易受社會因素影響和利用,如果處理不及時或者處理不當,將會給教育機構名譽和教學秩序帶來不利的影響。如 「河北涿鹿教改風波」、「高考減招輿情」等事件,都曾掀起過一股股輿情風暴。
1、早發現、速讀網——第一時間發現教育輿情事件,快速閱讀網路教育熱點、掌握學生思想動態
想要第一時間發現教育輿情事件,必須利用輿情監測系統對網路媒體實施全網24小時監測,一旦發現教育相關的負面信息及時處理。
2、早響應——響應輿情事件,正確引導學生思想動態
學生是對社交網路新媒體掌握最熟練的一個群體。社交網路上,用刪帖、打壓等形式已經無法適應社交網路時代輿論的發展。採取主動回應、科學回應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引導輿論,調控學生思想的發展變化。
想要科學的引導輿論發展方向,教育機構需要從決策層到操作層兩端入手。決策層通過分析輿情事件的傳播途徑、網民特別是學生的觀點和情緒狀況、事件的地域熱度等來制定輿情引導策略。而在操作層則要短時間內在各大平台發布正確觀點,引導輿論走向,向教育受眾澄清謬誤,防止虛假消息進一步擴散。
3、早報告——專業分析總結輿情事件
多瑞科輿情數分析站系統提供的教育輿情解決方案還包括了由專業的輿情分析師打造的輿情分析報告服務,可為教育機構領導提供專業的輿情應對建議以及數據分析服務,為教育發展方向提供有價值的決策參考。輿情報告分為常規性報告、專題性報告、綜合性報告服務,能整合與教育相關的輿情,給教育機構帶來更深層次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