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哪些網路謠言大學生容易中招

哪些網路謠言大學生容易中招

發布時間:2022-11-13 00:18:26

Ⅰ 網路不文明現象有哪些 大學生該怎麼

由10萬多網民投票選出的「網路十大不文明行為」,以票數高低排列如下:傳播謠言、散布虛假信息,製作、傳播網路病毒,傳播垃圾郵件,聊天室謾罵,網路欺詐,網路色情聊天,傳播他人隱私,盜用他人網路賬號,強制廣告,下載、炒作低俗內容等。
大學生是國家民族的希望與生力軍,對網路不文明現象要堅決覺抵制,切不可袖手旁觀,更不能為虎作倀,營造一個良好的網路風氣,於人於己都是大有裨益的。

Ⅱ 大學生被網路詐騙的原因

我們身處於這個互聯網飛速發展,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在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的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危險,比如我們接下來要講的網路詐騙。網路詐騙就是犯罪分子通過網路用各種方式騙取他人錢財的詐騙手段。

預防網路詐騙

隨著各大高校的開學,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被這些網路詐騙的犯罪分子給盯上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大學生容易上當受騙呢。大學生們大都是缺乏社會經驗,而且思想較為單純,不會去刨根問底的知道為什麼要這么做,缺乏相應的分辨能力這就是大學生們成為網路詐騙受害者的原因之一。

預防網路詐騙

除去社會經驗匱乏這一點,大學生還都普遍熱愛上網,再加上自身疏於防範,沒有網路安全意識,還很容易受貪小便宜的心理的影響,這些也是大學生容易被網路詐騙的原因。要知道貪心,是很多的受害者,之所以上當受騙的主要原因。時刻要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誘惑。

預防網路詐騙

想要不被騙,一定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要懂得有「防人之心」。雖然我們經常提倡要樂於助人,但是還應該做到不貪小便宜;在做好事的時候也要保持警惕性,不要隨意輕信他人;尤其是面對陌生人,更應該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不要隨意相信別人的花言巧語,凡事要做到三思而後行,要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預防網路詐騙

犯罪分子一般情況下會用「刷單做兼職」的騙局,來誘騙受害者,他們會先製作一個釣魚網站,然後讓你登陸這個網站,讓你把自己的所有信息都輸入上去,剛開始他會給你一些小的利潤,但是慢慢地會讓你刷的單越來越大,從而進行網路詐騙。

預防網路詐騙

一些犯罪分子冒充學校的工作人員,他們會用學校發助學金、獎學金等理由,向大學生誘取他們的銀行卡號,密碼還有簡訊的內容,所以在面對這些人的時候,也不要輕易相信他們,要嚴格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還有些犯罪分子,他們會通過網路的虛擬性,通過盜竊他人的聊天賬號,冒充熟人讓你放鬆警惕從而進行詐騙,所以我們如果發現自己的聊天賬號異常,要馬上進行處理。

預防網路詐騙

網路詐騙的手段很多,這次我們主要說的是關於大學生的,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學生們,讓他們提高警惕,增強網路安全意識,不再被騙。

Ⅲ 什麼學生針對網路傳播影響較廣的謠言

青年大學生。
青年大學生主要從互聯網獲取和傳播信息,對網路依賴性比較強,正因如此,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理性認知能力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網路謠言的蠱惑和傷害。
作為網路大軍的主力軍,大學生對於網路謠言的認知和應對情況有著直接或間接的社會影響。

Ⅳ 在我們學生周圍的網路謠言有哪些

很多。比如:

  1. 上了大學之後就輕鬆了......(學醫學法的表示頭禿了)

  2. 讀書無用,讀那麼多書也用不到實際......(那麼多科學家的偉大成就是假的?)

  3. 學數學有什麼用,買菜的時候還列方程式啊(其他學科同理)。

  4. 上學談戀愛不好(那麼多情侶共同努力的例子白瞎的嗎?談戀愛不好終歸是自製力不行。)

  5. 還有其他很多的,一一列舉太心累了。

Ⅳ 2017年都有哪些謠言你中招了嗎

盤點謠言備忘錄 2018年這些套路不要再中招

2017年過去了,那些令人驚心動魄、啼笑皆非的謠言你還記得嗎?人民網「求真」欄目與網路辟謠平台聯合推出年度盤點,跟小夥伴們一起回顧謠言的套路。希望在新的一年,如果再遇到這些謠言改頭換面,大家都能慧眼如炬,秒辨真相。

4.吳京一家人都不是中國人搜索次數 1.9億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電影《戰狼Ⅱ》火了後,有網傳消息稱,「吳京是中國香港籍,妻子謝楠持有美國綠卡,其子是英國國籍,一位拋棄中國大陸國籍的人在教育你愛國,你還信了?」

【真相】謝楠母親辟謠,並曬出謝楠、吳京兩人的中國護照,以及兩人孩子的出生證明,用事實證明吳京一家人都是中國國籍。發出造謠微博的用戶迫於輿論壓力也刪除微博,並為自己不經核實聽信謠言給吳京所帶來的影響公開道歉。

【套路】關於名人國籍的謠言,時有出現。楊瀾、張海迪、許晴都曾辟謠。《戰狼Ⅱ》的熱映,激發了國人的愛國熱血情懷,此類「釜底抽薪」的謠言,利用主創人員的身份和電影主題的反差作文章,進而引申為「愛國元素不成立」,不僅蹭了熱度,還潑了冷水。值得警惕。

5. 「九寨溝地震」捐款返雙倍搜索次數 6600萬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九寨溝地震後,有部分網民表示收到地震局救援中心發來的呼籲捐款簡訊,簡訊中提到,請市民將錢打入某賬號,該款項將全部用於四川地震救災,同時,承諾災後將雙倍返還捐款金額。

【真相】8月9日,多地網警對此信息進行辟謠,稱系騙子欲借地震災情騙取錢財,廣大網民請不要輕信來源不明的信息,尤其是涉及財物方面的信息,一定要仔細甄別,防止上當受騙。

【套路】災情謠言作為災害信息衍生品,常藉助災後的輿情「聚光燈效應」混淆視聽。官方機構第一時間辟謠,使謠言止於真相,才是要義。

6.山東14歲男生簽約麻省理工搜索次數 751萬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山東萊陽教育體育局官方網站發布了該市第二實驗中學的14歲初中生李某某「被麻省理工學院提前簽約」的消息,引發了媒體的追蹤報道。

【真相】萊陽市教育體育局通過微信公眾號致歉,並稱此前報道為失實消息。

【套路】當地教體局疏於審查,因「宣傳需要」炮製天才少年。報道中,因多處情節有悖常理引發公眾質疑。當謊言被揭穿,無論是當地有關部門,還是當事少年,都名譽掃地。相關部門應該研判,能夠演繹出負面的宣傳,不要也罷。

@——————法治案件類——————@

7.北京紅黃藍幼兒園有軍人猥褻兒童搜索次數 5186萬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11月22日起,網路傳聞北京市朝陽區管庄紅黃藍幼兒園新天地分園有「爺爺醫生、叔叔醫生」猥褻兒童,並有涉軍相關內容。

【真相】11月24日,「老虎團」政委馮俊峰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涉事幼兒園與部隊沒有牽連,沒有發現官兵涉及傳言中的所謂猥褻等行為。下一步,還將繼續進行調查,如發現有軍人參與違法違紀活動,將堅決查處,絕不姑息!11月30日,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就此回應:第一,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我們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傷害任何一個孩子。第二,軍隊是國家的柱石,是人民的衛士,我們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詆毀我們的子弟兵。第三,網路是較量無聲的平台,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們都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

11月28日,朝陽警方通報,網傳涉事幼兒園「群體猥褻幼童」等內容,經查,系劉某、李某某二人編造傳播。劉某被行政拘留,李某某被批評教育並在微博公開致歉。經核實,女童家長趙某某承認發表的「『爺爺醫生、叔叔醫生』脫光衣物檢查女兒身體」的言論系其編造,並願意向社會澄清事實、公開道歉。

12月29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通報,經依法審查,對北京市朝陽區紅黃藍新天地幼兒園教師劉某某以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批准逮捕。

【套路】一旦普通虐童事件無法引起相應的重視,輿論就會自動「加戲」。從家長發現「孩子身上有針眼」推測「幼兒園教師虐童」、到網傳「園長帶領陌生男人入園猥褻」,再涉及「軍方人員組團猥褻」。離奇的謠言挑戰公眾道德底線,迅速賺足眼球。哪怕警方、軍方再怎麼緊急調查,真相也跑不過已傳遍天下的謠言。在喧囂落幕後,每個曾經信過、傳過謠言的人,都應當自省。

8.有人借共享單車傳播艾滋病搜索次數 323萬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一條內容為「海口有人借共享單車傳播艾滋病」的消息在朋友圈中流傳。該消息配了張一個人手拿一根針的照片,並附有文字稱:最近,在很多共享單車的座椅上發現細小的針,這些針很可能帶有艾滋病人的血液,已經有很多人不幸感染了!此後,杭州、長沙、合肥等多地也出現了相似的傳言,有些甚至聲稱是由疾控部門發布。

【真相】海南警方、浙江省網信辦、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迅速反應,並發布聲明對此消息進行了辟謠。

【套路】多年來,艾滋病毒被謠言賦以「共用餐具」、「擁抱接吻」、甚至「吃大盤雞」等傳播途徑,而伴隨共享經濟興起,老謠言披上了共享單車的「新外衣」。艾滋病主要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3種途徑,「針謠言」指向的是血液傳播,騎行的人因為皮膚被刺破感染。但是,艾滋病毒在體外的存活能力並不強,一根細針攜帶的病毒極其有限。

@——————科技類——————@

9.曬「軍裝照」的H5小游戲,是冒充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釣魚鏈接搜索次數 2355萬 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建軍節將至,很多人朋友圈被小夥伴的「軍裝照」刷屏。可是,有傳言稱,這是一個冒充人民日報客戶端的網路詐騙新手段,伺服器位於加拿大,目的是為了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實施詐騙。

【真相】7月31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發布聲明,該H5網頁前後端均由人民日報客戶端委託長期合作的第三方供應商以及合作公司進行技術開發,伺服器地理位置均在國內。該程序只會在經用戶同意後,獲取用戶頭像和昵稱以及自主上傳的照片,不會也無法獲得用戶的真實姓名、年齡、手機號等個人隱私。

【套路】這條謠言以「反詐中心」名義發出,堆累術語、誤導網民。另外,網路上假借「拼團」、「送紅包」、「領禮品」等名義竊取個人隱私的行為確實存在,有的不法鏈接點開後與正規網站如出一轍,令人難以分辨。不少網民曾中招,對此深惡痛絕。這也正是這條謠言傳播的土壤。

10.微博查訪客搜索次數 1925萬 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一些「代查微博訪客記錄」的服務賬號稱,只要花費3元到20元不等就能查到最近訪問過自己的人。

【真相】微博工作人員告知,一直沒有這項服務。另網警提醒,騙子一般會通過登錄查詢者的賬號,然後截取用戶的朋友列表或者黑名單中的一些人的頭像,有時候還會用一些陌生網友的頭像,偽造訪客記錄……而一旦告知騙子自己的賬號、密碼,就很有可能被盜取個人資料,或給好友發一些奇怪鏈接或借錢請求等,侵害用戶的利益。

【套路】「我有查訪客的習慣,因為我在等一個人」……不管是好奇「前任的現任」,還是糾結「現任的前任」,建議小夥伴們珍惜眼前人,該放手時就灑脫放手,不要給騙子可乘之機。

11.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嘗試登月搜索次數 959萬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6月19日,話題「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嘗試登月」一直高居微博熱搜榜榜首。這條由「BBC全球探秘資訊」發的微博稱,「BBC:6月15日消息,霍金再發警告不要登月,科學家證實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真相】霍金並沒有說過「人類不要登月」,更沒提過「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之類的言論。就在11月24日,霍金在微博上回復TFBOYS(加油男孩)組合隊長王俊凱探索宇宙的問題時,提到「未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正在威脅著我們,我們應該考慮探索其他有潛力的星球以延續人類的發展」。

【套路】網傳內容最初來源於某個「科技」網站的「獵奇-UFO探索」欄目。該欄目除了多篇《霍金警告人類不要登月 月球背後的神秘生物真實存在!》類似文章外,還有自相矛盾的《霍金預言人類將於2032年滅亡 呼籲人類投奔月球或火星》等內容。簡言之,這是一條被當成新聞傳播的「科幻作品」。同樣,2017年引發網民扼腕的《老人獨自養孫子14年考上復旦 發現去世兒子「復活」》也被查明是假新聞,作者自稱寫的是「文學作品」。

12.微信不上傳個人真實頭像會被鎖群搜索次數 701萬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廣西桂林,吉林白城、寧夏石嘴山等地有網民表示收到了「中國網路監控在清理整頓,要求微信群友將頭像更換為個人真實頭像,否則會被鎖群,群成員的手機號也會被控制」的消息。

【真相】記者打開了自己的手機進行檢驗,在多名群成員並未上傳真實頭像的情況下,微信群均未出現網傳的「鎖群」現象。

【套路】簡單的操作就可以驗證是否「鎖群」,然而謠言還是在多地傳播。除了傳播者有責任外,這條謠言其實是對2017年9月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引申誤讀。此外,還有人將「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理解為「一旦群成員違法違規,就要追究群主的法律責任」,這也是對《規定》的錯誤理解。

@——————食品健康類——————@

13.塑料紫菜、塑料粉絲、塑料大米搜索次數 4423萬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網傳小視頻中,①一女子從某品牌包裝袋裡取出來的紫菜,聲稱撕不爛,嚼不碎,是塑料做的;②有人點燃某品牌粉絲,粉絲迅速冒出火花並且越燒越旺,拍攝者稱「比柴火還好燒」的粉絲「是塑料做的」;③一男子不斷將一個個塑料袋放入一台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真相】①2017年,福建、天津、四川、甘肅、青海多地公安機關抓獲拍攝謠言視頻實施敲詐勒索人員5名,編造「塑料紫菜」謠言人員5名,傳播謠言信息人員8名。②粉絲本身就能燃燒。③白色固體只是圓形塑料顆粒,跟大米沒有關系。塑料顆粒成本比大米成本高。

【套路】為何塑料不斷成為食品界「話題王」呢?就口感而言,塑料和食品完全不同,很難混淆。但此類謠言標題經常以「無良商家真是狗血」等語句造成心理暗示,視頻中主角也是用肢體和語言表演來誤導網民,披著「打假」外衣的謠言利用人們的正義感傳播,更具迷惑性。

14.棉花肉鬆搜索次數 3536萬事件新聞熱度 ★★★★

【傳聞】類似「肉鬆餅里裝棉花」的視頻有多個版本。拍攝的所謂「檢測方法」也基本相同,都是將肉鬆泡水後形成白色絮狀物,然後用撕扯或試圖點燃等方法來證明這是「棉花」。視頻當事人還言之鑿鑿:這么多年人們吃的都是「棉花肉鬆餅」。

【真相】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在微信公眾號上對「棉花肉鬆餅」視頻進行了辟謠,稱肉鬆和棉花的成分不同,口感也有很大的差異,用棉花冒充肉鬆幾乎沒有可能。肉鬆的本質是肌肉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放入嘴裡輕輕一咬就會融化,口感松軟;而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的纖維,雖然看上去也很松軟,但放入口中是嚼不爛的。如果真有商家將棉花冒充肉鬆,很容易就會被識破。食物中本來就含有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可燃物,肉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肯定是可以被點燃的,並且會產生一種焦糊味。而棉花雖然也可以點燃,但因為其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所以不會有焦糊味。因此,如果真的想確定是不是真肉鬆,可以將其點燃,聞一下有沒有焦糊味。

【套路】無論是粉絲、肉鬆,還是烤冷麵的麵皮,關於它們的謠言,總是用「火燒」驗證。粉絲燒著了,謠言就說它是塑料;肉鬆燒著了,謠言說它是棉花;烤冷麵的麵皮難燒著,謠言就說它是化學物質。謠言本身就是雙重標準的,還請大家保持理智。

Ⅵ 大學生網路詐騙的原因

1.大學生的辨別能力弱、自我防範意識不足。一是學生思想單純、社會經驗少。大學生面對較為復雜的社會生活,缺少靈活應對通訊網路詐騙的防範策略,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鼓動。加之網路詐騙的虛擬性、多樣性等特點,大學生們對網路的依賴和痴迷,對各種游戲、軟體、購物、交友等興趣濃厚,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門的日常學習和生活。

3.高校學生法律意識較為淡薄,普法力度不夠。高校學生這一群體是從應試教育中進入高校的缺乏法律意識啟蒙的青年群體,我國在義務教育期間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培養法律意識的教育內容,這種缺位阻礙了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啟蒙和培養。對陌生人的防範心理不夠。近年來,犯罪分子瞄上了生活中最常見的「兩卡」,使其成為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重要工具。犯罪分子將黑手伸向了毫無防備心理的在校學生,這類人基本上都有銀行卡和微信,涉世未深,對法律後果未知,又有一定的經濟需求,只要犯罪分子給的價格夠高,就有人賣卡。在偵破各類案件的同時,我們發現多名在校學生完全不知道自己這些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而法律帶來的嚴重後果往往需要一輩子來承擔。。

Ⅶ 有哪些針對大學生的詐騙套路

針對大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不良校園貸的詐騙套路:
1、培訓貸:
(1)求職時遇到薪酬優厚的公司,簽訂就業協議時,還需交一筆高額的培訓費用;
(2)學生無力繳納,公司人員表示可先在公司或第三方貸款;
(3)學生辦理貸款後,公司承諾的高薪沒拿到,還因辦理「培訓貸」欠下貸款。
2、回租貸:
(1)學生把手機租賃給貸款平台,綁定指定的蘋果ID;
(2)平台評估手機價款,期間平台要求學生填寫身份證、銀行卡、緊急聯系人等信息;
(3)發放「砍頭款」,學生獲得的貸款中已扣除相應「服務費」、評估費;
(4)因手機仍由本人使用,平台以手機「回租」方式,與學生約定使用期限(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購價格(還款金額),如沒按時還款,就通過 讀取手機通訊錄、手機定位等威脅借款人。
3、裸條貸:
(1)借款人(多為女大學生)通過網路借款平台並設定高額利息;
(2)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作為擔保;
(3)當借款人不能如期還款時,貸款人以公開其裸照和與其父母聯系的手段逼迫還款。
4、美容貸:
(1)主要瞄準愛美卻缺錢的學生群體;
(2)當學生無力支付手術費時,咨詢師推薦信用貸款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以「不收任何手續費和利息」慫恿學生貸款;
(3)由於美容機構和金融平台存在合作關系,且貸款發放過程比較隨意,其間暗藏金融風險。
5、刷單貸:
(1)不法分子稱網貸平台職工「刷單沖業績」,支付小額傭金作為報酬;
(2)誘導學生用身份信息申請網路貸款,將放款轉賬至指定賬號;
(3)騙子償還前幾期月供取得信任後,繼續誘導學生貸款;
(4)最後,騙子拿放款的錢跑路,未還款項需學生自己償還。
6、傳銷貸:
不法分子藉助校園貸款平台招募大學生作為校園代理,要求學生上交會費、發展下線以及進行逐級提成,具備傳銷的特點。 來源:人民日報、教育部官網等。

Ⅷ 為什麼大學生容易被騙應如何預防詐騙

先說觀點,大學生容易被騙的原因是因為缺乏社會經驗,其次是過於單純,把在學校的思維搬到社會上,就導致了容易被騙的結果。
其實社會和校園有很大的差別,校園是一個閉環的小社會,當你從中走出去的時候,就意味著你要去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和事了,預防被騙其實很容易,只要記住老生常談的那句話就行了,天上不會掉餡餅,即使掉了,你去接也有被砸的風險,不要貪圖小便宜就行了,當有人熱心的引導你幫助你去做一件並不是很容易完成且和他沒半毛錢關系的事時,你就要當心了。

Ⅸ 5月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辟謠:

@如皋市公安局微博提醒,如今此類消息中的電話號碼,有吸費電話。有人故意散布此類消息,以謀取利益。

如果大家真的撿到准考證,最好的辦法就是報警,就近送往派出所。

Ⅹ 現在網路媒體消息傳播好多是假的,怎樣規避

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而這樣發展帶給我們的除了便捷之外,網路也成了一些虛假傳的滋生地,面對這些網路謠言,中招的不僅僅是那些,對互聯網不了解的中老年人,更有許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年輕人,他們也紛紛加入,造謠和傳謠的大隊伍中。這些行為不僅僅造成的,人們生活當中的困擾,更有甚者,甚至影響了整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其次,我認為媒體應該發揮輿論力量,作為媒體自身就不能信謠傳謠,要保證我們每一篇報道的真實性,可信性,對於那些瘋傳的網路傳言,我們應該積極調查,向社會和公眾紕漏那些傳言的真面目,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同時,作為各大衛視和廣播,我們應該在一個比較恰當的時間,播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欄目,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意識和文化素養,培養公眾獨立思考的能力。

最後,網路監管部門也應該負起責任,對於網路上的傳言,應該及時的清除和澄清,並對造謠者和傳謠者,追究其法律責任,尤其是在自媒體時代,更應該鼓勵網民舉報,對於違法,傳謠者嚴肅打擊。

閱讀全文

與哪些網路謠言大學生容易中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連接好就是不可上網為什麼 瀏覽:44
咋直接看網路密碼 瀏覽:594
網路信號放大器怎麼使 瀏覽:678
智能無線網路寬頻路由器 瀏覽:469
網路版記帳軟體 瀏覽:962
網路主播用哪個象棋 瀏覽:941
最好的手機網路測速 瀏覽:248
四川廣電網路有多少m 瀏覽:282
逢良網路是什麼 瀏覽:160
網路電視不通過wifi可以用嗎 瀏覽:992
軟體本地驗證和網路驗證哪個好 瀏覽:918
極佳是什麼等級網路信號 瀏覽:452
如何投訴網路不良現象 瀏覽:948
網路安全視頻正能量 瀏覽:66
手機網路不好怎麼設置寬頻密碼 瀏覽:331
蘋果手機連接網路為什麼沒辦法用 瀏覽:228
網路安全動圖講解 瀏覽:589
小米手機如何添加自己的網路 瀏覽:655
上海網路研發軟體 瀏覽:585
蘋果6網路信號跟wf天線有關么 瀏覽:98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