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協議 — IPv6 互聯網協議第 6 版
IPv6是互聯網協議的第六代版本,旨在解決IPv4地址耗盡的問題。以下是關於IPv6的詳細解答:
設計目的:
- IPv6被設計為解決IPv4地址空間耗盡的問題,通過採用128位的地址長度,提供了巨大的地址空間。
頭部結構:
- IPv6頭部採用模塊化設計,包括固定頭部和可選擴展頭部。
- 固定頭部包含版本6、交通類、流標簽和有效載荷長度等關鍵元素。
- 擴展頭部提供附加功能,長度可變,確保整體大小保持可控且高效。
地址格式:
- IPv6地址長度為128位,分為8組,每組4個十六進制數字,如2001:db8:3c4d:15:0:0:1a2f:1a2b。
- 地址可以採用壓縮形式表示,如2001:db8:3c4d:15::1a2f:1a2b。
地址類型:
- IPv6地址包括全局單播地址、本地單播地址和作用域地址等。
- 引入唯一本地單播地址,具有特定格式。
特殊地址:
- IPv6包含未指定地址、回環地址、保留多播地址等特殊地址。
配置方法:
- IPv6支持多種配置方法,包括DHCPv6和鄰居發現協議。
- NDP中的無狀態地址自動配置允許在沒有DHCPv6的情況下自動配置地址。
路由與發現:
- 路由器在IPv6網路中扮演關鍵角色,指導主機使用NDP或DHCPv6。
- 主機使用NDP進行鄰居發現和地址配置,自動生成全局地址並進行重復地址檢測。
共存策略:
- IPv6與IPv4的共存策略包括雙棧和隧道技術。
- 雙棧允許單個主機同時支持兩種協議,而隧道技術則將一種協議封裝在另一種協議內部。
實驗與配置:
- 在Linux系統上,可以使用ifconfig、ip route、ping6和curl 6等命令進行IPv6實驗和配置。
重要性:
- IPv6代表了網路定址的一次重大轉變,通過創新和高效性來滿足日益擴展的數字景觀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