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叫停校園網路投票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5月22日,從浙江省教育廳獲悉,該廳日前發布《關於規范校園網路投票活動的通知》,明確涉及學生(幼兒)個人榮譽的各項評選活動原則上不採用面向社會的網路投票。
如確需採用微信、QQ等面向社會開展網路評選,必須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批准,「親,幫我家孩子投個票吧!」「麻煩給我們家×××投個票,一人可投3票哦~」……
叫停校園網路投票 像這種在全國各地學校泛濫的活動肯定會被遏制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理應是一塊單純、簡潔的凈土,沒必要用各種稀奇古怪的網路評選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將其復雜化。對學生而言,求學的最終目的是長知識,學技能,而不是去追求什麼「最」,什麼「佳」,做老師的,就是要教育學生心無旁騖,安心學習,絕不能用各類花里胡哨的網路評選去擾亂學生的心智和注意力,當然,也不能因此分散了教書育人的精力,更不能忽視了教師的職責。
從教育學生誠信做人和維護教育教學秩序考慮,浙江省教育廳此次用行政手段干預網路評選做對了,必須點個贊。
2. 怎樣看待微信投票行為
個人非常反感比賽里的微信投票,理由如下:
1、混淆了比賽的本質。
明明是一場純粹的演講比賽,七分靠演講,三分靠投票;明明是一個純粹的攝影大賽,七分靠演講,三分靠投票;明明是一次純粹的人員遴選,七分靠筆試面試,三分靠投票。
2、透支著人的社交額度
投票用的無非就是人脈。說實話,如果朋友圈裡每個人的投票我都幫忙拉一拉,轉一轉,每天佔用時間一小時起步。
可是,你們是好朋友。所以,誰真的願意沒完沒了地給別人當紅娘。不就是圖個交情?人脈這種社交資源,本身就是有一定消費額度的。去用這種瑣事透支著你的消費額度,一個字,煩。
3、不給低調的人活路
這種投票的機制更加封殺了一種可能性: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所以,你一定不能太低調,埋頭准備比賽,埋頭徹夜苦幹,你要學會拉票;所以,你一定不要脫離網路的環境,你的票數就指著這個呢!
3. 如何看待某些網路投票的亂象
有些網路投票是發起方單純為了賺錢而發起的,投票著屬於被動或被強制的,並沒有很大的意義。還有一些是參與者為了謀利而強制投票者的,也很煩人。只有主動自願的網路投票才最有意義。
4. 微信投票的危害有哪些
小編也收到過很多要求投票的鏈接,大都是孩子的一些作品或者萌照的比拼。危害肯定是有的,畢竟小編認為這樣在微信上展開的投票 拼的就不是實力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一位媽媽的感悟過程
收到了一條投票微信…
前幾天,我的一朋友微信我,發了我一條微信鏈接,讓我給她家孩子投票。這我已經見怪不怪了,我並非第一次收到這種消息。通常我的做法就是,點開,找到朋友的小孩,然後投票。但是這次,我掃了一眼,這是個攝影大賽,主題是家庭。我很有興趣,就慢慢看了下去,發現有些照片真的拍出感情,很不錯。翻到我朋友的小孩,老實說,她的作品平平無奇,還有點沒對好焦。。。但是我依然投了她票,因為她的票數太少了,落後好多。畢竟是朋友孩子,擔心她落後太多受傷,我還是投了鼓勵票。
今天,朋友發圈謝謝大家投票,說自己孩子獲得第三名。
這種投票,給了孩子什麼
這時候,我有點微妙。因為我沒想到那副沒對好焦的作品會獲得名次,更加優秀的作品還有不少。過一會,我釋然了,朋友這么努力拉票,票數當然就拉高了。
我突然想到,那些有好作品卻沒有好票數的小朋友,會不會失落,會不會受打擊?
近一年來吧,微信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孩子投票賽,繪畫的、攝影的、書法的、手工的等等等等。主體通常是活動舉辦方的微信號,什麼學校、什麼社區、什麼公司之類的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學校現在也在進行新型的教育方式,微信投票就是其中一種。他們舉辦各種活動,鼓勵孩子參加,也鼓勵家長參加。
這貌似是一種很好的教育。
如果投票是公平的話。
現在這種微信投票,更多的是家長的人脈戰,已經很少有人公平的去投票。
不關注作品本身,這樣子的比賽,對孩子真的好么?
對於高票數的孩子來說,贏了也不代表自己真的有能力,反而干擾了他們的自我認識,這種虛假的優越感一旦處理不好,膨脹起來,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惡果。到最後,可能連孩子都覺得這些比賽,去拉票才是贏的關鍵,沒必要做好作品,一些「不懂事」的孩子,還會各種要求父母,必須幫他拉票。
這真的是那些拚命拉票的父母想要的嗎?其實很多父母也厭煩了這些投票,不敢打擊孩子積極性,也怕票數不好看傷害了孩子,只能去刷人情拉票。他們想要的是給孩子鼓勵、參與感,而不是這種無休止的投票。
對於低票數的孩子來說,那些有能力的,也同樣得不到正確反饋,被干擾了自我認識,嚴重的甚至出現受挫感,這種受挫感若沒有得到及時疏導,可能也就放棄了發展某項才能。如果孩子的圈子中知道「拉票」的真相,那孩子會不會造成自卑,覺得自己家沒能力拉票,覺得自己父母不如別人?或者自己父母不夠重視自己?
不管怎麼樣,缺少公平的比賽,都是在給所有參賽,甚至觀賽的孩子,隱隱地傳達著一種錯誤、扭曲的價值觀。這已經失去了一開始的教育目的了,孩子們在我們還未察覺的時候,已經受到了傷害。
最後我發了一條朋友圈
如果是一個大部分靠拉票獲勝的比賽,就不要讓孩子參加了,自己也不要參與投票了。
我剛剛發了一天朋友圈,告訴所有人: 以後歡迎找我投票,但是我會以自己的標准來投票 ,不怕我會投給孩子對手的話,盡管來找我O(∩_∩)O~。
如果你贊同,告訴身邊的人吧,別讓這種投票傷害蔓延下去,給孩子一個公平的比賽。
5. 為什麼大家會這么反感網路投票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看到這樣的投票活動不但自己要幫著投,有時候還要幫著轉發出去請自己身邊的朋友幫忙一起投,但是對著投票的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加之一些投票鏈接帶有病毒等,大家為了安全起見,不是很熟悉的人發來的鏈接他們都直接給忽略掉了。
本來幫助別人不是什麼難事,只不過是因為操作起來比較繁瑣,通常都是要先打開鏈接過著是掃二維碼,關注公眾號以後在進入投票的界面,一些朋友就認為這樣的操作太繁瑣了,偶爾還會出現鏈接打不開或者安全提示等現象。本來網路上就存在很多漏洞,大家為了手機上私人信息的安全忽略投票鏈接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大部分人都比較反感收到這種投票的鏈接。
現在網路投票想要憑借朋友圈來拉票就不那麼容易了,不過現在有專門的投票公司了,需要投票的朋友也不用在到處去請投票了,只需要花一點錢想要刷多少票就刷多少票,自己還不要操心,現在市場上的刷票收費一般就是0.2-1元一票,相比之下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6. 特別討厭現在微信圈投票什麼的、還是命令的語氣叫你給他們投票。每天都問你投沒有、每天都命令你去投!很
我遇到這樣人,關於一般的直接就拉黑了、關系好點的有可能幫忙投,大部分時間都當做沒看到
7. 觀眾喜愛度排名引張含韻不滿,網友重新投票倒數第一是誰
可以的話《乘風破浪的姐姐》又一次風靡了熱搜,姐姐們佔有了熱搜榜的江山半壁。在新一期綜藝節目開播後,最有話題的也許便是剩下24位姐姐的觀眾們喜愛度本人排行了。
8. 如何正確且深刻看待網路拉票的行為
一方面,我認為網路拉票是信息時代的產物,網路投票」初衷是好的,由於整個投票方式依託網路平台,整個過程透明便捷,選舉結果也在實時更新,若組織的好,的確比傳統的投票方式更能反映出「民意」。
然而,另一方面,在中國,事情出發點往往都是好的,可是實行之後卻面目全非,大違初衷。網路投票實行後,為了讓自己或者自己「中意的人」得到更多的「選票」。
發動親戚同事朋友熟人甚至網友,利用QQ群、微信群、論壇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進行拉票,甚至有的單位為了讓自己單位的參加人勝出而當成「政治任務」,要求本單位全體員工都要參加網路投票。
網路拉票對於營銷公司或者商人來說,是一種提高知名度的好辦法,但如今有不少例如道德評比,十佳好人評比,優秀教師評比等網路拉票。
這種評比只是拉人氣,反而比如說教師、醫生及政治等職業的拉票,個人認為是沒有必要的,與其浪費時間精力在這些虛假的人際刷屏上,倒不如腳踏實地教書育人、救死扶傷及為人民服務。
當你真正投入自己的事業中,職業中,試問還有時間去拉票?有句詩很貼切「居高身自遠,非是藉秋風」。
「網路投票」將在今後的發展中更加「精彩紛呈」,只是呈現的不是「民意」而是各種作弊的「高明」手段而已。
9. 如何看待網路投票
對網路投票的看法是:
網路投票是投票為中心的社會化網路服務,網路投票的票數的統計和顯示完全由軟體控制,無須人工參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投票的公正性。
比如你要做一個調查,你可以在網路平台上自己創建一個投票系統,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選擇題形式,出一個問題然後通過單選或者多選進行投票;還一種是問答題形式,就是給出一個問題,要別人回答然後從回答的結果中進行統計。
網路投票的制度:
投票制度規定了選民表達民意的方式,以及把這些民意轉化成結果的方法。研究投票制度的學問被稱為「投票理論」,始於18世紀,對各種投票制度提出嚴謹定義和改良建議,屬於政治學、經濟學、和數學的子學科。
大部分投票制度以少數服從多數的理念為基礎,通常是某一方案若獲逾半數選民支持則會通過。然而,當可供選擇的方案多於兩個,可能沒有一個選項獲過半數支持,採用不同的投票制度便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採用哪一種投票制度對選舉結果有重要影響。
10. 呼朋喚友來投票—僅此一次
今晚,在距離投票結束還有一個小時的時候,鄭重寫下這段文字。
網路投票,為自己,這是最後一次。
有這一次,體驗過了,激動過了,思考過了,清醒過了,足矣。
一、心累。網路投票無形當中成為了人際交往的負擔,不投吧,抹不開面子。投吧,心裡實際很反感,像被別人撓癢癢,被動得很。投票的心累,拉票的心更累,總感覺欠了人情。
二、眼累。這兩天沒事就抱著手機看排名,看票數。從早晨一扒拉開眼皮,到晚上午夜時分。眼睛累得不願意睜開。
看一個人是不是有智慧,就看他是不是一直很快樂。
我承認,我做了一件傻事。唯一的收獲是,我雖然走得很慢,但是朋友們願意幫我,我不能後退。
從中領悟些什麼,汲取些什麼,也算是增加了閱歷。
補記:早晨,在群里看到一位老大哥五點發的排名,心裡感動不已。
人生在世,無非三個問題: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