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圖解幾種常見的軟體架構模式
本篇經驗將和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軟體架構模式,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
方法/步驟分層模式
這種模式也稱為多層體系架構模式。它可以用來構造可以分解為子任務組的程序,每個子任務都處於一個特定的抽象級別。每個層都為下一個提供更高層次服務。
一般信息系統中最常見的是如下所列的4層。
表示層(也稱為UI層)
應用層(也稱為服務層)
業務邏輯層(也稱為領域層)
數據訪問層(也稱為持久化層)
使用場景:
一般的桌面應用程序
電子商務Web應用程序
客戶端-伺服器模式
這種模式由兩部分組成:一個伺服器和多個客戶端。伺服器組件將為多個客戶端組件提供服務。客戶端從伺服器請求服務,伺服器為這些客戶端提供相關服務。此外,伺服器持續偵聽客戶機請求。
使用場景:
電子郵件,文件共享和銀行等在線應用程序
主從設備模式
這種模式由兩方組成;主設備和從設備。主設備組件在相同的從設備組件中分配工作,並計算最終結果,這些結果是由從設備返回的結果。
使用場景:
在資料庫復制中,主資料庫被認為是權威的來源,並且要與之同步
在計算機系統中與匯流排連接的外圍設備(主和從驅動器)
管道-過濾器模式
此模式可用於構造生成和處理數據流的系統。每個處理步驟都封裝在一個過濾器組件內。要處理的數據是通過管道傳遞的。這些管道可以用於緩沖或用於同步。
使用場景:
編譯器。連續的過濾器執行詞法分析、解析、語義分析和代碼生成
生物信息學的工作流
代理模式
此模式用於構造具有解耦組件的分布式系統。這些組件可以通過遠程服務調用彼此交互。代理組件負責組件之間的通信協調。
伺服器將其功能(服務和特徵)發布給代理。客戶端從代理請求服務,然後代理將客戶端重定向到其注冊中心的適當服務。
使用場景:
消息代理軟體,如Apache ActiveMQ,Apache Kafka,RabbitMQ和JBoss Messaging
點對點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單個組件被稱為對等點。對等點可以作為客戶端,從其他對等點請求服務,作為伺服器,為其他對等點提供服務。對等點可以充當客戶端或伺服器或兩者的角色,並且可以隨時間動態地更改其角色。
使用場景:
像Gnutella和G2這樣的文件共享網路
多媒體協議,如P2PTV和PDTP
像Spotify這樣的專有多媒體應用程序
事件匯流排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處理事件,包括4個主要組件:事件源、事件監聽器、通道和事件匯流排。消息源將消息發布到事件匯流排上的特定通道上。偵聽器訂閱特定的通道。偵聽器會被通知消息,這些消息被發布到它們之前訂閱的一個通道上。
使用場景:
安卓開發
通知服務
模型-視圖-控制器模式
這種模式,也稱為MVC模式,把一個互動式應用程序劃分為3個部分,
模型:包含核心功能和數據
視圖:將信息顯示給用戶(可以定義多個視圖)
控制器:處理用戶輸入的信息
這樣做是為了將信息的內部表示與信息的呈現方式分離開來,並接受用戶的請求。它分離了組件,並允許有效的代碼重用。
使用場景:
在主要編程語言中互聯網應用程序的體系架構
像Django和Rails這樣的Web框架
黑板模式
這種模式對於沒有確定解決方案策略的問題是有用的。黑板模式由3個主要組成部分組成。
黑板——包含來自解決方案空間的對象的結構化全局內存
知識源——專門的模塊和它們自己的表示
控制組件——選擇、配置和執行模塊
所有的組件都可以訪問黑板。組件可以生成添加到黑板上的新數據對象。組件在黑板上查找特定類型的數據,並通過與現有知識源的模式匹配來查找這些數據。
使用場景:
語音識別
車輛識別和跟蹤
蛋白質結構識別
聲納信號的解釋
解釋器模式
這個模式用於設計一個解釋用專用語言編寫的程序的組件。它主要指定如何評估程序的行數,即以特定的語言編寫的句子或表達式。其基本思想是為每種語言的符號都有一個分類。
使用場景:
資料庫查詢語言,比如SQL
用於描述通信協議的語言
B. 什麼是網路架構
網路架構是進行通信連接的一種網路結構。
網路架構是為設計、構建和管理一個通信網路提供一個構架和技術基礎的藍圖。網路構架定義了數據網路通信系統的每個方面,包括但不限於用戶使用的介面類型、使用的網路協議和可能使用的網路布線的類型。
網路架構典型的有一個分層結構。分層是一種現代的網路設計原理,它將通信任務劃分成很多更小的部分,每個部分完成一個特定的子任務和用小數量良好定義的方式與其它部分相結合。
(2)網路應用軟體架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使用網路架構注意事項:
1、動態多路徑
能夠通過多個WAN鏈路對流量進行負載均衡並不是一項新功能。但是,在傳統的WAN中,此功能很難配置,並且通常以靜態方式將流量分配給給定的WAN鏈路。即使面對諸如擁塞鏈路之類的負面擁塞,也不能改變給定WAN鏈路的流量分配。
2、應用程序級別
如果應用程序的性能開始下降,因為該應用程序使用的託管虛擬化網路功能(VNF)的物理伺服器的CPU利用率過高,則VNF可能會移動到利用率較低的伺服器中。
3、能見度
有許多工具聲稱可以為網路組織提供對傳統WAN的完全可見性,以便解決與網路和/或應用程序性能相關的問題。但是,無論是這些工具的缺陷還是網路組織使用的故障排除流程,採用新的WAN架構將使故障排除任務變得更加復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LTE網路架構
C. 網際網路應用軟體架構主要有哪兩種組織架構模型
網路體系結構是固定的。
指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為網路硬體、軟體、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准。
它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並為應用程序提供了特定的服務集合,分層思想比如應用層,傳輸層等。應用程序體系結構由應用程序研發者設計,規定了如何在各種端系統上組織該應用程序。在選擇應用程序體系結構時,有兩種主流體系結構,serverclient結構或p2p體系結構。
D. 什麼是BS和CS結構
BS:
B/S架構即瀏覽器和伺服器架構模式。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架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架構。
在這種架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端(Server)實現,形成所謂三層3-tier結構。B/S架構是WEB興起後的一種網路架構模式,WEB瀏覽器是客戶端最主要的應用軟體。
CS:
Client/Server結構(C/S結構)是大家熟知的客戶機和伺服器結構。它是軟體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它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來實現,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
目前大多數應用軟體系統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兩層結構,由於現在的軟體應用系統正在向分布式的Web應用發展,Web和Client/Server 應用都可以進行同樣的業務處理,應用不同的模塊共享邏輯組件;
因此,內部的和外部的用戶都可以訪問新的和現有的應用系統,通過現有應用系統中的邏輯可以擴展出新的應用系統。這也就是目前應用系統的發展方向。
(4)網路應用軟體架構有哪些擴展閱讀:
兩者區別:
1.硬體環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專用的網路上,小范圍里的網路環境,區域網之間再通過專門伺服器提供連接和數據交換服務。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的, 不必是專門的網路硬體環境。例如電話上網,租用設備,信息管理,有比C/S更強的適應范圍,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就行。
2.對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對固定的用戶群, 對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強, 一般高度機密的信息系統採用C/S 結構適宜,可以通過B/S發布部分可公開信息。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 對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對弱,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戶群。
3.對程序架構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註重流程,可以對許可權多層次校驗,對系統運行速度可以較少考慮。B/S 對安全以及訪問速度的多重的考慮,建立在需要更加優化的基礎之上,比C/S有更高的要求。
B/S結構的程序架構是發展的趨勢,從MS的.Net系列的BizTalk2000 Exchange 2000等,全面支持網路的構件搭建的系統.。SUN 和IBM推的JavaBean構件技術等,使 B/S更加成熟。
4.軟體重用不同:
C/S 程序可以不可避免的整體性考慮,構件的重用性不如在B/S要求下的構件的重用性好。B/S 對的多重結構,要求構件相對獨立的功能,能夠相對較好的重用。
5.系統維護不同:
系統維護在是軟體生存周期中,開銷大。重要C/S 程序由於整體性,必須整體考察, 處理出現的問題以及系統升級。升級難,可能是再做一個全新的系統。B/S程序由構件組成,方便構件個別的更換,實現系統的無縫升級,系統維護開銷減到最小,用戶從網上自己下載安裝就可以實現升級。
E. 問題一 :(1)常用的網路應用軟體有哪些
常用的,看你常用於哪裡了,如果是辦公的,那麼日常要應用的辦公軟體如OFFICE,WINRAR,PDF閱讀器,殺毒軟體,需要的設計軟體等。
如果你是家裡用的娛樂型,那麼如聽歌的(WINAMP,千千靜聽等),看電影的,如WMP,V9,暴風影音等,下載的如迅雷,FLASHGET等,殺毒軟體,優化類軟體如超級兔子,優化大師等。上網頁的如MAXTHON,OPERA等,自己喜歡一些的輸入法等。QQ,MSN等聊天的。QQLIVE等網路上看電視的。還有其它許多的了,看你自己需要的。
b/s 是 brower/server 就是用瀏覽器(如ie)為應用程序客戶端操作伺服器。這樣用瀏覽器來操作簡單易用,但是對輸入沒有很好的驗證。邏輯實現不多。本地只是用於獲取數據然後大部分驗證需要提交伺服器來完成。
c/s 是client/server 客戶端軟體則是一個擁有很多邏輯驗證的軟體,本地驗證成功後才提交伺服器。
我找到的更詳細信息:
一、什麼是C/S和B/S
要想對「C/S」和「B/S」技術發展變化有所了解,首先必須搞清楚三個問題。
第一、什麼是C/S結構。
C/S (Client/Server)結構,即大家熟知的客戶機和伺服器結構。它是軟體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它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來實現,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目前大多數應用軟體系統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兩層結構,由於現在的軟體應用系統正在向分布式的Web應用發展,Web和Client/Server 應用都可以進行同樣的業務處理,應用不同的模塊共享邏輯組件;因此,內部的和外部的用戶都可以訪問新的和現有的應用系統,通過現有應用系統中的邏輯可以擴展出新的應用系統。這也就是目前應用系統的發展方向。
傳統的C/S體系結構雖然採用的是開放模式,但這只是系統開發一級的開放性,在特定的應用中無論是Client端還是Server端都還需要特定的軟體支持。由於沒能提供用戶真正期望的開放環境,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 加之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已經很難適應百台電腦以上區域網用戶同時使用。而且代價高, 效率低。
第二、什麼是B/S結構。
B/S(Brow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和伺服器結構。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端(Server)實現,形成所謂三層3-tier結構。這樣就大大簡化了客戶端電腦載荷,減輕了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術看,區域網建立B/S結構的網路應用,並通過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資料庫應用,相對易於把握、成本也是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開發,能實現不同的人員,從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AN, Internet/Intranet等)訪問和操作共同的資料庫;它能有效地保護數據平台和管理訪問許可權,伺服器資料庫也很安全 。特別是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管理軟體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第三、管理軟體主流技術。
管理軟體技術的主流技術與管理思想一樣,也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首先,界面技術從上世紀DOS字元界面到Windows圖形界面(或圖形用戶界面GUI),直至Browser瀏覽器界面三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其次,今天所有電腦的瀏覽器界面,不僅直觀和易於使用,更主要的是基於瀏覽器平台的任何應用軟體其風格都是一樣的,使用人對操作培訓的要求不高,而且軟體可操作性強,易於識別;再者,平台體系結構也從過去單用戶發展到今天的文件/伺服器(F/S)體系、客戶機/伺服器(C/S)體系和瀏覽器/伺服器(B/S)體系。
二、C/S和B/S 之比較
C/S和B/S是當今世界開發模式技術架構的兩大主流技術。C/S是美國 Borland公司最早研發,B/S是美國微軟公司研發。目前,這兩項技術以被世界各國所掌握,國內公司以C/S和B/S技術開發出產品也很多。這兩種技術都有自己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客戶群,各家企業都說自己的管理軟體架構技術功能強大、先進、方便,都能舉出各自的客戶群體,都有一大群文人墨客為自己搖旗吶喊,廣告滿天飛,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1、C/S架構軟體的優勢與劣勢
(1)、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
最簡單的C/S體系結構的資料庫應用由兩部分組成,即客戶應用程序和資料庫伺服器程序。二者可分別稱為前台程序與後台程序。運行資料庫伺服器程序的機器,也稱為應用伺服器。一旦伺服器程序被啟動,就隨時等待響應客戶程序發來的請求;客戶應用程序運行在用戶自己的電腦上,對應於資料庫伺服器,可稱為客戶電腦,當需要對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任何操作時,客戶程序就自動地尋找伺服器程序,並向其發出請求,伺服器程序根據預定的規則作出應答,送回結果,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輕。
(2)、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較為透明。
在資料庫應用中,數據的儲存管理功能,是由伺服器程序和客戶應用程序分別獨立進行的,前台應用可以違反的規則,並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還是未知的)運行數據,在伺服器程序中不集中實現,例如訪問者的許可權,編號可以重復、必須有客戶才能建立定單這樣的規則。所有這些,對於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終用戶,是「透明」的,他們無須過問(通常也無法干涉)背後的過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戶伺服器架構的應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煩的事情都交給了伺服器和網路。在C/S體系的下,資料庫不能真正成為公共、專業化的倉庫,它受到獨立的專門管理。
(3)、C/S架構的劣勢是高昂的維護成本且投資大。
首先,採用C/S架構,要選擇適當的資料庫平台來實現資料庫數據的真正「統一」,使分布於兩地的數據同步完全交由資料庫系統去管理,但邏輯上兩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訪問同一個資料庫才能有效實現,有這樣一些問題,如果需要建立「實時」的數據同步,就必須在兩地間建立實時的通訊連接,保持兩地的資料庫伺服器在線運行,網路管理工作人員既要對伺服器維護管理,又要對客戶端維護和管理,這需要高昂的投資和復雜的技術支持,維護成本很高,維護任務量大。
其次,傳統的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由於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代價高和低效率已經不適應工作需要。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更是猛烈沖擊C/S,並對其形成威脅和挑戰。
2、B/S架構軟體的優勢與劣勢
(1)、維護和升級方式簡單。
目前,軟體系統的改進和升級越來越頻繁,B/S架構的產品明顯體現著更為方便的特性。對一個稍微大一點單位來說,系統管理人員如果需要在幾百甚至上千部電腦之間來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構的軟體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戶端只是瀏覽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維護。無論用戶的規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機構都不會增加任何維護升級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針對伺服器進行;如果是異地,只需要把伺服器連接專網即可,實現遠程維護、升級和共享。所以客戶機越來越「瘦」,而伺服器越來越「胖」是將來信息化發展的主流方向。今後,軟體升級和維護會越來越容易,而使用起來會越來越簡單,這對用戶人力、物力、時間、費用的節省是顯而易見的,驚人的。因此,維護和升級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戶機,「胖」伺服器。
(2)、成本降低,選擇更多。
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電腦上幾乎一統天下,瀏覽器成為了標准配置,但在伺服器操作系統上windows並不是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現在的趨勢是凡使用B/S架構的應用管理軟體,只需安裝在Linux伺服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伺服器操作系統的選擇是很多的,不管選用那種操作系統都可以讓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為桌面操作系統電腦不受影響,這就使的最流行免費的Linux操作系統快速發展起來,Linux除了操作系統是免費的以外,連資料庫也是免費的,這種選擇非常盛行。
比如說很多人每天上「網易」(原文為新浪)網,只要安裝了瀏覽器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了解「網易」的伺服器用的是什麼操作系統,而事實上大部分網站確實沒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但用戶的電腦本身安裝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統。
(3)、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
由於B/S架構管理軟體只安裝在伺服器端(Server)上,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管理伺服器就行了,用戶界面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Server)端完全通過WWW瀏覽器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所有的客戶端只有瀏覽器,網路管理人員只需要做硬體維護。但是,應用伺服器運行數據負荷較重,一旦發生伺服器「崩潰」等問題,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許多單位都備有資料庫存儲伺服器,以防萬一。
3,C/S 與 B/S 區別
Client/Server是建立在區域網的基礎上的,Browser/Server是建立在廣域網的基礎上的。
(1)、硬體環境不同:
C/S 一般建立在專用的網路上, 小范圍里的網路環境, 區域網之間再通過專門伺服器提供連接和數據交換服務。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的, 不必是專門的網路硬體環境,例如電話上網, 租用設備, 信息自己管理, 有比C/S更強的適應范圍, 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就行。
(2)、對安全要求不同
C/S 一般面向相對固定的用戶群, 對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強。 一般高度機密的信息系統採用C/S 結構適宜,可以通過B/S發布部分可公開信息。
B/S 建立在廣域網之上, 對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對弱, 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戶群。
(3)、對程序架構不同
C/S 程序可以更加註重流程,可以對許可權多層次校驗,對系統運行速度可以較少考慮。
B/S 對安全以及訪問速度的多重的考慮, 建立在需要更加優化的基礎之上。 比C/S有更高的要求,B/S結構的程序架構是發展的趨勢,從MS的.Net系列的BizTalk 2000 Exchange 2000等,全面支持網路的構件搭建的系統。SUN和IBM推的JavaBean構件技術等,使B/S更加成熟。
(4)、軟體重用不同
C/S 程序可以不可避免的整體性考慮, 構件的重用性不如在B/S要求下的構件的重用性好。
B/S 對的多重結構,要求構件相對獨立的功能。 能夠相對較好的重用。就如買來的餐桌可以再利用,而不是做在牆上的石頭桌子。
(5)、系統維護不同
系統維護是軟體生存周期中,開銷大,相當重要
C/S 程序由於整體性,必須整體考察,處理出現的問題以及系統升級難, 可能是再做一個全新的系統。
B/S 構件組成方面構件個別的更換,實現系統的無縫升級。 系統維護開銷減到最小,用戶從網上自己下載安裝就可以實現升級。
(6)、處理問題不同
C/S 程序可以處理用戶面固定,並且在相同區域, 安全要求高的需求,與操作系統相關, 應該都是相同的系統。
B/S 建立在廣域網上, 面向不同的用戶群,分散地域, 這是C/S無法作到的,與操作系統平台關系最小。
(7)、用戶介面不同
C/S 多是建立在Window平台上,表現方法有限,對程序員普遍要求較高。
B/S 建立在瀏覽器上, 有更加豐富和生動的表現方式與用戶交流, 並且大部分難度減低,降低開發成本。
(8)、信息流不同
C/S 程序一般是典型的中央集權的機械式處理,交互性相對低。
B/S 信息流向可變化, B-B、 B-C、 B-G等信息流向的變化, 更象交易中心
F. 什麼是網路的B/C、B/S和對等結構
C/S(Client/Server)結構,即大家熟知的客戶機和伺服器結構。它是軟體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它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來實現,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目前大多數應用軟體系統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兩層結構,由於現在的軟體應用系統正在向分布式的Web應用發展,Web和Client/Server應用都可以進行同樣的業務處理,應用不同的模塊共享邏輯組件;因此,內部的和外部的用戶都可以訪問新的和現有的應用系統,通過現有應用系統中的邏輯可以擴展出新的應用系統。這也就是目前應用系統的發展方向。
傳統的C/S體系結構雖然採用的是開放模式,但這只是系統開發一級的開放性,在特定的應用中無論是Client端還是Server端都還需要特定的軟體支持。由於沒能提供用戶真正期望的開放環境,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加之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已經很難適應百台電腦以上區域網用戶同時使用。而且代價高,效率低。
什麼是B/S結構。
B/S(Brow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和伺服器結構。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端(Server)實現,形成所謂三層3-tier結構。這樣就大大簡化了客戶端電腦載荷,減輕了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總體成本(TCO)。
以目前的技術看,區域網建立B/S結構的網路應用,並通過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資料庫應用,相對易於把握、成本也是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開發,能實現不同的人員,從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訪問和操作共同的資料庫;它能有效地保護數據平台和管理訪問許可權,伺服器資料庫也很安全。特別是在JAVA這樣的跨平台語言出現之後,B/S架構管理軟體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G. 軟體架構的種類
根據我們關注的角度不同,可以將架構分成三種: 軟體系統中元件之間的關系,比如用戶界面,資料庫,外部系統介面,商業邏輯元件,等等。
比如下面就是筆者親身經歷過的一個軟體系統的邏輯架構圖
圖2、一個邏輯架構的例子
從上面這張圖中可以看出,此系統被劃分成三個邏輯層次,即表象層次,商業層次和數據持久層次。每一個層次都含有多個邏輯元件。比如WEB伺服器層次中有HTML服務元件、Session服務元件、安全服務元件、系統管理元件等。 軟體元件是怎樣放到硬體上的。
比如下面這張物理架構圖描述了一個分布於北京和上海的分布式系統的物理架構,圖中所有的元件都是物理設備,包括網路分流器、代理伺服器、WEB伺服器、應用伺服器、報表伺服器、整合伺服器、存儲伺服器、主機等等。 系統的非功能性特徵,如可擴展性、可靠性、強壯性、靈活性、性能等。
系統架構的設計要求架構師具備軟體和硬體的功能和性能的過硬知識,這一工作無疑是架構設計工作中最為困難的工作。
此外,從每一個角度上看,都可以看到架構的兩要素:元件劃分和設計決定。
首先,一個軟體系統中的元件首先是邏輯元件。這些邏輯元件如何放到硬體上,以及這些元件如何為整個系統的可擴展性、可靠性、強壯性、靈活性、性能等做出貢獻,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其次,進行軟體設計需要做出的決定中,必然會包括邏輯結構、物理結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到系統的所有非功能性特徵。這些決定中會有很多是一旦作出,就很難更改的。
根據作者的經驗,一個基於資料庫的系統架構,有多少個數據表,就會有多少頁的架構設計文檔。比如一個中等的資料庫應用系統通常含有一百個左右的數據表,這樣的一個系統設計通常需要有一百頁左右的架構設計文檔。
H. 網路版的應用系統,可以分為什麼結構和什麼結構
從網頁打開的軟體姬籂灌餃弒祭鬼熄邯隴都是B/S架構的,這是基本特徵
這種架構都是網路版,雖然有的僅在一台電腦使用,也不能稱為單機版
而單機版軟體的主要特徵是資料庫不支持網路訪問,比如文件型資料庫或者單機資料庫
對並發訪問支持不好,往往也沒有用戶管理功能,所以即使利用轉換工具弄成瀏覽器訪問,也會有各種問題
開發工具有很多,比如C#、java等,而OA系統多使用domino系統..
I. 1、軟體架構有什麼我們目前的軟體開發架構是基於什麼的2、資源分類有哪些
軟體架構是指在一定的設計原則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對組成系統的各部分進行搭配和安排,形成系統的多個結構而組成架構,它包括該系統的各個組件,組件的外部可見屬性及組件之間的相互關系。組件的外部可見屬性是指其他組件對該組件所做的假設。
軟體架構設計就是從宏觀上說明一套軟體系統的組成與特性。
軟體架構設計是一系列有層次的決策,比如:功能與展現的決策;技術架構的決策;自主研發還是合作;商業軟體還是開源軟體。
業務需求層出不窮;軟體系統越來越復雜;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共性和特殊性的問題越來越多;技術發展日異月新。
分類描述1解決方案架構師與客戶探討業務需求,將業務、市場,與技術、產品結合起來,為客戶提供解決他們需求的方案。2系統架構師也稱應用架構師。最終確認和評估系統需求,並將業務轉換為技術,為研發人員制訂核心框架與技術規范為研發工作澄清技術細節並掃清技術障礙。3平台架構師這里的平台其實包括兩個平台,一個是系統平台,也就是負責搭建多個系統整合的系統應用平台;另外一個其實是基礎平台,是專門負責搭建基礎技術平台;兩者其實區別蠻大,也經常容易被從業人員混亂。舉個簡單例子,金蝶有平台架構師一職,但是金蝶BOSS應用和金蝶中間件兩者招聘的對象和技術要求是截然不同的。4業務架構師業務架構其實已經開始脫離技術層面了,但是它要求架構師有跨越多系統的大局觀,去整合和組織不同系統的技術平台與交互模式。其實這個職位的未來也就是CIO了。5網路架構師過去,我們可能聽的最多的是網路工程師。不錯,一個優秀的網路架構師必須有足夠的網路技術基底,並且它的關注點也是系統的基礎架構。比如說如果搭建並優化集群環境,如果構建基於雲計算的系統應用與部署等等。它對於像淘寶、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是極其重要的。6移動架構師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橫向和縱向都細分出了很多新的職責和崗位,移動架構師的職責和作用日益重要,既要整體和全局考慮整個前後端的軟體系統架構,又要重點深入移動客戶端的架構設計的方方面面,既要有跨平台思維,又要拿捏好原生和混合開發的尺度,另外移動應用的特點,導致移動架構師必須要比傳統系統架構師更加註重非功能性的質量屬性。7前端架構師這也是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而細分出來的新的職責和崗位,這里的前端特指網站開發中的前端,主要考慮前端呈現層的設計(HTML/CSS/JS/AJAX/RIA/?),跨瀏覽器設計等等。
J. 網路管理的常見軟體有哪些
1. 網路設備管理軟體,用於管理各個設備是否工作正常、伺服器運行裝。
2. 上網行為管理軟體,管理區域網上網情況和帶寬佔用情況,比如「超級嗅探狗」、WFilter這樣的網管軟體。
3. 如果對軟體安裝、上網控制的需求比較嚴格,建議搭建Windows域環境來控制。
4. 當然也有免費的網管軟體,可以實現基本的網路監控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