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表中不可能包含完整路徑,路徑是動態變化的,只需要知道下一個路由器的ip就可以了。
路由表中表項內容一般包括:
1、destination:目的地址,用來標識IP包的目的地址或者目的網路。
2、mask:網路掩碼,與目的地址一起標識目的主機或者路由器所在的網段的地址。
(1)路由表中包含哪些網路信息擴展閱讀:
路由表的分類
1、靜態路由表
由管理員在路由器中手動配置的固定路由,路由明確地指定了包到達目的地必須經過的路徑。靜態路由用於網路規模不大、拓撲結構相對固定的網路。它允許對路由的行為進行精確的控制,減少了網路流量。
2、動態路由表
動態路由協議自動建立路由表,當你去掉一條連線時,它會自動去掉其路由。路由器的每一個介面對應不同網路,而一條連接兩個路由器連線的兩個端點IP應該屬於同一網路。 網路拓撲變化,協議自動調整,對網路擴容性好。
『貳』 路由表有哪些欄位
路由表的常見欄位有:目的網路地址/網路掩碼,路由來源協議類型,路由優先順序(管理距離),開銷(度量值),下一跳,出介面。
這些都是一個路由表要體現出來的條目自帶,其中帶括弧的是思科系列產品的稱呼。
『叄』 路由表中包含的6項內容分別是哪些內容
目的網路號;掩碼;出介面;下一跳地址;度量值;管理距離。
路由表存儲著指向特定網路地址的路徑(在有些情況下,還記錄有路徑的路由度量值)。路由表中含有網路周邊的拓撲信息。路由表建立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實現路由協議和靜態路由選擇。
FIB表中每條轉發項都指明分組到某個網段或者某個主機應該通過路由器的那個物理介面發送,然後就可以到達該路徑的下一個路由器,或者不再經過別的路由器而傳送到直接相連的網路中的目的主機。
(3)路由表中包含哪些網路信息擴展閱讀:
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供路由選擇時使用,表中包含的信息決定了數據轉發的策略。路由表就像我們平時使用的地圖一樣,標識著各種路線,路由表中保存著子網的標志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
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統管理員固定設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統動態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動調整,也可以由主機控制。
『肆』 路由表的組成
路由表的結構
1.ART圖像:路由表中的每項都由以下信息欄位組成:
2.網路ID:主路由的網路ID或網際網路地址。在IP路由器上,有從目標IP地址決定IP網路ID的其他子網掩碼欄位。
3.轉發地址:數據包轉發的地址。轉發地址是硬體地址或網際網路地址。對於主機或路由器直接連接的網路,轉發地址欄位可能是連接到網路的介面地址。
4.介面:當將數據包轉發到網路ID時所使用的網路介面。這是一個埠號或其他類型的邏輯標識符。
5.躍點數:路由首選項的度量。通常,最小的躍點數是首選路由。如果多個路由存在於給定的目標網路,則使用最低躍點數的路由。某些路由選擇演算法只將到任意網路ID的單個路由存儲在路由表中,即使存在多個路由。在此情況下,路由器使用躍點數來決定存儲在路由表中的路由。
注意:前面的列表是路由器所使用的路由表中欄位的典型列表。不同的可路由協議路由表中的實際欄位可能會改變。
『伍』 ip路由表中各項內容
路由表中表項內容一般包括:
destination:目的地址,用來標識IP包的目的地址或者目的網路。mask:網路掩碼,與目的地址一起標識目的主機或者路由器所在的網段的地址。pre:標識路由加入IP路由表的優先順序。可能到達一個目的地有多條路由,但是優先順序的存在讓他們先選擇優先順序高的路由進行利用。
nexthop:下一跳IP地址,說明IP包所經過的下一個路由器。interface:輸出介面,說明IP包將從該路由器哪個介面轉發。cost:路由開銷,當到達一個目的地的多個路由優先順序相同時,路由開銷最小的將成為最優路由。
(5)路由表中包含哪些網路信息擴展閱讀: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
路由器為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包尋找一條最佳的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由此可見,選擇最佳路徑的策略即路由演算法是路由器的關鍵所在。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由表;
供路由選擇時使用,表中包含的信息決定了數據轉發的策略。打個比方,路由表就像我們平時使用的地圖一樣,標識著各種路線,路由表中保存著子網的標志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
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統管理員固定設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統動態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動調整,也可以由主機控制。
『陸』 什麼是路由表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幀尋找一條最佳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由此可見,選擇最佳路徑的策略即路由演算法是路由器的關鍵所在。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著各種傳輸路徑的相關數據——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選擇時使用。打個比方,路由表就像我們平時使用的地圖一樣,標識著各種路線,路由表中保存著子網的標志信息、網上路由器的個數和下一個路由器的名字等內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統管理員固定設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統動態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動調整,也可以由主機控制。
1.靜態路由表
由系統管理員事先設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稱之為靜態(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統安裝時就根據網路的配置情況預先設定的,它不會隨未來網路結構的改變而改變。
2.動態路由表
動態(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據網路系統的運行情況而自動調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據路由選擇協議(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動學習和記憶網路運行情況,在需要時自動計算數據傳輸的最佳路徑。
路由器通常依靠所建立及維護的路由表來決定如何轉發。路由表能力是指路由表內所容納路由表項數量的極限。由於Internet上執行BGP協議的路由器通常擁有數十萬條路由表項,所以該項目也是路由器能力的重要體現。
『柒』 路由表中存放著什麼內容
路由表中存放著路由條目,路由表是在路由器中維護的路由條目的集合,路由器根據路由表做路徑選擇。
路由表中的路由條目有到達直連網段的和非直連網段的兩類。到達直連網段的路由條目是路由器自已發現的;到達非直連網段的路由條目有的是管理員手工添加的,有的是動態路由協議自動發現的。
路由表裡存放的是到達目標網路的最佳路徑,而不是到達目標網路的所有路徑。
從源主機到目標主機有多條路徑,在這些路徑中總有一條路徑是最好(最快)的。因此,為了盡可能地提高網路訪問速度,就需要一種方法來判斷出從源主機到目標主機經過的最佳路徑是哪條,從而進行數據轉發,這種找最佳路徑的技術,就叫路由技術。比如RIP協議、OSPF協議,就是具體的路由技術。
(7)路由表中包含哪些網路信息擴展閱讀
跨越從源主機到目標主機的一個互聯網路來轉發數據包的過程,稱為路由。路由器根據路由表選擇到達目標網路的最佳路徑的過程,稱為路由選擇。
靜態路由是由管理員在路由器中手動配置的固定路由,即,手工指定的到達某一網路的路徑。
配置靜態路由時,必須要指明:
1、要到達的目標網路地址。
2、到達目標網路必經的本路由器的出口的介面名稱,或者是,到達目標網路必經的與本路由器出口直連的對端路由器的入口的IP地址。
『捌』 路由表中一般包括哪些信息
一般在路由表中包括這樣一些信息:目的網路地址,相關網路節點,對某條路徑滿意程度,預期路徑信息等
『玖』 一條路由包含哪些基本內容路由器是如何為IP報文查詢路由表的
一條路由信息包括
1)路由信息類別(直連、靜態、OSPF、BGP等)
2)目的網段
3)度量值(metric)
4)下一跳地址
5)出口
當路由器轉發IP報文時遵從以下優先順序順序:
1)查看策略路由;
2)依據最長匹配原則(最長是針對子網掩碼的最長,即選擇最詳細的路由);
3)查看靜態路由;
4)查看動態路由,根據metric值進行優先選取;
5)查看默認路由自己電腦上 用route print 就能查看自己電腦上的路由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