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生網路犯罪的主要類型
法律分析:1、用計算機網路進行網上欺詐交易,網購在人們現在的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盜竊等侵害他人財產的犯罪網路自身並不是無懈可擊的,他也存在著各種漏洞和缺陷。3、利用計算機網路建立淫穢網站,傳播淫穢信息,首先,網路上關於淫穢、色情的信息有很多,4、利用互聯網散布反動言論,危害國家安全網路信息量巨大,但是其中內容良莠不齊,5、製造網路病毒,造成社會恐慌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往往出於炫耀自己的目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條 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利用信息網路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一)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二)發布有關製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三)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的。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伺服器託管、網路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② 青少年網路犯罪的最新數據
今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向媒體發發布的《青少年網路傷害課題研究》的調查結果。根據該調查,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有增長趨勢, 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網路傷害和網路違法犯罪日益 ...
今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向媒體發發布的《青少年網路傷害課題研究》的調查結果。根據該調查,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有增長趨勢, 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網路傷害和網路違法犯罪日益增多,青少年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現實或潛在的危險。為此,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合作,於2008年5月——2009年5月開展了「青少年網路傷害問題研究」的課題項目。課題調查報告指出,根據公安機關公開發布的數據統計,1999年我國立案偵查的青少年網路犯罪案件為400餘起,2000年增至2700餘起,2001年為4500起,2002年為6600起。上述數據表明,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主要有四大類型:類型一:傳播色情、暴力、恐怖等網路違法信息。網路色情信息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具有誘惑性、隱蔽性和挑逗性,由於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不成熟,自製能力和判斷能力較弱,往往沉溺於色情信息的瀏覽,難以抵抗其誘惑,引發違法犯罪行為。類型二:利用網路侵犯他人隱私權、名譽權、財產權等權利。網路犯罪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傳統領域犯罪逐步向互聯網滲透。犯罪人在互聯網上通過各種手段選擇被害目標,進而伺機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其中,以網友見面為幌子實施偷盜、搶劫、敲詐勒索、拐賣婦女、強迫婦女賣淫等犯罪行為,是傳統犯罪向互聯網延伸的最常見犯罪形式。另外,青少年利用網路實施盜竊行為的案件也屢有發生。類型三:非法破壞或者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網路違法犯罪行為。違法犯罪行為人利用黑客手段和製造網路病毒的技術,攻擊互聯網,非法侵入或者非法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部分青少年利用技術手段非法侵入法律規定以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竊取他人賬號、密碼等信息,或者對他人計算機實施非法控制,嚴重危及網路安全。為了打擊此類犯罪行為,2009年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中增加兩款規定,懲罰網路「黑客」行為。這表明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刑法保護的范圍擴大,保護計算機的各種文檔、代碼、用戶的文件、銀行帳號和其他即時通信賬號、郵件賬號、網路游戲賬號、QQ等的賬戶和密碼。類型四:基於網路的誘因實施盜竊、詐騙、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青少年受網路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影響,產生犯罪心理,實施盜竊、詐騙、搶劫和強奸等犯罪行為,還有些青少年網民為解決在網吧上網的費用,實施盜竊、搶劫等犯罪行為。這些犯罪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破壞了社會秩序,而且使觸法的青少年失足成為罪犯,影響了其以後的人生發展軌跡
③ 網路犯罪的類型有哪些
網路犯罪的類型有下列內容:
1、在計算機網路上實施的,如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2、利用計算機網路實施的,如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罪、利用計算機實施盜竊罪;
3、不履行網路安全義務的,如拒不履行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罪、非法使用信息網路罪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前款規定以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或者採用其他技術手段,獲取該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或者對該計算機信息系統實施非法控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提供專門用於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④ 網路違法犯罪有哪些類型
法律分析:一、是通過非法手段,針對網路漏洞對網路進行技術入侵,侵入網路後,主要以偷窺、竊取、更改或者刪除計算機信息為目的的犯罪。二、通過信息交換和軟體的傳遞過程,將破壞性病毒附帶在信息中傳播、在部分免費輔助軟體中附帶邏輯炸彈定時引爆、或者在軟體程序中設置後門程序的犯罪。三、是利用公用信息網路侵吞公共財務,以網路為傳播媒體在網上傳播反動言論或實施詐騙和教唆犯罪。四、是利用現代網路實施色情影視資料、淫穢物品的傳播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明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本條所稱權利人,是指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第二百一十九之一: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商業秘密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⑤ 中國青少年網路犯罪的現狀
網路違法犯罪是一種新型的違法犯罪,在青少年的違法犯罪中,有80%受到網路色情、暴力等影響。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網路違法犯罪,並非法律規定的專門術語,而是近幾年來人們約定俗成的概念,網路違法犯罪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刑事犯罪行為兩個方面。現實生活中人們遭遇的不法侵害,在虛擬的網路空間中同樣可能發生。概括地說,網路違法犯罪行為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以計算機網路為客體而進行的違法犯罪行為,如製造、傳播網路病毒、進行網路欺詐、侵犯他人隱私權;另一方面是以計算機網路為媒介進行的違法犯罪行為。
科學地劃分網路犯罪的類型對於預防和控制網路犯罪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此,中外理論界從犯罪學、刑法學等不同角度對網路犯罪進行了分類。美國計算機安全和犯罪研究專家唐×B×帕克根據計算機在犯罪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將計算機犯罪劃分為四種類型:計算機是犯罪對象;計算機構建了犯罪的環境;計算機提供了犯罪的手段;計算機被用來實施恐嚇、欺詐被害者(Chris Reed,Computer Law,Second edition,Blackstone Press Limited,1993)。德國著名計算機犯罪學專家Ulrich Side綜合各國的立法將計算機犯罪分為八種類型:侵犯隱私權;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計算機間諜;侵犯軟體版權;計算機破壞和計算機敲詐勒索;計算機欺詐;非法及有害信息;其他利用計算機實施的犯罪。《聯合國關於預防和控制與計算機相關犯罪指南》根據計算機網路犯罪行為的特徵將計算機網路犯罪劃分為五種類型:計算機操作欺詐;計算機偽造;破壞或修正計算機數據或程序;非授權訪問計算機系統;非法復制計算機軟體。這是從犯罪學的角度對網路的分類(許秀中:《網路與網路犯罪》,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我國刑法把計算機犯罪規定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其中第285條、第286條、第287條分別規定了計算機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利用計算機為工具實施的盜竊、詐騙等傳統犯罪。200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從侵害客體的不同對網路犯罪進行了分類:妨害互聯網運行安全的網路犯罪;妨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網路犯罪;妨害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管理秩序的網路犯罪;妨害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網路犯罪;其他網路犯罪行為。
上述網路犯罪類型的劃分對於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行為的類型的劃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具體地說,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建立網站或網頁,傳播違法信息
在現代的信息社會中,網路傳播的信息數量大、速度快、內容豐富,然而,網路信息的內容良莠不齊,某些不良信息藉助於網路得以迅速傳播,網路色情、暴力等信息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會帶來負面影響。由於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部分青少年對網路的不良或違法信息持認可態度。同時,他們建立網站或者通過網路的其他路徑對網路的違法信息再加以傳播,成為網路違法信息的接受者和再傳播者。其中,網路色情信息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具有誘惑性、隱蔽性和挑逗性,由於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不成熟,自製能力和判斷能力較弱,往往沉溺於色情信息的瀏覽,難以抵抗其誘惑,引發違法犯罪行為。網路淫穢色情信息污染了青少年的精神,嚴重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劉振華:《『網路問題』與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思考》,《廣西公安幹部管理學院學報》,2003<1>)。
2.利用網路侵犯他人隱私權、名譽權
網路的發展為人類的社會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為社會風險和沖突的增加打開了方便之門。由於互聯網營造的是一個數字化的環境,它不具備現實社會的具體時空位置,身處虛擬場域的人們可以用虛擬的身份自由地進行交流,發布自己的思想和言論。因此,在網上可以通過搜索探知他人的隱私信息,如果不適當地泄露就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在網路上可以發表不實的言論,辱罵他人,進行網路漫罵,從而侵犯他人的名譽權。
3.非法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
非法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是指在網上製造、傳播計算機病毒,致使他人的計算機系統毀損或信息丟失,或者利用網路自身的脆弱性攻擊網路設施,破壞網路信息的傳播。違法犯罪行為人利用黑客手段和製造網路病毒的技術,攻擊互聯網,使國家或地區的通訊、交通、供電等部門的網路系統遭到破壞或癱瘓,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
4.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
從網路的性質來講,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非法用戶侵入信息系統,即無權訪問特定信息系統的人非法侵入該系統。二是合法用戶的越權訪問,即有權訪問特定信息系統的用戶,未經批准或者授權而擅自訪問特定信息系統或者調取系統內部資源。我國刑法規定的應受刑罰處罰的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主要是指前者。根據我國刑法第285條的規定,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
5.利用網路實施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
青少年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利用網路實施盜竊、詐騙、搶劫和強奸等犯罪行為,這些犯罪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破壞了社會秩序。
⑥ 網路犯罪的類型有
網路犯罪的類型有:
1、在計算機網路上實施的犯罪種類: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2、利用計算機網路實施的犯罪種類: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罪;利用計算機實施盜竊罪;利用計算機實施貪污、挪用公款罪;利用計算機竊取國家秘密罪;利用計算機實施其他犯罪。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可知,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