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哪些應用到網路化製造

哪些應用到網路化製造

發布時間:2023-01-25 07:41:34

❶ 「互聯網+」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1、「互聯網+」現代農業

利用互聯網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培育一批網路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新模式,形成示範帶動效應,加快完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培育多樣化農業互聯網管理服務模式,逐步建立農副產品、農資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促進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2、「互聯網+」高效物流

加快建設跨行業、跨區域的物流信息服務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對接和使用效率。鼓勵大數據、雲計算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建設智能倉儲體系,優化物流運作流程,提升物流倉儲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運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互聯網+」電子商務

鞏固和增強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領先優勢,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行業電商和跨境電商,進一步擴大電子商務發展空間。電子商務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不斷深化,網路化生產、流通、消費更加普及,標准規范、公共服務等支撐環境基本完善。



互聯網基本優點

互聯網受歡迎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的成本低,優點如下:

1、互聯網能夠不受空間限制來進行信息交換;

2、信息交換具有時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換信息具有互動性(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可以互動交流);

4、信息交換的使用成本低(通過信息交換,代替實物交換);

5、信息交換的發展趨向於個性化(容易滿足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6、使用者眾多;

7、有價值的信息被資源整合,信息儲存量大、高效、快速;

8、信息交換能以多種形式存在(視頻、圖片、文字等等)。

❷ 互聯網+有哪些可以行業可以應用

  1. 「互聯網+工業」:讓生產製造更智能可以應用

    最近,德國「工業4.0」與中國元素碰撞,成為今年德國漢諾威IT展覽(CeBIT2015)最大的看點,「工業4.0」是應用物聯網、智能化等新技術提高製造業水平,將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通過決定生產製造過程等的網路技術,實現實時管理,它「自下而上」的生產模式革命,不但節約創新技術、成本與時間,還擁有培育新市場的潛力與機會。

  2. 「互聯網+農業」:催化中國農業品牌化道路可以應用

    農業看起來離互聯網最遠,但農業作為最傳統的產業也決定了『互聯網+農業』的潛力是巨大的。
    首先,數字技術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例如,利用信息技術對地塊的土壤、肥力、氣候等進行大數據分析,並提供種植、施肥相關的解決方案,能夠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其次,農業信息的互聯網化將有助於需求市場的對接,互聯網時代的新農民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先進的技術信息,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掌握最新的農產品價格走勢,從而決定農業生產重點以把握趨勢。

  3. 「互聯網+教育」:在線教育大爆發可以應用

    在今年總理報告中表示,2015年將會繼續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其中包括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落實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等政策,據稱僅2015年教育部就將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億元。

❸ 電子商務在製造業中有哪些應用

製造業內部的信息化,力圖達到利用多種信息化技術來實現企業全部業務活動自動化、電子化、數字化和網路化。善於利用信息技術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和完成工業企業的各種商務活動、相關的生產、經營過程管理和綜合服務。製造業實現電子商務化的目的應該是高層次的,可以將企業商務活動的全部過程實現一體化的網路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率,以使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具體而言傳統製造業實現電子商務可以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促銷和采購成本;提高庫存管理水平;縮短所以生產周期;實現24小時不分時區的商業運做;增多商業機會以及減輕對實物基礎設施的依賴。

❹ 實施網路化製造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網路化製造是敏捷製造等模式的延續和發展。隨著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Web技術的出現,使網路化製造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並由此產生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思想。
網路化製造是一種適應網路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先進製造模式,其研究和應用對促進中國經濟尤其是區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必須指出,網路化製造的理論、方法和系統仍處於發展階段,目前尚未成熟。特別是在我國,網路化製造的應用還處於起步階段,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因此,現在迫切要做的是,加大網路化製造研究與系統開發科技攻關的力度,然後選擇實施基礎比較好的企業,進行網路化製造的示範應用,當獲取一定的成功經驗後再進行推廣和普及網路化製造這一先進的製造模式。同時,在網路化製造的研究中,需要密切關注一些新興技術的發展,如網格計算技術、電子製造技術、高速網路技術等,並且及時將其成果引入到網路化製造中,促進網路化製造技術與系統的發展。

❺ 信息化在製造業中的應用

製造業信息化對機械工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大致體現在四個層面上:一是在產品上,通過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融合,傳統的機械產品融入信息、計算機、激光等高技術,使之成為機電一體化產品、現代技術集成產品,從而使產品的功能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以滿足信息時代對機械產品的要求;二是設計、製造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使設計周期大大縮短、設計成功率提高、設計成本降低、市場響應速度提高,使製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提高,產品質量和一致性提高,勞動強度減低;三是在企業層面上,將企業的各類信息集成,形成資源共享,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經濟效益,從而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四是在企業間實現信息的互通互連,使不同企業的資源實現共享,大大改變了機械工業的組織、研發、生產和經營模式,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的浪費,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網路化的要求,增強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信息化使製造業的企業組織結構有可能從原有的直線職能制的金字塔型組織轉變為扁平化的網路型組織。計劃經濟體制下,製造業企業基本是一種僅僅負責生產的經濟組織,而且是一種「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模式,企業甚至還承擔了辦社會的職能,研發能力薄弱,經營銷售環節也薄弱,而加工能力相對較大,組織結構猶如橄欖,兩頭小,中間大。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必須加強研究開發和經營銷售,而中間的加工環節則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上的加工能力,企業組織結構也如啞鈴,兩頭強,中間精。信息化使企業的組織結構從「橄欖型」向「啞鈴型」轉變成為可能。

信息化還使製造企業的生產模式發生了根本變革。精益生產、敏捷製造、並行工程、大批量定製生產等等層出不窮的生產模式,無不是信息化催生的結果。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網路化製造等都離不開信息技術,也正是這些與信息化伴生的新的生產組織方式使製造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不斷攀升新的台階,能夠不斷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❻ 互聯網加製造業包括哪四個方面內容

互聯網加製造業包括:企業的智能化生產、用戶的個性化定製、企業之間的網路化協同和產品的服務化延伸等。

1、網路化協同

協同製造原本不是新的概念,航空、汽車等行業實施企業內的協同製造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但是,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卻賦予了協同製造新的內涵和應用。

網路化協同指企業藉助互聯網、大數據和工業雲平台,發展企業間協同研發、眾包設計、供應鏈協同等新模式,能有效降低資源獲取成本,大幅延伸資源利用范圍,打破封閉疆界,加速從單打獨斗向產業協同轉變,促進產業整體競爭力提升。

網路化協同包括協同研發、眾包設計、供應鏈協同等模式,為傳統企業高效、便捷、低成本地實現創新開辟新渠道。

2、個性化定製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及雲計算、演算法和柔性化生產能力與水平提升,推動個性化定製迅速發展。藉助互聯網平台,企業可與用戶深度交互、廣泛徵集需求,運用大數據分析建立排產模型,依託柔性生產線在保持規模經濟性的同時提供個性化的產品。

個性化定製是指利用互聯網平台和智能工廠,將用戶需求直接轉化為生產排單,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個性定製與按需生產,有效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解決製造業長期存在的庫存和產能問題,實現產銷動態平衡。

個性化定製是「互聯網+」製造的新熱點,正在成為傳統製造企業創新的新模式。其中,大規模定製主要針對群體需要、深度定製針對個體需要,眾創定製是指眾多客戶共同參與互動。當前,服裝、家居、家電等領域已開啟個性化定製,未來按需生產、大規模個性化定製將成為製造業中殊多產業的發展常態。

3、服務化延伸

服務化延伸是指企業通過在產品上添加智能模塊,實現產品聯網與運行數據採集,並利用大數據分析提供多樣化智能服務,實現由賣產品向賣服務拓展,有效延伸價值鏈條,擴展利潤空間。

當前,製造業正在積極地探索由傳統的產品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的經營方式的轉變,通過構建智能化服務平台合智能化服務成為新的業務核心,以擺脫對資源、能源等要素的投入,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增加附加價值、提高綜合競爭力。

基於製造業服務化延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製造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的主要基礎,成為製造業競爭優勢的核心來源。

4、智能化生產

智能化生產是指利用先進製造工具和網路信息技術對生產流程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實現數據的跨系統流動、採集、分析、與優化,完成設備性能感知、過程優化、智能排產等智能化生產方式。

近年來,我國以海爾、廣汽傳祺、五家渠石化等為代表的製造企業以「互聯網+」製造為主攻方向,通過建立智能工廠,推動智能化生產,實現了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轉型。


打造「互聯網+」製造的基礎設施

發展「互聯網+」製造的四大模式需要部署工業互聯網、打通信息縱向集成與協同整合,以解決模式發展的基礎資源。

1、要部署工業互聯網,實現工業大數據的自動化採集。

目前國內一些製造企業的自動化、數字化的設備改造已取得到階段性成果,但絕大多數為單機使用,設備數據並未採集和利用,為此,仍然需要推動網路化改造,利用數字化設備的通信介面、在自動化設備上加裝感測器和控制器。

因地適宜地利用網路接入技術,建設覆蓋全工序、全流程的各類生產、檢測、物流設備的工業互聯網,充分採集大數據和圖像信息,為設備的集中監視、遠程式控制制與協同製造創造條件。

2、打通信息縱向集成通道,構築數字化製造基礎。

一些製造企業已普遍應用了財務管理軟體,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和OA(自動化辦公系統),但產品和工藝設計、生產製造、設備管理、倉儲物流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應用尚未普及。

尚未打通設備監控與操作層、生產運營管控層、企業經營決策層之間的信息流轉通道,大量數據沒有得到有效地收集和開發利用,管理水平還遠未達到數字化、科學化和精細化的程度。

為此,企業需要設備聯網改造的基礎上,在監控操作層開發部署工業控制系統;在生產運營層開發部署信息化系統。

在經營決策層部署ERP、SCM(供應鏈管理)、CRM(客戶關系管理)等系統,並通過數據介面、中間件、數據匯流排、ESB(企業服務匯流排)等實現從設備層一直到決策層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島、確保對企業大數據進行充分加工和利用,從而構建數字化工廠。

3、整合資源,推動價值網路的集成和協同。

要持續推動「互聯網+」製造發展,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把企業的設備、生產線、物料、員工、供應商及客戶緊密聯系在一起,把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進行全面管理和深化應用。

全面推進業務流、資金流、物流中信息的數字化、網路化、集成化的發展,並不斷提升從數據到信息再到知識全過程的自動化採集、處理、分析和利用的水平,從而優化企業資源配置、實現價值網路上的集成和協同,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業競爭力。

❼ 網路化製造的發展現狀

迄今為止, 關於網路化製造平台開發和研究的具體技術,國內外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研究,涉及到網路、資料庫、軟體體系結構、系統基本功能等方面。
國家「863」計劃CIMS主題專家組較早認識到,網路化製造給製造業帶來的變革和機遇,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分散網路化製造系統(DNPS),現代集成製造系統網路(CIMSNET)。
華中科技大學的楊叔子院士闡述了網路經濟時代製造環境的變化與特點,指出了網路化製造模式的必然性,研究基於Agent的網路化製造模式,及基於利益驅動的動態重組機制。
重慶大學的劉飛等提出「區域性網路化製造系統」, 對網路化製造的定義、內涵特徵進行了描述, 並歸納出了支撐網路化製造的技術體系,並對綠色製造進行了深入探討。
浙江大學的祁國寧和顧新建教授分析網路化製造的幾種發展途徑並指出了網路化製造模式在21 世紀製造業中的重要地位。
貴州工業大學的謝慶生教授提出了基於ASP 模式的網路化製造系統結構,並針對我國的實際著重討論了基於ASP 模式網路化製造的發展策略。
此外,華中科技大學的李德群、張宜生等人,在模具企業網路化模式方面做了相關研究;清華大學范玉順教授基於SOA 的協同管理系統的研究;浙江省製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做了浙江省塊狀經濟區域網路化製造系統開發與應用研究等。
國外的應用有美國的「美國企業網—FFA,Factory Ameri can Net」已經在美國政府資助的「製造系統的敏捷基礎設施」項目中得到實施。
美國能源部制訂了「實現敏捷製造的技術」的計劃,
美國國防部和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10個面向美國工業的研究單位,共同制定了以敏捷製造和虛擬企業為核心內容的「下一代的製造」計劃。
通用公司的計算機輔助製造網(CAM Net),其目的是建立敏捷製造的支撐環境,使參加產品開發與製造的合作夥伴在網路上協調工作,擺脫距離、時間、計算機平台和工具的影響,可以在網上獲取重要的設計和製造信息。
美國國際製造企業研究所發表了《美國--俄羅斯虛擬企業網》研究報告。該項目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目的是開發一個跨國虛擬企業網的原型,使美國製造廠商能夠利用俄羅斯製造業的能力,並起到全球製造的示範作用。
德國Proktion2000框架方案旨在建立一個全球化的產品設計與製造資源信息服務網。
歐盟「第五框架計劃」 將虛擬網路企業列入研究主題,其目標是為聯盟內各個國家的企業提供資源服務和共享的統一基礎平台。在此基礎上「第六框架計劃」(2002-2006年)」的一個主要目標是進一步研究利用Internet技術改善聯盟內各個分散實體之間的集成和協作機制。
2000年2月,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和戴姆勒-克萊斯勒、雷諾-日產公司終止各自的零部件采購計劃,轉向共同建立零部件采購的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環節的動態聯盟)。
日本提出了社會信息化系統,目的在於實現日本社會真正向IT社會轉型,不再追求工業化製造時代局部的高效率,而是要實現日本整個社會在未來保持最佳狀態。
波音在設計波音787客機中,通過全球協同網路環境(GCE),採用這一最先進的網路協同方式。使用DOORS IGE-XAO、CATIA V5、DELMIA V5、ENOVIA 和Teamcenter等不同軟體作為產品建模和數據管理的工具,用來構建邏輯相關的單一產品數據源LSSPD(Logical Single Source of Proct Data)。LSSPD使波音787飛機不僅具有完整的幾何數字樣機,而且具有性能樣機、製造樣機和維護樣機,便於波音公司與分布在全球的合作者通過網路能順利地進行產品各項功能的協同研製工作。
空客公司從2004~2007年,組織歐洲多個國家的63個公司參加了VIVACE(Value Improvement through a Virtual Aeronautical Collaborative Enterprise)系統研究項目,共經歷了4年時間,構建了多學科協同研製MDO的系統框架,並在3個航空領域——直升機、飛機和發動機,從可行性研究、概念設計直到詳細設計的全生命周期里進行了應用性研究。在空客A380的研製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學科網路協同研製的思想進行飛機的設計。
著名的JSF項目(新一代聯合攻擊戰斗機)的研製,完全建立在網路化環境上,採用數字化企業集成技術,聯合美國、英國、荷蘭、丹麥、挪威、加拿大、義大利、新加坡、土耳其和以色列等幾十個航空關聯企業,提出「從設計到飛行全面數字化」的產品研製模式。
這些研究成果,在推進我國網路化製造系統研究和應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二五」計劃建成國家製造資源網.建立一批應用示範系統.為提高製造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製造資源的共享、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增強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理論框架、系統框架、實施方法與步驟以及推廣應用經驗。

❽ 信息技術在製造業中的應用

加快信息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的方法是:
一是要實施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
建設一批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中心,在現有的研究院所、大學和企業的基礎上,以產業聯盟的形式來承擔製造業強國建設的核心任務,然後市場化地組建,階段性地形成成果。
二是大力推進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通過智能製造帶動各個產業的數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工業強基工程。
中國製造業落後,很大的一個問題是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比較落後,這方面我們要實施工業強基工程。
四是綠色發展工程。
工業占我國整個能源消耗的73%,在節能減排降耗、提高資源利用率方面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所以要實施綠色發展工程。
五是高端裝備創新的一些工程。
除了已經在做的「核高基」、互聯網、數控機床、大飛機等專項,還要推進一些新的專項啟動,以提高整個裝備製造業的水平。
另外,還實施了一個高端領域技術路線圖的綠皮書。這個綠皮書不是政府給企業或者市場去畫一個指令性的框框,而是通過100多位專家研究以後,對中國的裝備在未來要實現由大變強、實現高端引領,在哪些技術上要有突破,給市場提出了一個方向,不是要指令企業去做什麼。這些技術方向,是實現強國建設必須達到的基礎的技術目標,要求動態管理,兩年一修訂,不斷深化。

❾ 網路化製造的關鍵技術

網路化製造的關鍵技術
1.製造系統的敏捷基礎設施網路
2.CAM網路(CAMNet)
3.網路化製造模式下的CAPP技術
4.企業集成網路

❿ 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模式有哪些

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模式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推動了一批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興起,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成效顯著,初步形成了平台化設計、智能化製造、網路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類典型應用模式。
1、平台化設計
是依託工業互聯網平台,匯聚人員、演算法、模型、任務等設計資源,實現高水平高效率的輕量化設計、並行設計、敏捷設計、交互設計和基於模型的設計,變革傳統設計方式,提升研發質量和效率。
2、智能化製造
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領域加速創新應用,實現材料、設備、產品等生產要素與用戶之間的在線連接和實時交互,逐步實現機器代替人生產,智能化代表製造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3、網路化協同
是通過跨部門、跨層級、跨企業的數據互通和業務互聯,推動供應鏈上的企業和合作夥伴共享客戶、訂單、設計、生產、經營等各類信息資源,實現網路化的協同設計、協同生產、協同服務,進而促進資源共享、能力交易以及業務優化配置。
4、個性化定製
是面向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通過客戶需求准確獲取和分析、敏捷產品開發設計、柔性智能生產、精準交付服務等,實現用戶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深度參與,是以低成本、高質量和高效率的大批量生產實現產品個性化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的一種製造服務模式。
5、服務化延伸
是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指的是企業從原有製造業務向價值鏈兩端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從以加工組裝為主向「製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具體包括設備健康管理、產品遠程運維、設備融資租賃、分享製造、互聯網金融等。
6、數字化管理
是企業通過打通核心數據鏈,貫通生產製造全場景、全過程,基於數據的廣泛匯聚、集成優化和價值挖掘,優化、創新乃至重塑企業戰略決策、產品研發、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業務活動,構建數據驅動的高效運營管理新模式。
知識拓展
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工業互聯網目前已延伸至40個國民經濟大類,涉及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等製造業各大領域,以及采礦、電力、建築等實體經濟重點產業,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程度發展,形成了千姿百態的融合應用實踐。

閱讀全文

與哪些應用到網路化製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淮安市網路安全局電話 瀏覽:843
網路工程師和會計哪個 瀏覽:847
王者榮耀妲己音響怎麼連接網路 瀏覽:561
路由器網路ip 瀏覽:484
小雅app為什麼顯示手機沒有網路 瀏覽:942
網路連接不上亂碼 瀏覽:321
電腦版網路助手下載 瀏覽:505
qq網路設置同一wifi 瀏覽:368
星際爭霸網路連接 瀏覽:38
鑒權時網路異常 瀏覽:276
設計和網路工程師哪個好 瀏覽:771
600m無線網路設置 瀏覽:738
哪個部門負責網路的安全 瀏覽:406
華為smart怎麼設置網路壓力 瀏覽:94
網路安全高考專業 瀏覽:457
手機鎖屏網路設置方法 瀏覽:97
wifi伴侶如何注冊到網路 瀏覽:255
華為3801無線網路 瀏覽:965
網路安全殺毒檢查制度 瀏覽:373
電腦通知欄網路圖標在哪個位置 瀏覽:50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