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直銷的優缺點
網路直銷的優點:
1、促成了產需直接見面,企業可以直接從網上直接收集到真實的第一手市場信息,合理地有針對性地安排生產。
2、給買賣雙方都帶來了直接的經濟利益。由於網路直銷降低了企業的營銷成本,企業能夠以較低的價格銷售自己的產品,消費者也能夠買到低於傳統市場價格的產品。
3、營銷人員可利用網路工具,如電子郵件、公告牌等,隨時了解用戶的願望和需要,並據此開展各種形式的促銷活動,迅速擴大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網路直銷的缺點:
互聯網確實使企業有可能直接面對所有顧客,但這又僅僅只是一種可能,面對數以億計的網站,只有那些真正有特色的網站才會有訪問者,直接銷售可以多一些,但絕不是全部。互聯網給企業帶來的更為現實的問題是「贏者通吃」。
存在問題:
在傳統營銷渠道中,中間商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利用中間商能夠在廣泛提供產品和進入目標市場方面發揮最高的效率。
網上直銷渠道的建立,使得生產商和最終消費者能直接連接和溝通,傳統中間商的職能發生了改變,由過去的環節的中間力量變成為直銷渠道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如提供貨物運輸配送服務的專業配送公司,提供貨款網上結算服務的網上銀行。
以及提供產品信息發布和網站建設的lsP和電子商務服務商,使得傳統營銷中間商憑借地緣原因獲取的優勢被互聯網的虛擬性所取代,同時互聯網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換,改變著過去傳統營銷渠道的諸多環節,將錯綜復雜的關系簡化為單一關系。
通過網路直銷,生產商把他們的產品直接送到顧客的手上,交易費用也降低了,利潤大幅增加。消費者感覺能控制銷售環境,生產商也由於能夠同最終用戶直接接觸因而可以更有效的安排未來的營銷活動。
這種銷售方式把傳統的零售商甩在了圈外。對生產商而言,零售商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它需要找到一條新路,既貼近消費者又不必疏遠現有的銷售渠道。
2. 如何利用網路降低企業成本
一、企業對互聯網的利用:
1、企業要藉助互聯網的優勢
我們知道個人上網是聊天、交友、閱讀新聞、參與各種游戲或旅行前了解目的地的情況及預訂,而企業上網的目的是:以最快的方式發布各類信息,以最低的成本尋求商貿機會、銷售產品,以方便快捷的方法尋找客戶資源、溝通和聯系客戶等。
從上述情況看來,互聯網對企業的便利和幫助是很大的。以前,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企業要宣傳產品,樹立企業形象,只能通過傳統媒體的方式來達到目的,然而,傳統媒體的費用高,宣傳內容少,范圍窄,宣傳的資料不能隨時更改等缺陷。而互聯網卻有隨時更新的方便和宣傳內容大的特點。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企業要建立自己的銷售網路,就更為困難,那時,企業在建立銷售網路時,首先,要采點,采點時人一定要去,一個點通常要幾個來回才能建好,用傳統的方式建立企業的銷售網路和客戶服務網路,就要花上一年或幾年的時間,而用傳統的方法去管理網路更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了。而今,那些復雜的銷售網路建設、信息資料的採集整理和繁瑣的跟蹤服務,通過現在的互聯網的支持就變得簡單了。有了互聯網後,企業在建立銷售網路布網時,就快捷方便多了,不但同時可以採集多個點,也不用飛來飛去,采點時可先在網上將具體情況和要求與對方討論好,然後,一次就可以收網。這自然節約了建網的成本。所以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已被大多數企業接受。
2、企業要利用互聯網來做宣傳
企業上網可選擇多種多樣的形式,您可選擇撥號上網查詢獲取信息,也可將自己的企業信息發布上網,讓更多的客戶了解自己。當然,兩者並舉更好。企業上網發布信息的形式又有幾種,一是做虛擬網站。所謂虛擬網站是在自己沒有建立web伺服器的情況下,又想在國際互聯網上擁有自己靈活方便的宣傳窗口,從而申請域名,租用ICP服務商的伺服器來存放製作的網站內容。這種網站的功能與有自己的web伺服器的網站一樣,可被世界各地的英特網連接用戶訪問。同時,自己也隨時可增加網站內容。二是製作網頁。企業網頁的缺點是宣傳內容少,沒有商務系統和隨時更新、更改網頁的功能,因為企業網頁是建設在其它網站的一個欄目里的,就好象一棟大樓里的一個房間,這樣就不太方便訪問者的查找,而企業網站本身就是一棟大樓,或者就是一本單獨發行的書。三是發布供求信息等商貿信息和廣告。企業要在網上開展宣傳,而怎樣選擇上網的形式,怎樣選擇ISP、ICP服務商,是擺在企業面前的問題。
3、互聯網成本的降低
目前為企業提供撥號上網的ISP服務商有:電信、聯通、吉通,為企業提供ICP服務商的有五、六百多了,這里我就不一一列舉。而各ICP服務商為企業做網站的報價也不一樣,有的從服務和現實出發,報價實在,有的還想宰客戶一刀。目前的報價,少則一個網頁300元,多則近1000元。這給企業帶來了不便,也增加了企業負擔。一兩年前,企業光注冊一個國際域名一年就得交1500元左右,注冊一個國內域名一年交800元左右,事實上我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注冊一個國內頂級域名一年只收300元,一個國際域名在100元左右,一個中文域名在300元左右。其實,建一個企業網站,包括企業資料庫和各類應用系統以及磁碟租用、域名注冊、網頁創意製作,費用也就在5000-12000元之間。
二、企業對電子商務手段的運用:
1、降低企業經濟活動成本
電子商務使用現代通訊技術和信息手段,直接降低了企業經濟活動的成本。例如,從中國郵寄一封信件到美國的郵費在5元人民幣以上,含有同樣信息量的電子郵件的費用不超過3角。電子商務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電子商務的功能與傳統商務活動相差無幾,而且成本非常低。電子商務的低成本優勢決定了它必將在廣泛領域替代傳統商務活動的方式,並能夠見此促進商務活動的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加快了社會流通,降低流通費用。基於國際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的優勢在於通過電腦網路使信息低成本傳播。商品選取、購買都可以在網上實現,電子化的支付也是實時的由於可以好到商品銷售的實時資料,商家只需要保持較少量的存貨就可以滿足需求,減少了存貨中積壓的資金,例如在美國,有形書店必須持有160天的庫存量才能供人選購,使用電子商務的Amazon只需要保持15天的庫存量,而Amazon的人均銷售額在美國所有書店裡是最高的。同時,商業機構無需設立零售商店,不需要承擔店鋪的租金費用,也不需要承擔店鋪零售人員的僱用費用,從而降低了商業流通成本。
2、降低信息的獲得成本
對於企業來說,得到信,急是獲取商業機會的第一步。電子商務有效地降低了信息的獲得成本。現代化的電子商務是以國際互聯網為基礎的,網路的特點是開放性和信息的共享性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瀏覽到接入網路的信息,理論上這種信息是跨地區跨國界的,而且與傳統的書面廣告、傳真、電話相比,其成本是非常低的。信息獲得成本的降低間接地減少了
經濟活動主體的經營成本,改善了企業的經營環境。
3、推動產品創新
電子商務的創新作用有兩方面。一方面,電子商務本身包含著傳統商業服務和新產品職務,基於網路的商品銷售屬於傳統的商業服務;網路信息服務、網路娛樂、通訊等是新的產品,是基於電子商務的產品創新。現在包括微軟、網境、Dell等大公司的大部分產品服務都是通過網路完成的,在美國所有的電子商務營業中有超過70%與網路創新的產品有關
另一方面,電子商務通過產品創新推動了市場創新,並且帶動了新型信息企業的崛起,成為經濟的新增長力量。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有電腦硬體和軟體的支持,網路商業的發展要求更高級的電腦主頻和網路傳輸速度,帶動了系列硬體和軟體的發展。一批新生企業也在利用電子商務發展起來的商務活動新概念,率先進入市場,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形成一個獨立的新興產業。
4、改善管理環境
電子商務將信息傳遞數字化,使用標準的數據傳輸數據,能有效的改善管理環境。在企業微觀上,企業內部網路實現了企業內部信息的低成本共享,管理信息可以通過網路迅速傳遞到每個部門和責任人員,實現信息傳遞的扁平化,從而可以實現中間管理人員的裁減,降低管理成本,信息的傳遞也會更快捷而准確。同時通過接人國際互聯網,企業可以實現外部信息的內化,管理人員可以獲得及時的商務信息,加快決策速度。
5、構成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
電子商務本身的技術含量較高,屬於前瞻性的行業。率先使用電子商務的企業將在同行中樹立起進取的形象,體現出容易接納新事物、具有創新的精神,將有助於企業建立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因此,企業可以通過使用電子商務樹立領先形象,使商業夥伴對企業形成良好的商業印象,建立未來的競爭優勢,同時也可以對企業已有的傳統商務活動產生良好的影響。
三、企業對信息技術的運用:
1、信息化對企業的服務
信息化使製造業的企業組織結構有可能從原有的直線職能制的金字塔型組織轉變為扁平化的網路型組織。計劃經濟體制下,製造業企業基本是一種僅僅負責生產的經濟組織,而且是一種「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模式,企業甚至還承擔了辦社會的職能,研發能力薄弱,經營銷售環節也薄弱,而加工能力相對較大,組織結構猶如橄欖,兩頭小,中間大。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必須加強研究開發和經營銷售,而中間的加工環節則可以充分利用社會上的加工能力,企業組織結構也如啞鈴,兩頭強,中間精。信息化使企業的組織結構從「橄欖型」向「啞鈴型」轉變成為可能。
2、信息化在企業的運用
信息化還使製造企業的生產模式發生了根本變革。精益生產、敏捷製造、並行工程、大批量定製生產等等層出不窮的生產模式,無不是信息化催生的結果。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網路化製造等都離不開信息技術,也正是這些與信息化伴生的新的生產組織方式使製造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不斷攀升新的台階,能夠不斷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四、網路與企業的關系
1、企業信息處理的一種新變革
(1)使企業實現了信息的零距離,零時間互動傳輸。
(2)企業管理從等級制到網路制轉變使生產和服務更具層次化。
(3)品牌的樹立和企業形象的建設從大規模無差異向個性化發展。
(4)網路向企業許諾了一個世界范圍的市場,也向消費者許諾了產品信息的平等權。應該說這是全球范圍信息技術革命對傳統企業的沖擊和影響的必然結果,是符合時代和社會經濟發展潮流的必然趨勢。可以說網路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方式。在(GNS)全球范圍供應鏈企業的邊界將被打破,整個GNS的協同運做將取代電子訂單、供應商看板等信息交流層次的溝通與協調,這是交互透明的協同工作。
2、網路對銷售影響
傳統銷售依賴層屋嚴密的渠道,並以大量人力與宣傳投入爭奪市場的作法,在網路時代將成為無法負荷的奢侈。在未來,人員營銷、市場調查、廣告促銷、經銷代理等傳統營銷手法,將與網路營銷相結合,並充分運用網上的各項同資源,形成以最低成本投入,獲得最大市場量的新型營銷模式。未來的營銷方式,將依賴網路做為顧客聯系與產品促銷的訂渠道,因此企業網址(URL)也會成為企業對外的重要聯絡代號。總之,在銷成為主流的時代,傳統營銷的組織與運作方式勢必要進行大幅度的轉型調整,這也是營銷部門主管未來面臨的一大變革挑戰。互聯網路相繼帶動企業網內網路的蓬勃發展,形成內外部溝通與經管理,均需要依賴網路做為主要的渠道與信息源。帶來的影響包括:業務人員與直銷人員的減少、組織層級的減少與扁平化、經銷代理與分店門市數量的減少、渠道的縮短、虛擬經銷商、虛擬門市、虛擬部門等企業內外部虛擬組織的盛行。這些影響與變化,都將促使企業對於組織再造工程的迫切需要。尤其網內網路的興起,改變企業內部作業方式以及員工學習成長的方式,個人工作者的獨立性與專業性將進一步提升。因此個人工作室、在家上班、彈性上班、委託外包、分享業務資源等,在未來都將會十分的也形成企業組織重整的。
3. 企業在網路經營下的降低成本戰略實現途徑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國家規定成本的構成內容主要包括:①原料、材料、燃料等費用,表現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對象的價值;②折舊費用,表現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對象的價值;③工資,表現生產者的必要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面對各種不利因素給企業成本控制所帶來的諸多挑戰,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關鍵在於加強企業成本控制管理,不斷降低產品成本,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降低產品成本,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途徑著手進行。
(一)財務領域控制
1.提高資金運作水平
首先要開源節流,增收節支;其次要對資金實施跟蹤管理,加強資金調度與使用,做到專款專用,防止資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降低應付款比例,加速貨款回籠,降低存貨比例,加強存貨管理。通過以上措施減少資金佔用,優化資金結構,合理分配資金,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籌資成本。
2.財務人員要抓好成本事前、事中、事後的工作
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預測、決策和成本計劃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後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
3.嚴格控制、節約費用開支
可以控制的費用應盡量少開支,節約開支,如材料費、差旅費等。企業應遵守財務管理制度,堅持勤儉辦廠,反對鋪張浪費,盡量降低製造費用,節約生產費用,嚴格控制期間費用,壓縮非生產費用。
(二)策略管理領域控制
1.技術創新,尋求新出路
一家企業都會採用各種方法來控製成本,企業成本控制,除保持成本不上升外,可能更大的是希望成本每年都有一定的幅度的降低,但成本降低總有一個限度,到了某一個限度後,如果不是創新技術、工藝、增加或改進設備等,成本很難再降低,管理上稍一鬆懈還有可能反彈。成本降低到一定階段後,企業只有從創新著手來降低成本,從技術創新上來降低原料用量或尋找新的、價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價格較高的材料,從工藝創新上來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損耗量、提高商品率或一級品率,從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創新上來提高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以降低單位產品的人工成本與固定成本含量,從營銷方式創新上來增加銷量、降低單位產品營銷成本,只有通過企業不斷創新,用有效的激勵方式來激勵創新,從創新方面著手,才是企業不斷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
2.以銷定產
堅持以銷定產,避免盲目生產不適銷對路的產品而造成積壓。一個企業的決策者應該要進行比較准確的銷售預測,確定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究竟有多少是在近期內能夠銷售出去。錯誤的銷售預測是多數生產經營管理中的一個共同的弱點。這是一種代價很高的浪費。如某企業屬於季節性的生產企業,企業的決策者在一個銷售旺季結束時,因本企業很多產品銷售業績不錯,就認為到下一個旺季同類產品仍會暢銷,所以決定在銷售淡季時充分利用產能,安排多個品種的大量生產。到了下一個旺季,由於換代產品的推廣,該企業在銷售淡季所生產的大批產品成了過時的落後產品,雖然降價也還難以銷售出去,出現了嚴重的積壓,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三)采購領域控制
1.控制采購成本
因為現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原材料以次充好的現象很多,劣質材料充斥市場以及材料采購人員不得力,致使原材料價格偏高或材料運雜費增加等,都使原材料價格不穩定。
第一、利用科學的決策分析方法,合理決定經濟訂貨量或經濟批量、決定采購項目、選擇供應單位、決定采購時間;第二、進一步推進集中采購制,建立原材料、輔料、低值易耗品、辦公用品、對外服務的統一采購平台,實現價格、供應商等資源共享;第三、推進直供製,逐步取消中間供應商;第四、建立采購責任制,強化采購人員、審價人員的責任意識;第五、整頓輔料、零星物資采購價格,采購價格要在前一次采購銷售價格的基礎上逐步下降;第六、探索建立采購獎罰制度,獎罰要與領導、個人掛鉤;第七、加強技術攻關力量,降低采購成本。
一般來說,采購部門要根據企業生產計劃來編制,而企業生產計劃是根據銷售計劃來制定的,這樣環環相扣,只要銷售計劃不出大的偏差,采購計劃就大體上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