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破壞敵方計算機和網路系統為主要作戰樣式的特殊戰斗是什麼
網路戰
網路戰是一種黑客行為,它通過破壞對方的計算機網路和系統,刺探機密信息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貳』 現代戰爭中高技術武器裝備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1、在現代戰爭中,信息優勢對於勝利至關重要,這一事實在戰爭的每個階段都有所體現。電子對抗和計算機網路戰已成為關鍵的作戰手段。掌握信息優勢的軍隊通常能夠控制戰爭的主動權,從而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反之,信息處於劣勢的軍隊可能會陷入被動。
2、未來戰爭的時空觀念將發生顯著變化。戰爭將在陸、海、空、太空和電磁五個維度的戰場上同時進行,不再受地理位置和晝夜的限制,前方與後方的界限變得模糊,傳統的戰線概念也將不復存在。戰爭節奏將大幅加快,長期的戰爭可能會縮短至數月甚至更短的時間。
3、聯合作戰將成為主要的作戰模式。計算機和通信網路技術將把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和航天部隊聯合起來,實施一體化聯合作戰,傳統的單一軍種作戰將逐漸被取代。此外,「網路中心戰」將取代「平台中心戰」,成為新的作戰模式。
4、遠程精確打擊將成為主要的戰術手段,非接觸式作戰和「外科手術式」打擊等新型作戰樣式將變得日益重要。一體化指揮自動化系統的大規模應用將顯著提高戰場的透明度,使得發現並摧毀高價值目標成為可能,而傳統的「地毯式轟炸」策略正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隨著軍事需求和技術進步的推動,武器裝備不斷發展,並在戰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歷史上,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變化總是與武器裝備的發展緊密相關。在現代高技術戰爭條件下,這一點仍然成立。世界上只要還存在戰爭,對先進武器裝備的需求就不會停止。戰爭實踐不僅檢驗了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的發展成效,也影響了未來武器需求的方向。例如,朝鮮戰爭催生了噴氣式戰斗機的迅速發展;越南戰爭期間,精確制導炸彈和武裝直升機變得備受青睞;中東戰爭使電子對抗裝備和無人機的重要性顯著提升;英阿馬島戰爭則讓反艦導彈受到了廣泛關注。
海灣戰爭結束後,世界各國紛紛總結經驗教訓,為未來戰爭做准備,加速發展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新型巡航導彈、防區外精確制導武器、定向能武器以及信息技術裝備。
『叄』 網路太空戰是怎麼回事
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信息革命也帶來了深刻的社會變革,由於其與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也使之成為可用以攻掠的利器。
從中亞的「顏色革命」,直到近來伊朗的選舉風波,均有網路攻勢的影子。而美軍網路司令部的正式成立,更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它意味著擁有巨大網路戰資源的軍隊,已開始把這一不見硝煙的戰爭新形式,正式提上作戰議事日程。
軍方網路司令部的功能,覆蓋了方方面面的全方位作戰戰略:比如通過攻擊對手的能源、通信、金融、軍事等核心網路設施,發起「先發制人」的打擊;又比如通過網路散布流言,在對手國內製造混亂,不戰而屈人之兵……
網路系統的核心和伺服器大多設在美國,並由美國管理,微軟和谷歌則幾乎掌控了桌面和網路內容。但是,其謀求更大霸權和能力的意圖並未停止。
20世紀90年代,美軍就開始進行網路戰的研究與實踐。2005年3月,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國防戰略報告》,更明確將網路空間與陸、海、空和太空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勢的五大空間。近年來,美國一邊渲染來自中國的網路威脅,一邊設立美軍網路司令部,則更意味著美國准備加強爭奪網路空間霸權的行動。
虛擬的網路,正逐漸成為真實廝殺的新戰場。然而,網路戰爭不是一個好玩的虛擬游戲,歷史告訴世人,任何一種戰爭形態的出現,就像又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它的後果,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掌控。
現今的世界比冷戰時更加復雜、更加可怕。以前只有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有核武器,而今許多國家都有能力發射遠程核導彈。為對抗潛在的核攻擊,美國已經在開發太空導彈防禦系統。此系統最初是由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提出的。他的「戰略防禦計劃」要求開發激光武器,可以在地球軌道上發射彈道導彈。如今,美國正在發展第五個軍事部門,也許是叫網路太空軍隊,可望取代美國空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軍隊都需要保護好自己的高地,以便在山頂上佔有優勢,向敵方開火,壓倒敵方,贏得勝利。而現代戰爭的新高地是太空。美國目前只是被動地利用太空,因此著眼太空是美國追逐霸權的首要目標。
1991年,在波斯灣戰爭時,美國及其盟國利用詭辯的衛星技術來鎖定伊拉克的目標。智能衛星讓美軍以空前的視野來觀察戰場,展現伊拉克軍隊的每一次行動。而寬廣的沙漠地形可見度特別高,衛星圖像成了有關伊拉克軍隊信息的主要來源。
在波斯灣戰爭期間,衛星還是布置軍隊的功臣。地面上的美國士兵用全球定位系統(GPS)來測定他們的方位,通過手持GPS接收器來得知他們的經緯度和海拔高度。全球定位系統由24顆圍繞地球運轉的衛星來實現。
如果未來爆發太空戰爭,對人類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網路太空戰
『肆』 美軍網路戰司令部主要是干什麼的
第67網路戰聯隊下屬核心作戰單位包括:
駐得克薩斯州拉克蘭德空軍基地的第67網路戰大隊。該大隊負責為國家決策層提供多種來源的情報、電子戰和通訊保密,同時還為美國空軍特種戰司令部提供專門情報。
駐馬里蘭州喬治?米德堡的第694情報大隊。該大隊負責實施電子戰、保密與信息戰,還負責為國家安全局執行任務時提供人員和後勤支援。
駐德國拉姆斯泰恩空軍基地的第26信息戰大隊。該大隊負責為歐洲戰區的美軍作戰部隊提供信息戰平台,同時還兼顧非洲和中東地區的信息戰任務,北約的信息戰任務由該大隊擔負。
駐得克薩斯州拉克蘭德空軍基地的第690信息戰大隊也是第67網路戰聯隊的骨幹。
那麼,新成立的網戰司令部能幹什麼呢?洛德對此守口如瓶,但美國空軍部長溫談起來卻毫不避諱,那就是在網路空間遂行「攻」與「防」的任務。
所謂「防」是指保證美國免遭網路襲擊。溫表示:「我們面臨的最新威脅就是如何確保網路空間的安全,新司令部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保證國家的電子和信息網路不會遭到敵方攻擊。」;所謂「攻」是指「網攻」。美軍網路司令部將研發網路攻擊能力,以對敵方網路發動攻擊。由於「網攻」的性質與黑客眼下發動網路攻擊的手段頗為相似,所以美國媒體就將網路司令部戲稱為「黑客」司令部。
埃德爾的網戰司令部指揮的網軍的最終目標是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黑客部隊」。這支「黑客部隊」一旦戰爭爆發,他們能滲透、監控、摧毀敵網路系統以及竊取情報的任務。有知情者稱,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與實踐,美軍黑客已經完全掌握了當今最先進的網路技術,能夠輕松滲入敵國軍事和民用信息網路,並給系統注入病毒或予以摧毀。
具體地說,埃德爾的網軍究竟是如何攻擊他國的網路系統呢?據透露,埃德爾的「網軍」往往利用網路的漏洞實施攻擊,其慣用的攻擊手段主要包括「後門程序」、「炸彈攻擊」、「僵屍網路」等等。當一個訓練有素的程序員設計一個功能較復雜的軟體時,都習慣於先將整個軟體分割為若干模塊,然後再對各模塊單獨設計、調試,而後門則是一個模塊的秘密入口。在軟體研製完成後,部分後門仍然沒有被「關掉」,那麼,後門就可能被黑客用特殊軟體和工具搜索發現並利用。通過後門,黑客可以在對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侵入計算機,竊取有價值的情報。而「炸彈攻擊」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殊工具軟體,在短時間內向目標機
集中發送大量超出系統接收范圍的信息或者垃圾信息,目的在於使對方目標機出現超負荷、網路堵塞等狀況,從而造成目標的系統崩潰及拒絕服務。而「僵屍網路」是指黑客通過特洛伊木馬等病毒集中控制一群計算機,用來對其他網路、伺服器或者計算機發起大規模的網路攻擊,同時黑客控制的這些計算機所保存的信息也都可被黑客隨意「取用」。
此外,埃德爾的網軍還經常使用「廣泛撒網」的戰術,對付那些從物理上同互聯網隔開的軍用網路和計算機。他們將一些木馬病毒散布到特定的網路中,如果敵軍方的移動存儲設備不幸中毒,那麼一旦該存儲設備被接入軍內計算機或網路,木馬病毒就開始瘋狂復制、下載秘密信息,並將其隱藏在移動存儲設備中。一旦此移動存儲器被再次接到鏈接互聯網的計算機上,那麼這些機密信息就會通過互聯網自動轉發到黑客部隊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