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路恐怖事件謠言類型有哪些
互聯網暢通言論渠道的同時,也滋生了網路恐怖事件謠言。網路恐怖事件謠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根據內容和手段的不同來劃分, 同時,它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又可以視情況的輕重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那麼網路恐怖事件謠言類型有哪
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
第一種,網路災害謠言,捏造某種災害即將發生的信息,或者捏造、誇大已發生災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眾恐慌,擾亂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引發「搶鹽風波」的核輻射謠言、引發群眾逃亡並導致4人遇難的響水縣「爆炸謠言」等都屬於這類謠言。
第二種, 網路犯罪謠言, 這類謠言一般是捏造一些駭人聽聞或令人發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眾憤怒、恐懼,引發公眾對政府、政府工作人員或某些群體的不滿,同時也影響當事人的聲譽,擾亂他們的正常生活。如「黔西部分鄉鎮兒童被搶劫盜腎」等屬於這類謠言。
第三種,網路食品及產品安全謠言,捏造或誇大某類食品或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引起公眾對該類食品或產品的抵制,導致該類食品或產品生產者、銷售者損失。比如「皮革奶事件」,讓奶企等蒙受巨大損失。 網路個人事件謠言針對某些個人特別是名人而編造吸引眼球的虛假信息,侵害當事人隱私,給當事人造成負面影響甚至經濟損失。比如趙本山「被限制出境」以及眾多名人「被死亡」等都屬於這類謠言。
以上就是這期的生活謠言安全小知識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的內容,請關注我們的裕祥安全網。
前情提要
有圖不一定是真相!
再來看看
人民網發布的2018年1—3季度謠言熱度榜
這些新聞標題是不是好眼熟?
是不是覺得我們的生活被無數謠言包圍著?
什麼是網路謠言
網路謠言 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微博、微信及各類論壇等媒介,大肆渲染並傳播帶有強烈主觀目的信息,為吸引觀眾眼球,慣用斷章取義,誇大事實等手段,極易引發民眾擔憂和恐慌,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眾利益,破壞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引發社會震盪,對互聯網路的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網路謠言為何會傳播迅速
如何辨識網路謠言,我們需要了解網路謠言的一些特徵要素:
1.以新聞、秘聞、突發事件、科普、健康、養生的形式出現;
3.標題駭人聽聞;
4.沒有特定的明確可核實的主人公;
5.沒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直接描述事情經過;
我們該 如何 撥開迷霧看清真相, 有效 的 應對網路謠言 呢?
2. 掌握必備的常識,提高「免疫力」。 通常知識豐富的人不容易上當,因此防範謠言我們需要多儲備一些社會、科學、健康常識,還要從可靠、正規的渠道了解:比如官方的新聞網站、微信公眾號、專業的科普報刊、雜志等。
3. 謹言慎行, 努力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 ,遇到謠言及時舉報。 要保持警醒和理性,學會正確對待,不要被口號類、煽情類的信息誤導,教會和說服家裡和周邊的人遠離來歷不明的信息,避免上當受騙。
供稿:信息管理科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END
在看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