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隔壁鄰居家就用了上海電信推出的智能家居,有人了解這個嗎,用起來怎麼樣呢
電信天翼看家智能門鈴:具備移動偵測、訪客可視通話、紅外夜視、雲端存儲、防拆告警、手機App遠程式控制制等功能。使用起來更加方便,不但可以提高我們家中財物安全系數,對於我們的人身安全也是有很大的保障。
智能門鈴不僅能聽,也能看,更能視頻對講。當門外有人按門鈴時,智能門鈴的室內大功率揚聲器就會響鈴。與此同時,智能門鈴的攝像頭會被喚醒,主人可以通過小翼管家App,在手機上實時查看攝像頭拍攝的門外情況,看清楚是否是熟人或者約定的上門對象,實時視頻對講,雙向語音,處理家門口事物如在現場。
不僅能方便日常生活,還能夠防盜。一旦門前有人停留,門鈴就會自動錄像,並且通過小翼管家App推送消息,要是遇到智能門鈴被偷或者被他人強行拆除的情況,也不用驚慌,因為這個時候它會發出警報音,主人也會收到報警信息,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⑵ 5g網路覆蓋城市有哪些 5g網路的簡介
5G網路覆蓋的城市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合肥、福州、蘭州、廣州、南寧、貴陽、海口、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哈爾濱、長春、南京、南昌、沈陽、昆明、銀川、西寧、濟南、太原、西安、成都、拉薩、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杭州、雄安、張家口、蘇州、溫州等。
5G網路的簡介: 定義:5G是一種新型移動通信網路,它不僅提升了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能力,還著重解決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問題。 應用場景:5G網路能夠為用戶提供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更加身臨其境的極致業務體驗。同時,它還能滿足移動醫療、車聯網、智能家居、工業控制、環境監測等物聯網應用需求。 社會影響:5G網路將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行業各領域,成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它的出現將極大地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⑶ 上海進入「3000兆」時代
30秒快讀
1、「千兆第一城」上海,再次首發三千兆。光網、5G、Wi-Fi 6,不同方向通信技術的演進,終於統一了目標:千兆。
2、三千兆的上海,再添新基建樣本,真香。
2018年10月24日,上海全城覆蓋千兆光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千兆之城,從此,上海邁入千兆時代。
2019年3月26日,首批「全球5G+光網雙千兆示範區」建設在判旦櫻臨港產業園區啟動,對千兆的「追求」,上海從來領先一步。
2020年4月28日,上海電信官宣,全面升級三千兆,在5G+固網寬頻的基礎上,增加千兆Wi-Fi建設, 上海再次以「首發」姿態進入「三千兆時代」 。
一場疫情,如同一條「鯰魚」,加快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的速度。生鮮電商、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等新模式、新業態被疫情催生,消費升級對高帶寬、人工智慧、大數據等訴求更加強烈,新經濟、新生活,從未像現在這樣需要新基建。
5月7日頒布的《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簡稱「新基建35條」)中,明確將「新網路」定義為5G和固網「雙千兆」寬頻網路,上海電信為何要更進一步增加「千兆Wi-Fi」概念?
未來三年內,上海將率先打造全球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標桿城市,這需要它的建設者具備超前的戰略眼光和開放性的創新思維。作為國內遲叢首個提出建設「三千兆城市」的電信運營商,與5G同步建設「三千兆」,上海電信看的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未來、人們生活的未來、一座城市的未來,那將是一個千兆「無處不在」的超高速之都。
近日,記者獨家獲悉,5月17日「世界電信和信息 社會 日」,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簡稱上海電信)將宣布與首批「三千兆」用戶簽約,先行打造一批「三千兆」的標桿性、示範性應用場景,為新基建的「上海樣本」提供最佳實踐。
01
上海電信的「千兆閉環」
光網、5G、Wi-Fi 6,不同方向通信技術的演進,終於統一了目標:千兆。
盡管家裡早已是千兆寬頻,但上海市民陳穎卻常常困惑於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的上網速率,「光速級的下載?沒感覺啊。」陳穎曾做過測試,插著網線能測到900Mbps的寬頻網速,轉換為Wi-Fi信號後,最多隻能測到200Mbps。
「前一代Wi-Fi 5(IEEE 802.11ac)已經很難跟上新時代對網速的要求,有關測速表明,Wi-Fi 5一般只能發揮千兆光網50%的性能,甚至更低。」上海電信總師室網路專家徐文華告訴《IT時報》記者,受限於舊有的Wi-Fi技術和設備,是千兆光網難被真正感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直到Wi-Fi 6出現。
2019年,IEEE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發布 802.11ax,也即此後被Wi-Fi Alliance (WFA Wi-Fi聯盟)命名為Wi-Fi 6的新一代Wi-Fi標准。掘叢與老版相比,Wi-Fi 6具有最高可達9.6Gbps的傳輸速率、更高的並發能力、更低(10ms以內)的延時、更大的覆蓋范圍和更低的終端功耗,用戶的平均吞吐量提高至少 4 倍,並發用戶數提升 3 倍以上。
在最新技術的產業普及上,上海向來願當「領頭羊」。
位於上海浦東世紀大道211號的信息生活體驗館,最近剛剛布置了一個全新展區——全屋光纖(HOL),一根細細的光纖連接著「家」里的各個信息接入口,並通過一台家庭光纖網關將寬頻信號轉換為Wi-Fi 6信號。《IT時報》記者現場實測,支持Wi-Fi6的手機無線上網速率超過 900Mbps 。
「理論上,光纖帶寬無上限,全屋光纖化後,今後網速從千兆升到萬兆,甚至更高,都無需再次布線。」5月5日,被稱為「中國光纖接入第一人」的全國勞模徐珺,在一個用戶家裡做了全光網+千兆Wi-Fi的網路改造,他告訴《IT時報》記者,只用了2個多小時,便改造好了一棟別墅的網路,無線上網速率測試下來,超過 1200Mbps 。
用光纖打造全新的家庭網路、用Wi-Fi 6呈現「原汁原味」的千兆速率,第三個進入千兆時代的通信技術,完美地閉環了上海這座城市對「千兆」的執著。
《IT時報》記者從上海電信獲悉,截至目前,上海已經實現光網覆蓋率100%,到6月底,5G將全面建成5G SA商用網路能力,基本形成一張有競爭力的、覆蓋中心城區和主要城鎮的5G移動千兆網路,並已在一批交通樞紐、商業廣場、 旅遊 景點等公共場所完成ChinaNet的大網Wi-Fi6千兆覆蓋及試點開通。
02
「又雙叒」 千兆
「光纖寬頻、5G、Wi-Fi 6都是演進到第五代的通信技術,三者應該是同步配合的。」工信部通信 科技 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集團 科技 委主任韋樂平告訴《IT時報》記者。
盡管5G建設正如火如荼,但Wi-Fi依然承載了全球主要的數據流量。在Wi-Fi聯盟一份名為《下一代Wi-Fi 6:無線連接的未來》報告中提到,全球范圍內,Wi-Fi承載著所有數據流量的一半以上。在日本,Wi-Fi占智能手機流量的83%,在德國,Wi-Fi占所有智能手機流量的87%以上。
這意味著,在更多場景中,Wi-Fi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使用習慣和優勢。
「很多項目建設實踐中,往往會遇到移動信號不夠穩定、光纖寬頻布線受限的情況,」上海電信陸家嘴分局副分局長王俊偉舉例稱,正大廣場里經常會做一些大型活動,但兩側都是商鋪,此前用光纖布網,很容易對商鋪進出造成不便,「如果有了Wi-Fi 6,不僅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還可以將高清影像同步到商場內的大型廣告屏上,讓更多人看到。」
「除了家庭應用,商場、機場、火車站、校園等室內人員密集場所,Wi-Fi 6也大有用武之地。」徐文華負責千兆Wi-Fi的技術研究與應用推進工作,他告訴記者,同為「無線」的千兆技術,5G更適合於室外、高移動性等場所,特別在5G建網的初期。Wi-Fi 6建設價格相對低廉,類5G的諸多技術,使其各方面性能都得到大幅提升,因此,5G和Wi-Fi 6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應該會並存和互補。電信運營商可以通過快速部署Wi-Fi 6,為城市和產業提供全場景、無縫覆蓋的千兆移動網路。
Gartner預估,Wi-Fi 6到2023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2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4%。目前華碩、中興、華為、小米等廠商均已推出Wi-Fi 6路由器。
在這輪新的技術變革周期里,上海電信的提前布局,無疑將會加速產業紅利釋放,並對產業鏈起到重要的風向標作用。
03
被激發的消費潛力
更具有想像空間的,是家庭千兆Wi-Fi升級後所激發的消費潛力。
網速總讓人「一言難盡」的家庭Wi-Fi,限制了很多產業的消費級普及。
一直要火卻始終未火的VR,目前還很難擺脫頭上的「小辮子」。數據顯示,雲VR對 游戲 帶寬的要求是80Mbps~1Gbps,時延小於 20ms~8ms,才能真正解決眩暈的問題。家庭Wi-Fi網路千兆化後,不僅 游戲 響應時間更快,人們還可以戴著更加輕便的頭盔,在家裡各個房間玩移動版VR 游戲 。這或許將推動整個VR硬體和內容產業發生巨大變化。
疫情過後,上海明確提出,2022年末,要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遠程辦公、在線金融、在線文娛、在線展覽、生鮮電商、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在線教育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新場景,大多發生在家裡,這意味著,需要速度更快的、連接更穩定的無線網路支撐。
「打破家庭Wi-Fi網速瓶頸之後,在線經濟將有更多玩法。超高速網路帶來的沉浸感、交互性和實時性更強,XR(擴展現實,包含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混合現實MR)技術和產業將迎來市場利好。」復旦大學國際公共研究中心研究員裴增雨表示。
比如現在流行的5G慢直播和直播帶貨,雖然現場感有了,但二維畫面給人帶來的感知沖擊遠遠不夠,但如果讓你置身於「現場」呢?和全息影像里的薇婭坐在一起呢?韋樂平認為,盡管現在不少商業模式還不完善,但「馬路」必須先修好,「羊腸小道永遠不會有車,一旦馬路寬了,用不了多久車就滿了。」
加上正在抓緊建設的5G,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連接的千兆級網路傳輸,將讓消費者對在線經濟提出更極致的要求,成為新經濟的新勢能。
04
「上海樣本」的必需品
歷史 人文底蘊深厚的瑞金二路街道,擁有上海最美的一片城區,孫中山、周恩來、張學良、巴金等都曾在此生活,轄區2/3面積地處衡復風貌保護區, 歷史 保護建築有68處。
「我們要看護好這些『老古董』,」瑞金二路街道辦事處主任米文蕾今年的工作計劃表裡,出現了高速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名詞,此前治理「垃圾分類」時,瑞金二路街道曾與上海電信合作,對「垃圾定時投放」進行智能化監督,這為街道的 歷史 建築保護提供了寶貴借鑒意義,「技術可以做到的是事先發現和預警,再結合社區事中高效處置和事後追溯,將數據入湖,我想這便是新基建的力量。」
規劃中,超高清攝像頭將「慢直播」老建築的改造裝修過程,利用AI技術,對違反《上海市 歷史 風貌區和優秀 歷史 建築保護條例》的做法進行提前預警;同時,用感測器「體味」老房子的春暖夏涼,通過大數據,讓百年老建築「講」出新故事。
今年上海進一步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市政府明確提出,要以數字化方式展現城市全景,依靠技術手段進行智能管理、高效處置,智慧精準預警預判預防風險隱患,加強「神經元」感知系統建設,更充分掌握城市運行基本體征。
上海版「新基建35條」中,明確了四大重點領域:以新一代網路基礎設施為主的「新網路」建設;以創新基礎設施為主的「新設施」建設;以人工智慧等一體化融合基礎設施為主的「新平台」建設;以智能化終端基礎設施為主的「新終端」建設。
「像綉花一樣管理城市」,需要這些「新力量」的合力以及一張覆蓋全市的千兆網路。
光網、5G、Wi-Fi 6,三千兆的上海,真香。
編輯/挨踢妹
排版/馮誠傑
圖片/馮誠傑 鄒璟萩 IT時報 網路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