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木馬 攻擊 漏洞 加密
1 竊聽 攻擊者通過監視網路數據獲得敏感信息,從而導致信息泄密。主要表現為網路上的信息被竊聽,這種僅竊聽而不破壞網路中傳輸信息的網路侵犯者被稱為消極侵犯者。惡意攻擊者往往以此為基礎,再利用其它工具進行更具破壞性的攻擊。
2 重傳 攻擊者事先獲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後將此信息發送給接收者。
3 篡改 攻擊者對合法用戶之間的通訊信息進行修改、刪除、插入,再將偽造的信息發送給接收者,這就是純粹的信息破壞,這樣的網路侵犯者被稱為積極侵犯者。積極侵犯者截取網上的信息包,並對之進行更改使之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於自己的信息,起到信息誤導的作用。積極侵犯者的破壞作用最大。
4 拒絕服務攻擊 攻擊者通過某種方法使系統響應減慢甚至癱瘓,阻止合法用戶獲得服務。
5 行為否認 通訊實體否認已經發生的行為。
6 電子欺騙 通過假冒合法用戶的身份來進行網路攻擊,從而達到掩蓋攻擊者真實身份,嫁禍他人的目的.
7 非授權訪問 沒有預先經過同意,就使用網路或計算機資源被看作非授權訪問。它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假冒、身份攻擊、非法用戶進入網路系統進行違法操作、合法用戶以未授權方式進行操作等。
8 傳播病毒 通過網路傳播計算機病毒,其破壞性非常高,而且用戶很難防範。如眾所周知的CIH病毒、愛蟲病毒、紅色代碼、尼姆達病毒、求職信、歡樂時光病毒等都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嚴重的可使整個網路陷入癱瘓。
B. 常見的網路安全威脅中 哪些是主動攻擊,哪些是被動攻擊
計算機網路上的通信面臨以下的四種威脅: (1) 截獲—從網路上竊聽他人的通信內容。 (2) 中斷—有意中斷他人在網路上的通信。 (3) 篡改—故意篡改網路上傳送的報文。 (4) 偽造—偽造信息在網路上傳送。 主動攻擊:更改信息和拒絕用戶使用資源的攻擊,攻擊者對某個連接中通過的 PDU 進行各種處理。被動攻擊:截獲信息的攻擊,攻擊者只是觀察和分析某一個協議數據單元 PDU 而不幹擾信息流。 *防火牆 *數據加密 *網路檢測入侵 *網路安全漏洞掃描 *訪問控制技術 *其他防範措施
C. 網路中二層安全會碰到哪些攻擊
1.網路中的安全分為內網安全和外網安全。內網的安全是往往被忽視的。arp攻擊,ddos攻擊等很多使用正常協議的攻擊。
2.目前互聯網的安全服務也只是能扛得住外網的的攻擊,但是對於內網的攻擊目前還不是很完善。你可以看看「免疫網路」的概念做的不錯。
D. 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安全所面臨的威脅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對網路中信息的威脅,二是對網路中設備的威脅。
從人的因素 考慮,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包括:
(1)人為的無意失誤。
(2)人為的惡意攻擊。一種是主動攻擊,另一種是被動攻擊。
(3)網路軟體的漏洞和「後門」。
針對您的問題這個一般都是針對WEB攻擊吧!一般有釣魚攻擊!網站掛馬!跨站攻擊!!DDOS這些吧!至於防禦方案!不同情況不一樣!沒有特定標准!+
內部威脅,包括系統自身的漏洞,計算機硬體的突發故障等外部威脅,包括網路上的病毒,網路上的惡意攻擊等
5.黑客:
E. 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第一、網路監聽
網路監聽是一種監視網路狀態、數據流程以及網路上信息傳輸的技術。黑客可以通過偵聽,發現有興趣的信息,比如用戶賬戶、密碼等敏感信息。
第二、口令破解
是指黑客在不知道密鑰的情況之下,恢復出密文件中隱藏的明文信息的過程,常見的破解方式包括字典攻擊、強制攻擊、組合攻擊,通過這種破解方式,理論上可以實現任何口令的破解。
第三、拒絕服務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即攻擊者想辦法讓目標設備停止提供服務或者資源訪問,造成系統無法向用戶提供正常服務。
第四、漏洞攻擊
漏洞是在硬體、軟體、協議的具體實現或者系統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從而可以使攻擊者能夠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或破壞系統,比如利用程序的緩沖區溢出漏洞執行非法操作、利用操作系統漏洞攻擊等。
第五、網站安全威脅
網站安全威脅主要指黑客利用網站設計的安全隱患實施網站攻擊,常見的網站安全威脅包括:SQL注入、跨站攻擊、旁註攻擊、失效的身份認證和會話管理等。
第六、社會工程學攻擊
利用社會科學並結合常識,將其有效地利用,最終達到獲取機密信息的目的。
F. 1.網路中常見的攻擊手段主要有哪些
目前造成網路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系統、協議及資料庫等的設計上存在缺陷。由於當今的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在本身結構設計和代碼設計時偏重考慮系統使用時的方便性,導致了系統在遠程訪問、許可權控制和口令管理等許多方面存在安全漏洞。
G. 網路安全攻擊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網路信息系統所面臨而對威脅來自很多方面,而且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從宏觀上看,這些威脅可分為人為威脅和自然威脅。
自然威脅來自與各種自然災害、惡劣的場地環境、電磁干擾、網路設備的自然老化等。這些威脅是無目的的,但會對網路通信系統造成損害,危及通信安全。而人為威脅是對網路信息系統的人為攻擊,通過尋找系統的弱點,以非授權方式達到破壞、欺騙和竊取數據信息等目的。兩者相比,精心設計的人為攻擊威脅難防備、種類多、數量大。從對信息的破壞性上看,攻擊類型可以分為被動攻擊和主動攻擊。
主動攻擊
主動攻擊會導致某些數據流的篡改和虛假數據流的產生。這類攻擊可分為篡改、偽造消息數據和終端(拒絕服務)。
(1) 篡改消息
篡改消息是指一個合法消息的某些部分被改變、刪除,消息被延遲或改變順序,通常用以產生一個未授權的效果。如修改傳輸消息中的數據,將「允許甲執行操作」改為「允許乙執行操作」。
(2)偽造
偽造指的是某個實體(人或系統)發出含有其他實體身份信息的數據信息,假扮成其他實體,從而以欺騙方式獲取一些合法用戶的權利和特權。
(3)拒絕服務
拒絕服務即常說的DoS(Deny of Service),會導致對通訊設備正常使用或管理被無條件地終端。通常是對整個網路實施破壞,以達到降低性能、終端服務的目的。這種攻擊也可能有一個特定的目標,如到某一特定目的地(如安全審計服務)的所有數據包都被組織。
被動攻擊中攻擊者不對數據信息做任何修改,截取/竊聽是指在未經用戶同一和認可的情況下攻擊者獲得了信息或相關數據。通常包括竊聽、流量分析、破解弱加密的數據流等攻擊方式。
(1)流量分析
流量分析攻擊方式適用於一些特殊場合,例如敏感信息都是保密的,攻擊者雖然從截獲的消息中無法的到消息的真實內容,但攻擊者還能通過觀察這些數據報的模式,分析確定出通信雙方的位置、通信的次數及消息的長度,獲知相關的敏感信息,這種攻擊方式稱為流量分析。
(2)竊聽
竊聽是最常用的首段。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區域網上的數據傳送是基於廣播方式進行的,這就使一台主機有可能受到本子網上傳送的所有信息。而計算機的網卡工作在雜收模式時,它就可以將網路上傳送的所有信息傳送到上層,以供進一步分析。如果沒有採取加密措施,通過協議分析,可以完全掌握通信的全部內容,竊聽還可以用無限截獲方式得到信息,通過高靈敏接受裝置接收網路站點輻射的電磁波或網路連接設備輻射的電磁波,通過對電磁信號的分析恢復原數據信號從而獲得網路信息。盡管有時數據信息不能通過電磁信號全部恢復,但肯得到極有價值的情報。
由於被動攻擊不會對被攻擊的信息做任何修改,留下痕跡很好,或者根本不留下痕跡,因而非常難以檢測,所以抗擊這類攻擊的重點在於預防,具體措施包括虛擬專用網VPN,採用加密技術保護信息以及使用交換式網路設備等。被動攻擊不易被發現,因而常常是主動攻擊的前奏。
被動攻擊雖然難以檢測,但可採取措施有效地預防,而要有效地防止攻擊是十分困難的,開銷太大,抗擊主動攻擊的主要技術手段是檢測,以及從攻擊造成的破壞中及時地恢復。檢測同時還具有某種威懾效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防止攻擊的作用。具體措施包括自動審計、入侵檢測和完整性恢復等。
H. .OSI模型中,各個層次存在那些安全威脅和攻擊
1.物理環境的安全性(物理層安全)
該層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線路的安全,物理設備的安全,機房的安全等。物理層的安全主要體現在通信線路的可靠性(線路備份、網管軟體、傳輸介質),軟硬體設備安全性(替換設備、拆卸設備、增加設備),設備的備份,防災害能力、防干擾能力,設備的運行環境(溫度、濕度、煙塵),不間斷電源保障,等等。
2.操作系統的安全性(系統層安全)
該層次的安全問題來自網路內使用的操作系統的安全,如Windows NT,Windows 2000等。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操作系統本身的缺陷帶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認證、訪問控制、系統漏洞等。二是對操作系統的安全配置問題。三是病毒對操作系統的威脅。
3.網路的安全性(網路層安全)
該層次的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網路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網路層身份認證,網路資源的訪問控制,數據傳輸的保密與完整性,遠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統的安全,路由系統的安全,入侵檢測的手段,網路設施防病毒等。
4.應用的安全性(應用層安全)
該層次的安全問題主要由提供服務所採用的應用軟體和數據的安全性產生,包括Web服務、電子郵件系統、DNS等。此外,還包括病毒對系統的威脅。
5.管理的安全性(管理層安全)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技術和設備的管理、安全管理制度、部門與人員的組織規則等。管理的制度化極大程度地影響著整個網路的安全,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的部門安全職責劃分、合理的人員角色配置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它層次的安全漏洞。
I. 網路中所遇到的安全威脅有哪些
1.網路中的安全分為內網安全和外網安全。內網的安全是往往被忽視的。arp攻擊,ddos攻擊等很多使用正常協議的攻擊。
2.目前互聯網的安全服務也只是能扛得住外網的的攻擊,但是對於內網的攻擊目前還不是很完善。你可以看看「免疫網路」的概念做的不錯。
3.4.不太清楚,不敢誤人。
呵呵
J. 網路安全涉及哪些方面 常見的網路攻擊方式
網路安全涉及
1、企業安全制度(最重要)
2、數據安全(防災備份機制)
3、傳輸安全(路由熱備份、NAT、ACL等)
4、伺服器安全(包括冗餘、DMZ區域等)
5、防火牆安全(硬體或軟體實現、背靠背、DMZ等)
6、防病毒安全
網路攻擊有多種形式,合攏而來, 可簡單分為四類攻擊。
1、人性式攻擊,比如釣魚式攻擊、社會工程學攻擊,這些攻擊方式,技術含量往往很低,針對就是人性。有點騙子攻擊的味道。著名黑客菲特尼客,以這種攻擊為特長。
2、中間人攻擊,各式各樣的網路攻擊,合攏而來幾乎都是中間人攻擊,原因很簡單,任何兩方面的通訊,必然受到第三方攻擊的威脅。比如sniffer嗅探攻擊,這種攻擊可以說是網路攻擊中最常用的,以此衍生出來的,ARP欺騙、DNS欺騙,小到木馬以DLL劫持等技術進行傳播,幾乎都在使用中間人攻擊。
3、缺陷式攻擊,世界上沒有一件完美的東西,網路也是如此,譬如DDOS攻擊,這本質上不是漏洞,而只是一個小小的缺陷,因為TCP協議必須經歷三次握手。
4、漏洞式攻擊,就是所謂的0day Hacker攻擊,這種攻擊是最致命的,但凡黑客手中,必定有一些未公布的0day漏洞利用軟體,可以瞬間完成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