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非傳統安全威脅
非傳統安全威脅主要是指人類社會過去沒有遇見或者很少見到的,這些年逐漸凸現出來的,發生在戰場之外的與其他一個或多個國家相互作用,並對本國和別國乃至地區與全球的生存與發展,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能夠構成重大威脅的,非軍事和政治沖突所引起的其他領域的安全問題。
非傳統安全威脅是相對傳統安全威脅因素而言的,指除軍事、政治和外交沖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
非傳統安全問題主要包括: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海盜、洗錢等。
(1)非傳統安全問題包括哪些網路攻擊擴展閱讀:
為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以聯合反恐、維和、人道主義援助、災害救援等為主題組織的聯合軍演。近年來,非傳統安全威脅凸顯,以聯合反恐、維和、人道主義援助、災害救援等為主題,為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組織的聯合軍演數量激增。
我國參加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武裝力量「聯合-2003」聯合軍演,就是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它對進一步強化反恐合作機制、維護地區安全穩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今年以來,世界各地舉辦的所有規模較大的聯合軍演,幾乎都融入了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內容。
2. 非傳統安全問題包括哪些
非傳統安全問題包括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海盜、洗錢等。
非傳統安全問題從產生到解決都具有明顯的跨國性特徵,不僅是某個國家存在的個別問題,而且是關繫到其他國家或整個人類利益的問題;不僅是對某個國家構成安全威脅,而且可能對別國的國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公民和組織應當履行下列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一)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關於國家安全的有關規定;
(二)及時報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線索;
(三)如實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證據;
(四)為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
(五)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和有關軍事機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協助;
(六)保守所知悉的國家秘密;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得向危害國家安全的個人或者組織提供任何資助或者協助。
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範、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公民和組織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的行為受法律保護。因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請求予以保護。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法採取保護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二條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3. 非傳統安全威脅有哪些
非傳統安全問題主要包括: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等。
非傳統安全威脅,據國防大學教材,主要是指人類社會過去沒有遇見或者很少見到的,這些年逐漸凸現出來的,發生在戰場之外的與其他一個或多個國家相互作用。
並對本國和別國乃至地區與全球的生存與發展,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能夠構成重大威脅的,非軍事和政治沖突所引起的其他領域的安全問題。
相關信息:
大約1000年前中國的一位思想家張載就將有志之士的社會良知概括成「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充分反映了先賢們所特有的崇高理想與深沉的使命感。人類文明自發軔以來,歷盡劫難,但總能克服困難險阻,不斷發展進步,正得力於各國人民的共同奮斗。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既為人類所取得的文明成果而感到欣慰,也深深感到肩負的責任重大。已經過去的20世紀曾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4. 典型的非傳統安全包括哪些內容
非傳統安全(non-traditionalsecurity,簡稱NTS)又稱「新的安全威脅」,(new-securitythreats),簡稱NST指的是人類社會過去沒有遇到或很少見過的安全威脅;具體說,是指近些年逐漸突出的、發生在戰場之外的安全威脅。
是相對傳統安全威脅因素而言的,指除軍事、政治和外交沖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非傳統安全問題主要包括: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海盜、洗錢等。
(4)非傳統安全問題包括哪些網路攻擊擴展閱讀
影響
1、非傳統安全威脅中國和平發展。首先看環境問題。全球生態環境系統破壞、污染和中國自身人口壓力給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其次看人口與社會發展問題。中國過多的人口增加了資源負擔,給社會和經濟發展,尤其是教育,醫療衛生、糧食等問題帶來壓力。
再者看流行性疾病傳播問題。艾滋病、非典等疾病如果在中國西部貧困地區爆發,後果不堪設想。最後看「三種勢力」的威脅問題。民族分裂勢力、極端宗教主義和恐怖主義三股實力都嚴重地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
2、非傳統安全提升了中國國際地位
首先,在全球自然災害的救援中提升。中國在對印度洋海嘯、東南亞地震等災難的救援中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用實際行動表明中國是致力於世界和平發展的國家。其次,在全球反恐任務中提升。東西方兩種不同反恐戰略實踐有不同結果,美國越反越恐,而上合組織主導下的東半球反恐斗爭則收效顯著。
最後,在全球疾控中提升。禽流感疫情肆虐全球時中國及時向有關國際組織通報疫情。積極主辦,參加禽流感防控會議,提出預防禽流感的措施。
3、非傳統安全考驗黨的執政能力
中國在內政外交上,提出了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建立和諧世界的目標和理想,提出加強國際交往中的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將非傳統安全納入執政視野,倡導人與國家安全並重,經濟與社會發展並重,凸顯的是人、社會和全球安全的重要意義。
4、中國應對非傳統安全的對策
一要積極化解矛盾,高度重視國內不穩定因素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二要主動預警,及時處理好台灣、西藏等「敏感」問題。三要謹防缺點被人利用。
5. 什麼是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
傳統安全指人身財產,大的領土領空領海,非傳統指網路,黑客這些?
6. 全球非傳統安全事件有哪些
全球非傳統安全事件有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海盜、洗錢等。
非傳統安全事件威脅,據國防大學教材,主要是指人類社會過去沒有遇見或者很少見到的,這些年逐漸凸現出來的,發生在戰場之外的與其他一個或多個國家相互作用,並對本國和別國乃至地區與全球的生存與發展,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能夠構成重大威脅的,非軍事和政治沖突所引起的其他領域的安全問題。
跨國性
非傳統安全問題從產生到解決都具有明顯的跨國性特徵,不僅是某個國家存在的個別問題,而且是關繫到其他國家或整個人類利益的問題;不僅是對某個國家構成安全威脅,而且可能對別國的國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
首先,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本身就屬於「全球性問題」。如地球臭氧層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嚴重傳染性疾病的傳播等,都不是針對某個國家或某個國家集團的安全威脅,而是關繫到全人類的整體利益。
其次,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具有明顯的擴散效應。如在東亞、拉美先後爆發過的金融危機,始於一個國家,而最終波及整個地區,而且隨著其不斷擴散,其危害性也逐漸積聚、遞增,以致釀成更大危機。
再次,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行為主體呈「網路化」分散於各國。如以「基地」為核心的國際恐怖組織就分散在全球60多個國家,其結構呈網路狀,彼此並無隸屬關系,但聯系緊密、行動靈活。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跨國性非常突出,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
7. 非傳統安全問題都有哪些表現形式
1、網路安全
網路無處不在的事實說明了攻擊也可能無處不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使用人群的增加,社交網路在提高效率、服務民眾的同時,也滋生了網路安全問題,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受到威脅。
2、公共衛生安全
經中國國務院批復,國家發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水利發展規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完成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基本建立山洪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監測預報預警體系。
全面解決2.98億農村人口和11.4萬所農村學校的飲水安全問題。中國台灣地區嘗試推廣水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水產品從飼料生產、養殖過程、用葯與檢驗分析、運輸批發、加工與包裝乃至銷售,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即時查驗。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2012年7月印發了《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全面推進法規標准、監測評估、檢驗檢測、過程式控制制、進出口食品監管、應急管理、協調機制、科技支撐、食品安全誠信、宣教培訓等十大體系建設,
並針對其中的薄弱環節和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著力抓好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和互聯互通信息平台等九項重點建設任務。
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點由344個擴大到2870個,監測樣本量從12.4萬個/年擴大到287萬個/年;食源性疾病監測網路哨點醫院由312個擴大到3120個,食品生產經營者安全信用檔案全面建立等。
3、恐怖主義
美國國務院2012年7月31日發表了《2011年國家反恐報告》,報告引用美國國家反恐中心的數據稱,2011年全球范圍內恐怖襲擊總數超過1萬起,分布在70個國家。反映了全球非傳統安全領域形勢的嚴峻性。
4、跨國犯罪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發表的文件中顯示,每年全球跨國犯罪金額高達8700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總量的1.5%、全球出口額的7%、全球發展援助資金的6倍。有組織跨國犯罪正在威脅人類和平、安全與富裕。毒品犯罪仍是最具誘惑力的領域,每年涉案金額高達3200億美元。
全球目前有2700萬人吸食毒品,每年有270萬人死於濫用毒品。毒品給全球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可達全球GDP的0.9%,正在嚴重威脅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在發展中國家的如期實現。偽造假鈔是跨國犯罪另一個重要領域,每年涉案金額高達2500億美元。
此外,販賣人口、走私木材、非法捕獵等也是跨國犯罪的重要領域。販賣人口和非法移民每年涉案金額達390億美元,涉案人員逾240萬人。僅東南亞地區,每年的木材走私就達35億美元,非洲和亞洲的非法捕獵每年為0.75億美元。
更為嚴重的是,除經濟損失外,上述犯罪活動始終與暴力、兇殺、武器走私、腐敗、行賄、性侵犯等其他犯罪活動結合在一起,導致某些地區社會動盪,威脅民眾的健康、生命與安全。
5、嚴重自然災害
國家災難恢復體系是全國所有信息系統的災難恢復設施及其相關資源、規則的總和,由實體體系、支撐體系和規則體系構成,具體包括災難備份系統、災難恢復基礎設施、災難恢復產業、政策法規和標准規范五個組成部分。2013年來,中國國家災難恢復體系的建設引起了各個方面的重視。
2003年以來,陸續下發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關於做好重要信息系統災難備份工作的通知》、《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報告》、《關於印發「重要信息系統災難恢復指南」的通知》等政策性、指導性文件,這些文件都強調了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的災難恢復能力建設。
在此背景下,2005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聯合開展了「信息系統國家災難恢復體系建設有關問題的研究及建議」。2008年,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又組織進行了「國家重要信息系統災難恢復體系研究」。
這些研究工作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初步確定了國家災難恢復體系的架構,對於可能發生的暴雨洪澇和地質災害,國家減災辦要求各地民政部門及時啟動預警響應、發布預警信息,確保將預警預報信息及時發送到戶、到人;
協助做好災害隱患排查,及時做好校舍、廣告牌等設施隱患排查和敬老院等民政福利及優撫機構的安全檢查,提前做好人員避險轉移准備;及時報送災情和救災工作信息,做好應急救助准備工作,確保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救災人員、物資、資金到位。
6、核安全
截至2010年底,全球共有441座運行的核裂變反應堆,總裝機容量3.75億千瓦,年發電量佔全球發電總量的15%。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給原本發展勢頭強勁的核電業帶來嚴重沖擊,日本54個核反應堆關停52個。德國、瑞士等國宣布放棄核能發電。
2012年上半年,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並同意公布《關於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的報告》。
8. 非傳統安全威脅有哪些
非傳統安全威脅有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海盜、洗錢等。
非傳統安全問題從產生到解決都具有明顯的跨國性特徵,不僅是某個國家存在的個別問題,而且是關繫到其他國家或整個人類利益的問題;不僅是對某個國家構成安全威脅,而且可能對別國的國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
首先,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本身就屬於「全球性問題」。如地球臭氧層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嚴重傳染性疾病的傳播等,都不是針對某個國家或某個國家集團的安全威脅,而是關繫到全人類的整體利益。其次,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具有明顯的擴散效應。而最終波及整個地區,而且隨著其不斷擴散,其危害性也逐漸積聚、遞增,以致釀成更大危機。再次,許多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行為主體呈「網路化」分散於各國。如以「基地」為核心的國際恐怖組織就分散在全球60多個國家,其結構呈網路狀,彼此並無隸屬關系,但聯系緊密、行動靈活。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跨國性非常突出,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
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如果非傳統安全問題矛盾激化,有可能轉化為依靠傳統安全的軍事手段來解決,甚至演化為武裝沖突或局部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9. 當今人類面臨哪些非傳統安全威脅
6、當今人類面臨哪些非傳統安全威脅?
答:非傳統安全威脅是指伴隨著全球化進程,恐怖主義、武器擴散、跨國犯罪、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環境污染、疾病蔓延、網路安全、洗錢等全球性問題對國家安全與世界和平構成的威脅。非傳統安全威脅具有廣泛性、不確定性、非對稱性和突發性。世界發展的嚴重失衡,國際公理的肆意踐踏,超級大國的強權政治和極端勢力的畸形發展,是非傳統安全因素凸顯的根本原因。
一是,恐怖主義勢力的猖獗發展,是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凸顯的最重要表現
二是,人類環境的嚴重惡化,給國家生存與發展構成了現實威脅。環境問題,已成為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緊迫而又重大的戰略問題。隨著人類工業化進程的無限擴張,我們居住的地球已不堪重負。
三是,網路安全的極大隱患,直接威脅主權國家的安全。當今,網路安全面臨嚴峻形勢。首先,美國牢牢掌握著當今最先進計算機的核心技術,尤其是掌握著晶元的控制權,主導著國際互聯網。其次,電腦「黑客」大量存在,神出鬼沒。
10. 什麼是傳統安全領域和非傳統安全領域
傳統安全威脅
傳統安全威脅主要是指國家面臨的軍事威脅及威脅國際安全的軍事因素。按照威脅程度的大小,可以劃分為軍備競賽、軍事威懾和戰爭三類。戰爭又有世界大戰、全面戰爭與局部戰爭,國際戰爭與國內戰爭,常規戰爭與核戰爭,等等。傳統安全威脅由來已久。自從有了國家,也就有了國家間的軍事威脅。但人們把軍事威脅稱為傳統安全威脅,是在國家安全概念和新安全觀提出以後。1943年美國專欄作家李普曼首次提出了"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一詞,美國學界把國家安全界定為有關軍事力量的威脅、使用和控制,幾乎變成了軍事安全的同義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人們便把以軍事安全為核心的安全觀稱為傳統安全觀,把軍事威脅稱為傳統安全威脅,把軍事以外的安全威脅稱為非傳統安全威脅.
非傳統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簡稱NTS)
又稱「新的安全威脅」,(new-security threats),簡稱NST
指的是人類社會過去沒有遇到或很少見過的安全威脅;具體說,是指近些年逐漸突出的、發生在戰場之外的安全威脅。
是相對傳統安全威脅因素而言的,指除軍事、政治和外交沖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非傳統安全問題主要包括: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排法移民、海盜、洗錢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跨國性。非傳統安全問題從產生到解決都具有明顯的跨國性特徵,不僅是某個國家存在的個別問題,而且是關繫到其他國家或整個人類利益的問題;不僅是對某個國家構成安全威脅,而且可能對別國的國家安全不同程度地造成危害。二是不確定性。非傳統安全威脅不一定來自某個主權國家,往往由非國家行為體如個人、組織或集團等所為。三是轉化性。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如果非傳統安全問題矛盾激化,有可能轉化為依靠傳統安全的軍事手段來解決,甚至演化為武裝沖突或局部戰爭。四是動態性。非傳統安全因素是不斷變化的,例如,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某些流行性疾病可能不再被視為國家發展的威脅;而隨著恐怖主義的不斷升級,反恐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主權性。國家是非傳統安全的主體,主權國家在解決非傳統安全問題上擁有自主決定權。六是協作性。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加強國際合作,旨在將威脅減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