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常社交禮儀都有哪些
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2、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儀態舉止
3、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2、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3、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4、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並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鍾"。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2. 社交禮儀有哪些內容啊
社交禮儀的內容 社交禮儀的內涵
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講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講禮儀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講禮儀可以使你的事業成功,講禮儀可以使得社會更加安定。禮儀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
社交禮儀的內容 社交禮儀的的內涵
學習禮儀首先是個人的需要,因為禮儀是不可缺少的個人素質,大家都來學習禮儀,掌握禮儀,自覺執行禮儀規范,就容易溝通感情,使人際交往獲取成功,進而有助於人們所從事得各種事業順利發展並取得成功。其次,學習禮儀是社會需要,文明的社會是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人人重視禮儀,遵守社會公德,注意遵守人與人交往的基本禮貌准則,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和安定。
社交禮儀是指在社會交往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日常禮節。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要想讓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掌握規范的社交禮儀,能為交往創造出和諧融洽的氣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際關系。
人們在創造優美物質環境的同時還應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生活的意義在於不斷創造和進取。同時,還應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表現、欣賞和發展自己,從中享受無盡的樂趣。
一個人能否對現實社會或周圍環境有良好的、積極的適應是衡量他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准。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們認識到應該積極適應社會,自覺參與社會活動,改造、變革社會環境,促使社會發展進步,同時改造、發展和實現自我。
1、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尊重原則、遵守原則、適度原則、自律原則。是人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得 出發點和應遵從的指導思想,是保證禮儀正確施行和達到禮儀應用目標的基本條件。
2、言談禮儀:個人禮儀之一,個人禮儀是其他一切禮儀的基礎。要想在交際中獲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掌握語言表達的藝術,懂得言談禮儀,使你的談吐風趣、高雅、富有感染力。
3、舉止禮儀:優雅的舉止,灑脫的風度,常常被人們羨慕和稱贊,最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一個人行為舉止的綜合,就是風度的具體表現。是社交中無聲語言,是個人性格、品質、情趣、素養、精神世界和生活習慣的外在表現。包括:規范的站姿、優雅的坐姿、正確的走姿、適度的手姿、合適的表情等。
4、著裝禮儀:著裝是一門藝術、一種文化、一種「語言」是一個人給其他人「第一印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個人禮儀的重要因素。正確得體的著裝,不僅能體現個人較高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養,給人留下良好印象。著裝需要時間、地點、場合、身份和色彩的相互協調。
5、儀容禮儀:個人禮儀之一,個人儀容由面部儀容、手部養護、手指甲護理、腳部保養、腳趾的修飾等。
6、稱呼禮儀:包括人際稱呼和人際稱呼的原則,體現對別人的尊重。
7、電話禮儀:電話基本禮儀、正確傳達電話內容、打電話的禮儀、聽電話禮儀、使用手機禮儀等。
8、信函禮儀:是社交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又是辦事的依據、考察的憑證:信函的開頭稱謂,結尾的敬語,中間的行文,都有特定的格式和禮儀規范。
9、聚會禮儀:聚會是出於傳遞信息、溝通思想、交流感情、處事交往而把相關人員集合到一起的人際交往方式。包括宴會禮儀和舞會禮儀
10、求職禮儀:求職前的准備、自我介紹的禮儀、面試的禮儀等。
3. 網路的文明禮儀有哪些
「禮」就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社會;「儀」就是儀式,形式。交往以對方為中心。
個人禮儀:整潔,自然,互動
容貌;
發型:整潔,規范,長度適中,款式合適,長發不過肩,前發不遮額,側發不掩耳,後發不及領,莊重保守
面部:整潔,避免面部多餘發毛:鬍子,鼻毛,耳毛,
口部:無異味,無異物
化妝:美容,美發,護膚,除味,自然淡妝,化妝品成系列,顏色協調,服飾也妝協調
舉止:美觀,規范,互動
表情:眼神,笑容,面部肌肉的動作
眼神:目中有人,看人的角度,看什麼部位,時間長短,什麼方向,角度中心,擺正自己的位置,有所為,有所不為!學著接受對方,善解人意。
1 看對象講規矩
2 柔聲細語
3 尊重對方:不打斷,補充,糾正,質疑對方。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聲六月寒。
另外注意話題,不要非議黨和政府,不要涉及經濟國家秘密,不要非議交往對象,不在背後議論領導和同事,另外不詢問別人收入,年齡,婚姻,健康,經歷等個人隱私。
4. 網路禮儀有哪些
1、記住別人的存在
2、網上網下行為一致
3、入鄉隨俗
4、尊重別人的時間和帶寬
5、給自己網上留個好印象
6、分享你的知識
7、平心靜氣地爭論
8、尊重他人的隱私
9、不要濫用權利
10、寬容
5. 什麼是網路禮儀都有哪些禮儀
以心交心,以誠相待
6. 與人社交要有哪些禮儀
我認為交談時神態要專注。切忌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坐卧不安,心不在焉,或者翻閱書報,自顧自處理一些與交談無關的事務。這都是極不禮貌的表現,會使對方感到被你輕視而不悅。在交談中,也不要面帶倦容,隨意打哈欠、伸懶腰,顯出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這是最基本的禮儀與禮貌.
7. 中國的社交禮儀有哪些
1、如果是在所尊敬的人或者自己的上級旁邊陪坐,一定要坐在離他最近的地方,彼此之間不要留空坐,這一方面是為了表示與尊者的親近,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准備回答他的提問,同時含有為後來者留下空位的意思。
談話中間如果有與自己輩分、級別相同的人來到,則不必為之起身,只有長輩或者上級來到才需要起身行禮。
2、與客人對坐,如果不是吃飯,就應該盡量靠後坐(即不要靠近前面的桌子);如果是吃飯,就應該靠近桌子坐。坐姿要穩,容顏要端莊。
3、在陪伴尊長飲酒時,如果尊長斟酒並親自送過來,晚輩就要趕緊站起來,走到陳放酒具的地方,對尊長行禮後,雙手接杯。如果尊長說不必如此,晚輩才可以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喝。尊長舉杯但是還沒有飲盡,晚輩就不應先喝。
4、參加宴會時,如果全桌的主食盛在同一個食器中,那麼自己就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別人吃不飽。如果菜燒得不合自己口味,也應該嘗一些,這是對主人勞動的尊重,而不應該當主人的面說出來,那樣會使主人難堪。
5、陪同長輩去赴宴,雖然主人同時加以招待,但因為有長輩在場,自己就不需要辭謝。如果主人宴請貴客,自己被召為陪客,遇到主人敬酒的時候,自己也不需要辭謝,因為這個宴會本來就不是專為自己設的。
6、不能在飯桌上嘆氣,那樣會破壞宴會氣氛。
7、與尊長握手,晚輩一定要用雙手,以表示親熱和尊敬;單手相握是平輩之間的禮節,單手與尊長相握,是不懂禮貌的表現。長者的精力往往比較差,不能與年輕人相比,因此,在尊長旁邊陪坐時,要隨時注意他的表情變化,如果尊長開始打哈欠,說明尊長已經感到疲倦。
如果尊長已經拿起手杖、在找自己的鞋,或者在向左右的人問時間的早晚,說明他已經打算退席。這時,陪坐者應該主動告退,以便盡早讓尊長休息。
8、聽尊長說話,凡是尊長還沒有提到的話題,不要搶先去談,那樣有炫耀自己比尊長博學之嫌。陪坐時,容貌要端正;聽尊長說話時,神色一定要恭敬;不要襲用別人的說法,也不應總是說與他人雷同、毫無個性的話。
9、在長者面前,不能以「老」自稱。如果自稱「老」,就顯得在場的長者更老,使他們傷感,而且有驕傲之嫌。
10、跟隨師長或尊長出門,看到遠處的熟人,不要隔著馬路與人說話,那樣是怠慢身邊長者的表現。如果在路上遇見尊長,應該快步上前,正立行禮。尊長與你說話就回答,否則就可以快步退下。
(7)社交網路禮儀有哪些擴展閱讀:
禮儀禁忌
1、不要言而無信
言而無信,只是圖了一時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長遠地說,失去了別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資本。
2、不要惡語傷人
當對方脾氣一觸即發時,要臨時迴避,使對方找不到發泄對象,並逐步消火。迴避並不等於「妥協」,而是給對方冷靜思考的機會,同時也證明了自身的修養。
3、及時溝通,消除彼此的矛盾
惡語很難避免。最好的是在事情發生之前或產生苗頭之後,雙方坐下來進行冷靜的交流,藉以消除雙方的誤解或矛盾,避免惡語的出現。
4、不要隨便發怒
醫學認為,發怒的時候容易傷及自己的肝脾,易發怒的人平均壽命明顯低於正常的人,更是容易衰老,而且還會傷了彼此的和氣。所以,遇事要冷靜思考,學會「換位」思想,冷靜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考慮。
5、不要流言蜚語
在背後流言蜚語的做法,不僅會傷害朋友或同事間的情誼,甚至會造成反目成仇的後果。同時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
所以要做到:不幹涉別人的隱私,不傳播小道消息,對別人的過失不要幸災樂禍。
8. 社交禮儀有哪些
基本簡介
社交禮儀是指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和國際交往活動中,用於表示尊重、親善和友好的首選行為規范和慣用形式。這一定義包含了以下幾層意思:
第一,社交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為規范。規范就是規矩、章法、條條框框,也就是說社交禮儀是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的條條框框,告訴你要怎麼做,不要怎麼做。如你到老師辦公室辦事,進門前要先敲門,若不敲門就直接闖進去是失禮的。社交禮儀比起法律、紀律,其約束力要弱得多,違反社交禮儀規范,只能讓別人產生厭惡,別人不能對你進行制裁,為此,社交禮儀的約束要靠道德修養的自律。
第二,社交禮儀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社交禮儀的本質。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級精神需要,當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按照社交禮儀的要求去做,就會使人獲得尊重的滿足,從而獲得愉悅,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
第三,社交禮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沒有它,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就會遭到破壞,在這方面,它和法律、紀律共同起作用,也正是因為這一目的,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都非常重視社交禮儀規范建設。
第四,社交禮儀要求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活動中遵守。這是它的范圍,超出這個范圍,社交禮儀規范就不一定適用了。如在公共場所穿拖鞋是失禮的,而在家穿拖鞋則是正常的。
主要目的
社交的重要性,也可以說是社交的功能與作用。 綜合來講,人們從事社交活動主要目的有以下四點:
交流信息
也叫信息資源共享。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獲取大量信息以供生計參考,由於個人的活動范圍有限,直接獲取一手信息資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這眾多的信息大多是在我們與他人打交道時所獲取來的。比如,我們開車到另外一個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發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麼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信息的話,我們便會按原路線行進,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們通過朋友或親戚或同事或者廣播電視網路等社會媒體那裡得知此消息後,我們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線,少走冤枉路。
增進感情
在社交上投入的時間將帶來感情上的收獲,如我們與親戚朋友在一起休閑娛樂。
建立關系
社交在很多情況下是建立諸如商業合作、感情姻緣等關系的紐帶。
在建立關系的過程中,記得要學會跟進關系,避免忘記。日近日密,日疏日遠。
充實自我
豐富人生閱歷和人性情感。
相關禮儀
每個人每天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要同各種人接觸,在見面時行使正確而優雅的見面禮,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時也顯示出你優雅的氣質。
握手禮
握手禮是在一切交際場合最常使用、適應范圍最廣泛的見面致意禮節。它表示致意、親近、友好、寒暄、道別、祝賀、感謝、慰問等多種含意,從握手中,往往可以了解一個人的情緒和意向,還可以推斷一個人的性格和感情。有時握手比語言更充滿情感。
(一)握手禮行使的場合
迎接客人到來時;
當你被介紹與人認識時;
久別重逢時;
社交場合突遇熟人時;
拜訪告辭時;
送別客人時;
別人向自己祝賀、贈禮時;
拜託別人時;
別人幫助自己時,等等。
(二)握手禮行使的規則
行握手禮時有先後次序之分。握手的先後次序主要是為了尊重對方的需要。其次序主要根據握手人雙方所處的社會地位、身份、性別和各種條件來確定。
1.兩人之間握手的次序是:上級在先,長輩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級、晚輩、男士、客人應先問候,見對方伸出手後,再伸手與他相握。在上級、長輩面前不可冒然先伸手。若兩人之間身份、年齡、職務都相仿,則先伸手為禮貌
2.如男女初次見面,女方可以不與男方握手,互致點頭禮即可;若接待來賓,不論男女,女主人都要主動伸手錶示歡迎,男主人也可對女賓先伸手錶示歡迎。
3. 如一人與多人握手時,應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女士、後男士。
4.若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後次序,先伸出了手,對方應立即回握,以免發生尷尬。
(三)握手禮行使的正確姿勢
標準的握手方式是:握手時,兩人相距約一步,上身稍前側,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兩人的手掌與地面垂直相握,上下輕搖,一般二三秒為宜,握手時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簡單地用言語致意、寒暄。
(四)握手禮的體態語
握手的具體樣式是千差萬別的。了解一些握手的典型樣式,既有助於我們通過握手了解交際對方的性格、情感狀況、待人接物的基本態度等;也有助於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去自覺地應用各種具體的樣式。
1.謙恭式握手。又稱「乞討式」握手,順從型握手。即掌心向上或向左上的手勢與對方握手。用這種方式握手的人往往性格懦弱,處於被動地位,又可能處世比較民主、謙和、平易近人,對對方比較尊重、敬仰、甚至有幾分畏懼。這種人往往易改變自己的看法,不固執,願意受對方支配。
2. 支配式握手。又稱「控制式」握手,用掌心向下或向左下的姿勢握住對方的手。以這種方式握手的人想表達自己的優勢、主動、傲慢或支配地位。這種人一般來說說話干凈利索、辦事果斷、高度自信,凡是一經決定,就很難改變觀點,作風不大民主,在交際雙方社會地位差距較大時,社會地位較高的一方易採用這種方式與對方握手。
3.無力型握手。又稱「死魚式」握手,握手時伸出一隻無力度的手,給人的感覺象是握住一條死魚。這種人的特點如不是生性懦弱,就是對人冷漠無情,待人接物消極傲慢。
4.「手套式」握手。握手時用雙手握住對方的右手,既可表示對對方更加尊重、親切,也可表示更加感激、有求於人之意。但這種握手方式最好不要用在初見幾次面的人身上,以免讓對方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5.抓指尖握手。握手時不是兩手的虎口相觸對握,而是有意或無意地只捏住對方的幾個手指或手指尖部。女性與男性握手時,為了表示自己的矜持與穩重,常採取這種方式。如果是同性別的人之間這樣握手,就顯得有幾分冷淡與生疏。
6.施捨型握手。即在行握手禮的時候只伸出四個手指與他人相握,表明此人缺乏修養、傲慢、不平易近人。(歐洲中世紀時期的貴婦人與紳士之間的握手除外)
另外,當對方久久地、強有力地握著你的手,且邊握手邊搖動,說明他對你的感情是真摯而熱烈的。當對方握你手時連手指都不願彎曲,只例行公事式地敷衍一下,說明對方對你的感情是冷淡的。當你還沒把話說完時對方就把手伸出來,說明你的話對他不感興趣,應盡快結束談話。
(五)握手時的注意點
行握手禮時要注意力集中,不要左顧右盼,一邊在握手,一邊在跟其他人打招呼。
見面與告辭時,不要跨門檻握手。
握手一般總是站著相握,除年老體弱或殘疾人以外,坐著握手是很失禮的。
單手相握時左手不能插口袋。
男士勿戴帽、手套與他人相握,穿制服者可不脫帽,但應先行舉手禮,再行握手禮。女士可戴裝飾性帽子和裝飾性手套行握手禮。
忌用左手同他人相握,除非右手有殘疾。當自己右手臟是時,應亮出手掌向對方示意聲明,並表示歉意。
握手用力要均勻,對女性一般象徵性握以下即可,但握姿要沉穩、熱情和真誠。
握手時不要搶握,不要交叉相握,應待別人握完後再伸手相握。交叉相握在通常情況下是一種失禮的行為。有的國家視交叉握手為凶兆的象徵,交叉成「十」,意為十字架,認為必定會招徠不幸。
鞠躬禮
鞠躬禮是一種人們用來表示對別人的恭敬而普遍使用的致意禮節。
(一)行使鞠躬禮的場合
鞠躬禮既可以應用在庄嚴肅穆或喜慶歡樂的儀式中,也可以應用於一般的社交場合;既可應用於社會,也可應用於家庭。如下級向上級,學生向老師,晚輩向長輩行鞠躬禮表示敬意;上台演講、演員謝幕等。另外各大商業大廈和飯店賓館也應用鞠躬禮向賓客表示歡迎和敬意。
(二)鞠躬禮的方式
一鞠躬禮:適用於社交場合、演講、謝幕等。行禮時身體上部向前傾斜約15—20度,隨即恢復原態,只做一次。
三鞠躬禮:又稱最敬禮。行禮時身體上部向前下彎約90度,然後恢復原樣,如此連續三次。
(三)鞠躬禮的正確姿勢
行禮者和受禮者互相注目,不得斜視和環視;行禮時不可戴帽,如需脫帽,脫帽所用之手應與行禮之邊相反,即向左邊的人行禮時應用右手脫帽,向右邊的人行禮時應用左手脫帽;行禮者在距受禮者兩米左右進行;行禮時,以腰部為軸,頭、肩、上身順勢向前傾約20度至90度,具體的前傾幅度還可視行禮者對受禮者的尊重程度而定;雙手應在上身前傾時自然下垂放兩側,也可兩手交叉相握放在體前,面帶微笑,目光下垂,嘴裡還可附帶問候語,如「你好」、「早上好」、等。施完禮後恢復立正姿勢。
通常,受禮者應以與行禮者的上身前傾幅度大致相同的鞠躬還禮,但是,上級或長者還禮時,可以欠身點頭或在欠身點頭的同時伸出右手答之,不必以鞠躬還禮。
(四)鞠躬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鞠躬要脫帽,戴帽子鞠躬是不禮貌的。
鞠躬時,目光應該向下看,表示一種謙恭的態度。不可以一面鞠躬一面翻起眼看對方,這樣做姿態即不雅觀,也不禮貌。
鞠躬禮畢起身時,雙目還應該有禮貌地注視對方。如果視線轉移到別處,即使行了鞠躬禮,也不會讓人感到是誠心誠意。
鞠躬時,嘴裡不能吃東西或叼著香煙,
上台領獎時,要先向授獎者鞠躬,以示謝意。再接獎品。然後轉身面向全體與會者鞠躬行禮,以示敬意。
抱拳禮
(一)適用場合
抱拳禮又稱拱手作揖。中國人創造的抱拳禮的動作與西方人握手動作的原始含義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抱拳拱手還有同對方「保持距離」的意義,因而這一禮儀形式在社會意義上具有封閉性的內涵。抱拳禮至今在武術界、長者之間和一些民族風格濃郁的場合,常常施用。有時也在一些非正式場合或氣氛比較融洽的場合,如春節團拜、宴會、晚會之時施用。主要適合於個人面對集體之時施行此禮節,意為自己握住自己的手,代替了握住別人的一隻手在搖。
(二)正確姿勢
抱拳禮的基本動作要領是右手半握拳,然後用左手掌包握在右拳上,兩臂屈肘抬至胸前,目視對方,面帶微笑,輕搖幾下。
介紹
介紹是指從中溝通,使雙方建立關系的意思。介紹是社交場合中相互了解的基本方法。通過介紹,可以縮短人們之間的距離,以便更好地交談、更多地溝通和更深入地了解。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常用的介紹有以下幾種類型,即自我介紹、為他人介紹和集體介紹。
(一)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應注意的問題: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原則上應注意時間、態度與內容等要點。
1.時間:自我介紹時應注意的時間問題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要考慮自我介紹應在何時進行。一般認為,把自己介紹給他人的最佳時機應是對方有空閑的時候;對方心情好的時候;對方有認識你的興趣的時候;對方主動提出認識你的請求的時候,等等。另一方面要考慮自我介紹應大致使用多少時間。一般認為,用半分鍾左右的時間來介紹就足夠了,至多不超過1分鍾。有時,適當使用三言兩語一句話,用上不到十秒鍾的時間,也不為錯。
2.態度:在作自我介紹時,態度一定要親切、自然、友好、自信。介紹者應當表情自然,眼睛看著對方或大家,要善於用眼神、微笑和自然親切的面部表情來表達友誼之情。不要顯得不知所措,面紅耳赤,更不能一副隨隨便便、滿不在乎的樣子。介紹時可將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上,不要慌慌張張,毛手毛腳,不要用手指指著自己。
3.內容:在介紹時,被介紹者的姓名的全稱、供職的單位、擔負的具體工作等等,被稱作構成介紹的主體內容的三大要素。在作自我介紹時,其內容在三大要素的基礎上又有所變化。具體而言,依據自我介紹的內容方面的差異,它可以分為四種形式。
第一種為應酬型。它適用於一般性的人際接觸,只是簡單地介紹以下自己。如「您好!我的名字叫×××。」
第二種為溝通型。也適用於普通的人際交往,但是意在尋求與對方交流或溝通。內容上可以包括本人姓名、單位、籍貫、興趣等。如:「您好!我叫×××,浙江人。現在在一家銀行工作,您喜歡看足球吧,嗨,我也是一個足球迷。」
第三種為工作型。它以工作為介紹的中心,以工作而會友。其內容應重點集中於本人的姓名、單位以及工作的具體性質。如:「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好!很高興有機會把我介紹給大家。我叫×××,我是海風公司的業務經理,專門營銷電器,有可能的話,我隨時都願意替在場的各位效勞。」
第四種為禮儀型。它適用於正式而隆重的場合,屬於一種出於禮貌而不得不作的自我介紹。其內容除了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以外,還應附加一些友好、謙恭的語句。如:「大家好!在今天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中,請允許我作一下自我介紹。我叫×××,來自杭州××公司,是公司的公關部經理,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到美麗的西雙版納,這美麗的風光一下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很願意在這多待幾天,很願意結識在座的各位朋友,謝謝!」
(二)為他人介紹
為他人介紹,首先要了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願望;其次要遵循介紹的規則;再次是在介紹彼此的姓名、工作單位時,要為雙方找一些共同的談話材料,如雙方的共同愛好、共同經歷或相互感興趣的話題。
1.介紹的規則
將男士先介紹給女士。如:「張小姐,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李先生。」
將年輕者先介紹給年長者。在同性別的兩人中,年輕者先介紹給年長者,以示對前輩、長者的尊敬。
將地位低者先介紹給地位高者。遵從社會地位高者有了解對方的優先權的原則,除了在社交場合,其餘任何場合,都是將社會地位低者介紹給社會地位高者。
將未婚的先介紹給已婚的。如兩個女子之間,未婚的女子明顯年長,則又是將已婚的介紹給未婚的。
將客人介紹給主人。
將後到者先介紹給先到者。
2.介紹的禮節
①介紹人的做法:介紹時要有開場白,如:「請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張小姐,這位是------」,「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李先生,這位是------」。為他人做介紹時,手勢動作要文雅,無論介紹哪一方,都應手心朝上,手背朝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指向被介紹的一方,並向另一方點頭微笑。必要時,可以說明被介紹的一方與自己的關系,以便新結識的朋友之間相互了解和信任。介紹人在介紹時要主要先後順序,語言要清晰明了,不含糊其詞,以使雙方記清對方姓名。在介紹某人優點時要恰倒好處,不宜過分稱頌而導致難堪的局面。
②被介紹人的做法:作為被介紹的雙方,都應當表現出結識對方的熱情。雙方都要正面對著對方,介紹時除了女士和長者外,一般都應該站起來,但是若在會談進行中,或在宴會等場合,就不必起身,只略微欠身致意就可以了。如方便的話,等介紹人介紹完畢後,被介紹人雙方應握手致意,面帶微笑並寒暄。如「你好」、「見到你很高興」、「認識你很榮幸」、「請多指教」、「請多關照」等。如需要還可互換名片。
(三)集體介紹
如果被介紹的雙方,其中一方是個人,一方是集體時,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辦法。
1.將一個人介紹給大家。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在重大的活動中對於身份高者、年長者和特邀嘉賓的介紹。介紹後,可讓所有的來賓自己去結識這位被介紹者。
2.將大家介紹給一個人。這種方法適用於在非正式的社交活動中,使那些想結識更多的,自己所尊敬的人物的年輕者或身份低者滿足自己交往的需要,由他人將那些身份高者、年長者介紹給自己;也適用於正式的社交場合,如領導者對勞動模範和有突出貢獻的人進行接見;還適用於兩個處於平等地位的交往集體的相互介紹;開大會時主席台就坐人員的介紹。將大家介紹給一個人的基本順序有兩種:一是按照座次或隊次介紹;二是按照身份的高低順序進行介紹。千萬不要隨意介紹,以免使來者產生厚此薄彼的感覺,影響情緒。
遞名片的禮節
在人際交往中,名片不但能推銷自己,也能很快地助你與對方熟悉,它就像持有著的顏面,不但要很好地珍惜,而且要懂得怎樣去使用它。現代名片是一種經過設計、能表示自己身份、便於交往和開展工作的卡片,名片不僅可以用作自我介紹,而且還可用作祝賀、答謝、拜訪、慰問、贈禮附言、備忘、訪客留話等。
(一)名片的內容與分類
名片的基本內容一般有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訊地址等,也有把愛好、特長等情況寫在上面,選擇哪些內容,由需要而定,但無論繁、簡,都要求信息新穎,形象定位獨樹一幟,一般情況下,名片可分兩類。
1.交際類名片。除基本內容之外,還可以印上組織的徽標,或可在中文下面用英文寫,或在背面用英文寫,便於與外國人交往。
2.公關類名片。公關類名片可在正面介紹自己,背面介紹組織,或宣傳經營范圍,公關類的名片有廣告效應,使組織收到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名片的設計
名片的語言一般以簡明清晰、實事求是,傳遞個人的基本情況,從而達到彼此交際的目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名片語言幽默、新穎,別具一格。如:
(1)「您忠實的朋友——×××」,然後是聯系地址、郵編、電話,名片沒有任何官銜,語言簡潔,親切誠實。
(2)另有一人則寫著:「家中稱老大,社會算老九,身高一七八,自幼好旅遊,敬業精神在,雖貧亦富有,好結四方友,以誠來相求」。
(3)著名劇作家沙葉新的名片有一幅自己的漫畫像,自我介紹的文字很幽默、有趣,使人對其了解更加深刻:「我,沙葉新,上海人民劇作家——暫時的;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劇作家——永久的;××委員、××理事、××顧問、××教授——都是掛名的。在設計上,除了文字外,還可藉助有特色或象徵性的圖畫符號等非語言信息輔助傳情,增強名片的表現力,但不能有煩瑣的裝飾,以免喧賓奪主。
(三)名片的放置
一般說來,把自己的名片放於容易拿出的地方,不要將它與雜物混在一起,以免要用時手忙腳亂,甚至拿不出來;若穿西裝,宜將名片置於左上方口袋;若有手提包,可放於包內伸手可得的部位。不要把名片放在皮夾內,工作證內,甚至褲袋內,這是一種很失禮雅的行為。另外,不要把別人的名片與自己的名片放在一起,否則,一旦慌亂中誤將他人的名片當作自己的名片送給對方,這是非常糟糕的。
(四)出示名片的禮節
(1) 出示名片的順序:名片的遞送先後雖說沒有太嚴格的禮儀講究,但是,也是有一定的順序的。一般是地位低的人先向地位高的人遞名片,男性先向女性遞名片。當對方不止一人時,應先將名片遞給職務較高或年齡較大者;或者由近至遠處遞,依次進行,切勿跳躍式地進行,以免對方誤認為有厚此薄彼之感。
(2)出示名片的禮節:向對方遞送名片時,應面帶微笑,稍欠身,注視對方,將名片正對著對方,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持握名片上端的兩角送給對方,如果是坐著的,應當起立或欠身遞送,遞送時可以說一些:「我是××,這是我的名片,請笑納。」「我的名片,請你收下。」「這是我的名片,請多關照。」之類的客氣話。在遞名片時,切忌目光游移或漫不經心。出示名片還應把握好時機。當初次相識,自我介紹或別人為你介紹時可出示名片;當雙方談得較融洽,表示願意建立聯系時就應出示名片;當雙方告辭時,可順手取出自己的名片遞給對方,以示願結識對方並希望能再次相見,這樣可加深對方對你的印象。
(五)接受名片的禮節
接受他人遞過來的名片時,應盡快起身或欠身,面帶微笑,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接住名片的下方兩角,態度也要必恭必敬,使對方感到你對名片很感興趣,接到名片時要認真地看一下,可以說:「謝謝!」、「能得到您的名片,真是十分榮幸」等等。然後鄭重地放入自己的口袋、名片夾或其它穩妥的地方。切忌接過對方的名片一眼不看就隨手放在一邊,也不要在手中隨意玩弄,不要隨便拎在手上,不要拿在手中搓來搓去,否則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影響彼此的交往。
(六)名片交換的注意點
(1)與西方、中東、印度等外國人交換名片只用右手就可以了,與日本人交換用雙手。
(2)當對方遞給你名片之後,如果自己沒有名片或沒帶名片,應當首先對對方表示歉意,再如實說明理由。如:「很抱歉,我沒有名片」、「對不起,今天我帶的名片用完了,過幾天我會親自寄一張給您的」。
(3)向他人索要名片最好不要直來直去,可委婉索要。
方法之一,是「積極進取」。可主動提議:「某先生,我們交換一下名片吧」,而不是單要別人的。
方法之二,是「投石問路」。即先將自己的名片遞給對方,以求得其予以「呼應」。
方法之三,是虛心請教。比如說:「今後怎樣向您求教」,以暗示對方拿出自己的名片來交換。
方法之四,是呼籲「合作」。例如,可以說:「以後如何與您聯系」?這也是要對方留下名片。
(4)如對方向你索要名片,你倘若實在不想滿足對方的要求,也不應直言相告,為讓對方不失面子,你可以表達得委婉一點。通常可以這樣說:「對不起,我忘了帶名片」,或是「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剛剛才用完了」。
9. 你有哪些網上聊天的規矩禮儀
不扒三。尊重網友的隱私,不扒網友三次元。不拉踩。就事論事,不拉一踩一,特別是不抱團拉一踩一,是基本的社交禮儀。不歪曲事實,不詆毀他人,不別有用心的引導話題。尊重網友,玩笑適度。